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方法
管理者如何与员工沟通?领导要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就需要与员工及时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团队成员的情况是领导者首先要了解的东西,无论是当企业受到重挫,员工士气低下,还是企业内部发生重大打击,还是下属对领导有误解等等矛盾的产生,都需要通过沟通来解决,有效的管理沟通将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管理者如何与员工沟通
明确知道要进行沟通的目的
无论你的职位有多高,沟通都要事先征求他人的意见,这不仅是自己有礼貌的表现,也展示了你对他人的尊重。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知道沟通的目的,有目的性的沟通,才能确保沟通过程中不偏离跑题。而且正因为是有目的的沟通,沟通之前也需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保证沟通能够顺利及时的开展。
需要与被沟通者建立感情
既然要与员工沟通,就要与员工进行信息上的交流,让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应给员工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员工觉得这是上司在征询我的意见,邀我参与,这是他信任我,相信我能做好。在沟通过程中,注意尽量给员工创造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互相建立良好感情,有利于促进有效沟通。
注意提高双方的信任度
企业的发展需要信任与真诚,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也离不开信任,如果管理者信任自己的员工,就愿意授权于他们,在展示他们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且在互相信任的环境,员工愿意真心的对待每一个人,有利于企业执行力的实施。管理者尽量在各方面都要得到员工的信任,不仅有利于有效沟通,也有利于团队管理。
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的基本途径,领导者应通过运用领导艺术,采取符合员工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每个员工都有受人尊重、社交和爱的需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是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以使人们彼此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和误会,消除和解决矛盾与纠纷,从而有利于职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等距离沟通
高质量的沟通,应建立在平等的根基之上,如果沟通者之间无法做到等距离,尤其是主管层对下属员工不能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期间所进行的沟通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获得上司宠爱者自是心花怒放、怨言渐少,但与此同时,其余的员工会产生对抗、猜疑和放弃沟通的消极情绪,沟通工作就会遭遇很大的抵抗力。保持同等的工作距离,不要和你的直接上司、下属产生私人感情,将是沟通平等化、公开化的重要所在。
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
企业与员工的立场难免有不能共通之处,只有善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更好地发展,互相推动。许多企业,沟通只是单向的,只是领导向下传达命令,下属只是象征地反馈意见,这样的沟通不仅无助于决策层的监督与管理,时间一长,必然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及归属感。双向沟通中,领导要尊重员工的意见表达,切忌公开批评,即使员工所提的建议不能被采纳,也要肯定其主动性。如果建议可行,则要公开表扬,以示鼓励。
重视沟通效率
沟通是处理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矛盾的主要工具。提高沟通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明确沟通方向,这关系到企业内部部门职能的清晰与否,如果企业职能清晰明确,那么所有内部沟通便有相应的针对对象,而不至于如皮球般被东踢西扔,最终不了了之。为避免在沟通过程中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的恶性沟通,企业还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以外的监督部门,直属决策者,负责协调内部的沟通工作。只有沟通效率提高了,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问题和员工之间的冲突。
沟通方式因人而异
对有能力而放任的人:以信任和放权为沟通的基础,激发其责任感,促使其在责任感的驱使下改善沟通方式。
对能力平平而纪律性很好的人:主动指导,尤其是针对其薄弱之处,多鼓励,适当批评,让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而主动沟通。
对能力平平而纪律性较差的人:批评与奖励并重,积极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其化解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对个人能力的自信心。
沟通方式因场合而异
不同场合对沟通的要求不一样,在聚会中与在会议室中同客户进行交流,就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领导与员工沟通的8个技巧
一、增加问题描述,减少责怪
喋喋不休的指责往往会引发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批评正常的,但不一定是最佳策略。如果你勃然大怒,甚至拍桌子瞪眼,对方记住的只是外在表现,而问题却常常成为被遗忘的内容。相反,如果只是客观描述问题,听者更容易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
批评也是一种沟通,是让员工知道你对他们的做法不赞成,或明白自己的做法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但在一般情况下,批评会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或负担。沟通是手段,认同才是目的。
二、增加个别交流,减少当众说教
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特的、较成熟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经历、能力、性格、精力、心理特点等,爱面子是大多数员工的共同特点,因此,个别沟通是领导与员工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
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交流,解决个别员工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保护对方的隐私。对于员工来说,能够消除担忧事态扩大的心理,才能敞开心怀,一吐为快。特别是员工犯错之后,更不能当众说教、批评,否则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重点是让员工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犯错后员工很容易自责,个别交流时会给予恢复原来自信的机会。
主动、坦诚、积极的个别沟通是一种外柔内刚的弹性管理。在管理中,不通过尖锐的、公开的、激烈的、惩罚性的措施来化解矛盾是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的必经之路。
三、增加简洁提示,减少长篇大论
在很多情况下,多说不如少说。员工都不喜欢说教,更不喜欢长篇大论,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因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用“问题是”,少用“但是”。“但是”就好比对员工关上了门,而“问题是”则像邀请对方一起共同来面对问题;
尽量用“怎么了”,少用“为什么”。用“为什么”或“为什么不”语气上更像责备别人,让对方想到自己的缺点,容易产生敌意;
尽量用“我们”,少用“你们”。“我们”更能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你们”容易产生对立,拒人于千里之外;
尽量“解决问题”,少“涉及后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涉及事情的后果,将会导致沟通不畅,不妨对员工说:“现在来想办法。”
四、增加双向交流,减少单面传递
通常,管理者处于主动、有利的一方,而被管理者相对处于被动、不利的一方,不少领导总是一味地把自己的“设想”“新观点”单向地传递给员工,员工大多成了听众。领导应根据不同的员工、不同的时段,确定不同的沟通主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员工的意愿进行,让员工引发话题。
领导应努力将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和思想认识的沟通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尽量做到同时进行,以增强沟通效果。
青年员工会特别珍视自己的工作前途,有强烈的“发展需要”,因此要与青年多谈理想和规划;
中年员工渴望多出成果,丰富自己的教学生涯,有很强的“成就需要”,应鼓励他们自我实现;
老年员工期望通过踏踏实实地努力,干好工作,做出成绩,满足自己的“尊重需要”,领导应多倾听老年员工的建议。
五、增加平时沟通,减少被动沟通
因为工作繁忙,管理者更多是为了布置工作才主动与员工沟通,有的总要等到员工发生了状况再谈。这不得不让员工将被动沟通理解为“今天又挨找了”“昨天被骂了”等,于是,对领导敬而远之。
领导应多进行一些随意的“唠嗑”,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占多数。引导员工多思考、多发言。对不善辞令的员工,要引导其发言,以便锻炼其表达能力;对方发言时则应注意倾听,不打断、不争辩、不露怀疑之色。
六、书面交流与当面沟通共存
恰当的书面交流与当面沟通可以相得益彰。
通过手机,可以把关心、理解和支持等信息传达给员工;
通过聊天软件,可以不拘时间、地点展开交流沟通;
通过便条,可以将想法、建议及时地传递给他人。
交流单向、双向、多向并存,也可保证私密性。这样,既能避免面对面时的拘谨、尴尬,又能避免上下级之间本能的心理设防,也可以避免情绪冲动。
七、隐性沟通与显性沟通共存
隐性信息的获取是确保上级决策者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特别是有的员工不太愿意当面讲出自己的想法。员工中的冲突更多的是以隐性方式存在,对此,管理者一方面要能够洞察其中的微妙,另一方面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获取隐性知识,防止有用信息和经验的流失。
教育笔记是员工对教育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反思与感悟,是员工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教育笔记记录着员工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也反映了员工的心理状况与一些真实的想法。
八、现场沟通与办公室沟通共存
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讨论,比那种正襟危坐的交谈要有效的多。在这种场合下,员工可以忘却上下级关系,以平等的、民主的心态与领导无拘无束地倾心畅谈。
应该说很多时候,领导还是愿意与员工多沟通的,但常常因为时间的原因总不能去主动地进行沟通,而有时等员工找领导做事情时,再突然想起来“哦,还有个事情早就想跟你说”。当然也有客观的原因,教室里孩子多,又有其他员工,也给到教室或办公室与员工沟通造成了不便。
但在员工熟悉的环境里谈心,员工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度相对会小一些,也不容易产生被领导“找”了的抵抗心理。同时,员工身在其境会更容易向领导敞开胸怀,领导了解的真实情况也会多一些,更有一些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的亲切感。
【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方法】相关文章:
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方法08-24
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技巧10-14
[精品]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技巧12-08
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技巧25种06-12
企业管理者如何和员工沟通08-02
管理者激励员工的几大方法09-09
客户沟通技巧与方法07-21
客户沟通技巧与方法11-13
人际沟通的技巧方法09-20
电话沟通技巧和方法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