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胖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健身措施。
2、能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经通过测量的方式,了解自己的体重情况。
2、就胖瘦的问题,幼儿对周围人进行过调查。
活动过程:
1、说说自己的`胖瘦情况:
(1)通过对前期活动的回忆,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
——“每位小朋友都测过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与标准体重比较的结果怎样?”
(2)幼儿自由讲述,说说自己测量、比较的结果。
(3)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每个孩子的体重都不一样,有的比标准体重重了点,有的比标准体重轻了点。“
2、展开讨论,交流观点:
(1)提出讨论的话题:
——“那么,究竟是胖好,还是瘦好呢?“
幼儿按各自不同的观点分成两队进行答辩。
(2)小结:
“过胖、过瘦都不好。”
3、讨论健身的措施:
(1)以集体的形式展开讨论:
——“怎样才能使得自己不过胖,也不过瘦?”
(2)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对幼儿各种想法进行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喝果汁、饮料,见过不同大小的瓶子。有的瓶子又粗又矮,有的又细又高,到底哪个装的饮料多那,孩子们一时想不出答案来。针对以上的情况,设计了此次活动。其间,把实验和认识容量巧妙的融合,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了解液体的测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容量。
2、提高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
2、水盆及不同的测量工具
3、果汁及学习单,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比比说说两个瓶子的不同。
师:这两个瓶子一样吗?哪不一样?(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结:噢!这两个瓶子有高、有矮、有粗、有细。
二、探索操作,寻找比较瓶子大小的'方法。
1、幼儿猜想,猜猜哪个瓶子大。
师:那这两个瓶子一样大吗?
师:你们猜猜哪个瓶子装得多,哪个瓶子装的少呢?
2、动手操作,比较两个瓶子的大小。
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瓶子装得多,哪个瓶子装得少?
师:我们先看看桌子上的材料,有瓶子、有水、有小杯子。
师:一会请你们自由结组试一试,试之前我要提醒你们,要先想办法再去操作。
师:好,我们行动吧!(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知道比较容量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想到了什么办法?
师小结:要想知道那个瓶子大,有很多办法:
第一种是用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瓶子中,看看剩下水了吗?
第二种是把两个瓶子都装满水,然后把水分别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中,看看哪个倒出来的数量多。
第三种是用相同的小杯子把水倒进两个瓶子,看哪个装得多,那个装的少。
三、引导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相关。
1、动手测量,测出容量有多少。
师:我们知道了这个蓝色的瓶子大,他盛的多,它到底能盛多少呢?
师:请你们三人一组,自己选择测量工具,量量看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幼儿操作)
2、集体比较,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结果不同。
师:那组用的是这种测量工具?请每组派个代表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测得的结果。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发现了什么?
(幼:结果不一样!)
师小结:测同样一瓶水,测得的结果不一样。
师:那为什么呢?
师小结:原来测同样的东西,我们所用的工具不同,所测的结果也不同。
四、大胆尝试,帮助动物测量果汁的多少。
1、大胆尝试,帮助动物测出谁的果汁多。
师:小动物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他们三个刚刚到超市去买果汁,狮子买了瓶橙汁,狐狸买了瓶草莓汁,大象买了瓶苹果汁,它们都说自己的果汁多,所以才吵了起来。它们想请我们来帮助,帮它们测出谁的果汁多。请你们想一想,再试一试,记住要填好学习单!好,我们快行动吧!(幼儿动手操作)
师:请每组派一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的结果。
师:看看我们的结果一样吗?谁的果汁多?
师:你们可真能干,要记住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样的测量工具呀。
师:小动物们你们知道了吗?
小动物:知道了、知道了,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样测量工具。孩子,谢谢你们,我们决定请你们喝果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教育实施,重点体现了《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1、猜想活动: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尝试比较活动: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瓶子的大小,通过实践验证比较出那个瓶子的容量大。
3、操作活动: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分小组进行尝试,完成学习单共同总结比较,得出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4、体验活动:通过帮助小动物测得谁的果汁多,来尝试测量,这个环节中重点突出测量工具的一直性,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巩固了测量的注意事项及重点。
幼儿对这次活动自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今后在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活动前材料的投放,不应直接放在幼儿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教师怎样有效指导才能让幼儿做到有效尝试,避免活动时间过长收效甚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图片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初步认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境与材料】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介绍"海底宝藏"的图片。
2、《科学》下P.24~25。
【教学过程】
一、海底的风景
1、请幼儿根据收集的海底宝藏信息,讲一讲: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幼儿讨论:海底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带来的图书上的内容进行介绍。
3、教师和幼儿一起分类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带领幼儿惊醒概括"海洋资源"。
二、海底的宝藏
1、教师带幼儿初步认识海底的一些资料。
2、幼儿交流感受。
3、看画册《海底探宝》,丰富幼儿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三、海洋的声音
1、"你觉得现在海洋的环境好吗?"请幼儿说出一些了解到的海洋污染的情况。
2、"为什么会这样呢?"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3、"怎样保护海洋?"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多种保护海洋的办法,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环保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临的,需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年龄小,如果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地球图片,有关地球风光图片。
2、环境污染图片。
活动过程:
一、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长什么样的吗?
幼儿回答。
出示地球图片,认识地球。
2、教师: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谁生活在地球上?
让幼儿欣赏有关地球的风光图片,感受地球妈妈的美丽,体会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小结:地球是我们的家,也是动物和植物的家,我们要和谐相处,爱护动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妈妈被破坏的情况,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边看图片边听故事——地球妈妈生病了。
2、提问:地球妈妈受到了哪些破坏?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逐一出示环境污染图片,并小结地球生病的原因,让幼儿理解树木的乱砍滥伐、水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义。
教师:为了帮助地球妈妈,使地球妈妈的病能够早日痊愈,人们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地球日,告诉全世界的人都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我们小朋友更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三、小结,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动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从小养成好习惯。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请你把今天学到的东西告诉爸爸妈妈,并和爸妈一起做地球的环保小卫士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总结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总结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2)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总结: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
浸泡时间大概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整理,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整理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整理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总结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七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7以内的序数。
1、给房子做门牌
a、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b、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把数字贴在房顶上)
c、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2、进一步巩固序数词第一至第七。
请小动物住到新家里了,小猪住什么颜色的'房子,为什么?(拿钥匙“1”的住一号房子)用同样的方法,请他动物住到新家里。
教师小结: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
(三)给小动物送礼物
教师: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我们给小动物做个窗帘当礼物送给它们吧。
要求: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四组不同的材料,你们可以自己挑选七种材料来装饰窗帘,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好窗帘,并且把它贴到这个大房子上。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窗帘做好后,教师检验(注意幼儿数的排序)
教师小结: 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四)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述物体的位置。
1、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2、出示森林宾馆图以及门牌,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来帮忙找房间。
3、了解门卡号码的作用:
宾馆一共有1、2、3、4、5五层楼;每层楼有1、2、3、4,四个房间。
4、请幼儿找出203,504房间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
5、幼儿操作:分组帮忙做门牌
6、教师黑板检验、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园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学游戏化,教具形象化、生动化。对于认识7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动物搬家,按动物的出场顺序排队,按自己的想法给动物找房子等环节。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整个活动创设情境以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我体会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