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量不受形状、容器大小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2.能借助工具来探索感知量的不变性;
3.体验与同伴合作比较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图片、实物运沙车、沙、大小不同杯子若干、相同的杯子若干、简易天平。
活动过程:
一、激趣: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西西和挖沙队挖沙的图片。
师:他们是谁?在干什么?西西和挖沙队挖了好多沙回来砌城堡。
2.出示实物1号和2号运沙车(实物如图)。
师:他们运回的沙一样多吗?谁多?为什么?
二、初试:感知同量而不同形状的物体守恒
1.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判断沙车沙量的方法。
2.教师运用幼儿说的办法进行尝试。
3.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这里有一个杯子,1号运沙车里的沙可以装进,几杯呢?
用同样的杯子来量量2号运沙车可以装几杯呢?
总结:两个运沙车运的沙是一样多的,只是放的形状不一样,一个是聚拢的,一个平铺的'。当我们的眼睛不能正确判断的时候,可以借用一样的容器测量。
三、再试:探索同量而不同容器的物体守恒
1.感知量的守恒:出示两种不同杯子容器将运沙车的沙分别倒进容器里。
师:挖沙队运用了小朋友的好办法用杯子装沙子,我把1号运沙车的沙倒进1号杯子,2号运沙车的沙倒进2号杯子。
师:1号杯子和2号杯子他们是一样多吗?
2.幼儿合作操作:选择其中一个装沙的杯子与同伴利用工具合作进行判断。
3.请幼儿示范正确的操作过程。
教师小结:虽装沙的容器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来运沙车上的沙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还是一样多。
四、挑战:探索加入相同量的水,沙的量依然一样
1.加入相同量的水,幼儿判断是否沙的量是相同的。
2.运用天平再次判断是否量相同。
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往沙里面加了水,但是以前沙量是相同的加入的水也是一样的,所以沙的量也是一样多。
活动结束: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如水、大米、泥土等等就像沙一样,就算改变了容器、改变了形状,它们的量也是没有变化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活动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幼儿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幼儿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2.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3.交换乐器演奏1遍。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如绘画、色彩、表情、音乐表现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2、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色彩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感知,这从他们平时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用色大胆,对冷、暖色调也有一些感悟,能够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情感选择色彩,并简单说出原由。为了让孩子们的这些感悟更加深化,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创设了一个“大鸭梨美食城”,准备了各种对幼儿能力发展有潜在价值的材料,如各种味道的菜肴、表情卡等等,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参与,进行通感联想,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有关冷暖色调方面的知识。
2、布置“大鸭梨美食城”。酸甜苦辣食品若干份。
3、提供各色卡纸,水彩笔、白纸、镜子等每人一份。
4、《今儿个真高兴》《咪咪流浪记》的磁带。
活动过程:
1、听录音引入今天的活动内容:放鞭炮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大鸭梨美食城”开张了,乐乐经理邀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小品尝师”,去食品城品尝一下美味佳肴,让我们出发吧!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这也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所在。本地‘大鸭梨饭店’刚刚开业,孩子们由父母带着前去品尝美味佳肴,感受其中的意境,这成了这几天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此次活动,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欲望。)
2、观察美味佳肴
“大鸭梨美食城”到了,让我们先看看各种美味佳肴吧!(自由观看)
教师提问:
(1)这儿都有什么好吃的呀?
幼儿:鸡蛋炒西红柿
幼儿:炒苦瓜
(2)这么多好吃的都什么样?
幼儿:那鱼还张着嘴呢!
幼儿:有圆圆的大橘子。
幼儿:才不是呢,那是柠檬。
(3)你们想不想尝尝这些菜的味道呀?
幼儿:想,我们都快流口水啦!
师:别着急,老师跟乐乐经理商量一下,让我们尝尝这些好吃的。
(在让幼儿充分观察、讲述大鸭梨饭店菜肴、环境的基础上,让炊事员做出几道相应的五味菜肴,从色、香、味几方面使幼儿又有了再次走进‘大鸭梨饭店’的感觉)
3、让我们尽情地享用吧!幼儿随意品尝食物。
“小小品尝师”请过来吧!(将幼儿集中)。
教师提问:你品尝了什么?什么味道?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
幼儿:我吃的是鸡蛋炒西红柿,酸酸的。
幼儿:我吃的是炒苦瓜,夏天吃了好。
幼儿:我喜欢吃香蕉,软软的,甜甜的。
师(见炒辣椒没人动过,故意问):这是什么菜呀?
幼儿:那是炒辣椒。
师:你们为什么不吃呀?
幼儿:辣的。
幼儿:可辣啦!(故意伸出舌头)
(幼儿已有了运用味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经验,通过品尝各种菜肴,让孩子们重新感知、熟悉、回忆,加深其对酸、甜、苦、辣四味的认识。)
4、乐乐经理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们对着镜子一边品尝食品,一边把品尝食品时的脸部表情画下来。然后根据自己品尝食品后的'感觉选择不同的颜色卡贴在脸部表情的下面,制作四张表情卡。
(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可以边品尝边制作。做好以后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或老师自由讲讲。)
(这是活动的高潮,在活动的策略上适时引导,让幼儿体验到吃到不同味道的食物,自己的表情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使其感受发现的乐趣。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孩子们还不能用文字表现和记录他们的发现,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是他们表现和记录的主要方式,在此还利用幼儿对色彩的认识,进一步提升难度,选择不同颜色的材料制作表情卡,不同的表情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
5、游戏:看表情卡猜食物。
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出示作品,大家猜猜他吃的是什么味道的食品?
猜出后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那看出来的?(从眼睛、眉毛、嘴的变化看)
幼儿:你吃的是甜的,笑眯眯的,用的粉色。
幼儿:你吃的是酸的,眼睛眉毛都嘬到一起啦!
幼儿:你吃的是辣的,张着大嘴,伸着舌头,还吸凉气,脸都红了,用红色。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巩固加深印象)
6、“大鸭梨美食城”的食品味道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你还尝过哪些食品味道也是酸的、甜的、苦的和辣的呢?(也可从调味品上说)食品除了酸甜苦辣这四种味道,还有什么味道?
(在幼儿已充分体验感知、表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使幼儿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与经验。)
7、看来,不同的味道我们就会有不同的感觉,那么,如果把菜肴换成歌曲,那会是什么感觉呢?乐乐经理准备了两首歌曲,请你们欣赏。
(1)播放《今儿个真高兴》的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充分表达以后,教师揭示曲子的名称叫《今儿个真高兴》。能否用你们制作的表情卡来表示这段音乐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选择表情卡相匹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还有一段曲子我们再来听听?播放《咪咪流浪记》的主题曲。
提问:听了这段曲子你心里感觉怎样?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感受选用表情卡?让幼儿充分表达以后,教师揭示曲子的名称叫《咪咪流浪记》,讲的是一个叫咪咪的小朋友寻找父亲的故事。
(活动再一次引起幼儿的注意与好奇,不同味道的菜肴可以令人有不同的表情及感受,不同的乐曲同样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有了制作表情卡表达感受的经验基础上,让幼儿感知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区别,并鼓励幼儿用语言、绘画、动作表演等多种形式大胆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结束
1、今天,你们在“大鸭梨美食城”玩得开心吗?说说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幼儿随意讲述自己体会)
2、我们不仅品尝了食物、制作了表情卡、欣赏了音乐,还发现食品的味道与颜色、音乐之间它们是相通的。
3、让我们听着喜庆的歌曲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这一案例不仅内容新颖,而且贴近幼儿生活。以“大鸭梨美食城”为依托开展活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而且特别注意创设了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选择不同的颜色,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发现了味道与颜色、音乐之间的关系,整个案例突出并始终贯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主线,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竹蜻蜓”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小巧精致、携带方便、飞行灵活,一直倍受孩子们的青睐。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喜欢动手制作、探索发现的阶段。因此,我尝试设计了一节科技制作“竹蜻蜓”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与艺术领域间的整合,借助图示、儿歌引导,难点前置等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制作、交流等途径,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操作技能,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并发展幼儿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表现力。
二、活动目标
1、熟悉左右对称特征,在看流程图示制作竹蜻蜓中尝试探索竹蜻蜓翅膀的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2、学会较熟悉地运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技能进行科技小制作,同时养成活动后收拾材料工具的习惯。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制作的愉悦情绪,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向往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蝴蝶、蜻蜓的基本特征已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
(1)蝴蝶实物标本,课件(以蝴蝶、蜻蜓为主要内容)各一;制作流程图7幅。
(2)剪刀、吸管、透明胶、画报纸、白卡纸、油画棒、记号笔、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
(3)自制“竹蜻蜓”范例1只。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欣赏相关的实物标本和课件,熟悉左右对称特征。
(1)出示蝴蝶实物标本,引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
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蝴蝶,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左右对称现象,掌握其特征,再次引导幼儿从蝴蝶的两个翅膀的图案、色彩、形状上进行比较和体验。
2、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
提问语:“如果要做一个漂亮的左右对称的图形,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幼儿尝试用画纸、油画棒独立制作并装饰左右对称图形。
(3)教师观察制作情况并归纳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
①出示图1~4,让幼儿了解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流程。
②自创儿歌归纳制作方法,便于幼儿熟记、掌握技能。“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
环节自评:“制作对称图形”是本次活动中的关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以“蝴蝶”而非“蜻蜓”作为观察学习的例示,主要是因为蝴蝶翅膀大,易于幼儿观察比较。这样,他们在观察左右对称的同时就能直观地欣赏到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美,为下一步自制过程中的艺术装饰操作部分的更好参与埋下伏笔。制作前,让幼儿先用画纸进行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一是节约材料,二是为幼儿的想法、猜测一个检验求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师自创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图示呈现,幼儿和老师一起出比较合理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利于幼儿轻松攻克第一步制作的难关。
3、制作“竹蜻蜓”玩具。
(1)出示自制“竹蜻蜓”,激起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
指:“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谁愿意上来玩一玩?”
(2)介绍基本玩法和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指:“这么好玩的竹蜻蜓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呢?”(一根吸管、一张卡纸。在此教师简介古时与现今竹蜻蜓制作原材料的不同。)
(3)出示图5~7,结合上环节图示1~4,启发引导幼儿理解完整制作的步骤及方法。
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谁看懂这些图了?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看不懂?”
(4)幼儿完整观察图示1~7,结合教师制“竹蜻蜓”实物,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5)对幼儿提出的较多疑问之处,老师可作详细讲解或示范。
(6)幼儿具体的操作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指:“根据图1~7做竹蜻蜓,然后用油画棒在翅膀上装饰图案。制作时保持安静;遇到困难先看图示或者观察“竹蜻蜓”玩具后再想一想,实在不能解决时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制作中注意安全使用工具、注意节约材料;做完后及时材料。”
(7)幼儿独立制作,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选择合作制作或先独立制作局部后再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制作。
(8)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如下:
①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制作不同形状的竹蜻蜓。
指:“怎样才能让你的竹蜻蜓与众不同呢?”启发幼儿尝试做出不同形状的竹蜻蜓翅膀。
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已有美工知识自主创造性地装饰翅膀。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怎样来装饰你的竹蜻蜓?”
A、启发幼儿选择油画棒、记号笔、画纸等多种方式进行装饰。
B、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装饰方面的'具体的分层指导:能力差、速度慢的幼儿可以在翅膀上先画简单的线条;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进行色彩图案的装饰或用撕贴画纸的形式进行装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式进行创意装饰。
③鼓励幼儿遇到制作流程方面困难(如粘贴步骤)时可进行两两合作。
环节自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此环节将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培养巧妙地融合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让幼儿在制作中感受着图形的对称美,以及大胆运用图案、线条、色彩等表现出个性美,为科学探索活动了更丰富的空间。
4、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了解竹蜻蜓翅膀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1)玩玩自制竹蜻蜓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指:“大家的竹蜻蜓都做好了,赶快试一试能飞起来吗?都飞得一样吗?”(为作品能成功飞行的幼儿颁发五角星,并让其作一定的示范。)
(2)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
指:“一样都是竹蜻蜓,为什么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有的飞的时间长、有的飞了一会儿就会落下来呢?”(幼儿三两成群进行比较飞行,观察、比较、交流、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
教师:“原来竹蜻蜓的飞行和它的翅膀大小有关系。翅膀大的要比翅膀小的飞得高一些、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4)作品展示、与互换玩要。
(5)迁移知识。将幼儿自制作品展示后让大家评选优秀作品:从外形装饰、造型美到飞行效果等几个方面去评选。同时让幼儿交换作品,体验与比较。
教师:“竹蜻蜓这种玩具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了0多年,据说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就是人们受到竹蜻蜓的启发后才制造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这小小的玩具中还藏着大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继续去探索、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更多奥秘。”
五、活动结束
1、
2、
六、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手工区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审美情趣。
选自《教育导刊·幼儿教育》9年第4期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