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妈妈的小帮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的语言活动《妈妈的小帮手》这节说课我分为八部分:
一、设计意图
语言领域的纲要中提出,语言是幼儿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培养幼儿倾听、表达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爷,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父母的不易和辛苦。因此,我设计了《妈妈的小帮手》这一课,让幼儿学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妈妈的好帮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
2、由衷的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教育幼儿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难点:主动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四、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光碟、VCD和电视机。
五、活动流程
1、播放儿歌(妈妈您歇歇吧)引发幼儿兴趣,听完提问:这首儿歌的内容是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平时在家里,你会做哪些事情呢?你觉得做什么事情好呢?(通过幼儿说一说,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3、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看并说出挂图内容,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教幼儿学习儿歌(培养幼儿朗读的习惯)。
六、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师:家里的'家务活谁做得最多?家务做的很多是什么感觉?你觉得妈妈辛苦吗?为什么?
妈妈每天在家里做这么多的家务是不是很累?
我们是不是要帮辛苦的妈妈分担一些家务?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幼儿各抒已见,怎样才能当妈妈的好帮手。
本环节加深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伟大,从小养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七、活动延伸
当妈妈的小帮手,分担家务之后,有股小小的成就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虽然小小年纪,但自己的双手也可以干很多事情。
八、成果与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渐进明白,理解妈妈的辛劳和付出,家长备感欣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延伸:
1.将幼儿撤离时的正确方法。用照片或绘画图片的方式呈现在墙饰上。
2.向家长介绍活动情况、目的。请家长带幼儿熟悉小区居住环境。寻找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安全位置。
3.教师或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环境(幼儿园、公共场所)中都有安全通道及出口,认识紧急出口标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域茶舍游戏活动中,积累了一些沏茶、品茶的经验但是还需要重点观察烫壶温杯的方法并将泡茶的方法连贯的表现出来,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教学活动。基于大班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很强,教师设计并运用课件,给予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的空间,促使幼儿在与课件的互动中观察、感知、习得茶艺礼仪。
活动目标
1、学习饮茶礼仪,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
2、能够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沏茶、品茶、敬茶的过程。
3、体会与同伴合作学习的益处,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对饮茶礼仪的理解。
难点:探索烫壶温杯、泡茶的技巧与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IPAD、课件、录像设备(手机)、茶具5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很多小朋友都曾经和家人一起沏茶和饮茶,你们是怎样饮茶的?用到哪些茶具?
二、欣赏茶艺展示,引导幼儿发现茶艺礼仪的步骤。
1、你知道的茶艺礼仪
师:人们在沏茶、饮茶的时候是有礼仪要求的,你知道有哪些礼仪吗?茶舍的茶艺师在进行茶艺礼仪展示时穿什么样的服装?播放什么风格的音乐?拿着茶具是随意展示的还是有方法呢?
2、茶艺礼仪中的方法
师:今天郑老师邀请了一位茶艺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茶艺礼仪展示,请你认真的观察茶艺师是怎样进行茶艺礼仪展示的?一共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分别是什么?
师:你发现了哪些茶艺礼仪?你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发现吗?——幼儿表述时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记忆茶艺礼仪的种类和顺序。
小结:茶艺师向人们介绍茶艺礼仪时要按照烫壶温杯、洗茶、泡茶、分茶和敬茶这5个步骤,按顺序进行介绍,每个步骤的礼仪要求各不相同。
二、幼儿自愿结合分成四组,幼儿运用课件探索茶艺礼仪。
1、师:你们的电脑里也有一个茶艺师,你们可以请教它,也可以请教学会的小朋友,我们看看哪组小朋友在最快的时间里学会这些茶艺礼仪。
重点指导:烫壶温杯、泡茶两个过程中的方法。
3、师生共同梳理:教师把在巡回指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利用手机记录下来,和幼儿讨论茶艺礼仪中的正确方法,鼓励幼儿就自己观看到的.内容大胆表达。
茶艺礼仪:烫壶时将茶壶按从中间至四周至壶嘴的顺序进行烫壶,温杯时手持杯外侧,不能碰到杯口,转动手腕进行温杯。泡茶时手持随手泡采用高冲低泡的方法进行泡茶。
2、幼儿带着问题再次运用课件探索烫壶温杯、泡茶两个步骤中的重点方法
(1)重点指导:能够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沏茶的过程。
(2)师生共同梳理:展示时加入过程解说,动作优美连贯、不僵硬,每操作完一个步骤,手放回原位。
三、分组展示
幼儿分组在集体面前展示在小组探索中获得的茶艺礼仪展示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评价与分享。
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语言大胆表现沏茶、赏茶、品茶的过程。师生共同欣赏,引导幼儿发现同伴进行茶艺礼仪展示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活动总结
1、运用生活经验为幼儿建构新经验奠定基础。
本节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促使幼儿在与课件、与同伴、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原有经验,并在运用这些生活经验的同时建构新的经验。
2、运用课件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
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课件,自主探索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非常专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与同伴、教师开展讨论,积极的解决困难。在小组自由探索学习时,幼儿兴趣盎然地向课件里的老师请教,或是与身边的小朋友一起交流、讨论,满足了大班幼儿自主探索中学习的需要。可以说教师运用课件为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提供了平台,在教学中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运用小组化共同学习突破重难点。
教师突破了以往教师教授、讲解后反复练习的学习方式。将动作难点分解后录像,制作成课件。幼儿在自主探索、了解、学习动作,在小组化共同探索中突破了的难点的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主题活动“我自己”中,我们根据主题目标“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以及分类核心经验“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设计了集体活动“猜猜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活动的重点在于请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并能按照这些“不同”将同伴或自己合理分到相应的圈中。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是为了帮助幼儿在之后的游戏环节中能够按这些“不同”分组站圈。活动难点在于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站在两个圈中幼儿的不同提升分类能力。在幼儿猜测的时候,教师的提问“红圈圈中是什么样的孩子?绿圈圈中是什么样的孩子”是为了提示幼儿观察同一个圈中的幼儿有什么共同点,从而猜测他们是按照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另外,游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有关游戏规则之类的问题对于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并能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对人群进行分类,尝试说出理由。
2.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商量和合作。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圈、绿圈各一个(每个圈能容纳6人左右;制作材料不限,如可直接在地面上贴线圈)。
2.自制计分牌两个(可用常见的生活用品替代,如套圈玩具、雪花片等)。
活动过程:
一、初步尝试游戏
1.观察、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1)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猜有什么不一样”的游戏。
(2)提问:你觉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可能的回答是:性别不同,头发长短不同,鞋子的款式不同,衣服的款式不同,身高不同等。)
2.尝试游戏
(1)教师请个别幼儿站圈,如按照性别的不同站圈,即请一个男孩站进一个圈(如红圈),请一个女孩站进另一个圈(如绿圈)。
(2)提问:你们看,老师是按什么“不同”请他们站圈的?(红圈里站的是男孩,绿圈里站的是女孩。)
(3)提问:你觉得自己该站在那个圈内呢?(其他幼儿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圈站进去。)
(4)小结:人和人之间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所穿衣服的颜色、图案、式样不同,性别、身高、头发、胖瘦等不同。根据这些“不同”,我们就可以来玩玩“猜猜有什么不—样”的游戏。
二、游戏:猜猜有什么不一样
1.交代玩法: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分两个团队站圈,一组猜测。两个站圈的幼儿团队必须先商量“按什么不同站圈”,然后分别站到两个圈内不动;猜测的幼儿要仔细观察并分析两个圈中的幼儿团队是按什么“不同”站的圈。
2.强调游戏规则:两个站圈的幼儿团队在站圈之前必须先商量“按什么不同分别站圈”;每组有两次猜的机会,猜对了得一分,猜错了不得分;每次站圈的内容(分类依据)不能重复。
3.组织幼儿开展游戏。
(1)让两个站圈的幼儿团队在活动室内找一个角落进行商量,注意不要让猜测组的幼儿听见答案。教师可以参与商量,以了解幼儿所发现的不同特征。
(2)两个站圈的幼儿团队商量好不同的分类依据后,边念儿歌“红圈圈、绿圈圈,按什么不同来站圈?三、二、一”边站圈。
(3)引导猜测组的幼儿说说:他们是按什么“不同”来分别站圈的?红圈中站的是什么样的小朋友,绿圈中站的是什么样的小朋友?
教师预测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如果站圈的幼儿自己说出了答案,那么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对商量的结果保密。
②如果圈中的幼儿不是按照同一特征来站圈的,如同一个圈内的幼儿有的是按照头发长短站圈的,有的`是按照裤子长短站圈的,那么教师需引导幼儿意识到分类依据应该让组内每个人都参与讨论并且达成共识。
③如果猜测组幼儿猜想的依据与站圈的幼儿商量的分类依据不一样,但也言之成理,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如何计分,并达成共识。如,猜测组幼儿猜想的是按照头发长短站圈的,但事实上站圈的幼儿是按照扎辫子和不扎辫子站圈的。如果长发幼儿都正好扎了辫子,那么两种说法都可以被认可。这时双方都可加上一分。
④如果站圈的幼儿几次站圈的分类依据都一样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重温游戏规则:每次站圈的分类依据不能重复。
4.组织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
(1)根据第一次游戏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可提醒幼儿在游戏前商量、对商量的结果要保密、让每个人都知道按什么“不同”站圈等。
(2)引导猜测组的幼儿先发现一个圈中幼儿的共同点,再与另一个圈中的幼儿对比,看看是不是正好相反。引导幼儿按照这个方法观察分析,以便找出两个站圈幼儿团队各自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5.小结:人和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有的比较明显,是看得到的,有的不太明显,需要细加观察才能发现,还有许多是看不见的(如生肖、学号单双数、年龄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活动反思:
幼儿游戏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数学分类的经验,也获得了学习遵守游戏规则、语言表达等经验。
在活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不是数学问题,但需要幼儿去解决问题,比如说一组幼儿已经按照“高矮”标准进行分类,另一组幼儿马上调整变成“扎辫子”标准进行分类,以不违犯游戏规则,这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一大价值,即注重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根据大班幼儿思维水平,即大班幼儿已经能够与同伴确认某一个共同目的,然后围绕这个目的去共同努力做一件事情。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提出的目标二是“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学习商量和合作”,
教师很巧妙地设计了“猜猜有什么不一样”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商量与合作。这些都增大了今天数学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用美丽的线条、色块、花纹,创造性地进行衣服装饰。
2、培养幼儿的美感,发展幼儿的现代意识。
活动准备:
几件美丽的衣服范样;多种美丽的小图案;彩笔、剪刀、录音机、磁带、浆糊、大头针;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纸上画有不同款式的衣服轮廓线)、夹子、铁丝。
活动过程:
一、幼儿服装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我们班的服装表演队今天成立了,你们高兴不高兴?(拍手欢迎)(让几个幼儿穿上衣服范样,随音乐进行服装表演,摆造型、做动作,展示自己美丽的服装。其他幼儿观看,情绪兴奋。)
二、欣赏服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他们的衣服漂亮不漂亮?(漂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衣服为什么这么漂亮。(然后逐一从颜色、款式、花纹、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想)好!现在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小小设计师,自己动手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来参加我们举办的“服装展销会”好不好?(好)我们还要评奖呢,希望你们认真设计,争取得奖。(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
三、剪下衣服,进行装饰。
老师:请你们沿衣服轮廓线剪下衣服样。(提醒幼儿安全用剪刀。)可以用老师准备的图案进行装饰,如不够用,也可以用彩笔进行装饰。(幼儿在音乐声中,认真、愉快、兴趣盎然地进行装饰)
四、幼儿自由进行服装表演。
老师:请小朋友装饰完后,随音乐自由地进行服装表演,好不好?(好)(幼儿展示自己装饰的.美丽的衣服,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用大头针)
五、服装展销及讲评。
老师:现在我提议开一次服装展销会,好不好?(好)(幼儿表演一会儿后,把自己装饰的衣服用夹子夹在预先备好的铁丝上,老师和幼儿一起评论,最后评出一、二等奖)
六、颁奖结束活动。
1、老师简单总结幼儿装饰情况,表扬大胆用心作画、积极动脑、有创新的幼儿,鼓励进步。
2、获得一、二等奖的幼儿在欢乐的音乐声和全班幼儿的祝贺掌声中上台领奖(五角星、小红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奔跑及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及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3、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绳子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请幼儿做和老师相同的.动作,练习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走及小跑。
(2)请幼儿两人一组,一前一后站好,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同动作,练习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走和跑,要求动作要一致。
2、基本部分。
(1)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前面的幼儿当小马,站在后面的幼儿当赶马车人。教师示范绳子套法,从后颈部经腋下拉到身后。
(2)交代游戏的玩法:赶车人喊“驾-”小马跑,赶车人喊“吁-”小马就停,要求小马要听赶车人的话,两人可交换角色请幼儿示范一次。
(3)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注意观察,请协调能力较好的幼儿玩给全体幼儿看。
(4)增加游戏难度,由赶马车的人说向某一方向跑,扮马的幼儿根据赶马车人的口令改变方向跑并根据口令或跑或停。
3、结束部分。
游戏“炒蚕豆”。
教学反思:
此活动发展了幼儿奔跑及协调能力。下次组织幼儿玩此游戏时,可以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绳的多种玩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目的:
1.通过懂得,不能凭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弱小者,无论什么人都要礼貌谦让。
2.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准备:
《小熊让路》教具一套(森林背景图一张,人物贴绒: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狮子)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出示小熊贴绒,介绍小熊的人物特点: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今天就讲一个关于他的,名字就叫——《小熊让路》
2.教师演示教具并讲。(见附录)
3.提问:
(1)叫什么名字?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小熊欺负小兔、小羊、小猴,而不敢欺负大狮子?他这样做对吗?
(3)力气大就可以欺负人吗?大狮子的力气比小熊大,为什么他就不欺负人呢?
(4)大狮子给小熊让了路,为什么小熊不好意思了呢?你们猜他心里怎么想?他明白了什么?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4.小结:告诉我们,不能凭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弱小的人,无论什么人都要懂礼,讲谦让、说话要和气。
5.结合幼儿日常表现,教师请幼儿自己想一想有没有欺负人的现象,今后打算怎么做?请大家互相监督和帮助,做一个礼貌、谦让、受欢迎的`小朋友。
附:
小熊让路
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来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间,大声说:”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羊从前面走来。
小熊又往路中间一站:“小家伙,快给我让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听了,都愣住啦:大狮子也怕小熊啊!
小熊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从大狮子身边走过去┄
打着以后,小熊看见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旁,让它们先过。
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是为了引导幼儿学会体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国画的接触很少。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我国古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创作的几幅《墨竹图》供幼儿欣赏,让幼儿通过看、摸竹子,在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感受国画的表现特点和它的意境美。以传统艺术——国画作品作为欣赏对象,旨在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国画的绘画工具。
2、欣赏画家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事物,感受国画的意境美。
3、尝试用水墨画竹子、竹叶,体验动手画国画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用实物竹子布置活动场地。郑板桥的《墨竹图》四幅。
2、通过录像欣赏竹林的美
3、国画材料和绘画工具教师和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实物竹子,通过让幼儿看、摸竹子,了解竹竿的颜色、粗细、形状以及竹叶的形状等。
师:竹子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闻,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通过欣赏录像《竹林深处》,让幼儿感受一片片竹林的美。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走进竹林,你们感觉怎么样?
3、让幼儿欣赏国画大师郑板桥的《墨竹图》。
师:你们喜欢竹子吗?古时候的画家也很喜欢竹子,他们经常边欣赏竹子边把它们画下来。(出示《墨竹图》)
师:这些画是简笔画吗?(让幼儿知道这是画)
师:它们是我国的国画大师郑板桥画的。(简要的向幼儿介绍郑板桥)
师: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画面上的竹子颜色有没有一样?浓墨画出的竹子感觉离我们远还是近?那淡墨呢?(感受墨色的深浅变化)
师:这些竹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粗细、长短、直斜)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4、进一步欣赏下载的郑板桥的其他的作品。
教师:画家郑板桥爷爷画的是一片竹林,静静的竹林画得很美,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竹子的粗细、高底、远近。让我们看了感觉很舒服。
5、教师介绍国画材料以及使用方法。示范如何画竹子和竹叶,注意如何让墨色有深浅变化。
6、鼓励幼儿大胆画己喜欢的竹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2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