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内容:《秋天的桔子》(中班)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
组织者:
活动目标:1、运用各种方式来感知发现桔子的特征,积累更多有关桔子的经验。。
2、乐于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丰富词:桔子瓤、桔络、又酸又甜。
3、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桔子若干、桔子图片、桔子制品、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韵律《水果娃》入场,营造果园场景。
二、感知桔子的外部特征
1、桔子有很多秘密的哦,老师在每个桌上都放上了桔子,请小朋友自己拿一个仔细的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小结:桔子有大有小,有红些有绿些,外形是圆圆扁扁的,表皮有点粗糙的`,摸起来有点软,闻起来有点清香。
三、动手剥桔子并品尝
1、剥桔子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桔子外面的一些秘密,现在想不想看看桔子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2、师生一起边念儿歌边剥
桔子剥开了,发现了什么?
那我们拿一瓣桔子,说说一瓣桔子像什么?
3、吃桔子
象个小船开到哪里去呢?张开嘴巴里尝尝桔子是什么味道的好吗?
4、了解桔子制品
桔子的用途可多了,平时小朋友还吃过哪些桔子做的食品呢?
四、桔子皮小制作
1、桔子吃完了,我们用桔子皮来做个拼图的小游戏好吗?拼完了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说你拼的是什么。
2、韵律活动《水果娃》出场。
今天,我们发现了好多桔子的秘密,小朋友们真能干。桔子丰收喽,让我们去多摘一些带给弟弟妹妹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 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 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 ---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 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 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 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 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 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没有;我头上有汗,影子上没有。。。。。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1、 幼儿互相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造型画影子。
2、 找一找,阳光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帮他们画影子,如:书、玩具、楼房等。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有趣,会变、会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游戏"踩影子":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戏,进一步丰富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1、 找影子: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有影子。
2、 教师或家长给幼儿提供绳子、布、透明胶、椅子、纸等物品,引导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
3、 画影子:请幼儿分别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影子的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幼儿集体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等一下,小朋友们在能浮起来的物品后"√"。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幼儿讨论。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2)鼓励幼儿分组探究如何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并且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师:你刚才是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师:有的小朋友是将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当小船。
(5)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个别幼儿回答)
(6)师:小朋友说我们游泳时用游泳圈,人就不会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请能浮的物品帮助,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现在再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帮助,让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呢?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比如把瓶子里的东西倒掉。
(3)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师:请小朋友们在试一试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比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发现。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个别幼儿回答)
(5)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能让物体浮起来。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活动准备:
1、气球、塑料袋、游圈、打气筒等。
2、轻松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幼儿和球宝宝一家随《去郊游》音乐入场——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今天我要带小朋友进行一次神秘旅行。在旅行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些困难。我们要一起想办法解决它,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响起快乐的音乐,然后才能继续前进。
二、基本部分:
(一)给物体充气——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变化。
1、幼儿尝试给物体充气——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变化。
2、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气球会怎样?
教师小结:给物体充气,物体变得越来越大,如果一直充气,物体会爆炸的。
(二)游戏“变成充气的物体”——用动作表示充气前后的`变化
1、幼儿自己是充气物体——幼儿自己用肢体表现充气变大的样子。
2、尝试用身体其它部位表演变大变小——进一步感受充气前后的变化。
鼓励幼儿尝试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
3、变稍大一些的气球——尝试体验合作,感受充气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三)幼儿变成一只气球——幼儿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三、结束部分
随音乐变成大气球离场。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
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