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五个蛋糕分给两个小朋友,找出所有的分法。
2.愿意与同伴合作,互相分享不同的分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小蛋糕,盘子,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故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绘本故事《蛋糕长大啦》,并创设分蛋糕的情境。
教师:绘本里的佳佳上一次蛋糕没有做成功,可这一次她的蛋糕做成功啦!一共做好了5个小蛋糕。刚好,佳佳的好朋友琳琳和小茂来找佳佳玩,佳佳准备把这五个蛋糕全都分给琳琳和小茂吃,你们能帮助佳佳来分蛋糕吗?
二、操作实物进行分解
1.幼儿自主分解,记录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将蛋糕分给琳琳和小茂,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2.集体分享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看看大家的分法一样吗?
3.比较不同的分法。
师:有的小朋友有两种分法,有的小朋友有三种分法,那你们是怎么分的?
三、梳理经验
1.将所有的分法罗列,请幼儿寻找规律。
2.再思考还可以怎么分?如何分才不会漏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复习巩固目测接树的方法。
3、乐意使用新方法数数,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1——6的数字,并学习过目测数群的方法。
物质准备:
1、教具:房屋形分类底板,7以内的小动物实物卡片,如7只小狗,3只小兔等,每个数字有2——4张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1)房屋形分类底板,7以内的小动物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住新家。
1、出示屋形分类底板、小动物实物卡。教师:森林里盖好了一幢新房,这些小动物要搬到新屋里去,有哪些小动物要搬新家呢?有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观察小动物的数量。
2、师幼共同讨论住新房的规则:一样多的小动物住在一起,如:3只小猫和3只小兔住在一起,并请幼儿示范分小动物。
3、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这间房子里住的小动物都是几个呢?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动物的数量。
4、教师:7只小狗、7只小鸡用数字几表示呢?(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说说7像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
5、教师:"谁愿意用我们刚才想的办法给小动物家装门牌号呢?"幼儿集体商量的规则给小动物家装门牌号,把数卡插在屋顶上的空格处。
二、小组操作活动1、小动物住新家。先将小动物卡片按数量的多少放在分类盒中,然后再匹配相应的数字卡。
2、圈出7的`物体。观察《幼儿用书》画面,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将相同的实物圈起来,并在数量是7的圈中打√。
3、添画变成7。先数数画面上每一排的物体的数量,引导幼儿添上相应的物体,让每一排的物体数量与前面的数字一样多。
三、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操作,请幼儿介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表扬用目测接数方法的幼儿,鼓励大家学习并尝试使用该发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分类盒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教师一遍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完成操作材料
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教学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2. 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 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这条短裙多少钱
2.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这条短裙多少钱
小朋友,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买漂亮的短裙吗?
用什么才能买到这些东西吗?
2.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
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展开
课件演示:人民币
1. 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2. 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
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请幼儿观察: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面值的颜色,图案,大小的不同。
3.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
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
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4.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三、结束
1、再次播放课件,供幼儿比较,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学分析:
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是幼儿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和幼儿教育纲要中提出的教学要求的基地上,重点掌握如何进行分类知识的教学。因为学生主要是缺乏教学经验,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只能提供一些语言描述的教学方法与口头讲述的课例让学生参考,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要改变来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片断教学试教、观看录像片断与师生评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逐步训练学生幼儿计算教学的技能,培养学生幼儿计算教学的能力?</SPAN>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试教、观看录像片段教学、师生评课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方法。
课的类型:
综合类
教学方法:
讲、练、评相结合
教学重点: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具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掌握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
幻灯式投影机一台;投影片;VCD机一台;幼儿学数学(中班)VCD一盘;各种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纸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承上启下、直接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给学生介绍幼儿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的方法
1、帮助学生理解“外部特征”。
老师手拿一本书,请学生边观察边对该书进行描述。最后,老师小结:物体的外部特征一般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
2、指出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意义(能加强对颜色、形状的认识,为幼儿正确使用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借书证打下基础)。
3、指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按不同的外部特征分类的具体教学要求不同。
出示投影片,通过对该表的横向对比让学生体会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干扰因素、物体的分类种数、每类物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幼儿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这与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是相符的。
4、给学生介绍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方法。
(1) 首先指出教学时除了要以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以外,还要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举例说明:如教幼儿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时可以结合教幼儿认识颜色进行教学;教幼儿按物体的形状分类时可以结合幼儿认识的形状进行教学;教幼儿
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等外部特征分类时可以结合教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等内容进行教学。
(2) 以教小班幼儿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和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为例,介绍分类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试教: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1、请一位学生选择以上的一个内容进行片断教学。
2、学生集体评课,指出该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启发性地评课。
(三)、观看采用新方法的教学片断——可爱的小蚂蚁(中班)
1、请学生留意该教学片段中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突出的不同点。并留意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如何。
2、看录像教学片断。
3、师生共同评论该录像教学片段(重点指出该片断中老师让幼儿自主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使学生获得更扎实的基础基础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发挥其最大的`优点,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作出一步的探讨。)
三、小结
四、作业
从“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中挑一个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求用2—3种教学方法,并在下一节课选几位同学试教。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体分类的教学
三、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把相同名称和物体放在一起
(二)、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表格: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要求(投影)
小班
中班
大班
颜色
教具要求
形状相同,颜色不完全相同
形状、颜色不完全相同
大小、形状不同,颜色不完全相同(包括混合色)
教学要求
按物体的颜色分类
排除物体的形状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颜色分类
排除物体的大小、形状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形状
教具要求
颜色相同,形状不完全相同
颜色不同,形状不完全相同
颜色、大小不同,形状不完全相同
教学要求
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排除物体的颜色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地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
教具要求
大小或长短差别比较明显的物体
粗细或厚薄不同的物体
宽窄不同的物体
教学要求
按大小或长短把物体分类
排除颜色的干扰,按物体的粗细或厚薄分类
排除物体的颜色、长短的干扰,按物体的宽窄分类
每次分成一类或两类,每一类4个以内
每次分成两类或三类,每一类5个以内
还要求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每分成两类或四类,每一类6个以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所抓的物体进行分类和记录。
2、愿意倾听并尝试用别人的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红枣、芸豆、花生;记录单、笔、黑板。
学具:小碗(内装红枣、花生、芸豆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有三个好朋友要和我们玩游戏了。都有谁呢?(依次出示花生、芸豆、红枣实物)它是谁啊?出示记录纸,花生宝宝藏在哪?(在记录纸上找出花生、芸豆、红枣图片)
2、介绍游戏玩法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名字叫“抓抓乐”。怎么玩呢?抓一把,数一数,记一记,记在哪呢?(记在对应的格子里)怎么记呢?用什么符号记呢?(用小圆圈记)想不想玩呢?
3、幼儿自主游戏
师:每人试着抓一把,数一数,记一记。
幼儿进行抓抓乐,数清楚并记录。
4、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
师:有的小朋友先分类,把花生放在一起,芸豆放在一起,红枣放在一起。再数花生有几粒,芸豆有几粒,红枣有几粒。有的小朋友抓一把后先把花生都找出来数一数有几粒,接着把芸豆找出来数数有几粒,最后数剩下的红枣有几粒。
5、幼儿再次游戏
(1)师:请小朋友再玩一次,试着用别人的方法去数清楚,抓出的每种东西各有多少?
幼儿再次游戏,鼓励幼儿乐意尝试用别人的方法来数。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9
目标
1.感知4以内数量,会给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2.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
2.幼儿事先剪下的轮子,胶水。
过程
1.数数车轮。
――请每个幼儿看统计表,分别数一数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的轮子数量,然后在统计表的右边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请幼儿说说车子的名称及其轮子数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轮子数量,说说什么车的车轮多,什么车的车轮少。
2.学念儿歌。
――教师借助统计图表,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与幼儿互换问答角色,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将幼儿分成问、答两组,完整念儿歌一遍。
3.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只轮子,讨论怎样表现自行车、三轮车、 小汽车、火车等。
――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结伴组合进行模仿游戏。如两人组合模仿自行车,四人组合模仿小汽车,许多人组合模仿火车等。
建议
1.该活动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感知轮子数量与车辆的关系。
2.模仿游戏可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意愿,及时肯定幼儿的造型创意,如许多人组合模仿大卡车,两人组合模仿摩托车等。
附:轮子歌
一个轮子什么车?
一个轮子独轮车。
两个轮子什么车?
两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
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
四个轮子是汽车。
许多轮子什么车?
许多轮子是火车。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1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03-0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排序》06-2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08-04
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11-09
幼儿园中班生活中的数学教案12-11
【优】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7-2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热门]01-08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优秀11-2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