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关注白色与其他色彩搭配产生的渐变效果(搭配技巧),使用白色装饰服装。
2.能有意识地注意观察色彩变化,体验白色轻松、柔美的色彩语言。
活动准备:
花卉PPT:服装欣赏PPT:花瓣形作业纸、剪好的服装、人物图;油画棒(大红、橘黄、蓝、绿、白)。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卉PPT,观察花瓣的色彩变化。
二、操作:感受白色油画棒的用途。
提供花瓣形作业纸,引导幼儿大胆尝试,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渐变、调和两种色彩,体验白色让这些花瓣变得轻松、柔美。
结合幼儿的花瓣,教师与幼儿共同示范、讨论渐变的涂画法。
方法一:顺序涂画,产生渐变。
方法二:在两色之间加入白色,产生调和效果。
小结:虽然白色不能单独画出一幅画,但在其他颜色的帮助下,会产生渐变,画出美丽的画。
三、播放服装欣赏PPT,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样渐变的颜色?”
(搜寻教室周围、幼儿服装等)结合PPT,感受轻松、柔美的'色彩,激发创作愿望。
四、出示芭比、ketty服装,引导幼儿讨论:“你想设计什么?怎样用白色让这些服装更漂亮?”
五、幼儿作业。
播放服装欣赏PPT及背景音乐,教师了解幼儿设计意图,指导幼儿使用白色。
六、展示作业。
策略分析:
难点:发现、画出渐变的效果。重点:感受调和、渐变色的柔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竹蜻蜓”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小巧精致、携带方便、飞行灵活,一直倍受孩子们的青睐。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喜欢动手制作、探索发现的阶段。因此,我尝试设计了一节科技制作“竹蜻蜓”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与艺术领域间的整合,借助图示、儿歌引导,难点前置等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制作、交流等途径,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操作技能,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并发展幼儿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表现力。
二、活动目标
1、熟悉左右对称特征,在看流程图示制作竹蜻蜓中尝试探索竹蜻蜓翅膀的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2、学会较熟悉地运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技能进行科技小制作,同时养成活动后收拾材料工具的习惯。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制作的愉悦情绪,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向往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蝴蝶、蜻蜓的基本特征已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
(1)蝴蝶实物标本,课件(以蝴蝶、蜻蜓为主要内容)各一;制作流程图7幅。
(2)剪刀、吸管、透明胶、画报纸、白卡纸、油画棒、记号笔、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
(3)自制“竹蜻蜓”范例1只。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欣赏相关的实物标本和课件,熟悉左右对称特征。
(1)出示蝴蝶实物标本,引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
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蝴蝶,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左右对称现象,掌握其特征,再次引导幼儿从蝴蝶的两个翅膀的图案、色彩、形状上进行比较和体验。
2、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
提问语:“如果要做一个漂亮的左右对称的.图形,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幼儿尝试用画纸、油画棒独立制作并装饰左右对称图形。
(3)教师观察制作情况并归纳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
①出示图1~4,让幼儿了解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流程。
②自创儿歌归纳制作方法,便于幼儿熟记、掌握技能。“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
环节自评:“制作对称图形”是本次活动中的关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以“蝴蝶”而非“蜻蜓”作为观察学习的例示,主要是因为蝴蝶翅膀大,易于幼儿观察比较。这样,他们在观察左右对称的同时就能直观地欣赏到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美,为下一步自制过程中的艺术装饰操作部分的更好参与埋下伏笔。制作前,让幼儿先用画纸进行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一是节约材料,二是为幼儿的想法、猜测一个检验求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师自创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图示呈现,幼儿和老师一起出比较合理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利于幼儿轻松攻克第一步制作的难关。
3、制作“竹蜻蜓”玩具。
(1)出示自制“竹蜻蜓”,激起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
指:“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谁愿意上来玩一玩?”
(2)介绍基本玩法和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指:“这么好玩的竹蜻蜓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呢?”(一根吸管、一张卡纸。在此教师简介古时与现今竹蜻蜓制作原材料的不同。)
(3)出示图5~7,结合上环节图示1~4,启发引导幼儿理解完整制作的步骤及方法。
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谁看懂这些图了?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看不懂?”
(4)幼儿完整观察图示1~7,结合教师制“竹蜻蜓”实物,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5)对幼儿提出的较多疑问之处,老师可作详细讲解或示范。
(6)幼儿具体的操作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指:“根据图1~7做竹蜻蜓,然后用油画棒在翅膀上装饰图案。制作时保持安静;遇到困难先看图示或者观察“竹蜻蜓”玩具后再想一想,实在不能解决时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制作中注意安全使用工具、注意节约材料;做完后及时材料。”
(7)幼儿独立制作,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选择合作制作或先独立制作局部后再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制作。
(8)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如下:
①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制作不同形状的竹蜻蜓。
指:“怎样才能让你的竹蜻蜓与众不同呢?”启发幼儿尝试做出不同形状的竹蜻蜓翅膀。
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已有美工知识自主创造性地装饰翅膀。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怎样来装饰你的竹蜻蜓?”
A、启发幼儿选择油画棒、记号笔、画纸等多种方式进行装饰。
B、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装饰方面的具体的分层指导:能力差、速度慢的幼儿可以在翅膀上先画简单的线条;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进行色彩图案的装饰或用撕贴画纸的形式进行装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式进行创意装饰。
③鼓励幼儿遇到制作流程方面困难(如粘贴步骤)时可进行两两合作。
环节自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此环节将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培养巧妙地融合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让幼儿在制作中感受着图形的对称美,以及大胆运用图案、线条、色彩等表现出个性美,为科学探索活动了更丰富的空间。
4、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了解竹蜻蜓翅膀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1)玩玩自制竹蜻蜓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指:“大家的竹蜻蜓都做好了,赶快试一试能飞起来吗?都飞得一样吗?”(为作品能成功飞行的幼儿颁发五角星,并让其作一定的示范。)
(2)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
指:“一样都是竹蜻蜓,为什么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有的飞的时间长、有的飞了一会儿就会落下来呢?”(幼儿三两成群进行比较飞行,观察、比较、交流、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
教师:“原来竹蜻蜓的飞行和它的翅膀大小有关系。翅膀大的要比翅膀小的飞得高一些、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4)作品展示、与互换玩要。
(5)迁移知识。将幼儿自制作品展示后让大家评选优秀作品:从外形装饰、造型美到飞行效果等几个方面去评选。同时让幼儿交换作品,体验与比较。
教师:“竹蜻蜓这种玩具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了0多年,据说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就是人们受到竹蜻蜓的启发后才制造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这小小的玩具中还藏着大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继续去探索、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更多奥秘。”
五、活动结束
1、
2、
六、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手工区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审美情趣。
选自《教育导刊·幼儿教育》9年第4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画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坐、走、跑等基本动态。
2、大胆想象进入小学后的情境,进一步增强进入小学的光荣感。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经多次欣赏过小学生活动的照片或已参观过小学。
活动过程
1、谈谈对小学生活的印象。
提问:你在参观小学时,看到小学生都在干什么呀?
2、想象自己做小学生的摸样。
教师:我们长大了,做小学生了,想象下自己的样子,你的小伙伴在做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绘画范例。
3、大胆展开想象,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理想。
提醒幼儿自己的模样特征要画明显,人物形象稍微画大一些,简单画出人物走、坐、跑的基本动态,并注意要将画面安排的合理、丰富。
4、举办"我是小学生"的展览会。
鼓励幼儿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族
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认识的蒙古族
蒙古族(人) 民居 饮食 乐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2.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3.学习初浅的分类,统计知识。
4.学习用折剪贴等方式合作开展美工活动。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2、难点: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大幅冬天背景图一张,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图片若干。
2.音乐磁带.雪花头饰。
3.分类统计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4.小动物图片,白纸.彩笔.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冬天到了
1.游戏<<大风和树叶>>和音乐表演<<雪花姑娘>>导入主题____冬天来了。
2.请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冬天的感受(天气冷,手冻僵了......)。
3.出示画面,激发幼儿寻找冬天的乐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冬天的主要特征,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较连贯描述观察的'结果,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动物过冬办法多
1.教师小结,导入下一环节:人很能干,能想出很多办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过冬,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2.听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请幼儿讲述动物过冬的办法,并将相应的动物图片贴入背景图中,帮小动物安家。
3.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动物过冬的办法(有换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储存粮食的.有飞往南方的)强调动物有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己的能力。
4.幼儿操作:按不同的过冬方式给图中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用表格统计。
三、植物过冬有办法
1.引导幼儿思考:人和动物都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么方法过冬呢?
2.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知道树木有落叶树和常青树几种,了解他们的过冬方式。
3.出示黄瓜西红柿,鲜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鲜花,为什么冬天也有呢?让幼儿了解大棚养殖,玻璃暖房种植,给树捆草绳等人们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
四、美丽的雪景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留住冬天吗?(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轮换的)。
2.讨论留住冬天的办法。
3.分组活动(折剪雪花.画雪人,帮小动物安家)然后合作布置一幅美丽的冬景图,把冬天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活动延伸
五、暖和我们的身体
带幼儿到户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动作的游戏,使幼儿知道冬天的天气寒冷,多活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冬天带来的欢乐。孩子们对冬天感兴趣,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孩子自由表现得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爬上距离地面60~90厘米斜放的木梯。
2.能克服困难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从中分享成功、体验快乐。
3.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性、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木梯、圈、轮胎、油桶、泡沫垫、自制树枝、玩具小鸟若干、大型攀爬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热身。
幼儿进行跳格子、过小桥、爬山坡、钻山洞、抬轿子等热身运动,为游戏做好准备。
分析
在开始部分,我设计了跳格子、过小桥、爬山坡、钻山洞和抬轿子五个趣味小游戏,意在通过跳、走、钻、爬和合力抬等动作练习让幼儿进行热身,做好游戏活动的准备。
2.合作探索,动作练习。
(1)幼儿自由探索爬山坡的方法。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爬山坡的不同方法,并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3)集体讨论验证,共同寻求既快又安全的方法。
①小组、个别的展示来验证。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快又安全呢?
②幼儿借鉴他人的方法再次分散练习。
分析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去自由探索爬山坡的方法,幼儿分别在矮一点的山坡和较高的.山坡上练习之后,得出了爬不同高度山坡“既快又安全”的方法.并且互相展示和学习,之后再按照“既快又安全”的方法练习本领。这样反复多次的练习,既提高了幼儿手脚爬的技能,也使他们学会了怎样根据山坡高度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爬坡方法。
3.游戏巩固,情感升华。
(1)老师布置任务:帮小鸟安个家。
(2)幼儿合作搬运材料过障碍,到达攀爬架上。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3)幼儿利用搬运的材料合作搭建小鸟的新家,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合理地利用材料。
分析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我园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大型攀登架”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怎样在活动中将它好好地利用起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为小鸟搭建新家的游戏情境,这样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游戏给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大班幼儿仅仅能热情地参与游戏和展示自己的胆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与能力。于是我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幼儿多人合作来共同完成搬运材料的任务。这时出现了有的孩子在攀登架中间递材料,有的孩子在上面接应的合作场景,这些都为幼儿的交往和合作创造了条件,也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了与人合作、成功完成任务的快乐。
4.分享经验,体验乐趣。
(1)分享经验,互相观察各组的鸟窝,把小鸟放入新家,体验成功的乐趣。
(2)随着音乐拍手唱《做个爱心小天使》的歌曲,结束活动。
分析
最后的放松环节,我加入了音乐的元素,目的是让孩子们都乐于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天使,使整个活动更加轻松、愉快。同时我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因为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完成任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及时而又积极的评价,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
编辑:cicy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将数量为4的雪花片分别分成两份,探索各种不同的分法。
2、探索并发现分合式中互换关系和递增递减关系。
3、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如数字、标记等、记录自己分雪花片的结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雪花片、本子、笔、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
教师: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做问答游戏,老师问,小朋友答,你们会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二、幼儿探索并验证4的组成规律。
1、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雪花片,现在请小朋友们每次取出四片分成两份,每次分的数目不能相同,并把分的结果记录在本子上,分一次记录一次。
2、教师指导幼儿探索。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给予提示。提醒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前面不一样,分出来的两部分数量合起来要和原来的数量(四片)一样多。分好后及时记录分的`结果,记录的结果要和分的结果相同。
3、幼儿展示探索结果。
教师:小朋友们是怎样分的?幼儿说出每一种组成形式,教师要用数字在黑板上有顺序的记录下来。
教师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并让个别幼儿说一说他喜欢哪一个记录单,为什么?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比较清楚的记录方式。
4、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数的组成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记录下来的4的各种组成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考。
教师: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的记录,你们能发现什么:左边的一行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逐一递减)再看右边一行数有什么特点?(逐一递增)
(2)教师小结: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去1,另一个数就增加1,但总数不变。我们再来比较第一和第三组的分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都有1和3只是互换了一个位置,1和3,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巩固练习。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31页。
2、教师读题:请用画圈的方式把4个苹果分成两份。每排答案都不能相同。
3、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讲评作业。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活动准备:
1、调查表事先每人一份
2、穿珠子、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的操作材料
3、派克笔一支、记录纸三张
4、时钟一个、一分钟沙漏一个 、PPT
活动流程:
一、认识时钟,感知一分钟
1、 提问:孩子们,你们认识时钟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时钟,咱们来一起看一看时钟上都是有些什么?对,时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1——12的阿拉伯数字)那么你们认识时间吗?现在是几点钟?好,老师把现在的时间 点 分先记在黑板上。好,我要继续提问了,谁能告诉我时钟上哪一根针走一圈时一分钟呢? 对,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那么一分钟有多长呢?
2、出示一分钟沙漏,让幼儿静静地等一分钟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长的,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短的,现在咱们就静静地等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是时间沙漏,是一个计时工具,里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钟,好,开始。
3、教师总结:一分钟已经过去了,孩子们,一分钟其实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一分钟你能干什么
1、那么孩子们,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干些什么呢?记住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做这些事情,那么大人呢?咱们来一起看一下。(PPT)
2、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一分钟你到底能做些什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材料: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穿珠子。四个小朋友一组,过一会老师说计时开始的时候,小朋友的小手就可以工作了,不过请你们记住了,我们不是比赛,所以说小朋友不要紧张,如果你一紧张,小手一抖,你会更慢的。准备好了吗?开始!
3、请幼儿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玻璃球球、套了多少个曲别针,并请幼儿报数其他幼儿记录。
现在请小朋友来报数,报出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弹球、套了多少个回形针,每个小朋友都是有任务的,你要记住他们最多的是谁?有多少?最少的是谁?有多少?一会请你来记。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设计意图:
在“五一”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评析/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吴月萍
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两个活动中.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依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目标.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问题。遵循需要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重视认知.整合实施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入学之所急。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导入了对“时间”的感知.运用问题引导.展开了对“课程表”的认识,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书包整理”中的问题。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丰富体验、积累新知的思想。
设计严谨.层层推进
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花包菜有多高
活动目标
1.有关注春天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花包菜的高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活动准备
观察春天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两盆花包菜。
活动过程
一、引发测量兴趣
1.这两盆花叫什么?在哪儿见过?春天来了,你们发现花包菜变化了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花包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花包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塑料拼插条形玩具、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师或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花包菜并做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到户外种植的花包菜处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有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做测量记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花包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关注此环节的难点:①测量的起点。②如何处理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的问题。③幼儿是怎样表达、记录的。)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呈现在展板上。)
2.与幼儿共同小结:使用了哪些材料做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感受记录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幼儿寻找更多、更合适的材料做测量工具。)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花包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活动目标
1、 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老狼老狼几点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老狼老狼几点钟
目的:
1、 通过游戏较熟练地分辨单数、双数、并知道单数、双数的排序规律。
2、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点卡1套,1-10的数卡1套。
2、 不同颜色的垫子两块。
过程:
1、 第一次游戏,复习10以内单数、双数。
①今天,我们来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游戏规则跟以前的有点不同。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
②教师扮老狼,报1点钟、3点钟、5点钟时回头,报2点钟、4点钟、6点钟时不回头。
③提问:游戏规则有什么变化?老狼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不回头?
④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把数卡分放在两块垫子上,请幼儿找出“老狼”回头的规律。
⑤游戏1-2遍。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即双数整点时跟着“老狼”走,单数整点时不动。
2、 第二次游戏,练习较正确、迅速地分辨10以内的单数、双数。
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老狼”在回答时间的同时,任意抽取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如抽出的是双数,幼儿就找一个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单数,幼儿则单独站立不动。
②游戏2-3遍,要求幼儿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单数、双数。
3、 第三次游戏,感知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教师扮老狼,幼儿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老狼”在回答的同时迅速翻出卡片,两队幼儿抢答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来翻卡或回答问题。师幼共同检验正确与否,翻对或回答正确者即可得到一个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幼儿了解其排列顺序后将其反扣在垫子上。游戏开始,教师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单数;翻出所有的双数;翻出比×大的单(双)数;翻出比×小的单(双)数;有没有比10大的双数,有没有比9大的单数,有没有比1小的单数,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张卡片,问幼儿:它的小邻居是几?大邻居呢?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④统计玩具数量,确定游戏胜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线的分类、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线的.分类、统计
一、 设计意图
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
二、 使用对象及场所:大班幼儿在幼儿院进行。
三、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
2、 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 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
四、活动准备
1、 各种各样的线若干。
2、 纸、笔每人一份。
3、 统计示范图。
五、活动过程
1、 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
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
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我们来试一下。
幼儿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
师: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发现、比较下不断地想到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长、短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记录。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启发性作用,主体还是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师把幼儿观察、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图来记录。
A、 幼儿看记录进行操作活动,把所有记录的结果统计出来。
B、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各种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我把小朋友所说的都记录在黑板上了,现在就要你们想想,帮我设计一个最漂亮的。
幼:老师我可不可以设计两个。……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提出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在巡回的观察着幼儿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儿有求必答,老师都不去打扰他们,充分体现出幼儿是主体,不再受老师的影响。
4、 教师小结,并找出不同范例,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方法,让大家学习。
师:这是谁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会不同,有的会说得很好、很多,说得很完整,有的却不知道怎样表达,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要肯定他们的设计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活动评价: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线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记得快,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教师的语言简而少,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是一节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课。
6、重要词汇:质地、用途、统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会用八角折剪法剪中国结。
2. 欣赏中国结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结的美。
活动准备:《中国结》PPT;中国结图示;彩纸;剪刀;范例活动过程:
1.出示《中国结》PPT,初步认识中国结,感受其美。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悬挂着许多美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制的,猜猜是什么?哦,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呀?(中国结)你们知道这些中国结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一条条的.绳子串在一起就变出了这么多神奇的中国结,我们中国人真聪明呀。
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中国结,它是什么颜色的?
有红色的如意结,有红色的鱼,有金色的花生……图形真多呀。中国结的主色是红的,又配上了金色,蓝色,绿色,看上去特别的喜庆、美丽。
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中国结形状漂亮还有这么多意义呀,难怪大家都喜欢它。它送给我们美好的祝愿,祝愿我们如意、吉祥。
你家有中国结吗?你还在哪里看见过中国结呢?
这么多地方都悬挂着中国结,我们多喜欢呀。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工艺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2.出示《中国结》图示,制作中国结。
请幼儿看图,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请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示范,重点讲述第三步的对折法。
3.幼儿操作,提出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看图示剪中国结,剪的时候要用力,但要细心不能剪断。
4 .张贴中国结,互相欣赏。
你的中国结表示什么美好的祝愿呢?请幼儿相互交流。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