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5篇(经典)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三、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 │凉│ │饮│
出示│净│ │开│ │ │
│水│ │水│ │料│
└─┘ └─┘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五、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增进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的一些用途。
3、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各种树叶,图片,油画棒,幼儿绘画用纸,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观察树叶的兴趣:
教师讲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气温,农作物、树叶等的变化。
教师:“秋风轻轻地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我们来和小树叶做朋友,好吗?”“请小朋友在筐里拿出一片干树叶和一片新鲜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
二、观察认识树叶:
1、引导幼儿比较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有什么区别?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幼儿: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看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摸上去怎么样?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用手一抓会怎么样?
教师:干落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未干落叶形状平坦,美丽,颜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握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见到的落叶形状、颜色、大小描述出来。
3、展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告诉幼儿: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从树上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4、用放大镜观察认识叶子的外观,用手摸叶子的脉络,认识树叶正反面的不同。
5、认识树叶的用途。
三、做树叶拓印画。
四、作品欣赏,。
欣赏幼儿作品,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亲情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怎样感谢树妈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树叶》,加深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树是落叶树,哪些树不落叶?加深幼儿对科学自然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生成背景:
最近天气较冷,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玻璃上有了哈气。今天晚餐后,鲁晓涵、李婉娜几个小朋友来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看到旁边的王晶正在专心的在玻璃上印小手印,他俩看后也印了起来,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都争先恐后的在玻璃上画着、写着、涂着兴奋极了,在图画过程中,孩子开始讨论: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可以在上面画画?抓住孩子的兴趣及探索需求有趣的哈气这一探索活动开始了。
二、生成过程:
1、了解幼儿对哈气的已有经验:
老师:为什么玻璃上能画画。幼儿兴奋地讨论着。
嘉文:玻璃上有哈气。子萧:玻璃上有一层雾可以在雾上画画。王月恒:还有水珠留下来呢。
(大多数孩子的已有经验就是哈气,但是哈气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不了解。我给孩子提出任务:寻找有关哈气产生原因,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并能主动相互交流。)
2、试验、探索:
幼儿通过协商后共同分为三组进行试验,他们各自到自己感兴趣的组搜集有关材料。
第一组的幼儿找来镜子、玻璃、和一杯水,把玻璃盖在杯子上,过了一会儿玻璃没有一点变化,孩子们纷纷议论没有产生哈气的原因。王子萧说:哈气是热气遇到冷空气才产生的,我们用热水试一试。孩子们从保温桶里接了温水,又从暖瓶里接了开水,分别把镜子、玻璃、放在两别水上。不一会儿工夫镜子、玻璃上发上了变化,嘉文急忙说:“你们快看,温水的镜子上有哈气,热水的玻璃上开始有哈气,一会儿就有水珠流下来了。“其他小朋友也分别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把实验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表征下来。
第二组的幼儿来到三楼平台现场实验哈气产生的原因,幼儿大力的呼着气,发现呼出的气体是白的,然后到玻璃橱窗前呼着气,玻璃上顿时就形成了一层哈气,子萧说:“老师我们知道哈气,但在太阳下呼出的气为什么是白的呢?”我也装出惊奇的样子说:“是呀,这个问题太难了,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答案呢?”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的方法:问爸爸、查书、上网,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投入到答案的搜集中。
第三组的幼儿在上午活动区活动时,他们用力往玻璃上哈着气,玻璃上有一层薄雾,不一会儿就被太阳晒干,到了晚饭后玻璃上已经有水珠流下来,这一组幼儿通过早、晚玻璃上哈气的比较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每当冷空气遇到热空气就会形成小水珠,就是小朋友看到的玻璃上的哈气。
第四组的幼儿有的看光盘、有的从自己带的书籍中查找有关哈气的资料并互相交流着。
3、交流、分享:
幼儿把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表征、互相交流。在表征后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把实验经过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而且提高了对知识的巩固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一组幼儿的答案是温差越大,哈气就越明显;第二幼儿通过看录像,他们了解到呼出的气是无色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体;第三组幼儿详细展示了他们的实验前后的表征图,把上午、下午哈气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变化,进行了比较,使其他幼儿看了一目了然,使哈气这一抽象的自然现象,经过幼儿的实验、探索,明白了它产生原因,使这一的形成问题在探索中得到解决。
三、体会与反思
这次生成活动,使教师观察到位,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幼儿在活动中有自由探索、交流的气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矛盾点,鼓励幼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通过生成活动,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运用多种途径,通过实验、观看录像等形式来寻找答案,体现了《纲要》的指导思想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精神。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在学习操作中,探究发现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小;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等不同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2.知识准备: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有认识,能说出名称;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家寻找的答案。
二、基本部分
(一)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1.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
2.根据幼儿提供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3.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与在瓶子中产生声音大小的关系。
4.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二)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1.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换,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2.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少;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3.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不容易掉出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三、结束部分
幼儿利用手中的瓶子与老师一起随音乐起舞。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一一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教学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