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制度

时间:2024-07-12 15:28:56 制度 我要投稿

财务会计制度(优选)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会计制度(优选)

财务会计制度1

  第一条单位预决算是国家财政预决算的组成部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第二条主管部门按照全县统一的工作程序、编报规程和时间要求,组织实施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的编报工作。其职责主要是:

  (一)组织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报表的布置与培训工作。

  (二)组织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三)组织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报表编制质量的核查工作。

  第三条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的编制要求,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本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统筹安排、合理编制部门预算。

  第四条单位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办法按《沛县县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沛财预[20xx]4号)和《沛县县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沛财预[20xx]5号)执行。

  第五条单位部门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如有突发性、政策性变化,确需调整预算的,由单位提出调整预算申请,财政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县政府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办理调整预算手续。

  第六条单位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根据财政部门决算编审要求,编制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管理状况的财务决算。

  第七条单位在编制决算前应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及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及时清理收支账目、往来款项、核实资产。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应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应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八条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统一下发的报表格式、编制说明及时间要求,认真、及时编制决算,做到表内项目之间、表与表之间、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之间相互衔接。决算报表应经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字并盖章,保证财务决算报表真实、完整。

  第九条主管部门应做好决算的审核工作,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核编制范围是否全面,是否有漏报和重复编报现象。

  (二)审核编制方法是否符合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的编制要求。

  (三)审核编制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审核单位账簿与报表是否相符、金额单位是否正确,有无漏报、重报项目以及虚报和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

  (四)审核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衔接一致,包括表间数据、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报表数据与计算机录入数据、本年数据与上年数据资料是否衔接一致。

  第十条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预算管理级次,采取自下而上方式,按时汇总上报。主管部门应对所属单位上报的财务决算报表、部门本级财务决算报表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汇总,形成本部门汇总财务决算报表。

  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条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条有下属行政事业单位(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实行部门会计集中核算。采取“集中管理、直接收付、单一帐户、分户核算”的方式,集中统一办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第三条帐簿设置。单位应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

  (一)单位只能建立一套帐。行政单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既有行政经费又有事业经费的单位,应以主要经费来源为依据,并参照自身行政职能,相应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实行部门会计集中核算的基层单位,根据管理需要,相应设置指标、资产、债权、债务等台帐。

  第四条填制凭证。要求内容齐全、审批手续齐全。

  (一)原始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二)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盖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三)职工公出借款凭证,必须附在记帐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四)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附件。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单独存档的,应当在凭证上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和文件字号。

  (五)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帐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五条登记帐簿。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做到书写规范、讲求规则、日清月结。

  (一)单位应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帐工作除特殊规定外每月应进行一次;

  (二)单位应按照规定定期(按月)结帐;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帐、明细帐应定期打印。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第六条会计核算。单位应以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所有资金和财产均要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全面记录和反映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单位发生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在做好单位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和资金缴拨会计核算的同时要加强下列会计事项的核算。

  (一)材料核算凡批量购进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均要进行材料成本核算。按照会计制度要求的计价方法和出入库保管方式,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

  (二)固定资产核算凡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单位因购建、调拨、捐赠、融资租入、改建、扩建、出售、转让、报废、毁损等引起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必须进行会计核算。

  (三)项目资金核算项目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单位要根据专项支出的不同项目,分别建立专项支出明细帐,单独核算并反映资金收支余等情况。对已完工的项目,资金如有结余,一律按财政部门验收报告意见处理。年内未完工的项目,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基建资金核算单位经批准用自筹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在“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核算;财政给予拨款的基本建设支出,其财政拨款部分,在有关专项收支科目核算。单位自筹与财政拨款形成的建设资金均应转存建设银行,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另行组织基建会计核算。零星土建工程在单位有关支出科目等会计科目中核算。(五)内部成本核算凡开展产品生产、劳务服务、批发零售、开发研究等具备内部成本核算条件的业务活动和辅助业务活动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均应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具备完全成本核算条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内部成本核算遵循推行经济责任制、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并区分业务活动和辅助业务活动与单位专业职能的关联程度,正确使用事业收支、经营收支会计科目。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成本项目的确定、成本分配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其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必须与事业支出科目相衔接。

  第九条财务报告。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等。

  (一)财务报告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财务报告的有关数字。

  (二)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分月报、季报和年报。月报于次月3日前报送、季报于次月5日前报送、年报按财政决算布置时间报送。

  (三)单位在报送月报、季报、年报的同时要编写报表说明书。报表说明书包括报表编制技术说明和报表分析说明。

  报表技术说明主要包括: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事项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收支情况和结果的影响。

  报表分析说明一般包括:基本情况,影响预算执行、资金活动的原因,经费支出、资金活动的趋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对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现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现金指存放在单位并由出纳会计保管的现钞,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各种外币。有价证券视同现金管理。

  第二条现金管理遵循严格范围、收入缴存、限额管理、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三条现金的使用范围:

  (一)尚未实行财政部门或单位委托银行代发的'工资、津补贴、奖金、福利费、离休费、退休费、退职费、抚恤金、遗属生活补助等个人报酬;

  (二)在规定许可范围内,向不能转账结算的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或支付劳务报酬;

  (三)出差人员预借的差旅费;

  (四)结算起点(现行规定为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五)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现金收入应于当日缴存国库单一账户,当日缴存确有困难的,最迟在次日缴存。收入的现金不得坐支,不得挪用挤占,不得公款私存,不得保留账外现金。

  第五条库存现金限额,原则上以三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确定。

  第六条收付现金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否则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第七条收入现金应向交款人开具合法票据,并在记账联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支付现金应在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签发支票向银行提取现金,应如实写明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套取现金。在办理属于个人支出或借支现金时,应由领款人签字,出纳会计不得代领代签。

  第八条个人不得因私借公款。因公借支的,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公务结束后一周内必须结清借款,逾期不结清的从其工资中扣还。现金借出时,应以规范的凭证及时入账,严禁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

  第九条单位设专(兼)职出纳会计,非出纳会计不得经管现金。出纳会计应设置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逐日逐笔记载现金收支活动,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第十条建立健全现金保管制度,完善保安措施,确保现金安全。单位现金存放处仅允许存放本单位的现金及支票、汇票等银行票据。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现金清查制度,防范和控制各种资金风险。应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现金进行盘点和清查。定期清查应按季进行,在分管领导主持下,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同出纳会计共同清查;不定期清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同出纳会计共同进行。清查应形成清查纪录。

  结算管理制度

  第一条结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金融机构资金汇划系统,将财政性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划拨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以及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各账户之间资金划拨的行为。

  第二条结算必须遵循财务管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安全高效运转的原则。

  第三条除按现金管理规定使用现金收付的业务外,单位资金往来均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账户构成按《县政府关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沛政发[20xx]76号)执行。

  第四条单位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财政部门提出设立小额现金账户、特设专户等银行账户的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批,人民银行核准后,在指定的金融机构开设银行账户。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开设、变更或撤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各个账户,不得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外开设账户。

  第五条结算使用的财务印鉴,是单位办理资金拨付的重要工具,不得随意更换。因机构调整或经办人员变动等确需更换印鉴的,应书面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办理预留印鉴更换手续。新印鉴一经启用,原印鉴需及时封存。

  第六条单位一律取消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各收入过渡性账户,应缴的收入采取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方式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具体收入划缴方式及程序按《沛县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暂行办法》(沛政办发[20xx]32号)执行。

  第七条单位在办理资金支出时,除经财政部门批准采用授权支付方式外,所有支出均应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进行结算。具体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及程序按《沛县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八条办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结算业务的,应由付款单位提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由财政部门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办理内划手续,资金结算各方依据相关票据处理业务。

  第九条单位政府采购资金结算按《沛县县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试行办法》(沛财预[20xx]6号)执行。

  第十条单位负责人应严格审核本单位各项结算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对本单位的财务结算活动负法律责任。

  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第一条财政票据是指省财政厅统一监制或印制的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处罚或结算的合法凭证。

  第二条使用财政票据的单位必须是独立法人,具备独立核算资格,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单位的财务部门具体负责财政票据的日常管理。

  第三条财政票据实行限量购领、定期缴验制度。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财政票据的购领、保管、使用、缴销,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财政票据的使用管理情况。

  第四条单位首次申领票据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及复印件:使用收费票据的单位,应持省级以上收费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县物价部门颁发的《江苏省收费许可证》、单位法人证明、收费收据购领申请书,经财政部门审查合格,发给《江苏省行政事业收费凭证购领使用记录簿》,方可购领《江苏省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银行代收单位)或收费票据(委托代收单位)。使用罚没收据的执法机关须持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和县政府颁发的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认定书、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财政部门审查合格,发给《江苏省罚没收据领用记录簿》,方可领用罚没收据。

  第五条单位再次购领票据时须持《江苏省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据)记录簿》缴旧领新,并登记缴销及领用票据的本数、起讫号码、收款金额等。

  第六条单位在财政票据启用前,应检查票据是否有缺页、少联、错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并办理更换手续。

  第七条单位按规定从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购领的各类专用财政票据,必须持文件依据到财政部门办理备案后使用,并按“票款分离”收缴办法和操作规程将所收资金缴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八条实行银行代收方式的单位收费事项发生时,应根据财政部门编发的单位代码和收费项目代码填写《江苏省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交由当事人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非税收入代收银行缴款,代收银行审核无误后向当事人开具《江苏省非税收入收款收据》(简称机制票据)。实行银行代收的执罚机关处罚事项发生时,应填写《沛县罚没收入专用缴款单》,交由当事人到财政部门指定的代收银行缴款后,处罚机关据缴款回执开具罚没收据。

  第九条符合当场收缴条件的单位,应提出委托代收申请并填制《委托代收申请表》,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采取委托代收代缴办法后,方可购领收费收据或罚没收据(含定额收据和专用收据)。

  第十条实行委托代收方式的单位应于收费(处罚)事项发生时,当场收款并开具收费收据或罚没收据,但当日(最迟次日)必须将所收金额汇总解缴财政。非税收入汇总解缴时,单位应按要求填写《江苏省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执罚机关直接缴入财政部门指定的罚没收入专户),注明所用收据的起讫号码及“汇总”字样,送代收银行收款后,必须将机制票据记账联与收费收据记账联配对记账,将机制票据收据联粘贴在相对应的收费收据存根后,以备财政部门审验。

  第十一条单位须严格按规定的用途使用票据,不得串用混用,严禁转借、转让、代开和买卖。票据使用时,内容填写必须完整准确,印章齐全,不得涂改。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联次齐全。

  第十二条对收费(处罚)单位之间的合法征收行为及往来事项,交款单位出具拨款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办理内划手续并代开收据,收据须加盖执收单位财务专章和会计印章。

  第十三条严格实行票据缴验制度。单位应建立票据内部审核制度,核对内部各单位使用票据的册数、号码、收取金额、已缴财务入帐金额、已缴财政金额,确保票款一致。向财政部门缴销票据时,单位应填写《收费(罚没)票据缴验表》,连同票据存根(附机制票据收据联)缴财政部门审验。

  第十四条单位不得私自印制、出售、伪造财政票据,不得使用白条收费或罚款。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缴款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第十五条单位如发生票据丢失,应及时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声明作废,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报财政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财政票据实行“年终零结存”制度。年度终了时,单位所领财政票据应全部清理核销。已填写的票据收入原则上不得跨年度入账。

  第***单位已开据的财政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为五年。个别用量特别大的票据存放确有困难的,经县财政部门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

  第十八条票据销毁须经过财政部门批准,单位不得自行销毁。对符合销毁条件的票据,单位应填写《江苏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或罚没收据)销毁申请表》,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组织票据销毁工作。

  第十九条撤消、合并、分立及收费项目被明令取消的单位,应按规定到财政部门办理“票据购领记录簿”的变更或注销手续,将已领未用票据全部清理。不得私自转让、销毁票据和票据购领记录簿。

  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第一条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经营服务性收入以及利息收入等。

  第二条非税收入实行依法征收、票款分离、银行代收、专户存储管理办法。

  第三条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增加或取消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和范围的,执收单位须持相关文件按规定程序报县物价、财政部门审批。

  第四条单位收费应办理《江苏省收费许可证》、《江苏省收费员证》;执法机关实施处罚应办理《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认定书》和《江苏省行政执法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收执罚。

  第五条单位收费或执罚应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在公共场所向社会公布收费(处罚)的文件依据、收费(处罚)项目、标准、范围、收费的减免政策及减免项目等。

  第六条单位组织收入应按规定使用省财政(税务)部门统一监制或印制的票据。

  第七条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会计机构统一核算,不得设置账外账。

  第八条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沛县收费罚没收入收缴分离暂行办法》(沛政发[20xx]53号)和《沛县非税收入“票款分离”操作规程》(沛财综[20xx]12号)。

  第九条实行银行代收方式的执收单位应于收费事项发生时填写《江苏省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交由缴款人将款项送存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以代收银行开具的《江苏省非税收入收款收据》第四联作为收入入帐依据。实行银行代收的执法机关应于处罚事项发生时填写《江苏省罚没收入专用缴款单》,交由当事人将款项送存财政部门指定的罚没收入专户,执法机关凭缴款单回执开具《江苏省罚没收入专用收据》并作为收入入帐依据。

  第十条实行委托代收方式的执收(执罚)单位应按规定于收款事项发生时向当事人开具《江苏省行政事业收费收据》(含专用及定额收据)、《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其他收入使用)、《江苏省罚没收入专用收据》,将所收资金于当日(最迟次日)汇总缴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具体缴款方法同第九条),收费单位应将代收银行开具的《江苏省非税收入收款收据》第四联与手工收据记帐联配对入帐,不得截留、挪用、坐收坐支。

  第十一条单位对组织的收入应及时入账,按月与财政部门核对,确保收入账账相符。

  第十二条对缴费人因特殊原因提出减免的,执收单位应依据政策规定的减免标准和范围,按审批程序和权限办理。凡不属政策规定减免范围的,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权批准减免。

  基本支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基本支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第二条单位应按照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月度用款计划,坚持按预算、按计划执行进度办理支出。

  第三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严格按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支出。

  第四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严禁乱发津贴奖金。

  第五条单位人员经费应按照人事部门审批的工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不得无故拖欠、截留挪用。确因工作需要雇用临时人员的,应按有关管理规定到劳动、人事部门办理用人和工资待遇的审批。

  第六条人员经费由财政部门或单位委托金融机构办理个人帐户发放。

  第七条纳入财政统一发放单位人员工资变动、增人增卡、减人停卡,应根据人事部门批准的手续,减资和减人停卡手续应于工资人员减少的当月15日前报送财政部门;增资和增人增卡手续应于每季度末最后一个月的10日前报送。严禁虚报冒领工资。

  第八条单位应加强公用经费的内控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重点支出项目参照项目支出管理。

  第九条购置办公用品,应由单位财产物资管理机构统一办理,按计划领用。对购入办公用品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应通过“固定资产”核算。购进大批同类材料物品,应通过“材料”科目核算,并相应健全入出库手续。

  第十条单位应加强会议费管理,严格履行会议审批制度,压缩会议规模,严格执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不得借会议费名义报销与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会议费支出严格按县政府《印发〈关于会议费开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沛政发[1997]7号)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单位应加强电话费管理,对办公电话、传真机和网络等费用支出,推行定额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单位应加强车辆燃修费的管理,实行车辆派车单制度和车辆里程考核制度。同时应完善单车燃修费审批和管理办法,对大项维修实行跟踪管理,定点维修。

  第十三条招待费支出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1998]159号)规定执行。公务招待应建立就餐通知单制度。严格控制就餐人员和就餐标准。

  第十四条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经营支出应与经营收入配比。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

  项目资金支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项目资金是指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各项财政资金。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上年结转等方面的资金。

  第二条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对项目支出按支出用途进一步细化分解。

  (一)基本建设(大修理)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项目前期费用、征地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等购置费、原材料、其他费用。

  (二)会议培训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场租费、交通费、材料费、表彰费用、其他费用。

  (三)资产购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资产器材购置费、安装费、其他费用。

  (四)专项业务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设备材料购置费、会议费、差旅费、印刷费、宣传咨询费、维修费、租赁费、劳务费、其他费用。

  (五)其他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项目前期费用、开发费用、研究费用、设备材料费用、会议费、差旅费、租赁费、其他费用。

  第三条项目实施单位在申请拨付资金前,对项目支出细化预算所列事项以及施工合同、工程预算有关材料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提供给财政和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经核实后,签订项目工程资金合同(协议)书,确定拨款办法。

  第四条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先期可预拨20%的项目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然后按工程进度,经审核后分期分批拨付资金,但在工程验收前最高拨付额不得高于项目资金总额的70%,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0%资金。对需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项目,应先落实自筹资金。凡自筹资金未足额落实的,一律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具体拨付程序和要求按《沛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沛财[20xx]第3号)执行。

  第五条预留项目支出预算的10%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待项目工程按计划完成,验收交付使用一年后,经财政部门检查未发现质量问题的,再予拨付。

  第六条财政补助金额较小的项目,在征得财政部门同意后,项目实施单位可根据项目计划先行实施,待项目完工,经财政部门验收合格后办理一次性拨款手续。

  第七条项目资金支出预算确定后,严禁随意调整预算,要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并进行明细核算。因项目发生终止、撤销、变更引起调整的,相关单位必须提出变更申请,并附报变更的政策依据和说明,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县财政局为报账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盖销后,退还给项目主管部门,由项目主管部门按规定的会计制度负责会计核算,以真实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全貌与效果。

  第九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好报账的基础工作,报账凭据根据报账审核需要,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具体包括:项目计划批复、项目中标合同、政府采购合同、报账拨款申请表、项目资金支出明细表(附原始凭证)以及项目竣工决算等。

  第十条项目资金的基本建设部分,达到或超过招投标管理限额的,必须实行招投标管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物品,应当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一条实行报账制管理的项目资金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的提供单位或建筑工程的承建单位。报账资金的拨付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定期向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停拨项目资金或中止项目资金,并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纠正的,财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收回所拨资金。

  第十三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首先自查、自验,对项目资金的落实、工程的实施、完成及效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系统的总结并及时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效果的文字报告。

  第十四条主管部门对已完成的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小组,根据立项单位和项目承包单位的合同或协议以及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要求,审核有关项目竣工材料,出具检查验收报告。然后由财政部门审验。

  第十五条项目验收合格后,要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由主管部门及时与项目实施单位办理固定资产价值移交手续,切实保证账实相符,确保项目工程永续利用,长期发挥效益。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单位应按要求提供项目立项、评审、实施和成果等方面的资料,主动接受财政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检查处理建议和意见整改纠正。

  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第一条单位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要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凡集中采购的项目必须根据政府采购预算要求编制详细的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

  第二条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和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按月编报政府采购计划。未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不得实施采购。

  (一)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单位应填制“政府采购预算控制计划表”和“政府采购计划明细表”,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月5日前报财政部门核准。

  (二)未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行协议供货采购的项目除外)的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可以按照政府采购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分散采购,也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三)分散采购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因特殊情况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以及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非本国货物、工程或服务的,应当在开展采购活动前报财政部门依法批准,并将采购结果报财政部门备案。

  (四)政府采购计划中采购方式属协议供货采购的采购项目,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有关协议采购的规定执行。第三条单位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政府采购事宜。委托代理机构代理采购前,应与采购代理机构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委托的事项、双方的权利义务。确定委托代理协议采取一年一订的方式,特殊项目采取一事一订的方式。

  第四条单位依法采用相应的采购方式组织采购活动,应当签订书面采购合同。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后,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经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依法变更合同。涉及政府集中采购的合同,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签订采购金额不超过原合同金额百分之十的补充合同。政府采购合同应当自签订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对履约情况进行验收。凡符合事先约定标准的,即为验收合格。

  第六条单位应当按合同约定支付采购资金。资金支付按照《关于印发〈沛县县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试行办法〉的通知》(沛财预[20xx]6号)规定执行。

  第七条核准后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作调整。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采购计划的,按原报批程序执行。

  (一)年度执行中追加预算安排政府采购项目的,按规定办理部门预算指标调整手续后,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调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批,补报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

  (二)在部门预算资金范围内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调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批,补报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

  (三)调整政府采购预算的,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调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批,补报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第八条单位应加强政府采购项目新增资产的管理,及时进行国有资产登记备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九条政府采购的备案和审批事项由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

  (一)下列事项应经财政部门依法审批:1、因特殊情况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2、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非本国货物、工程或服务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审批的事项。

  (二)下列事项应报财政部门备案:1、主管部门制定的本部门政府采购实施办法;2、经财政部门依法批准,采取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执行情况;3、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副本;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备案的事项。第十条单位应当建立政府采购档案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反映和记录政府采购活动情况,采购档案保存期为从采购结束之日起不少于15年。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条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以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各项财务活动真实合法准确完整。

  第二条单位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或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做到印鉴和支票相分离,不得由一人兼管。

  第三条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姻亲关系。

  第四条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设置专职稽核岗位,配备稽核会计,否则由会计机构负责人兼任此项工作。未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由会计主管人员兼任本单位的会计稽核工作。稽核会计对其稽核意见负责。

  第五条会计稽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财务计划、经济业务计划及各项财务收支;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第六条稽核人员应依据国家财经法规、规章制度及有关财务规定开展稽核工作,对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进行稽核。

  (一)原始凭证不经审核不得入帐。原始凭证取得或填制后由稽核人员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初审,并加盖“稽核”字样印戳,报分管领导人签字批准方可入帐。

  (二)记帐凭证由填制人员填制后,经记帐会计初审,稽核会计复核,并分别签名或盖章后入帐。

  (三)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要每月稽核一次。

  第七条稽核会计有权督促有关部门和个人对稽核时发现的差错和问题进行纠正。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配合稽核人员的工作,对稽核出的错误应预以纠正。对重大问题或有关部门和人员不予纠正的问题,稽核人员有权向单位领导或者有关部门反映。

  第八条经济业务发生后,先由会计机构审核,再报分管领导人签批;未经审核的,分管领导人不得予以审批。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凭证,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第九条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单位根据业务量大小和年度支出多少确定具体的支出审批权限,原则上单笔支出1000元以下的由分管领导直接审批,1000元以上的需经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后由分管领导人审批。单位其他领导人不得越权审批。

  第十条对大项开支实行事前申报制度。由经办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会计机构审核后,报单位分管领导人审批,未经审批的不得办理,更不准未批先办。

  第十一条单位应对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专项资金支出及使用效益情况,单位的开支标准、报批程序及其它财务事项进行公开。

  第十二条单位年初以会议的形式通报本年预算的安排及资金使用的打算,年末开会通报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单位应于每季度末15日前将本季度财务收支情况公布上墙,接受社会监督。专项资金或大额支出应及时在单位通报并公示。

财务会计制度2

  【办理流程】

  【纳税人注意事项】

  1.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2.文书表单可在上海市税务局网站"下载中心"栏目查询下载或到办税服务厅领取。

  3.税务机关提供"最多跑一次"服务。纳税人在资料完整且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前提下,最多只需要到税务机关跑一次。

  4.纳税人使用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条件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纳税人提供的各项资料为复印件的,均需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签章。

  6.纳税人采用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的,可在"套餐式"服务内一并办理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软件备案报告业务。

  7.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等信息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8.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应当按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并在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9.纳税人未准确填报适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将影响财务会计报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办法_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三篇

  告报送等事项的办理。

  10.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还应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财务会计制度3

  摘要:随着社会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传统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新医改条件下财务管理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基于这种发展形式,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现代化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制定了发展目标,促进了医院会计管理稳步运行。下面将具体分析当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会计理念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理念;改革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医疗建设领域开始对会计制度进行探索和改革。自1998年《医院会计制度》提出后,我国医院会计管理一直遵循这一规章制度,但是,伴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原先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更难以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国家在20xx年《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思想,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深入改革,明确医院战略发展方向,转变传统医院会计理念,从而实现医院会计管理综合发展。

  一、分析当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会计制度的性质分类模糊不清

  我国会计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预算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医院行业属于国家事业性单位,所以其医院会计制度应当按照企业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管理。就目前而言,我国仍然有一部分旧医院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所应用的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均不相同。在账务处理方法上错误使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采用事业单位所应当使用的收付实现制账务核算方法,医院会计制度的应用主体是国家行政性事业单位,但是医院会计主体不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而是由经营单位构成会计主体,反映医院在收支方面的结余情况,而不是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本和经营利润,由此可见,我国医院在会计制度性质分类方面尚不清晰。

  (二)医院成本核算方式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医院会计制度管理中没有明确规定利用计提折旧的方式对内部进行成本核算,以医院的修购基金为例,创建该修购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对医院资产的更新费用进行分类管理,在提取修购基金时必须要以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账户原值作为提取依据,但是,医疗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导致医院的修购基金账户余额出现负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医院固定资产的虚增以及医院净资产虚减等现象,这种错误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直接导致医院会计核算受到严重影响。

  (三)不符合现代化市场积极发展体制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医院会计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在制定该医院会计制度的股从二行中,没有全面考虑到医院的资金运用模式和改变医院资金来源,并且没有合理分析医院行业在将来社会中的发展形势,因此,医院应用该会计制度是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

  二、解析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会计理念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一)为医院会计管理提供了科学性理念

  通过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将旧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基层卫生机构转移至了公立医院,无论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还是在经济活动方面,改革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包含了更加完成的医疗卫生机构,深刻体现出了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后所形成的医院会计科学性理念和可操作性发展理念。

  (二)为医院会计核算方式提供了合理性理念

  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后,医院重新定义了固定资产,当医院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低于一千元时,会获得一年使用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保持固定资产的原始数量,当使用权限大于一年,而单位价值低于一千元的医院设备,就要根据改革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对此进行计提折旧,从而强化会计核算工作基础,弥补医院成本核算中出现的不足。

  (三)为满足使用者需求提供了可靠性理念

  改革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自制物资的核算方法、成本核算进行了重新规定,应当根据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对象对经济业务所消耗的成本进行集中核算,并按照相关规定核算医院经营总成本和子单位成本,将数据体现在相应的成本报表中,保证成本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另外,改革后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充分借鉴了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明细、现金流量表等项目,促进医院会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从而实现优质化、透明化的医院会计理念。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医院会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所以,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医院会计理念实现创新的重要渠道。因此,医院要根据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策略,积极改革和优化落后的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医院会计理念更具科学行、合理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复元.对兵团第三师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9.

  [2]米秀山.如何全面加强会计成本管理[J].北方经贸,20xx,3.

财务会计制度4

  一、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20xx年1月1日起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财政预算改革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上的体现。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明确了以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和准确编制学校决算为红线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主要任务,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效益,通过学校财务制度的不断科学和完善确保学校财务科学有效地运转。

  (一)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基础发生较大变化。旧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新制度报表体系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细化会计基础,特别是将基建核算并账等,能够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二)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新制度要求对除图书档案、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以外的各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更加清晰和准确;资产折旧或摊销计提也利于核算资产实际价值和成本价值,实现对高校各种资产的准确掌控。

  (三)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准确化。新制度细化支出分类后加强支出核算与管理,结合完善而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得以规范。这样就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培养学生的成本,实现校际之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的挑战

  (一)新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相比旧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办法中收入、支出类科目更加细化,在近几年的执行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详尽的分类标准,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常出现收入和支出科目分类操作困难甚至分类容易混淆的现象。欠缺细化分类标准的情况下,财务人员主要依靠经验判断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又造成了校际之间不统一或校内不同时期之间会计录入的标准上的差异。有时在录入凭证时一项业务面临几种选项,也会给财务核算加重工作量。

  (二)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操作难度较大。新制度的折旧或摊销要求对资产按平均年限计算,这就势必要求高校对校内资产进行重新分类认定工作。这中间缺乏新旧制度的过渡,带来操作困难。在新资产定义给出之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进行新的固定资产认定,同时新旧资产分类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发现,由于折旧或摊销缺乏更详细的补充规定,高校之间在计提折旧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这样也导致在固定资产清理中校际之间统计存在差异,降低了参考性和对比性。

  (三)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挑战。新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在人员专业素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需要极大地提升,新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收支管理要求财务实践中要节约与控制成本,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熟悉新的制度约束,提高业务素质。另外,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新制度要求高校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高校财务核算制度,这些都对财务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透明性,都对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新问题,对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研究对策以应对新会计制度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加强新制度下高校财务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建设。随着社会进步,高校财务管理必定要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加强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建设。一是高校内部核算工作的科学与规范是一个重要方面。新制度执行几年来,会计科目的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和支出分类等得到了较为严格的规范,针对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高校财务制度可以研究更为详细的规则和分类细则,继续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并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统一化和标准化。二是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更加的完善。通过较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实现会计制度的新旧衔接特别重要,涉及学校基建、后勤、会计等多个单位核算,从而推进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化。三是按照新制度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控制,注重资本使用效益。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突破。预算工作的科学和准确可以有效避免国家资产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为日后的财务工作树立了明确目标,发挥对决算工作的引导作用。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反映高校财务核算的科学化程度。新会计制度把办学效果等动态指标纳入预算考核,赋予财务预算以更高的责任,也说明高校财务预算科学化、正规化、透明化的重要意义。

  (二)新制度视角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推动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近几年的很多高校得益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强大支援,在办学规模、软硬件设施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绩。但也发现,在迅速的扩展式发展中,不少高校财务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控制管理,为了满足规模的扩张需要而筹措数额巨大的资金进行规模扩张,缺少可行性分析甚至缺少投资论证。这是明显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缺失的表现。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导致高校财务管理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发人深思。做好高校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做好高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把一切财务行动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体系来规范和指导高校资金运行,强化包括校领导在内的所有高校职工内部控制观念,在充分发挥会计与财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高校资产安全以及资金使用效率。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中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常常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控制以防范财务风险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前提。加强预算管理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也是学校教育重点突出、保证效率的需要;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是提高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可以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格规范和执行既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建设规划,是控制成本、防范风险的需要。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运用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加强设计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控制措施,确保高校财务科学高效运转。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虽然近年来不少高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高校之间发展常常是不平衡的。对有的高校来说,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造成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中部区域的教育大省河南省来说,其高等教育投入远远没有达到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匹配的水平;历史原因和该省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维持这种情况必将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严重后果。重要的对策就是区域内部分高校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体制机制的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运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规律,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校际之间优化配置需要高一级政府部门协调和控制,同时也需要高校之间的友好沟通。事实上,各高校校内更容易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制度改革往往是把双刃剑。高校财务管理运用新模式的会计制度,为高校提供了改革的机会,但也存在诸多新问题。要求财务工作者不断思考。(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校财务管理在很长时期内存在着人员素养低下问题,这是由于历史发展因素以及旧的会计制度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调研中发现,不少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在20xx年以前的工作人员并无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很多基层最新财经法规的执行力度,财务工作创新能力不强。同时新制度条件下,对会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中,很多问题出在人员素质问题上,因而,提高高等学校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正规的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至关重要。高等学校要培育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拥有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才能应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各种财务方法创新。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前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更应具有创新思想,更应具有很强的终身学习理念,以确保获取最新相关知识,适应时代新变化。学校教育以德为范,高等学校理应努力培育和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双优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会计制度5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都是跟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制度也是归属于会计制度的,因此,也随之不断变化着,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这使我国的地勘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使我国的地勘会计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勘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地质勘查行业一直都是跟紧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不断进步,但由于地勘行业本身具有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所以,尽管地勘行业一直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还是远远不及国家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这使得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不得不走上一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探索之路。

  (一)地勘单位初期的会计核算

  1991年以前,我国的地勘行业没有统一的全行业的会计制度,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地勘行业改革开放步伐的滞后效应的影响。在当时,地勘单位往往隶属于不同的单位或行业,其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大多是隶属行业的会计制度,因而很难实现同行业间的会计数据的比较与交流。

  (二)我国行业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地勘行业的封闭性土崩瓦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就越来越看重地勘经济的变革与发展情况。在1991年1月1日,国家财政部和地质矿产部就制定并开始实施《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这也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中的第一部全行业统一会计制度。

  (三)《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地质勘查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兴业务与服务领域扩充的需要先后做了多次修改和补充。1997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体系,该体系以《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基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会计制度,再以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作为辅助的工具,并对会计模式作出一个全新的改变,这样会计体系就会逐渐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同一时期,为适应地勘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地勘会计体制也进行了新的改革,通过众多的专家和广大地勘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对1991年制定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改进,在1996年1月1日,财政部又重新制定并实施《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地勘会计制度》)。自从新的《地勘会计制度》实施后,就没有改变,基本一直沿用至今。这其中,地勘单位根据实际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使得地质会计核算和地质会计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质勘查经济改革和发展,为地质单位参与市场化竞争,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地质勘查会计制度》改革再度提上工作日程

  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资源需求量持续升高和地质单位的改革也不断深化,我国的地勘经济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地勘队伍属地化改革,对地勘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质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对地勘会计制度的影响

  自1999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条文,调整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属,正是这次重大的体制改革,地勘管理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是某些权属地方管理的地勘单位划分为省级单位直接管制,二是中央国资委管理的地勘单位也采取不同层次的分级管理模式。由于管理的体制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各级管理层次的单位在执行制度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样地勘单位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地质成果不断向市场化和商品化发展的今天,新兴事物和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加之国民经济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促使了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和促使了地勘会计制度不断的推出新的内容和对策。越来越多的会计处理问题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使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于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但在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的情况下又不能抛弃现有的会计制度,所以,对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三、目前我国的《地勘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地勘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随着地勘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的地勘经济已经变得空前的繁荣。首先,地勘单位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管理也变得愈加的复杂;其次,由于地勘单位的管理层次不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层次,有一些单位甚至达到了五级管理层次,这样显得管理比较繁杂,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再者,地勘单位的经营种类的不断增多造成多业混营的交叉局面的现象。正是因为这样,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就显得十分局限了。

  (二)《地勘会计制度》具有时限性,无法与时俱进的解决问题

  《地勘会计制度》自1996年实施以来到现在已有18年的历史,这一时期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勘单位涉足的服务和经营领域越来越宽广,其涉及的会计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地勘会计制度》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制度长没有依据实际情况而改变,已经难于与时俱进的解决现实问题。

  (三)《地勘会计制度》与新会计准则的不相符

  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出台于1996年,而在十年后的20xx年,国家财政部为与国家会计准则接轨又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然而《地勘会计制度》还在保持着传统的会计准则,并没有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作出相应的改变,因而也无法应用全新成果的优势,且也不能应对新的问题,这显然与国家制度惯例是相悖的。

  三、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趋向和改革措施

  《地勘会计制度》的过渡性、实用性等都决定了其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所以,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地勘会计制度并不是盲目的改革和创新,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发展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应对新一轮的问题,紧跟时代的步伐,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地勘单位应该符合企业化经营的定位要求,其次,应该保持地质勘查行业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以便于和其他企业、事业明显区别开,最后,应该废除地勘单位综合性财会制度,以满足事业企业分离的需求。

  (一)要充分体现地勘队伍改革的特点和地勘行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要求地勘队伍改革的思路和定位是不仅要提高工作的效率,更要做出业绩。因此,地勘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这点必须要得到重视并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地勘企业不同于其它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特殊性。

  (二)符合国家会计准则且与地勘经济的改革开放相协调

  地勘会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地勘会计制度也是属于国家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因此,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必须服从国家会计制度的改革。

  (三)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改革经验来自于实践,对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要从其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并对相关的、典型的地勘单位的《地勘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科学、合理,有据可依的改革思路和规则。

  四、结束语

  地勘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地勘会计制度是国家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家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地勘经济的发展,而地勘经济的发展,则要以与之相适应的地勘会计制度作为保障。减少沟通障碍,减轻财务工作人员负担。会计语言应该是普通话标准,而地勘会计还在说方言,每年财务决算,国资委决算编报说明会有一个单列的地勘单位转表说明,对会计科目转表做出专门要求。最简便的变更可以以转表说明做蓝本修改,除保留工作手段等特殊科目不变外,其他资产负债类完全可以统一,无需再进行转表。

财务会计制度6

  一、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我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与其他各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等等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它们差距还很大,为了能够缩小与其他各个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增强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做着很大的努力,当然,医疗方面也是如此,医疗条件关乎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对于人们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新医院会计制度作为我国的医疗改革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到底有哪些呢?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我将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改革

  我国在医疗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医疗设施、医疗环境、医疗价格等等方面。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对内部管理运行制度进行改良

  一个企业如果正常运行的话,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很多,然而一个企业的工作链是由很多的工作环节串联起来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但是,如果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影响到整个工作流程,所以企业管理者掌握每个工作环节的进度与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兼顾

  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能够让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为人民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设施,营造出更好的医疗环境,满足了人们的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解决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效益;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能够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控制,节约了成本,维护了经济效益。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明确规定

  (一)规定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范围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是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医疗机构,但是有些医疗机构并不适合,所以,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范围是有规定的`。实行适度的管理制度等于经营成功了一半。所以,根据医院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条件来进行分析,是否适合使用新医院会计制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

  (二)将医院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合理的控制与分配

  医院的收入指的是除了医疗产品、医疗设施、员工工资薪水外的收入,医院的支出便是指的是医疗产品等等的消费。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这两点有明确的要求,将医院收入与医院指出合理分配,让医院的成本有效得到控制。

  (三)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运行的核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让成本管理能够有制度的强大支持,执行力度也将会变高。

  三、强化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具有威信力的成本管理机构

  成本管理机构是强化成本管理的主体,如果管理机构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威信力的话,那么,强化成本管理的措施的执行力度将会下降,不能够囊获员工们的心,不能够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构建具有威信力的成本管理机构是非常重要的。

  (二)改良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度影响着成本管理的效果,俗话说:无制度不成方圆。所以,改良成本管理制度是强化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对医院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

  在医院的支出过程前,对医院的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四)提高成本管理的监督力度

  成本管理的监督力度决定着整个成本管理的完成效率,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员工会有松散的工作态度,这样会影响到成本管理的完成效率,所以,必须要通过外在因素的控制即他控力,监督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保持高度的精神,医院的成本支出自然会得到有效控制。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医院会计制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对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医院的各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找到属于医院资深发展的道路,同时,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决了社会矛盾,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财务会计制度7

  主要会计问题

  的控制是该行业的主要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为建立复杂的会计系统。其实,经营上的控制比会计记录更能有效地消除由于过高的原料价格、不恰当的配料所带来的浪费。通常的情况是,这种浪费比未完全销售所导致的浪费更为严重。

  各环节的会计记录最好由办公人员来完成。尽管出纳及办公人员并不要求是全职的,但兼职的出纳及兼职的记帐员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会计上的各种问题,餐厅的经理最好能向专业的会计师请教。

  会计制度总述

  一、功能组织

  由于餐厅的大小及经营方法不同,所以为该行业设计一个统一的功能图是不可能的。例如,在采购原料方面,有的是经理亲自去采购,有的是主厨或专业的采购人员去采购。有些经理几乎不从事食品方面的管理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顾客的接待及服务上。

  尽管通常有厨房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的区别,在小规模的餐厅中通常不区别两者的功能;相反,具有酒类服务、熟食零售及其他类别的服务的.餐厅中,通常要把这些服务的功能单独区别开来。

  只有当某项经营活动大到有必要分析各种职能的服务功能时,才有必要建立一个功能组织图。此时,各种功能的建立是基于招聘到各种能胜任各种职位的人员的基础上的。通常的情况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餐厅中,当"瓶颈"突破时或缺少某一服务人员会导致整个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时,才有必要确定一个详细的功能组织图。

  二、各类人员及其职责

  1.食品核对员

  对烹任后食品的控制是防止由于少收帐或错收帐所导致的收入损失的重要一环。良好的管理意味着使用简单的方法逐个核对系统终端给客户的菜看是否是顾客所要求的。尽管完善这一环节会导致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时间的滞后,但这一环节有利于完善会计记录,因而是必不可少的。

  食品核对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当侍者与食品核对员负责最后现金的收取时,就会存在欺诈的可能性,因此,应仔细挑选食品核对员。由于这一环节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故良好的判断力是必不可少的。

  每日经营结束后,食品核对员的记录应作为总收入帐户的控制而记录在帐簿中,并且与侍者的发票进行核对。

  2.主厨

  一流的烹任有赖于的手艺。厨师的工作通常包括提供、实际的烹饪以及由于食品的标准及繁忙时间所致的总的监督。主厨除了应根据天气、季节、不同事件而提供有关的菜单外,也应该知道成本及竞争性的售价。

  3.酒吧服务员

  如果允许酒吧服务员购买酒料饮料,他应该为过多的存货及销售不畅的品牌负责,也应为顾客喜欢的品牌的缺乏负责。

财务会计制度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的成本核算受到各界的重视,这就要求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制定出科学、可靠、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本文对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为有关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成本核算

  财务部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门,对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医院必须要加大对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力度,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完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化改革,医院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创新成本核算、竞争、效益方面的意识。第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核算机制,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的环境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竞争环境,还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较小的能耗,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由于医院的经济收入渠道主要来源于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限制作用。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能够为政府扶持和制定医疗服务定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医院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改革方式日益完善,有效减少医疗、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提升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效益,有利于医院的蓬勃发展。第三,成本核算工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成本核算能够准确剖析某一时期医院各科室的盈亏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医院调整不合理的收入结构和制定财务预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充分了解医院当前的成本管理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成本管理管理缺陷,进而实现严格控制医院成本、降低能耗和患者看诊的经济压力。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严格按照分摊方法和遵循规范化、细致化、精确化的原则将医院的各项医疗环节、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整合和分析,计算得出的医院运营成本,最终成为医院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分为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病种成本,整个成本核算过程需要经过各科室的协助并进行分摊,最终由临床科室接收各科室转移的成本,其分摊步骤如下:首先:一级分摊,行政科室分摊管理费用至辅助、临床、技术科室中,然后将计入各科室的费用纳入整个核算体系,无法直接计入的费用再进行分摊。其次,二级分摊。根据对照参数和各种价格将辅助科室的内部成本分摊至临床、技术科室。最后,三级分摊,临床科室接收技术科室分摊的内部成本。这种核算流程便于获取医院的成本信息和各科室的具体的成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收入类别和成本类别

  1.收入类别。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将传统的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结合为医疗收入,以医疗收入为基础,二次划分为二级明细科目,即药事服务费和材料收入,由于材料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可将其作为独立的二级明细科目,便于财物人员对材料和整个医院收入的`管控。医疗收入中药事服务重点在服务,与纯粹的药品收入有所区别,单独管控也具有一定意义。总之,对医院的收入进行精细的分类,保证了数据进行的完整和准确,为医院的整个成本核算提供系统的、完善的数据研究。2.成本类别。财政专项支出、药品支出、医疗支出以及其他支出是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划分的四类成本。医院精细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将医疗服务的收入补偿给药品支出,但现实情况难以将以和药品消耗的成本进行明确的划分。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

  (一)扎实的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核算工作前,利用新财务会计制度,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成本核算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一,明确划分执行成本核算过程的单位,对各科室的职工采取编码策略,并细致划分各个核算单元,按照医院的规定明确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第二,不断创新成本核算理念,定期组织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活动,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核算的专业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并对现有工作流程的弊端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财务从业人员的价值。第三,强化管理、清查核算资产,医院的所有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需要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将成本核算按照单元进行分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第四,由于医院具有特殊性质,再加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成本核算方法,医院人资部门将员工考勤制度落实到位,制定科学的考勤报表,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库,为后期的人员绩效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对财务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只有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才能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成本核算组织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要趋势,完善的成本核算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立成本核算领导组,领导小组属于医院成本核算组织的领导核心,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小组成员:各科室具体负责人员组成;成本核算领导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按照规定的核算制度,制定成本核算的具体实行方法。第二,建立成本核算工作组,组长:财务部门领导;副组长;财务部门负责人员;小组成员;各工作项目的会计从业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医院管理、卫生医疗、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具体核算工作,准确编制各类成本报表,为成本核算领导组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第三,建立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部门的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医院的技术工作,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保证医院核算的精确、高效和有序。对成本核算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找出并解决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的相关规章制度,将成本核算项目划分为:卫生材料费用、人员经费以及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包括折旧费、工资津贴、各项福利待遇、社保费、绩效津贴、日常检修费等,在进行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人员严格遵循分期核算原则、合法原则、可靠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全方位的把握核算内容,确保无任何遗漏,提升医院核算工作的高质高效。此外,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医院领导应加大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促进医院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医院内部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和资金的利用率以及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市场,20xx,(52):61-62.

  [2]谢其鑫,赵璇,丁方然,程薇.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xx,39(12):1580-1582.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xx,32(04):48-49.

  [4]潘宏霞.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xx,31(21):165-166.

  [5]董音茵.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6(23):13-14.

  [6]梁宁海.浅谈信息系统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24):140-141.

  [7]唐亚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财经界(学术版),20xx,(04):89-90.

  [8]柯江,严宁.医院财务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11):202.

财务会计制度9

  目前,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在医疗设备、医院改造升级甚至于日常医院收支的财务工作中,都需要认真规范的做好财务预算、审计工作。要解决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细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医院财务账目的记录,针对不同设备制定不同的折旧年限,增加固定资产项目下的“装修费用”,针对不同科室医疗风险程度,建立医疗风险等保险费用和计提科目,帮助医院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随着国家对人民医疗事业投入的增加,以及国民对自身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我国的医院设施、设备、医疗技术等得到了到了较大发展,医院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制度、会计要素的认定、固定资产的核算等重要的基础科目出现了不够细致的滞后性的问题,从而暴露出了不少内部管理的不足,管理覆盖不全面的问题。本文从医院实际出发,分析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在医疗设备、医院改造升级甚至于日常医院收支的财务工作中,都需要认真规范的做好财务预算、审计工作。从医院财务工作的实际来看,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固定资产即医疗设备的使用折旧的计提问题。随着国家对医院软硬件设施的持续投入,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在医院的整体资产中占得比重较大,固定资产增加的同时医院财务部门大多只是计提维修费用,没有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布置计提累計折旧科目,这就极易造成账面上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年限与记账折旧年限相冲突,而实际上医院的设备有的已经进入淘汰阶段,相应的部门在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如果设备使用的频次过多,设备计提的维修费用使用殆尽,那只能从别的费用中比如进行抵减,而这些设备有的使用责任人因为医院的管理模式大多是科室费用单独核算,那对科室的管理人员就会造成设备使用费用越来越大的现象,而医院的设备净值没有减少,设备实际的管理者的经营效益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对旧的医院建筑改造过程中的装修费用的记账问题。众所周知,医院近年来的投入有的进行了现代化病房楼、门诊楼的建设,但是因为受到土地使用面积的限制,大多数的医院都将旧的医疗楼进行了装修改造再利用,旧的医疗楼大多年代久远,需要全面的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所以进行旧楼改造的费用大多数额庞大。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里的记账要求对装修的费用要计入装修费用,而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增加上,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医院帐上的医疗楼装修费用巨大,而固定资产很少的现象,这样的记账方法不能真实的反应出医院的资产状况,形成真实的资产实际净值的反映。

  “其他支出”成了各种无法记账项目的“收容所”。在医院的财务科目中“其他支出”大多是指各种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等主要支出以外的记账方式,它主要的记账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物资毁损、捐赠等项目的支出记账。在实际的医院运营过程中,因为出现的新事物、新的支出等项目的增多,没有进行相应的科目调整,比如近年来的医院与患者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医院在赔偿病人的数额上也是逐渐增加,但是在财务记账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相应的记账科目,只能将其计入其他支出,这就造成了其他支出这一科目的数额较大。不能真实的反应当期的医院成本控制和真实的运营指标完成情况。同时较高的医疗赔偿会对医院的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医院的抗风险能力降低。

  细化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完备财务会计制度的对策

  要解决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细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医院财务账目的记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针对不同设备制定不同的折旧年限。医院的'设备因为技术进步的原因有的设备淘汰年限会比较快,但是财务人员对设备的使用年限与使用频率无法掌握,这需要医院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细致的调研后进行折旧的年限计提,根据原来的《医院财务制度》生化分析仪器计提折旧在五年,随着医院的病员增多,设备的使用频率也大大增强,加上生化医疗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五年的计提折旧就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医院财务部门结合相关部门,在账目上减少生化仪器的折旧年限,才能满足医院高速发展的财务记账需要。

  增加固定资产项目下的“装修费用”。在固定资产下增设科目“装修费用”,并且在装修费用的明细科目具体到装修病房楼、装修门诊楼等单项资产科目中去。医院在实际的装修旧的基础设施时。费用花费较大,如果只是增加装修费用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整体运营建筑平台的使用,容易混淆简单装修和重新升级装修的概念,只有将升级装修单独计入装修费用才能够真实反应医院的运营情况。同时在设置这一科目的同时需要注意要区分到每座建筑的装修费用,不可统一计入装修费用,造成项目区分不清。

  针对不同科室医疗风险程度建立医疗风险等保险费用和计提科目。针对近年来较高的医疗事故风险程度,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医疗风险程度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和计提医疗事故准备金科目,在建立医疗事故准备金的实施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科室进行风险评估,比如外科手术较多的科室要进行重点的手术保险的购买和风险基金的跟进与坚持,在计提风险科目的设置过程中需要严格专款专用,严格计提使用制度,严格使用集体决策制度,避免因为缺乏有效管理,失去它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医疗事业逐渐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快步前进,医院在设备更新、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置上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随着快速发展,医院在管理上,特别不少现代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了跟不上发展节奏,账目不能真实反应医院实际经营情况的现象,医院的财务人员应当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自身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财务管理创新和财务制度完善,有力的帮助医院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财务会计制度10

  摘要:本文将分析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中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过去会计制度的对比,整理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控措施

  从财政部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到20xx年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xx〕1号)。我们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如初生婴儿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但是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还是存在有如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控制措施不足、人员配置及人员素质不齐等等问题仍然存在,相关业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运转体制问题

  框架上的缺失带来是对内控管理效果的限制,如果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具体的授权内容,没有在审计部门和执行部门间建立沟通和协作渠道,财务审批权限也不够明确,框架内缺乏大额支出集中审批规定,这些内容的缺失所带来的就是实际执行流程的混乱。

  (二)人员素质问题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对于事业单位员工的概念还局限在“铁饭碗”中,这种观念让职工自身无法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造成他们对于制度中的问题和流程出现的不当之处都存在一定的漠视性,而最终带来的影响就是内部管理制度在权威性的进一步衰弱化。

  (三)监督体制和责任规划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事业单位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执行力和监督力度,操作者也缺少熟练开展工作事宜的能力,考虑问题的不全面,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没有理解并按照内部控制的.理念和要求展开工作内容,所造成的便是对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的损害,且监督力度的削弱又让这种问题进一步提升。

  (四)预算制度的不健全

  虽然新会计制度已经提出事业单位应当具备的预算编制条件,但不少单位依然没有引入“零基预算”和“绩效考核预算”等准确性更高的资金预算管理方式,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对自己的资金管理体系和运转模式进行相应的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预算数据为基础开展单位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这种方法没有将未来发生的可能情况以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技术状况考虑其中,即脱离现实的背景,最终的资金方案也可能和单位的实际需求相差太多。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公开化、透明化的管理方式

  当下是信息时代,信息数据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性,事业单位需要在自身内部建立一个良好、健全的信息系统,为内部制约提供有力的支持,单位当以信息公示的方式加强监督及管理的力度。对于单位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尽快改正,许多不被人重视的环节通过数据的公开公示也需要重新提起重视,事业单位要通过信息渠道建立一个详备的数据图表,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建立一张调查网,对单位中的每一个岗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将调查范围扩展到机构上下,不放过每个细节工作。

  (二)人员素质的提升

  要配合新会计制度的运转,事业单位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和素养都能和其相匹配的工作队伍,如果工作人员的水平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多问题。因此单位需要通过如定期考核、组织培训活动、专业人才招募的方式来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内控岗位上来,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内控工作的质量。

  (三)细化工作职责

  一是推行民主化的重大事项商议决策准则。单位要按照事项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对其展开分类,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二是在岗位上的分割,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应当进行分离处理,让彼此间不会造成干扰和影响,对应的岗位应当有对应的内部审批和授权制度。三是完善的协调制度,各岗位之间,岗位与政府部门间,岗位与财务部门间都要有对应的交流要求,保证彼此形成默契度,不会因为沟通阻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关键岗位的轮岗制。对于岗位的轮岗制度事业单位要做到公平合理,确保上岗人员的专业性人员以及交接班时间段的准确性,做到责任细分。

  (四)预算管理及风险活动评估的完善

  单位内要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以对单位的收支、采购、合同签订、建设项目投入、存余资产等和资金相关的活动进行管理,对于其中如收支、采购等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流程,是否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的相关的凭据,采购等行为是不是控制在预算内,建设项目等有没有按照审批流程,决算编报和实际的资金流出能否匹配都应当作出严格的监察。单位应当建立一套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单位内部的建设项目、工作业务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化的评估。单位最好能将相关经济活动的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整理成一个数据模型,根据数据模型来判断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于其中的风险诱发因素能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三、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推行,是为了帮助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因此,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及制度,对于新会计制度与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之间的融合能起到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事业单位也要为内控工作的开展搭配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评价体系,让内控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苏斌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2).

  [2]李小清.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6).

财务会计制度11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难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新《制度》的颁布正是针对原有《制度》缺陷的改进,本文从新旧《制度》的差异入手,并分析因内容改变所带来的相关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变化 影响

  一、 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设置勾稽关系明晰的会计科目,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要求。 1997年财政部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旧版《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20xx年的《征求稿》均曾对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20xx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原有《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趋势、财税改革体系已初步完善、多日趋复杂的'会计核算和元化的财务信息需求,对《制度》提出更高的需求,基于上述背景,财政部于20xx年颁布新《制度》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适应事业单位现状的改变。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变化

  (一)适用范围比较

  企业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机构,相比之下,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国家分支机构。两者虽然目标差异,但两者的功能互补促进了市场资源合理配置。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为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和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已开始逐步分类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同时,许多事业单位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获取非财政拨款资金,建立附属企业成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因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可能面临多元投资主体、会计业务日渐复杂等实际情况,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界限日趋模糊。因此,划定适用范围显示出财政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宏观把握。1997年旧《制度》总则中第二条明确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20xx年新《制度》总则中第二条修订为该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由对比可见,新《制度》规定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其范围相对于旧《制度》规定的我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扩大,涵盖非国有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分支机构,清晰的划定事业单位界限,有利于统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比较口径。

  (二)会计处理比较

  1.资产业务的核算变化

  事业单位资产业务会计核算变化涉及货币资金业务、应收及预付款业务、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业务,以固定资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为例,

  (1)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会计核算变化。新《制度》执行前,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是按照初始购入金额入账和列示,从未进行过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其期间损耗未曾体现,不符合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不利于事业单位对所拥有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

  (2)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变化。新增“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额,其目的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相同,也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20xx)36 号)中提出的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负债业务的会计核算

  负债业务事业单位相对较少,主要是对科目的改进,包括

  (1)基于对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的考虑,将旧《制度》用于核算借款的“借入款项”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科目核算。同时,对长期借款利息处理进行修订。

  (2)明确财政收支线路,将旧《制度》的隶属于负债项目的“应缴预算款”科目改为“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应缴税费外,按国家政策与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

  由上述科目及要求的改变可知,新《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更加明晰化。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比较

  保障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是合理的会计原则。会计原则在旧《制度》包括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新《制度》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明晰性、可理解性。新《制度》删去“收付实现制原则”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和核算原则的概念差异,删去“历史成本原则”更体现出对国有资产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删去“专款专用原则”财政拨款是针对特定项目的投入,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的显现,如何用好资金关乎社会发展,因此,必要的原则规定和配套的科目设立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影响

  (一)对会计制度体系的影响。新《制度》在固定资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的理论突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余和结转细致的划分和设计,以及进一步规范非财政补助结余和结转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事业单位逐步与20xx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接轨,共同构建具有统一、可比口径的会计制度体系。

  (二)对事业单位价值的影响。新《制度》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废除“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出对国有资产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激励事业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努力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同时,这也对事业单位和相关的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对资产计量模式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均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难以反映真实会计信息的问题,自20xx年起,部分事业单位可以选择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避免财务信息的失真,可见权责发生制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趋势。

  四、结语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事业单位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其从事财务人员必然面临未曾接触的新业务和新情况,会计工作的难度和财务管理风险不断增加,新《制度》的出台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政府宏观调整。同时,也体现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正在与企业会计处理接轨,实现社会财务信息的统一比较口径。

财务会计制度12

  一般纳税人工厂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包括总则、财务管理的结构体系及责职、财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发票和收据的使用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费用报销管理、生产加工管理、附则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在认定一般纳税人前已经健全了,当然有的是税务机关辅导建立的,没有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不能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1、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一般纳税人的'特点是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

  ①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上述所称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②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除上述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属于一般纳税人。

  2、会计核算标准:《增值税条例》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的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资格。这里所称的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核算。

财务会计制度13

  一、分公司资金拨款标准:


  月销售规模为该季度预算销售月平均数,但不包括内销和退货销售。  资金拨付额为每季度核定一次。

  资金拨付额中不包含会计报表上的累计亏损数和固定资产净值数。

  分公司资金总占用额=资金拨付额+累计亏损+固定资产新开分公司、新开门店的资金规模根椐预算销售规模计算。

  总部资金实际拨付额=资金拨付额+累计亏损+固定资产-实际投资资金

  二、分公司资金拨款的审批:

  季度销售预算指标经总裁审批,交财务管理中心资金管理专员备案,在上述拨款标准内的资金调整,由财务管理中心总监进行审批。

  新开分公司、新开门店的预算销售规模经营销总监审批后,参照上一条规定执行。

  超过标准和临时性增拨资金,经营销中心总监、财务中心总监审核,由总裁审批后拨款。

  三、相关部门职责:

  (一)营销部门:

  负责对分公司商品库存结构和商品周转率进行监控;负责对出样商品资金占用状况进行监控;负责对供应商帐期和信用额度的协调工作;负责对应收返利回收时间、应收时间进行监控;

  (二)财务部门:

  负责对分公司商品库存结构和商品周转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负责对应收返利和费用按标准进行帐扣及催收工作;负责对应收销售款的监控工作;负责对资金分布的状况进行统计、备案及分析工作。

  (三)信息部门: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相关部门对信息的需求;负责系统商品信息的正确,确保营销和财务部门的监控;(四)总经理:

  作为分公司第一责任人,对资金合理分布负责;对分公司预算承担责任,确保各项预算的完成;负责各责能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奖罚规定:

  分公司之间商品调拨未在30天内清帐的,对财务部经理处罚500元。

  在总部规定的期限内,未将借款和超额资金归还总部的,每次处罚20xx元。

  其它相关规定参照财务内控制度执行。

  本规定适用公司家电零售单位。

财务会计制度14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收付实现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随着权责发生制被大力提倡,收付实现制的弊端也让大家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收付实现制采用以现金的收入与支出为标准,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在现代社会中,在实际的会计记录中,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尤其是单位中存在合同跨月份支付费用或资金收入等情况,收付实现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得单位担负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2.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主要采取下报上审,再财政拨款的模式。而预算的制定则除了在对未来一定时间的收支做出一定的计划外,还会以以往的预算资金作为参考,这种模式往往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金额的上报过程中,在以往金额为基础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预算金额。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预算的使用结果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判,最后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缺乏有效的总结与完善,在不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资金难以得到合理与高效地使用。

  3.会计信息缺乏透明度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在透明度方面还做的不够。在新时期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会计信息在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的前提下,其核算和审查过程也相对简单,同时,会计信息在披露与公开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费用使用情况没有进行严格与合理的披露,比如财政部门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的预算金额进行拨付后,费用是否进行了严格与科学地使用;养老金、国有资产等实际运用情况和处理情况等。对于这些费用在无法得到完善的监督与披露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会出现失真现象。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1.部门预算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财政部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当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实际出现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预算编制方法。这种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对预算进行统一实行,按照既定的预算编制原则、编制依据、编制程序、收入与支出的编制标准、预算报表体系等,编制出独立完整的部门预算。这种改革有效地解决了预算编制过程不规范标准的弊病,让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统一化,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预算审核时,具有更加充分的参考依据和对比依据,在规范化的预算编制流程下,提高了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不规范使用预算金额,以及对预算的使用绩效的评价,预算资金非法转为预算外资金等都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开展政府统一采购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政府统一采购无疑有效地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环节出现的“寻租”现象。政府统一采购政策的.实施,让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采购预算标准对所需采购的物资进行上报,在上报审核通过后,政府根据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等公开化、规范化流程,对物资进行统一采购。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失真性的问题,让行政事业单位无法通过采购环节,在会计方面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3.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国库单一账户改革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等,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进行了有效地控制,财政零余额账户为财政向各行政事业单位拨款预算内资金的主要通道,这个账户的设置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账户资金不可提现,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部分人员利用预算资金“寻租”的现象。而对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确实出现特殊情况,而不得不额外支出预算外资金的情况,则会由相关部门进行严格审核后,再由财政进行授权支付,这个支付通道为单位零余额账户。通过这种账户的改革,有效地解決了单位内部对预算资金进行非法或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原有预算会计制度中体现出来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规避与解决。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从政府统一采购、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等,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人员在预算资金上产生不合理想法,或非法行为等。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预算资金的合理合法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9):63.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20xx(3):56-57.

  [3]黄清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20xx(9):217.

  作者简介:徐玲(1977-),女,汉族,山东东营人,大学,会计师,工作单位: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办事处,科室:财税所,主要从事预算会计工作。

财务会计制度15

  第一章 总则

  1、制定的根据:本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来制定本法的。说了制定本制度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工会预算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

  2、工会会计的任务:是对工会预算的执行和对工会经费收支活动进行反映,核算和监督。是一种专业会计。审核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责。

  3、工会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依法建立的,一般分为五级,工会会计组织系统与工会预算管理体系应相适应。咱们金融系统具有特殊性,分为六级全总;金融工会;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县行。

  4、工会会计的职责是

  1、进行会计核算,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

  2、组织指导和检查下级工会会计工作,负责制定有关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3、组织工会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

  5、工会财务的设置,提出了基层工会应设财务机构或专职财务人员,小型基层工会可聘请兼职工会会计。咱们对专兼职的定位是,只要是工会的人,就叫专职,但他可能在工会还做其他的工作;如果是聘请的行政的或其他部门的同志代工会记帐,这样才叫兼职。而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做到我们所说的专职,就是要有工会的同志来管理工会的帐。不但要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钱、账、物要分开,还要会计、出纳要分开,这也是财务的基本要求。

  6、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工会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工会的各项经济活动。

  7、小金库:不能私设小金库,财产、资金应纳入工会会计的统一核算。

  8、会计记账的本位币:讲了工会会计核算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有外币收支的,应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我们报表的`右上角都注明有单位:元,这并不是角分不要的意思,决算和资产负债表都必须报到角分,只有预算的单位是万元。这一点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总行这几年的百分竞赛几乎每年都有单位为这事扣分。

  9、会计期间:主要讲会计期间的划分,分为年度、季度、月份,都是采用公历日期。咱们国家习惯上是以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期间。有一些欧洲国家和一些中国境内的外企是到3月31日。

  10、记账方法:讲记账方法是采用借贷记账法。80年代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用的是收付记帐法,好象是90年代初,要求与国际接轨,就都改成借贷记帐法了。

  11、记账文字:讲记账应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采用民族文字。

  第二章 一般原则

  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工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收支状况,这是任何会计都应当做到的。也就是说不要记假帐。

  2、宏观管理原则: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工会宏观管理的要求,既要满足上级工会的需要,也要满足本级工会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

  3、指标口径:讲了会计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这样信息之间才有可比性,所以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前后数据的口径不一致,数据之间就没有可比性了,这样的数据就失去意义了。会计的数据有很多都是要进行比较的,如我们在编制报表时,在说明中就要说与上年同期比如何如何;或者是与预算相比较如何如何等等。

  4、及时性原则:讲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就是指要做到日清月结。因为目前咱们工会的会计基本上都是兼职的,专职的很少,可能日清较难做到,但月清还是一定要保证的。

  5、对账目、报表的要求:讲会计记录,也就是账目和报表要清晰、明了,以便于理解和应用。就是说当我们需要什么数据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地从会计人员的帐上查到、看到。

  6、记账原则:讲工会会计的记账原则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一笔业务发生后才记账,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都是用收付实现制,企业一般用权责发生制。但在本制度里又涉及到了部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科目,如资产类的应收上解经费,应收上级补助以及负债类的应付上解经费应付补助下级经费等。全总今年的工作要点中说今年要进行财务制度改革,可能也是感到他的这个制度有点不伦不类。

  7、专款专用原则: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并单独记账。

  8、固定资产的记账原则:固定资产按购进的实际价格记帐,一般情况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这与企业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包括:

  ①、房屋和建筑物;

  ②、专用设备:指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

  ③、一般设备:用于业务工作的通用设备,如,办公家具、交通工具、被服等;

  ④、文物和陈列品:如古物、字画、纪念品等;

  ⑤、图书:如单位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等;

  ⑥、其他固定资产:也就是以上不包括的固定资产。

  9、会计报表的要求:报表要正确、全面地反映工会财务的收支情况几结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这就是说在做报表时如果有重大的事情,必须在报表说明中要专门说清楚。

【财务会计制度】相关文章:

财务会计制度08-19

财务会计制度11-17

财务会计制度模板02-11

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03-27

会计制度论文12-06

财务会计制度(精选15篇)07-26

财务会计制度20篇08-02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03-16

财务会计制度范本优秀12-31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