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拥有朋友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最幸福的事情,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升入小学,只有和朋友在一起生活、学习,才能更快的适应学校的生活,更能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而没有朋友的幼儿会孤单和无奈的。由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需求,设计组织此活动,引导幼儿善于结交朋友,当与朋友发生了碰撞,要学会谅解,不生气,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朋友的名字、外貌特征及爱好,增进同伴间的相互了解。(重点)
2、通过活动,知道朋友间应相互谅解,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难点)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树干、树叶形卡纸、彩笔、课件、录音机、半圆形场地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看”,了解好朋友
游戏“猜猜看”:说出好朋友长什么样?穿着什么样的服装?说出好朋友最明显的特征。
能闭上眼睛,说出好朋友的样子。引导幼儿语言连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二、夸夸好朋友,增进了解。
夸夸好朋友:说出好朋友有哪些本领,哪个本领最棒、让你佩服?
知道好朋友的本领,应学习好朋友的.优点,和好朋友共同进步。老师也来夸夸自己的好朋友。渗透:在学校里也要了解自己的同学,成为朋友,共同进步。
三、结合课件(1)讲故事:《两片小树叶》
1、观看课件,老师配乐有感情的讲故事,中断提问:“请你们想一个好办法帮助欢欢和乐乐和好?同伴间讨论,老师注意倾听并参与讨论。
2、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好办法,老师有感情讲完故事。体验朋友间要互相理解,有朋友才会快乐。
四、结合课件(2)讨论:好朋友做的对
观看课件后,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你和好朋友曾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感受朋友间应友好相处,遇到有摩擦的时候,应互相谅解、不生气。
引导幼儿知道:即将上学,会遇到新的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真心的对待朋友,我们会有更多的朋友,会生活得快乐。
五、制作“朋友树”。
1、共同制作“朋友树”:老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小树叶,提醒幼儿做事专心、迅速。
2、欣赏“朋友树”:这棵朋友树变的怎样了?和好朋友在“朋友树”前照相留念。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2、在互相抛球接球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的孩子会抛不好或者接不好,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引导孩子要怎样才能给同伴抛个好球或者接到好球。
3、锻炼孩子们双手用力的协调性、接球的预判能力还有临时反应能力。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怎样与同伴交流,并且能够掌握如何将球抛好给同伴。
2、难点:交流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分歧,如何去解决,是否需要教师介入等。抛球时双手的用力协调,尽量避免单手抛球。
3、因为抛接球是一个相互互换角色的活动,抛球者在将球抛出去之后就变成了接球者,他需要随时准备着接同伴抛过来的球。所以抛接球的双方都认真地对待对方,抛球的同时准备接球。
活动准备
1、先把活动的内容、注意事项等先告知于幼儿。
2、带领幼儿活动各种大、小关节,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身体能动性。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做完准备活动之后,将幼儿两两分组,或者是让幼儿们自己需找自己的伙伴进行活动。
2、教师先做示范,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并且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看到教师将球抛给同伴的动作;教师伸手迎球、接球的动作。
3、每组一个球,活动开始。创设孩子间自己抛接球的机会,教师适时介入。
二、 基本环节:
1、教师在巡视幼儿活动过程当中,找出出现的问题并且指导幼儿如何去解决。
发现的问题:①不能平稳地抛接球;②接球者想接球,但是又不敢去接,没有主动去迎球并接球;③在活动过程中,同组的幼儿相互埋怨对方没有做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并没有在自身方面找原因。
2、每个幼儿的身体机能以及技能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发现问题时,从抛球者的主动性角度来说,教师要教导幼儿怎样把球抛得平稳。从接球者的被动性角度来说,他们想接球,但是球来得偏了,低了或者高了,这样都会导致他们不想接球,想接也接不稳,接不到。
3、当孩子之间相互抛接球时,孩子能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让对话属于孩子间的交流。当幼儿认知发生冲突需要帮助,或者活动无法继续开展幼儿束手无策时,当谈话内容处于拉锯状态而缺乏深度和宽度时, 教师都要适时介入,巧妙点拔,引发幼儿思考。教师再进行示范,在幼儿接到球或者抛出球的时候应鼓励幼儿,使球继续抛接下去。
4、引导幼儿被自己的活动所吸引,幼儿直接产生积极的互动,可衍生出各种传、抛球形式来吸引孩子,只有幼儿对教师组织的'活动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
三、结束环节:
1、收拾器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2、总结这节活动课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技能。
3、带队回教室,做好课下常规。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课中,出现了师幼互动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师幼互动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提问、提供游戏角色等。
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抛好球: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让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现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根据孩子抛过来的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或生成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在抛接球的时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难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抛球经验。并且能在下一次抛球的时候保留原有的经验水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流一直处在一个相互探讨的内容。例如:你该如何把球传给我;你要怎么怎么抛等等。这些都是在孩子们的对话中出现得最多的句子。我们要把握好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时孩子的球抛的不好,孩子无从去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为了让孩子接住抛过去的球,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需要,从孩子的需要、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教导他们在抛接球的过程中,学会及时调整手中的“球”,以使孩子有能力、有兴趣去接住同伴抛过来的球,并且接稳球。在课上,还出现了幼儿坐在塑胶地板上两人直接互相抛球、滚球。这些活动反映出了幼儿对接不稳球这一问题的解决。正因为是坐在地上滚球,球的轨迹相对比抛出去的轨迹好判断。所以,有部分的幼儿热衷于滚球。在这里我并没有阻止孩子的这一行为,只是对他们给予鼓励,对他们的做法进行赞许。进而要求他们掌握好双手协调用力这一关键点,为能进一步实现两两之间的抛接球。在这一点上,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行为重视,从而自然而然地继续努力,把球滚好、抛接好。
在活动课中,难免会出现幼儿的做法与教师的教法不相同,当我了解到孩子的做法是由该活动衍生出来的之后,我会先赞许他们的做法,再将他们引回到我最初想教导他们的轨道上。在尊重幼儿的同时,也能增进自己的教学经验。
设计背景
大班的孩子,球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当教师在给他们表演自抛自接球的时候,他们也会学着教师的样子自主学习抛接球。但是对于自抛自接相对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是会有些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以两人互抛互接球的健康游戏。让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更新一步的互动交往,更进一步了解合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散文诗,学习象声词: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2、学会用象声词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滴》,并通过歌唱、游戏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树叶、荷花、等图画若干,字卡"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各一套:幼儿人手一份胸饰树叶、荷花、小屋、窗户等图案
三、活动过程:
一、音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聆听下雨,观看画面师:"小朋友门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天,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有一只小蝴蝶却和小朋友做的不一样,让我们去瞧瞧!"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学习象声词"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
1、 欣赏课件片段。
设疑小蝴蝶在做什么?他听到小雨点发出了哪些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完整欣赏课件,学习象声词及用动作表现
3、 (1):欣赏课件学习象声词"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
(2)寻找雨滴落下的地点。师:"小雨点分别落到哪儿才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的呢?幼儿思考并总结:树叶上、小屋上、荷花上、窗玻璃上
(3)、探索小雨点落下时的状态。"师:小雨点落在这些地方好象在做什么呢?
幼儿总结讨论:是和树叶在玩耍、落在屋上翻跟头、在和荷花捉迷藏、在和蝴蝶打招呼。
三、学会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并能用演唱的形式表现儿歌内容
1、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内容串联起来,编成儿歌《快乐的小雨点》
2、师生共同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儿歌的内容。
四、音乐游戏:小雨点的旅行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2、请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3、 师生共同游戏
五、结束部分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比小雨点还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2、通过多种形式(看图书、上网)等了解雨的形成、作用及危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请幼儿最为简单清楚的记录方法再次记录投篮情况。
7、放录音,请个别孩子为冠军获得者颁发金牌。
(三)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出示绳子、沙包、皮球)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比哪一种好呢?(幼儿自由发言)
(2)这么多人的意见都不一样,老师怎样知道哪种意见的人最多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来?
2、幼儿商讨并实施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展开调查和记录,并将各桌的记录结果统一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大表格的统计结果,并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特色体现:
1、设置生活化的情镜,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2、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层层设疑引发幼儿探究和思考。
3、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活动反思:
鼓励幼儿中胆动手尝试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两位幼儿测量不积极,因为不知道测量的方法。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让幼儿知道通过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3、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怀孕老师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5、小枕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发问。
请幼儿发问:看了刚才播放的画面,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老师吗?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三、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请幼儿猜想: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用动作加以表现;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并进行动作、表情模仿。
2、请幼儿跟音乐一起表演:
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好亮堂啊。(幼儿表演两遍,第一遍师领)
3、让幼儿直观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回忆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让幼儿初步了解怀孕妈妈的外形特征。
5、怀孕老师出场,以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再次引导幼儿主动发问(关于怀孕妈妈—准妈妈的感受、生活习惯等),以直观印象更进一步了解准妈妈的艰辛。要求幼儿间所提问题不重复。怀孕老师根据幼儿提问做适当回答,如:带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弯腰很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稍重一点的东西拎不动;有时候恶心、食欲很差,看见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诫自己必须得吃,因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了,虽然爱美,但不能化妆,怕宝宝铅中毒。
四、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五、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陈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陈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陈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让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妈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谢妈妈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谈话——如何报答妈妈?
游戏——《我来做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增加幼儿体贴妈妈的感情。请幼儿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个小枕头,跟着老师的提示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老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蹲下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等进行语言提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
1.尝试与同伴组成临时家庭,协商、分工、合作制作一份披萨。
2.在共同制作披萨的过程中感受家庭的幸福快乐需要全家人的相互合作和体谅。
“家庭”披萨大比拼准备:
1.大任务单,制作披萨的视频及流程图。
2.小任务单和笔各4份,工具盒(安全刀具、砧板、毛刷、毛巾)4套,分隔盘4个,夹子若干。
3.披萨饼皮、披萨酱、芝士各4份;小番茄、彩椒(青、红、黄)、蘑菇、玉米粒等蔬菜若干;香肠、培根、虾(焯过水)等荤菜若干。
“家庭”披萨大比拼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兴趣
1.回忆《朱家故事》的内容。
(教师出示绘本第26~27页,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意识到家庭的幸福快乐需要家人共同努力。)师:我们都已经看过《朱家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朱家故事》告诉我们,家里的事要共同分担,这样全家人才会幸福快乐。
2.了解活动要求,萌发参与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组成4个临时家庭,进行“家庭披萨大比拼”的活动,比比哪个家庭做披萨又快又好。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朱家故事》中的经验,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师(小结):全家人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干得又快又好。
二、解读制作流程和任务单,了解如何分工合作
1.观看视频,了解做披萨的流程和方法。
师: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幼儿观看制作披萨的视频。)
师:披萨是怎么做的?
2.共同解读制作流程图和任务单。
师:①今天做披萨前要完成几个步骤?
②第一步干什么?任务单上的图片和文字是什么意思?
③这么多事情,大家可以怎么做?哪些食材是必选的?哪些是可挑选的?挑选时有什么要求?(3素2荤。)师:如果一家人喜欢吃的东西不一样怎么办?
师(小结):全家人商量好各自做什么,理清做事的顺序,就一定会成功。
三、组织临时家庭制作披萨,体验分工合作的重要1.了解要求。
师:大家制作的时间为10分钟,最后2分钟时大屏幕上会有倒计时提醒大家。先制作好的家庭把披萨放在前面的桌上,并把任务单挂在挂钩上。
2.幼儿自由组成临时家庭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①提醒幼儿注意成功合作的要点——商量、分工、齐心协力,及时捕捉幼儿分工合作中的亮点。
②提示幼儿遇到问题可看看制作流程图,明确制作步骤。
③提醒幼儿抓紧时间制作,及时整理。)
四、交流经验,感悟家庭成员互相合作和体谅的`重要
1.幼儿以“家庭”为单位介绍制作的披萨。
师:介绍一下你家的披萨选了什么材料,叫什么名字。
2.幼儿分享合作经验。
师:能跟大家分享你们成功的经验吗?合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幼儿与披萨合影。
师:制作美味的披萨,离不开全家人的相互配合。现在,我们请厨师把大家制作的披萨送进烤箱,待会儿请大家来评评哪家的披萨味道最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懂得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2、积极参与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眼睛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视力测查记录表。
2、进行幼儿视力测查,每人自己记录左右眼睛的测查结果。
3、图片4张:图一——躺着看书;图二——在很暗的光线下看书;图三——在晃动的车上看书或长时间看电视;图四——以正确姿势看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眼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眼睛有什么用处。
2、自由交流视力测查结果,并正确认读。
3、谈话,理解眼睛与视力的关系,激发保护眼睛的'主动性。
——表格中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讨论:为什么有的人眼睛看东西清楚,有的人眼睛看东西不清楚?
——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4、智力游戏“谁做得对”
——教师先后出现4张图片:你认为图片上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教育孩子如何爱护保护眼睛的时候,虽然有让孩子们自由讨论,但是孩子们的回答都比较局限,只能说:“不用手揉眼睛”等等,而老师也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眼睛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虽然能够从整体到局部、从成人到孩子来进行展示,可是在选择图片上来看,所选择的个别图片眼睛部分比较的不明显。因此在选择教具的时候需要更加的谨慎。总的来说,今天的这个活动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整个活动气氛比较好,虽然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些许的不足,但是有反思有改正才会有进步,相信我们班的健康活动一定能开展的更好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