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6 17:24:40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中班数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幼儿特别喜欢看老师变小魔术,喜欢听带有神秘感的故事。所以本次活动,我尝试利用寻找神秘城堡里的宝藏为主线,来贯穿整个活动。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刺激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探险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成就感。

  2.学习运用三角形和圆形,按一定规律排序。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三角形和圆形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参与探险游戏吧!

  二.基本部分:

  (一)观看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呀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寻宝,你们想去吗?(想去)。这是一个神秘的城堡,那里藏着我们要寻找的宝藏,对了,我们想要得到宝藏的话,就要闯过重重机关,你们有信心吗?(有)

  (二)闯关

  1、古门的密码师:这个古门需要完整的密码才能打开,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的密码是怎样的?请小朋友依次说出看到的`图形的名称(三角形,圆,三角形,圆,三角形……),好我们带上数量再说一次(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呀,后面的密码,需要小朋友动脑筋才能解出来呢,谁看出来了,要举手告诉老师哦。(请幼儿答出正确答案)小结:刚才我们观察出原来古门的密码是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两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排序的方法)以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2、被冲毁的小桥前面河水把小桥冲垮了一半,我们来看看小桥是怎样的?

  操作: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寻找出小桥排列的规律,接着排下去,应该怎样排呀?请小朋友回答。

  小结:小桥是由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三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反复出现的规律搭的。

  3、古老的石梯第三关我们来到了古老的石梯前,可是石梯坏了,小朋友要搭好石梯才能过关哦,你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石梯的排列规律及图形的颜色,(请小朋友说)操作:请小朋友帮忙把石梯搭好。

  小结:原来石梯由一个红色的圆形两个绿色的三角形,三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4、开宝箱

  A、终于找到宝箱了,打开宝箱也需要密码,但已经用过的密码,就不能再用了,请小朋友根据提示,自己动脑有规律的排列出密码。

  B、展示操作结果

  (三)经验提升,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你们都是寻宝小勇士呢,老师为你们点赞!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现在请小朋友观看PPT,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有规律的排序,那么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按男女规律排排队,到外面再观察生活中的规律排序吧。(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快乐的寻宝行动”。虽然寻宝路途艰难。但孩子们热情高涨,男女队员进行比赛,都顺利完成“寻宝”任务,活动培养了幼儿跑跨跳的能力及勇敢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中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事情发展的前后顺序。

  2、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4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步骤图的方法表示做事情的先后顺序。

  1、教师:昨天小班的刘老师对我说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一个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呀?刘老师说小班的小朋友不会洗手,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教教他们。你们知道洗手的方法和步骤吗?

  2、教师请几位幼儿说一说。

  3、教师:我们怎么把洗手的`方法教给小弟弟和小妹妹呢?

  4、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引导幼儿用步骤图表示。并将画好的步骤图贴在洗手池旁边的墙上。

  5、教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洗手的顺序呢?(用数字或箭头)

  二、分组活动:幼儿用步骤图的方法表现洗手的步骤或进行区域游戏的步骤。

  1、教师:画步骤图真是一个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学会洗手的好方法。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用步骤图表示。比如进行区角游戏的时候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取进区卡→游戏→整理→放回进区卡。)

  2、请幼儿选择一件事情画出步骤图,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3、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用数字或箭头表示步骤的先后顺序。

  三、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1、教师:请你们打开幼儿用书,看看这是做什么事情的步骤图。

  2、教师:你们谁去游过泳呢?有两个步骤是空的,你猜一猜这两个空的位置应该是哪张图片?

  3、请幼儿完成连线。

  四、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看过步骤图。

  请幼儿联系生活,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看过步骤图,说说如果没有步骤图会怎样?(体会步骤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看懂地铁轨道交通线路图,感知空间的位置。

  2、初步认识线路图上的简单标记;能用数数的方法来确认站数。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地铁标记图苏州地铁轨道交通线路图(大的)幼儿人手一份苏州地铁轨道交通线路图数字卡苏州建筑标志图小动物图(小猫、小狗、小猪)

  活动过程:

  一、回忆乘坐地铁的经验

  1、出示地铁标记:今天老师带来个标记,看是什么?

  2、师:你坐过地铁吗?为什么要坐地铁?(没有红绿灯、不堵车、下雨打车不方便)

  3、小结:坐地铁不堵车而且还很环保。

  二、认识地铁轨道交通图及简单的标记

  1、(出示地铁轨道交通图)师:瞧,我还带来了什么?你看到有几条地铁?你怎么看出来有四条的?(数字、颜色)

  2、小结:这是我们苏州的'地铁,其中一号线已经开通,我们乘坐的就是一号线,2、3、4号线还在建造中,很快也可以用了,这样我们就更方便了。

  3、师:地铁轨道交通图上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站头)

  是站头,到了这地方地铁要停下来,那交叉的地方也有圆圈,和它们怎么不一样?(换乘站)

  4、大大的圆圈表示换乘的站,小小的圆圈表示停下来的站头。每一个圆圈都是一个站,都有一个名字,我们苏州有很多有名的地方,看,这是什么地方?(苏州乐园)坐几号线可以到达?这是?(苏州火车站)坐几号线可到达,还可以坐几号线和几号线也可以到达。(摩天轮)

  三、学习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站数问题

  计算单程站数问题

  1、师:现在我们坐地铁去逛逛苏州吧?我要去的第一站是苏州乐园(出示小红旗),告诉我要坐几号线可以去苏州乐园,要坐几站路?

  2、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3、师帮助幼儿理解“坐了几站”怎么数。

  4、师在黑板上记录结果。(坐的是2号线,用数字2来记录下来,到苏州乐园坐了7站,用7来记录。)

  5、师:接下来我要去第二个地方了,我有几个朋友来苏州玩,我要去火车站接他们,我从这里出发是几号线,能到火车站吗?(不能)那怎么办呀?

  6、师小结:我们坐地铁到不了目的地可以换乘。到了一个地方我换另一条线路就能到目的地了。

  7、谁能告诉我,我换几号线就能到目的地火车站。我们来试试(第一种),还有其他的乘坐方法了吗?(第二种)师将两种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8、比较两种方法那种比较快。“为什么?”(哪个比较少就比较近。)

  计算换乘的站数问题

  1、现在我要去接人了,接到是谁呀?(出示:小猪、小兔、小猫),他们都要去摩天轮,从不同的站上了地铁,这些地铁都能帮助他们到达摩天轮吗?请你们帮他们想办法。看看小猪和小兔是从起点站出发的,小猫是从中间站出发的。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个和我这儿一样的轨道交通图,请你一人找一块,记录好了带过来。

  3、检查幼儿完成情况。(根据每种小动物乘坐的情况逐一检查)

  四、活动结束:

  师:由于经验不同,所以坐的方法也不同,以后等地铁全完工了,我们出门就可乘坐地铁了,真是太方便了。

中班数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能分辨出10以内最大的单数、双数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与筹码”。

  2、学具准备:“数字与筹码”;“数棒”;彩笔若干。

  3、《操作册》第4册第29-30页。

  三、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左脚开步走。幼儿在线上边走边数1-10,每次每个小朋友都从1开始数,如:1→1、2→1、2、3→1、2、3、4→1、2、3、4、5……每次从1开始数时都是左脚先走,每数一下就走1步。因此数单数时,最后一步右脚不能迈步只停在原地,下一个数还是由左脚先走第一步(左脚可跳一下)。走时速度放慢些,教师注意此游戏重点应在数步数而不是向前走多远。

  2、集体活动。

  ①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

  教师拿出“数字与筹码”,将数字卡按从1-10排序。每个数字卡下方摆出相应数量的筹码。再分别将筹码2个2个的摆放在一起,看看哪些数下面的'筹码可以2个2个的找到朋友,这些数叫双数。哪些数下面的筹码2个2个的摆放完后还剩下一个,这些数叫单数。

  ②找出10以内最大的单数、双数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将筹码组按单数、双数分别摆好,分别指出单数筹码组中最多的一组对应的数字是几,几就是最大的单数;单数筹码中最少的一组对应的数字是几,几就是最小的单数。同样的方法指出最大和最小的双数。

  ③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单数、双数。

  翻开《操作册》第四册第29页的活动“为小动物找朋友”,用彩笔将小动物2个2个圈在一起,看哪些能找到朋友,哪些找不到朋友,在用原点表示动物的数量。

  幼儿汇报活动的结果,教师用数字卡表示每种动物的数量,区分单数和双数。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翻数字卡辩单数、双数,(四人一组)。1名幼儿任意抽出一张数字卡,其余幼儿说出是单数还是双数。先说对的就保留这张卡,全部翻完后,点数每人手中得到的卡片数量,比比谁多谁少,卡片数量分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第二组:点数活动室的物品,单数的有哪些,双数的有哪些,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操作“数棒”。把“数棒”按从短到长排列,体验“数棒”中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4、游戏活动。

  游戏“抱一抱”。幼儿边念儿歌边在线上走。念完儿歌,教师任意出示一张数字卡,若是单数幼儿自己抱自己;数双数就与一位同伴抱在一起。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三组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操作的结果,并收拾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将操作册、练习册做完。

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 在比较中感知物品的大中小,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进行排序。

  2. 尝试在表格上根据物品的大小进行匹配。

  3. 乐意为猴子家选送礼物,在游戏中感受为他人送礼物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比较中感知物品的大中小,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排序。

  难点:根据物品的大小进行匹配。

  活动准备:

  1.课前已听过三只猴子的故事。

  2.礼物图卡人手两份装在盒子里(分别是从大到小的皮球、苹果、香蕉),表格人手一张,猴子,及其它小动物图片(小中大共三只)。

  3.黑板上已画好带有小红旗和小标记的表格图、三只小框。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毛绒猴子,引导幼儿观察

  1.——小朋友们看看谁来了?(猴子)

  ——有几只猴子呀?(三只)

  ——这三只猴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大、中、小)

  2.总结:这三只猴子呀大小不一样,我们可以叫它们大猴子、中猴子和小猴子,一起和它们打招呼吧。

  二、出示标有小红旗、小标记的表格。

  1.——这三只猴子非常有礼貌,它们想排好了队和我们小1班的小朋友打招呼,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排排队吧!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幼儿观察小红旗和小标记)你看了这两个标记觉得应该怎么帮它们排队呢?

  2.总结:对了,小红旗是排队的起点,小标记是代表从小到大开始排队,那谁来帮猴子排一下呢?

  3.请个别幼儿上来为三只猴子排队。

  4.你们同意她的排法吗?

  三、说一说礼物、数一数礼物。

  1.——猴子来我们班作客,那你们有没有为它们准备礼物呀?(事先将礼物放在小椅子下面)

  2.教师:你拿的是什么礼物?

  幼儿:皮球、苹果、香蕉…

  请你们数一数自己的礼物有几个?

  幼儿:三个

  3.这三件东西一样大小吗?

  幼儿:不一样

  教师:不一样在哪里?不大不小的我们可以说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用“中”来表示。并依次请幼儿把表示中的礼物举起来;把大的礼物举起来;把小的.礼物举起来。引导幼儿感知物品的大中小。

  4.教师:哎呀,猴子们这会已经在着急了,都在等着小朋友们去送礼物了,那我们手里的礼物应该怎么送呢?我请一个小朋友先来帮老师送一送,这个大草莓应该送给谁比较合适呢?

  5.总结:原来大草莓是送给大猴子吃是最合适的,说的可真好。

  教师:接下来要请每个小朋友来送礼物了,在送之前还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怎么送最合适?大的送谁?不大不小(中)的又送谁?最小的又该送给谁?好,请你们拿着自己的礼物轻轻地走到猴子家送吧!

  四、分组给其他小动物送礼物。

  1.——在我们桌子上呀还来了很多其他小动物,他们也想得到你们的礼物请你们到桌子旁边把另一份礼物去送给它们,在送之前也要动动小脑筋,怎么送最合适?

  2.幼儿分组开始送礼物,将手里的三张礼物卡分别贴在表格中三只小动物的下面,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怎么送最合适。

  五、师生共同检查礼物是否送正确。

  1.请幼儿讲述自己分别给三只小动物送了什么礼物。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我把**送给**”。

  2.为什么大苹果要送给大**?幼儿自由讲述。进一步巩固对物品的匹配。

  3.教师:小动物们收到这些礼物都很高兴,说谢谢小朋友!那我们怎么说呀?(不用谢!)

  4.教师:好了,小动物要回家了,我们跟它们说再见吧!

中班数学教案6

  序数(4-5岁)目标:

  学习1-10的序数,会从不同方向辨别数序。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过程:

  (一)小朋友排队:幼儿分组排队,看一看谁排在第几位,从左面数第几位是谁,从右面数第几位是谁?

  (二)小动物找家

  1、摆若干个弓形门当作动物的家,每个家门口挂一种动物头饰,幼儿分别戴这几种头饰。

  2、看一看第几号房子是谁的家?

  3、"小动物"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音乐停,迅速跑回自己家,问:"你住在第几号房子里?

  (三)找座位

  1、玩火车: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第几号车箱找座位。

  2、小剧院: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与号。老师查票,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四)住楼房

  1、老师与幼儿每人带一张照片。

  2、画一座楼房,共四层,每层十个窗户可以开关,将楼房画贴在墙上。

  3、幼儿自选一个窗口,将照片插在窗户里。

  4、看一看某某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5、看一看第几层,第几号住的是谁?

  教学反思:

  这次的数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对孩子的教育要来源于生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开火车”游戏情景贯穿始终。在活动中,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孩子讲“列”“排”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不能只停留在“有丰富的玩教具”上。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情境中,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从生活中认识“数”。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是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班数学教案7

  活动设计意图:

  世间万物总是蕴藏着许多和数学有关的秩序、规律,我们的生活往往充满着规律排序之美。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将规律排序的数学概念隐含在有趣的故事中,孩子从公主拯救王子的过程中,就能够发现书本中处处存在的规律排序,感受到规律和秩序带来的美的感受。数学绘本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数学绘本就是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中,或者美丽的图画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故事中隐藏的排序规律。

  2、积极参加排序活动,能在游戏和自主操作活动中尝试按规律排序。

  3、欣赏感受规律排列之美。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故事中的排序规律。

  活动难点:

  尝试按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PPT

  操作材料,王宫图画,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公主图片,提问:

  A、你知道她是谁吗?是的,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女孩,她是一位公主。

  B、公主收到了王子寄来的一封信,你知道信上写了什么吗?

  C、你们愿意和公主一起去救王子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大树上的果子,并能根据给出的排列规律找到正确的钥匙。

  A、公主要到乱七八糟女王的王宫救出王子,必须先通过一个大门,可惜这道大门被大锁锁上了。看守大门的大怪树说:“要想通过大门,必须要按照我的提示才能找到正确的钥匙。”

  B、播放大怪树的提示音,请幼儿仔细聆听。

  C、你听到了大怪树是怎样说的吗?大怪树告诉我们水果排列的规律是怎样的?老师这有苹果和梨的图片,谁来把这个规律摆出来呢?(请幼儿上来排列图片)排的对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是按照两个苹果一个梨的规律排列的。

  (5)师:按照这个规律,应该是拿第几棵树上的钥匙呢?(第2棵)钥匙在树顶,念规律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念的?(从下往上)刚刚小朋友是怎么排的?(从左往右),虽然排列的方向不同,但排列的规律是一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大路的颜色排列规律,帮助公主找到正确达道路。

  A、公主打开了大门,踏上了去往乱七八糟女王王宫的路,可是公主迷失了方向,一不小心走错路就会遇到可怕的怪物。

  B、你能指给公主正确的道路吗?说说你的理由。

  C、看来中间这条路才是最安全的。这条路的颜色可真多,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粉色蓝色白色的规律)

  D那我们一起把这个规律念一念吧。

  小结:原来是由三种不一样的`颜色一组一组排列的。

  3、出示制作的小桥教具,引导幼儿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并将两个图案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A、公主走啊走,被一座破桥挡住了去路。这座桥的桥板上有各种图案,你能说说都有那些图案吗?

  B、仔细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你能说说桥板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

  C、你能按照这个规律,用这两块桥板把小桥修好吗?

  三、结束部分

  1、观察乱七八糟女王王宫中的物品,发现规律并找到散乱物品的正确位置。

  A、在大家的帮助下,勇敢的公主终于到达了乱七八糟女王的王宫,乱七八糟女王说:“你必须要把我这乱七八糟的王宫收拾整齐我才能放了王子。”

  B、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散乱的物品,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的话,它们应该放在那里呢?

  2、出示王宫图片,教师示范后请幼儿上前将散乱的物品和正确的位置之间连线,并说说找到的规律。

  3、乱七八糟女王说:“还是有规律,有秩序的世界更美!我要跟着你们一起走!”于是,公主、王子带着乱七八糟女王回到了有规律的世界!其实我们的世界也有很多规律,希望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发现规律,欣赏规律美的眼睛!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引导幼儿发现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按照规律排序的。

  2、将主题延伸到区域:

  在益智区给幼儿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按规律排序操作;

  在美工区投放具有规律之美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或者是自主创作有规律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经过了教研组说课和第一次试讲之后,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上课情况做出了一些改动:

  A在第一次出现水果按规律排序之后,投放了苹果和梨的图片摆一摆这个规律,使幼儿加深对“规律”概念的认识,然后将幼儿摆放的规律(从左往右)和树上水果的规律(从下到上)进行对比,使幼儿明白:虽然摆放的方向不一样,但是排列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B操作材料的调整:

  原来的设计是幼儿用穿线玩具为女王串一条项链,引导幼儿尝试自主按照规律排序,但绘本当中给出的项链模板是:一个绿色+两个黄色+一个紫色,我觉得这种排序的难度对中班幼儿来说较大,所以就否决了。

  然后在第一次试讲的过程中将幼儿进行分组,每组提供一张操作图和一支笔,幼儿进行合作用线将散乱的物品连在正确的位置,连好以后每组派代表分享结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不强,分工协作的能力不足,所以出现了争抢笔、图的现象,有的幼儿拿到笔以后不会和大家商量,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连线,后来在分享结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仍然在操作图纸上,所以操作和分享的过程是失败的。思考这个环节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正确认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过高地估计了中班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和水平;二是操作材料过于分散,不利于幼儿得到公平的操作机会,不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所以计划把操作材料换成大图,幼儿上前进行找规律连线。教学课件也进行了改进,在收拾王宫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连线。

  C、在试讲过程中,每次出现一个新的规律就有意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当中的模式,建立“规律就是一个单元不停地重复排列”这样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也是我在最初的设计当中没有足够重视的地方。

中班数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分树叶》这个活动选择渗透式活动。把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树叶作为幼儿操作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活动目标:

  1。能按树叶的特征进行分类、计数,并能比较数量的多与少。

  2。探索树叶分类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前带幼儿拾落叶。并事先对幼儿拾的树叶进行整理。将每种树叶的数量控制在7片之内。

  2。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外形特征。

  师:昨天,小朋友拾了很多的树叶,在你拾的树叶中,你最喜欢哪一片树叶?它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给树叶分类。

  1。师:把相同形状的树叶放在一起,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树叶有几片,然后用标记和数字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在记录分类结果时不仅用数字表示树叶的数量,还要用简单的图示表示是什么树叶,有几片。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并相互检查分类的结果:谁来说说自己分的结果,每种形状的树叶各有几片?哪种形状的树叶最多?有几片?哪种形状的树叶最少?有几片?

  4。教师引导幼儿用另一种方法给树叶分类:树叶除了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怎么分?

  5。请小朋友再分一次,并把这次分的结果也记录下来。你的记录要能让大家看出什么样的树叶有几片。

  6。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标记表示自己是怎样分类的。

  三、幼儿相互表达与交流。

  1。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结果,并让同伴猜猜他(她)是按什么标准给树叶进行分类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记录与分类结果是否一致。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来分树叶。有的是按形状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还有的是按……分的,等等。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区分出大小、颜色,但有个别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清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本次活动情节性很强,环节丝丝紧扣,幼儿都非常投入,让幼儿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与观察和比较能力的提高。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较高。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的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中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10以内的序数,并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让幼儿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动物之家(设计为6层,每层为10间房,住着各种小动物)

  猫捉老鼠(设计一幢楼,猫、老鼠分别活动的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对对卡(画着各种动物的图片)

  找房子(画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房子10间,并排列整齐)

  3、背景音乐《动物之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小动物,,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动物之家“,引导幼儿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动物的`家在哪里?

  师:你能很快的找出小鸡、小鸭他们的家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间吗?你用的是什么好办法?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幼儿说出:XX 动物的家在第几层、第几间。

  2、出示“猫捉老鼠”,组织幼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师:小动物的房间里住着老鼠呢?我们请小猫来帮忙,抓住它,好不好?不过,我们要告诉小猫,老鼠住在哪里,这样小猫才能很快的捉住老鼠。

  引导幼儿找一找老鼠在哪里,猫到哪里捉老鼠,要求幼儿说出第几层,第几间。游戏可反复进行几次。

  3、幼儿操作活动

  1) 玩对对卡游戏,两人结对玩,把若干画有相同物体的卡片打乱,再整齐排成行,上下对齐,每人每次翻两张卡片,如两张卡片相同,可取走;不同,则放回原处(学着记忆第几排、第几张),两人轮流,看谁拿的卡片多。

  2) 找房子,让幼儿找找XX颜色的房子或XX的房子在第几间,并用印数字的方式表示出来。

  幼儿可自选活动,并交换玩。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讲,你是怎么玩的?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继续放置于数字角内,并不断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如:对对卡的数量增多,提高游戏难度。

  2、在日常生活中贯穿10以内序数的学习。如XXX你排在第几排、第几个?等等。

中班数学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中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认识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didi鼠,并尝试按颜色进行归类。

  乐于和同伴一起活动,初步感受活动的有趣和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红、黄、蓝、绿色的鼠模型各3个,彩色积塑红、黄、蓝、绿色各1个。

  学具:红、黄、蓝、绿色的鼠模型各3个,彩色积塑红、黄、蓝、绿色各1个,《活动用书》第1页、第2页,笔,白板。

  活动过程

  1、认识didi鼠的外形与颜色

  教师用高兴的口吻说:“今天,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上幼儿园了。”(出示didi鼠)“他们的名字叫didi鼠。现在,他们就在你们的学具盒里!”

  教师:“我们向每一只didi鼠问个好吧!”请幼儿打开学具盒,把didi鼠朋友请出来,向每一只didi鼠问好。请幼儿自己说一说didi鼠的颜色,教师再和幼儿一起认识不同颜色的didi鼠。

  2、操作活动1(《活动用书》第1页:didi鼠上幼儿园)

  送didi鼠到幼儿园。教师:“小朋友可喜欢didi鼠啦。瞧,许多didi鼠来找我们玩啦!说说他们是什么颜色的didi鼠?”请幼儿打开(《活动用书》第1页,指认上面的小didi鼠,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教师举起红色小didi鼠模型:“这只didi鼠说, ”请幼儿将学具中的各种颜色和大小的鼠模型放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送给didi鼠的礼物。教师:“didi鼠是和我们一起学本领的好朋友,我们送个小礼物给他们吧!didi鼠宝宝喜欢和他一样颜色的小礼物,你知道这个红颜色的积塑应该送给哪个didi鼠宝宝吗?”该接didi鼠了。教师:“不早啦,didi鼠的爸爸妈妈来接didi鼠宝宝啦!你知道这个红色的didi鼠爸爸和妈妈要接什么颜色的didi鼠宝宝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幼儿将同色的小didi鼠和大didi鼠连线。鼓励幼儿边连边说:“红色的.didi鼠爸爸妈妈接红色的didi鼠宝宝……”再引导幼儿将didi鼠模型、彩色积塑放进学具盒中。

  3、操作活动2(《活动用书》第2页:接力赛跑)

  说说didi鼠一家站哪里。教师惊讶地说:“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原来幼儿园要举行亲子赛跑活动。瞧!didi鼠的爸爸妈妈带着宝宝来到运动场啦!”请幼儿打开《活动用书》第2页,“每种颜色的didi鼠是一队,红队应该站在哪条跑道上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黄队的didi鼠一家应该站哪条跑道上?……”

  送didi鼠一家站队。教师:“比赛要开始了,快!我们把每队didi鼠送到相同颜色的跑道上,”请幼儿取出学具盒中的各种颜色的didi鼠模型,将每种didi鼠爸爸妈妈和宝宝分别摆放到相应颜色的跑道上。边放边说:“红队的didi鼠站在红跑道上……”

  didi鼠比赛。教师:“接力赛跑开始了!比一比,哪队跑得快?”鼓励幼儿自由操作鼠模型,让他们在跑道上往前跑,让幼儿边操作边说:“x队的didi鼠跑得快……”

中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行颜色的分类并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一步感知数量,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中班数学教案13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 ”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中班数学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中班数学教案15

  设计意图:

  3、4岁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以后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做基础,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由此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课《有趣的排序》。因幼儿刚接触排序,本节课主要以AB型的排列为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排序,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动物小人、雪花片

  课件(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水果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

  提问:

  1、活动室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板凳是两种颜色的)

  2、再看看我们今天排的队伍和原来排队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排的是一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3、手指游戏:《合拢放开》

  今天,张老师要和家一起学习《排序》,什么是排序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排队。就像刚才小朋友的队伍,小板凳的队伍还有手指游戏中的合拢放开、小手指爬这些都是排序)排序有好多种方法,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

  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A、根据课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B、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尝试排序。

  C、观察图片,说出解决方法。(排序的方法可真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种类等特征来排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排序,有问题吗?)

  D、欣赏了解更多种排序方法,巩固对排序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种排序的规律,刚才图片里小朋友操作的材料老师也带来了,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四、课后延伸活动

  1、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排序材料供幼儿练习;

  2、手工活动《美丽的项链》(用手工纸条粘合、串联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教案11-04

中班数学教案【推荐】11-24

【热门】中班数学教案11-17

中班数学教案【热】11-17

【荐】中班数学教案03-31

中班数学教案【精】04-01

【热】中班数学教案03-27

《分类》中班数学教案11-20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分类09-19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