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 4个,小雨点4种各2个,︵2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老师,您好》。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教师范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 答 滴 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勾线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适合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五、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深浅不同的兰色丙稀印出大海,掌握水浸转印画的方法。
2、能用水粉画出有趣的海洋生物。
3、体验水浸转印画的快乐与成功。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调好的深蓝、湖蓝的丙稀颜料、各色厚颜料。
2、平扁有边不漏水的托盘、一次性桌布、自制的大头棉签、A4大小的水粉纸、小塑料勺子、抹布。
3、提前将托盘装适当的水,摆在教室四周备用。
4、范例、转印好的底色纸、作品展示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转印好的深浅颜色明显的大海底色。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蓝色象什么?
(看,这片蓝色象什么?天空、大海、小河、池塘)
教师示范讲解“大海”的绘画方法,理解水浸转印画的概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这片漂亮的大海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是用了一种和我们平常不一样的画法画的。)
二、水浸转印概念:这些蓝颜料是什么颜料?水粉吗?不是。是丙稀,融于水在水面会自然洇开,再用水粉纸轻放在水面上,提起颜料就会转印在纸上。
示范讲解:
1、将深蓝丙稀用勺子盛满,倒在有水的托盘里靠近你的一边,再将浅蓝丙稀用勺盛满倒在靠近深蓝丙稀的地方,让两种颜色自然过渡,融合在一起。
2、将水粉纸平放在托盘中,用手轻轻的捏在纸边,用手在水中晃动,让深浅不同的蓝丙稀均匀沾满白纸。
3、轻轻晃动十下,抖干水,放到桌上晾干。
三、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范例与蓝底色同贴在黑板上。)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要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
(大海里都有什么海洋生物?你想在你的那片大海里画些什么?)
教师边用大棉签在蓝底色上绘画幼儿说出的生物。
提出要求:
1、绘制大海底色时先用深蓝色再用浅蓝色丙稀。
2、注意用手抖水时的动作要轻。
3、画面内容丰富,与别人不同。
4、注意作品及桌面卫生。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强幼儿可以用丙稀在水中倒出波浪形状,画出丰富的.海洋生物。
鼓励能力弱幼儿大胆用丙稀绘制底色,大胆绘画。
五、作品展览讲评。
鼓励幼儿从底色转印的颜色,画面内容的丰富来进行讲评。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比较有序的分组去进行水浸转印,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丙稀和水粉颜料的不同特点,较好的掌握了水浸转印的方法,在自己已有去海边赶海,见过的各种海洋生物的经验基础上,教师直观生动的示范,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绘画海洋生物技能。在评价部分幼儿能从画面的内容丰富程度、底色转印的方法掌握进行讲评,幼儿对这种新奇的绘画方法感兴趣,掌握较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表情等细节,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并表演。
2、通过自由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结伴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体验用笑容交到更多朋友的愉快感。
重点难点重点:
仔细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表情等细节,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并表演。
难点:能够用多种阅读方式阅读绘本,并能与同伴合作大胆展学。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本绘本《不要再笑了,裘裘》、绘本PPT、音频(笑、大熊)、头饰(狐狸、狼、猫)、思维导图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频导入,介绍封面。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你喜欢笑吗?
2、师:有这样一个宝宝和你们一样喜欢笑,可是它的妈妈看到它笑却总是对它说:“不要再笑了!”来,我们来看看是哪位宝宝和妈妈!
3、出示封面PPT:它们是谁?宝宝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裘裘,裘裘在干什么?妈妈的表情是怎样的?听,妈妈对裘裘说:“不要再笑了,裘裘!”(教师手指着封面题目)
4、师:妈妈怎么说的?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利用多种阅读方式阅读故事,大胆讲述负鼠妈妈如何教裘裘学习逃生本领。
1、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故事第1—2页,理解“装死”。
师:裘裘必须要学会的本领是什么?装死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一下)为什么妈妈要裘裘装死?
小结:妈妈想让裘裘学本领来逃过敌人的伤害,看来妈妈真的很疼爱裘裘。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阅读故事第3页,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故事第3页)师:妈妈做了什么?裘裘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自由阅读第4—6页,理解故事内容。
师:妈妈后面又分别做了什么?裘裘又是怎么做的?
(1)请小朋友们阅读第4页—第6页,安静地阅读。
(2)幼儿自由阅读后回答。
4、播放熊的声音的音频,集体阅读故事第7—8页。
提问:裘裘遇到了真的大熊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5、小组合作阅读故事9—13页,完成思维导图并讲述故事的发展。
提问:熊分别对裘裘做了什么动作?裘裘的表现是怎样的?
师:请小朋友们安静地翻开书本,阅读第9页—13页,阅读完后请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操作卡片。
幼儿展学要求:分工合作,每5人为一组,一个小朋友来说故事内容,两个小朋友表演故事,再请一个小朋友来摆放及介绍操作卡,最后一个小朋友补充、总结。
小结:原来呀,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裘裘学会了装死的`本领。
提问:熊看到裘裘的表现后发生了什么?
6、幼儿两人为一组结伴阅读故事第14—18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师:熊想找谁学什么本领?(幼儿结伴阅读后讨论)
小结:笑容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经常笑哦!
三、情感迁移,体验交朋友的愉悦感。
师:今天你学会了笑吗?我们一起笑一笑吧!小朋友们的笑容真好看,现在我们带着笑容一起去其他班交朋友吧!
活动反思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本次活动是一个绘本阅读活动,整个活动打破了传统的“看图讲故事”,而是采用自由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结伴阅读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真正地把空间留给了幼儿,让他们不断地体验和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幼儿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二、注重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动手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本次活动设计了思维导图操作环节,通过思维导图的操作,不仅让幼儿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了完整的感知,同时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语言活动就是要让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通过幼儿与同伴分工合作来展示小组成果,让幼儿能够在活动大胆地表达从而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三、活动中对幼儿有效性的评价还应加强。
本次活动我忽略了对幼儿有效性的评价,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幼儿听到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后可以更好地保持或调整自己的行为,甚至可以给其余幼儿起到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
绘本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还可以使他们的情绪、思维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今后我将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力争将绘本阅读活动与其他领域相结合,通过绘本的趣味性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是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食品。
2、认识黄豆及豆制品,乐意吃各种豆制品。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认识。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带到幼儿园,并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及食用方法。
2、豆腐一块,黄豆一把,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请幼儿收集各种豆制品带到幼儿园来,请食堂人员中午为幼儿安排一份豆制品的菜肴。
4、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
教师出示豆腐,引导幼儿讨论豆腐是用什么做成的。
教师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用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黄豆爷爷找宝宝》。
教师:图片上的这些豆制品你见过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豆制品要怎么吃才更有营养呢?
3、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帮助幼儿认识多种豆制品。
教师戴上“黄豆爷爷”的头饰,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我的宝宝在哪里?
幼儿:你的宝宝在哪里?
请幼儿相互介绍桌上的豆制品的.名字,并说说自己是在哪里吃过的。
4、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教师:豆制品虽然不是肉做的,但是它的营养却和动物的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比如小朋友的豆浆。
请幼儿现场观看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5、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并品尝豆制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为什么要这样烧?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经常吃豆制品,不挑食,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棒,更健康。
活动延伸:
黄豆爷爷找到了它的宝宝,真开心呀,让我们一起去帮黄豆爷爷过生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的热情很高,主要体现在: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初步学习运用句式“要是……就……”,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间的关系。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课件:《小兔逃跑》
兔妈妈和小兔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引出故事。
1.教师谈话导入活动
2.播放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提问:小兔说什么?妈妈为什么要追他?(让幼儿感受母子间的爱)
3.播放变小鱼
提问:小兔变成了什么?那妈妈呢?为什么一眼就能找到小兔变的小鱼呢?
4.情境互动:
教师:现在老师来做兔妈妈,(戴头饰),请一个小朋友们来做小兔(戴头饰),其他的小朋友都做小鱼,看看妈妈能不能把宝宝钓上来:
5.想象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们想想看,小兔还会变成什么逃走?大家讨论一下。(幼儿自由想象)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播放变岩石
创编故事:要是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岩石,那妈妈就会变成什么呢?
继续播放妈妈变成什么?
表演: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岩石和登山人。
2.播放花朵
师:小兔这下该变成什么呢?完整播放花朵
提问:小兔子变成什么啦?那妈妈呢?(花匠)
表演:请一个小朋友来做花匠,你来找找看,哪个是兔宝宝?
完整说图:请位小朋友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说一下:要是小兔变成了?妈妈就变成?
3.播放小鸟
师:小兔子还想逃跑,这回小兔会变成什么逃走呢?”播放小鸟停顿
想象:要是小兔变成了小鸟,那妈妈该变成什么呢?幼儿想象
继续播放妈妈变成什么?
表演:要是小兔变成了小鸟,妈妈就会变成大树。
师:现在我是大树,小朋友做小鸟,落到妈妈树上来休息。----(师幼互动)
三、整体欣赏故事——变小船、空中秋千、变小孩
完整将故事欣赏到结束
1.提问:故事听完了它还想便变什么呢?
2.点击播放——我就变成小船逃走!
引导孩子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说出来“要是小兔变成了…,妈妈就会变成…”
3.点击播放——秋千
小兔子还想逃,它一下逃到了马戏团的空中秋千上。
表演:荡秋千和踩着钢丝走。
4.点击播放——小孩(完整欣赏)
师:那小兔还打算逃跑吗?
它是怎么说的?妈妈怎么说的?
四、情感教育
故事里的小兔子后来还打算逃跑吗?为什么?
教育幼儿不乱跑:不管你想去哪里,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五、师幼一起表演《小兔逃跑》
老师做兔妈妈,小朋友们做小兔,开始表演
师:一天,小兔想离开家,它对妈妈说(引导幼儿说)
六、游戏:你变我变。
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宝宝和妈妈你变我变”的游戏。
---点击宝宝创编
师: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荷叶、青蛙),请一位小朋友用“要是------就------”说一句话。
2.幼儿操作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一个点击一下。
七、结束部分。
《小兔逃跑》课后反思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不忘说到:“小兔为什么要逃走,是因为不喜欢家和妈妈吗?”小朋友都觉得不是,有的说小兔想自己出去玩玩,妈妈不允许; 有的认为小兔子是在跟妈妈玩捉迷藏。这样一来,兔妈妈和小兔的关系就不仅是你逃我追,而是兔妈妈对小兔独自外出不放心,想陪伴守护着它。所以,小兔变成鸟,妈妈就是鸟儿栖息的大树;小兔变成鱼,妈妈就是钓鱼人或是追逐鱼儿的浪花;小兔变成蝴蝶,妈妈就是最美最香的花朵,哪怕小兔变成一只小老鼠,妈妈也应该是大花猫脖子上的铃铛!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理解了小兔渴望证明自己长大的情感,也体会到了妈妈疼爱、保护孩子的心意。最终小兔放弃逃跑,是因为知道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妈妈的心永远会追随着它!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1-04
幼儿园大班教案11-24
幼儿园大班教案11-29
幼儿园大班教案11-15
幼儿园大班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