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10 10:56:5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例(6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认识长方体,知道它由6个面组成(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并能区分。

  喜欢动手制作几何体并保持桌面清洁。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放大的操作卡片。

  学具:人手一张操作卡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观察操作材料。图上有什么?(正方形,长方形),有几个?(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一共是几个?(6个),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又能做成什么呢?

  操作材料。

  介绍制作方法。先把图形沿黑线剪下,把虚线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胶粘住。

  介绍形体名称,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做出来的像什么?(积木),手指长方体的一面:这叫什么?(面),数一数它有几个面?(6个),6个面一样吗?(不一样),你知道这叫什么吗?(长方体),6 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正方体),2个正方体和4个长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长方体)活动寻找教师中类似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呀。

  教后感:孩子对长方体都认识,把他们堆在一起,叫他们数孩子就数不清。我想:还是要摆出实物图,让孩子理解,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特点。蒙古族的长袍及腰带和靴子、藏族的甩袖、维吾尔族的花帽等都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服饰。为加深幼儿对民族服装的了解与认识,让其充分感知民族服饰的美丽,激发大班幼儿绘画与制作民族服装的兴趣,特设计本次服装设计活动。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饰,了解服饰在衣领、袖口、饰品等处都有多样化的图案设计。教师可选择“二方连续纹样”作为切人点,引导幼儿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感知民族服装的图案美。

  【活动目标】

  1.认识二方连续纹样,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在民族服装中的应用。

  2.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设计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

  3.感受民族服饰的多样美。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漂亮的民族服装》(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饰图片)、二方连续图案的图片。

  2.《幼儿学习材料》——美术用纸第 7 页。

  3.少数民族服装、背景音乐《月光下的风尾竹》。

  【活动建议】

  1.请幼儿描述自己所喜欢的民族服装,感知民族服装的美。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学习用二方连续纹样绘画、装饰民族服装。

  (1)出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装饰花纹的特点。提问:这些服装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都有哪些花纹?这些装饰花纹都出现在什么地方?

  小结:少数民族服饰色彩鲜艳、纹样丰富。装饰花纹主要在领口、袖口前胸、后背、裙边等地方出现。有的服饰上绣满龙风、花卉、虫鸟等图案象征吉祥如意。

  (2)出示二方连续纹样图片,让幼儿欣赏后总结其规律。提问: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 你还见过哪些二方连续纹样?

  小结:以一个或两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已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3)教师示范。展示服装轮廓图,引导幼儿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教师随幼儿说出的花纹在服装的前胸处装饰,给幼儿以启发。

  3.幼儿在美术用纸上尝试运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

  提示幼儿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进行创造性的装饰,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纹样图案的民族服饰。

  4.幼儿展示作品并交流设计的意图。

  (1)教师提问:你设计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服装?用的是什么二方连续纹样?你认为你的设计好在哪里?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及其创意。

  (2)幼儿随音乐身穿民族服装跳民族舞。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案例背景:

  绘画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在学校的荷花池里,小朋友们看见了游动的小金鱼在粼粼的水波中自由地嘻戏,孩子们兴奋得问着:“水里有什么呀?小鱼在水里做什么呢?这些鱼怎么都长的不一样呀?结合小朋友们对鱼儿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表象老师为孩子门创造想象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大胆表现各种姿态的鱼和鱼儿的生活空间。

  2、尝试用线条分割的方法,用点、线、面进行块面装饰。

  3、感受线描画的乐趣,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线描画的基础

  材料:

  1、空白的鱼2条、表格一张、各种线条小图片。

  2、勾线笔、图片、白纸。

  3、颜料、毛笔。

  重点难点

  掌握线描画的技能,能用流畅的线条、图形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了解鱼的各部位及各种形状。

  师:小朋友都见过鱼吗?

  幼:见过。

  师:老师这里有四条鱼,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

  这四条鱼,有相同的地方吗?

  幼:有,它们都有鱼头、鱼身、鱼尾、鱼鳍、身上还有鱼鳞和漂亮的花纹。

  师:那它们有不同的地方吗?

  幼:有的鱼像鸡心一样的,有的鱼是三角形的、有的鱼是椭圆形的……

  师: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总结:鱼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但是不管它们怎么变化,鱼都是以身体为主,前面是头,后面是尾巴,上下有鱼鳍,上面都是一根根细细的骨头,身上还有鱼鳞和各种各样的花纹。

  当我提问:这四条鱼有相同的地方吗?刚开始幼儿们都是从装饰上去说的,我及时地引导幼儿们从鱼的外形上去欣赏,杨洋说:它们都有鱼头和鱼身,鱼尾。朱睿怡说:它们都有鱼眼、鱼嘴……那它们有不同的地方吗?马上有幼儿说:有的鱼是椭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长长的.,还有的鱼像一个鸡心一样的,发现了鱼的形状的不同。

  二、观察范图,交流讨论。

  1、观察范例,

  师:这四条鱼身上的鱼鳞都是一样的吗?

  幼:不是

  师:鱼的身上用弧线或者直线把鱼鳞分成了一块一块的。(用手指提醒幼儿)小朋友们在装饰的时候也要把你的鱼鳞划分称块面状。

  师:除了这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块?

  (出示空白的鱼身,幼儿上来尝试分块。)

  师:它们是怎么装饰的呢?

  幼:有波浪线、圆点、直线、弧线……

  (教师把幼儿说的相应的线条或者图像贴在旁边的表格里。)

  (从画面布置的较满,线条流畅,鱼鳞变化的样子漂亮引导幼儿)

  鱼儿是怎么装饰的?幼儿们通过观察后说是用圆形、三角形、黑点、正方形、直线、曲线、螺旋线、波浪线等图形和线条进行装饰的。于是我引导幼儿观察分块的线条,提问:这是什么?濮子杰说:直线。直线把鱼身和鱼尾怎么样了?杨洋说:直线把鱼身和鱼尾分成了一块一块的。引导幼儿装饰鱼儿时要先分块再装饰。在幼儿尝试分块时,我又引导幼儿除了用直线横着分还可以斜着分,竖着分,而且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分,例如曲线、波浪线、弧线等都可以分块。

  三、教师示范作底版

  引导幼儿在欣赏和交流中了解,刻板线条的深浅和版画的效果关系紧密,运笔力度要重,刻板要细致耐心,线条要光滑流畅。

  吹塑纸版画的刻版的深浅直接影响到版画拓印的效果,所以我在示范时重点提醒幼儿注意线条的深浅。鱼儿身上的每一条线条都要描深、描粗,刻画的清清楚楚,这样拓印出来的鱼儿线条才清楚,染线时才看得清。

  四、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师: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喜欢的鱼。

  1、鼓励幼儿根据想象大胆创造鱼的形状。

  2、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进行块面装饰。

  幼儿们已经画过鱼,也有装饰过线描画的基础,所以在吹塑纸上构图时速度很快,大大的鱼身,装饰的空间很大。但是有些幼儿在分块时却出现了问题,有的分的太细,装饰时太密,不清楚。有的分的太宽,装饰时太空了,影响了染线的效果。

  五、涂色拓印

  1、提醒幼儿刷蓝色底色时注意从左刷到右,颜料不要太多,刷得要均匀。

  2、等彻底干了以后再染线,不要把宣纸弄破。

  3、染线时选择颜色鲜艳的蜡笔均匀地染线,染的线条要满。

  由于有些幼儿在分块时出现了问题,导致拓印染线后的鱼儿看不清楚线条,在染线时幼儿们还要一边染线,一边去描线条。有些幼儿没有及时补上线条的鱼儿看起来是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六、参观画展,交流同伴的作品

  1、参观“美丽的大鱼”画展。

  2、说说你最喜欢的大鱼,为什么?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们通过欣赏和自己以前见过的鱼儿画出了各种形状的鱼,而且在装饰的时候能先分块再装饰,由于在分块的时候出现了分的太宽和太细的问题,导致在装饰时很空或者很密,看不清楚。在描线条的时候,有些幼儿很不细心,把线条描的很毛糙,会描到外面去,多出很多的小线条,影响了画面的效果。有些幼儿描的线条不够粗也不够深,在拓印之后看不太清楚,染线时很困难。这些问题在每次的吹塑纸版画活动中基本上都会出现,幼儿们虽然掌握了刻版的方法,但是总是不够细心,缺乏耐心,对于刻版的技能还需要强加练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电话号码是由数字组成的,感受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将数字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出不同的电话号码。

  3.能动脑坚持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表格:生活中的电话号码

  3.情景图9张

  4.数字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经验导入,从幼儿身边的电话号码引入话题,自由交谈

  师:你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是多少?(1-2个幼儿说出并由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2.观察电话号码的特征

  师:电话号码是由什么组成的?(数字)有几个数字?哪些数字?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2or数字很乱,没有规律)

  教师总结:电话号码由这些数字组成(0-9);他们的个数一样多,都是8个;在一个电话号码里有的数字可能不出现,有的数字可能重复出现;如果给一样的数字,排序不一样,还是不一样的电话号码;"52"表示常熟地区的区号。。。

  (二)、创设情境

  3.创设情境,导入环节

  师:(出示图谱-四层楼)有一群小动物在搬到了常熟的新家,他们要装新电话,但是今天电信局里负责安排电话号码的人有点忙,他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忙给每个小动物安排一个电话号码,好吗?

  4.出示数字卡片,教师讲解演示

  师:(1)电话号码有几个数字组成(8),是哪些数字(一起说,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数字卡片))

  (2)提出要求。"每家的电话号码能一样吗?;注意区号"看一看他们搬到了哪里,区号是什么?写在电话号码的哪里?(前面)"

  我们先来给一楼的小猫安排一个电话号码。(教师用数字卡片示范)

  5.请幼儿尝试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来试试看,请一个小朋友来。

  师:谁想为其他楼的小动物装电话号码呢?(请幼儿搬位置,桌上放数字卡片)请你们用数字卡片排一排(提醒幼儿电话号码是8个数字的)其他的小朋友看一看他们装的电话号码对不对?

  5.评价总结

  师:他们排列的电话号码符不符合要求?有没有重复的数字,有没有一样的电话号码?我们给那么多的小动物安排了电话号码,一个也没有重复的呢。

  (三)、操作练习

  6.提出新的问题

  师:给小动物安排了电话号码后,他们很感激我们,他们希望我们能帮他们另外一个忙。这些小动物的.亲戚也安装了电话,也想请你们帮助他们设计电话号码。

  (1)【区号】(出示情景图)小动物们的亲戚们都住在哪里呀?(天上,地上,水里-不一样的地方)常熟的地区有区号,天上地上水里也有区号,来看看他们的区号一样吗?是什么?

  (2)【要求】请你们自己选择要帮那个地区的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然后,拿一张贴有小动物的纸条,用你的数字卡片拼一拼电话号码,然后,记录在你的纸上(教师示范)。

  7.幼儿小组合作操作练习

  师:(练习中提醒幼儿检查纸上和数字卡片是否对应;设计好电话号码的小组发背景纸)你们自己来看看怎么办。

  8.小组结果评价

  师:看看小组的设计合不合理。

  1. 区号是什么,说明他住在哪里2. 出现了哪几个数字3.有重复的数字吗。。。4.这组设计师给小动物设计的电话号码都正确吗?(是)拍手表扬(否)哪里 需要改进,希望你们下次能给小动物们设计的更棒。

  (四)、小结评价

  8.交流体验,师幼小结梳理

  师:今天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电话号码可以用来做什么?要是你们走丢了,还可以和警察叔叔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他们就能联系到爸爸妈妈把你们带回家了。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前半段应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后半段是巩固和应用的阶段。活动中提供的过于丰富的材料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前期的示范和之后的总结和梳理的过程不是很成功,使他们在之后的活动中出现了应用的盲点,使教师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纠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从图中初步体验小美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感受。

  2、理解故事内容,讲述小美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经历。

  活动准备:

  大图书、每人一本小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导语:小朋友,你去买东西过东西吗?(请幼儿自由讲述)

  2、有个小女孩叫小美,她今年5岁,比你们还小哦!今天她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出示大图书,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1、指导语:妈妈叫小美买什么?小美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第二和第三幅图

  1)语:小美在买牛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她为什么要躲在墙脚?

  2)师:小美摔了一跤,买牛奶的钱还掉了,小美会坚持去买牛奶还是回家找妈妈呢?

  三、幼儿自由阅读,教师适当引导。

  1、提问:小美有买到牛奶吗?她是怎样买到牛奶的?

  2、提要求:安静地看书,从第5页看到第13页,仔细看看每一页在讲什么?

  四、理解阅读

  1、小美有买到牛奶吗?她是怎样买到牛奶的?

  2、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小美没有买到牛奶?女主人向小美道歉以后,为什么小美还会掉眼泪?

  3、小美买到牛奶后是是回家的?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五、教师完整朗读,幼儿欣赏。

  小美在买牛奶过程中说过什么话?两次说的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六、情感教育指导语:

  小朋友还小,以后也会遇到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离开家,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只要勇敢去面对,就会获得成功。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