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目标
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活动过程
1. 出示餐巾纸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餐巾纸,人们喜欢用软软的餐巾纸擦脸、擦汗、擦手···师:你们玩过餐巾纸吗?
师:那今天再跟老师一起玩一次。
2. 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师:首先谁能把餐巾纸做成一个纸绳?
师:它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师: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师:听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号筐里拿一张餐巾纸,把它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要这样拎,做好了就可以上来试一试了!
3、谈论纸绳的秘密师:请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这边,暂时没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边。
师:我给你们同样地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你们可以拎起来,你们暂时拎不起来呢?
师:我们一起讨论下。
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两边各拿一个纸绳)师: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告诉你们哦这里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仔细看好啊!
(教师示范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延纸绳的不同边来做纸绳)师:现在你会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了没有?
师: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纸绳一定要拧紧,越紧就力量越大。
4. 尝试拎水桶师:现在纸绳可神气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谁来试试?
师:想不想挑战更重的水桶?
师: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办法?
师:现在难度增加要提起两个水桶,我们可以用几根绳子来帮忙?谁想来试试的?
师: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
5. 经验拓展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长的纸绳?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又紧又长得纸绳,然后用你的这个纸绳去拎起更重的东西去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手机等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了解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
2、能与同伴制定《我的手机公约》,提醒自己和家人合理使用手机等电子的产品。
3、关注与家人、同伴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经验。
2、教师自制课件(家长忙着玩手机忽略孩子的照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手机人?现象的视频,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对身体带来伤害的内容)。
3、实物投影仪,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现场操作电子产品,引导幼儿感受手机等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1)幼儿操作自己的电子产品。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
(2)请幼儿利用实物投影仪与同伴分享交流。提问:?你会用里面的哪些功能?这些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你还知道哪些功能??
小结:手机等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与快乐,成为我们的朋友。2、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手机人?的含义,懂得不应依赖手机。
(1)组织幼儿观看课件。提问:宝宝怎么了?。为什么会伤心? 小结:手机抢走了他的.家人,他很孤单和失落。
(2)组织幼儿观看?手机人?的视频。引导幼儿交流:你身边有这样的?手机人?吗? 你喜欢这样冷冰冰的生活吗?为什么?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需要交流与沟通。
(3)师幼相互交流。提问: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带来哪些危害?
小结:过度使用手机对小朋友的视力发育、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都有危害,我们要合理使用手机,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3、指导幼儿制定《我的手机公约》,鼓励幼儿共同遵守,合理使用手机。
(1)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既享受到手机带来的便利,又减少手机对我们的伤害与控制?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记录。
(3)归纳、整理幼儿记录的内容,形成《我的手机公约》,鼓励幼儿按照公约内容共同遵守。
4、结合《我的手机公约》,引导幼儿与家人、朋友共同遵守。
(1)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提问:如何让家人和你一样合理使用手机?
(2)鼓励幼儿熟记公约,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合理使用手机。
小结:合理使用手机,可以让我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这样手机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好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学前》、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x播放故事录音片段(蒲公英的哭声)。
x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是谁在哭啊?”
“蒲公英为什么哭啊?”
2、阅读图书感受内容:
x幼儿阅读图书。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阅读理解内容:
x幼儿自主阅读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们在图书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赏:
x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x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你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x师生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议与提示:
可引导幼儿合作画一幅自己家乡的画,并尝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故事。
教案反思: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但幼儿还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我应该用一些比较的'手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效果会更好。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材料在宣纸上的点、染、勾勒的方法。
2、会根据随意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彩墨画。
3、培养孩子想象与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水彩笔、水彩墨水、生宣纸,喷壶。
重点:了解材料在宣纸上的点、染、勾勒的方法。
难点:会根据随意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彩墨画。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观看自然界中各种花蕾绽放的`视频,让幼儿感受花蕾、花瓣的美丽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花儿绽放时花瓣不同角度的形态,有长,有短,有扃,有圆的。
——花蕾与花朵间组合的聚散美,有几朵靠在一起的,有的分开单独的……等。
——感受花朵之间互相衬托的色彩美。
——了解花卉的生长结构及造型特点。(花由花芯、花瓣、花柄组成,花柄上长着大小长短不一的叶子,在风的吹动下各显美态。)
二、感爱彩墨点在纸上喷水后的变化
——利用ppt展示彩墨点纸喷水变化,并让幼儿观察到形状的各异、奇特、色水相隔的特殊效果。
——简单示范作画效果。
——体验水彩笔在宣纸上画出的效果,在纸上停留的时间长短与线条的粗细关系。
三、创作体验
——操作步骤:点墨——喷水——想象——意象造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鼓励幼儿的大胆尝试,大胆用色。
——孩子根据偶然形成 的形态,大胆想象添画,创造似像非像的花儿绽放的作品。
四、评价欣赏
——选出墨与水相融效果精彩的;点、线、面运用较好的;想象大胆的作品的与幼儿一起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萌发长大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感恩。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幼儿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照片、录像、物品。
2.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分类贴在墙上(如婴儿照、三岁照、近照),将小衣服、鞋子等摆放在活动室恰当的位置。
3.请家长给幼儿讲讲成长的故事。
4.幼儿用书第1册。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由观看全体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互相猜一猜是谁。猜对的幼儿把自己的近照与它们靠在一起,贴在墙上,组成成长系列照片展。
2.请幼儿试着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看自己长大了多少。
3.请1-2位家长讲一讲幼儿小时候的故事,让幼儿感受父母的爱和关心照顾。
4.请幼儿对父母说几句安慰、祝福的话语,或者亲吻、拥抱自己的父母。
5.请幼儿给父母梳梳头、捶捶背,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进行记录,一周统计一次。为父母做一件事,如端一杯水、回家后给父母送拖鞋、亲亲父母等。
活动反思: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互相作用来实现的。在这节课中,教师比较注重强调学生自主:自主寻找体现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物品,自主介绍每件物品的来历意义,自主分析成长记录册制作的方法,自主制作,自主修改。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探究,在自主活动中产生情感,在自主活动中成长。
二、注重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本节课:1、在课前布置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2、在班上小组简介交流收集到的物品;3、在班级上介绍交流收集到的物品;4、制作成长记录册;5、小组上交流记录册;6、班级交流记录册;7、修改记录册。这七个环节,让学生多次回忆小学生活,多次产生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情感,情感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定能起到教育作用。
三、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小组交流收集到的物品,通过小组交流样板记录册是如何制作的,通过小组交流自己的记录册该如何制作等,多次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四、不足之处,感情的引导不到位。
本节课强调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强调如何制作记录册,而在情感的引导还不到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讲述图意。
2、能合理大胆想象,并丰富词汇:张牙舞爪、缩成一团。
3、能安静倾听同伴的发言。
准备:
图片、头饰
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苏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惊险的故事。
二、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A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意(先遮住大灰狼)
1、图上有谁?它们在哪儿?干什么?
2、瞧,树丛中躲着一只大灰狼。它想干什么?(揭开大灰狼的遮盖纸)
3、你从哪儿看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张图的内容讲出来。
B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清楚讲述
发生了什么事?
1、小猪拼命逃,他会喊什么?小鸟又会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与同伴讨论。
2、个别幼儿交流,师随机指导。
3、现在老师当大灰狼,小朋友一起扮演小猪,好吗?(师生合作,角色互换)
C、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营救方法
1、小猪会不会被大灰狼吃掉?为什么?
2、谁会帮助小猪?用什么办法?(讨论、交流)
过渡:让我们继续看图。
D、出示图三、图四
1、小猪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
2、小动物是怎么帮助小猪的?
3、师生表演。(师扮演大灰狼,生扮演小刺猬河马)
过渡:在大家的帮助下,大灰狼灰溜溜地逃走了,小动物们开心极了!
4、小猪得救了,它会对小动物说什么?
三、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1、在这个故事中,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2、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取一个?
3、请个最勇敢的小朋友来讲故事。
4、老师也想来讲故事了,想不想听?(师完整讲述)
四、结束
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那么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标记,并说出这些标记的名称和含义。
2、知道火灾的危害,知道简单自救的技能。
二、活动准备
生活中寻找的'标记,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观察搜集的标记,引起幼儿的兴趣。
1、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记?
2、找出自己认识的标记并说说这些标记代表什么意思(如禁止吸烟、高压电线、人行横道、高压电线、安全通道等)。
(二)教师读一则火灾新闻,提问:
1、新闻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2、火灾给人们带来了那些灾难?
3、火灾是由那些因素引起的?
(三)认识易燃物和火种
1、当易燃物遇到火种时容易引发火灾,那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易燃物吗?(火柴、汽油、煤气……)
2、现在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哪些物品是易燃物品。
(四)讨论:如何预防火灾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共同认识了易燃物和火种,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玩火
(五)出示课件.请幼儿观看自救常识
1、拨打急救电话
2、马上开窗呼救
3、用衣服压住火苗
4、立即披上用水打湿的衣服和被子
(六)讨论如何应对火灾
1、讨论如果幼儿园里发生了火灾,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办(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火灾现场到达安全的地方)
2、了解逃生图得重要作用,有了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尽快确定逃生路线。
3、出示逃生图,请幼儿观察,找到自己所在班的位置、走廊通道的位置、大门的位置,贴上相应的标志,并画出相应的逃生路线。
4、请幼儿为幼儿园其他班的小朋友制作逃生图。
幼儿合作完成,在原有基础上,贴上走廊、门、出口、可通过、不可通过等标志,并用水彩笔画出为自己确定的逃生路线。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反思
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一次模拟的逃生演习。要求幼儿听到“警报”(哨声)后,停止所有的活动,快速到教师身边集合,一个接一个地撤离“危险地”(教室),到达“安全地带”(操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1.通过数的比较游戏,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幼儿能够以量为基础感知不同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10以内的数排序。3.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复习导入
教师请幼儿一起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复习10以内数的正数和倒数。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比较量的多与少
1.教师向幼儿闪看两张数字卡片(如6、8),每次闪看后让幼儿在思维板上摆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比较两组思维体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个思维体;1,2,3,4,5,6,7,8,第二排是8个思维体。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
3.让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6和8,摆放在相应数量的思维体旁边。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数字‘6’和数字‘8’,谁大?谁小?”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8比6大;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6比8小。”
游戏二:数字比大小
教师向幼儿出示任意两张数字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导幼儿思考后再动手操作,通过量的比较获得大小的概念。
游戏三:最大数,最小数
教师向幼儿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幼儿想一想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
如果幼儿说对了,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如“2、5、7”三个数,幼儿可以说“2个、5个和7个相比,7个最多,2个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儿说错了,可以用思维体在思维板上为幼儿演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量的多少找出大数和小数。
游戏四:学习数的排列
1.教师:“请听题。”
幼儿:“训练耳朵。”
教师:“请快速拿出下列数字卡片:1、8、3、9、6。预备——开始。”
幼儿操作。
2.教师:“请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成一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请操作正确的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排出来的。
3.教师在思维板的1-5排插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让幼儿将这些思维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移至6-10排,验证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3,6,8,9。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
2、《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
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
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
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
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3朵小花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距离短的节奏快,距离长的节奏慢。)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A、B、C段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今天看的杂技表演的事情,请你们听听有几个演员在转呼啦圈?几个演员在顶酒杯?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演奏。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师:抛接球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一做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今天小乐器也想表演节目,你们看表演"抛接球"时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呢?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现在请大家拿好乐器,我当指挥,请大家看好指挥、挺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杂技"一词,是1950年中国杂技团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定名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9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