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喜欢花草树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各种植物以及琳琅满目的果实总是非常感兴趣。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根据幼儿的需求及兴趣,我设计了“秋收乐”这一主题系列活动,意在让幼儿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尝试生活,激发幼儿探索秋天奥秘的兴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幼儿在“农家乐”“有趣的果园”等教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品尝果实、收获各种农作物、拣落叶、编织、粘贴、表演等,了解了植物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实现了做中学、玩中学,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一:农家乐
活动目标
1.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农作物的秸秆、玉米皮、玉米须,带壳的花生、大豆、高梁。
2.各种碎布,即时贴,彩笔,胶棒等。
3.利用各种农作物粘贴好的.作品。
活动过程
1.参观欣赏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到事先布置好的“农家小院”里随意参观,萌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农家小院”里有玉米皮、玉米须编织的辫子、玩具娃娃;花生壳、豆壳贴画;用玉米秸、花生壳、废纸盒、高梁秸制作的农家小篱笆等丰富多彩的作品。
2.认知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收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
一组:带壳的花生、大豆、高粱。
二组:各种植物叶子。
三组:高梁秆、玉米秸等。
四组:玉米皮、玉米须、各色碎布。
3.操作活动
请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小组,开始做“小小设计师”,动手制作、粘贴、编织各种作品,共同来装扮自己的“农家小院”,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4.展示、表演活动
幼儿将作品摆放、组合或粘贴在“农家小园”中,告诉老师或小朋友自己作品的名称,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提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把“农家小园”装扮得更加精彩。最后让幼儿随着音乐《好日子》自由表演,体验和表达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欣赏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这些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咱们用玉米秸、高粱秆一起合作一个神舟飞船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根的不同形态,知道植物的根生长在土里。
2、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述,体验探索不同植物根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树根、黑板、篮筐。
2、园内种植园3、幼儿问卷《列举三种根的样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树根,让幼儿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2、你们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
3、教师小结:原来,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二、第一次探索
1、幼儿动手找青菜的根
(1)今天,我们来到了种植园,那你们知道我们的种植园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们真棒,那我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找一找青菜在哪里,它的根又在哪里?
请你动手拔一拔,看谁的动作最快。
2、集合,提问:请你说一说青菜的根在哪里?你从哪里找到青菜的根?
小结:原来根喜欢住在泥土里。
三、第二次探索
1、请你说一说青菜的根长得什么样子。
2、小结: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边有许多小毛毛。
3、我们的种植园里有那么多植物,是不是每种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长的一样呢?
想不想一起去探索发现根的秘密呢?
4、接下来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菜园里其他植物的根。要求: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选好组长到老师这里拿筐。
(2)每种植物只能拔一颗,并且拔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出示记录纸)
(3)听到铃鼓声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儿分组介绍自己的记录(从幼儿记录的方法、形式上进行点评)
6、幼儿观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问:你们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们的根分别是怎样的?
(每组一个代表发言回答,其他组员补充)
7、根据幼儿观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征进行分类。
小结:我们今天都发现了根的秘密,想菠菜、青菜这样直直的'根,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爷爷的胡须,叫须根系。像萝卜这样的根粗粗大大的,叫变态根。
四、结束
刚才我们发现了根的秘密,那你们知道根有什么用途吗?回家查查资料,我们下次再讨论。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
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
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
4、食物“豆浆”一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
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
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师: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
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
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
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
6、师: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
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
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
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
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5、师: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
五、幼儿操作,尝试寻找种子的新秘密
1、幼儿分小组活动(教师提要求)
2、A磨豆浆
B在果实里寻找“种子”
C瓜子榨油
D为豆子磨粉
3、教师
延伸活动:
请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为小朋友加工豆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们认识环境得重要性,让小朋友有积极健康得心,来爱清洁,爱卫生,垃圾要扔垃圾桶。
让小朋友们知道自己要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爱劳动,文明的孩子。
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来热爱我们得生活环境,不损坏环境,要爱惜环境。难点在于 多重转换,可能理解上有一点局限性。
活动准备
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准备一两个小故事,与本课相关的。及绘制简笔画的用具。让小朋友自己讲述自己看到的损坏公共设施的人和事。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学习
1 老师展示准备的图片,问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老师课堂作画,一点一点的画,画一个人晚上在路上走,突然掉下了没有盖子的下水井里面。问小朋友它的盖子哪去了,那个人真惨,然后举例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公用事物,及地方,让小朋友知道,那些事物和环境都是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的,所以让小朋友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然后又引导说,现在就有一个垃圾桶在哭泣,让小朋友猜猜它怎么了,引起本课学习。
过程二:课文理解和讨论
1 老师引导小朋友理解本课,再问为什么会那样,人们做了些什么?
2 再问小朋友在身边的环境里有没有破坏公共环境的情部?
3 请小朋友讨论
过程三:老师给小朋友讲公用设施,我们环境的重要性,如果都破坏了,那样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让小朋友反思学习,和总结。
过程四:课本相关游戏活动
老师和小朋友来演一个情景表演,然后请小朋友对情景中的`人和事进行对错的判断。
过程五:清小朋友画一幅美丽的环境图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是以幼儿身边事物出发,幼儿更易理解,及日后的作用。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贴切事实本身,在幼儿理解范围。对幼儿对环境意识方面有很大的认知得提高,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绘画,给幼儿自由的心理想像空间,展现出幼儿的心理向往。情景表演起到了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活动效果很生动,有趣。建议组织一次幼儿爱护公共设施环境的活动。
小百科: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主要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社会
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初步了解风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难点:认识风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掌握初浅的关于空气的知识
物质准备:风车,汽球,蒲扇,课件,幼儿课前所查阅到的资料,电脑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出“风娃娃”
提问:怎样让风车转起来。
二、出示气球,了解风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摸一摸,想一想,猜一猜汽球里有什么?
2.再把汽球口对着幼儿的脸松开,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扇,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在哪里?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认识风的形成
风是怎样形成的?(让幼儿拿出自己课前所查阅有关风的资料,相互讨论。)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四、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请幼儿讨论:
1.风娃娃对人的生活有哪些好处?
2.风娃娃给我们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坏处?
五、感知环境破坏与风沙的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懂得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与沙尘暴的.关系。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搜集治理沙尘暴的有关资料。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幼儿天天都能接触到的自然现象――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不加以关注,这一自然现象就会被幼儿忽略,更谈不上了解风的形成以及和人的关系。本次活动把掌握风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人的关系作为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引导幼儿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参与讨论和思考、观看课件等活动,使幼儿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了解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护环境的情感。活动以玩风车激发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的展开包括了解风的特征、风的形成、风与环境的关系这几个环节,步步深入,环环紧扣。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幼儿体会了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征和成因,以及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整个活动从上课前先让幼儿去搜集有关风的资料,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对风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环节先让幼儿讨论,思考,得出答案后再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幼儿更形象生动地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幼儿兴趣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整个环节层层深入,由易到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