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线索推论前后的变化。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大小不同)、海洋图一幅、魔术统计表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情绪--游戏"大家一起来"。
2、提问幼儿:你有没有见过大海?会变魔术的大海呢?(让我们来看看大海是怎样变魔术的)
3、魔术"神奇的海洋"。
--教师示范魔术过程!
--小的图片进去,大的图片出来。
--哭的.图片进去,笑的图片出来等。
--让幼儿观察原本的东西,放入海洋,会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根据线索推论前后的变化。
4、"我是神奇魔术手"。
--请个别幼儿按照相同的规则变魔术。
--请幼儿把变出或者推论出来的图片绘画出来。
5、请幼儿想一想,还可以变什么有趣的魔术呢?
6、教师讲解题目,幼儿做练习。
7、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第三个环节设置的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做之前,我先将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二页的《魔法机器》讲解了一遍,我着重想他们讲了第一个魔法机器发出的是每样物品比原有的多1的指令,然后我让幼儿观察第二台魔法机器,看看第二台机器发出的是什么指令,在这个点上,我处理的不够好,因为有一部分幼儿知道了第二台机器发出的比原物多2的指令,却不是全体幼儿,所以导致在做第二台时,仍有一部分幼儿照着第一台机器那样,画了比原物多了1。我应该事先在讲解时,兼顾到所有的幼儿,而不只是部分幼儿。
小百科:机器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做功。它是用来代替人的劳动、进行能量变换、信息处理、以及产生有用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ppt的方式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一日生活图。
2、龟兔赛跑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3、实物钟、大灰狼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四)、全体练习。
(1)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一个数字都有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3、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
2、动物房子图片,小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狐狸)
3、空纸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风景优美的树林里,一条小河缓缓地流着,小树林旁边有一栋漂亮的楼房,
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一看里面都住着谁,好不好?
2、教师出示有小动物楼房的图片
分别是:小狗(一楼)、小猫(二楼)、兔子(三楼)、猴子(四楼)、狐狸(五楼)
谁能说出这些小动物的邻居是谁?
3、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儿互动,教师观察。
4、教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想找邻居,你们想不想去帮帮他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5、教师出示1—————10数字卡片
让幼儿知道任意数都有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
6、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二、游戏
1、游戏一:找朋友
幼儿身上带好1——10的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对方,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
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2、游戏二:摸彩票
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大家一起玩。
3、游戏三:找朋友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将物体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积木,雪花片,笔,彩纸,剪刀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寻找图片上的规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我可能跟你们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哦,其实我今天要跟你们来玩一个排一排的游戏。
2.首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这个是什么?(太阳)这是一个红红的太阳,那请你们看看这个太阳上的光芒按什么规律再排呢?(长短长短)你们看出来了吗?我们来说说看,一根长,一根短,从上面开始说。 (一根长,一根短,一根长,一根短.....)这个太阳好看吧。如果这个一根长一根短随便排排,那这个太阳还会好看吗?(不好看)所以它有规律,你们发现这个长和短是几个一组的,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一组)你们来看看是不是?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是吧,而且还是间隔排的`。
3.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张图片,这是什么?(栏杆)仔细看好哦,这个栏杆上的颜色有什么规律呢(红蓝红蓝)一根红一个蓝接着看一根红一个蓝,一根红一个蓝,它们又是几个一组的?(2个一组)如果这个栏杆红的归红的,随便它一会红一会蓝整齐吗?(不整齐)
4.再来看看最后一张图,这是什么地方?(花园)这个花园有圆圆的花坛,长长的凳子,我想问问看这个花坛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一个凳子,中间有个花坛再接一个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从花坛开始,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你们猜猜看接下去会是什么?它是两个一组一个花坛一个长凳是吧?
5.教师小结:这几张图片告诉我们,栏杆有规律了就好看了,因为太阳的光芒也有规律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一长一短一长一短,栏杆呢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花园里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规律进行排列。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点东西,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材料也来按这个规则排一排,行吗?一定要像图片上一样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规则的,听清楚:1.随便选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有规律的排。行不行?有问题吗?好,再想想第一个规则是什么?第二规则是什么?然后排在哪里呢?
2.幼儿找材料排列,教师指导。
3.排出来真好看,有没有都按两个一组的规律来排呢?谁来说说看?彩纸是谁排的?你是怎么排的?(一个红一个粉)我们帮她一起来检查一下(一张红一张粉一张红一张粉)有规则吗?再来检查花片,我们一起来说(红蓝红蓝)是不是一个一个间隔,两个一组的?她选的是花片按照颜色来排的,花片还有吗?你怎么排的?(一白一红)接着我们来说说别的?这是什么?(水杯和笔)谁排得?(一水杯一笔)同意吗?他选了几种材料?(2种)但是也可以2个一组一支笔一个水杯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可以这样间隔。真了不起,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称来说。
4.剪刀还没有说过?谁排得?(一把粉一把蓝一把粉一把蓝)怎么样?同意吗?如果接下去排应该是粉剪刀还是蓝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没有粉剪刀,只有蓝剪刀,那应该怎么排呢?能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吗?请幼儿示范(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们还有办法吗?(一把左一把右)这样也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还有办法吗?怎么样才能两个一组?(一把开一把合)嘴巴一起说(一把开一把合一把开一把合)如果还有一把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一、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体积。
二、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一、果冻壳(一样大小)、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二、操作材料:黄豆、白云豆、蜜枣、玻璃球、小石子各若干份。
三、两瓶一样多的果汁,乌鸦喝水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激发幼儿兴趣,教师以客人身份进行招呼,并交代事情。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到大(3)班来,听应老师和徐老师说,我们大(3)班小朋友个个很棒。所以,老师想考考大家,和大家来做个智力游戏,大家说好吗?
幼:好。
师:这个游戏和我们桌子上的东西有关,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放着三种果实或种子,它们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
(引出黄豆、白云豆、蜜枣、果冻壳、统计表)
二、开动脑筋猜一猜
1、师:(哇!小朋友们真棒!)好,我们这就进入游戏第一环节――“开动脑筋猜一猜”,(幼儿跟念)“猜什么呢?我们要把这三种果实或种子装满这只杯子(示范)你们猜猜看可以放几颗?大家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讨论,等一下就
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到猜一猜下面的空格子里,可是不能动桌子上的东西,要从小到大猜想,黄豆、白云豆、蜜枣各能放几颗并记录下来,听明白了吗?
2、小朋友记录猜想答案,由老师依次将数字填写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并简单分析。
三、亲手体验做一做
1、师: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真的可以放几颗呢?
幼:(想)
师:好,我们现在就验证一下,进入我们游戏的第二环节,亲手体验做一做。(幼儿跟念)
2、师:我们还是按表格上排的顺序来验证,那怎么做呢?要求是这样的:(示范)把黄豆放满杯子,压一压,让它和杯口一样平。数一数,一共有几颗?马上把答案写在做一做的空格子里。
3、幼儿实际操作,教师再次记录幼儿所测结果,并分析幼儿测量出来的数据,根据差异给适当验证。
四、仔细观察找规律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爱动脑筋、爱动手,而且记录认真。下面,我们要进入游戏的'第三环节――仔细观察找规律。(幼儿跟念)
2、这个规律就在表格里,大家睁大眼睛,看谁把它先找到。(幼儿回答,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同样的杯子里,身体越小的东西,放的颗粒数越多,身体越大的东西呢,放的颗粒数就越少)
五、生活游戏――乌鸦喝水
师:我们大(3)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下面我们再帮小乌鸦解决一个问题好不好?那么小乌鸦遇到什么问题了呢?原来呀小乌鸦今天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了,它唱呀、跳呀,很快口渴了。这时小乌鸦找到了一个瓶子,可瓶子里只有半瓶水,而且瓶口太小,小乌鸦喝不到,这可把它急坏了,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能帮帮小乌鸦吗?
六、活动延伸
如果小乌鸦面前有一堆玻璃球和一堆比玻璃球还要小的石头,你们想一想,把哪个放进去,水会更快满起来。那么小乌鸦就可以更快喝到水了?
师:小朋友们意见各有不同,这样吧,老师请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去做个小实验,你们像老师一样,准备两瓶一样多的水,一瓶放20颗玻璃球,另一瓶放20颗小石子。看看,哪一瓶的水满得快,明天回来告诉老师,好吗?文 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与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学习8的形成数数,知道7添1是8,认读数字8,并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1-68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习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
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 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习: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
“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游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结对轮流玩的游戏,并以雪花片为游戏“筹码”,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随着游戏输赢结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于是,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数运算”核心经验的学习结合起来了。
该活动的重点是每轮游戏后的推理过程,即让幼儿推理“输完了”和“赢得最多”两种极端情况形成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这个推理过程涉及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即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例如,幼儿原本拥有3片雪花片,每输一次失去一片,每赢一次得到一片。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为0,那么他应该是连输了三次。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雪花片数量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拥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赢得的,根据每次赢1片的游戏规则就能推断出他赢了3次。
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介绍玩法和规则,并试玩一次,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其次是开展两轮游戏,每轮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直接感知和验证。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会自然运用“分解与组合”这一数学核心经验,但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语言加以表述,这对大班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准备:
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
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1.回忆熟悉的游戏。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则”,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如果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2.试玩新的集体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是否已做到一对朋友在一次游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游戏中教师提问: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一)片雪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游戏?
(2)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3)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说明: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说明:游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输完时,可能会有挫败感,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及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输了,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为什么是输了3次?
(说明: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儿都会说“因为他输了”,而后的教师追问“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目的是帮助幼儿思考输赢结果与雪花片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再追问“为什么是输了3次”,以帮助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输赢1片”的游戏规则之间建立起联系。)
(3)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每人赢了几次”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而后者只记得自己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忘记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赢了6次”时,幼儿可能会用“3+3=6”来作答,教师可以视情况再深入追问幼儿:“这里有两个3,这两个3有区别吗?”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戏中赢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幼儿作出推理后,教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A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然后让幼儿A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磁铁块加以表征。随后,幼儿A每描述自己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B在3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1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水平。)
三、第二轮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调整规则:游戏玩法不变,每人改为拿6片雪花片游戏,共玩3次,每次输的人给赢的人2片雪花片。
(2)请幼儿游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输了,那么他们每人输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输了3次”和“输了6次”。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输掉2片雪花片,输了3次2片,就输完了6片;有幼儿则可能忘记了游戏规则,会说因为输了6片雪花片,所以输了6次。)
(3)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可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A上来,根据输完6片雪花片的幼儿B的描述,来摆放磁铁块。教师可先向幼儿B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并让幼儿B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6块磁铁块加以表征;幼儿B每描述自己输了一次,幼儿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4)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12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12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么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也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而后者只记得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雪花片,忘记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戏规则记成了每赢一次得到1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赢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赢了6次。有幼儿则可能会用“6+2+2+2=12”来作答,他的解释是,因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2片,一共赢了3次,得到6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的具体引导方法同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重点引导幼儿思考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这三方面的关系。)
(6)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开展以下环节的活动。
提问:谁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几片?
为什么只剩下了这几片?你在游戏中的输赢情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铁块摆放出你的雪花片输赢过程?
如果两个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样的,他们的输赢过程也会是一样的吗?
(说明:以上问题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性地开展该环节活动,目的是引导他们尝试回忆或推论自己雪花片的输赢过程,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尝试用磁铁块加以表征。最后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基于摆放磁铁块的过程,尝试思考和理解“输赢的不同顺序”与“相同答案”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
目标
1、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习纸2张(见练习册NO.4—5),如图(1)和图(2)。
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2)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3)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习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建议
(一)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二)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见《儿童数形宝盒》说明图29。观察记录与评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3
教学名称:
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自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和钱的数量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加减数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时,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教具的准备:橙子,香蕉卡片各十张,人手4个替代物做钱。
教学过程:
一,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师:今天呀,老师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小朋友们,小猪的水果店昨天开张啦,于是朱老师就去小猪的水果店买了一些水果,可是算钱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助我,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昨天呀,我带了一些钱去买水果,(出示4张四块钱),请你们看看,我手里有多少钱?(四块钱),我有四块钱,所以我向小猪买一个橙子(买了一个橙子)
提问:我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手里还剩下三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所以还剩下三块钱)4-1=3
那我们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减法的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
师:剩下的钱,我还想买香蕉,所以我又问小猪买了三根香蕉。那又要请你们帮我算一算了,刚才,我买了一个橙子和三根香蕉,请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你们怎么知道我花了四块钱呢?(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三个香蕉三块钱,所以一共是四块钱),嗯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加法的算式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1+3=4
二,请幼儿根据实际操作,自己来仿编应用题
师:谢谢你们,这下子我总算是算清楚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算一算呢?我们自己也来买水果好吗?每位小朋友手里都有四块钱,(先请一位小朋友)请你先买两个橙子,然后告诉我你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两块钱)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手里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所以还剩下两块钱)好,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
(再请一位小朋友):请你用剩下的钱买两个香蕉,然后告诉我,你买了橙子和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为什么呢?(因为买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两个香蕉花了两块钱,所以一共花了四块钱)也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2+2=4
结束部分师:你们都很棒,那今天放学后,请你们也来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不会被你们难倒,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进行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获奖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了,作为四名教师的其中一个,本次我选择了我们大班现在进行的主题《黑夜秘语》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上月球》。
虽然针对本次活动我已经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教案,还特别精心设计了自认为很满意的多媒体课件,可是经过昨天的试教,还是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就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相比平时每逢要上公开展示活动我首先会选择语言活动,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语言活动相对比较擅长一点,可是这次我考虑到其他三个老师都选择语言活动,如果自己再去选择,这样一个半天对于听课的老师好象有点太过单调,再则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让自己向其他课程领域也发展一下,还信心满满地自认为也许我在其他领域教学中也可能不错也不一定。于是,考虑再三下了决定--大班数学活动,这个活动之前我们在订计划时把它定在科学领域,可是我觉得把它定在数学活动更精确与明朗一点。
经过了昨天的试教,我满满的信心有一点受到打击了,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堂课我应该改进的一些地方: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不够完善,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二、忽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由于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考虑的只是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掌握程度,没有想到大四班是一个新大班,幼儿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没有考虑有些幼儿基础还不是很踏实,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三、教师的语言不严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个环节讲述时的语言不严瑾,造成了幼儿操作时的不理解,还应该再进一步推敲。
不过昨天的课也让我同时又增加了信心,因为幼儿对我的课件相当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这是我设想到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毕竟他们是一群只读了一个学期半的新大班幼儿,明天我要开课的对象是大班其他三个班中的,相对而言应该他们知识经验应该更丰富,思辨能力应该更强。
于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现在最要抓紧做的事,刚才看到博友"蓝天"的博文,一句话很有感触"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期待明天的活动能够成功!
活动目标:
1.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2.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习同伴的数数方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能数正确吗?把桌子上的操作纸拿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接下来会有一幅图片,让你们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把答案记在下面的空格里。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哪里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里有六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两只兔子,第七只兔子在哪里?在蘑菇房的中间。
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看看花有几多?这么多花这么能数的快呢?三个三个数。对了,三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多?6朵,下面的花有几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张纸上写了什么?条是什么意思?一条一条,对,数一数带鱼有几条。第二个格子里写的什么?数一数蛋有几只?什么是种明白吗?数数饼干有几种。把你看到的答案记录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诉我带鱼是几条?有不同答案吗?还有第三种答案吗?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十一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吗?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哪里?
5.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哪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是个既熟悉又神秘的世界。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设计登月球的游戏,将数的组成结合到游戏的各环节让孩子在虚拟的游戏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它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更让幼儿就懂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让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
活动第一环节给星星打电话。简单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顺利地开展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要求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目的在于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参与性是十分强烈的,也许是孩子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多数孩子都选择了拨通10号星星,不难发现他们对10的分合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能把已获得的数学经验运用于虚拟的游戏中去。第二环节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轨道图)要上月球需要经过一个轨道,要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而且密码不能重复。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对于解密码的兴趣还是很强的,由于操作之前我让孩子已经找出10的分成的互补规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顺序顺利的写出10的九种分成方法,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个别幼儿也出现了遗漏和重复的情况。第三环节领取“通行证”。给操作正确的幼儿发放“通行证”,为了让每位幼儿都得到愉悦的体验,我邀请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个别孩子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每位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堂教研组行为跟进研讨课,课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第一环节孩子们打通最多的是是10号星星,还有几个星星没人打,应该把没有拨打的星星以集体形式练习,如几和几打通的是几号星星。2.幼儿在操作环节,我让先操作完的孩子找听课老师检查是否正确,而后又让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两次检查显得多余,其实只要发“通行证”这一次就够了。3.最后环节应该创设一个登月球的情景让先领取通行证的孩子等候在起飞地点等待全体幼儿一起上月球。我将听取听课老师的建议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执教,我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6-25
【热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2-0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模板05-31
【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2-04
【热】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1-31
[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3-0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1-31
【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2-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