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时间:2024-02-20 09:01:14 职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集合】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相亲

  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接着,双方商量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

  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

  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

  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

  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

  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新娘的绱头是开脸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

  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出厅

  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然后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红土封,俗称"压拜"。压拜后,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闹洞房

  花烛之夜,新郎新娘的亲友一起来做游戏,捉弄新娘和新郎,最初是为了辟邪,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恶搞。

  换花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盘",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亲人。

  回车

  俗称"转马"。有名气的人家,在结婚的第三天中午,新郎伴新娘由八乐彩旗鼓队陪送,坐绿轿回娘家。至傍晚时,新婚夫妇需返回家中。

  传统婚俗议婚流程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提亲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合八字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