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
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蜜蜂和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认识它们对人类的贡献。
2.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观察、理解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观察兴趣和热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蜜蜂;蚕;蚕出茧。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一生勤劳忙,专去百花乡,回来献一物,香甜胜过糖。(蜜蜂)
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辛勤吐丝献终身,织成丝绸做穿戴。(蚕)
二、展开
1.了解蜜蜂和蚕的外形特征。
(1)你在那里见过小蜜蜂和蚕宝宝?它们长的什么样子?
(2)出示蜜蜂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蜜蜂的`头上长着什么?
身旁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
腹部末端有一根什么,有什么有途?
(3)出示蚕的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蚕的头部有什么?
身体什么颜色?身上有什么?(许多节),
身下有什么?
小结蜜蜂和蚕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蜜蜂和蚕的生活习性。
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和蚕每天都在忙什么?蜜蜂采花粉干什么?
(采花粉、酿蜜)
(2)出示蚕茧图片
蚕怎样吐丝?成茧后蚕跑到哪里去了?
(成熟的蚕能吐丝)
3.小结蜜蜂和蚕的生活习性。
4.提问:你喜欢蜜蜂和蚕吗?为什么?
出示丝织品,王浆、蜂蜜等,了解蜜蜂和蚕对人类的贡献,教育幼儿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三、延伸
请幼儿在图书中寻找、了解有关蜜蜂和蚕的小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科学活动:沙的特点
设计思路: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时候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2、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路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三、制作"沙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美丽的春天
活动要求:
1、让孩子感受春天的气息,知道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
2、初步了解汉字中也有表示数量的字。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设计思路:
现在是春天的主题,春天又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结合课改精神和“科学认读”的理念与计算活动相整合,设计了这个活动。因为数字1——10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已相当熟悉,而“科学认读”是以感官刺激让幼儿逐步认识汉字,同时,还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内容来刺激孩子的感官,让孩子自由学习,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觉得数字1——10与汉字中的量词的念法相同,但写法不同,还有大小写之分,对于好奇的孩子来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更便于孩子记忆和认读。
活动准备:
一幅春天的画面,练习纸、记号笔、汉字卡,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1、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啊?(泛讲)是啊,春天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我这里也有一幅春天的画,你们看看有些什么?(幼儿讲述,并找出相应的汉字)
2、幼儿操作:你们看到那么多景色,我再请你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把他写在这张纸上。
3、师生共同检验:填上数字。
4、认识汉字中的大小写数字:我这里还有一些字宝宝,他们说,他们也叫1、2、、10,而且,他们还是双胞胎,名字一样,长的不一样,你们认识他们吗?(幼儿操作,幼儿自由选择摆放)
5、再次检验:
(1)纠正错误
(2)整理区分大小写汉字。
6、结束活动,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感受春天、表现春天,使幼儿了解了春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而提高幼儿对自然的感受力。边讲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春天的美景,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还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自己的感受,并给予肯定。同时通过粘贴美丽的春天,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为幼儿观察事物的特点,仍属于具体的而不是整体的,零星的而不是全面的,所以,他们还不会从人到自然,从植物到动物有序地、细致地观察,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人们的活动、穿着及大自然的变化进行联想,丰富幼儿对春天的多重认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光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白天,幼儿享受太阳光的普照,夜晚,灯光为幼儿照明,生日时,幼儿在蜡烛光下许愿,霓虹灯光的闪烁让幼儿感受夜的绚烂,火光为幼儿驱走严寒,红绿灯给人们带来安全……但幼儿往往只知道太阳出来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开亮电灯家中变亮了,点了火所以感觉暖和了,对于为什么太阳出来天会亮,为什么灯光能照明、为什么火光能取暖却不了解,学习科学活动《明亮的光》能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中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对一些深奥的科学道理还不能理解,本班幼儿又是生活在农村,所以对现代化科技对光的'应用都不熟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对人们生活的好处。
2、向幼儿介绍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多了解光,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光作好准备,我作如下准备工作:
1、在操作区中投放手电筒、蜡烛、电池、电珠、火柴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发展。
2、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3、联系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星星,点上蜡烛为幼儿过生日。
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电事故 ”,让幼儿在有意无意中多和光接触,为了解光的来源、光的作用作好准备。
5、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图片等。
活动流程: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以下流程图: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共同探讨→观看录像→游戏结束。
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来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个能吸引住孩子的开始能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本活动所授内容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地围着活动内容展开。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能体现出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尝试精神。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设计“亮亮宝宝找朋友”的探索活动,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实物,如手电筒、火柴、玩具手机、洋娃娃等,让幼儿找找哪些东西是亮亮宝宝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让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亮宝宝的朋友,启发幼儿想出太阳、星星、电灯等,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
2、观察比较:比较光的不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
(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科学:秋天的菊花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认识菊花,知道菊花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
2.能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了解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一种美化环境的花卉,知道要爱护花卉。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菊花课件。
2.两盆菊花。
活动重点: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认识菊花。
活动难点:能较形象的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知道爱护花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知道菊花是秋天特有的花卉。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都有些什么呢?
2.播放《秋天的菊花课件》,激发幼儿观察菊花的兴趣。
给幼儿展示各种菊花的图片。
教师:这些菊花一样吗?都有些什么颜色,菊花长什么样子呢?
3.幼儿自由感知、观察菊花。
让幼儿自由地观赏菊花图片,并与同伴互相交流。
教师:菊花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菊花有哪些颜色?菊花长什么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让幼儿交流之后,请1-2位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菊花。
4.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发现,引导幼儿运用看、摸、闻等多种感官有序地观察菊花。
教师:大家看看那面前的菊花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颜色?(各种各样)
教师:菊花的花朵像什么?(像豆芽、卷曲的头发、燃放的烟花、萝卜丝等)我们看到了很多,但是有没有谁闻过菊花有什么气味呢?
教师搬出两盆菊花的实物,请幼儿上来闻一闻,并告诉其他幼儿。
教师:菊花除了长有花朵外,你还发现长有什么?(叶子)
教师:菊花的叶子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样的.?(叶子的边缘有锯齿)
请幼儿上来观察叶子的颜色,并用手去摸一摸。
教师:教师总结幼儿的观察发现,并给幼儿提出思考的问题:这边只有两盆菊花,刚刚我们看到菊花有各种各样的,所以不同颜色的菊花,它们的茎和叶子是一样的吗?以后我们可以自己去观察一下。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可以和班里的小朋友分享你观察到的菊花。
5.给幼儿介绍菊花的用途:可以喝
教师:菊花除了好看之外,还可以用菊花泡茶喝。有没有谁喝过菊花茶,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6.让幼儿了解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花卉,知道要关心、爱护花卉。
教师:菊花美不美?但是看我们教室里的菊花,快要蔫了,我们该怎么去保护它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 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并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 初步了解蔬菜的基本特点,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看他是谁?(南瓜爷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白胡子,白眉毛)给南瓜爷爷问好。
(2)出示南瓜爷爷的家。
(二).数客人
(1)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答案不一样)
(2)“平时我们数数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的数,今天这么多小客人围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数的?从哪开始?
(3)教授方法:数一圈的东西,我们先找到最上面的,然后顺着钟表转动的方向,一个一个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4)“我们一起再来数一遍”。。。。。。“原来南瓜爷爷家一共来了8位客人”
(三)、猜客人
(1)“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们是谁吗?”请幼儿说“我觉得第X个可能是XX”;“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
(2)出示图片,共同验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对了没有?”
(四)、找蔬菜做邻居
(1)了解"邻居":
“南瓜爷爷请这么多客人原来是要找邻居,谁知道“邻居”是什么?(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或者楼上、楼下的朋友)
(2)了解蔬菜的定义:
@ 第一次操作:“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这8位客人里有蔬菜吗?请你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下面用黑色的笔画一个圆。”
@第二次操作:(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蔬菜就是种出来、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请你再来找一找,用红色的笔在蔬菜下面画一个圆。”
@验证:“现在我们一起对着大屏幕,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是蔬菜?”(第一个饼干是在工厂里加工出来的,它不是蔬菜;第二个。。。。。。)
@“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蔬菜?”(5个)那南瓜爷爷找到了几个邻居?(5个)
活动延伸:
1、除了我们找到的蔬菜,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发言)
2、“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种的蔬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小结:生活中的蔬菜种类有很多,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请你们回去找一找,这些蔬菜都有什么营养,回来给我小朋友说一说,好吧!
小百科:南瓜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传入中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的果实作肴馔,亦可代粮食。全株各部又供药用,种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热除湿、驱虫的功效,对血吸虫有控制和杀灭的作用,藤有清热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4-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发芽了》01-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蜜蜂》04-06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马铃薯》03-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优]10-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05-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3-06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0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实用)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