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26 08:24:40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的组成与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7”形式引入8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啊?

  生:7.

  师:那我们一起用拍手游戏来回忆一下好吗?

  生:好.

  师:我拍1呀~~~

  生:我拍6………(类推)

  二、学习“8”

  1.故事导入8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明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钓了8条鱼,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爸爸让小明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如果你是小明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8的分解与组成。(揭示课题)

  ①、出示教具:8条鱼,2个篓子,请几个小朋友上来以不同的'形式分类,边分边出示PPT把分类的方法记录下来.

  ②、2“小火车”游戏,巩固8的组成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我的火车7点开。…………

  2.游戏:寻找宝藏

  教师在迷宫途中放着8的加减算式,把全体幼儿分为三组比赛,每算对一题

  前进一步,哪组幼儿最先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3.活动延伸:

  将幼儿分成5组,每组幼儿发一些教学道具(鱼),动手分一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2、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加减的互逆规律。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幼儿每人一套数字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与分解点击课件,出现猫妈妈:"小朋友看,谁来了?猫妈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问答游戏!

  点击课件,猫妈妈问: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回答:7可以分成1和6依次复习7的组成和分解,猫妈妈表扬小朋友"棒极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基本部分:

  (一)欣赏"小猫钓鱼",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1、演示课件,幼儿欣赏动画,回答问题。

  (1)小猫咪也来啦,看一看,猫妈妈和小猫一共有几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怎样表示。学习1+6=7 6+1=7 。

  (2)猫妈妈带小猫到河边钓鱼,观看小猫钓鱼、吃鱼,学习7-1=67-6=1 。

  2、动画演示加减互逆规律动画演示数字和加减号的移动、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欣赏"小猫扑蝶""小猫追鸟"自编应用题。

  1、课件演示小猫扑蝶:来了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2、课件演示小猫追鸟:树林里有几只小鸟,飞来几只,又飞走几只?

  幼儿自编应用题,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 。

  (三)根据实物编应用题。(泥工在计算活动中的应用)

  (四)看算式编应用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材料操作包人手一份、手工工具:剪刀、固体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螃蟹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首先用剪刀沿着黑线把螃蟹的轮廓剪下来。

  2、"螃蟹弯曲的`小钳子是怎么做成的?"

  小结:通过筷子、铅笔等物体弯曲螃蟹的钳子,这样就可以设计出螃蟹好玩的形象了。

  3、我们可以在螃蟹的身体上装上橡皮筋,这样就可以做好看的头饰戴着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3、幼儿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活动反思

  一、设计思路

  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在组织活动之前,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意识,再进行操作。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发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种瓶子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废旧物品,用这些东西制作螃蟹,幼儿的情绪很高。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螃蟹,有的用椭圆形的糟饼盒和废塑料棒做,有的则用饭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丰富,效果很好。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满足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而且,通过这些废旧品的利用,也培养了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社会人的心。最近,灾后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镜头中,许多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敏感而脆弱。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的孩子在重重关爱下,经历的挫折少,得到的呵护多。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往往缺乏交流的对象,更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而校园安全月活动等又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到孩子的安全、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本次活动提出了"害怕"这样一个话题,让幼儿通过理解害怕,诉说害怕和对付害怕,帮助幼儿正确面对自己的恐惧心理,并寻求一些适当的方法。临近毕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这对幼儿终生发展来说,将会是十分有益的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害怕,能面对自己的害怕,并大胆地讲述。

  2、初步了解一些对付害怕的好办法。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大张的纸、各色花瓣若干

  活动过程:

  1、看看议议:(理解人的害怕是有原因的)

  放ppt:这是一位来自四川灾区的小朋友,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人听见她说过话。

  重点提问:

  周围人说她是个小哑巴,你觉得呢?

  (听一听她的心里话:诉说自己的害怕。)

  她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害怕什么?

  小结:每个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都会产生一些害怕的想法。

  2、大胆诉说:(能勇敢地说出自己心里的害怕)

  过渡语: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害怕。

  重点提问:

  你有害怕的事情吗?你最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即时以简笔画记录幼儿不同的害怕。)

  小结:有的人害怕特别的东西,有的人害怕特别的事情。今天,我们把心里n个害怕说了出来。

  3、交流讨论:(初步了解一些对付害怕的简单方法)

  过渡语:想不想把这些可恶的'害怕对付掉?(恭喜你们,要知道,你们已经把自己心里的害怕说了出来,这就是对付害怕的第一个好办法。)

  重点提问:

  对于这么多不一样的害怕,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提升,并用一片花瓣表示一种办法:有些害怕,随着你慢慢长大,就会慢慢消失;有些害怕……)

  小结:相信你们的好办法一定能够让自己变得慢慢勇敢起来,也能让四川的小朋友慢慢地学会赶走自己的害怕,更快乐地成长。

  4、拓展延伸:

  对付害怕虽然有办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去尝试。

  出示"图画日记":这本日记中,记录了一个小朋友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害怕的,也有快乐的、勇敢的。你们也可以去试一试,相信会帮助你更快更好地对付害怕。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孩子只要归结两类就可以了,一个是害怕凶猛的小动物,一个就是害怕打针,这两点最符合他们的实际,大概可以分成四个环节幼儿教育,第一环节就是绘本植入,引出“害怕”情绪,第二环节就是经验迁移,进行两点归类;第三环节就是客服害怕心理的体验——打针,第四环节是绘本回归,教师进行总结,最后的延伸就是与生活相联系,抱抱客人老师。

  小百科:害怕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ipà,英文可译为afraid,解释为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例如,心中害怕,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