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的发展和影响

时间:2024-02-16 18:14:54 职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礼仪的发展和影响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娱发展历程

  1、礼仪的萌芽——原始社会

  起源于原始人类的两大信仰:天地信仰,祖先信仰。礼仪是原始人类为求风调雨顺、祖先显灵的祭神拜祖仪式。

  2、礼仪的正式形成——奴隶社会

  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礼制——完备的标志:“三礼”(周代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

  3、礼仪的发展变革——封建社会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二、礼仪的分类

  按应用范围一般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

  政务礼仪:是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商务礼仪:实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准则。

  服务礼仪:是指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主要适用于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商界人士、职场人士、企业白领等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士。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涉外礼仪: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成俗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三、古人的礼仪

  我国是礼仪之邦,历来注重礼仪,甚至繁文缛节。了解古人礼仪,对我们了解汉文化大有裨益。

  【揖】即为拱手行礼,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作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属于比较轻的一种敬礼。行礼时取站姿,身略俯折,两手合抱,当胸而稍向下移。

  【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两手合抱时,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但是如遇凶丧则应该反过来。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做“拜首”。如“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想你拜首,我要想你稽首”(《屈原(节选)》)。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古人席地而坐,姿势近似于跪,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稍停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稽首】跪拜之礼,行礼方法于顿首相似,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在手后。头触地后必须有较长时间停留。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肴之战》)

  【空首】行空首礼时,先取跪姿,然后拱手至地,接着引头至手。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上,而是悬在空中。古人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一般要先行空首礼。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膝跪在席上,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像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跽】跪时臀离开脚跟,挺身直腰,这时人的身体似乎加长,故叫“长跪”。“府吏长跪告。”(《孔雀东南飞》)跽也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往往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

  【居】古代一种较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像蹲一样。

  【箕踞】古人认为最不恭敬的一种坐法。姿势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伸直,像箕一样。在他人面前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