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某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某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某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1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指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四个方面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教育任务的保证。
一、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
1、各教研组、备课组、全体教师应认真学习区教研室下发的有关各学科的《教学常规管理手册》,经常对照,做好自查,根据《常规》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
2、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初都应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制订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各项措施,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总结。
3、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各备课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写好教案(新教师一定要写详案),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现象,提倡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备课资料,拓展备课内容。
(2)上课: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得私自调课、停课或擅自改上自修课。杜绝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现象,教师要爱护学生,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内容正确,板书工整,语言规范,表达清晰,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方法、手段择宜而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倡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教学。树立“以生为本”观念,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民主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作业布置与批改:各科教师都应该按照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初中生每天课外书面作业量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强调格式,强调订正。作业必须由教师自行认真批改,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杜绝只有布置,不批改或不及时批改的现象,杜绝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提倡各学科教师进行作业面批。
(4)辅导:教师应重视课外辅导,提倡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考试:全体教师都应按照教导处要求,认真做好复习、命题、打印、监考、阅卷、结分、统计、分析、讲评工作。学校规范期中评估和期末考试,交叉命题,集体阅卷,统一结分,严格考场纪律,限时做好统计和教学质量分析,各种表格上交等考试的常规工作。杜绝由于监考教师缺乏责任心影响考试秩序的现象,禁止擅离试场,或在试场内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要保证考试期间的正常秩序,有监考安排的教师一般不能请假,没有监考安排的教师须正常到校工作。
4、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之中,要求:
(1)听课: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在本组内听课,也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听课。任课教师都应该欢迎和接纳其他教师听课。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评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教学骨干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评课不少于15节;学校行政听课不少于20节,评课不少于15节。
(2)开课:根据教研组确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或重点,主动争取,积极上好交流课、研讨课、示范课以及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不断探索和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方法,涌现一批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对全校开课一次,教研组长、教学骨干教师、学校行政每学期至少对全校开课一次。
(3)课题: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都应该结合自己教学工作,有经常性的学习和钻研的专题,大部分教师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以教学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论文: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根据自己的钻研专题或研究课题,每学年撰写不少于一篇教学专题总结。有条件的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参加校、区级和市级的论文评比交流。
(5)课件:每位任课教师都要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注重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二、教学常规制度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以教导处为主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的宣传、指导、督促、考核、评价、提出奖惩意见,每学期末负责做好教师的综合考核工作。
1、对教师执行基本要求情况作常规检查,每学期两次。不能根据学校规定按时完成和上交各种资料,不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课件制作等情况的,在期末常规考核时予以公布作为评优的一个标准。
2、对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作常规检查。作业经常无布置,或者有作业布置而经常不及时批改的情况,将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标准。
3、对尊重爱护学生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堂上严禁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查实后作为一项师德事故予以记载。
4、对上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时进教室上课或提早退课(包括辅导课),上课时接听手机等。将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标准。
5、对忠于职守情况作常规检查。工作时间擅离岗位影响到调课、会议、活动、学生教育等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将记如个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标准。
6、对认真监考情况作常规检查。学校组织的期中评估、期末考试,发生监考教师没有按规定时间到场,或擅离试场放任学生,或在试场中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以及在试卷的收发、整理、装订中因主观原因造成差错而影响阅卷工作的情况将记入个人档案。
如违反上述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的各种情况之一,教师日常管理规范奖将停止发放。
教导处
某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2
小学生课堂常规之我见:教师心中的一杆秤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当然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正悄悄地起着变化:人文精神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快乐”、“热闹”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在新课程教学中脱离了课堂常规而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异,则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那真是“快乐”中现隐忧,“热闹”里要反思。
案例描述:
那是几年前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在一次校级观摩活动课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由于片面理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导致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课前,我把全班48名学生分成了6组,让他们8人一组围桌而坐,每组配备了一个无线话筒。并要求孩子们,上课一定要积极发言,声音一定要响亮。还特别宣布一条:不必等老师指名,甚至可以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上课一开始,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我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和微笑,还不停地给予表扬和奖励。眼看有的孩子得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心制作的“智慧星”,为了争取发言的机会,一些孩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不停地摇摆着高高举起的小手;有的为了抢话筒,与同伴争执起来;有的干脆跑到讲台前,抢过老师用的话筒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后面的几个小组似乎觉得眼前的一切与他们无关,孩子们随意地摆弄着桌子上的东西,谈论着不着边际的话题..... 看着这乱糟糟的一幕,我意识到了不妥,想竭力调控课堂,于是不断地发出口令,要求孩子们静下来,但我的声音早已被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喧闹声淹没了..... 可想而知,这堂课就这样砸了。
案例分析:
这是我从教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它给了我很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必等老师指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教学不可谓不民主、不开放;让8人一组围坐一桌,也不能说教师没有关注每一个学生。但学生却不领情,使课堂变得难以控制,让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把我的疑惑提了出来,没想到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分析着。经过深入地讨论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而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常规,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那么,原来的课堂常规是否过时?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如果需要,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
再三思考后,我们认为课堂常规应该存在,只不过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造成课堂组织失控,秩序混乱,影响多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堂常规就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保证我们课堂的有序、有效。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做到课堂常规管理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最基本的三点:
一、课堂常规--教师心中有杆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所以说,课堂依然需要常规,但更需要教师心中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课堂教学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学生,这是一个集体,是一个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要把这几十名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统一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没有规矩是不可能的,必须把课堂置于教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去谈学生自主问题,失去了课堂常规的保证,学生各行其是,每人只按自己的好恶去行动,课堂将会失去控制,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课堂常规与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排除必要的常规约束,相反,只有在常规得到了认真落实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见,教师心中这杆秤是多么的重要。
二、课堂常规--那秤砣应是学生。
课堂常规不能简单地冠以“传统”和“现代”的帽子,现有的课堂常规需要去粗取精。
对于课堂常规,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加以评价,只能从合不合理的角度加以评判,评判是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为谁而定?有何前提?
为谁而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规的制定自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像前面案例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果对象是中学生,所有“说”的内容就会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就不见得能领这个情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课堂上难免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说闲话等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地组织课堂,采用多种方法适时适当调控课堂。1、提问法: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精力不集中时,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老师已准备提问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引起其注意。2、冷处理法:采取隔离的方式来分散影响,从而控制课堂的方法。如两个学生打闹时,可采取前后或左右分开他们的做法。如在座位排列上可以稍加调整,男女隔开或动静搭配坐。3、暗示法:当发现学生出现走神或教室内出现小骚动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可以马上停止讲课,用目光注视这些学生,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并提示他注意听课;或者运用提问法,请他回答问题,牵动他的注意力回归;也可以教师在授课时,走进学生当中,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摸一摸他的头,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提示他注意听讲。4、无声法:在大多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突然表情严肃,以无声的方式,或站立1分钟,以示警告,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5、活动法:适当的时候,可以课中有游戏、活动穿插,使学生快乐接受而不会开小差了。
有何前提?课堂之所以需要常规,是因为有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学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就是前提。教师应该在每天新开课前反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要求告诉他们,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课堂常规-“秤”与“砣”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课堂常规则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课堂规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看似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是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只强调个性发展,就会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只讲课堂常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会限制学生特长进步和个性形成,失去课程改革的意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实现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呢?
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用平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
其次,教师需要增强自己的“行为分辨”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违规行为存在“犯错不知错”、“犯错不自觉”、“知错还犯错”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需要分别对待。
第三,教师之间需要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尽管学校的课堂常规大同小异,教师心中的标准却千差万别。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之中。
【某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相关文章:
教学常规检查制度08-24
【经典】教学常规检查制度10-15
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精选25篇)08-23
【合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15篇10-15
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08-07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05-31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1-17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通用02-23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