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思路:
中班孩子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许多,他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强了,喜欢追根问底,喜欢动手去试一试。《纲要》中将"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作为领域目标,我们要做的就是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而《点点和小黑》的故事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探索氛围,我们班的孩子极富爱心,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很乐意去尝试把生活中常见物品变长进而营救动物朋友。因为受年龄限制,他们可能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在活动中通过问题与办法数量多少的比较,加重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初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目标:
1、根据问题探索变长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2、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在尝试过程中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能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一棵大树。
2、小树枝一根,插塑、绳子、纸条、毛线、吸管、橡皮筋、胶水、回形针、扭扭棒若干。
3、两只小蚂蚁,问号。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是个带问号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理解词语树梢
(2)思考第一个问题:点点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美景?
2、尝试把各种材料变长,营救小蚂蚁点点。
(1)继续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提出第二个问题:点点一小心掉了下去,危急时刻身边的材料就可能帮到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变长吗?
(2)探索变长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变长的方法。
(3)集体分享变长的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变长的?
教师小结:有的材料可以用拧呀自己可以变长,有的材料要借助工具才能变长。
(4)出示第三个问题:你们一共用了多少个办法呀?
总结: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去试一试,办法总比问题多。
3、尝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变长,结束活动。
(1)师:你用什么方法把纸条变长了?
(2)如果只有一张报纸你能把它变长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可转动的风车。
2、呼啦圈、地球仪、竹蜻蜓、球。
3、绳子、雪花片、牛奶瓶、筷子、吸管、光碟、金箍棒、玻璃杯、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大风车音乐,幼儿随老师拿着风车转动到放完音乐。
2、教师:刚才老师、小朋友的风车都转动起来了,为什么我们手上的风车会转动?
教师:是什么力量让它转起来的?
3、如果教师不动,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让老师手上的风车转动起来,小朋友想一想。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课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的有趣现象。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玩许多好自己的东西,每个小朋友选择一样东西,拿到中间试一试,
你是用什么办法转动的?但玩之前老师有个约定,当小朋友听到音乐时,就将物品放回原处。
2、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3、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小朋友。
小结:这些东西都会转动。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教师: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
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1、洗衣机里面的桶能转动,衣服放在里面转一转,就干净了。
2、风扇会转动,夏天的时候,风扇转一转,就有风吹过来。
3、时钟里面的指针会转动,它可以告诉我们现在几点了。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转动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之处。
四、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1、教师:刚才我们了解这么多转动的物体,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找一找不会转动的物体,
那么哪个小朋友能不能想办法让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2、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数字、剪刀、兔子耳朵?
还代表两件东西,还可以代表成功,你们想成功吗?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选两件东西,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不容易转动的东西,
请小朋友想办法让他们转动起来,你可以一个人探索,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来。
3、幼儿操作探索,尝试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4、集体交流与分享。
教师:我发现小朋友想了许多办法,让那些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了,
现在谁愿意讲你探索的最好玩的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
评价语:真棒!原来可以用那么多中方法使这些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五、结束活动
刚才小朋友都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物体转动更持久呢?
请小朋友在课外继续探索并把你们的发现告诉你们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游戏教案,幼儿对于科学都是有着一定的好奇心的,教师们如果想要培养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教师们可以让幼儿通过一些简单的科学小游戏来培养,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2、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3、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弹簧、橡皮筋、气球等有无弹性的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实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导入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
师: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自己动手来感受一下提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摸看老师准备的东西(橡皮筋、袜子)?你发现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他们在使力的时候都变长了,没使力的时候都没有变化。
二、分组自由探索活动材料,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弹性。
引导语: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来试试看你们手中的物品是不是会发生变化。
提问:你玩的物品是什么?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气球用力会变长,木棒用力也不会有变化等。
提问:你是如何做的?怎么发现他有没有弹性的?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物品没有弹性?
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时它会变形,不用力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物体的.弹性。袜子,气球,橡皮筋有弹性,木棒没有弹性。
提问:为什么有的物品能变长、变大,然后再回复原样,而有的材料却不可以呢?
小结:因为有的物品我们用力了他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都有弹性,而有的物体就算使力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弹性。
三、了解弹性的用途引导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弹性的东西,那你们知道他给我们带了什么方便吗?
小结:沙发有弹性我们做起来才能更舒服等。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磁性这一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品质。
除了以上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的目标外,我还将关注幼儿活动发展中的生成性目标
活动资源:
磁铁若干,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布条、钉子、曲别针、夹子等)若干,小猫头饰、钓鱼杆、小鱼若干条,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扮猫妈妈,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在音乐伴奏下进入教室。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请幼儿打开礼物,帮猫妈妈寻找礼物中的秘密。
2、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认识磁铁。
3、幼儿动手把礼物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里,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4、得出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
三合作探究,了解磁铁的特性。
1、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2、启发幼儿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捡起撒在地上的针。
四游戏—钓鱼
在音乐伴奏下,来到池塘帮猫妈妈钓鱼。
五活动延伸
设立科学发现角,利用磁铁发现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感官感受风并让幼儿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2、 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 对风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难点:风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预防风灾的办法
活动准备
扇子 纸板 彩条 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闭眼教师用扇子在每个小朋友脸前扇一扇,使幼儿感知风的存在。教师拿出彩条让幼儿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环节
1、 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2、 引发幼儿讨论风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实实在在崔在着,它是通过周围空气流动形成的,只有你周围有空气就会有风产生
3、教师通过扇子,纸板,彩条让幼儿亲自动手轻轻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风的大小和速度,让幼儿说出风速大力量也大
解风能为人类做哪些贡献热气球飞上天、凉爽、衣服晾干、树叶摆动、放风筝、种子的传播等等让幼儿了解风对人类的害处
发大水、沙尘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渔船等等
4、 风有时为人们做好事,有时做坏事,不过人们的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种树建防风林、提前预报减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三)、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你们了解风了吗?在知道了它的好处与坏处后,你们愿意和风成为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大,不但认识了风,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还学会怎样制造风,请你们回家再找一找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将这些有害的风变成对我们有用的风,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四)、延伸环节
今天我们知道了风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给我们带来坏处。风还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现在在没张桌子上都有一个风车和一小筐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用的材料,让风车转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受风的大小、体验风的方向,由于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在活动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寻找风的踪迹,让他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获得风的初步概念,及相应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经验。
小百科: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的反光现象,知道许多物体都能形成光斑。
2.初步感受光源、镜子、光斑的关系。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形状不同:圆形、方形等;)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1.游戏:镜子和光。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
(1)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
(2)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3)光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镜子的形状和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一样!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3.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4.组织幼儿交流
(1)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
(2)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三、深入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提出疑问: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如果能产生光斑,形成的光斑亮度一样吗?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教师小结:原来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形成光斑的亮度也强。
四、延伸活动:
找寻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能形成光斑?光斑的形状能否有变化?
教师评语:
教师能充分调动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活动过程富有游戏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