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交往中的目光礼仪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人际交往中的目光礼仪
目光是人在交往时,一种深情的、含蓄的无声语言,往往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现的意义和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
一、注视时间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目光接触应该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其余30%~50%时间,可注视对方脸部以外5~10米处,这样比较自然、有礼貌。
二、注视区域
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一般分为公务凝视、社交凝视、亲密凝视。
(1)公务凝视。在洽谈、磋商、谈判等严肃场合,目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
(2)社交凝视。这是指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
(3)亲密凝视。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三、注视方式
无论是使用公务凝视、社交凝视或是亲密凝视,都要注意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所要注视的位置上。这是因为,人本能地认为,过分地被人凝视是在窥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所以,双方交谈时,应适当地将视线从固定的位置上移动片刻。这样能使对方心理放松,感觉平等,易于交往。
当与人说话时,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听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眼睛,这是一种既讲礼貌又不易疲劳的方法。如果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区;如果想要中断与对方的谈话,可以有意识地将目光稍稍转向他处。尽量不要将两眼视线直射对方眼睛,因为对方除了会以为你在窥视他心中的隐秘,还会认为在向他表示不信任、审视和抗议。但在谈判和辩论时,就不要轻易移开目光,直到逼对方目光转移为止。当对方说了错误的话正在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而要用亲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高傲,在讽刺和嘲笑他。谈兴正浓时,切勿东张西望或看表,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听得不耐烦,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四、商务礼仪中的目光礼仪
(一)公事凝视
公事凝视主要用于洽谈业务、进行贸易谈判时使用的一种凝视行为。这种凝视就是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洽谈业务时,如果您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就会显得严肃认真,别人也会感到你有诚意。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始终落在这个三角部分,你就会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二)社交凝视
社交凝视是人们在社交场合所使用的凝视行为。这种凝视也是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当你看着对方脸上这个部位的时候,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这种凝视主要用于茶话会、舞会以及各种类型的友谊聚会。
(三)亲密凝视
亲密凝视主要是在男女之间,特别是亲人和恋人之间使用的一种凝视行为。这种凝视是看着对话者的双眼到胸部之间。当男人对女人或后者对前者产生特别好感时,一般是看着对方这个部位。当然用眼睛专注对方的胸部范围时只有恋人之间才算合适,对陌生人来说,这种凝视就有些过分了。
(四)侧扫视
侧扫视是用来表示兴趣、喜欢、轻视或敌意态度的凝视行为。这种凝视行为伴随着微笑和略翘起的眉毛,是一种表示兴趣的信号,如果伴随着眉毛下垂,嘴角下撇的话,就会表示一种猜疑、轻视、敌意或者是批评性的信号。
在一般商务场合我们多采用公事凝视或社交凝视来营造庄重或者是和谐的氛围。
五、与人谈话时目光使用礼仪
与人交谈时,目光经常是无所适从,而谈话时如果看到对方的目光游移不定,自己又感到很不舒服,那么谈话时目光如何运用才算恰当?
交谈时除注意语言美、声音美之外,姿态美也很重要,也就是说在谈话中语气、语态、神色、动作、表情等都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合乎规范。尤其是目光的收缩投放问题,虽属细节,但直接影响到谈话的效果。
如果谈话双方属正面相向,那么,目光注视对方是一种起码的礼貌,以表示对谈话的兴趣和对对方的尊重。但注视并不等于凝视,直勾勾地盯着对方,或目光在对方身上左右上下乱扫,甚至还跑到
对方身后去,这只会使对方透不过气来或惶惑不安,有话也说不出来。
一般来说,如果两个人在室内面对面交谈,目光距离最好在1米至2米之间,目光注视对方胸部以上、额头以下部位。有时可能会出现谈话双方目光对视的情况,此时不必躲闪,泰然自若地徐徐移开就可以了。如果是许多朋友在一起交谈,讲话的人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其中一两个熟悉的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与谁交谈或看谁谈话时,就应把目光注视到对方身上,让人感觉到你在与他交谈或听他讲话时正在关注着他,以示尊重。
六、教师资格面试目光礼仪
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一)教师的目光
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1、目光的角度
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的注视。一般适用于普遍场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教师同事之间的交谈或者课题研讨。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之时。参加面试的人员,倘如碰到比较年长的评委,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眼光,表示对评委的尊重。
俯视,即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之时。它可以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轻慢或者歧视。这种目光不宜多用,并且要慎用。教师在讲课时,多处于位置比较高的讲台之上,不自觉地便成了俯视,一方面是观察学生的方便,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利用俯视的目光建立自身的威信。
2、注视的部位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意的部位。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反映着双方关系有所不同。教师在与同事走近之时,面试人员在初次见到评委之时,都要严格遵守目光注视的基本常识。例如,不宜目中无人,不宜过多地注视其头、腿、脚部与手部。
通常允许注视他人的常规部位有以下几处∶额头、双眼、眼部至唇部、眼部至肩部等。如与学生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双眼到嘴巴的三角区。
3、注视的方式
注视他人,在交际场合可以有多种方式的选择。教师在注视方式上应当有所把握,切不可因为注视方式的不妥而影响工作或交流。教师比较常用的注视的方式有直视、凝视、环视、盯视等。
(1)直视,即直接地注视交往对象,它表示认真、尊重,适用于各种情况。若直视他人双眼,即称为对视。如在和亲近的人谈话(与学生单独交谈)时,可以注视他(她)的整个上身,显示自己大方、坦诚,或是关注对方。
(2)凝视,是直视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全神贯注地进行注视。它多用于表示专注、恭敬。另外,正视的时间过长,会变为凝视。教师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注视某位学生,否则,学生会认为自己可以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不能专心听讲。
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教师可以凝视他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以后再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的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环视,即有节奏地注视身边不同的人员或事物。它表示认真、重视,适用于同时与多人打交道,表示自己一视同仁。环视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目光。
(4)盯视,即目不转睛,长时间地凝视某人的某一部位。师生在交谈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示尊重别人,但是,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一直看着对方的脸。因为双方无话题时,本来就有一种冷漠、踌躇不安的感觉。如果此时您注视学生,势必使对方显得更尴尬。
另外,还有一些注视的方式,教师应尽量少用。扫视表示好奇、吃惊,不可多用,但打量学生的时候可用;睨视即斜着眼睛注视,多表示怀疑、轻视,一般要忌用;他视表示胆怯、害羞、心虚、反感、心不在焉,是教师平时所不宜采用的一种眼神。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目光禁忌
学生渴望教师的目光是鼓励的,因为它能给学生以自信和力量,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他们从这种目光中得到鼓励,迎着这种目光,他们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张扬个性。
(1)忌责怪的目光。这种目光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抗,割裂师生间的友谊,使两者矛盾激化,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2)忌漠视的目光。只顾做自己的事,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孩子是天真的,想说的时候就会说,当讲话出现被孩子打断、或中间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活动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要学会倾听,让孩子表达。
漠视目光极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致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自卑心理,任何活动都不敢积极参与,甚至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信心和兴趣,沉默寡言,最终导致性格上的孤僻、冷漠、自私。
(3)忌呆板的目光。眼睛转动稍快表示有活力,但如果太快则表示不真诚、给人不庄重的印象,同时,眼睛也不能转得太慢,否则为缺乏生气。
(4)忌看完学生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
(5)忌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夷。
七、社交礼仪中的目光接触
首先,社交中的目光接触有哪些含义呢?
目光接触是社交中的无声语言,它并非一种恒久状况,而是一刹那的交会,在每一次交会中,彼此发展自我。当我们目光接触时,不是表达自我,就是接受对方的表达。
人与人之间最困难的莫过于目光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接触也就是灵魂的接触。
社交中的目光接触,由于对象、地点、情绪、环境等不同,目光接触的含义也不同:
表示接纳:有一个男青年走进咖啡馆。他在门口站了一站,察觉到在座有几位女青年的目光都投了过来。他扫视一周,发现多数人都在目光交接之后立刻转移了视线,只有一位女青年迎住他的目光看了一会儿。这位男青年用目光接触的方式找到一位对他表示注意的人,那女青年的目光中含有接纳的意思,于是两人便攀谈起来。
表示爱慕: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捣蛋鬼》中,描述了斯托克斯小姐与一位年轻士兵目光接触后的爱慕之情:“当她仰起头,目不转睛地望他时,他仿佛感到她的目光,蓦地掉转身,那双深蓝色眼睛恰恰碰上她的浅蓝眼睛——直勾勾地盯住他。小伙子晃了一下,又掉过脸去,好像要从座上摔下来似的。那姑娘丰满而鲜艳的面孔上,泛起一丝红晕。她喜欢他。”爱慕的目光相接触,犹如阴电阳电相撞,会立即爆发出火花。
表示挑衅:在公共汽车的车厢里,一个小伙子的目光在乘客中扫视,找到了一位年轻姑娘的眼睛。对方先是有些迎战的意思,但是不久便认输了。这小伙子又选中一个男孩子为对手,仍是一个回合就分胜负。接下来,他又看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一皱眉便低头在皮包里找东西。这是一种逃避的方式。车厢里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在他的目光下屈服,每次击败一个人,小伙子就增添几分盛气。但这种喜欢打“目光战”的人,只能令人厌恶。这是一种极恶劣的侵犯他人隐私的方式,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表示询问:任何公共场合,都可以借目光询问方式去接触别人,例如: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可以进去吗?这是最后一班车吗?等等,都可以通过目光接触得到答案。
表示自信:有能力和人互相注目而不畏缩的人,往往是自信心强的人。反之,不敢与别人的目光接触,眼睛只是紧张地转来转去,这种人缺乏自信。
国外有一家石油公司为了招聘能控制局面的工作人员,对应征人员进行面试时打“目光战”,测验员对应征人员进行长时间的注视。大部分人被瞪得浑身不自在或手足无措,有的人在测验员的逼视下连话都说不清楚。只有少数人不怕“目光战”,不躲开对方的目光,结果被聘用了。
表示暗示:社交活动中用目光接触暗示某种意义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女方用目光向男方暗示:时间不早了,快回家吧。一个令人反感的人来到家里,男主人用目光向女主人暗示:别理睬这家伙!
表示权威:有人说,权威的外在反应是:直视的目光,静止的双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真正有力量,有权威,敢与别人进行目光接触的人,都是能干实事的人,能干的人就是有力量的人。
怎样在社交中善于与别人目光接触呢?
首先,可以运用反馈作用的原理。你先有意亮出权威的风度,内心就会因而感觉比原先强了几分,使你增加了信心,敢于与别人的目光接触;在言行上也果然会表现出比原来强的气势。如果内部本来就有潜力,外表的加强可以产生反馈效用!使目光由躲躲闪闪变得敢于直视了。
其次,要以切实的态度自我观察、分析,认清自己有没有潜力,如果你天生就内向、羞怯、胆小,就很难在目光接触中向别人显示自己内在的力量。而如果你深知自己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那么,你就要在目光接触中争取主动。
再次,敢于或善于同别人目光接触,有助于强化内在自我。你在置身于复杂环境的时候,应注意你如何在外表上反映自己的内在形象。别人对你的态度,大半是依据你自身的表现而定的。
第四,分析各种目光的实质,采取适当应付办法。如:对待真诚的目光,报以信任;对待爱慕的目光,报以热情;对待狡黠的目光,报以警惕;对待狂妄的目光,报以蔑视;对待凶恶的目光,报以憎恨;对待淫邪的目光,报以厌恶。
那么跟别人目光接触时要注意什么呢?
当别人在交际场合说了错话或做了不自然的动作时,他一定会感到很尴尬,生怕人们嘲笑,蔑视他。这时你千万别看着他的脸,或看 了一眼以后要马上转移你的视线。否则,他会认为你在用目光讽刺嘲笑他。一般来说,双方在交谈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示尊重别人,但是,当双方缄默 无语时,就不要再老是看着对方的脸。因为双方无话题时,本来就有一种冷漠、踌躇不安的感觉。如果在此时你注视对方势必使对方显得更尴尬。送客人时,要等客 人转过身并走出一段路后,不再回头张望你时,你才能转移目送客人的视线。
如果你在街上或人多的市场商店里看到某陌生人风度翩翩,相貌端秀,服饰新颖,你想欣赏他(她)的美感时,请你从侧面或后面欣赏,不要在人家的对方停住脚步来看他(她),因为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当你发觉对方目光将要与你的目光相遇时,你应主动避开。
【人际交往中的目光礼仪】相关文章:
人际交往中的目光礼仪01-11
人际交往言行举止的目光礼仪02-16
人际交往中寒暄和问候礼仪02-16
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06-20
(精品)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07-08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须知11-21
人际交往的距离职场礼仪02-16
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基本礼仪01-13
[荐]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须知01-19
人际交往中关于借钱的态度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