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1-06 09:17:1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必备8篇

小班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享受玩水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与活动的体验与发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自备泳衣、毛巾。. 玩水玩具、充电电池。. 摄像机。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穿上泳衣,来到小水池。

  2. 请幼儿自由选取玩水的用品在小水池里玩耍。

  3. 老师可拍摄幼儿玩水的过程。

  4. 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收拾用品,老师协助幼儿换好衣服。

  5. 回到活动室后,老师与幼儿观看刚才的录像,向幼儿提问:

  . 你喜欢玩水吗?

  . 你觉得心情怎样?

  . 你玩过什么游戏?

  . 你在玩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老师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感受。

  活动

  . 享受与同伴玩水的乐趣。

  . 能描述玩水的心情。

  活动建议:

  . 活动前和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玩水的安全和玩水用具的正确使用。如:不把水往别人身上洒,不把头伸进水里等。

  . 这一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想象用手指表现不同东西的新奇感。

  2、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进行玩手指游戏,感受玩手指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儿歌图标一张;卡通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出示小手,引起幼儿兴趣。

  (1)拍手游戏引出课题。

  (2)介绍小手。

  老师作神秘地说:“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们的手可以干什么呀?手真有用。”“而手指还可以做游戏呢。”

  师:你能把我们的手指一根一根的伸出来吗?

  幼练习(师鼓励)

  (二)学习、理解儿歌。

  1、教师念游戏儿歌一遍。

  教师带指偶表演一遍

  提问:

  (1)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五个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幼儿每说出,教师就伸出手指再次表演一遍

  2、学习游戏儿歌。

  提问: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儿歌图标

  3、学念儿歌。

  (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读儿歌、玩手指游戏。

  (2)根据幼儿的情况,教师可适当的拿掉图标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三)亲子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这个游戏我们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玩。

  (1)教师和一幼儿表演手指游戏一遍

  提问:刚才儿歌念到哪一句的时候我们的游戏不一样了呢?

  (2)教师再次示范,鼓励幼儿练习

  2、(亲子互动游戏)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和爸爸、妈妈们玩玩这个有趣的手指游戏。让孩子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四)表演儿歌。

  请几对家庭带上来表演这个游戏儿歌。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2、自然地讲述探索结果。

  3、对听辨声音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难点:自然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开启八宝粥罐子。

  物质准备:八宝粥罐子32个,(8个装米,盖上有暗标记,9个装塑料珠子;15个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个(贴有米和珠子标记)。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我发现了什么?(3分钟)

  ⒈幼儿第一次探索,听辨有无声音。

  师:“桌上有许多漂亮的罐子,请你不要打开,摇一摇,听一听,再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⒉与同伴分享: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听辨两种声音。(10分钟)

  ⒈幼儿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⒉学习听辨二种声音。

  (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3)谁和他的声音是一样的?

  (4)打开来看看是什么?(进行验证:米、珠子)

  小结:原来罐子里装了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了。

  ⒊归类摆放

  ⑴听口令摇动对应的罐子。师:米宝宝一起来唱歌;珠子宝宝一起来唱歌;

  ⑵出示有标记的筐,请幼儿按指令归类摆放。师:米宝宝罐子放在米宝宝标记的'家里,珠子宝宝罐子放在珠子宝宝标记的家里。

  ⒋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罐子。互相猜猜罐子里的秘密,进一步巩固对二种声音的认识。

  师:下面请小朋友选择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种装进空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一起来做会唱歌的罐子。

  (1) 要求:把罐子放在脸盆里装,米和珠子不要洒出来。

  (2) 分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两组坐,听指挥演奏。

  三、活动延伸:寻找不同声音。(2分钟)

  再去找找,罐子装了其他材料会发出什么声音?

  活动反思:

  值得肯定的地方:

  1.幼儿对活动关注度高,始终乐于探索,兴趣盎然。

  2.活动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

  3.教师语言儿童化,既不失科学活动的精炼,又符合托班幼儿年龄特征。

  4.教师能够根据本次活动实际发展,及时、灵活调整活动环节。

  存在不足及调整措施:

  1.幼儿在第一次探索操作环节,出现拿着罐子敲桌子现象,虽属“自由探索”,但是敲击会损害桌子,教师应该及时制止、教育。

  2.第一环节,教师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不要打开罐子,幼儿把罐子打开米撒了一地,个别幼儿注意力转移,去地上捡米,导致一些混乱。

  3..幼儿按标记归类摆放环节,教师发现了一名幼儿摆错位置,提出质疑:“我看到咚咚咚的罐子放到小标记的盒子里了,应该放哪里呀?”教师发现了幼儿的错误,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纠正错误,教师的指导语明显指示正确的是放在大标记盒子里,幼儿也就用不着思考了。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在看看、听听、说说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并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习仿编儿歌。

  3、体验参与创编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投影仪、图片两幅、圆舞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理解儿歌内容。

  1、谈话引导: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边讲边把这幅图放在投影仪上给小朋友看)并提问:

  (1)这幅画上有什么?你认识这些鸟吗?

  (2)飞在最前面的是谁呢?(麻雀)几只麻雀呢?(一只麻雀)

  (3)跟在麻雀后面的这两只鸟叫什么?(两只燕子)

  (4)这边的鸟你们认识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喜鹊。有几只喜鹊?(三只喜鹊)

  (5)还剩下的呢?(鸽子)几只鸽子?(四只鸽子)

  老师总结:这幅画上有许多鸟,其中有一只麻雀,二只燕子,三只喜鹊,四只鸽子。就在这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吗?(想)那你们可要仔细听哦!

  2、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后提问:

  (1)听出来了吗?一只什么空中飞?(一只麻雀空中飞)

  (2)谁在后面追呢?(燕子)引出第二句(两只燕子后面追)

  (3)三只喜鹊在干什么呀?(喳喳叫)引出第三句(三只喜鹊喳喳叫)

  (4)你看,四只鸽子看到它们在飞?它们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四只鸽子紧跟随)学习词:“紧跟随”(紧紧地跟着一起飞)

  (5)最后一句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说:请你仔细数一数,共有几只鸟在飞。”

  二、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1、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试试看。(引导幼儿完整的念一遍儿歌)老师还给这首好听的.儿歌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几只鸟在飞”。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朗诵。

  2、小朋友说得真好听,把小乐器宝宝也吸引过来了。看,这是——圆舞板。我们和圆舞板一起来朗诵儿歌好吗?幼儿朗诵,教师用圆舞板打节奏。

  3、引导小朋友用圆舞板边打节奏边朗诵儿歌。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些什么动物?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看着这幅图也来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2、孩子们仿编儿歌,老师启发引导。

  让几个小朋友仿编出来的儿歌朗诵给大家听。老师根据孩子们朗诵的情况逐个分析纠正。编的好的当众表扬。

  让孩子们一起把编出来的儿歌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附:儿歌几只鸟在飞

  一只麻雀空中飞,

  两只燕子后面追,

  三只喜鹊喳喳叫,

  四只鸽子紧跟随,

  请你仔细数一数,

  共有几只鸟在飞。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有秩序的进入场地,特别要求幼儿要注意安全。现在我们上体育课,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小耳朵要听清老师的口令,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

  (再次提醒幼儿上体育课的规则)

  二、开始部分。

  队形练习: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走走走,跟着老师往前走,走走走,跟着朋友往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然后让幼儿转过身面向老师站好。

  预备游戏:

  我们来做“长高了,变矮了”的游戏。长高了—两臂上举,变矮了—下蹲,看谁长得最高—双脚原地地向上跳。

  三、进行做吹泡泡的游戏

  1、教师吹泡泡,激起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看看谢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呀/?那老师来吹一吹泡泡,你们仔细看泡泡。等会我会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泡泡。

  3、泡泡五颜六色,而且是圆圆的,可漂亮了,今天,我们来做个吹泡泡的游戏。我们也来做一个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泡泡好不好?

  4、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教师和幼儿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必须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形队。边走边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重复几遍后教师说:“泡泡飞高了。”幼儿两臂上举。教师说:“泡泡飞低了。”幼儿原地下蹲。重复数次。教师又说:“泡泡破了!”幼儿发出“啪”的声音,同时四散地跑开。

  听教师说:“吹泡泡了!”大家又拉成圆圈站好,

  (教师要严格要求幼儿要把圆圈拉的又大又圆)

  3、游戏重新开始。教师可以适当让幼儿多玩几次。

  四、放松活动。

  刚刚我们做的泡泡真是好看,小朋友,们也累了吧!那我们休息休息吧!教师带领幼儿做“快乐的小鸟”,自由四散地飞翔,理理羽毛,啄啄小虫等。

  五、教师带领幼儿有秩序的进去教室,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6

  【教案目的】

  1、初步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

  2、学念儿歌《橘子宝宝》。

  重点: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

  难点:进一步感知橘子宝宝的同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讲述橘子的各种特征。

  【教案准备】橘子、苹果、梨、香蕉若干,盒子1个。

  【教案流程】

  一、猜一猜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个谜语,你们可要开动脑筋想好哦,小耳朵要听好了。师说出谜面(外面杏黄衣,姐妹抱一起,打开仔细看,都是一瓣瓣),猜一种水果,请幼儿猜谜底。

  二、摸一摸,看一看

  师出示一个盒子说: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神秘的礼物,放在这个盒子里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1、教师事先将苹果、橘子、梨、香蕉放入大箱子中,请每位幼儿上都来摸一摸,找一找。并请幼儿说说摸到了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师说:盒子里到底是谁我们现在把它请出来好吗?并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橘子

  2、师:老师摸到了一个句子,你们看看橘子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橘子长得圆圆的,黄色的皮)

  3、师:你们喜欢橘子吗?请你们来摸一摸,闻一闻,(拿着橘子到小朋友的面前请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师: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闻起来是什么气味的呢?

  4、师:你们是怎样吃橘子的?它里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体验剥橘子的快乐

  1、教师示范一边剥橘子,一边念儿歌,打开之后请幼儿观察橘子肉的排列特征。

  2、幼儿尝试剥橘子。师:请你数一数橘子肉有多少片?它长得像什么?

  3、学习儿歌,鼓励幼儿在念儿歌的同时并作出剥橘子的相应动作。

  4、师小结:橘子是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一种水果,它长得圆圆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黄色的果皮膜上去感觉有点粗糙,不过它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大家平常可以多吃点。

  四、品尝橘子

  师:小朋友都看到了橘子长得圆圆的,穿着黄色的外衣,橘子宝宝排排坐着非常的好看,可是不知道吃起来味道是什么样的.?你们想不想尝一口?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把橘子放到小鹏友的嘴巴里,让幼儿品尝橘子的味道,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乐趣。

  《橘子宝宝》故事

  秋天到了,橘子妈妈身上结满了又大又圆的、黄橙橙的橘子宝宝,秋风吹来,橘子宝宝在树妈妈的枝头上荡秋千。

  有一天,果园里的叔叔阿姨轻轻的把橘子宝宝摘下来,放进一个大大的筐里。橘子宝宝真开心呀!橘子宝宝说:"我们就要开始旅行啦,真开心。"叔叔阿姨们把一筐一筐的橘子宝宝装上车,"嘟嘟嘟……."汽车载着橘子宝宝出发了。

  汽车嘟嘟嘟……把橘子宝宝送到了水果市场。橘子宝宝在这里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苹果、香蕉、菠萝、葡萄、柿子………..

  老师来到水果市场,买了许多橘子宝宝,把它们送到了幼儿园分给了小朋友。

  小朋友们吃完了橘子宝宝,都说:"橘子宝宝酸酸甜甜有营养,吃了身体好。"小朋友们吃完橘子,把籽儿种到花园里。大家都在想,到明年春天,这里是不是就会长出一棵一棵的橘树来。

小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选择这一内容,是因为今年我带的新小班,小班孩子刚刚入园,焦虑情绪严重,不易于午睡,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舒缓情绪,有效入眠保障身体健康,所以我设计了《动物怎样睡觉》这节活动。基于课题中一再强调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更应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接触点。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小班幼儿年 龄特点,再以幼儿猜猜、学学、讲讲等方式,形成让幼儿主动参与尝试的愿望,用动物有趣的睡觉姿势吸引幼儿听、学、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巩固自己的理解,延 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睡眠姿势的培养。这节活动既能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又能初步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为此制订了以下目标:

  1、通过找找、看看、说说,启发幼儿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感知表征动物的不同睡眠姿势。

  2、引导幼儿模仿体验,掌握正确睡姿和午睡规则,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知表征几种小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睡眠姿势和午睡的规则。

  根据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

  物质准备:《动物怎样睡觉》的课件、音乐磁带《动物狂欢曲》、《摇篮曲》和各种动物头饰。

  二、为了完成活动目标,采用了观察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

  1、观察讨论法

  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以及课程需要关注幼儿生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分别呈现动物睡觉图片和幼儿自己睡觉时的图片,运用观察讨论法,激起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从同伴交流中,引发幼儿对睡姿的兴趣。

  2、情境教学法

  借助幼儿熟悉的《摇篮曲》,让幼儿边听边表演,舒缓优美的旋律营造了宁静氛围,使幼儿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说学法:

  1、角色表演法:

  小班幼儿爱模仿,于是我提供各种头饰支持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给幼儿搭建艺术表征科学经验的平台,利用艺术形式带领幼儿更好的融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

  2、儿歌辅助法:

  提炼孩子的语言,创编儿歌《睡午觉》,运用儿歌辅助法,请幼儿说说做做,帮助幼儿熟悉睡觉的正确姿势。

  四、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听呼噜声,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才打呼噜?”在猜想中激发幼儿想积极探索的愿望。

  通过层层递进提问,引发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联想。

  第二个环节: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使他们学习欲望和探究心理被再次激发。然后再遵照幼儿的认知规律运用观察讨论法,创设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大胆提出问题,最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这是谁,它是怎么睡觉的?这又是谁,它怎么站着睡的?”引导幼儿说出什么动物站着睡、什么动物趴着睡、什么动物睁着眼睛睡……

  第三个环节:角色游戏扮演:看谁学得像(模仿小动物的睡姿)启发幼儿表征动物睡觉的姿势。

  1、听见欢快的音乐,小朋友就模仿动物出来游戏;听到轻柔的摇篮曲,就模仿动物睡觉,睡觉时须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模仿它睡觉的样子。

  根据小班幼儿的模仿性,通过角色体验,让幼儿感受摇篮曲的舒缓意境并迅速融入其中。

  第四环节:通过提问拓展孩子经验,呈现幼儿睡眠图片,引发幼儿探索讨论正确的睡姿和午睡的规则。

  “你们还知道其它小动物的睡觉姿势吗?”

  “小动物有很多种睡觉的姿势,那你看到图片上的小朋友们是怎么睡觉的啊?你们觉得怎样睡觉又安全又舒服?”课题研究中特别强调精讲,就是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概括教学中所蕴含的知识要点,讨论后总结孩子的'说法编成儿歌《睡午觉》,“脱下鞋子静悄悄,盖好被子朝右躺。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说一说,做一做,在儿歌指导下更易于让孩子掌握和巩固午睡的要领。

  在引导幼儿掌握午睡要领的同时,再运用提示性的语言、音乐和同伴间的模仿、示范,鼓励每个孩子自主探索最安全最舒服的睡姿。《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孩子 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时作为孩子的游戏伙伴,我和孩子们一起模仿午睡的场景,进一步融入到设置的情境中来。活动中,我设计的步骤层层推进,及时 的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动作表现小动物们的睡姿,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并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的柔和,让幼儿喜欢午睡的氛围。

  本节活动是让幼儿在科学和艺术的氛围里感受生活,这是本节活动的闪光之处。

  1、角色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让幼儿在新鲜、有趣的氛围里表演,孩子们很感兴趣,喜欢午睡的氛围。

  2、考虑到幼儿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感兴趣,能够很容易理解内容,我自编儿歌辅助幼儿记忆巩固掌握正确的睡觉姿势。

  本节活动在真实情景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尝试运用各种常见的蔬果进行印画。

  2、能进行创造性地装饰,丰富画面。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胡萝卜印画的基础。

  2、材料准备:各种常见的蔬菜(大白菜、莲藕、蒜头、胡萝卜、辣椒等)、各色颜料、调色盘。

  3、幼儿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1、用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蔬果的名称、颜色和吃到嘴里的味道。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蔬果的切面进行印画。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蔬菜切成两半,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可以怎样切。”(引导幼儿发现横切、斜切和竖切三种切法会出现的不同形状。)

  (2)教师演示分别用几种蔬菜的切面进行印画。

  师:“切好的'蔬菜宝宝是什么样的?仔细看一看。”

  (3)幼儿尝试用各种蔬菜的切面印画,感受每种印画图形的奇特。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边出示幼儿美术画册,边讲述情景故事。教师:“秋天到了,大森林里的树叶落了,小花谢了,小草枯了。小动物们想请大家帮忙装扮一下他们的大森林。最好能说一说‘我用××蔬菜印树叶,用××蔬菜印小花……’”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和蔬菜创造性地表现树叶、小花和小草。

  4、欣赏与评价。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大森林,体验创作的成功。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11-08

(精选)小班教案10-05

小班教案[精选]11-05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经典)09-19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精选】09-01

小班教案【经典】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