职场中最应知道哪些心理学规律

时间:2022-04-03 16:45:27 职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场中最应知道哪些心理学规律

  处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职场中最应知道哪些心理学规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职场中最应知道哪些心理学规律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情绪持续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经常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来激励,使其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对方就会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如,有人一旦犯错,总会有人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反复提起这件事,一有类似事件发生,就再数落一次。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犯错人原本内疚不安逐渐变成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对方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沟通时候动之以情,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对方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人的综合成能力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方面能力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一个人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可以因为某方面突出而加分,但形象的长期稳定不是靠这些,而是应该取决于整体状况,当一个人的薄弱环节暴露时就会减分,更可怕的是反复的暴露反复的减分。因此当发现自己的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时,就应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大多数人工作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果上司能够挤出时间与其谈心,并且耐心地引导其尽情说出心中的困惑,说出对现状的不满,上司的耐心聆听对员工来说就是一种肯定,这种默认的肯定让员工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后续的工作中就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沟通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别人的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别人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工作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上司老是对着员工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手下的员工就可能真的全都成为了上司所说的“笨蛋”。

  所以,上司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员工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职场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上司可以先对员工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员工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职场中最应知道哪些心理学规律】相关文章:

职场新人应知道的潜规则有哪些03-31

职场中最忌讳哪些行为04-05

职场中应遵的礼仪有哪些04-18

职场新人应养成哪些好习惯04-19

职场中最忌讳跳槽理由有哪些04-24

职场应注意的礼仪12-28

职场必须知道的职场法则04-30

职场新人应知的职场礼仪技巧04-04

护肤应遵循皮肤自身的代谢规律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