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热门】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普工作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1
为了提高我校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机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结合我校科普工作中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科普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一、组织建设
健全、完善科普组织领导,成立以学校领导带头,分管副校长主抓,科技辅导员为组员的科普领导小组。
二、制度建设
实施科普工作和科普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统一规范、完善科技辅导员科普活动台帐、科普工作管理制度或办法,并完善各类科普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科技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及每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和有关规划、方案,年底有总结,科普小组在科普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三、队伍建设
建立以学校校为领导,分管校长亲手抓,自然科学教师组织、实施,各班主任教师积极参与的科普队伍,科普队伍深入班级开展活动。
四、完善科普设施
实施科普资源共享,制作科普宣传长廊,逐年建立的规模、质量好,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普宣传长廊,定期更换科普宣传内容,制定科普宣传管理考核办法。
五、科普活动内容丰富
每年全校有一次以上较大规模的科普活动;将科普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放在学校,并将学校科普作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在学校科普工作所能辐射到的'地方中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教育,以提高少年儿童的科技素养。
六、科普机制探索
以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目标,推动学校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科普队伍建设、科普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求实,对科普教育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管理办法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开拓学校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2
一、要建立科普活动室。
可依托社区居委会的阅览室、会议室、居民活动室或社区中的公共场所建立资料室、活动工作室。
二、建立宣传队、志愿者队伍。
以科普小组成员为主,配备具有较好文化科技素质的社区成员担任宣传员,并组成热心科普活动的'5名以上志愿者队伍承担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社区科普设施检查与维护,配合搞好各项科普活动。
三、建立完善科普工作载体。
主要应有科普宣传栏、科普书籍、报刊、分发科普入户宣传材料、放科普录像片。集中授课,组织社区成员外出参观科普展览。
四、要切合社区居民及社区单位实际划定科普教育范畴。
主要有:
1、反对迷信愚昧,倡导生命科学的知识。
2、结合健康教育,开展防病保健知识宣传。
3、家居生活环境的科学知识。
4、旅途及交通安全的科学知识。
5、家庭理财知识。
6、家庭及社区普法知识。
7、科学育儿及少儿教育知识。
8、电脑及网络知识。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3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也将由传统的学术会议、主题论坛、专题活动等逐渐向网络传播的方式转变。利用网络所具有的高度选择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广泛性来开展科普工作,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为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传统科普工作的特点分析
1、科普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推动科普发展的主体是公众,公众对科技的需求就是科普的源动力。而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公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科普的组织工作和传播任务特别重,在传统意义上,科普工作多数是依靠科技人员有计划、相对集中地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方法实施。
2、科普宣传渠道较为固定。传统科普工作中通常采用传统媒体作为科普信息的宣传渠道,如电视、报刊。据调查,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中,25%的人是通过收看电视,40%的人是通过阅读报刊来获取科普知识的。
3、公众接受科普知识的意识比较被动。过去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科普工作人员所讲解的一些科学知识和技术,而不是有参与性的去理解科学、把握科学知识,严重缺少互动。由于传统科普工作的这些特点,造成科普知识无法很好地深入普及,宣传不到位,无法将最新的科普信息进行及时传播。努力开拓科普工作新局面,满足公众在科普方面的新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任务。
二、网络环境下科普工作的特点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科普工作具有了以下新特点:
1、科普网络化使科普工作规范、有序,资源更加丰富。科普网络化就是利用了科普网站开展工作,实现科普工作动态、
科普视频、科普图片、科普活动等网络化运作。科普信息知识出于完全公开的'局面,使科普工作更加严谨、规范有序。
2、信息传播迅速、及时。网络的传送相比于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及期刊等要快捷,它可以在几秒钟时间内将网上所载的科学知识传遍世界各地,而以书刊形式出版的科普读物也会借助于网上信息发布迅速得到响应。
3、普及范围广、接受知识速度快。网络资源的利用,使网民可以利用各类学科知识及交叉的学科知识,主动开拓思维,创新性地接受知识,积极地去应用于实践。使更多的人们在网络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使科学知识始终处于主动的传播状态。
4、促使科普工作的责任心加强。由于网络信息的便捷,网络环境不仅给科普推广工作者带来了便利,也增加了科普工作者推广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网络知识良莠不齐,在推广和利用科普知识前,必先认真审查,有选择性地利用好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将有益的、最新的科普知识带给广大群众,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
三、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科普的优势
网络化主要是利用网站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多等特点来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这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科普的优势,就必须将科普网络这个大平台建设好,才能在科普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科普网站内容要与社会公众互动。科普网站的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国家和社会上所关注的问题,并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科学动态和相关政策,这样就能够吸引人的视线,增加人们的兴趣和爱好,解答人们的许多常识性科普知识问题。所以网站“互动”是关键,通过“互动”才能不断提高人们浏览的兴趣。
2、要注重网络科普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与趣味性。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创造新型的具备互动性和多样性的虚拟科普环境,使各种前沿性的科學知识系统的被公众接受,使公众思维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如:针对国家所关心的“三农”问题,多增加农业科技知识及实用技术等信息资源。事实上,科普网络应带头打破各种界限,互通有无,利用网络良好的开放性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开创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使我国网络科普工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得到突破。
3、要具有前瞻性和信息内容的共享性。作为普及和传播科学技术新形式的网络科普,应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便捷的查询检索,为浏览者查找科技知识和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这要求科普网站有门类齐全、海量、准确、简洁明了的科技知识内容;具有多样化、平等交互的强大功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精心整合配置信息内容,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前沿科学知识传播下去,达到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
4、要因地制宜,张扬个性,注重特色。目前,全国的科普网站已经涌现出以中国科普博览、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科普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网站,但国内许多科普网站追求小而全,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原创内容少、重复建设多、人气不足、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地方或单位的科普网站都应明确目标、突出特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浏览,提高网站的知名度。
5、要组织力量建设科普资源信息库。科普资源是开展科普工作必要的基础,加强对科普资源信息库的建设,发挥网络对信息的保存和再现功能,方便大众的查阅和使用,就必须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通过积累上网使用。因为任何一个网站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数据资源的支撑,陆续建设一些科普资源数据库,特别是建设一些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科普信息资源数据库,将有助于科普网站的持续健康发展。
6、要加强对科普网站的宣传。网站是宣传和传播科普信息资源的重要媒体,但对科普网站的宣传也是不可小视的。可以通过在同类有影响力的网站挂接、链接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三大传统媒体对其进行宣传,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使科普网站得到更有效的宣传。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4
1、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居委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科普工作做到记录齐全。
2、建立科普宣传领导组织,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专项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3、市民学校开课每年不少于2次,文化活动室订有科普刊物,存有科普书籍。
4、科普宣传做到经常更新。
5、社区科普活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开展以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和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科普活动。
6、社区居民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健身文体活动,每年4次以上。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5
为了提高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机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结合我校科普工作中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科普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一、组织建设
健全、完善科普组织网络,学校成立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各部科技辅导员为组员的科普领导小组。
二、制度建设
实施科普工作和科普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统一规范、完善科技辅导员科普活动台帐、科普工作管理制度或办法,并完善各类科普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科技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及每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和有关规划、方案,年底有总结,科普小组在科普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三、队伍建设
建立学校科普志愿者队伍(包括专家顾问团、讲师团、科技人才库等),全校每年有所递增。组织科普志愿者深入学校、班级、社区开展活动。
四、完善科普设施
实施科普资源共享,制作科普宣传长廊,逐年建立的`规模、质量好,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普宣传长廊,定期更换科普宣传内容,制定科普宣传管理考核办法。
五、科普活动内容丰富
每年全校有一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集中性科普(科技节)活动;将科普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放在学校,并将学校科普作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专家及专业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在学校内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在学校科普工作所能辐射到的地方中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六、科普机制探索
以“树立重点项目”为目标,推动学校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科普队伍建设、科普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求实,对科普教育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管理办法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开拓学校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6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增强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主要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争取到2010年,初步在全省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及基本的应急科普知识,使广大公众掌握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办法,提高各级组织的应急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
二、主要内容
(一)以宣传和解读《预案》为核心,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针对我省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在党委领导下,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地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并减少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二是宣传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围绕预案编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是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重点宣传抓好《预案》和《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省总体应急预案》)的落实,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加强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特别要抓好社区、学校、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四是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检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理技术及设备,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以普及应急知识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其中,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帮助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宣讲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国外和省内外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服从统一指挥和协调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通过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公众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三、组织实施
(一)广泛开展预案的宣传报道。
1、深入开展《省总体应急预案》的宣传报道。《省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和简本公布后,《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要播发新闻,并刊播总体预案简本,配发预案框架图和评论员文章,介绍制定总体预案的背景、目的、意义、原则和主要内容。此后,要采用多种形式,报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通讯和述评,报道各市州、各部门贯彻《省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实施)
2、开展专项预案的解读宣传。要在《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刊登和播放可对外公开的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简本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等。稿件由省级各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负责提供。(由省政府新闻办会同省级各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在《省总体应急预案》简本公布后,陆续刊发和播放)(二)大力普及科普知识。
1、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在《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和“中国甘肃”网站开辟专栏、专题等,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常识。(由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政府新闻办等部门组织实施)
2、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分类整理有关应急知识,分步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拍摄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中刊登和播出,并在公共汽车、火车、民航班机上进行广泛宣传。(由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安监局、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政府新闻办等部门负责组织,分步实施)
3、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编印发放公共安全手册,制作张贴宣传海报、发布公益广告,在社区、高危行业、建筑群和车站、机场、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同时把应急管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由各市州政府和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卫生厅、省旅游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力度。
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市州、各有关部门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工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宣传群众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救、互救的成功典型。(由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交通厅、省农牧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局、省安监局、省气象局等部门提供稿件,省政府新闻办协调新闻单位在专项预案宣传解读期间安排)
(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1、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和专题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由省政府办公厅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省政府法制办、省司法厅组织实施)
3、开展节假日公共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国庆长假期间人流集中的特点,在车站、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制作和摆放重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卫生防病、安全生产事故图片展板,教育群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由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安监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4、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每年举办的“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世界气象日”、“国际减灾日”、“世界卫生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由省政府办公厅协调,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安监局等部门组织实施)
5、结合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规划进行宣传。结合我省“十一五”规划中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和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中的公共安全专题等内容,宣传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以及加强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对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作用。(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分别负责实施)
(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
1、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相关教育宣传教材,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对基层单位进行普及教育。(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
2、加强公务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各市州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甘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政府新闻办负责,省政府办公厅配合)
3、开展志愿者培训。(由省级各专项预案牵头部门负责实施)
4、加强职业培训。采取办班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由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安监局、省煤管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六)加大市州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力度。各市州政府要结合实际,一是编写和发放公共安全知识手册,范围要涉及区域内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街道社区、广大农村地区。二是制作宣传海报,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工地、机场、市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三是拍摄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市州、县区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播出,在公共汽车、火车、民航班机等运输工具上广泛宣传。四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提纲。五是围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日(周、月)开展宣传活动,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六是不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和应急救援技术展览等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制定工作计划,年内启动各项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其中,市州政府要制定以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为重点的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省直有关部门要成立由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宣教工作小组,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并主动配合新闻单位和相关部门搞好宣教工作。
(二)各市州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经验教训工作总结结合起来,利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时机,结合救援和调查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科普宣教,扩大宣传效果。同时,要结合应急演练进行科普宣教。
(三)各新闻单位要把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制定工作计划,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主动做好宣传活动。要尽快研究设置相关专栏、专刊等,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尽可能使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报道,将科普宣教工作延伸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
(四)各市州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支持。省直有关部门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所需经费,原则上在各部门相关预算中优先安排,需增加的经费在预算中申请。同时,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各市州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情况要于每年12月底前向省政府写出专题报告。省政府办公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落实本实施方案、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国家、省、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精神要求,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载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和互就能力,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规划目标
普及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我校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综合防震能力。
(三)管理方案
1、加强校园基础信息调查提高学生对于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教师、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并实施学校地震安全方案,推进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震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少先队具体抓、各年级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网络。
3、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知识受教育程度;充分发挥校园网在防震减灾教育中的作用。
4、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规定制度,保证从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系统内工作人员24小时通讯联络无障碍,学校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
度,确保反应迅速,救援及时。
5、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学校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时刻留心校舍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补救、整改,防患于未然。
6、学校为周边社区防震减灾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科普工作管理制度11-14
科普工作总结04-04
乡镇科技、科普工作总结02-05
科普活动工作计划03-21
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总结08-28
全国科普日活动工作总结01-06
“全国科普日”活动工作总结02-18
科普工作年度计划11-18
科普活动方案05-07
科普活动总结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