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管理制度

时间:2024-11-08 19:54:42 海洁 制度 我要投稿

院感管理制度(精选18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院感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院感管理制度(精选18篇)

  院感管理制度 1

  一、供应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室内环境清洁、无污染。

  二、医务人员着装规范。

  三、压力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锅每锅做工艺监测;每包做化学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灭菌后物品定期做无菌实验。

  四、灭菌前应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燥并及时包装,包布要清洁干燥,无破损,不得少于二层。

  五、灭菌物品与非灭菌物品要分开放置,已灭菌物品必须标明有效日期。灭菌物品放在无菌储存柜内,每日检查,夏季超过7天,冬季超过10天,一律重新灭菌。

  六、作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储存、发放、回收工作。

  七、医院感染科每月对供应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院感管理制度 2

  1.血液净化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1限制区(清洁区)包括治疗准备室、水处理室、配液室、办公室、储存室。

  1.2半限制区(半清洁区)包括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更衣室、待诊室。

  1.3非限制区(污染区)包括厕所及污物处理场所。设污物专用设施。

  2.医务人员管理要求

  2.1工作人员不能在透析室内吃、喝或抽烟,不与病人共餐。

  2.2进行透析前后,严格进行手消毒。每监护一名患者,应更换一次手套,接触每一位病人后应洗手或消毒手。进行透析的各项操作,应戴一次性手套。

  2.3透析室工作人员备有专用工作服和鞋,进出本室应更换。工作服若被血液污染,及时更换。为避免被血液污染,必要时穿隔离衣,带护目镜。

  2.4工作人员被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意外感染,报告院感办登记备案,必要时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肌肉注射(按说明书)。

  2.5清洗、消毒循环使用的物品时,穿戴好防水围裙、手套、圆帽、护目镜或面罩或头罩,必要时穿防水隔离衣等,发生职业暴露时按要求紧急处理、报告、监测追踪。

  3.预防控制措施

  3.1透析用水经过严格的`软化、反渗等处理,整个消毒、制备、输入过程应在密闭系统内完成。透析机每次透析完后,用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3.2透析器及管路、穿刺针用后装入塑料袋内封口当日转运。

  3.3预防隔离

  3.3.1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人的隔离

  3.3.2乙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病人,应在隔离室透析,无条件时应进行区域性隔离,使用专用透析机。

  3.3.3每次透析末,所有用过的用品应置于防渗漏黄色胶袋内,外加一黄色胶袋后送出;一般诊疗物品应专室专用,物品消毒按《一般诊疗用品和卫生洁具的消毒规程》执行。

  3.3.4所有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应置于耐刺容器内。

  3.3.5实验室标本,用透明袋包装,便于看清其内容物而妥善装卸。袋上应有污染标志。

  3.3.6室内污染物品应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4动-静脉分流的监护

  3.4.1用消毒剂洗手后,全部患者在穿刺內瘘之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皮肤,待干后铺无菌布。

  3.4.2內瘘侧禁止测血压、静脉穿刺,定期检查內瘘通畅情况。

  3.5透析用水、空气、物体表面等每月细菌监测一次;透析用水每季度

  院感管理制度 3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实行分级预警、动态管理

  实行三级预警,分别采取控制措施

  1、三级预警:

  ①短期内一个病室同时或连续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

  ②微生物室检出传染性强的'病原体,尤其是从非传染科病人标本分离出;

  ③发现新的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出现。

  2、二级预警: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③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一级预警: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在分管院长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各科室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工作。

  2、在启动应急预案时,各部门应无条件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挥。立即成立调查、监测、控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赶赴现场,开展救治、调查、预防、控制工作。

  三、预案启动程序

  1、三级警戒,由院感科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阼,经证实是医院惑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医院主管领导,由院领导批准后启动该预案。

  2、二级警戒,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和落实各项防治措沲及疫情控制工作。

  3、一级警戒,由分管院长亲自指挥,院感科、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控制救治工作,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派专家协助开展工作。

  四、综合控制处理程序

  (一)指挥程序

  预案启动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具体情况,组织、协调、安排工作人员及必需物资。

  (二)报告程序

  院感管理制度 4

  一、供应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室内环境清洁、无污染。

  二、医务人员着装规范。

  三、压力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锅每锅做工艺监测;每包做化学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灭菌后物品定期做无菌实验。

  四、灭菌前应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燥并及时包装,包布要清洁干燥,无破损,不得少于二层。

  五、灭菌物品与非灭菌物品要分开放置,已灭菌物品必须标明有效日期。灭菌物品放在无菌储存柜内,每日检查,夏季超过7天,冬季超过10天,一律重新灭菌。

  六、作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储存、发放、回收工作。

  七、医院感染科每月对供应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院感管理制度 5

  (一)感染科门诊管理

  1、感染科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2、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3、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4、就诊病人要求戴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外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生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二)感染科门诊空气消毒

  1、无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2、有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有人情况下:3%过氧化氢喷雾20—40m1/m3,关闭门窗作用6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消毒1次,然后开窗通风。

  (3)无人情况下:

  ①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2—3次,每次1小时。

  ②0.5%过氧乙酸,20—30m1/m3,关闭门窗作用30分钟,然后开窗通风。

  (三)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2、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四)其他物品的消毒

  1、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焚烧处理,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能高压的尽量高压灭菌。

  3、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焚烧处理。

  4、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5、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等,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用密闭物品拖运,经高压灭菌→清洗后才能使用。

  (五)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1、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xx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30—60分钟,倒入厕所。

  2、排泄物:

  尿液:每1份尿液加20xx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六)污物的处理

  1、感染科门诊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垃圾。

  2、用后的防护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装入黄色垃圾袋内,不可超过3/4满,扎紧袋口。

  3、在污染接时,用0.5%过氧乙酸喷洒,然后套第二层黄口袋,扎紧袋口。

  4、注明警示标识。

  5、有专人专车拖运到医院指定地点。

  (七)终末消毒

  留观室病人出院、转院时,留观室空气、物体表面、床单位等按照传染病消毒方法进行终末消毒。

  (八)医护人员防护

  1、与病人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时,要戴全面性呼吸防护器。

  2、每接触一个病人后立即用快速手消毒剂或25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手的消毒(包括收费、化验、药房工作人员)。

  3、每接诊或诊治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后,立即更换隔离衣、防护服、外层口罩、手套、护目镜及鞋套。

  4、下班要卫生通过方能离开感染科门诊。

  院感管理制度 6

  1、急诊科应与曾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入口。

  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

  3、急诊科主任为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人员明确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并切实履行职责。

  4、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会议,进行医感相关知识学习一次。

  5、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已被污染的区城及时消毒。

  6、工作人员上班时着装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给病人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7、保持各诊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地面物表每日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消毒。

  8、严格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1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11、不同区域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标识明显,实行颜色标记,定点放置,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根据耐受情况选择合适消毒液,每日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2)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

  4)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13、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交接登记工作,实行双签名,交接登记保存三年以上。

  院感管理制度 7

  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三、接触每一例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严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五、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

  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min。消毒过程有记录。

  七、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须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日监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九、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双层黄色型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院感管理制度 8

  工作人员与设施要求

  1.医护人员上岗必需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穿工作鞋。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院内交错感染。

  3.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或操作完毕,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再清洗。

  4.肠道门诊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做到“四固定”,六分开”。

  5.诊室门前放脚垫,门把手和水龙头开关裹有纱布。

  物品与空气消毒

  1.无菌持物钳4小时更换1次。

  2.体温表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清毒。

  3.-次性注射用品用后按医院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4.医护人员用过的`工作服,患者用过的被服、病历、化验单均先举行

  消毒后再处理。

  5.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毁灭四害。

  6.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废纸等焚烧。

  7.各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举行消毒,留观患者走后消毒2小时。

  特别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

  1.经检查可疑“霍乱”消化道感染患者后更换隔离衣、检查床套,用消毒液擦拭污染物并喷洒地面,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按规定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倒入下运河。

  2.经医生、化验员、防疾控中心确诊为“02”的患者举行严密隔离,患者转传染病院后,诊室必需举行密闭消毒处理后方能使用。

  3.每日填写传染病卡片,做到不漏报。

  院感管理制度 9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二.保持治疗室的干净,天天举行清洁打扫,操作台面及地面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紫外线消毒。天天操作结束后应举行终未消毒处理。

  三.医务人员操作时,必需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须要时戴手套及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应根据“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举行。普通诊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对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要严格举行消毒及灭菌。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做到一人一份或一用一灭菌。

  五.治疗用的棉球、敷料必需高压灭菌,用后焚烧处理,其它各种污物不准乱扔,应集中消毒或焚烧处理。

  六.每月举行一次空气、物表、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培养,每半年举行一次紫外线强度监测。

  七.对紫外线灯的使用、消毒液的更换、细菌培养等活动应有文字记录备查。

  院感管理制度 10

  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 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讨论近阶段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重点工作,对于消失的问题准时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掌握措施。

  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当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学问,熟识有关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应对住院医师报告医院感染状况予以监督与复查,并做好登记与汇报工作。

  4、 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应在病案首页上填写忠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出院的病案进行查阅并记录,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状况的统计上报。对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 析,提出改进措施,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供应业务技术指导与询问。

  5、 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化病房及重点科室,每月对空气、物品采样(外科、内科、妇科、中医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进行记录总结。

  6、 定期对医院院内感染漏报率进行调查,督促病房照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发觉问题准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以削减各种感染的危急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掌握在8%以内。

  7、 护士长每月对各科室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考核,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测定,不符合要求的应准时更换。

  8、 医院后勤部要加强对医院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的.监控。

  9、 院内感染小组加强对院内感染的宣扬教育,每年进行全院职工及新职工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专职人员每年参与市疾病掌握中心的业务培训。

  院感管理制度 11

  1、建立健全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个人防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

  2、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专门的清洗消毒间并有明显的标志,临床微生物室/实验室应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非手触式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操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蒸汽回收型高压消毒锅,对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

  4、无菌间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紫外线定期空气消毒并记录。

  5、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6、必须使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存放时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柜,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

  7、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玻片﹞,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9、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物品包外贴指示胶带,并标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姓名及无菌包名称等。

  10、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必须就地消毒灭菌,按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置。

  院感管理制度 12

  一、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在院感办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漏报率≤2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5%,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是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即刻清扫和消毒。

  五、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六、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八、治疗室、配餐间、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院感管理制度 13

  1、感染科病房的设置应相对独立,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2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隔离。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源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7、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加强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8、严格陪客、探视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不设陪客、探视。必须留陪时,应由床位医师签署书面“同意”意见。

  院感管理制度 14

  一、布局合理,内部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和血液治疗室等应设在清洁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实验室和处置室应设在污染区。

  二、血液及血液成分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

  三、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血液和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五、保持环境清洁,台面、地面、桌面每日清洁2次,被血液污染应及时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六、储血设备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八、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验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九、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院感管理制度 15

  一、对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接受1次健康体检,包括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相关标志物的检查;HBV标志物全部阴性和仅抗-HBc呈阳性者应接种全程乙肝疫苗,抗-HBs

  二、对所有初次接诊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

  三、医务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应穿工作服、换工作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病人进入血液透析室应更鞋。

  四、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阳性患者应在隔离透析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急诊病人在急诊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五、一次性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及管路不得复用。

  六、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并实施标准预防,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次透析结束后,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湿式清洁,如有血液污染的,应先采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的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

  八、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使用过的布类应及时装入污衣袋由洁强公司统一处理。

  九、治疗室、透析治疗区每日开窗通风1~2次,并使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3次,每次2小时。

  十、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开放置,医疗垃圾放置在黄色垃圾袋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封口,由专人密闭收集、运送,统一处理。隔离患者的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并及时密封,统一收集处理

  十一、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并对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卫生学监测标准如下:

  (一)空气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手消毒后≤10CFU/cm(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十二、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的水质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每季度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的水质进行细菌内毒素监测,透析机每台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当监测结果达到最大允许水平的50%时应采取干预措施。

  结果判定:

  (一)细菌培养:透析用水细菌总数

  (二)细菌内毒素检测:透析用水

  十三、将血液净化(透析)所致相关感染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定期进行分析与反馈。

  院感管理制度 16

  一、制定诊所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定期对诊所使用中的.消毒液、手、物品表面、对不达标的要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监督检查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四、对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五、监督进入诊所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六、每季度检查供应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

  七、定期检查污本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院感管理制度 17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灭菌物品包外标识清楚、准确,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清洗、灭菌。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存放时应去除中包装,分类码放在防尘良好的柜内,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使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不得重复使用。

  4、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更换时容器必须同时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使用无菌干燥持物钳及容器应每4—8小时更换。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瓶装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使用小包装。

  7、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8、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9、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操作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按严格隔离类别进行操作,用后污染敷料密闭运送焚烧,所用器械单独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灭菌。

  10、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每治疗、处置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1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

  12、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含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13、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院感管理制度 18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2、医院感染委员会应每季度召开一次,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3、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5、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督查。

  6、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7、定期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进行监督管理。

  8、认真做好全院院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院感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院感管理制度09-17

院感管理制度[热]11-06

(热门)院感管理制度09-17

院感管理制度(常用15篇)11-06

血透室院感管理制度(精选11篇)10-14

院科管理制度07-03

敬老院的管理制度02-28

美容院管理制度[精选]07-18

美容院的管理制度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