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

时间:2024-10-24 14:58:47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的由原劳动部或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颁发的蒸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起重机械、有机热载体炉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理规定、检验规程、规定,加强上述等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的发展,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遵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标准。

  1、公司特种设备包括蒸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起重机械(以上各特种设备的具体含义,详见各有关规程);

  2、公司重要设备包括上述所列特种设备、可能产生重大危险或环境影响的主要生产设备以及相关联系安全环保重要连带影响的设备。

  第三条公司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国家法律、法规如下: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监察条例》国务院373号令

  2、《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动部[1996]276号

  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4、《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40号

  5、《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TSGR7001-20xx

  6、《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国质检锅[20xx]213号

  7、《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xx]108号

  8、《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质检锅[20xx]250号

  9、《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程》GB6062-85

  10、《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xx]296号

  第二章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安全管理由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公司领导负具体领导责任。设备租赁公司为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业务管理部门。

  第五条公司设立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其职责为:负责公司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组长:公司分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

  副组长:设备租赁公司经理;

  成员:设备部门主管特种设备、重要设备的专职人员、安全保卫部、物资管理部、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分管领导。

  公司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和技术业务工作由设备部门具体负责。

  第六条设备租赁公司职责:

  1、认真贯彻上述有关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法律、法规。

  2、监督公司各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检修等项工作。

  3、负责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注册、登记及档案、资料的管理、保管。

  4、负责组织对取得注册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定期检验。

  5、会同有关部门对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证。

  6、对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事故组织调查、上报并作出处理。

  第七条各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该单位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并设立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管理小组。

  组长:各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使用单位分管领导。

  成员:设备技术员、工艺技术员、检修班长。

  第八条各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使用单位所设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管理小组职责如下:

  1、组织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维护、检修工作。

  2、贯彻执行公司领导小组对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管理、使用作出的正确决定和统一安排。

  3、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4、发现特种设备事故、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及时正确处理,对不能处理的事故应立即汇报设备租赁公司。

  5、参与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第三章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使用

  第九条公司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各级管理与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操作和使用的法律、法规;采购中,应向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生产单位索取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监检证书、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书及一切该特种设备或重要设备所应提供的相关文件。

  第十条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30日内,设备部门向工程项目所在区县质监局特设科报告注册、登记、取得使用证。

  第十一条建立在用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第十二条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巡回检查并填写相关表格。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通过有关培训、考试取得国家统一制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并持证上岗。

  第十四条未注册登记、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及重要设备的操作规程及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如下:

  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安全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选购验收、安全装置调试、技术档案、使用登记和统计报表等。

  第十七条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选购

  1、由使用单位提出工艺条件,设备部门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用途、生产工艺、介质特性确定主体结构形式、材质和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容积、换热面积等进行定购。

  2、为保障使用安全,必须考虑选用的安全泄压装置,测温、测压仪器(表)、自控装置和报警装置的合理性。

  第十八条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验收:

  1、必须遵照第九条的规定,验收制造单位出厂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正确,且符合购置要求。

  2、检查产品铭牌是否与出厂技术资料相吻合,依据竣工图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

  3、检查随机备件、附件质量与数量,以及规格型号是否满足需要。验收工作由设备部门和物资管理部及使用单位共同完成。

  第十九条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日常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1、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单位应对在用的锅炉、压力容器进行日常检查并填写安全巡回检查表,使用单位机械员每月对本单位在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进行检查并填写“锅炉、压力容器巡回检查表”、“重要设备安全检查表”。

  2、设备部门每季度对公司在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进行检查并填写“锅炉、压力容器巡回检查表”、“重要设备安全检查表”。

  3、设备部门每年会同使用单位的机械员进行一次年度全面检查,并填写“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表”、“重要设备年度检查表”。

  4、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有关附属仪表定期送相关的部门校验、检修,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5、安全阀每年至少检验一次,由使用单位送相关单位校验。爆破片装置应在2~3年内更换;压力表和测温仪表半年检验一次。

  6、使用单位在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有防腐层的设备要经常检查防腐层有无脱落,检查衬里层是否开裂或焊缝处是否有渗漏现象;发现防腐层损坏时,即使是局部的也应及时修补才能继续使用。

  7、发现容器存在较大振动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隔断震源、加强支撑等。

  第二十条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基础管理

  1、设备部门负责将压力容器有关的技术资料,送到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逐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建立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技术档案,并管好有关资料。

  2、每年根据公司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情况,作出当年的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的定期检测计划,下发到各相关的部门。同时向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根据生产情况与之联络通知到公司的检测时间,负责组织实施。

  3、每年年底应将当年检验计划完成情况和第二年度的检验计划报到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各部门应与之配合,完成打磨本体,搭脚手架等工作,达到检测工作的一切条件。检测后设备的恢复工作应由使用单位自行完成。

  4、对各使用单位所作的检查记录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并限期完成。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的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带病运行。锅炉、压力容器及重要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应按公司《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执行。

  第五章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条起重机械的司机和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操作证才准予上岗操作。

  第二十三条起重机械的司机和操作人员应在起吊前检查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发现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

  第二十四条起吊前必须有专人指挥,确认起重机上无人或周围无人时,才能闭合主电源,闭合电源前,应使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第二十五条起重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应明确且符合标准。动作信号必须在所有人员退到安全位置后发出。听到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立即执行。

  第二十六条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载荷时,吊运前应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200~300mm)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运;吊运有毒有害液体、易燃、易爆物品时,也必须先进行小高度短行程试吊再平稳吊运。

  第二十七条汽车起重机,工作前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平整停机场地,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第二十八条起吊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的控制器手柄返回零位。在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动作是否都正常。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2

  一、工资考核公式

  实发工资=个人基本工资+(当月综合考评得分/100×(奖金1200)

  二、个人当月综合考评得分构成

  当月得分=班组内考核20分+日常考核40分+工作成效考核25分+综合评定15分+奖励分数

  三、班组内考核打分--满分为20分

  每个月的月底,主管需对维修成员进行评定打分。

  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评定打分;评定的内容主要有:

  1、工作态度

  2、劳动纪律

  3、任务完成

  4、团队合作与配合

  5、技术进步与提高

  四、日常考核满分为40分,考核细则如下:

  1、工作消积怠工,不服从工作分配者次/扣10分

  2、工作消积,敷衍工作任务者次/扣10分

  3、因工作不认真、缺少责任心,而出现的维修质量事故,影响生产1小时以上者,或直接造成设备损坏(500元-800元)者。次/扣10分(如果造成更大损失视情节另行处理)。

  4、因工作不认真,马虎大意,而出现维修质量问题累计三次者。次/扣5分

  5、接到报修后不能迅速到场处理故障,或者到场后不能立即处理故障,没有时间观念者。次/扣3分

  6、接到生产人员报修后,态度恶劣(因违章操作造成设备损坏而对操作人员批评者除外),极尽推诿不修者。次/扣10分

  7、工作效率低,工作中经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视情节而定。次/扣3-5分

  8、.工作中不能团结协作、积极配合,出现问题推卸责任,并造成影响生产1小时以上,或造成较坏的影响者。次/扣6分

  9、维修中浪费材料,没有节约意识的。(视情节)次/扣3-10分

  10、维修后现场清理不整洁的,(包括在维修班内的维修、制作、使用钻、刨机床等)。次/扣2分

  11、工作中不按公司要求佩戴劳保用品或不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的。次/扣3分

  12、在高空维修天车时,不正确佩戴使用安全防护绳的`。次/扣5-15分

  13、遗忘或延期完成工作任务的。(视情节)次/扣3-10分

  14、值班期间不注意值班室卫生,随地乱丢垃圾的。次/扣1-2分

  15、维修后的备件、费料、公用工具等不及时存放好随处乱放的。次/扣2-5分

  16、在维修结束后,现场清理不彻底。次/扣2-3分

  五、工作成效考核------满分为25分

  主要对工作的质与量进行考核;以日常的维修记录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具体评定办法:

  1、故障维修的可靠性。10分

  --每次故障维修后,如果在一周内反复发生次/扣1~3分

  --维修采用的办法不正确,对设备安全、后期维修与运行留有隐患的,次/扣2~5分

  --巡视、定期预防性维修时有遗漏或者不彻底,次/扣2~5分

  2、维修工作数量(维修记录表)的综合评定。10分

  --主要以维修记录表内的参与的工作质与量进行评分。

  3、设备巡视成效评定。10份

  --设备巡视以传动装置,密封,液压等为重点。

  --结合设备巡视记录对个人的工作成效进行考评。

  --对因巡视不到位而引发的设备故障、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根据情节予以评定。

  六、综合评定--满分15分

  评定内容主要如下:

  1、工作态度

  2、劳动纪律

  3、团队合作与配合

  4、任务完成

  5、技术进步与提高

  七、奖励分数参考

  1、工作中团结互助,积极配合的,据情节加:3~10分

  2、能够提前发现异常现象,避免设备事故发生者。据情节加:2~10分

  3、对设备改进提出建设性方案并参与实施的。根据实际效果加:3~10分

  4、主动学习,积极进步。次/加5~15分

  5、工作中表现一贯突出者,据情节加:2~10分

  6、维修中能及时解决疑难问题者,修旧利废、节约意识明显者,据情给与相应奖励。

  对综合考评有任何异议或建议的,可以书面的形式向直属领导提出。

  注;机修人员各自包机设备不变,新考核主要针对设备点巡检,对设备运行情况掌握清楚,把设备故障降到最低,巡检时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需停机处理的要做好记录并与生产线协商停机处理。

  维修钳工主要对全厂机械,液压,及管路设备负责。

  即日起交接班记录必须每班都要认真填写。以及时反映当班设备情况。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相关文章: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02-13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10-19

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书10-12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推荐]07-13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荐)10-19

特种设备设备安全责任书07-05

特种设备设备安全责任书12-3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04-1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8-16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