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管理制度

时间:2024-08-07 13:35:40 制度 我要投稿

研发管理制度15篇(荐)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研发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发管理制度15篇(荐)

研发管理制度1

  1、总则

  研发项目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产品改良的管理,加快技术积累和产品升级,特制定本制度。

  2、实施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开展研发项目管理的要求。本制度中所指的研发项目管理包括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

  3、术语和定义

  新产品开发

  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的不同于公司现已生产的新型产品和在公司已批量生产的某种产品基础上改动量超过40%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型号产品。

  产品改进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用户要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等原因,在公司已批量生产的某种产品基础上,通过改动其一个或一个以上零部件(改动量不超过40%)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型号产品。

  产品改进

  本制度中所指的研发项目管理包括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

  4、相关部门职责

  总工程师:

  负责组织编制年度研发项目管理计划,向研发部门下达研发项目任务书。负责协调处理研发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负责组织研发项目的评审、批准,对设计方案、生产准备、试制试验等进行鉴定、认证和专利的申报。

  技术研发中心:

  研发部:

  负责提出研发项目管理制度;负责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试验、试制、评审。

  工艺工程部:

  负责新产品开发的工艺性审查、工艺文件编制、现场技术服务和工艺验证。

  检验检测中心:

  负责对研发产品试制的质量检测和和跟踪记录,并反馈质量信息。

  市场销售部:

  负责收集和提供市场需求产品的信息,并提出新产品开发建议。

  行政管理部:

  负责对研发项目管理人员的配置进行备案。

  生产部:

  负责对研发产品的试制提供协助。

  采购部:

  负责对研发产品的试制所涉及的原辅材料进行采购。

  5、研发项目管理管理

  新产品开发提出

  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使用情况和用户改进要求,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对适合公司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报告,上报总经理裁定。

  研发项目的立项与实施研发:

  公司各部对新项目建议或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等建议,上报公司批准后,确定立项并下达任务给技术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按本制度规定程序进行开发。

  技术研发中心确定项目须填写《研发项目立项书》,报批准后实施。

  技术研发中心应按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研发资金管理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交项目投入预算申请报告,申请研发经费,以确保项目研发工作的进展和时效。

  技术研发中心按照《研发项目立项书》要求,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新产品开发进度表》和设计说明书。技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对进度表和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检查,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

  开发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技术研发中心根据《研发项目立项书》组织实施项目的研发,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编写格式根据研发项目的类别不同自行决定,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

  根据研发进度,应提前编制产品试制(鉴定)大纲,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能考核样品在规定的极限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

  技术文件资料的验收及存档:

  1)文件目录(项目研发批准文件、技术文件、材料明细、标准汇总,技术条件、产品功能及使用说明书、包装说明等)。

  2)标准化文件(对新设计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

  3)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将全部文件收齐归档,资料管理人员存档时必须验证齐全。

  项目试制过程的管理

  试制工作分小试和中试两个阶段。

  试制是研发部门根据项目设计说明书、工艺文件及试验结果和必要的设备改造或配套要求,按要求进行试验,以考验研发成果(产品)的性能和工艺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质量指标等。

  试制完成后,研发部门须及时完成《项目结题报告》,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或型式试验报告等,以及必需的工艺文件交管理部门存档。

  研发项目管理完成后,确定投入大批量生产,报总经理批准。

研发管理制度2

  一、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

  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配合。

  三、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1、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5)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1、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8)标准化要求:

  A、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2)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

  (6)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3、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

  五、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1、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3、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

  (6)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7)编写试制记录。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六、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的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图应备有二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资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室、装配和零件加工车间、总工程师办,并存档)。(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2、组织技术鉴定

  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3)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七、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1、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1)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2)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3)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4)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工程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5)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6)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

  2、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技术研究部门负责。

研发管理制度3

  第一条为了加强研发经费的管理,促进公司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确保研发经费的合理使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开发经费是用于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的专项费用。

  第三条研究开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

  第四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1、由本公司根据研发计划和销售收入的情况对研究开发项目进行资金的提前安排,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

  2、国家、地方对研发项目的专项拨款;

  3、其它方面筹措来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

  第五条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1、为进行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所发生的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材料费、测试仪器的购置费等费用。

  2、为进行研究开发项目评定,进行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费用。

  3、为开展科技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年费等费用。

  第六条技术中心财务处是研究开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研究开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

  第七条研究开发经费由公司按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

  第八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拨付按照公司资金拨付的规定执行,各项目承担单位只有在研究开发项目委托开发合同签订后才能启用,并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合理使用。

  第九条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外委技术合作研究合同,该合同须由公司科技处审查后才能生效拨款。

  第十条研究开发经费在使用中有关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科技部门负责人要按内容控制度授权的规定执行,并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核销。对于公司安排的研究开发项目,承担单位是公司所属二级单位者,项目经费日常代报在本单位财务进行,年底或项目完成后转本公司财务处。

  第十一条研究开发经费在各二级单位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核销;研究开发经费在本公司财务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科技处负责人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核销

  第十二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对已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要及时填入科技项目月报表报到本公司科技处。有限公司财务处、科技处按内控制度规定每二月核对一次经费支出明细,核对记录由财务部门、科技部门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

  第十三条各单位研究开发经费一律不进入本单位成本,年底或项目完成时一次上转有限公司财务处核销。

  第十四条对由项目外委技术协作费完成的有关研究内容所取得的成果,在外委技术研究合同中必须明确:有限公司为成果第一享用人;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归管道储运公司、有限公司;形成的知识产权纳入公司、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对于因研究开发工作需要,购置20xx元以上设备、仪器者,须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并经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签收后方可到财务核销,项目完成后办理有关转资手续。

  第十六条对于各二级单位自行安排的研究开发项目,其经费使用和管理请遵照此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对于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情况,有限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

  第十八条各单位必须按每个项目计算实际成本,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本科目规定如下:

  1、差旅费:用于项目调研发生的差旅费;

  2、情报资料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专项资料费和科技情报费;

  3、检验试验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检验、化验、分析、测量等费用

  4、外委技术协作费:在研究开发项目中,某项工作需要委托其他单位协作或咨询所支付的费用;

  5、运输费:研究项目本身直接发生的运输费;

  6、管理费:为进行研究开发项目评定、技术交流等所发生的评审费、会议费等;

  7、研究用设备仪器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必须的小型设备、器具、仪器仪表等购置费。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开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研发管理制度4

  为了加强对公司新产品开发和已有产品改进工作的管理,加快公司的技术积累、打好技术基础、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指导产品研发工作和方向,特制定本制度。

  1.产品研发项目提出:

  1.1产品研发项目分为两类:技术项目研发和产品项目研发,技术项目研发包括现有产品的升级、以降低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工艺改进、产品项目预研、产品作用机理研发、产品应用研发等;产品项目研发指公司现有产品以外的,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技术项目研发周期必须控制在4个月内,技术项目研发立项由事业部总经理批准。产品项目研发周期必须控制在18个月以内,产品项目研发立项由股份公司总经理批准。

  1.2技术项目研发立项(市场部分):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和用户改进要求,销售部门和产品研发小组提出研发项目建议,并向研发部经理提交《技术研发项目建议表》。

  1.3技术项目研发立项(生产部分):公司生产部员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建议上报公司生产部,经生产部评审通过后,转到研发部按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开发。

  1.4技术项目研发立项(机理研究):根据市场反应和产品研发,需要进行产品作用机理研究的,由研发部经理确定研究内容,指定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查阅相关资料,提交《技术研发项目建议表》。

  1.5技术项目研发立项(产品拆分):研发部经理进行市场考察后,确定需要对某一产品进行产品预研,由研发部经理指定研发人员,该研发人员查找相关资料,提交《技术研发项目建议表》。

  1.5产品项目研发立项:产品研发负责人,根据产品预研情况数据,进行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产品研究技术、工艺及产品样品,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产品研发项目立项报告》。同时,负责人对收集到的行业竞争对手的各方面情报,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供工作决策时参考。

  2.产品研发项目决策

  2.1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评审会议对提交的《技术研发项目建议表》进行评审,评审人员包括研发人员、研发部经理、销售负责人、市场技术负责人、生物事业部总经理、股份公司总经理。《技术研发项目建议表》应包括问题描述、实验内容、预期结论、时间安排。

  2.2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评审会议对提交上来的`《产品研发项目立项报告》进行评审,评审组人员包括销售总监、总经理及股份公司总经理。《产品研发项目立项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市场预估量、工艺特点、项目目标、研发投入预算、成品成本预估及产品对客户的利益所在。《研发项目立项报告》经评审组同意批准后,由研发部经理向产品研发项目负责人转发《研发项目评审表》。每次评审批准的《研发项目立项报告》至少有1项,不允许超过2项。

  2.3研发项目负责人在收到《产品研发项目评审表》后,负责完成技术路线说明书和《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表》。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进度表和说明书进行评审,评审后由研发项目负责人最终形成技术路线说明书和《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表》,并报研发部经理签字批准。

  3.产品开发管理

  3.1技术路线说明书

  技术路线说明书即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公司进行技术积累、搭建研发平台、产品延续、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互相学习的重要技术资料,还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体现。因此,所有产品项目的技术路线说明书必须正确的包含以下内容,不允许有任何原因的隐瞒和漏项。

  a)产品国内外技术路线汇总;

  b)拟采用技术路线理由及实现难度;

  c)备用的技术路线;

  d)需添置设备情况;

  e)产品研发进度安排;

  3.2研发原始数据管理

  产品研发过程中,所有实验数据需完整的记录在原始记录本上,原始数据每天在实验结束后,需认真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写在备注栏中,失败的实验需查找原因,并填写改进方法。

  3.3技术路线的修订及备选方案的启用

  技术路线的修订,需有:

  1.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案得到的结果将不理想。

  2.最新的参考文献表明有更先进的实验方案能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

  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后,启用备选技术方案,或对技术路线进行修订。

  3.产品研发的相关项目申报:产品立项后,由各项目负责人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技术研发部经理负责相关项目的申报。

  4.专利申请:产品研发项目各负责人,对每项技术创新必须要提出申报专利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和文件,专利申报工作由技术研发部经理负责。

  5.产品研发项目的厂试:产品的实验室研发结束后,经过中试放大实验,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向技术研发部经理提交完整的产品研发报告,报告经技术研发部经理批准后才能进行试生产,厂试计划报事业部总经理批准。

  6.产品研发周期:原则上产品研发周期以《产品立项报告》中说明的研发时间为准,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不了的,在每次的研发项目进度汇报会上由项目负责人提出,并陈述理由及新的时间安排,由公司总经理批准。

  7.在研项目的再讨论:每季度进行在研项目讨论,包括项目进度、后续研发安排、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状况。

  4、各部门职责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研发项目预算,参与研发项目的立项评审。

  4.2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审批技术研发部编制的产品研发计划,听取研发项目报告,综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研发工作进行调整。

  4.3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年度产品研发计划,协调处理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需要出面解决的问题,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负责组织对产品研发项目的评审、批准、设计、生产准备、试制、鉴定、认证、专利申报。

  4.4销售部:负责收集和提供市场需求产品的信息,并提出产品研发项目建议。

  4.5市场技术部:负责提供市场技术信息和对应用逻辑进行评估。

  4.6人事行政中心:负责产品研发人员的合理配置。

  4.7产品研发小组:负责提出产品研发项目;负责产品研发项目的设计、试验、试制、评审;负责产品研发项目的工艺性审查、工艺文件编制、现场技术服务和工艺验证。

  4.8生产部门:负责产品试制的生产计划制定和生产的组织。

  4.9采购部门:负责产品试制所涉及到的采购工作。

  4.10工程部门:负责产品试制所涉及到的工艺装备和设备的采购工作。

研发管理制度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结合纺织工业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民所有制纺织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中全部生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企业的设备管理应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和经济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技术状态,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应纺织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推进检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和维修配件的商品化,开展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科学研究,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逐步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各级企业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本行业、本地区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规章;

  (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行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组织行业的设备检修专业化协作;

  (四)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评优竞赛活动;

  (五)组织总结交流和推广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维修新技术,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六)组织对进口设备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备品配件的国产化;

  (七)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八)搞好闲置设备的调剂;

  (九)负责统计上报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报表。

  第七条厂长(或经理,下同)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在制订企业的方针、目标时,应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在厂长任期责任目标中,必须列入设备完好率、设备新度系数等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第二章设备的规划、选购及安装调试

  第八条企业必须建立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或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等管理制度。基建、扩建、成套配套及进口设备的规划选型工作,企业应组织设备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企业购置设备时,设备管理机构或设备管理人员应提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

  第九条企业选购的设备应备有设备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设备到厂后,应认真验收,及时安装、调试使用。对进口设备在索赔期内及时提出发现的问题。

  第十条企业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投产后三个月内,使用部门和安装应办理验收手续。

  第十一条企业自制设备,应当组织设备管理、制造、维修、使用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人员参加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做好设备的制造工作。设备制成后,应当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第十二条设备制造部门应与用户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对用户进行访问,及时处理答复用户意见和建议,供应必要的图纸、技术资料和备品配件,做好售后服务。

  企业应将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设备制造部门。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十三条企业必须正确使用设备,必须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维修。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安排设备修理计划,并纳入企业年度计划,严格执行。严禁拼设备、超负荷。

  第十四条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考试合格,才能独立操作。对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起重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按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进行专门培训考试,取得操作合格证后凭证操作。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上述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试验,确保安全经济运行。

  企业应制定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岗位责任制和各项保养工作周期、技术条件,并严格执行。

  第十五条企业应加强润滑管理,制定润滑管理办法,做好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第十六条设备修理可根据生产的不同特点和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采用周期计划修理和状态修理两种不同的修理方式。各行业采用两种修理方式的设备名称及修理周期,按本制度各行业的《附件》规定执行。对《附件》中未作规定的设备,企业也应自订修理方式。

  第十七条企业对采用周期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编制大、小修理周期表,制定年度修理计划和月度作业计划。对采用状态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年分季制定修理计划,并严格按照执行,以保证修理计划的准期完成。如遇特殊情况须调整时,按各行业《附件》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企业应制定质量检查、接交验收办法。维护、修理人员应按维修技术条件做好各项维护、修理工作。

  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维护、修理工作进行一定数量的质量检查。维护、修理工作完成后,必须根据“保养技术条件”和各行业《附件》规定的“大、小修理接交技术条件”办理接交验收,评定修理质量或等级。

  第十九条对进口设备的维护、修理方法和技术条件,可参照国产设备由企业自订。

  第二十条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改善维修工作,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第二十一条企业必须遵守财经制度,按国家有进规定,“提取和使用大修理基金,接受审计监督。企业应制订太修理基金管理办法。大修理基金应由设备管理机构有计划模制使用,不得挪作它用。结合大修理进行技术改造的设备,大修理费用不足时可从折旧基金中安排使用。

  第四章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第二十二条企业必须做好设备的改造更新工作,编制中、长期规划和相适应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企业对重要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必须事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第二十四条企业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应按国家规定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二十五条企业对设备改造验收后新增的价值,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

  第二十六条企业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更新。

  (一)经过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二)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三)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四)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五)其他应当淘汰的;

  第二十七条企业出租、转让或者报废设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制订管理办法。

  企业出租、转让、报废设备所取得的收益,必须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五章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应包括设备的说明书、图纸、图册和设备排列图、管理线路图、设备改造、更新等技术资料。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建立能反映设备数量、价值,技术特征、维修发行动态变化资料的设备卡片和设备台帐,并定期核对,做到记录正确,帐、卡、物三者相符。

  第三十条企业应加强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和考核。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设备完好率应每月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每季累计一般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50%,多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25%。

  大、小修理分两面个等级,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一等,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等。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工艺要求者为一级,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级。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合格,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不合格。

  设备故障率以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发生的故障计算,故障停台台班数指当班不能修复的故障台数。

  设备维修费用包括修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的人工、管理、配件、器材、材料费用。

  第三十一条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将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按规定表式按季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二条设备事故分一般、重大和特大三类。

  一般设备事故:由企业自定。

  重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及以上者,印染、化纤设备损失达2万元及以上者为重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应按季如实统计上报主管部门。

  特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及以上者为特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特大设备事故,应及时如实报告企业主管部门,逐级上报。

  企业应制订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对发生的设备事故要认真调查分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做到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于部、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改进预防措施不放过。

  第三十三条企业应建立配件、器材的购置、制造、验收、领用、保管等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做好设备旧件的修复利用工作,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维修资金。

  第三十四条专用工具、容器、衡器、仪器、仪表等应做好定期检验和日常维护检修工作。精密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应有专人管理。

  第三十五条企业的机修、动力和空调部门要加强计划、调度和质量检查等管理工作,适应生产、维修和技术改造任务的需要。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维修的定额管理,制定先进、合理的设备维修工时、资金、消耗定额。

  第六章教育与培训

  第三十七条纺织系统所属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应设置设备管理工程专业,有计划地培养设备管理专门人才。

  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会同教育部门举办技术学校或技术培训班培养维修技术工人。

  第三十八条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包括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经过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九条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制订设备管理干部和维修工人的教育培训规划。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对在职的设备管理干部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对现有维修工人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和岗位培训。培养维修工人要逐步向掌握“机、电、仪一体化”维修技能和“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第四十条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干部和维修工人的定期技术考核制度,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成绩均应记入技术培训档案,作为奖励、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奖励和惩罚

  第四十一条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选活动,对设备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定期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评比竞赛活动,企业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出下列显著成绩之一的职工和集体,应根据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奖励、物质奖励和晋级奖励。

  (一)认真做好维修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况,促进生产发展及在行业设备检查评比中取得优胜的;

  (二)发现设备隐患,及时防止和避免重大设备事故的;

  (三)推行设备现代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

  (四)改进设备、仪器、装置有重大技术突破的;

  (五)在维修技术方面有改革创新并有推广价值,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六)在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工作中取得显著经济效果的;

  (七)参加维修技术操作比赛,获得操作技术能手称号的。

  第四十三条企业主管部门对因设备管理混乱、设备严重失修、运行状况恶化而影响生产或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企业,应责令其限期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企业领导人员或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四条企业对下列行为之一的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凡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进行生产,由此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二)玩忽职守、违章指挥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三)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四)对特大、重大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

  (五)未使用或停用设备因保管不良造成报废的。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制度和各行业《附件》,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四十六条本制度和各行业《附件》是全国性的基本要求,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可依据具体情况,制订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本制度由纺织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研发管理制度6

  1、技术研发部办公室管理制度

  1)、部门职工每日上班前五分钟需打扫自己办公区域卫生,保持办公桌清洁。办公区公共卫生由部门人员轮流值日,要求一天一打扫,一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必须摆放整齐、地面清洁、墙壁无污迹。

  2)、值日人员下班后在确保办公室门窗锁好、一切电源切断的情况下方可离开。

  3)、每日在岗人数不少于两人,准时签到、签退,不得补签及代签。

  4)、爱护办公室内所有办公设施,如人为损坏,照原价赔偿。

  2、技术研发部部长岗位责任制

  1)、坚决服从上级领导的统一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如有问题需及时汇报。

  2)、负责制定实验计划,并组织对计划的拟定、修改、补充、实施等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

  3)、及时指导并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试验的正常进行。

  4)、做好与王台铺矿、天地公司的对接工作,使双方最大限度实现数据互通、优势互补。

  5)、考核每天的试验结果,从而决定次日充填的'材料配比,并向王台铺矿出具料浆合格__书。

  6)、审核每批次原材料的化验结果,确保原材料的合格后联系安全调度部进行充填。

  7)、每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成果及经济效益的评价工作,并对技术员的每月工作进行考评。

  8)、负责编制项目部技术开发计划,并有计划的引进、培养技术人员,从而进一步搞好技术研发部的工作。

  9)、积极与__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做好技术对接工作。

  10)、按时完成项目部领导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

研发管理制度7

  第一章、总则

  1.1、目的

  科学技术是公司的核心资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是公司资源得以高效配置的关键,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是维护公司核心资源、保持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提高公司项目研发效率、规范项目研发行为、优化管理效率,使公司模式由生产制造型转变为持续研发型,特制订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1.2.1 本制度适用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因此本制度所指研发活动为全员参与活动。

  1.2.2 本制度所指研发是指:

  1、通过技术革新及工艺改进使公司既有产品的生产效率、质量、成本得以优化并转化为经营成果的;

  2、通过开发新产品,并转化为经营成果的;

  3、通过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使公司的运营效率、运营成本得以优化并转化为经营成果的。

  第二章、研发的流程

  2.1 研发的发起

  2.1.1 研发的发起包括公司的任何员工、公司的外部人员以及公司指定。具体是指:所有通过对市场及行业信息的研究提出新产品开发建议并经公司批准立项采用的,所有通过对公司生产方式及工艺的研究提出生产效率提升、改进生产工艺建议并经公司批准立项采用的,所有通过对公司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建议并经公司批准立项采用的。公司对批准成立的研发项目进行编号并发文公告。

  2.1.2 公司对研发发起人给予激励,具体奖励办法按照后续章节。

  2.1.3 研发项目的发起人应以书面形式编写研发项目可行性报告,根据研发项目的类型,可行性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2.1.3.1 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类项目。至少应包括现状分析;技术革新或工艺改进的具体事项,技术革新或工艺改进的原理及方法;项目具体投入预测;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提升或者成本节约预测;财务部根据投入、效益提升或者成本节约预测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及项目收益率(资本成本率统一按项目立项时的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2.1.3.2 新产品开发类项目。至少应包括市场前景分析;当前公司的现状对产品开发的影响(包括正负面影响);开发新产品初步方法;新产品的推广的初步方法;项目投入预测;项目收益预测;财务部根据项目投入、收益预测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及项目收益率(资本成本率统一按项目立项时的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2.1.3.3 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类项目。至少应包括现状分析;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的具体方法;项目的投入预测;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所带来的效益提升及成本节约预测;财务部根据投入、效益提升或者成本节约预测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及项目收益率(资本成本率统一按项目立项时的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2.2 研发的组织

  2.2.1 公司研发的组织按照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以研发项目负责人为中心、各项目组成员协助的模式进行管理

  2.2.2 研发项目的负责人。研发项目的负责人由公司发文公告任免。为提高研发效率,项目负责人直接对公司总经理(或常务副总)负责,公司赋予项目负责人有直接调配与研发项目相关资源的权力(财务管理权除外)、与研发项目相关事项的决定权及一票否决权,其他部门不可干预项目负责人此项权力。其他部门如若对项目负责人的资源调配有异议的,经与项目责任人当面沟通仍未达成共识的,应于24小时内请示总经理(或常务副总)定夺,否则需服从项目负责人的安排。

  2.2.3 研发项目组成员。研发项目组成员由研发项目负责人提名任免,项目负责人在提名时必须说明清楚项目组成员所负责的研发工作内容,公司批准后发文公告任免,任免公告同时行政人事部及财务部存档。项目小组成员该项目下的所有工作直接对项目负责人负责。一经任命,公司、项目成员所在职能部门、其他职能部门不再干预项目组成员的在该研发项目下的具体工作安排。研发项目组成员至少应包括以下人员:

  1、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的项目至少应包括车间主任、至少一名技术部人员;

  2、新产品开发项目至少应包括车间主任、至少一名技术部人员、至少一名市场推广人员;

  3、管理效率、管理成本优化类项目至少应包括分管副总。

  2.2.4 研发项目实施计划的编写。项目组成立后,项目负责人应主导项目组成员于一个月内编写完成项目实施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总经理批准后交项目管理中心存档。项目实施计划应至少包括项目实施的步骤、每个实施步骤的具体方法以及完成的时间节点。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准,项目组必须按照项目实施计划的进度安排工作,公司将按照项目实施计划的完成情况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计算项目激励,详细项目激励参照后续章节。

  2.3 项目研发过程的控制。

  2.3.1 研发项目进展的报告。研发负责人应至少每月以书面形式并当面向总经理回报项目研发进度完成情况,对于不能如期完成的项目实施计划步奏,应着重如实写明不能如期完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所需要公司的支持。

  2.3.2 研发项目组人员的任免。项目负责人可在研发项目过程中,对不能胜任研发项目工作的组员予以直接解除研发项目组员职务的权力,项目负责人应填写《研发项目组员解职表》,报行政人事部及财务部备案,由行政人事部发文公告。有下列情形的,公司可直接解除研发项目组组员职务,不必经项目负责人同意,由行政人事部直接下达研发项目组员解职通知书并公告,交财务部备案:

  2.3.2.1 研发项目组组员在项目研发期间离职的,研发项目组组员职务自动解除。

  2.3.2.2 研发项目组组员在项目研发工作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研发项目组组员职务自动解除。重大安全事故指:在研发项目工作中造成公司员工或者本人受伤住院的;在研发项目工作中因发生安全事故被政府安监部门下达处罚通知的;在研发项目工作中因发生安全事故对公司资产造成损失达万元以上的。(插注:本文档适用所有相关企业或单位或个人,文字表格可根据您实际情况而做进行随心更改,可删减或增加内容。本文档版权所有,只可使用,不可售卖,望遵守,不便之处请见谅。本段文字您可自行删除。感谢您对此文档的下载)

  2.3.3 项目负责人的任免。总经理可在研发项目过程中,对不能胜任研发项目工作的项目负责人予以直接解除研发项目负责人职务的权力,由行政人事部填写《研发项目负责人解职表》,报财务部备案,由行政人事部发文公告。有下列情形的,公司可直接解除项目负责人的研发项目职务,由行政人事部下达研发项目负责人解职通知书并公告。

  2.3.3.1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研发期间离职的,项目负责人职务自动解除。

  2.3.3.2 有研发项目组组员在项目研发工作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项目负责人的研发项目职务自动解除。重大安全事故指:在研发项目工作中造成公司员工或者本人受伤住院的;在研发项目工作中因发生安全事故被政府安监部门下达处罚通知的;在研发项目工作中因发生安全事故对公司资产造成损失达万元以上的。

  2.3.3.3 计划开发周期在三个月以内,实际开发周期超计划开发周期60%仍未完成的,项目负责人的研发项目职务自动解除;计划开发周期在三个月以上半年以内的,实际开发周期超过计划开发周期40%仍未完成的,项目负责人的研发项目职务自动解除;计划开发周期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实际开发周期超过计划开发周期30%仍未完成的,项目负责人的研发项目职务自动解除;计划开发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实际开发周期超过计划开发周期20%仍未完成的,项目负责人的.研发项目职务自动解除。以上逾期若为项目组以外因素,需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研发项目展期申请,展期申请必须如实写明展期的原因、新的研发周期等,经公司批准后以新的研发周期为准。

  2.3.3.4 项目负责人的研发项目职务解除后,公司将重新任命项目负责人,重新任命的项目负责人有权重新组织研发小组,原项目研发小组随即解散;项目负责人组建新的研发小组后,应重新编写项目研发计划、项目研发预算、项目激励分配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生效执行,后续研发项目的核算、考核、项目激励分配将以新的项目研发计划、项目研发预算、项目激励分配方案为准。

  2.4 项目研发的结束

  2.4.1 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类项目。该类研发项目以所涉及产品产生正销售利润的时点为研发项目的结束时间节点。(注:销售利润=所增加的累计销售毛利或节约的累计成本总额-项目研发投入)

  2.4.2 型产品开发类项目。该类研发项目以所涉及产品产生正销售利润的时点为研发项目的结束时间节点。(注: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毛利-项目研发投入)

  2.4.3 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类项目。该类研发项目以所涉及的管理制度流程公告实施为时间节点。

  2.4.4 研发项目开发完成后,研发人员必需编写项目研发总结,着重总结研发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对后续项目研发的建议。同时,研发项目所涉及产品的技术图纸、其他技术资料、工艺资料、检验测试鉴定报告、其他经过审查鉴定的有效文件等资料连同项目研发总结的纸质文件及电子档一并归档交分管技术副总处存档。

  2.4.4 研发项目的失败。研发项目失败的,项目研发自动结束。经公司研究决定,研发项目已经失去继续研究开发的必要,或者有以下情形的,当判定为项目研发失败:

  2.4.4.1 符合以上2.3.3.3条,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职务被解除的,研发项目即确认为失败。

  2.4.4.2 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类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在投产后一年内仍未收回项目投入的,研发项目即确认为失败。

  2.4.4.3 新产品开发类研发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在在投产后两年内仍未收回项目投入的;所涉及的产品在产品尚未投产即被市场淘汰的;所涉及的产品尚未投产但产品的市场价格较项目立项时下降幅度超过20%的;研发项目即确认为失败。

  2.4.4.4 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类项目在所涉及的管理制度流程虽然已经公告,但因其制度流程缺陷,导致其制度流程被推翻,并被新的制度流程取代或者原流程制度被宣告废止的,研发项目即确认为失败。

  2.4.4.4 研发项目一经确认为失败,即自动结束。同时,项目负责人必须编写项目总结,重点写明失败的原因、后续类似项目的改善建议。

  第三章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

  3.1 研发项目预算的编制。研发项目小组在提交研发项目实施计划时,必须同时提交研发项目预算方案。研发项目的预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研发项目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如:差旅费、样品费、模具费、咨询费、劳务费、外聘专家费用等

  (2)、研发项目所要投入的设备,研发项目需要投入的设备必须要在编制预算时列明设备的制造商、规格型号、不少于三家供应商的有效报价、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计划、研发项目失败时设备的处理备案、针对该设备单独编制的投资回收期及收益率。

  (3)、研发项目所需要增加的人员,因该研发项目需要单独招聘新进员工的,需单独编制岗位招聘需求计划,需列明对所需招聘人员的具体要求。

  3.2研发项目预算的控制。公司对研发项目预算内的投入,经项目负责人核定、财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全额报销。预算外的投入,需单独填列立项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备案,财务部根据总经理批准后的立项报告对预算外投入审核无误后提交总经理批准,总经理批准后予以报销;同时预算外的投入,将按200%计算项目成本。(备注:本文字段为标记性中间文档文字描述,用于隔断标记用,要用此文档的,此段汉字您可马上删掉。此文档您可自行下载自行使用,可应用于为一般企业和个人,但不要用作出售用,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编辑者获得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谢谢配合!)

  第四章研发项目的核算

  4.1 研发项目的收入

  4.1.1 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类项目。以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所涉及产品所增加的销售额或者节约的成本作为项目的收入

  4.1.2 新产品开发类项目。新产品的销售额即为项目的收入。

  4.1.3 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类项目。以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项目所节约的成本作为项目的收入。

  4.2 研发项目的成本

  4.2.1 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类项目。因进行该项目所增加的成本,包括增加的制造成本、所产生的费用、因该项目所新聘员工的工资。

  4.2.2 新产品开发类项目。包括新产品的全部制造成本、所产生的费用、因该项目所新聘员工的工资。

  4.2.3 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优化类项目。包括进行该项目所产生的费用、因该项目所新聘员工的工资。

  4.2.4 项目负责人重新任命的项目,该项目此前实际发生的费用在计算项目利润时按60%予以列支。

  4.3 研发项目分摊的管理费用。因项目研发需占用公司的公共管理资源,因此需按照研发项目收入的5%来作为该项目分摊的管理费用。

  4.4 研发项目的利润。研发项目的利润=研发项目的收入-研发项目的成本-分摊的管理费用。

  4.5 研发项目的核算流程。研发项目的核算部门为财务部,财务部在收到研发项目立项批准书后,对研发项目进行编号归档,日后将对该研发项目所产生的收入及成本归集到对应的研发项目。财务部门将研发项目核算结果的初稿以书面形式先送达研发项目负责人,研发项目组对财务部门的核算结果有异议的,应在研发项目核算的初稿回复意见,财务部与研发项目组未能达成共识的,研发项目负责人可向总经理提出意见,总经理的批示即为最终核算结果的方案。研发项目组对研发项目核算结果无异议的,研发项目负责人应在初稿上写明无异议并签字,财务部将研发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无异议的初稿提交总经理签批,总经理签批后即为最终核算结果。

  第五章研发项目的激励

  5.1 研发项目的激励原则。研发项目激励以项目提成+项目考核正激励-项目考核负激励的方式进行管理。

  5.2 研发项目的提成。研发项目的提成=研发项目的利润*30%

  5.3 研发项目的正激励。有下列情形的,公司对研发项目予以正激励。

  5.3.1 实际项目研发投入比项目预算投入节约超过10%的,超过部分按30%作为正激励。

  5.3.2 研发项目实际研发周期比研发项目计划周期缩短10%以上的,按项目提成的5%作为正激励。

  5.3.3 特别正激励。研发项目组组员中对研发项目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或者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对公司的后续管理方式,管理流程产生重大正面影响的,项目负责人可以向公司单独申请特别正激励,特别正激励不超过项目提成总额的5%,特别正激励的发放对象仅限于相应的研发项目组组员,特别正激励由公司额外发放,不从项目提成中提取。

  5.4 研发项目的负激励。有下列情形的,公司对研发项目予以负激励。

  5.4.1 实际项目研发周期超过计划研发周期的,按超期比例扣减研发项目提成作为负激励。

  5.4.2 研发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因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新产品设计缺陷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损失,除按所产生损失总额的全额作为项目成本列支外,按所产生损失的100%作为负激励直接扣减当期项目提成。

  5.5 研发项目激励的分配。研发项目激励的分配由项目负责人主导,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研发计划获批后的5个工作日内上报研发项目激励分配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报行政人事部及财务部备案。公司原则上不干预项目负责人对研发项目激励分配方案的制定,但为确保研发项目激励分配的公平合理,提高参与研发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更多人参与公司的研发活动中,公司对研发项目激励的分配设定基本分配标准,基本分配标准如下:分配比例基数=1/研项目组组员人数,项目组各成员在研发项目激励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分配比例基数的50%,项目发起人的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分配比例基数的150%,项目负责人的分配比例不得超过分配比例基数的300%。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组组员在研发过程中的表现适当调整研发项目激励分配方案,但调整的次数不得多于两次,研发项目激励分配方案调整后报总经理签批后交人事行政部及财务部备案。

  5.6 研发项目激励的发放。研发项目激励按照季度发放和年度发放结合的原则发放。

  5.6.1 季度发放部分。公司每自然极度终了后的一个月内发放该季度研发项目激励的60%,即每年的4、7、10月发放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的研发项目激励,第四季度研发项目激励与年度研发项目激励于次年的2月28/29日前合并发放。

  5.6.2 每自然年度终了后的两个月内发放该年度的研发项目激励的40%,即于次年的2月28/29日前发放。年度发放部分遵循年度研发项目总考核的原则发放,年度研发项目总考核规则如下:

  每年度终了,财务部将对本年度所有已结束的研发项目进行汇总统计,计算出所有参与项目研发人员分摊的研发费用,每个参与项目研发人员分摊的研发费用=Σ单个研发项目的实际研发费用*单个项目实际项目激励发放比例,同时区分出每个研发人员需要分摊的研发成功项目的费用和研发失败项目的费用。当研发失败项目分摊的费用占研发成功项目分摊的费用不超过50%时,参与研发人员不需要承担研发失败项目的费用;当研发失败项目分摊的费用占研发成功项目分摊的费用超过50%时,超过部分按30%扣减该研发人员当年研发项目激励年度发放部分,不足扣除的,结转下年,下年亦不足扣除的,后续年份不再结转,该部分费用不影响研发项目激励的季度发放部分。

  5.7 研发项目激励发放的停止。符合下列情形的,停止发放研发项目激励。

  5.7.1 超过研发项目激励发放期限的,研发项目的发放期限为研发项目结束起的两年内,超过两年的,不再发放,所有项目收益归公司。

  5.7.2 研发项目组成员离职的,该组员从离职之日开始,不再发放此前所参与的研发项目激励。

  5.8 研发项目激励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由个人承担。

研发管理制度8

  为使公司研究开发(以下简称研发)项目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充分调度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研发成果的产出率和成果转化率,特制定管理办法。

  一、 研发项目的立项:

  原则上公司部设立基础研究项目。研发项目的重点放在符合市场需要。能很快转化成产品,或对现有生产工艺或技术、产品质量或产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主要包括根据公司发展资助开发的项目,与公司外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或技术转让的项目,公司享有稀罕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1. 立项程序:

  1.1研发项目由研发中心向公司提出,项目提出要有立项申请书。

  1.2公司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对项目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论证,必要时可聘请公司外专家参与项目的论证。

  1.3项目经过初步论证、筛选后,重大研发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市场调研,收集信息,并就项目的前瞻性、市场需求等做出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包括:

  1)总论;

  2)技术可行性分析;

  3)项目成熟程度;

  4)市场需求情况;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考核指标及进度计划;

  8)总论。

  2.立项批准:

  经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列入公司年度研发计划。提高董事会讨论,董事会根据公司的总体发展、效益的情况、技术储备需求等决定是否开展研发项目并对研发经费投入额度进行批准。

  二、 研发项目的管理:

  1. 项目管理部门:

  研发中心是实施研发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公司研发项目的年度计划及预算,监督、协调研发项目的进展,以及研发项目的考核验收、成果的申报等。为便于研发项目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厂房、设备、人员等科研资源,一些研发项目可由相关部门进行主管,或根据需要单独建立项目研究组。

  2. 研发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拟定技术路线项目技术进度,撰写研究小结或总结,整理新品申报资料等。项目负责人负责研发项目的日常管理,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备性。

  3. 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度,经费使用,人员安排,设备使用等进行监督、协调。研发项目每月要有一个小结,年终总结在每年的12月20日前交研究开发部。

  4. 为研发项目购置的一些设备,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研发项目结束后,由公司根据生产、研发的需要进行调配。

  5. 加强对研发项目的文件、资料的管理。项目的原始记录、研究总结、申报资料等各种文件或资料均统一保存在项目主管部门。由专人负责管理。文件的借阅需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外借。上述各种文件和资料不能由个人保存。项目参与人员不得擅自将所有参与研发项目的热门和形式的文件及资料给无关人员和单位,在离开本岗位时将所有相关文件交付给项目负责人。研发项目结束后,所有文件归入公司档案室保存。

  6. 公司的研发项目实行验收制度。研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严格按照项目签订合同或项目研发计划中约定的技术参数、考核指标、研发期限进行验收、项目负责人要撰写项目技术报告书,并附各种研究数据的原始记录及整理分析的数据和结论。

  三、 研发项目的经费管理

  研发项目的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制度。研发经费必须专款专用,项目负责人要制定出详细的预算,每年的12月10日前报研发中心,列入公司研发年度计划,由财务部列入财务预算。所有款项的.支出,由项目负责人提出计划,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财务部核准使用。

  四、 证书及生产文号的申报: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提供临时试验和证书申报所需的制品及资料,并参加审评答辩;相关部门负责生产文号所需的样品,并提供相关资料;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组织临时试验、证书、生产文号的申报工作。

  五、 研发成果及知识产权:

  公司引进的项目其知识产权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按合同执行。公司立项开发的成果及知识产权均归公司所有;如有专利申请,其专利发明均属职务发明,专利为公司所有。参与研发项目的技术人员必须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按协议约定负有保密义务。在调离本公司时,必须将所有研发项目相关文件、资料上交项目主管部门。

  六、 成果申报:

  研发成果的申报由研发中心部门组织进行,根据成果的类型、大小、性质申报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

  七、 研发项目的奖励:

  按照研发项目合同或计划的有关规定,如期完成研发项目,按照公司《研发项目奖励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具体事宜由研发中心部门负责

研发管理制度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速我公司的新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旨在加强公司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立项管理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第二条研发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

  第三条为保证研发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项目管理公开制度、报告制度、回避制度、监督检查和审计评价制度。

  1.公开制度。在执行有关技术保密规定的原则下,由研发部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阶段性成果和验收鉴定结果等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发布。

  2.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小组、项目责任人应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并根据要求按期如实填报有关报表。

  3.监督检查与审计评价制度。项目承担小组和项目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履行项目合同书,在项目合同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项目承担小组和项目责任人有义务主动接受研发中心的监督检查、绩效审计等跟踪管理。

  第二章项目调研

  第四条项目调研工作由技术部完成。

  第五条项目调研的主要任务:

  1.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市场动态及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第六条项目调研结束,技术部提供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应包括:

  1.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包括技术水平)

  2.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

  4.预期目标(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知识产权申请情况);

  5.现有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设想;

  6.已有条件分析(包括原有基础、技术力量的投入、科研手段和研究成果的生产或应用去向);

  7.实施方案(包括进度安排);

  8.项目预算(包括经费来源及用途);

  9.预计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其简历。

  第三章项目审查

  第七条技术部提交《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立项报告书》由公司研发中心完成审查。

  第八条研发中心由以下人员组成:总经理,技术总监,研发部经理,技术部经理,技术骨干。必要时可外聘专家担任顾问。该委员会实行集体会签制度,涉及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的所有文件必须会签方可生效。

  第九条审查结束,出具书面综合审查报告。

  第四章项目立项

  第十条根据研发中心综合审查报告,符合立项条件的,即可立项。

  第十一条研发中心综合审查报告出炉15日内签订研发项目立项报告书。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研发中心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职责是:

  1.全程监督、检查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

  2.审查项目季度执行报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报告和项目经费决算;

  3.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验收以及绩效考评;

  4.负责对季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三条研发中心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是:

  1.严格执行合同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2.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3.按项目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填报项目年度完成情况和经费年度决算以及相关的统计调查表;

  4.接受研发中心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5.接受并配合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的中期评估、验收以及绩效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6.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7.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情况和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中必须建立季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及场地变更、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不可抗拒的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项目承担小组必须及时向研发中心报告。

  第十五条项目执行期内,若确需变更合同书内容的,项目承担小组应提出书面报告并说明原因,经研发中心审查批复后方可变更。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完成后,由研发中心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七条项目验收以项目管理制度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训、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成长、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做出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十八条对所有项目验收均采取现场验收和书面验收二种方式。

  第十九条项目验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项目组,在完成技术研发总结的基础上,向研发中心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

  2.研发中心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

  3.研发中心一个月内批复项目的验收结果。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者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样机、样品等)

  1.项目立项报告书;

  2.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3.涉及经济指标的有关证明材料;

  4.项目经费的决算表;

  5.其他有关项目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1.完成项目任务不到80%;

  2.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第二十二条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其承担单位可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复查申请。

  第二十三条项目产生科技成果后,应按规定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技术部、行政管理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公司立项的每个项目建立档案,妥善保存。其中项目合同文本及其重要附件、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档须长期保存。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研发管理制度10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尝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调查研究:

  3.1.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3.1.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3.2可行性分析:

  3.2.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3.2.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2.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4.1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b.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1.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4.1.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

  4.1.4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4.1.5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

  4.1.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4.1.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4.1.8标准化要求:

  a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4.1.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4.1.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4.1.11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1.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4.1.13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4.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

  4.2.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4.2.2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4.2.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2.4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4.2.5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

  4.2.6提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4.2.7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4.2.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4.3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

  5.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5.1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5.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5.3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

  5.3.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5.3.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5.3.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5.3.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5.3.5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

  5.3.6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

  5.3.7编写试制记录.

  5.3.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5.3.9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5.3.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5.3.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6.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6.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6.1.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的成套资料。

  6.1.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图应备有二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资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室、装配和零件加工车间、总工程师办,并存档)。

  6.1.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6.2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6.2.1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6.2.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

  6.2.3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7.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7.1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7.1.1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7.1.2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7.1.3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7.1.4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工程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7.1.5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1.6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

  7.2技术资料验收:

  7.2.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7.2.2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7.2.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7.2.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7.2.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技术研究部门负责。

研发管理制度11

  第1章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了规范和促进技术研发部的员工培训工作,提升技术研发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从而提高公司的实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技术研发部的所有员工。

  第3条

  管理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是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培训活动的计划制订、实施和控制。

  (2)技术研发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培训的实施与反馈评价工作,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培训活动。

  第4条

  培训类别与内容

  技术研发部的培训类别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转岗培训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分类与内容一览表

  培训类别

  培训对象

  培训目的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

  为帮助新员工尽快了解和熟悉公司,尽快融入公司环境和进入工作角色

  1.公司概况、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层人员

  2.公司发展战略、方针

  3.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4.所任职位业务知识与技巧

  授课、参观、操作指导

  岗位技能培训

  在岗员工

  为增强员工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工作失误

  1.岗位技能

  2.相关知识技能拓展

  授课、操作指导

  转岗培训

  岗位调动人员

  为工作轮换、横向调整和晋升作准备

  1.新岗位基本情况

  2.新岗位技能培训

  操作指导

  继续教育培训

  专业技术

  工作人员

  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公司整体技术水平

  公司外部专业培训机构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授课、操作指导

  部门内部培训

  部门内部员工

  为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

  部门内各项工作、流程培训

  操作指导

  员工自我培训

  员工自身

  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员工自身相关知识、技能

  自我培训

  第2章培训资源管理

  第5条

  培训讲师档案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培训讲师分为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由人力资源部建立培训讲师档案。

  第6条

  公司内部讲师管理

  (1)技术研发部内部讲师为技术研发高级工程师,各级主管人员负有培训下属员工的义务和责任。

  (2)内部培训师可以报销一定金额的书籍费,视每年培训的次数而定。

  第7条

  外部讲师管理

  外部讲师是公司聘请的授课讲师,其课酬根据实际情况和培训预算确定,公司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估决定是否继续聘请该讲师。

  第8条

  培训教材管理

  培训教材包括内部教材和外部教材,教材的形式可以是书面文字、电子文档、录音、录像等形式,教材由培训专员统一管理。

  第9条

  内部培训教材的获取

  (1)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与教训总结。

  (2)公司重大事件案例。

  (3)培训师组织开发培训教材。

  (4)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培训专员组织开发培训教材。

  第10条

  外部培训教材的引入

  (1)公司聘请外部机构进行培训的,外部机构应提供教材,教材由培训专员统一归档管理。

  (2)公司员工参加外派公开课程的,应在培训结束一周内将教材的原件或复印件交由培训专员存档管理。

  第11条

  培训设施设备管理

  培训设施设备的建设、购置、维护和管理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

  第12条

  培训经费控制

  (1)公司每年投入一定经费用于培训员工,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2)培训费用的报销范围包括学费、报名费、资料教材费用等。

  (3)为了便于管理,因培训所发生的交通、餐饮费用在各部门预算费用中列支,按公司标准报销。

  第3章培训计划制订与实施

  第13条

  培训需求调查

  (1)培训专员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在每年11月份向各部门(包括技术研发部)发放“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或在年度中期开展临时培训需求调查。

  (2)各部门依据培训专员提供的信息,征求部门人员意见,按要求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在规定时间内交公司培训专员汇总。

  第14条

  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专员在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指导下,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为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

  第15条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部经理组织培训专员根据“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反馈的信息及外部培训信息进行分析,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预算”,报主管副总和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16条

  年度培训计划实施

  (1)培训专员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活动,按月份向部门公布课程安排情况,部门根据培训计划调整工作,让员工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培训。

  (2)培训专员根据培训安排,确认参加培训人员及费用预算,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并控制培训费用开支。

  第17条

  计划外培训需求的审核和执行

  当需要临时增加培训项目时,由需求部门提前三周向培训专员提出培训申请,填写“培训申请表”,培训专员审核后报相关领导审批,领导审批通过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执行。

  第18条

  培训过程记录

  培训专员负责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保存培训资料,如电子文档、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培训结束后以此为依据建立培训档案。

  第4章培训考核与效果评估

  第19条

  培训效果评估内容

  公司培训效果评估与考核的内容包括以下七点。

  (1)培训课堂考核(纪律和态度考核)。

  (2)培训考试、总结、工作笔记、案例分析。

  (3)现场操作。

  (4)日常工作应用(有记录或成果)。

  (5)工作改善计划或方案。

  (6)分享、授课或主持研讨会。

  (7)工作业绩考核。

  第20条

  培训效果评估调查

  培训专员组织学员填写“课程评估调查表”,对本次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师的授课质量等进行评估。

  第21条

  培训考核

  (1)培训考核一般由学员的直接领导负责,培训专员协助进行。

  (2)学员须作培训小结,总结进步。培训小结与培训成绩将一起被放进学员的人事档案。

  第22条

  培训成果运用

  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中,培训专员应不定期地了解学员培训后的工作情况。

  第5章员工培训的权利与义务

  第23条

  员工培训权利

  (1)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员工有权利要求参加公司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

  (2)经批准参加培训的员工有权利享受公司为培训学员提供的各项待遇。

  第24条

  员工培训义务

  (1)培训期间,培训学员一律不得故意规避或不参加培训活动。

  (2)培训结束后,员工有义务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3)参加非脱产培训一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确需占用工作时间参加培训的员工,应凭培训部门的有效证明,报本部门和人力资源部批准。

  (4)员工在脱产培训期间,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合同在培训期间到期的,应续签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其生效日期为前一份合同期满之日。

  (5)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受训员工须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

  ①脱产培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②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公司支付培训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

  第25条

  外部培训人员义务

  (1)外出培训人员返回后,须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完整的学习资料,连同考核成绩、结业证书复印件等相关资料送本部门及人力资源部存档。

  (2)外出培训人员有义务将培训时所学的知识整理成文,作为讲习材料,在人力资源部的安排下讲授给相关人员。

  第6章培训档案管理

  第26条

  培训档案管理

  (1)人力资源部建立培训工作档案,包括培训签到表、培训讲师档案、培训机构档案、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学习情况、获得的各类培训材料、内部考试试卷等。

  (2)人力资源部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填写“员工培训记录表”,将员工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备案。

  第27条

  部门内培训记录

  部门组织内部培训时,应填写“员工培训记录表”,将员工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备案,并送交培训专员存档。

  第7章附则

  第28条

  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编制,其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所有。

  第29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研发管理制度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以下简称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加速A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A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和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A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开发经费是用于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项费用。

  第三条研究开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

  第二章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第四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1、国家、股份公司对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的专项拨款;

  2、由A公司成本列支的研究开发项目费用;

  3、其它方面筹措来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

  第三章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第五条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1、为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所发生的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材料费、测试仪器的购置费等费用。

  2、为进行研究开发项目评定,进行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费用。

  3、为开展科技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年费等费用。

  4、用于科技进步奖励所发生的费用。

  第四章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

  第六条A公司科技处是研究开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研究开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

  第七条研究开发经费由A公司按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

  第八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拨付按照A公司资金拨付的规定执行,各项目承担单位只有在研究开发项目委托开发合同签订后才能启用,并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合理使用。

  第九条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A公司以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外委技术合作研究合同,该合同须由A公司科技处审查后才能生效拨款。

  第十条研究开发经费在使用中有关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科技部门负责人要按内控制度授权的规定执行,并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核销。

  对于股份公司级研究开发项目,承担单位在徐州基地者,其项目经费均在A公司的财务处进行核销;承担单位在徐州基地以外者,其项目经费在本单位财务代报,年底或项目完成后上转公司财务处。

  对于A公司安排的研究开发项目,承担单位是公司所属二级单位者,项目经费日常代报在本单位财务进行,年底或项目完成后上转A公司财务处;承担单位是A公司机关者,项目经费核销在A公司财务处进行。

  第十一条研究开发经费在各二级单位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核销;研究开发经费在A公司财务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科技处负责人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核销。

  第十二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对已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要及时填入科技项目月报报A公司科技处。A公司财务处、科技处按内控制度规定每二月核对一次经费支出明细,核对记录由财务部门、科技部门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

  第十三条各单位研究开发经费一律不进入本单位成本,年底或项目完成时一次上转A公司财务处核销。

  第十四条对由项目外委技术协作费完成的有关研究内容所取得的成果,在外委技术研究合同中必须明确:A公司为成果第一享用人;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归管道储运公司、A公司;形成的知识产权纳入公司、A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对于因研究开发工作需要,购置元以上设备、仪器者,须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并经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签收后方可到财务核销,项目完成后办理有关转资手续。

  第十六条对于各二级单位自行安排的研究开发项目,其经费使用和管理请遵照此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对于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情况,A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

  第五章研究开发经费的核算科目

  第十八条各单位必须按每个项目计算实际成本,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本科目规定如下:

  1、差旅费:用于项目调研发生的差旅费;

  2、情报资料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专项资料费和科技情报费;

  3、检验试验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检验、化验、分析、测量等费用;

  4、外委技术协作费:在研究开发项目中,某项工作需要委托其他单位协作或咨询所支付的费用;

  5、运输费:研究项目本身直接发生的运输费;

  6、管理费:为进行研究开发项目评定、技术交流等所发生的评审费、会议费等;

  7、研究用设备仪器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必须的小型设备、器具、仪器仪表等购置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A公司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研发管理制度13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为规范XX有限公司的研发费用的预算、支撑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

  用的管理按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第三条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一)研发部:按研发计划制定并执行各项研发项目的研发预算,有效利用研发经费;

  (二)财务部: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费用预算,提前准备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求,同时有效的监督研发经费的使用。

  第四条研发经费的预算管理

  (一)公司的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研发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材料及辅料;

  2、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仪器及研发场地的购置费及其折旧和维修费用;

  3、研发人员的工资及各项奖金(包括在职和外聘);

  4、用于研发品制样、试产等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5、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6、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保险费等);

  7、用于其它的研发费。

  (二)研发部在研发立项时,应同时向公司提报“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应按上述分类详细的列明该研发项目涉及的费用,“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应包括各项经费的需求时间。

  (三)对于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新材料不明价格的,在列预算时可以根据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预估,允许20%的预算误差率。

  (四)“研发项目资金预算”由研发项目组编制,经研发部审核后交财务主管及公司总经理审核,并由总经理提交董事长审批,批准后的“研发项目资金预算”交财务部备案,研发部留底。

  (五)财务部接到董事长批准生效的“研发项目资金预算”之后,应据此提前准备研发经费,确保按研发计划提供资金保障。

  第五条研发经费支出管理

  (一)公司实行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资金在计划、可控下运作,每个研发项目的费用原则上必须在“研发项目资金预算”下进行;

  (二)研发材料、设备、仪器、场地等购置或租赁费用支出,外包与外单位合作研预算范围内,在范围内的财务部主管有权予以通过,所申请的支出财务部应先行在对应的预算中进行扣除,费用实际发生时再予冲抵。如超出预算的财务部不予通过,并提醒研发部需要走追加预算的流程;

  (三)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设备的折旧、场地租赁等固定费用由财务部按结算周期直接从预算中扣除;

  (四)其它类别的研发费用发生之后,研发部参照公司“财务报销制度”申请报销,财务部据“研发费用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支出在预算之内的,由部门主管审核,财务部总监及总经理签字后可以报销,预算之外的费用必须经过公司总经理签核后才能报销,并应进行“追加预算”;

  (五)研发过程中产生出的不合格产品则要进行回收处理,交由车间生产并办理相关手续,减少研发损失,避免环境污染。

  第六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福建青松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制度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或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冲突,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及时修订本制度报董事长审议通过。

  第三章附则

  第七条本制度由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八条本制度经公司董事长审议批准后实施。

研发管理制度14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公司内工程部日常工作内容等各项流程的管理;

  所包含的过程具体见如下章节:

  2.1负责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现有产品的改良;

  2.2新产品工艺的贯彻与落实;

  2.3产品材料的改良

  2.4工艺文件的编制与核准

  2.5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解决;

  2.6客户样品的跟踪,采购样品的确认

  2.7 BOM表(产品零件结构表)的.编制与

  2.8新材料供方的,新材料技术问题的改善

  2.9新产品质量的跟踪

  2.10协助品质部建立品质标准与计量标准化工作

  2.11指导生产部做好机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2.12供方的评审

  2.13特采作业的核准

  2.14负责公司工程资料的制作,发放及存档

  2.15负责样品的打样

  2.16负责样板、夹具的图纸制作

  2.17在整个开发阶段系统地衡量客户的满意度

  3.权责:权力

  3.1有权参与公司生产政策的制定;

研发管理制度1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分公司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强化节能管理,努力降低能耗,提机组经济运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原能源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厂节能管理规定(试行)》及《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分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监督细则。

  第二条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先进、成熟、适用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条 加强企业计量工作,以适应节能管理的需要。火电厂的能源计量配备应符合原能源部《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的要求,各计量表计划分责任单位、责任人。

  第四条 节能技术监督是电力工业节能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电力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实行节能监督责任制。节能技术监督,即对影响发电、供电设备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和评价。

  第五条 节能技术监督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各级领导要把它作为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与协调,各部门要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搞好节能技术监督工作。

  第六条 通过对发电能耗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阶段的节能技术监督,使其电、煤、油、汽、水消耗达到最佳水平。

  第七条 节能技术监督指标实行考核制度。

  第八条 加强节能工作的宣传,提高全分公司员工的节能意识。

  第二章 监督机构与职责

  第九条 分公司成立由总工程师领导的节能技术监督领导组,并在发电运行部设立厂节能技术监督办公室和节能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负责日常的节能技术监督工作。

  (一)分公司节能领导组的职责

  1.领导分公司的节能工作,实施分公司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务,统筹、协调、管理分公司的各项节能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地方、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组织制定管理细则、节能目标和管理标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运用行政、技术、经济手段,实现本企业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4.组织制定并实施分公司节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以及年度节能措施计划。

  5.建立系统化的节能综合管理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

  6.审定各部门能耗指标定额。

  7.审定分公司节能评比和重大奖罚规定。

  8.检查、监督、指导和考核本分公司节能管理工作。

  (二)节能专职工程师的职责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分公司节能日常工作。

  2.编制分公司节能规划、年度节能措施计划及各级能耗指标定额,定期检查节能规划的执行情况。

  3.开展分公司的能源利用普查,能量平衡测试。

  4.参与审查分公司改建、扩建和新建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设计内容中有明确的节能指导思想,正确选用节能设备、材料、工艺,协助工程管理部门抓好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和效果鉴定工作。

  5.组织开发、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总结交流节能技术和经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

  6.负责对分公司各部门的用能进行计量监督、统计监督、标准监督和节约能源的.巡回检查。

  7.按月、季、年做好能耗分析,编写节能工作总结和各种节能报表,建立节能管理技术档案。

  8.制定节能奖罚制度、审核分公司内各部门的节能奖惩报告,表彰和奖励对节能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提出节能奖金分配方案。有权对各部门中出现的不利于节能降耗现象提出考核意见,监督节能奖惩办法的执行。

  9.协助分公司宣传、培教部门组织节能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节能意识和技术素质。

  10.组织建立能耗基础资料及能源统计资料管理台帐,建立历年煤耗率、厂用电率、煤耗量及各项小指标完成值台帐。

  11.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节能技术监督分析例会,总结交流监督经验,分析节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2.对严重影响锅炉、汽机节能指标的重大缺陷和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公司总部,并抄送上级电力行业归口技术监督部门。

  13.负责对分公司节能技术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14.完成分公司及上级下达的其它任务。

  第十条 节能技术监督实行由分公司、各部门、班组三级管理体系。各部门设立兼职节能技术监督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的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并建立本部门的节能技术监督网,班组设立兼职的节能技术监督员。

  第十一条 部门节能技术监督员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上级及分公司的节能技术监督规定,并监督、检查在本部门的执行情况。

  (二)对本部门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及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效果的测算、评定和效益评估,进行节能技术监督,并将监督报告报分公司及总部节能技术监督办公室。

  (三)对影响发电机组节能指标完成的缺陷和问题督促解决,并上报分公司、总部节能技术监督办公室。

  (四)每月召开一次本部门的节能技术监督分析会,总结交流经验,分析节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会后写出报告报厂节能技术监督办公室。

  (五)将分公司下达的节能技术监督项目及具体工作、监督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和岗位,负责监督、实施和完成。

  (六) 建立健全节能技术监督有关的记录、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档案,做好节能台帐记录。

  (七)对本部门所辖范围内的所有计量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校验,对其准确性负责。

  (八)制定本部门节能技术监督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

  (九)负责向分公司节能技术监督办公室报送本部门节能技术监督工作规划、计划、总结及报表。

  (十)完成分公司下达的其它任务。

  (十一)燃料管理部除执行上述条例外,还应执行以下两条

  1.加强燃料管理,力争按锅炉设计煤质订货进货,入厂煤尽可能按煤种堆放,上煤时搀配均匀,及时进行入厂煤的工业分析和监督。

  2.对入厂煤的轨道衡,汽车衡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定期校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 班组节能技术监督员职责

  (一)对本班组的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写出报告报本部门节能技术监督员。

  (二)每月召开本班组的节能技术监督分析会,总结经验,分析节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写出报告报部门节能技术监督员。

  (三)建立健全节能技术监督方面的有关运行记录、技术改进资料,做好节能台帐记录。

  (四)完成上级下达给本班组的节能技术监督项目及指标。

  (五)做好本班组所管辖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做到严格管理、精心操作、文明生产,降低消耗,使各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六)完成本部门及分公司下达的其它任务。

【研发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研发管理制度07-20

研发管理制度08-28

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12-06

技术研发部管理制度05-23

研发费用管理制度(通用10篇)02-02

研发的口号10-27

研发团队口号11-08

研发团队口号集锦09-14

项目研发工作报告12-27

产品研发工作总结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