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19 03:14:4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锦十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发现身边常见树木在夏季和冬季里的不同变化。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自然界中树木的落叶与不落叶(常绿)的现象,并产生好奇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在夏秋季节里经常带领幼儿观察身边常见树木的生长情况,并留有照片或录像资料。

  2、教学挂图《多彩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利用录像或图片帮助幼儿回忆身边常见的树木在四季中的生长情况。

  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师:今天我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录像,看看是什么时候拍的?这里面有谁呢?他们在哪里?又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说录像中的内容。

  师:你们都认识这里面的树吗?这些树上的叶子时候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么多的树叶?

  二、引发幼儿再次寻找、观察树叶的兴趣。

  师:猜猜看在冬天里我们身边的树木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树上的叶子还像我们夏天看见的那么多吗?你还能看见哪些树的叶子?让我们再去仔细找找、看看。

  三、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各种树木在冬天里的变化。

  师:好朋友一起去院子里找一找,冬天里,你看到的树木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结伴寻找并观察树木的.变化,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树上还有叶子吗?你能看见哪些树上还有树叶,叶子是什么样的?哪些树上已经没有叶子了,变得怎样?

  四、带领幼儿返园,借助录像进行集体交流。

  师:刚才我们出去做什么了?你和朋友发现了什么?

  帮助幼儿回忆与讨论。

  五、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活动中的发现。

  师:夏天,许多树的叶子都长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树木的生长发生变化了,有的树叶落光了,变得光秃秃的;有的树上还有许多树叶,这些树木可真有趣。

  师:各种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挂图《多彩的树叶》,进一步感受树叶的种类和变化。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讲解树木过冬的方法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加上问题过于琐碎,个别幼儿注意力便于分散,参与性不高,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后在设计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发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与反思:电话

  教学意图: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与反思:电话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

  2、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话)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有)你打过电话吗?(有)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问候、祝贺、询问、联系、请求帮助)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110出示)(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119)(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120)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卡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110、120、119(2)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

  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目标

  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一模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评析:第一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好玩吗?这个字读“ao”,这个字读“tu”,它们用来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

  (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一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时一定能说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

  (评析:一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一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水果切面的形态。

  2、通过观察,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果的表面和里面

  2、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水果

  1.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水果,小朋友看看有哪些水果呀?

  (苹果、猕猴桃、梨……)

  2.小朋友仔细看看水果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观察各种水果)

  3.如果我们把水果切成两半,会是什么样子呢?

  (幼儿讨论发言)

  二、课件演示:感知水果的切面

  1.观察梨的竖切面。

  (1)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2)小结: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2.通过图片,分别观察水果的切面。

  西瓜

  葡萄

  西红柿

  桃子

  猕猴桃

  草莓

  苹果

  梨子

  柿子

  桔子

  三、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组织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1)猕猴桃的讲种子排列

  (2)苹果核的形状。

  (3)葡萄的果肉

  (4)桔子瓣的排列

  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

  2.游戏:找朋友。

  请小朋友每人小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

  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拼贴成一个水果

  3.讲评

  今天小朋友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还有很多水果有更多的秘密呢,小朋友发现后,可以告诉大家,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上面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事物。

  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事物。

  2、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一位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

  二、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

  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养有盆景的自然角。

  代表健康娃娃和生病娃娃的小喷壶各一个,白纸两张。

  笑脸气球、哭脸气球各一个,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气球若干。

  有关工业污染(工厂的烟囱)、交通污染(汽车、飞机、摩托车尾气)、生活污染大气(吸烟、焚烧垃圾等)的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空气是流动的,是会跑的,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感知看不见的细菌在空气中的存在和对健康的影响。

  活动目标

  让幼儿感知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让幼儿从玩气球的游戏中体验快乐。

  知道被污染的空气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流程

  猜谜语引出主题→气球亲亲我→生病的气球→大气污染多媒体播放→小实验:打喷嚏→我帮气球来治病→游戏:气球小老鼠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导人主题。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要来我班做客,你们猜猜它谁?“彩色橡皮袋,宝宝都喜爱,一吹就长胖,飞到半空去。”

  师:可爱的气球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幼儿分组玩气球。

  (评析:以趣味的谜语导入主题,有效地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猜一猜,玩一玩,让孩子很自然地进入了活动,并主动建构知识经验,为孩子愉快地进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帮助幼儿了解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几个来源,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气球亲亲我。教师出示吃饱空气的笑脸气球,朝每位幼儿脸上喷一喷。边亲小脸蛋边说:“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亲亲小耳朵,耳朵躲一躲;亲亲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师提问:“气球在用什么亲你们?”师总结:“气球吃的是空气,里面的空气在我松手的时候就会跑出来亲你们的小脸蛋。原来空气是会跑、会流动的。”

  (2)师:“还有一位气球宝宝想来亲亲你们的小脸。看看它是谁?”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气的哭脸气球。师问:“咦?这位气球宝宝好难过,为什么呢?”教师学气球宝宝说话:“我想吃饱了和你们玩儿,可是却吃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我觉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呼吸很困难,浑身都难受。医生说我得了空气污染综合症。我不能亲小朋友了,心里真难受!”师问:“这个气球宝宝为什么不能亲我们?”师:“你们见过或者感受过被污染的空气吗?”幼儿回答完后看课件。

  教师演示空气污染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烟、炉灶等)和交通运输工具污染。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评析:教师以幼儿为主体,抓住了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了“气球亲亲我”、 “生病的气球”的环节,形象、直观,有较强的趣味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尝试气球亲亲小鼻子,亲亲小耳朵,亲亲小眼睛等的感觉,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探究问题,直接得出结论:空气是流动的,是会跑的: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轻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声情并茂,取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达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活动的效果。)

  3.小实验:打喷嚏。

  师:有时大气被污染了,我们可以看到、闻到、感觉到,可有时空气被污染了,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如果不小心吸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是会生病的,如现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小实验:打喷嚏。通过两个喷壶做的“宝宝”对着白纸模拟打喷嚏,用白纸采集喷出来的气雾,让幼儿猜一猜哪个是健康宝宝,哪个是生病宝宝,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感知看不见的细菌的存在。

  教师小结:如果小朋友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正好空气被污染了,此时非常容易传染上疾病。因此,小朋友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一些公共场所去,如剧院、拥挤的公交车上、集市、商场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请爸爸妈妈多开窗通风,这样,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气。

  (评析:这个环节的创设极大地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在看一看、闻一闻、猜一猜的有趣的实验活动中,直观、形象地感知到了看不见的细菌的存在和被污染的空气对健康的影响,巧妙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4.我帮气球来治病。

   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呢?_ 儿童网

  幼儿分组讨论。

  师:“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师:“什么能净化空气?”

  幼儿回答完后放课件。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那我们先一起帮气球宝宝治病吧。我们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脏空气吐出来,让花草把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净化一下,然后再让它吸点儿新鲜的空气,病就好了。”“我们一起把气球送去吧!”把气球放到自然角中。 “气球宝宝,等你好了我们再来接你!”师:“我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你们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心地玩玩气球吧。”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气球,玩气球小老鼠的游戏。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本次活动推向了**。在活动中教师支持、鼓励孩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想出了很多保护空气不受污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5.气球小老鼠: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

  (1)教师吹起一个气球,突然松开手,气球跑出去。问幼儿:“气球怎么会跑呢?”师:“噢,是空气等不及要出来,就把气球给挤跑了。我的气球变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气球也变成小老鼠吧!

  (2)幼儿将气球吹起来后,突然松开手,气球会像小老鼠一样四处乱跑,幼儿追赶。

  (3)幼儿反复玩游戏,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活动自然结束。

  (评析:“气球小老鼠”游戏活动的设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参与尝试、体验游戏快乐的机会,既巩固了教学活动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延伸

   1.在区域角中设置科学探索区,提供气球、塑料胶袋、小喷壶和自制玩教具《吹吹乐》等材料,供幼儿继续感受和探究空气的其他特点。

  2.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污染源,远离疾病。

  (评析:延伸活动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区角材料的投放,选材来自幼儿的生活,从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满足了每个孩子探索的需要,为他们在区域活动中自主积累和建构相关经验,提供了一个乐于探索的环境,提升了孩子关注空气问题的兴趣点。)

  活动反思

  此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自主去学习。活动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在快乐的游戏中既达到了预设的活动目标,又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根据大纲要求,中班的幼儿要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衣服的关键就是认识衣服的领子,找到领子后穿衣就方便了。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各式各样的衣服已经使他们眼花缭乱了,五花八门的领子更是会使他们头疼。特别是有一种夹克衫,它们的领口、袖口、下摆都是用氨纶编织的,而且是一样宽窄的,孩子们实在是分不清。为了让孩子们快速掌握各种领子的特征,尽快地学会穿衣服,我们特意设计安排了一次“认识领子”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领子,而领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认识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各种漂亮的衣服领子。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时穿的衣服和衣服图片)。

  学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们看看是谁的?(分别讲出是谁的)请这位小朋友上来穿穿这些衣服,其余小朋友仔细观察,并从观察中得出结论: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领子。

  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仅颜色漂亮,而且它们的领子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是要让小朋友来认识这些领子的。

  教师讲解教师分别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如:方领、圆领、尖领、西装领等,让幼儿讲讲是什么领子?并教给幼儿正确地称呼这些领子,从而对领子形成一定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片,讲讲一些不常见的领子名称,如:燕尾领、青果领、蟹钳领、驳壳领、中装领等等,特别让幼儿认识一种氨纶编织的领子,虽然它与下摆一样宽窄很难分辨,但是只要掌握领子短、下摆长就行了。这样能让幼儿知道更多的领子种类,加深对领子的印象和认识。

  幼儿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观察幼儿穿的衣服各是什么领子?分别讲出名称。

  玩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桌子边走边念儿歌:“找找找,找领子,找出xx的领子来。”分别拿出桌上摆放的.领子的图片,这样巩固对领子概念的掌握。

  鼓励幼儿设计创造各种自己喜欢的、认为是最漂亮的领子(在纸上作画),并讲讲自己设计的领子叫什么名字?然后把领子介绍给大家。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领子,并叫出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名称,今后你们一拿到衣服,双手一提起领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学会了。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领子,你们都是小小设计师。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为人们设计出更多更新型的领子,成为一名大设计师。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2、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能较连贯地讲述

  活动重难点: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小动物图片

  前期经验准备:了解过一些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重点提问:

  小动物也有耳朵,你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长什么样?

  你知道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小结:小动物耳朵各种各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都能听见很远传来的声音。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

  重点提问:

  公鸡有耳朵吗?公鸡的耳朵怎样的?

  小公鸡带不了眼镜,你帮它想个好办法?

  小结:公鸡有耳朵,但是它没有像我们一样的耳廓,它的耳朵只是一个小洞洞。

  2、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我们来听听小公鸡是怎么做的.

  重点提问:

  小公鸡都向谁借耳朵了呢?它们有没有借给它?为什么?

  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用?

  小结:小动物都没有把耳朵借给小公鸡,因为它们的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

  3、幼儿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

  重点提问:

  我们的耳朵本领也很大,谁能说说你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我们怎样保护耳朵?

  小结: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它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材料投放:

  1.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磁带、录音机。

  2.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环境创设:①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②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③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指导要点: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启发提问:

  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

  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启发尝试:

  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1.迭一迭,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启发提问:

  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迭起来象什么?

  ③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迭起来象圆柱体。

  2.找一找,削一削--让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4-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蜜蜂》04-06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马铃薯》03-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发芽了》01-24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2-28

幼儿园科学教案中班实用大全01-0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3-0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6-23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