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时间:2024-09-09 11:03:00 制度 我要投稿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常用1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常用15篇】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

  1.目的

  为增强公司职业病应急救援管理,及时处置重大职业病危害,最大限度保障职工权益,特编制此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时应急救援与管理适用此制度。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源编制导则》以及国家、企业等相关管理规定。

  4.专业与术语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5.职责

  5.1公司总经理对公司职业病管理负主要责任。

  5.2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管理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

  5.3公司安全环保办公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执行部门,全面负责现场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负责职业病应急物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监督

  5.4工会全面监督公司职业并防止工作,并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全面监督。

  5.5各车间负责配合安全环保办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培训,应急物资使用等工作。

  5.6公司采购部,负责对职业病防治,预防、以及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进行采购。

  5.7公司财务部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所需费用进行支付。

  6.应急管理

  对主要职业危害场所,编制相应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发生职业危害时,作业人员可正确处置职业病应急事故。

  7.工作要求

  7.1培训公司安全环保办,依据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对上述岗位职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工作培训。

  7.2应急救援

  7.2.1应急救援原则:先救人再救物。

  7.2.2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公司依据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对职业病事故进行救援。7.2.3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部门有限保障应急救援工作。

  7.2.4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救援人员要保证自身职业健康安全情况下,去参与救援,严谨无防护措施参与救援。

  7.3职业病应急救援管理

  7.3.1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各车间应及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7.3.2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依据事故上报程序,进行上报。

  7.3.3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应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封存物料,并安排人员进行启动事故通风装置或排风系统,确保降低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

  7.4应急物资管理

  7.4.1公司在浸出车间东临设有应急物资,内设有防化服、正压式呼吸器、防毒面具、溶剂回收设,并设有专人管理。

  7.4.2公司配备气体检测仪、呼救器等个体防护设施,以确

  保作业场所实时检测,并定期测试,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7.4.3浸出车间装有溶剂泄露报警装置、防护风机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或保养,可保障作业场所安全。

  8.监督与处罚

  8.1对随意动用应急物资的,公司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8.2安全办监督车间对安全防护措施维护保养监督,为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的,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8.3安全环保办,依据职业防护标准,进行配发职业防护用品,个人未进行正确佩戴的,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8.4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未及时依据相关规定处置的,造成严重伤害的,对主要责任人进行降职处分。

  9.附则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制度中未尽事项,或与国家相关规定冲突的,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2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援行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它通过规范队伍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行动流程,提升救援效率,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同时也为公众提供稳定的安全保障。

  内容概述:

  1.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层级、各部门职能,设立专门的指挥系统,确保命令的快速传达与执行。

  2.应急预案: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包括各类灾害的应对策略、资源调配方案、疏散与救援路线等。

  3.培训与演练: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4.装备与物资管理:规范装备的采购、维护、分配和使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获取所需资源。

  5.通讯与信息管理:建立有效的通讯系统,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减少误判和延误。

  6.后勤保障:包括救援人员的生活保障、心理疏导,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的支持。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救援管理应包括建立组织机构,预案编制、审批、演练、评价、完善和应急救援响应工作程序及记录等内容。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设立专家库,组建救援队伍,并进行日常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明确应急设备和器材储存、配备的场所、数量,并定期对应急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四、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和环境特征,组织各管理层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应包括:

  1紧急情况、事故类型及特征分析;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分工;

  3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调用程序;

  4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外部政府、消防、救险、医疗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信息报告、联系方法;

  5抢险急救的组织、现场保护、人员撤离及疏散等活动的具体安排。

  五、建筑施工企业各管理层应针对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下列工作:

  1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交底;

  2定期组织组织专项应急演练;

  3接到相关报告后,及时启动预案。

  六、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实战的.结果,对事故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组织评价,必要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4

  一、应急响应制度

  为有效应对紧急事件,做好事故发生的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特制定本制度。

  1、煤矿井下及井上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现场的职工必须立即如实向现场负责人(区队班组长、安监员)和调度室简要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及灾害影响情况。

  2、事故现场负责人(区队班组长、安监员)和职工,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组织现场人员和能利用的工具材料进行抢救,把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现场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灾灭灾,需要撤离现场的,事故现场负责人应迅速组织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离并及时佩戴相关安全防护用具。

  4、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汇报矿值班领导及其他有关负责人,矿有关领导迅速对事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并对事故进行评估定级,确定是矿井重大灾害事件,应该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由矿长下令启动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通知矿山救护队和组织临时救援力量进行救援抢救,并迅速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制定现场救援、抢险方案,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在调度室)立即采取紧急电话的方式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总工

  程师及以上人员、生产科室负责人,同时采取群发短信功能发信息2遍的方式通知应急救援人员。

  7、应急救援人员接到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知后,立即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10分钟内赶到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知电话不接或未及时到矿者要查明原因对无故不到者追究相关责任。

  8、应急救援人员到矿后,应立即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签到。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以上人员在调度台指挥救援,其余人员在调度办公室待命。

  9、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后,如果事故较大,预计大饭铺煤矿难以控制,立即向安监局汇报事故情况,发出“现场应急”警报。启动准格尔旗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安监局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决定是否请求地方政府或上级机关增援,是否启动一级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10、对于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要制定科学实用的应对处置方案,明确各施救小组的处置措施,队伍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以及不同处置小组间的协作要求。

  11、调度室接到事故报警时,必须掌握以下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事故现场伤亡情况、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进行现场抢险、有无灾情扩大可能等,做好记录并立即汇报值班领导,根据灾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如确需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灾,则根据事故类别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并按照其应急程序和现场应急处置办法进行抢险

  救灾。

  12、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性质,启动相应的事故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救灾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之前开展救援的情况,确定《处置方案》,做好施救准备实施救援。

  13、大饭铺煤矿针对紧急发生的事故、事件或灾难严重程度不同,采用的应急救援响应级别也不同,大饭铺煤矿把应急救援响应的级别分为四级:

  ( 1 )四级响应:(矿级救援指挥部响应)本矿井发生事故,事故后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下死亡;造成1000万元以下(不含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矿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认为需要启动四级响应的事故灾难。

  ( 2 )三级响应:(县级矿山救援指挥部响应)事故发生后,矿级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不足,无力控制事态,需要上级增援;事故后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9人以下死亡;造成50人以下(不含50人)重伤;造成1000万元以上(不含1000万)5000万元以下(不含5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上报县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 3 )二级响应标准:(省级矿山救援指挥部响应)事故发生后,事故后10人以上,3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10-30人以下死亡;造成100人以下(不含100人)重伤;造成5000万元

  以上(不含5000万)1亿元以下(不含1亿)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县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立即上报省级矿山救援指挥部。

  ( 4 )一级响应标准:(国家级矿山救援指挥部响应)事故发生后,事故后30人以上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0人死亡;造成100人以上重伤;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县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立即上报省级矿山救援指挥部。

  14、对于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要制定科学实用的应对处置方案,明确各施救小组的处置措施,队伍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以及不同处置小组间的协作要求。

  二、应急预案制订、公布实施、修订和备案登记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煤矿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

  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本项目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矿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煤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煤矿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①针对煤矿存在的各种风险,由煤矿安全监察科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②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由煤矿安监科和煤矿技术总工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a专项预案包括: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③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由所在生产区域技术人员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①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②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

  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a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b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2)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①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成员包括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②组织评审。评审工作由煤矿矿长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③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组织者应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④批准印发。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由矿长签发。

  5 、应急预案的备案

  (1)煤矿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公司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①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②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③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2)公司应当向接受备案的上级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 、应急预案的实施

  (1)煤矿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2)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4)煤矿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时,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6)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①周围作业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②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③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④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⑤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8)煤矿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必须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9)若发生事故,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三、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措施培训制度

  为促进我矿干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大饭铺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要求,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2)坚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3)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5)坚持教学相长、保证质量的原则

  (6)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2、安监科负责本矿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

  3、应急管理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

  4、培训工作分级分类进行,安监科负责全矿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新进人员的培训、工作需要时的岗位培训。

  5、培训对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6、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实内蒙古安监局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重点学习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我矿应急工作形势任务、了解本单位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等。通过培训,强化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7、各级各部门(单位)应急管理机构除组织或参加上级集中脱产培训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1)以岗代培。通过参加工作实践和接受指导,提高应急管理的规划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2)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工作人员自行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3)以研代培。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安排有关人员参与,提高工作水平。

  8、安监科和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9、加大师资力量,建立相应的培训师资档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培训教师,还可采取从公司应急管理工作专业人才库和专家组内聘请专家等办法,解决好培训的师资问题。

  10、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规划,必须在预算中列支开展应用培训的所需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11、建立应急管理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各部门进行年度考核。

  12、加强培训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档案,如实记载培训工作和受培训人员情况。

  13、教育培训档案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制度、培训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培训考勤登记、考卷、考试成绩单、各期培训人员花名册。

  四、应急预案演练、总结和评估制度

  为做好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提高对应急反应、控制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重在预防”的安全思想,保障公路畅通,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实际,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制定本制度。

  1、应急演练的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和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设备、装备、技术等方面准备工作,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练程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智慧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定并严格遵守安全措施,确保演练的安全。

  3、应急管理指挥机构

  建立突发事件应对长效机制,成立抢险应急指挥部,并将逐步建立一支完善相对固定、精干的抢险救援应急队伍,以此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及时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抢险救援应急指挥部

  由矿长担任总指挥,总工程师任副总指挥,所属各科室(区队)长为应急指挥部成员,对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有重大社会影响和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件的,按照应急响应职责范围进行统一指挥,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职责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4、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装备

  (1)队伍组成所属各单位应建立一支相对固定和精干的应急救援队伍。

  (2)应急物资及设备

   (3)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

  为促进我矿干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我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要求,特制度如下管理制度:

  ①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b坚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c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e坚持教学相长、保证质量的原则

  f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②安全培训单位负责本矿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

  ③应急管理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部门负责人、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

  ④培训工作分级分类进行,安全培训单位负责全矿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任职培训、新进人员的培训、工作需要时的岗位培训。

  ⑤所有应急管理专职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培训,培训时间原则上为1至2周,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5天。

  ⑥培训对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⑦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机构除组织或参加上级集中培训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⑧安全培训单位和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按照统一部署的要求,制订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⑨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规划,必须在预算中列出开展应用培训所需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和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5、应急演练的实施

  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应急正常化、制度化演练计划方案,其内容如下:

  (1)制定年度正常化、制度化演练计划并保证年度内落实。

  (2)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演练实施方案,经应急领导小组或有关专家评估认可后实施。

  (3)在正式演练之前,进行模拟或桌面演练,检查其演练方案是否可行。

  (4)根据应急演练实施方案进行演练的筹备和准备工作。

  (5)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现场查看应急演练现场、演练队伍、演练设备、物资及安全设施情况。

  (6)应急演练筹备小组向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对演练准备情况进行汇报并决定演练时间。

  (7)实战演练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其过程和计划方案不得擅自更改。

  (8)应急演练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并对此次演练进行评价。

  (9)结合演练效果,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

  6、应急值班

  应急演练应根据实际发生突发事件程序,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班领导及值班人员应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值班期间,如发生紧急重大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

  7、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完毕,由应急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终止,演练终止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并依次组织疏散,应急保障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

  8、应急演练评估

  所属各应急管理机构应对所属单位应急演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编写估报告,按要求上报。

  (1)评价目的

  针对评价得出的结论,对不足之进行有目的的整改,以达到提高实战应急救援工作整体水平的目的。

  (2)总结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应急机构、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②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事故救援情况、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情况;

  ③演练预案编制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④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

  ⑤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⑥应急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使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

  ⑧应急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

  ⑨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及对策、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3)报告的要求及上报时间

  五、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为充分利用应急物资资源,规范救援应急物资管理和使用,保证应急物资的及时调配,为突发事件和事故抢险提供物资储备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1、应急物资仓库设立和责任单位

  (1)应急物资仓库的建立

  ①地面设雨季“三防”消防救灾仓库1个;

  ②地面设应急设备储存地点2个。

  ③矿山救援装备仓库1个。

  (2)应急物资仓库责任单位

  ①地面设雨季“三防”、水灾救灾仓库,由物资供应部负责管理、维护、保养;

  ②地面消防救灾仓库,由通风队负责管理、维护、保养;

  ③地面设应急设备储存地点,由机电科负责管理、维护、保养;

  ④矿山救援装备仓库由兼职救护队负责管理、维护、保养;

  2、应急物资的管理

  (1)应急物资的采购

  煤矿应急物资的采购,由应急物资管理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煤矿实际情况,提前30天,提出购买应急物资采购计划,并报请公司有关单位和人员审查批准后,统一报公司物资采购部采购,由应急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领取后,在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妥善保存。财务部要建立应急资金管理帐户,做到专款专用,及时补充和更新。

  (2)应急物资的配备

  煤矿应急物资储备根据煤矿受灾害威胁情况,实际能力合理配置,所配置物资符合法律、法规和上级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各应急物资储备责任单位的第一把手是物资储备工作第一责任人,要确保物资储备种类、数量与矿井规模、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能够满足灾变时应急抢险救灾时的需求。

  (3)应急物资的保管

  应急物资的保管由各负责单位明确具体管理人员,应急物资做到分类存放,挂牌管理,建立台帐,动态更新。

  (4)应急物资的保养和维护

  应急物资至少每月保养、维护一次,并做好登记,发现应急物资损坏、破损以及功能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应急物资种类、数量满足应急救灾的需要。

  (5)应急物资的调拨和使用

  应急物资应由煤矿应急管理机构或应急办公室统一调配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挪用。

  应急物资调拨和使用权限与程序如下:

  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使用权限:

  当有以下情况发生时,可以对应急物资进行调配和使用:

  ①煤矿发生突发事故或灾害,需要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调拨和使用应急物资进行抢险救灾时。

  ②接到上级煤炭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需要调拨应急物资抢险救灾时。

  ③煤矿应急救援管理机构认为需要调配和使用应急救援物资时。

  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使用程序: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办公室)下达调拨和使用应急物资命令→矿调度室→应急物资储备单位负责人→应急物资库管员→出库应急物资出库后,20天内应补齐物资储备库内的应急物资。

  (6)应急物资的更新和补充

  应急物资因损坏、过期等原因,管理人员应提出补充意见,报相关部门及时更新、补充。

  (7)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加强责任心,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

  ②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所管物资、设备、器材的入库验收、

  记账、保管、发放等工作,掌握库存情况;

  ③能熟练管理进库物资的详细资料,做到所管物资标记明显、摆放整齐、数量准确、帐物相符;

  ④库存物资做到零整分开、分类存放,每天坚持打扫卫生,清除浮尘,保持卫生清洁;

  ⑤每月至少一次对库内物资进行保养、维修,对过期、失效、损坏的设备、物资及时提出更换、补充建议;

  ⑥加强安全观念,妥善保管仓库物资,做好物资的防火、防盗、防潮、防腐等工作;

  ⑦库存物资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发放和使用。

  六、应急物资、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

  1、日常检查

  (1)设备或设施、防护器材的每日检查应由所在岗位执行。检查器材或设备特别是气体泄漏报警仪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应在登记表中记录并及时处理。

  (2)电工定期对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试验,1―3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转换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看是否自动转换,再检查一下备用电源是否正常充电。

  (3)仪表组每周要对消防通信设备的检查,应进行控制室与所设置的所有电话通话试验,电话插孔通话试验,通话应畅通,语音应清楚。

  (4)消防栓箱及箱内配装的消防部件的外观无破损、涂层无脱落,箱门玻璃完好无缺。

  (5)消防栓、供水阀门及消防卷盘等所有转动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2、灭火器材的定期检查

  (1)每周应对灭火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①检查灭火器铅封是否完好。灭火器已经开启后即使喷出不多,也必须按规定要求在充装。充装后应作密封试验并牢固铅封。

  ②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如指针在红色区域,应查明原因,检修后重新灌装。

  ③检查可见部位防腐层的完好程度,轻度脱落的应及时补好,明显腐蚀的应送消防专业维修部门进行耐压试验,合格者再进行防腐处理。

  ④检查灭火器可见零件是否完整;有无变形、松动、锈蚀(如压杆)和损坏,装配是否合理。

  ⑤检查喷嘴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

  (2)定期检查

  ①每半年应对灭火器的重量和压力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并应及时充填。

  ②对干粉灭火器每年检查一次出粉管、进气管、喷管、喷嘴和喷枪等部分有无干粉堵塞,出粉管防潮堵、膜是否破裂。筒体内干粉是否结块。

  ③检查灭火器放置环境及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灭火器的保护措施是否正常。

  七、事故预警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故预警和调查处理程序,做好事故统计和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事故的管理,以便总结经验、接受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等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总则

  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事故预警

  (1)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范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是指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包括: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

  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⑤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各类事故,包括矿井职工在工作岗位因自身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伤残或死亡的情况;

  ⑥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a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b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c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和住院观察10人以上的事故;

  d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2)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时限及处置办法

  ①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调度室及矿值班领导报告;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县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鄂市分局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县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鄂市分局报告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②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负责事故报告的单位可以先报事故概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对事故性质(含职工在岗因病死亡)暂时界定不清的,也要及时报告。事故信息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负责事故报告的单位应当按规定及时续报。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于当日续报。

  ③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并及时组织卫生所、办公室及有关人员紧急集合,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做好临时记录。

  ④事故单位必须保护好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

  3、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内容

  (1)书面报告的内容

  ①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

  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④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⑤已经采取的措施;

  ⑥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

  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③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4、事故统计分析

  (1)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重伤及重大侥幸事故或虽属轻伤但性质严重的,应由矿领导、分管领导、总工程师在三日内组织分析,其它轻伤事故、侥幸事故由安监科在三日内组织分析。

  (2)事故分析参加人员和单位包括:分管领导、安监科、调度室、机电科及事故责任单位的相关人员等。

  (3)事故教训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在分析后24小时内必须贯彻到事故所在单位的全体人员。重伤及重大侥幸事故,必须在全矿范围内进行贯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4)安监科建立事故分析和统计记录,详细记录事故情况及分析结果。

  (5)煤矿企业职工在工作岗位因病导致伤亡,必须经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调查、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公安部门证明(法医鉴定),并分别出具证明材料。医院诊断、法医鉴定结论和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调查结果必须清楚和明确。医院诊断证明、法医鉴定材料和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调查报告及事故举报核查情况要向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调查处报告,确认系由职工本人疾病造成的死亡,不按事故统计,并将证明材料留存事故调查处立卷存档备案,以便据实修改统计资料。

  (6)发生一般死亡事故,由县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发生较大及以上人员死亡事故,按《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上报,落实事故调查处理。

  5、事故处理

  (1)对出现的各类事故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切实做到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2)事故调查分析时,应查明事故的详细经过、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者,并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的建议。

  (3)事故处理意见应由安监科书面报矿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后执行。

  (4)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人员应据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编谎、捏造。

  (5)发生死亡事故,根据上级事故调查组的事故处理意见落实对有关事故责任人的处理。

  (6)工伤申报须由安监科报人力资源部和卫生所备案。

  6、其它事项

  (1)各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严格按照《工伤事故处理规定》具体要求向安监科报告,未按规定报告的,一律视为隐瞒事故处理。

  (2)事故发生后,不按规定及时报告的,对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带班负责人每人罚款200元;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出,根据事故性质及严重程度,每次对责任单位罚款5000-10000元,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带班负责人每人罚款1000-3000元。

  (3)对瞒报的工伤事故要升级处理,即轻伤要作为重伤处理,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同等对待。

  八、事故救援评估和总结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我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事故(灾害)或事件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煤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

  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4)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5)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

  (1)领导机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各分管领导

  成员:总调度室、安监科、机电科、人事行政部、物业中心、各区队负责人等。

  (2)职责

  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突发事故(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坚持将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有机结合,把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应急救援水平;加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规范事故调查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煤矿安全、稳定的运行生产;事故发生后迅速了解、收集和

  汇总灾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安监部门报告;负责协调各组的工作,沟通上下及各方面的联系和信息反馈。

  ②现场抢险组职责

  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抢救可以转移的物资,将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动用现场内可用于自救的物资和器具进行自救。

  ③伤员抢救组职责

  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提供防护、救护器具,紧急救护伤员,并配合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抢救和转移伤病员。

  ④安全警戒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的设备、物资保卫工作;配合到场的公安部门维护事故现场的治安和交通秩序及人员的疏散。

  ⑤后勤保障组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储备和运输,提供和协调救援工作中需要的有关物资、设备和车辆。

  ⑥善后处理组职责

  由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安监部门和公司相关人员组成,主要做好善后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参与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事件)伤者的治疗和理赔工作。

  4、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矿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工段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事件)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2)应急处置

  ①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或现场值班人员),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②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③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3)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

  (4)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事件)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5)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5、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资源保障

  煤矿应急救援队是应急救援的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事件)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3)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5)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6)医疗保障会同120急救中心,积极组织现场救援,及时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

  6、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

  由煤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牵头,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故(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5

  一、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目的及范围

  1.编制目的:是通过预先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其发展,保护现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并将事故对环境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2.编制范围:凡可能影响生产安全的事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都应编制预案。

  二、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1.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包含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灭火救灾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洪预案等)、现场处置方案(即各二级单位应急预案)。

  2.专项应急预案和各二级单位应急预案是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的子文件或标准操作程序,必须和企业综合应急预案接口吻合、衔接严密,协调一致,不得有任何冲突。

  3.企业综合应急预案应与福安市政府等上级部门预案保持协调一致,做好社会联动的接口。

  三、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审核、审批

  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编制企业综合应急预案--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含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附则等。

  2.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报总工程师或分管副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

  3.其他职能部门根据专业组织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报总工程师或分管副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

  4.车间处被确定为或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危险目标),应制定出本单位二级救援预案及自救措施。主要内容:编制目的和依据、风险分析、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附件等。由车间责任人负责审核后,报分管副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教育和演练

  1.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企业应急救援预案以及救援程序。

  2.车间应定期组织职工学习车间的应急救援预案或自救措施,使职工熟悉预案和自救措施,掌握具体的处置方法和自救方法。

  3.公司定期开展群众性的有关防化学事故的宣传教育,使广阔职工和周边群众都能较熟练掌握化学事故的防护及自救方法。

  4.公司应与周边地区村镇、企业建立日常的通讯联络点,使周边地区的村民或企业遇有异常情况能及时向厂调度中心报告。

  5.二级单位内部演练由各二级单位针对各自单位危险目标,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安技部对其进行监督;每年由厂部针对企业某危险目标进行一次厂级演练;厂地联合演练,由地方政府确定。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和修订

  1.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应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各二级单位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由二级单位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评审修订,由分管厂领导批准发布。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由公司副总经理组织修订小组内部评审和修订后,由总经理批准发布。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1)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2)企业管理机构或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时;

  (3)关键设备更换或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4)应急处理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和出现新情况时;

  (5)年度风险评价(审),发现新的潜在紧急情况或重大隐患时。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6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1、为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做出应急预警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中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可能和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主要领导负责下的分级管理制:在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应急救援制度。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旅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是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

  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消防等各级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修订一次,强化一线一员的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4、科学实用: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三、分级响应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由总经理为组长(总指挥):分管安全总经理为副组长(副总指挥):安全部、技术部、运务部、财务部、行政办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其职责如下:

  1、总指挥:总经理

  负责组织相应救援预案的启动,实施及其演练,根据总结、评估的结果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更新预案,根据事故情况需要,调动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事故现场的形式,全面指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分管安全副总经理

  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启动以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好成员之间的联络、协调、配合工作,遇突发事故时因总指挥不在单位的,由副总指挥代行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1)、接到报案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迅速通知当地交警部门赶赴现场,并协助交通部门封锁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确保道路畅通,保证处理事故的车辆进出有序。

  (2)、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实施,根据事故的类别和性质及时协调相关警力参加救援。

  (3)、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处置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

  (4)、负责对事故现场相关人员的监探,确保事故抢险和事故调查的顺利进行。

  (5)、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汇报实施情况和救援情况。

  (6)、及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根据事故特点组织相应的机械和设施进行事故抢险。

  (7)、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8)、负责联系和安排有关医院进行抢救,组织急救车辆和医院人员。

  (9)、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防疫等情况。

  (10)、负责协调好应急救援资金的调度工作。

  (11)、配合事故处理,协助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12)、配合警方好好事故现场勘查、取证、录音录像等调查工作。

  (13)、做好公司事故性质及成本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14)、做好善后工作。

  (二)办事机构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司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工作机构

  公司安全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各类应急预案的起草鱼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四、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看着危险辨识、坏境因素识别是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理。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它报警方式。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辨识、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已经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实行、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信息发布、打电话等方式进行。

  五、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同时报告公司领导及安全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保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3、应急响应

  ①、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才、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②、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③、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安全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④、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六、事故救援

  1、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各成员接到指令及时赶赴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勘查组、现场抢救组、维护秩序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和事故调查组。并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和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高速高效、紧张有序的.开展救援工作。

  2、组织抢救和现场勘查同时进行。由于交通事故的特殊性,必须在抢救人员的同时进行勘查,协助交警部门从事事故勘查工作的人员要仔细,及时在现场收集各类痕迹、物证,勘查结束后恢复现场交通,积极配合交警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先进行登记,保证事件的质量。

  3、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工作。指挥成员接到报案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参加救援工作,对延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八、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调查与评估: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恢复重建: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九、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1、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2、信息的报告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十、应急保障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资源:公司安全部、技术部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力保障:财务科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补偿或救助政策。

  3、物资保障:运务部要建立健全应急车辆和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车辆及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德尔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办公室要及时联系医疗机构,确保医院能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作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十一、监督管理

  1、预案管理:安全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由安全部负责牵头,行政办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案、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存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它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计划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

  4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有安全部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预案管理

  1、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由公司安全部负责制定。安全部负责预案实质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补充备案。办公室负责文字修改,就应急机构人员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对预案归档管理。

  2、预案制定与解释:预案制定与解释由公司安全部负责。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7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它能:

  1. 提高响应速度:在危机时刻,快速调动和使用救援装备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降低风险。

  2. 确保人员安全:装备物资的完备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减少伤亡。

  3. 减少财产损失:通过及时救援,可以减少灾害对设备和设施的破坏,保护企业资产。

  4. 法规合规:符合国家和行业对应急准备的.要求,避免因违规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8

  1. 制定详细、实用的应急预案,涵盖所有可能的事故场景,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

  2.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3. 定点、定量配备救援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4. 强化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在事故发生后,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相关人员。

  5. 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监督和改进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6. 加强与外部救援力量的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提升整体救援效率。

  通过上述措施,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汇编将为煤矿企业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9

  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

  1.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清晰的.流程和责任分工,使救援行动迅速有序。

  2. 保障员工安全:充足的物资储备,为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和救治手段。

  3. 减少企业损失:及时的物资调配,有助于控制灾害影响范围,降低经济损失。

  4.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展示企业对员工和社区安全的重视,提升企业形象。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0

  目录

  1、值班工作制度

  2、待机工作制度

  3、交接班制度

  4、技术装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

  5、学习训练制度

  6、考勤制度

  7、战后总结讲评制度

  8、下井预防检查制度

  9、材料装备库管理制度

  10、救护车辆管理使用制度

  11、计划与财务管理制度

  值班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工作岗位,一律不准脱离本队范围,不迟到、不早退、仪器要保持完好状态。在值班期间迅速完成各自的任务。

  2、值班人员严禁饮酒,发现饮酒上岗者立即停止其工作,责令检查,按管理制度进行处理,酗酒闹事,情节严重者,加重处罚。

  3、担任电话值班的人员按照《煤矿救护规程》履行自己的职责,电话值班室严禁闲杂人员入内,违者按中队奖惩规定进行处理。

  4、值班装备必须时刻处于完好的战斗状态,并保持清洁,处理事故迅即出动。

  5、每次转入值班前,要按时检修各种仪器、装备,使各种仪器、装备达到战斗准备的完好状态,救护队值班期间不定期抽查,一项不合格,除即刻整改外,扣除当月绩效考核100分。

  6、值班小队须24小时坚守岗位(就餐时间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电话值班员轮流就餐,其任务根据《军事化矿山救护队战斗行动准则》对队员特殊职责的规定执行。

  7、值班小队职责是担任井下排放瓦斯、启封密闭、外出救灾、反风演习、处理矿井突发事件等工作。

  待机工作制度

  1、待机小队负责本周的井下预防检查、熟悉巷道、演习训练、业务考核、矿临时性任务等。

  2、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如需要待机小队,待机小队应立即出发,完成抢险救灾及其他任务。

  3、待机小队分组下井预防检查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检查地点按照中队安排,不得随意改变检查地点,严格遵守上下井管理制度,违者按矿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待机期间,严禁请假,特殊情况须经值班领导同意。

  6、待机人员不得饮酒,发现饮酒停止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的或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

  7、如因特殊工作,需要待机小队上班时,待机小队队员接到命令后,应按时到位,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协同值班小队共同完成任务。

  交接班制度

  1、救护中队实行5天待机、5天值班、5天休班制度,3个小队轮流待机、值班、休班。交接班时待机小队转入值班,值班小队休班,休班小队转入待机,法定节假日由值班小队来担任值班工作。

  2、各小队长履行交接班手续,交班小队必须保证共用装备、值班电话、电视、床、桌子、椅子等设施及各种表格完好、记录齐全。

  3、交接班时间为1小时,交接班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交接班,无故不到者责令做检查,根据情节轻重按中队有关规定制度予以处理,有特殊情况要事先请假。

  4、救护队的电话值班室、会议室、各小队的设施、物品如有损坏、丢失由电话值班员、小队长负责赔偿或修理。

  5、交接班时,救护中队室内外卫生必须保持清洁,室内外卫生做到共用设施完好,窗明地净无杂物,否则接班小队不予接班。

  6、值班小队在交接班后,听到事故电铃实验响声后,方可离开中队。

  技术装备维修保养制度

  1、认真执行救护技术装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队员个人使用的仪器实行专责制,小队装备保管和使用实行定人、定物制,大型救护装备实行副中队长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

  2、救护仪器装备的使用队员和维修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维护好设备。

  3、救护队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装备,通过日常学习、专业培训,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懂原理;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4、救护队小队长及队员,必须做好下列各项主要工作:⑴正确使用仪器装备,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按标准规定对仪器进行校验,对装备进行检查。

  ⑵精心维护、严格执行个人自保、小队长联保、队分管领导全保制度。

  ⑶仪器装备的拆装按相关说明及程序,严谨、细致按顺序进行拆装。

  ⑷认真填写个人仪器、小队装备及中队大型救护装备检查运行记录。

  ⑸经常保持装备仪器和环境清洁卫生,达到“全、亮、准、尖、利、稳”六字要求。

  5、小队共用装备必须认真执行完好交接班制度。

  6、中队指挥员、小队长,应定时、不定时的进行仪器装备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学习和训练制度

  1、业务理论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学习与矿山救护工作有关的煤矿专业理论知识及救护业务基本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完成作战任务。

  2、业务学习为“矿山救护理论知识500题”及救护相关专业知识;仪器装备为八大仪器和救护装备;救护技能为模拟人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搬运、风帐等救护基本技术;体质训练为8项体育;战术训练为高温演习、急行军耐力训练;军事训练为军事队列演练。

  3、在业务学习时间内,中队值班指挥员进行监督,小队长组织,队员不准迟到、早退、不准交头接耳、大声喧哗,要认真做好记录。

  4、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业务考核及格分数定为90分,90分以下为不合格,达到90分(包括90分)以上方进行计分。

  5、矿山救护队必须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军事训练必须做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6、仪器装备的训练值班期间每天正常不少于2h,并进行月度综合操作考核。

  7、战术及相关技能训练,按要求进行月度集中训练,并进行小队集体及个人操作考核,进行评比,与奖罚制度相挂钩。

  8、全体指战员必须每天坚持规定的体质训练,通过训练应达到资质认证验收最低标准要求,并进行月度综合考核。

  考勤制度

  一、为加强我队的劳动纪律,规范职工工作行为,促使职工严格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工作时间充分利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中队值班领导为全队的考勤员。考勤员应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全体职工要支持点名、考勤人员的工作,提前到规定的考勤点,端坐在自己的位臵上,保持严肃的纪律,点名时必须答“到” 。

  三、点名、考勤的具体规定:

  1、待机、值班期间为24h工作制,实行每天3次点名,上午1次、下午1次,晚上1次;

  2、点名具体时间为:上午上班8:00点名;下午上班2:00点名;晚上为7:30点名(作息、点名时间根据矿工作时间,进行调整);中队管理人员、事务员、材料员实行一天四签名制度,迟签或漏签每次给予绩效考核50分的处罚。

  3、救护队职工,每迟到一次扣月度绩效考核50分;早退一次扣100分;超过半小时不到岗也不请假视为脱岗扣绩效考核500分;

  4、因工作性质特殊,中队值班领导可在值班期间实行不定期的“合事故电铃”进行点名:值班人员听到事故铃声后,必须在1min内赶到车库内列队点名,迟到或不到者分别扣除绩效考核100分和200分。

  四、下列情况视同出勤:

  1、矿或单位因工作需要,外出短期岗位培训或学习;

  2、因工外出或在外执行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外出;

  3、实行补休制度的职工在补休期间;

  4、职工经组织批准外出疗养期间。

  五、请假和销假:值班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如果却有特殊事由,可在保证队员6人值班的情况下,向中队值班领导和小队长请假,并办理外出请假手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1、值班期间请假必须向当天值班领导请假,凡请假超过1天的必须向中队长请示,不允许他人代请或电话请假,确因急事需他人代请或电话请假时,过后本人必须补填请假单申明理由;

  2、休病假、事假,每休1天,扣除月度绩效考核200分,扣除部分分给本小队其他上班人员;

  3、1次请假超过4小时(包括晚上),均按1天事假计算;月度请假的核算实行请假时间累计,全月请假时间累计4小时者按1天处理;不足1h,按1h处理;不足0.5h,按0.5h计算,每小时扣个人绩效考核50分。

  4、病假:必须有旷医院出具的病假单,方可进行请假;

  5、年休假:职工根据年初排定的休假日期休年休假,但必须经中队长批准,工资科核实并签字,在规定时间内按时返回上班,没有请假不按时上班的均按旷班处理。

  七、因工作特殊需要,职工必须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包括法定节假日、休班期间)加班时,尽量安排同等时间的补休。职工在因工外出、学习、集训期间遇有法定节日、公休假日,按正常工作处理,回单位后不再补休,也不按加班考勤。

  战后总结讲评制度

  一、战后总结讲评工作必须在归队后48小时内召开。

  二、总结讲评要实事求是,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对救灾工作、技术性出动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敢于指出、揭露。

  三、对救灾及技术性出动当中的违章行为必须做到“三不放过”即:有违章行为不指出不放过;违章者不接受教训不放过;对违章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四、总结出的好的经验教训要求全体指战员共同学习,遵守在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指战员要进行表扬、奖励。

  五、讲评工作要求每个指战人员都踊跃发言,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此项工作。

  六、每次总结讲工作必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并保存。

  七、所有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的指战员必须按规定参加战后总结讲评制度,无故不参加者扣考评1分。

  下井预防检查制度

  一、每周必须下井检查矿主要采掘工作面,由待机小队担任预防检查工作。

  二、下井预防检查的人员为待机小队全体人员,并由中队指挥员带队,安排预防检查地点,并对检查点所经的封闭巷道和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

  三、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汇报处理。

  四、预防检查工作必须认真,严格做到有巷必查,不得漏检、假检、如果违返上报中队进行处理。

  五、预防检查必须按时下井,按时出井,如提前升井,发现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200分。

  六、每天预防检查要作好记录,升井后绘制好检查路线图井,并由小队长向中队详细汇报检查存在的情况。

  材料装备库房管理制度

  一、目的:保证按质按量按时供应日常救护所需物资,合理储备和节约使用物资,保证物资质量,减少浪费,提高救护中队的经济效益。

  二、物资保管

  1、根据不同类别、形状、特点、用途分区存放;保管要做到“三清”,“二齐”,“四号定位”摆放。(三清:材料清、数量清、规格清;二齐:摆放整齐、库容整齐;四号定位:按区、按排、按架、按位定位);

  2、保管物资应做到“十不”,即不锈、不潮、不冻、不霉、不腐、不变质、不挥发、不漏、不爆、不混、按物资保管技术要求,适当进行加垫、通风、清洗、干燥、定期涂油或重新包装,存放不当应及时改进;

  3、实行一料一单,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库存情况及时反映领导,并按计划定时向矿供应科领取;

  4、发料应对保质负责,严禁发不合格物资;严格注意防火、防盗。

  三、帐务处理

  1、保管员应建立材料帐,并按规定项目仔细记好帐目。

  2、记帐要认真,帐、卡、物三相符,材料收支与结存要保持平衡。

  3、每月3号前填报收支结存月报表,报有关领导和内部市场。

  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

  1、及时对废旧材料、仪器、装备进行回收;

  2、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制度。

  车辆管理使用制度

  为保证矿山救护队正常战备值班,充分合理用好车,管好车,厉行节约,严格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救护队车辆管理工作由中队长专管、司机班具体负责,非事故性出动由调度室或矿分管领导负责派车,严格执行派车记录制度。

  二、战备救护车在非事故出动情况下,任何人无权动用;矿特殊用车情况下由分管矿领导安排方可动用。

  三、救护值班车辆必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齐全的'救护应急装备,要做到闻警即出。如有故障,要立即报告中队值班领导,经救护中队长同意后,及时修复,否则影响救灾出动,要从严处理。

  四、救护车辆出车必须坚持专人安排、及时返回、准确记录,司机若未经派车或允许将车开出,按开私车、脱岗进行处理,发生一次扣除当月全额奖金。若发生事故一切后果自负,并进行下岗学习三个月。

  五、调度室安排非战备车辆进行巡检或长途用车,值班司机要按时发车、收车,如不能按时返回,跟车司机应向救护队长讲明原因。

  六、严禁将车辆私自交给非值班救护车辆驾驶员动用,违者扣除绩效考核200分。随车工具驾驶员要认真保管,无故丢失照价赔偿。

  七、除正常出车检查、日检查外,每星期

  二、六司机必须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检查和保养,并对车辆进行清洗,达到安全,整洁,随时保证出动。

  八、救护车辆需要修理(值班司机无法修理)时,先由救护队长、技术主管组织值班司机制定修理方案,报告矿主管领导,批准后送矿修理厂修理。

  九、车库的一切设施由驾驶员保管,个人不准私自换车库,不准私自给外单位借用车库,车库禁止存放私人物品。

  十、救护队车辆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严禁车辆带病、装备不全交接班,出现问题一次,追究交接班当事人责任。

  计划与财务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本队的计划与财务工作,发挥计划与财务在本队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益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中队计划与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矿各项财务计划规定;

  2、建立健全计划与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年度财务计划收支进行科学预测;

  3、在合理安排经费的基础上,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内容详尽的财务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批。

  4、财务及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本队的日常经费的使用,对本队的各小队及司机班使用经费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纠正各种铺张浪费现象。

  5、固定资产的移动、报废,必须有主管领导同意和财务部门的监督。

  6、使用现金办理报销及外出学习结帐时,必须要有正式的发票和详细的购货单,一并报呈队主管审批后,再交至财务人员办理。

  7、办理各项业务的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好现金和支票,如没有使用,必须立即交回矿财务部门。若因丢失或其他原因造成经济损失,由经办人承担。办理业务的人员,必须遵守财务制度,领取现金和支票,必须签字并及时办理报销事宜。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1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应急队伍管理,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战斗体系,最大限度地削减突发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危急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分工、素养要求、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和奖惩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

  3、职责与分工

  3.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3.1.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预防危急化学品事故发生和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3.1.2组织制定、修订危急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危急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队。

  3.1.3审批用于危急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的检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

  3.1.4检查、督促做好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预备工作。

  3.1.5发布和解除环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危急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1.6向上级和友邻单位报告危急化学品事故及环境应急救援状况。

  3.1.7组织事故调查,总结环境应急救援的阅历与教训。

  3.1.8负责公司内职工危急化学品事故及环境应急救援学问的培训。

  3.2技术质量部职责

  3.2.1负责应急救援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通讯联络工作。

  3.2.2编制危化品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公司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3.3财务部职责

  负责公司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等所需资金的筹措。

  3.4办公室职责

  负责公司应急救援所需通讯及运输车辆等的保障工作。

  3.5生产车间职责

  负责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按方案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4、内容与要求

  4.1应急救援队员素养要求

  4.1.1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身体条件,并有遇事“不慌、不乱、不怕”的心理素养。

  4.1.2喜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职责和义务;具有奉献、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1.3能娴熟把握相关专业学问和技能。

  4.1.4纪律严明,听从指挥,听从命令。

  4.2应急救援队员应履行的义务

  4.2.1乐观参与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及不参与。

  4.2.2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听从指挥,不得擅自做打算实施救援。

  4.2.3要照实汇报并记录救援事项和过程,并做好救援工作总结。

  4.2.4时刻预备好,随时待命。

  4.3应急救援队员享有的权利

  4.3.1对不清晰、不明白的应急救援学问,应向上级部门申请相关的学习。

  4.3.2当缺少应急救援装备时,有权拒绝参与应急救援作业。

  4.4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4.4.1突发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马上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通知应急救援队员和技术人员立即待命。同时依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准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掌握事态的.扩散。

  4.4.2救援队员接到通知后,快速集合队伍奔赴现场,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切断事故源;依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命令,快速抢修设备和管道,掌握事故,防止事故扩散扩大。

  4.4.3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调集救援所需的设施、器材和物资。假如需要疏散和转移人员,要马上发出通知警报。要严格掌握好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状况。

  4.4.4应急救援结束,或者危急因素消退后,指挥部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4.4.5要乐观稳妥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员,要准时进行救治;紧急调用的物资,要准时赐予补充;监督有关部门做好环境污染消退工作。

  4.4.6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对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阅历教训等问题,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4.4.7应急救援的总结和各项记录,由技术质量部负责整理归档。

  4.4.8有关事故信息的发布,按《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执行。

  4.6应急保障

  4.6.1人力资源

  生产车间应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仔细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并动员全员有组织地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4.6.2财力保障

  财务部要确保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资金,包括应急救援检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的购置,以及突发事故应急预备和救援所需资金的预备和筹措。

  4.6.3通讯和交通运输保障

  办公室要确保救援所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优先支配,确保通讯畅通,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的准时、安全送达。

  4.6.4人员防护

  要指定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状况下员工安全、有序地疏散。要实行必要的措施,严格按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4.6.5应急设施和器材

  应急救援人员要仔细做好救援器材和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施和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4.6.6医疗保障

  会同120急救中心,乐观组织现场救援,准时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

  4.7监督管理

  4.7.1培训教育

  生产车间要组织生产员工,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培训,增加员工忧患意识、社会意识和自救、互救力量;对应急队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专业技能。

  4.7.2预案演练

  生产车间要根据公司制定的方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素养和应急保障力量。做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交技术质量部存档。

  4.7.3奖惩制度

  4.7.3.1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队员和生产员工,公司赐予表彰和嘉奖。

  4.7.3.2应急队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据情节对相关人员予以处分:

  a)未做好应急装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预备工作,导致事态扩大影响恶劣的。

  b)未准时实行措施处置突发大事或处置不当造成严峻后果的。

  c)不听从指挥机构对突发大事的指挥擅自行动的。

  d)应急救援工作中因失职、渎职行为而丢失救援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要赐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2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内部应急救援器材的储备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发生突发事故救援时提供物质保障,保障应急救险预防工作的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应急救援器材(包括消防器材和设施、防化服、呼吸器、防毒面具、洗眼器、应急灯、应急泵、因灼伤等治疗时所需的药品等)检查维护保养管理。

  3、职责:

  1)安全环保部负责消应急救援器材的监督管理。

  2)各车间(部门)负责区域内应急救援器材的日常管理。

  3)供应部负责采购有资质厂家的应急救援器材。

  4、检查与维护管理

  1、管理要求

  1)非火灾或事故下,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使用、试用和玩耍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和安全标识得等应急救援器材。特殊情况(非事故)确需使用时,需经安全环保部门许可。滤毒罐、药品类必须保证在有效期内,并定期更换。

  2)严禁占用消防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严禁圈占、堵塞消火栓、灭火器等应急救援器材通道,保证通道出口畅通,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3)严禁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和器材,对破坏消防设施等应急救援器材和标识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5)由安全环保部对消防器材和设施、防毒面具等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巡检,按照消防器材和设施的性能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及时更换或维修。

  2、维护管理:

  (1)日常检查

  1)应急救援器材的每日由所在部门班组进行检查记录,保障其随时可用状态。

  2)电仪车间每月1号、11号、21号对备用应急电源进行一次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3)安全环保部每月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监督检查一次,检查器材是否齐备,并处于安全无损和适当保护状态。

  2)消火栓系统定期检查

  消火栓箱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碰伤和其它损坏。班组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车间负责人每月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检查要求为

  1)消火栓排水阀杆不应有渗漏现象。

  2)消防水枪、水带、消防水带卷盘及全部附件应齐全良好,卷盘转动灵活。

  3)消火栓箱及箱内配装的消防部件的`外观无破损、涂层无脱落,箱门完好无缺。

  4)消火栓及消防水带卷盘等所有转动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3)灭火器材的定期检查

  灭火器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照,班组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车间负责人每月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检查要求为

  1)检查数量、压力或重量是否符合要求喷管有无破损检查外观有无明显锈蚀;推车式灭火器需检查行驶机件是否灵活伸展胶管有无破损;铅封是否完好。

  2)灭火器每年检验一次,每次检验前由所属车间向安环部提出申请,由安环部负责联系检验单位。

  (4)防护器材的定期检查

  防化服、呼吸器、防毒面具、滤毒罐、耐酸碱雨靴及手套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剐伤和其它损坏。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要求为

  1)防化服、防毒面具、耐酸碱雨靴、手套有无破碎及剐伤,看是否老化。

  2)检查滤毒罐体有无锈蚀,是否在有效期内。

  3)对空气呼吸器的检查,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在28-30兆帕之间。

  4)任一项不合格,都应尽快更换

  (5)应急专柜的定期检查应急专柜应保持清洁,无灰尘,车间班组应每天进行检查,检查要求为:

  1)按照应急专柜清单检查柜内物品是否齐全

  2)应急专柜标识是否齐全

  3)柜内物品按照要求频次进行检查

  (6)洗眼器的定期检查

  洗眼器应保持清洁,无灰尘,车间班组应每天进行检查,检查要求为:

  1)喷嘴、齐全喷帽

  2)洗眼器有水且水质正常、不浑浊

  3)冲洗房标识齐全

  (7)应急灯、应急泵的定期检查应急灯、应急泵每周由所在车间进行检查一次,检查要求为:

  1)应急灯开关试验结果正常、主电显示正常

  2)应急灯悬挂牢固、表面清洁

  3)应急泵能正常开启,阀门开关自如

  6.相关记录

  6.1《消防栓检查记录表》

  6.2《灭火器检查记录表》

  6.2《应急救援器材维护保养记录》

  7.支持性文件

  7.1安全奖惩制度

  8.附则

  8.1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8.2本制度自20xx年9月1日开始执行,原《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废止。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3

  1概述

  1.1监测目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系统地收集、汇总、分析、解释并评价有毒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信息,为职业病防治计划执行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评价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信息服务。

  1.2监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技术标准是制定本监测方案的依据。

  1.3适用范围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机构、卫生防疫站,依法从事职业病防治活动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等均适用本方案。

  2监测类型

  2.1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

  2.2全国常规监测

  2.3主动监测

  3监测对象

  3.1监测对象

  为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的劳动者。农药中毒病例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而引起中毒的患者和由于误服、有意接触农药的患者(不包括食物农药残留超标和属于刑事案件的中毒患者)。

  3.2监测点

  依据不同的监测类型确定监测点

  3.2.1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

  首诊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患者的医疗卫生机构。

  3.2.2常规监测的法定监测点

  凡符合《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从事职业病防治活动的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患者首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法定职业病常规监测点,或称责任报告单位。

  3.2.3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是为适应职业病防治工作需求,根据历年报告的职业病发病信息,而确定优先、重点的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目标人群,为掌握危害较严重的职业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抽样选择监测点而开展的一类监测。

  ①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点是依法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理化实验室,该实验室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技术质量考核的;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监测,是以确定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的地区、行业、企业规模进行抽样确定的监测点;③农药中毒监测点,是在全国使用农药量较大的15个省采用分层抽样原则选取的监测点。

  3.3监测项目

  3.3.1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

  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三类: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要求,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和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进行实时报告和信息监测。该事件属地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职能机构应在确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止后2周内填报《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同时进行个案病例网上直报,纳入常规急性职业病监测信息月统计汇总。

  3.3.2常规监测

  3.3.2.1疾病监测

  ①职业病监测

  以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80号)为准。属于本监测范围的职

  业病病种共9类102种(不包括放射性疾病和电光性眼炎)。

  ②农药中毒监测

  3.3.2.2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

  3.3.2.3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的监测

  3.3.3主动监测

  在监测点对作业人群的劳动条件、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病有害因素和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等信息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测,收集、汇总、分析、管理和评价,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优先确定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化学物质类包括铅、苯、锰、一氧化碳、硫化氢,物理因素包括噪声。具体内容见相关监测方案。

  4报告原则

  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报告、审核、汇总、分析的原则(不包括主动监测,下同)。

  4.1报告单位

  常规监测的各类监测点(见本方案3.2.2)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能的各级机构,都是责任报告单位。

  4.1.1急性职业病(主要是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农药中毒由首诊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填报《职业病报告卡》(限于急性职业病内容)和(或)《农药中毒报告卡》。

  4.1.2依法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填报《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和(或)《农药中毒报告卡》。

  4.1.3各类职业病死亡病例由出具死亡证明的医疗单位报告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包括在医院外的死亡病例)向属地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职能机构报告,由后者填写相应报告卡上报。

  4.1.4依法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填报《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以厂为统计单位)。

  4.1.5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填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以厂为统计单位)。

  4.2报告方式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组成部分,依托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以各类责任报告单位(监测点)为直报口,实行一次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确认的分级管理制度。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按各类报告卡的报告时限要求,把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职能机构,代其进行网络直报。农药中毒报告依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监测网。对各接口授权确定资格,进行网络直报。

  4.3报告流程(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流程示意图)

  示意图中职业卫生个案卡包括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卡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包括职业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

  4.4报告时限和报告内容

  各类职业病病例(包括农药中毒病例)均在确诊后15天之内进行网上直报(不包括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本监测信息报告的三种时限,系指各级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能机构进行最后确认和汇总分析的时限。

  4.4.1重、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实行实时报告。

  4.4.2急性职业病实行月汇总和零报告:

  急性职业病实行月汇总制度(包括重、特大事故的个案病例),如该月内无急性职业病发生,应进行零报告。

  4.4.3各类慢性职业病和农药中毒病例等实行半年汇总:

  包括《职业病报告卡》(不包括急性职业病)、《尘肺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卡》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报告卡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三类,一是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二是全国常规监测、三是主动监测。常规监测是进行职业病及其相关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与上报。常规监测报告包括6张报告卡:即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凡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参与职业病防治活动的机构、组织,均为法定报告人,应承担监测信息报告的责任。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报告卡适用于我国领域内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所有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包括外国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港澳台资企业(简称用人单位)。所有报告卡由各级各类责任报告单位进行网上直报,经所在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能机构统一审核、确认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论隶属国务院各部门,还是地方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均由所在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能机构负责统一审核、确认上报。职业病及其相关信息报告必须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统计报告的职业病应符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所列的职业病病种(详见参考资料4、6—职业病目录)。为了避免重复报告,涉及放射工作单位的有关监测报告内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放射工作场所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归口放射卫生相应的报告卡统一上报。报告卡均须经责任报告单位盖章、责任报告人签章和填写报告日期后生效。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4

  一、目的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对劳动者身体及生命财产严重危害的事件。为确保公司各部门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排除险情,及时组织救援和调查处理,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达到防止次生灾害,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伤亡和损失的目的,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贺驼煤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职业病危害危险因素引发或可能引发各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

  (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三)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

  (四)坚持自救互救的原则。

  (五)坚持科学应对的原则。

  五、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我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重大危险源。以上重大危险源一旦引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程度极大。

  所属部门应根据各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

  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严重程度、灾难的可控性和影响范围,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造成死亡5人以下的,或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造成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

  七、组织领导及机构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为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保证受灾现场各个系统高效、快速运转,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具体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组成如下: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副总、安全副总、总工程师及其他副总

  成员:各部门部长

  (1)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①统一领导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②协调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机构以及各救援部门、施救单位之间的关系。

  ③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等工作。

  ④其他工作。

  (2)应急救援办公室及职责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运行部,负责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生产运行部部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行使以下职责:

  ①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定,负责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综合管理及协调工作。

  ②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规划、预案等综合管理工作。

  ③接收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实施统一指挥,分级处理。

  ④督促、检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

  ⑤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⑥建立维护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分析预测重大事故风险,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

  ⑦其他工作。

  (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担任总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现场应急抢险救灾指挥工作。

  主要职责:

  ①负责制定抢险救援方案。

  ②组织指挥有关部门参与现场救援。

  ③组织治安、交通保障,做好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

  ④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防止事故次生、衍生灾害的扩大,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⑤及时掌握和报告重要情况。

  ⑥写出紧急处置情况书面报告,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⑦其他工作。

  (4)应急救援工作组及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9个应急救援工作组,各专业组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①通信联络组

  组长:生产副总

  副组长:生产运行部部长

  成员:生产运行部副部长及调度室人员。

  职责: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报、传达、反馈和联络等工作。

  ②抢险抢修组:

  组长:设备副总

  副组长:各生产部长、设备部部长

  成员:各生产副部长及其部门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抢修工作及抢险救援的物资供应和运输工作。

  ③后勤、消防、安全、环保组:

  组长:安全副总

  副组长:安全环保部部长、综合办公室主任、质检部部长

  成员:后勤部长、消防队队长、安全环保部及质检部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设立警戒、保护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及事故现场周围大气、水体、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等工作。

  ④事故调查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安全副总、生产副总、其他副总

  成员:党群工作部、安全环保部、生产运行部、工程部、技术中心、企管部、综合办及工作人员和事故发生部门的部长、副部长、技术员。

  职责:负责查清事故的'原因、责任者、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⑤疏散组

  组长:安全副总

  副组长:综合办、各部门部长

  成员:后勤部及各部门管理人员

  职责:指导员工从事故现场及周围向安全地带疏散。

  ⑥技术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工程部部长和技术中心主任

  成员: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安全环保部、工程部、质检部、技术员。

  职责:为事故现场的抢险、抢修、事故原因分析、采取的防范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⑦接待组

  组长:党群工作部部长

  副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综合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上级部门领导、记者、负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服务工作。负责向新闻媒体发布事故消息。

  ⑧善后处理组

  组长:党群工作部

  副组长:党群工作部、企审部、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党群工作部、企审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受伤人员安置和财产赔偿等善后工作。

  八、预警和预防

  (一)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1.预警级别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2.预警信息发布

  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报告调度和主管部门。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3.应急响应

  (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3)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通讯联络组、防护应急组、消防应急组、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现场警戒组、物质供应组等。

  (三)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四)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五)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同时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九、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急工作,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一)综合办公室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各室是应急救援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其它各部门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日常情况下,各应急救援队伍按时组织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

  (二)财力保障

  财务部负责及时提供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

  (三)物资保障

  供应部负责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安全环保部负责应急物资的监督管理。各部门负责保管和使用、维护。

  (四)医疗卫生保障

  综合办公室负责联系义煤总医院,确保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五)交通运输保障

  综合办公室负责应急交通工具的安排,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六)人员防护

  公司篮球场和停车场为应急避险场所。公司各级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有序疏散到应急避险场所。应急救援人员按照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十、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二)培训教育

  安全环保部监督,各部门组织培训,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应急救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必要时,邀请专业人员对公司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

  (三)责任与奖惩

  对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一、附则

  (一)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5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1.2结合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1.3结合本项目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项目的应急工作要求;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项目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项目部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本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本项目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项目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3..2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由安质总监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①项目部专项预案包括:爆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②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3..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包括重大危险源),由所在施工队长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4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4.1.2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①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②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4.2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4.2.1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成员包括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4.2.2组织评审。评审工作由项目经理或安质总监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4.2.3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组织者应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2.4批准印发。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由项目经理签发。

  5应急预案的备案

  5.1项目部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XX专线指挥部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5.1.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5.1.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5.1.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5.2项目部应当向接受备案的上级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应急预案的实施

  6.1项目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6.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6.4项目部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时,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6.6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6.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6.7.1周围施工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6.7.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6.7.3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7.4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7.5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6.8项目部及时向XX指挥部相关部门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6.9项目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必须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6.10若发生事故,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06-02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必备]09-09

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制度08-29

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体系管理制度05-13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管理制度01-26

应急救援装备管理制度05-16

电梯救援应急预案06-15

应急救援预案03-22

消防救援的应急预案01-30

地震救援应急预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