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

时间:2024-10-05 18:44:52 制度 我要投稿

会计制度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1

  第一章 总则

  1、制定的根据:本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来制定本法的。说了制定本制度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工会预算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

  2、工会会计的任务:是对工会预算的执行和对工会经费收支活动进行反映,核算和监督。是一种专业会计。审核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责。

  3、工会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依法建立的,一般分为五级,工会会计组织系统与工会预算管理体系应相适应。咱们金融系统具有特殊性,分为六级全总;金融工会;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县行。

  4、工会会计的职责是

  1、进行会计核算,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

  2、组织指导和检查下级工会会计工作,负责制定有关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3、组织工会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

  5、工会财务的设置,提出了基层工会应设财务机构或专职财务人员,小型基层工会可聘请兼职工会会计。咱们对专兼职的定位是,只要是工会的人,就叫专职,但他可能在工会还做其他的工作;如果是聘请的行政的或其他部门的同志代工会记帐,这样才叫兼职。而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做到我们所说的专职,就是要有工会的同志来管理工会的帐。不但要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钱、账、物要分开,还要会计、出纳要分开,这也是财务的基本要求。

  6、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工会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工会的各项经济活动。

  7、小金库:不能私设小金库,财产、资金应纳入工会会计的统一核算。

  8、会计记账的本位币:讲了工会会计核算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有外币收支的,应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我们报表的右上角都注明有单位:元,这并不是角分不要的意思,决算和资产负债表都必须报到角分,只有预算的单位是万元。这一点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总行这几年的百分竞赛几乎每年都有单位为这事扣分。

  9、会计期间:主要讲会计期间的划分,分为年度、季度、月份,都是采用公历日期。咱们国家习惯上是以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期间。有一些欧洲国家和一些中国境内的外企是到3月31日。

  10、记账方法:讲记账方法是采用借贷记账法。80年代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用的是收付记帐法,好象是90年代初,要求与国际接轨,就都改成借贷记帐法了。

  11、记账文字:讲记账应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采用民族文字。

  第二章 一般原则

  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工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收支状况,这是任何会计都应当做到的。也就是说不要记假帐。

  2、宏观管理原则: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工会宏观管理的要求,既要满足上级工会的需要,也要满足本级工会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

  3、指标口径:讲了会计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这样信息之间才有可比性,所以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前后数据的口径不一致,数据之间就没有可比性了,这样的数据就失去意义了。会计的数据有很多都是要进行比较的,如我们在编制报表时,在说明中就要说与上年同期比如何如何;或者是与预算相比较如何如何等等。

  4、及时性原则:讲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就是指要做到日清月结。因为目前咱们工会的会计基本上都是兼职的,专职的很少,可能日清较难做到,但月清还是一定要保证的。

  5、对账目、报表的要求:讲会计记录,也就是账目和报表要清晰、明了,以便于理解和应用。就是说当我们需要什么数据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地从会计人员的帐上查到、看到。

  6、记账原则:讲工会会计的记账原则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一笔业务发生后才记账,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都是用收付实现制,企业一般用权责发生制。但在本制度里又涉及到了部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科目,如资产类的应收上解经费,应收上级补助以及负债类的应付上解经费应付补助下级经费等。全总今年的工作要点中说今年要进行财务制度改革,可能也是感到他的这个制度有点不伦不类。

  7、专款专用原则: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并单独记账。

  8、固定资产的记账原则:固定资产按购进的实际价格记帐,一般情况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这与企业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包括:

  ①、房屋和建筑物;

  ②、专用设备:指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

  ③、一般设备:用于业务工作的通用设备,如,办公家具、交通工具、被服等;

  ④、文物和陈列品:如古物、字画、纪念品等;

  ⑤、图书:如单位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等;

  ⑥、其他固定资产:也就是以上不包括的固定资产。

  9、会计报表的要求:报表要正确、全面地反映工会财务的收支情况几结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这就是说在做报表时如果有重大的事情,必须在报表说明中要专门说清楚。

会计制度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新会计制度的出台给企业、政府以及高校的财务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工作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质量,财务部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财务管理模式探索,不断提高会计部门的信息交流质量,保证会计工作能够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模式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财务决策工作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有密切联系。我国自20xx年颁布新会计制度以来,明确了会计行为相关规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更新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工作。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理念的影响

  财务管理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财务工作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也是我国财务管理理念的体现。我国出台的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列表、中期财务报告以及财务分期报告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且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会计信息的分析工作,通过新会计制度的落实能够协调职工薪金福利、政府补贴等多种财务信息,为企业、政府等主体的正当利益提供保障。新会计制度促使企业、政府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理念改革,在提高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证。

  (二)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从理论角度来讲,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财务工作价值最大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价值,对研发费用资本等多种财务信息进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

  (三)新会计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计提及可转换债券等进行了规定,保证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新会计制度下的风险防范质量。实施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还包含了债务重组、房地产投资以及衍生工具等具体财务工作的公允价值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会计制度正在向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当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公允价值时,就需要确认企业、政府的实际收益和损失,明确不产生实际收益和损失的哪部分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持,继而会增加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账面利润增加,超分配的情况发生频率会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方法

  (一)确定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企事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知识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对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质量

  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账务和财务报表结构的调整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同时,需要有大规模的财务数据、财务信息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也可以通过自主完善的方式进行财务功能的转换和升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企业、政府的资金公开化程度,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企业、政府的财务信息系统。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变

  (一)会计主体发生了改变

  从前的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区分会计主体,而是将会计主体作为简单的资金预算行为,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不够重视财务制度管理工作,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淡薄。但是新会计制度下会计主体被明确划分,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应该从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业务入手,准确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将事业单位看做一个会计主体。确定了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后,就会促使事业单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当中树立起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二)记账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的记账有纪录账目、计算账目、上报账目等多个环节,但是记账内容仅仅是在事后进行账目管理,并不是事前就进行资金使用安排,没有真正将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作用发挥出来。但是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事业单位的记账功能不仅仅在传统的记账内容上有所体现,而且在事业单位资金的调用方面也有所体现。事业单位是国家上级拨款单位,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数量较大,其财务会计需要在账户上登记规划使用资金,明确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快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变革,将资金配置使用管理转变为资金费用和使用效果共同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和自己企业的收入联系起来,并且实现与宏观经济的连接。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采取措施协调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内部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且采取措施将该机制落实到工作当中,实现规范、科学地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的跨级工作,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促使事业单位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应该从财务管理人员入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法律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的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事业单位往往包含多个工作部门,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多个工作部门的收支状况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实现资源的配置最优化,指导单位的发展。不仅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意识,其他员工也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单位员工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观念,保证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能够适合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当今时代中事业单位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改进自己的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不能用以往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观念,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和观念,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加快事业单位财会职能的转变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从报账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做好记账、算账和保障工作,还应该采取措施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和资金配置计划,在事业单位中做好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工作,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放在参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上来,从而实现控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作用和效果。

  (四)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发生了改变

  会计等式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施行新会计制度后会计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会计等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会计要素规定了会计对象构成部分,是将会计核算对象更加具体化。会计要素能够将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关系清晰反映出来。新会计制度下的记账方法从单式记账方法演变为复式记账方法。在旧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资金寄存的总额就是资金来源的总额减去运用的资金。此种会计等式记账方法具有多样性,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多个种类。在过去事业单位当中资金来源通道单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大大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施行了新会计制度之后,形成了新型负债、资产构成的会计等式,随着会计制度的更新,旧会计制度也进行了更新,改变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方法和会计记账等式能够适应当今时代下的事业单位采购的需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新会计制度为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工作依据,并且新会计制度能够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工作目标以及工作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会计质量信息的提升,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质量,财务部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财务管理模式探索,保证会计工作能够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xx,(36):197-198.

  [2]韩爱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20xx,(6):45-46,65.

  [3]夏莉.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1):188-189.

  [4]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8):136-137.

  [5]刘洪茵.试论如何在新会计制度下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J].商,20xx,(16):104.

  [6]胡佳.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J].中国商论,20xx,(1):21-23.

会计制度3

  根据上蔡县财政局转发的驻马店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我中心学校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情况工作的自查自纠、整改提高,进一步提升我中心学校财务规范运作水平,我校依据驻马店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有关法律制度规定,对20xx年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情况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自查工作顺利进行,20xx年4月21日收到县教育局转发县财政局转发驻马店市财政局的通知后,我校及时成立了以财务负责人董付山为组长,刘冬梅为副组长的自查自纠清查小组,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二、自查时间

  20xx年4月21日至5月31日。

  三、自查方式

  自查小组成员参照《驻马店市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逐条对照,采取账簿报表查阅和单据抽查等方式。

  四、自查结果

  (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工作情况

  我中心学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配备专职会计及记账人员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现有财务负责人1人,总务1人,记账1人。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都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二)会计核算工作情况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不存在账外账,不存在私设小金库行为。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建立会计帐册,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记帐凭证的内容、填制方法、基本要求等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设置、启用、登记会计帐薄,会计帐薄的结帐。更正错误的方法符合规定,做到了帐证、帐实相符。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薄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并做到了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签字手续齐全。

  (三)会计档案管理情况

  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管理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定期整理、立卷、归档。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妥善保管。

  (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监督方面

  我中心学校历来重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及监督,以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增强法纪观念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为目的。为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制定了《xx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xx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会计工作人员职责》等工作制度,明确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明确责任,防止舞弊,各项业务事项得以有序进行;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规范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明确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经费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明确了会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初步建立并执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管理及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1、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在新形势下还需进一步完善。

  2、会计工作缺乏创新,在精度和深度上欠缺。

  3、财务人员专业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4、在实施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时,还未能完全达到《会计法》所规定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稽核制度尚未健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实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将及时纠改,在措施上既要抓好制度建设和会计出纳人员素质建设,更要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xx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20xx年6月18日

会计制度4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我部重新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本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我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

  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编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九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第十二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四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说明。

  第十五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六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七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十八条凡是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

  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二十条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一条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第二十二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等。

  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帐。

  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预算经费应由财务部门统一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暂付款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行政单位对暂付款业务要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属于临时性往来借欠款要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库存材料应按实际耗用数列支。办公用品数量不大,随买随用的,按购入数直接列为支出。

  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当清点一次。如发生盘亏、盘盈,应当查明原因,作为增加或减少当期支出处理。

  第二十三条有价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行政单位购买的有价证券作为流动资产管理。

  有价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

  当期有价证券的利息以及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记入当期收入。

  第二十四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单价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

  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其净增值部分,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对其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每年应当盘点一次。

  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和变卖,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

  转让、毁损、报废及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清理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作为当期支出。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价款,应当记入其他收入。

  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六条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

  第二十七条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下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行政单位取得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未达到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缴。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项全部清缴入库。

  第二十八条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范围及管理,按国务院和财政部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

  各种应缴款及暂存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三十条各项负债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五章净资产

  第三十一条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第三十二条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固定基金按实际发生数额记帐。

  第三十三条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四条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三十五条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行政单位应根据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核定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按经费领报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拨入经费应按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三十六条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

  第三十七条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属于指定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七章支出

  第三十九条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第四十条行政单位的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专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

  行政单位收回本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年度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

  第四十一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支出按实际支出数额记账。

  第八章会计科目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使用要求:

  一、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是汇总和检查行政单位资金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总账科目。非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减并或自行增设,不得擅自更改科目名称。不需要的科目可以不用。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编号。各行政单位在使用会计科目编号时,应与会计科目名称同时使用。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名称,不用科目编号,但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

  第四十三条各行政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

  第四十四条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现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

  3.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4.有外币现金的行政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具体参见“银行存款”科目。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2.行政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数额。

  3.行政单位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行政单位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4.有外币存款的行政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行政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外国货币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时,应按业务发生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年度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机关可按季或月结算),行政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有关支出。

  第103号科目有价证券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

  2.购入有价证券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兑付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和“其他收入”(利息)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第104号科目暂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

  2.发生暂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05号科目库存材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行政单位办公材料随买随用或没有大宗购入,不需要库存的,可以不设本科目。

  2.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

  3.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领用出库时,贷记本科目,借记有关支出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实际库存数。

  4.本科目应按库存材料的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账,并根据库存材料入库、出库单逐笔登记。

  5.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盘盈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支出科目;盘亏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库存材料变价处理,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溢,相应增减当期支出。

  第106号科目固定资产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价值,登记入账:

  (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5)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估计价值记账。

  (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7)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的;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

  (5)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的。

  4.本科目的使用方法:

  购建、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有偿调出、变卖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销账。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销账。毁损、报废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记入“其他收入”科目,清理过程中的支出,记入有关支出科目。

  5.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所有固定资产价值的总额。

  6.行政单位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或“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二、负债类

  第201号科目应缴预算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

  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

  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2.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应缴预算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2号科目应缴财政专户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2.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借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应分别记入“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3号科目暂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

  2.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3.本科目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三、净资产类

  第301号科目固定基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因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

  2.增加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少固定资产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固定基金总额。

  第303号科目结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年度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累计余额。

  2.年终,将“拨入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经费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科目。有专项资金收支的单位,应将非专项的收支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经常性结余”明细科目中;将专项收入和支出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专项结余”明细科目中。

  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为行政单位滚存结余。

  3.有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

  四、收入类

  第401号科目拨入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2.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不含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预拨下年度的经费)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款”级科目设明细账。行政单位收到非主管会计单位拨入的财政性资金(如公费医疗经费、住房基金等),应在“拨入专项经费”二级科目下按拨入的单位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第404号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

  2.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实行按确定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结余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定期结算应缴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要求分别设置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预算外资金项目设置明细账。

  第407号科目其他收入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其他资金收入的情况。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2.发生其他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销转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平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其他收入累计数。

  年终结账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可按收入的主要类别设置明细账。

  五、支出类

  第501号科目经费支出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经费实际支出累计数。

  3.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应转入“结余”科目,借记“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节”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账。

  第502号科目拨出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2.转拨经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拨出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经费)转入“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

  第505号科目结转自筹基建

  1.本科目用于核算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2.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根据转存数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年终结账时,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结余”,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年终无余额。

  第九章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

  第四十五条行政单位在年度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并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

  第四十六条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年度预算数和领拨经费数一致。

  第四十七条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年度的应拨款项,应当在12月31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止12月25日为止,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第四十八条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要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

  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止12月31日止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级单位的下年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第四十九条行政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主管单位收到财政专户核算的预算外资金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部分应及时转拨所属单位,不得在“暂存款”挂账。

  第五十条行政单位年终要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要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账面余额,要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有价证券账面数字,要同实存的有价证券实际成本核对相符。

  第五十一条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理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账务,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第五十二条行政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进行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

  年终转账。账目核对无误后,首先计算出各账户借方或贷方的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然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后,再将应对冲结转的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按年终转账办法,填制12月3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冲转。

  结清旧账。将转账后无余额的账户结出全年总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账,旧账结束。

  记入新账。根据本年度各账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将表列各账户的年终余额数(不编制记账凭单),直接记入新年度相应的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年度发生数。

  第五十三条行政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核批复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第十章会计报表的编审

  第五十四条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具体报表格式见本制度所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第五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应当按会计要素的类别分别列示。

  收入支出总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收入支出总表按单位实有各项收支项目汇总列示。

  支出明细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当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支出的用途分别列示。

  附表是指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会计单位的要求编报的补充性报表,如基本数字表。附表按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规定的项目列示。

  第五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月报,是反映行政单位截止报告月度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情况的报表。月报要求编报资产负债表、支出明细表。

  季报,是分析、检查行政单位季度资金活动情况和经费收支情况的报表,应在月报的基础上较详细地反映单位经费收支的全貌。各行政单位的季报,要求在月报的基础上加报基本数字表。

  年报(年度决算),是全面反映年度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执行结果的报表。年度决算报表种类和要求等,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算编审规定组织执行。

  第五十七条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保证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主管人员和机关负责人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后上报。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对于屡催不报报表的单位

会计制度5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国际间大宗商品定价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日趋显现,期货市场迎来了转型和发展的难得机遇。作为期货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的期货经纪公司会计环境现状怎样,能否为期货经纪公司在这一历史时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试图通过理顺期货经纪公司现有会计制度,对眼下制约期货经纪公司发展的一些会计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期货公司 会计核算

  前言

  成熟的期货市场具有两大功能,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基于此,目前期货价格已经成为世界主要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风向标,成为维护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在我国,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20xx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主席提出“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外在需求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作为期货交易重要通道的期货经纪公司(简称期货公司),在伴随期货行业二十余年的发展后,会计环境是否可以承载期货公司在这一历史机遇跨越式发展需要?笔者试图通过剖析期货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找出制约眼下期货公司会计环境优化的制度障碍,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

  一、 期货公司会计制度执行的现状

  涉及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包括财政部1997年《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20xx年《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及证监会20xx年《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20xx年《期货经纪公司年度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上述规章制度构成了我国目前期货行业的会计制度体系。

  眼下金融行业普遍执行的是20xx年财政部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在第二条明确规定了“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简称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等。”但由于制度修订之初,期货行业所占金融行业市场份额极低,该制度对期货公司针对性不强。并且,由于该制度仅要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对期货公司是否执行并未做强制要求。

  二、期货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现状分析,迅速发展的期货行业与滞后的行业会计制度显得非常不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期货行业会计制度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归纳了制约期货行业发展会计制度的主要方面:

  (一) 会计核算制度不完整

  目前期货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均是针对商品期货交易。随着近年期货行业蓬勃发展,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显,尤其是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平稳推出,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出台,逐渐丰富的期货公司经营业务与狭窄的会计业务指导制度显得不相适应,建立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 会计制度指导性不强

  上述两项会计制度的拟定均是基于早期期货行业处于清理整顿阶段为前提的。为避免文字累赘,此处暂不对期货行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该两项制度为统一期货业务的确认与计量标准,明确费用的归集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对规范早期我国商品期货交易财务行为,优化期货市场财务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期货行业的治理整顿工作早已结束,随着保证金监控中心建立、证监会“五位一体”监管模式有效运行,期货行业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目前单纯以防范风险为目的的期货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已制约期货行业发展,应尽快修订原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出台符合期货行业发展现状,对期货公司会计业务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会计制度。

  三、修订会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

  期货公司已不单单以商品期货交易为唯一业务,不单单以商品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入为唯一收入来源。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应规范包括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期货交易类别,也应涵盖期货公司中间介绍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等业务类型。建议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参考其他成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拟定期货公司会计制度,继而促进期货市场快速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笔者拟以股指期货为例明说明扩充现有制度的重要性。随着20xx年4月中金所推出我国第一支金融期货—股指期货,便终结了我国期货市场只有商品期货的时代。从国际市场上看,金融期货合约交易额占期货交易额绝大多数,20xx年我国金融期货交易额也已达到期货市场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可见,金融期货是期货交易的重要类别。对会计核算而言,由于目前中国金融交易所实施的是有别于其他交易所的分级会员结算制度和结算担保金制度,对于不同级别的会员采取差异化的交易资格管理。因此,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应该采取有别于商品期货会计核算方法。

  (二) 规范现有会计制度

  在规范现有会计制度方面,笔者将《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两项会计制度与20xx年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xx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对,在收集整理行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1. 规范期货会员资格费会计核算。《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期货经纪机构向期货交易所缴纳的会员资格费,作长期投资处理。……在基本交易席位之外增加席位而缴纳的席位占用费,作为其他应收款管理”。第二十三条“……由于期货交易所谓非盈利会员制法人,作为期货交易所会员的期货经纪机构从期货交易所收回的投资,不得超过原缴纳会员资格费的金额。”《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一(七):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明细科目,核算为取得会员资格而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交易所的投资。可见,上述文件将期货会员资格费作为一项期货经纪公司的长期投资。那么,《企业会计准则》是怎么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呢,经查,《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指出,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仅规范长期权益性投资。”

  可见,就《企业会计准则》而言,本文所提及“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并非长期股权投资,甚至谈不上是一项投资。因此,笔者建议,鉴于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是期货行业独有行为,为了区分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建议在期货经纪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中,一级会计科目单独设立“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将期货经纪机构向期货交易所缴纳的会员资格费,以及在基本交易席位之外增加席位而缴纳的席位占用费,均纳入其中核算。

  2. 规范期货风险准备金会计核算。期货风险准备金也是期货行业独有的会计概念,《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第三十四条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照手续费收入减去应付期货交易所手续费的净收入的5%提取交易损失准备金,……,当交易损失准备金达到相当于期货经纪机构注册资本的10倍时,不再提取,……,交易损失准备金作为一项长期负债,应单独核算,专门用于弥补期货公司自行承担的.因自身管理不严、错单交易等造成的客户交易损失”。

  笔者认为,将期货风险准备金列支在长期负债项下,主要基于在制订政策之时,即1997年前后,正是基于期货市场过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期货市场整顿治理的阶段。不难理解制度制订者将期货风险准备金这一用于弥补客户发生穿仓损失的费用作为“预计负债”列支于长期负债项下。经过数年的规范治理,整顿期货市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证监会“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也促使期货经纪公司有效规避风险,近年来期货公司出现客户穿仓损失事件是少之又少。加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风险准备金提取上限必将是极大金额。这样一来,期货风险准备金作为长期负债科目的观念是否应该有所改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笔者认为,从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观点来看,将风险准备金放在所有者权益项下更显合理。可以将风险准备金的使用范围进行约定,比如风险准备金不能用于转增资本、不能用于弥补亏损,仅专项用于弥补客户穿仓损失支出。

  3. 规范期货利息收入的会计核算。近年来,随着券商入股、证监会分类评级要求,期货公司纷纷追加注册资本,利息收入已经成为期货经纪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期货公司利息收入确认没有明确表述,而在该规定会计报表示范格式中,利润表营业收入包括手续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支出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可见,该规定将期货公司第二大收入的资金利息收入的处理,列入“财务费用”科目,作为红字冲抵处理。这样以来,不仅金额极小的真正发生的财务费用被“淹没”了,而且利息收入也无法真实体现。笔者建议,参照中国证监会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格式,将利息收入作为营业收入的二级科目,与手续费收入并列。而财务费用会计科目仅仅核算公司发生的财务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3]葛家澍. 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准则探讨.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xx]49号,20xx.11.27

  [5]刘玉廷.关于金融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上海证券报,20xx.6.11.

  [6]张主民.我国期货公司会计制度的问题与政策建议.期货日报,20xx.4.28

  [7]余韬.期货公司财务风险构成及防范.财会通讯,20xx(9)

  [8]刘运之.对于期货公司有关财务问题的思考.鲁证期货公司网站,20xx.4.30

  [9]吴素萍 孔祥兵.对完善现行期货会计制度的思考.中国期货,20xx(4)

会计制度6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新会计制度下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整个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社区医院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解决问题以及优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而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加快了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对医院内控管理和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影响。新《医院会计制度》重点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及相关的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并出台了一系列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时,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推行,内部控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新会计制度下社区医院的内部控制为研究重点,重点挖掘社区医院内部控制在重要性认识、财务管理体系、人员素质以及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社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新会计制度下社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稀缺资源的医院资产,其配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社区医院的资产安全和平稳发展。加强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有效优化社区医院的资源配置,而且能够切实地保证资金财产安全。同时,内部控制管理不仅能规范医院财务预算、核算管理,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医院的经营成本。通过标准化会计环节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一方面能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提高社区医院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切实地提高社区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医院能够为每位患者提供电子化的病例服务,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效率。另外,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医院管理部门随时监控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有助于促进医院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一)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内部控制对社区医院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多数社区医院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一方面,与内部控制相比,社区医院更加重视医疗专业的研究,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也使得投入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内部控制环境、文化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社区医院领导大多是医学专业人士,其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必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多数社区医院的内部管理出现程序化的倾向。

  (二)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体系对管理者的财务决策和财务风险管理都有积极的作用。就目前多数社区医院而言,医院的财务预算方法过于陈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使得财务预算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同时,多数社区医院的预算制度逐渐成为摆设,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制度的规定开展预算工作,对预算制度的执行力严重不足,财务预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就难以保证。另外,多数社区医院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资金结构来看,多数社区医院资产负债比例过高,使社区医院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与大型公立医院相比,社区医院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较差,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财务人员的素质方面来看,多数社区医院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比较低,相关要求仅停留在会记账、收钱这一阶段,导致了多数社区医院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和法律常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一方面严重制约了财务预算、核算方法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创新,另一方面直接影响了财务预算及合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导致相关决策的失误。

  (四)审计工作不到位

  首先,从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方面看,多数社区医院对发票及凭证的审核不够规范,导致了财务数据的失真。多数审计人员没有对这种现象加以重视,有些审计人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没有及时上报,还有一些审计人员故意弄虚作假以满足自身的利益,最终导致了审计工作的严重失职。其次,从审计监督方面看,多数社区医院没有对相关的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内部控制的诸多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后,从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方面看,多数社区医院各部门之间相对较为独立,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平台,相关财务信息的.传递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新会计制度下加强社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理念

  首先,社区医院管理人员要增强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只重视医疗研究的传统观念,根据医院经营的特点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建立良好的管理文化以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其次,社区医院要积极组织职工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增强职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理念以及文化的认识,提高职工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再次,社区医院要把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社区医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统筹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分析等环节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财务预算环节看,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储存和分析所有的财务收支数据,从而为科学的财务预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来源。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财务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地予以纠正,确保财务预算的有效执行。另外,社区医院还要积极向大型公立医院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以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从人才引进方面看,社区医院要积极引进内部控制专业人才,优化从业人员结构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社区医院还要加强原有职工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财务知识、理论以及技能的学习,并定期组织职工到外地进修,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同时,医院要定期对职工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与职工的绩效相结合,提高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另外,社区医院要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合理划分各岗位的职责,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有条件的社区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医院要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进一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促进监督职能的发挥。从内部审计部门角度看,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修订工作,监督各部门的行为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并及时向医院管理者反馈相关信息,促进经营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另外,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医院应该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对资金、资产的监督作用,促进资金、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慧娟.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xx(23):274.

  [2]李海.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xx(10):112-113.

  [3]吴凯红.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J].财会学习,20xx(13):251-252.

  [4]董音茵.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金融经济,20xx(22):170-172.

  [5]吴小红.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J].时代金融,20xx(26):234,239.

会计制度7

  一、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我市参加全国威海培训班的同志回单位后,立即分别向局主管预算工作的两位局长、主管财政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及局党组作了详细汇报,并提出了在年前举办分市级、区市县两个层次共五期培训班的.设想,使各级领导对预算会计制度重大改革有所了解,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二、谁参加培训,谁当教师,分级负责

  首先为各区市县预算科、股长及总会计举办了第一期培训班,讲课的是参加全国威海培训班的三位同志这个培训班实际上是师资班,谁参加培训,谁就当教师,各级负责各级。由于任务明确,压力较大,大家学起来也比较认真刻苦,坚持白天上课、讨论,晚上做习题

  三、重理论,也重实际操作

  培训教材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既要讲清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包括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原则,主要内容及其变化情况,也要注重实际操作,学了会用。培训后懂得科目变化运用和记帐方法,会做账,会转B账教师在讲授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分别编了一套习题让参加培训的人进行具体操作。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习题一,新旧会计制度科目余额如何衔接?1997年旧制度的资金活动情况表如何转为新制度的资产负债表?习题二,1998年按新的业务发生额如何做分录、做会计报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习题一,1997年余额按新会计制度如何转账?习题二,1998年发生的会计事项,按新会计制度如何记账?

  四、预算处与预研会紧密配合。

  全国威海培训班结束后,预算处负责人主动找预研会商讨贯彻新预算会计制度的有关问题,包括师资问题、教材问题、培训计划及其分工等问题并委托预研会全权负责购书、售书、印刷账表及其五期培训班的一切事务性工作。在工作进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再共同商讨,共同解决。由于两股力量紧密配合,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既发挥了预研会围绕中心服务中心的作用,又弥补了预算处人力少、任务紧、年终忙的实际困难。

  学员在培训中反映的几个问题:

  1.乡镇财政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后,乡镇财政结余(过去有预算内、预算外、自筹资金等)如何转账不明确。

  2.不少行政单位办有事业单位,应该如何界定?是否两套会计制度同时运用?

  3.新预算会计制度的账页、报表,财政部是否统一设计内容格式,望能尽快明硫。

会计制度8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为前提,旨在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则是指政府为了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使用的一些政策激励手段,它不仅保障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低碳经济也起着调节以及引导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很多财政方面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积极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现有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对促进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财政政策

  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中财政奖励资金的投入,奖励资金的额度是按照项目工程中节能技术改造以后,在实践中取得的节能量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的,这种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节能技术改造的动力,带动低碳经济发展。

  二是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发以及惠民,比如说一些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的研发与使用,不仅减少了居民用电额度,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三是加大对再生节能材料利用时的补助,比如说,国家增强对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助,对这部分企业贷款贴息,或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政策

  该政策主要是针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的,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如对“金太阳”工程实行财政上的补贴;国家对“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财政支持;对风力发电工程设置专项的财政资金;对秸秆循环利用实行的财政补助;对节能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环节的财政补助政策等。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调整,带动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但是,从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总体目标而言,目前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财政支持的投入力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国家要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研发与利用技术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仍然较低,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财政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国家还需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的力度,以便使低碳经济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中。

  其次,现在的财政政策很多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有关资金与担保方面的市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容易造成财政政策的制定脱离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造成财政资金利用率偏低、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节能服务体系,这都不利于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次,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国家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但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环节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甚至存在专项资金挪用的现象,导致很多节能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转。

  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规范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为了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中,应该重视有关节能减排、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改造低碳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有关低碳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合理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要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如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多开发一些低碳技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支持一些低耗能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要重视一些污水管理、新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推动原有的大型企业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等。

  (二)完善财政补贴细则,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所以,各地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的具体细则。

  一是要利用财政方面的补贴,给予企业有关环境治理费用以及稀缺资源保护费用方面的补贴,从而引导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节约;二是对于一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对废物实行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三是对自觉进行污水、排放气体治理的企业,在其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对使用的清洁能源要进行价格上的补贴;五是对企业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方面的改造给予补贴。

  除此之外,利用国家财政补贴,引导地方政府在公交、私人汽车、出租车等汽车领域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以及节能汽车,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与之相关的财税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实际状况,应该加大对现行税收制度的调整以及完善,形成对财政政策的有效补充。

  对此,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环境方面的税收政策,实行环境税与碳税等新型的税种,保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一,要对那些使用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并且提高这些产品的税收征收标准,以资源的稀缺程度来制定产品的单位税额。

  对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稀缺性较大的产品要提高征税比例,以此来提高对于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二,要开征碳税,碳税的征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免加剧温室效应。

  (四)制定能源价格财政补偿机制。

  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我国应该把能源直接引入市场机制,并且根据市场中的价格规律以及市场的供需状况,对能源的价格进行有机的调节,最终让环境的成本能够在市场的价格中反映出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能源价格体系。

  伴随着能源价格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有关能源成本的核算体系,使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定价机制更加完善,让其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变化情况,以及在国内市场中能源的供求平衡状况。

  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的财政补偿机制,即通过财政政策上的优化,鼓励开发与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当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价格过高时,要实施财政补偿,减少劣质煤、劣质油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能源,以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说,现在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做好相关的工作,不断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完善环境与能源方面的相关机制,就一定可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xx(08)。

  [2]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xx(10)。

  [3]赵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析[J].商业会计,20xx(08)。

会计制度9

  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绩效预算管理等重大改革项目措施相继出台,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时俱进、积极推进预算会计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一、1998年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变革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执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

  (一)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预算会计

  1999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相继出台。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令,1999年起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在基金收支预算科目内,设置了专门的科目。同样,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也不断加强。20xx年起改变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即综合预算。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规定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脱钩、收缴分离管理。因此,改革提出了对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核算的需求,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会计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这项改革是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改革,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是国家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规范政府性资金管理最彻底、最完善、最可靠的模式。在不改变预算会计单位会计主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责的前提下,为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实施,财政部制订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规定了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的核算办法,明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延伸,其会计核算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执行:在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已结报支出”会计总账科目,并设立预算支出明细账。

  (三)政府收支改革与预算会计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的弊端日益突出,政府收支改革势在必行。这次改革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政府收人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二是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基本建设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涵盖预算内外所有政府支出,充分体现预算细化、透明的要求,同时与国际口径衔接,便于比较和交流。三是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晰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政府收支改革坚持暂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管理方式原则,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一般预算资金和政府性基金分别核算的会计核算模式也保持不变,《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一级会计科目的设置未调整,但要求“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人”、“基金预算结余”科目按照新的收入分类科目‘类”、‘款”、‘项”、“目”设置明细账;相应的,对“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科目按照新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类”、“款”、‘顶”设置明细账。这样,各级财政部门既可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继续分别编制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也可用新科目进行全部政府收支预算的统计汇总。政府收支改革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调整,主要涉及“拨人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费支出”科目的明细账设置。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1998年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变化多是局部的修订、补充,以适应不断推进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由于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适应范围过窄,会计对象主要是预算资金的收支活动,不能全面核算和反映政府的经济资源占有和使用情况,也不能提供政府绩效和成本报告,所以,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全面改革,研究构建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范围过于狭窄

  现行预算会计以预算资金运动为对象,仅仅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与政府会计的要求相比,一些政府资金运动未得到全面反映和监督。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大部分对外权益性投资不作为资产确认,仅仅做预算支出处理,导致净资产虚减,极易造成投资管理失控、投资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原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不计提折旧,只能对当年财政投人的增量进行计量,无法准确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存量信息。三是负债的核算范围较窄,一些已经发生的、需要在以后期间支付的现实义务,比如政府债务应计利息、施工单位工程欠款等,并没有被确认,难以正确评估政府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债务状况和偿债能力o

  (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即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为基础,它在证明现金支出合规性方面符合传统财政财务管理的特点。但是随着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收付实现制不能对递延性的成本费用合理摊销的问题日益突出,它模糊了政府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与其消耗公共资源的对应关系,影响了对政府和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因此,近年来各国政府会计纷纷引人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尽管如此,在我国是否引人权责发生制、路径等问题,都需要会计理论界给出明确的答案。

  (三)缺乏一套完整的预算财务报告体系

  为了提高财政和政府部门透明度,政府需要通过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来披露会计信息,向社会公众揭示其所控制的资源、收支和现金流量,体现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从而解脱公共受托责任。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缺乏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按照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编制的财务报告无法综合反映政府财务资源、负债和净资产全貌,也不能以统一的形式完整地提供预算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国债转贷资金、预算外资金等资金的总体财务信息。

  三、几点建议

  目前,国际上政府会计准则制订和政府会计改革发展迅速,我们要积极借鉴国际政府会计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一)会计确认基础: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近年来,西方许多国家对政府会计进行了改革,一个基本趋势是,会计确认基础由传统的收付实现制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但从国外政府会计实践看,即使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家,也并没有完全抛弃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信息。因此,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应该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借鉴西方政府会计中基金会计模式,在我国政府会计构建时,根据政府业务活动的特点,区分政务型活动、商业型活动和受托责任活动,综合应用两种会计基础来提供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实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信息。

  (二)预算外资金会计核算、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不再单独设置

  预算内、外资金会计制度合并有利于完整地反映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提高预算外收支的透明度。政府收支改革后,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体系,预算内外资金共用一套收支科目,为取消《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完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近期方案是,在《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新设预算外收支、结余、财政专户存款等科目,核算预算外资金专户会计的相关内容。有价证券、暂存、暂付款等科目分预算内、外资金性质设置二级科目,再进行明细核算。

  现行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包括1995年颁布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1998年颁布的补充规定。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运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法人主体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使其资产、负债等基本的财务状况得不到真实反映。随着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进一步调整,将基本建设业务作为资本性支出纳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成为可能。应该取消基本建设财务信息单独编报的做法,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核算基本建设财务信息。

  (三)建立充分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财务报告体系

  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纳税人、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估机构以及国际性机构等,政府会计的最高目标是帮助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因此满足上述使用者的需要应该成为决定政府财务报告的确认、计量原则和报告内容的关键因素。构建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①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全面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成果。②真实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③客观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业绩,这是政府的非营利性特征的必然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可以呈塔式结构,主要包括政府财务报表体系、宏观经济背景分析、财政经济状况分析及政府绩效分析四部分,每一部分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来反映。(四)加快研究、制定我国的政府会计准则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会计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决定了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应积极参与政府会计制度国际协调。目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组织已经在建立全球公认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制定我国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准则。首先是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方案、实她步骤。其次是建立我国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应当制定哪些具体会计准则,每一项具体准则的内容、实施时间表等。

  此外,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性取决于相关配套改革能否跟上。我们必须继续健全一体化的公共财务制度、公开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制度,强化公共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的绩效。

会计制度10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

  受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财务报销相关制度建设也较为落后。一方面表现在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新会计制度和单位实际,修订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使得现阶段仍存在“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出台有关财务报销的相关制度,“跟风思想”较为严重,错误的采用通知或口头传达的形式来替代强制性制度的作用。不仅使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而且也为部分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违规违纪埋下了隐患。

  (二)财务报销凭证存在失真现象

  近年来我国发现和查处了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问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违规报销发票、用假的'发票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发票作为事业单位采购报销的唯一凭证,其真实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着财务报销制度的顺利实施。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力度空前,“三公经费”开支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从诸次检查中发现,使用“变身”、“变形”发票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从账面上看,虽然招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大幅下降,但是实际支出却并未成比例下降,这是由于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人为更换发票类型,刻意躲避明令严禁的报销科目,甚至故意隐瞒、篡改和捏造信息而造成的。

  (三)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管缺乏效力

  从目前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人员素质来看,有近一半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财务知识培训,甚至有的单位还没有专职会计人员。对于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大多是依赖于单位领导或分管领导的简单审查。因缺乏专业性和制度规范,使得这样的审查无法保证其实效和结果。加之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大多是“看领导眼色行事”,缺乏形式多样的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一把手的“一支笔”造成了财务报销制度严重脱离民众视野,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了财务报销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与新会计制度下的要求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掌握运用水平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加大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强、政策性强的财务报销制度。其次,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要使相关人员清晰的了解掌握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不管在财务制度制定还是在资产管理、配置、部门预算等工作方面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执行财务报销制度方面做到按章办事、按行为准则行事,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全力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进程

  新会计制度在重大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标准等方面趋向国际准则,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中要始终坚持国库集中支付和财务集中核算的有机融合,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严格实行公务卡制度等方式,在财政部门和相关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报销凭证的基础上,由银行根据公务卡消费数额和审核结果报销款项,从而逐渐杜绝单位直接报销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督机制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既要接收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又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财务报销的审核和监督。事业单位应坚决杜绝领导单项审核机制,建立财务公开审核机制,成立由一般同志任组长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一定时间内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对于报销业务比较重要对技术要求较高也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另外也可从社会上聘请监督员,对单位财务报销情况进行监督。

  三、结论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提出了规范和要求。各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变化,单位领导也要加大对其重视程度,正视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人员素质、建立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进程等方面提升自身应对问题的能力,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得到规范完善,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会计制度11

  一、为了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

  根据财政部规定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三、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四、事业单位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需用的科目可以不用。

  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各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

  六、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的管理,按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有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会计核算事宜,按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办理。

  七、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未经财政部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八、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各地区、各部门在本制度生效前制定的会计制度,凡与本制度不一致的,应停止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二、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现金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库存现金数额。

  3.事业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并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

  现金收入业务较多,单独设有收款部门的单位,收款部门的收款员应将每天所收现金连同收款收据副联编制“现金收入日报表”,送会计部门的出纳员核收;或者将所收现金直接送存开户银行后,将收款收据副联、“现金收入日报表”和向银行送存现金的凭证一并交会计部门的会计员核收记账。

  4.有外币现金的事业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由会计部门统一在银行开户,避免多头开户。

  2.事业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银行存款数额。

  3.事业单位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名称以及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终时,单位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4.有外币存款的事业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按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事业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按当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年度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单位可按季或月结算),事业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种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事业支出科目。

  第105号科目应收票据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从事经营活动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2.事业单位收到应收票据,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等有关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为应收票据未到期数额。

  单位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扣除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经营支出”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会计制度12

  高校会计制度是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高校会计制度的变化必然引起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难以发挥其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国家在20xx年、20xx年、20xx年等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正,以有效解决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1.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1.1提高了高校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近年来,我国对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很多内容都涉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原有的会计制度与很多改革的内容还存在很多的不和谐之处,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例如,增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核算高校年终应收财政下年返还的资金额度,这能够保证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增强资金的透明度,有助于促进高校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1.2能够准确反映高校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长期以来,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旧的会计制度难以有效反映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也难以对固定资产的维修预算进行评估,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折旧管理,导致高校的很多固定资产被限制,进而难以有效反映高校资产的真实情况。但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要求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折旧方法和年限,并新增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同时,新高校会计制度该规定高校除了图书以及文物等,可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预计固定资产的成本等方法来进行折旧处理,这样一来,就提高对高校资产价值核算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反映高校资产的真实状况。

  1.3拓宽了高校资金的来源我国高校的经费大多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拨款,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拨款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旧的会计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高校的发展速度,一旦高校的偿债能力受到限制,将会随时面临破产的危险。新高校会计制度增加了"结余收入”等科目,使得高校的资金结构变得更加清晰,加强了财务人员对于"收”"支”、“存”的认识,能够促使高校分开设立独立的财政资金结余、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其他明细账户,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

  2.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2.1创新财务管理的内容从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和项目,高校采取工作要想实现创新必须首先要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创新筹资渠道管理,目前高校的筹资方式已经由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因此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对资金的筹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保证高校投资的合理性,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以降低高校投资的风险。

  2.2严格进行高校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必须要转变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预算是新高校会计制度所要求的财务管理的关键工作。所以,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预算管理。其一,要严格按照国家以及新会计制度下的《预算法》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其二,在进行资金支出预算的过程中要适可而止,避免出现过大的赤字预算;其三,高校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并强化监管,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新会计制度明确提出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必须要对其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转变其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甚至要建设专门性的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2.4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必须要进行有效提升,要提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才能真正保证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高校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进行财务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的创新,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强高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对于有效整合高校现有的资源和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

  3.总结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修正对于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准确反映高校资产状况、增加高校资金来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借此机会进行创新,应该从创新财务管理的内容、严格进行预算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相关监督等方面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会计制度13

  为了促进小企业严格遵循《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做好自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向《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的衔接工作,现对小型工业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

  一、调账原则及会计处理

  小企业在执行新制度之初,应当按照新制度中有关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标准全面清查资产和负债。对于清查出的损失,经企业管理当局批准(如需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账务处理为: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发生的损失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材料”等有关资产科目、“坏账准备”等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余额,包括原已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金额以及在执行新制度之初按照有关规定核查出的损失金额。

  上述损失经批准冲减相关所有者权益时,应先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未分配利润不足以冲减损失,属于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公益金的小企业,还应按可冲减的盈余公积相应冲减盈余公积。账务处理为:小企业应按照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余额,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可用盈余公积弥补损失的部分,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结转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无余额,清查出的损失中以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不足冲减的部分,以负数在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中反映。

  二、账目调整

  小企业应在上述核实资产的基础上,将有关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或沿用旧账。

  (一)“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预付款项较多的小企业也可单独设置“预付账款”科目,上述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以上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小企业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投资的资金,如原已记入投资等相关科目的,应将其金额转入“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收股息”科目,核算小企业因进行股权投资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进行债权投资应收取的利息,原制度没有设置该科目而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中核算。调账时,应将“其他应收款”科目中相关金额转入新设置的“应收股息”科目,也可继续沿用“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

  新制度没有设置“应收补贴款”科目,调账时,应将“应收补贴款”科目的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

  原制度没有设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小企业对于执行新制度时预计的短期投资的'价值损失,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对于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额,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三)“坏账准备”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坏账准备”科目,但与原制度相比,核算方法有所变化。小企业对于执行新制度时预计的坏账损失,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调账时,应将“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对于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坏账准备金额,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四)“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材料”科目,将原制度中“原材料”、“包装物”和“自制半成品”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合并。调账时,应将“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科目的余额转入“材料”科目,也可继续沿用“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核算。

  (五)“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在途物资”科目,以核算小企业已支付货款但尚未运抵验收入库的材料或商品的实际成本。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小企业,可另行设置“物资采购”及“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进行核算。调账时,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小企业,应将“材料采购”科目中已运抵验收入库的部分转入“材料”科目,将已支付货款但尚未运抵验收入库的部分转入“在途物资”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小企业,应将“材料采购”科目的余额转入“物资采购”科目,也可继续沿用“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六)“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库存商品”科目,小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自行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这些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委托加工材料”、“产成品”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委托加工物资”、“库存商品”科目;其他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或沿用旧账。小企业也可继续沿用“委托加工材料”、“产成品”科目进行核算。

  (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原制度没有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小企业对于执行新制度时预计的存货价值损失,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对于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处理。

  (八)“待摊费用”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待摊费用”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有所不同。调账时,除在财产清查中已作为损失处理的自“待摊费用”科目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部分以外,小企业应将“待摊费用”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对于原已记入“待摊费用”科目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可按原摊销期限继续摊销,直至摊销完毕为止;自执行新制度以后新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再按新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九)“长期投资”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长期投资”科目,而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调账时,小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部分转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将属于长期债权投资的部分转入“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十)“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和“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相同。调账时,应将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于原制度下“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应分别情况处理:如果原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金额是因固定资产报废或毁损等原因产生,应将其余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并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如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金额是因出售固定资产转入,应将该部分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十一)“在建工程”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在建工程”科目,但核算内容有所变化,调账时,小企业应对“在建工程”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在建工程的部分转入“在建工程”科目;将属于工程物资的部分转入新设置的“工程物资”科目。

  (十二)“递延资产”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递延资产”科目,而设置了“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调账时,除在财产清查中已作为损失处理的自“递延资产”科目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部分外,其余部分应转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小企业因执行新制度以后,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核算方法由原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改为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期费用的,其原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发生的待摊费用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摊销完毕为止;自执行新制度以后新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再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办理。

  (十三)“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调账时,小企业应先将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清查出的损失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再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冲减有关所有者权益,冲减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无余额。

  执行新制度后,对于所发生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或毁损,小企业应及时处理。

  (十四)“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交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科目,预收款项较多的小企业也可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接受国家拨入具有专门用途拨款的小企业也可增设“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上述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制度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新制度“预提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制度有所不同。小企业因执行新制度以后,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核算方法由原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改为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期费用的,其原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发生的预提费用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冲减完毕为止;自执行新制度以后新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再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办理。

  (十五)“递延税款”科目

  新制度要求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因此没有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调账时,应将“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递延税款”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应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应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再以调整后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冲减执行新制度之初清查出的损失。

  (十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新制度设置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小企业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期末,小企业应将按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资产价值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的余额自“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转入“资本公积”科目。小企业对于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按原制度规定已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不再进行调整,执行新制度后新发生的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按新规定办理。

  (十七)“盈余公积”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盈余公积”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盈余公积”科目的金额在冲减有关损失后的余额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十八)“本年利润”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本年利润”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由于“本年利润”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十九)“利润分配”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利润分配”科目,其核算内容较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有所增加。调账时,应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金额在冲减有关损失后的余额转至新账,也沿用旧账。

  (二十)“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产品销售收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产品销售成本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产品销售费用通过“营业费用”科目核算,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由于上述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小企业也可继续沿用“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进行核算。

  (二十一)“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由于上述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二十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新制度没有设置“补贴收入”科目,相关的补贴收入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由于上述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二十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新制度“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制度有所不同,仅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涉及的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等事项,并且该科目余额直接转入利润分配的有关明细科目,不再作为利润表项目列示。由于该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会计制度14

  1、遵守财务工作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工作勤奋努力、认真负责、服务热情周到。

  2、熟悉国家和工会的财经法律法规。办理会计事务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我负责处理现金收付业务,确保收付款项准确无误,并在当面点清时进行确认。根据经过审批的原始凭证支付现金,一旦发现错误便立即通知会计人员进行纠正。在业务结束后,及时制单并将凭证传递给相关人员。

  4、登记手工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做到登记及时准确,日清月结,按时对账,账款相符。

  5、遵守相关规定,妥善保护现金、支票等有价证券,确保资金安全。及时存入现金收入,严禁超限额保管现金和白条抵库,以免发生意外情况。我们要认真履行职责,踏实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

  6、严格按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做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使用审批登记,严禁擅自使用印章。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会计制度15

  与企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具有较强的非营利性与社会性。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记录、监督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记录、监督活动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有效把握,充分发挥出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20xx年1 月1 日颁布并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去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xx 年1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

  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总结归纳绩效考核规律,积极寻求联系点。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逐步探索事业单位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的关系,探索同类事业单位的效益产出比; 二是酌情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从事业单位预算入手,制定出与预算相对应的各个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 三是合理利用先期评价试点事业单位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同类事业单位继续检验; 四是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4 结论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提出了较多的要求。面对这些限制和束缚,事业单位应该勇敢面对,及时获取最新最权威的会计政策,并且据此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活动,充分运用新管理方法、新管理技术,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有序进行。

【会计制度】相关文章:

会计制度论文12-06

财务会计制度11-17

工会会计制度04-22

企业会计制度04-22

医院会计制度08-07

财务会计制度模板02-11

小企业会计制度04-22

会计制度论文15篇12-12

会计制度论文(1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