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光源的强弱影响影子的清晰度。
2.初步探索光源与物品的距离对影子的影响。
3.用语言描述实验结果。
重点难点:
了解光源的强弱影响影子的清晰度。
活动准备:
各种强弱不同的光源、白墙、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测通过实验体验不同强弱的`光源。
1.分享各种可充当光源的物品。
你们带来了什么能发光的东西?介绍一下吧。
2.比较各光源的强弱。猜猜看哪种光源比较强?哪一个比较弱?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将幼儿分组,引导幼儿探索光源强弱对影子的影响。
1.幼儿猜测光源强弱对影子的关系。
2.幼儿自由分组实验。
三、老师实验,与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1.每组一位代表说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光源强的时候,影子怎么样?光源弱的时候,影子又怎么样?
2.老师再来做实验,会不会和你们的结果一样呢?
四、老师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光源与物品距离对影子的影响。
1.同样是用太阳灯作光源照出来的影子,为什么有时影子大,有时影子小呢?
2.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变了,影子的大小、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越长,影子越小,距离越短,影子越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关于四大发明的视频、图片、资料。
2.挂图:四大发明。
活动重点、难点:
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了解中国现代的成就。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
1.幼儿谈话,引出主题师:小朋友,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呀?你觉得中国人聪明吗?我们中国人很聪明,真了不起。
你知道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
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师:你能讲出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幼儿讲述)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中国人发明的东西的资料,我们去了解一下,看看有那些是你知道的。
师: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东西,其中有四样东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发明”。谁能把四大发明找出来呢?(幼儿操作)
2.利用图片,进一步介绍四大发明
(1)介绍造纸(出示图片)提问:是谁发明了纸?教师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来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穿起来,多不方便呀。东汉时代,一个叫蔡伦的人想出了个好办法,他造出了纸。
(2)介绍印刷术(出示图片)在还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写出来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时候,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这样就方便啦!
(3)介绍火药火药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把火药做成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我们现在用的`礼花、鞭炮就是火药做成的。
(4)介绍指南针(出示实物)以前人们利用磁铁的磁力来指示方向,这样就不会迷路了,指南针是宋代的时候制造出来的,它可以用于航海。
我们一起来做做指南针的实验把吧:(和幼儿一起做指南针的实验)
3.小结
师:我国最早结束人类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劳动,发明了印刷术;我国最早使用火药,我国的烟花爆竹样式很多,很美丽。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四大发明。
师: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怎么样?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一首赞美中国人的儿歌,跟我念一下:中国人,真聪明,造纸火药指南针,还有一个印刷术,四大发明了不起。我们从小学本领,长大也做发明家,发明家。
你也是中国人,你也很聪明,你长大后,要发明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积极创造的信心)。
活动反思:
孩子对整个活动都十分感兴趣,他们开动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还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直鼓掌,表达他们对古人的敬意。其实让幼儿了解四大发明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感受中国人的聪明,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人民勤劳聪明的优秀品质,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小百科:聪明,汉语词汇。褒义词。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也可以形容某物有着某种与人类智慧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课件
2、 学具人手一份数字卡片答题卡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邀请小青蛙:复习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习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五、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涂色的快乐。
2.在玩色过程中,能大胆使用涂料。
3.学习用棉签平涂。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引出美术的主题,激发其涂色,玩色的乐趣。
难点:练习用棉签涂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认识各种颜料,绘画器材
2,材料准备:用白色蜡笔画过各种小动物的纸.各色水粉颜料.棉签.红色水彩笔。
3,环境准备:活动室布置捉迷藏的墙饰。
活动过程
以游戏导入活动 ----请幼儿猜猜谁想和我们做游戏-----教师示范画太阳----太阳公公请我们帮它找小动物------示范用棉签平涂------幼儿练习画太阳,用棉签平涂----请幼儿说出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再次与幼儿一起游戏结束活动。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2),有一位老公公看见我们玩得开心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猜猜看,它是谁?和幼儿一起请出太阳公公。(老师画太阳,幼儿说:“太阳公公快出来。”
(3),太阳公公出来了,可它还是不高兴,它告诉我,今天它和许多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找了好半天也没找到他们,你们猜猜有哪些小动物?
2.,讲解示范。
(1),请棉签宝宝帮忙,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上颜料)。
(2),老师示范用棉签平涂。
3,幼儿练习。
(1)请太阳公公出来(用红色彩笔画太阳)
(2)帮助太阳公公把小动物找出来,鼓励幼儿边涂边说:“找呀找呀
找朋友,小动物们快出来。”
(3)指导幼儿平涂,从一边涂到另一边,顺着一个方向涂。
4,活动结束。
(1) 请幼儿说说自己帮助太阳公公找到了哪些小动物。
(2) 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
(3)以太阳公公请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的口吻结束活动
延伸: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小动物,在美工区提供笔.纸供幼儿练习用曲线表现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不同的动态。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注重了活动前材料的准备,也注重了活动中取材料上时间的浪费。在活动前我就想,孩子年龄小,材料多,怎么让他们做到有序不乱的取放材料呢?挨个发,会浪费孩子很多的活动时间,若让他们到指定地点去拿放材料,孩子们会显得很零乱,于是,我想到了《纲要》中提到的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人,为何不让他们参与材料的准备呢?也是,我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准备好了一切,这样即使上课也不会因为看到各种颜色而好奇转移目标,大大减少了活动中取放材料的准备工作上浪费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其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然,在此次活动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发现整个活动中只注重了面向全体幼儿且没注重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如;在画画中,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了就显得没事做,东看看西瞧瞧,对活动没了兴趣,这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浪费时间。但转念又想,每个孩子的层次不同,在发展水平.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今后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都能始终保持对活动的兴趣热情,在活动中必须做到既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差异,同时也减少了能力强的幼儿在活动中时间的浪费。
小百科:捉迷藏是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即蒙住眼睛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最早只是一种儿童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在教学本课时,先播放动物嬉戏的录象,让儿童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然后让儿童用“×—、×、××”这三个节奏型说话,培养儿童创造节奏的能力。最后播放一段2/4拍音乐,让儿童用打击乐器或肢体语言表现本歌曲中的“×—、×、××”。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儿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儿童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儿童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儿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儿童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让儿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儿童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儿童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儿童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儿童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嘎小猫;喵—小狗:汪汪汪
小鸡:叽叽叽叽青蛙:呱—小羊:咩咩……
4.儿童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儿童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儿童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儿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咚
火车:呜…呜…卡嚓卡嚓
大钟:当—
汽车:嘀—
闹钟:嘀嗒嘀嗒
牛:哞—
老鼠:吱吱吱吱
心脏跳动:咚咚
钉钉子:叮当叮当
狮子:吼—
小兔:蹦蹦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儿童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儿童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呜呜︱呜呜︱呜呜︱
车轮声‖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奖励提高了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儿童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儿童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儿童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嘎嘎小鸡:叽叽叽叽
②锤子:咚咚钉钉子:叮当叮当
……
6.教师引导儿童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喵—小羊:咩咩老鼠:吱吱吱吱
②大钟:当—铃声:叮呤闹钟:嘀嗒嘀嗒
③风:呼—泉水:叮咚树叶:哗啦哗啦
④狮子:吼—青蛙:呱呱小兔:蹦蹦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儿童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儿童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小白兔︱跳跳跳︱
(2)儿童创造:如:
①老师︱早上好︱
②小妹妹︱真漂亮│
③哎—︱你在︱哪里︱
④赵丽君│……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语言本身就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儿童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
(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儿童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节奏,也可律动,如:跑跑走,或蹦蹦停、拍手等。
【用打击乐表现“×—、×、××”,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儿童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儿童的欢呼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反思这节课,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1.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教师以与儿童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通过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和儿童共同探索知识,和他们亲切交流。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儿童敢于大胆探索创新,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比如:让儿童收集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并模仿,他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展示。
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2.让儿童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参与者。让儿童收集自己熟悉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节奏,让儿童了解到,原来动物的叫声有节奏,我们的语言也有节奏,从而把复杂而枯燥的节奏变得简单而有趣。这样,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轻松地获得音乐知识。
3.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为“有趣”的知识探索。
如果用传统地教学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儿童“×—、×、××”节奏型的名称和时值。实践证明,儿童对这种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方法毫无兴趣。但这节课是让儿童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种声音和动作,并应用“×—、×、××”这三个节奏型说话,然后从声音中、动作中、语言中形成“×—、×、××”的节奏概念。这样,既激活了儿童的思维,调动了儿童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儿童创造节奏和感受节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音乐理论是件简单而有趣的事。
4.培养了儿童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无论是读节奏还是用体态律动表现节奏,或是创编节奏,都注重激发儿童的即兴发挥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将拓宽自己的视野,拓宽儿童的思维,将课改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2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