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7-08 04:06:3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初步感知三原色变色规律。

  2.尝试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喜欢科学小实验,享受实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原色相互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规律。

  难点:记录并能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记录表(大和小),红色、黄色、蓝色橡皮泥若干,油画棒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前半部分。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故事《红黄蓝,做朋友》,猜猜看,当红色撞上黄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当黄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当红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二、探索红黄蓝三原色变色规律。

  1.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师:"到底会变成什么呢?试一试才知道。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色橡皮泥,现在小朋友就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去试一试,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就用同色蜡笔做一次记录。"幼儿操作探究时,提醒幼儿探索两种颜色变变变时要使劲揉捏,这样变出的新颜色才比较明显、均匀。

  2.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做好的记录表送到前面的展板上。

  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发现?"请幼儿到前面讲解自己的记录表,分享实验探究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验证。

  如:老师刚刚看了一下,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橙色,也有小朋友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一半红一半黄,这是为什么呢?

  请一幼儿到前面操作验证,寻找原因:撞的力气太小了。

  小结: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撞上蓝色变出了绿色,红色撞上蓝色变成了紫色。那红色、黄色、蓝色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3.拓展实验:红+黄+蓝三、拓展延伸:颜色变变变颜色变化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在我们的科学角里还有许多好看又好玩的颜色,小朋友可以去一玩,变一变。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体能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蝴蝶相关信息参考。

  铃鼓。

  活动过程:

  给幼儿讲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毛毛虫是从哪里孵化出来的?

  --小毛毛虫吃呀吃,变得怎样?

  --大毛毛虫盖了一间房子,从房子里钻出来的是什么?

  与幼儿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蝴蝶有几只脚?蝴蝶的脚是用来走路的吗?

  --蝴蝶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蝴蝶有没有家?

  --蝴蝶有没有毒?毛毛虫有没有毒?

  --蝴蝶有牙齿吗?它是肉食性动物吗?

  --蝴蝶会不会变老?蝴蝶会不会生病?

  --蝴蝶会不会发出声音?耳朵在哪里?

  --蝴蝶的幼虫到底有几只脚?

  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

  --当教师摇铃鼓时,请幼儿将身体缩起来变成小小的.毛毛虫(只有一小步分身体和地面接触),毛毛虫爬呀爬,吃了一大片叶子,身体长大了一点(请幼儿将身体与地面接触的更多些);又吃了一大堆叶子,身体变的好长、好大啊!毛毛虫爬呀爬,爬到树上结成茧;茧里的毛毛虫变成蛹挂在树上或叶子上;成虫咬破茧,变成蝴蝶飞飞飞。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毛毛虫变蝴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健康环保意识,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被污染的图片

  2、清洗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3、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的盘子等),沙子两盆。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美丽的家园变脏了。

  1、老师出示图片,漂亮的房子周围都是废旧的饮料瓶,苍蝇嗡嗡飞、问我们的家园怎么了?我们应怎么办?(幼儿自由讨论)

  2、用瓶子的口气说出“我们还可以利用的”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3、让幼儿观察饮料瓶,教师提出问题。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

  4、“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和幼儿一起探索饮料瓶的玩法。

  (一)让幼儿选喜欢的饮料瓶,自由玩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有的孩子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旋转好几圈;有的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铅笔轻轻一敲瓶口一端,饮料瓶就蹦起来;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夹着瓶子跳;还有的拿几个瓶子摆成一行跳来跳去。)

  (二)互相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三)幼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1、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来咱们试一下。

  2、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3、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摇一摇,变成了沙锤,随着放的音乐打起了节奏;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时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还有几个孩子把装有带颜色水的瓶子,按颜色摆成几排,当成饮料买;有几个男孩子把瓶子在一边摆成一排后,用另一个瓶子滚过去,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一手拿一个练习举重……)

  4、交流经验,让创意好的幼儿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谈话小结

  师:“饮料瓶好玩吗?刚才,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吗?(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这些物品不要随便乱扔。(通过谈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旧利用,让我们一起来做环保小卫士。)[

  四、和幼儿一起做《健康哑铃操》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举重的游戏,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把这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做做哑铃操,也锻炼一下身体,好吗?”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把操做。(踏步走做整理运动)

  小哑铃,前平举,前平举。(抬脚跟,两臂做前平举)

  小哑铃,侧平举,侧平举。(抬脚跟,两臂做侧平举)

  小哑铃,向上举,向上举。(抬脚跟,两臂向上举)

  小哑铃,下面碰一碰,下面碰一碰。(弯腰运动)

  小哑铃,左边碰一碰,左边碰一碰。(左转运动)

  小哑铃,右边碰一碰,右边碰一碰。(右转运动)

  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跳一跳。(跳跃运动)”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

  在收集区域材料时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饮料瓶:露露瓶、爽歪歪瓶、雪碧瓶、矿泉水瓶、营养快线瓶等。我把这些瓶子放在了区域角的“百宝箱”里。每到区域活动时,孩子们从“百宝箱”里自主选出自己喜欢的“宝贝”玩耍。我发现好多孩子拿出饮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给瓶子排队,还有的放置瓶子当成障碍物,然后跳来跳去。看得出,孩子们对这些简单的玩具有十分高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饮料瓶,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丢弃物,但对于孩子游戏来说却有很大的用处,可以把它当成游戏材料,进行多种游戏。让他们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懂得变废为宝的意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认识部分红皮或红心的水果。

  2.体验共同制作的乐趣。

  准备

  1.选择红皮或红心的水果(干果),如:红苹果、西瓜、西红柿、火龙果、栗子、山楂等。

  2.每桌放一盆已做好的水果沙拉,塑料小勺若干,另有色拉酱、果酱、水果刀(带齿、钝头)、调羹等。

  3.幼儿在区角中已学会使用切割工具。

  过程

  1.尝尝水果沙拉。

  ――出示水果沙拉,猜猜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品尝水果沙拉。

  ――品尝后,说说里面有哪些水果。(幼儿说出一种水果,教师就出示这种水果实物)

  ――这些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红色)

  ――除了水果自己的味儿,还有什么味道? (沙拉酱)

  2.做做水果沙拉。

  ――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样做的`吗? (让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介绍所提供的材料。

  ――每组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或工具,自制沙拉。

  3.互相品尝水果沙拉。

  ――幼儿自由品尝水果沙拉。可尝尝本组的,也可尝尝其他组做的。

  ――说说哪一组做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请这一组幼儿介绍是怎样制作的。

  建议

  1.本活动试图让幼儿在互相交流、协作、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制作沙拉的方法,在与材料、学习伙伴的交互过程中建构制作技能。在制作沙拉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刻意将制作方法告诉幼儿,而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实际上学习沙拉的制作方法已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制作沙拉的过程中,教师的巡回观察非常重要。

  3.活动可根据条件或分组制作或幼儿每人制作一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制作树的朋友。丰富主题墙面的环境的布置。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树的朋友”的调查。

  2、图片:太阳和树、雨水和树、松鼠蹲在树上吃松果、藤条缠绕在树上、有鸟窝的树等。

  3、制作用的材料。

  4、集体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调查表

  1、每位幼儿都调查过树的`朋友,知道树有哪些朋友了吗?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3、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上。

  二、树的朋友真正多。

  1、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树的朋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3、启发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怎么样分配角色 ,表演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每个小组的表演,说说他们分别演了哪几件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如:花在树旁静静地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东面,一只啄木鸟在为树捉虫等等。

  三、丰富“树的朋友”的主题墙面。

  1、引导幼儿观察“树朋友的家”的主题墙面,启发幼儿把“树的朋友”增加到原来的主题墙面上。

  2、幼儿自选内容,制作某一样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3、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主题墙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圈】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万物生发。《小竹笋》选材来自于中班“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意在让幼儿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从竹笋生长到竹子的变化过程,引导鼓励他们关注自然现象的不断变化。同时幼儿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能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能得到相通。

  【活动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课件、礼物包裹、竹笋生长过程图、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竹子)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师:可是竹子那么长,包裹那么小,装得下吗?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呢?

  答案揭晓:竹笋。

  师:竹笋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原来竹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圆锥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笋壳,颜色有些是褐色的,还带点黄,有深有浅;而且竹笋摸起来是硬硬的。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

  请幼儿排序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要剥壳)

  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你用什么办法剥的这么快?

  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

  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物质:

  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准备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幼儿教案《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9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马铃薯》03-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发芽了》01-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4-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蜜蜂》04-06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0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优]10-12

幼儿园科学教案中班实用大全01-08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0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