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运用搓和压的方法制作小猪头的各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表现出小猪的基本特征。
2.在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喜欢小猪的情感。
准备:
制作示意图一张、橡皮泥、泥工板
过程:
一、唱一唱,跳一跳:
幼儿随着《小猪吃的饱饱》音乐边唱边律动。
二、说一说,看一看
(一)幼儿交流
1.你们喜欢小猪吗?小猪长得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猪长得真可爱,圆鼓鼓的身体,大大的耳朵,短短的尾巴,还有一只大鼻子,我们都喜欢和小猪做朋友。
(二)教师示范
1.小猪应该怎样做呢?搓一个圆是小猪的'身体。
2.身体做好了,还有小猪的头呢,我们再搓个小圆做小猪的头。
3.头上有哪些东西?
小结:搓个大圆做身体,搓个小圆做猪头,再做大大的耳朵,小小眼睛,最后装上细细的小尾巴。
三、学一学,做一做
幼儿尝试用面泥制作小猪,教师巡回指导小猪头部的组合。
四、比一比,夸一夸
谁的小猪最可爱?请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小猪。
小班教案 篇2
1、 活动目标:
1.1 初步了解稳定、均匀的节奏。
1.2 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图谱。
2、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卡片若干。
3、 活动过程:
3.1 看图谱,拍节奏。
师:今天赵老师给小朋友们情来了四位小动物客人,我们一起说有请,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请出来好不好?
3.1.1 出示小牛节奏图谱 ,
小牛:“小朋友,你们好。” 幼:“小牛,你好。”
小牛: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那你们能不能学一学我的叫声呀?
师:恩,真棒! 赵老师也来学一学。(小牛叫一次,是四拍,每一拍拍一次手,共拍四次手。)咦?赵老师学的和小朋友学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学习叫的时候拍了四次手)
师:有的.小朋友说我学叫的时候拍手了,现在我再来学一次,小朋友们一起来数一数我拍了几次手?
师:好跟老师一起来拍一次。
3.1.2 出示小猫节奏图谱
小猫:小朋友们好,你们好! 幼:小猫,你好!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猫是怎样叫(小牛叫一次,小猫叫两次,每叫一次是两拍,两拍,拍两次手) 。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3.1.3 出示小鸭节奏图谱
小鸭:小朋友,你们好! 幼:小鸭子,你好!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猫是怎样叫(小鸭子的叫声又响亮又短,小牛叫一次,它叫四次,每叫一声为一拍,一拍,拍一次手。)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3.1.4 出示小鸡节奏图谱
小鸡:小朋友,你们好! 幼:小鸡,你好!
师:呀,两只小鸡挤在一起都想坐这个小板凳呢,它们叫的特别快,你们听(小鸡的叫声很急很快,小牛叫一次,它叫八次,每叫两次为一拍,叫两次,拍一次手。)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3.2 听儿歌,拍节奏。
3.2.1 师:小朋友学的真不错,小动物们听了可高兴了,它们还为你们带来了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儿歌前半句随歌词做动作,小动物叫声的时候拍手做。)
3.2.2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跟我学一学。
儿歌: 有 趣 的 叫 声
我是小牛,我就这样叫,哞 ——————————
我是小猫,我就这样叫,喵 ———— 喵 ————
我是小鸭,我就这样叫,嘎 嘎 嘎 嘎
我是小鸡,我就这样叫,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4、
活动延伸:
师:好说的真不错!今天跟小动物们一起玩的开不开心呀?好,听小猫说什么……
小猫:喵——,小朋友们,今天能够和你们一起玩,真高兴,在说再见之前,我还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你们看,我们每个小动物旁边,都有一个这样的小符号,他们的名字叫音符,下次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好,那再见了!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平时在家吃水果都是由大人包办分水果的,孩子自己很少动手。就算平时在幼儿园我们也是分好了水果人各一份给孩子吃的,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而橘子吃起来比较简单,是一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好机会,并且在活动中渗透了很多内容,通过孩子多种感官的运用,来了解橘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猜橘子——孩子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认识橘子的外部特征;第二环节剥橘子——了解橘子内部的特点并找到剥桔子的方法,为第三环节打下基础;第三环节尝橘子——每个孩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且和同伴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说说中,感知橘子的基本特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己动手的能力。
活动准备:橘子若干,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橘子——运用多种感官,了解橘子的特点
1.教师把橘子放在盒子里: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件礼物,就在这个盒子里,会是什么呢?(摇一摇盒子)。
2.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出示橘子:闻闻橘子什么味道的?(酸酸的有点香)
谁来说说橘子长得什么样子?(圆圆的)
3.小结:橘子是圆圆的,颜色橘色的,摸上去不是那么滑的,闻起来酸酸香香的。
二、剥橘子——进一步感知橘子的特征
1.橘子应该怎么吃呢?
(可以把橘子皮剥下来吃)
2.闻闻橘子皮的味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呀?小结:一个圆圆的橘子里面住着很多橘子宝宝,一瓣瓣的橘子手拉手围成圈。
三、尝橘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品尝
1.这么香的橘子,好想尝尝看,吃东西以前先要做什么?
老师先示范洗手、剥橘子、分橘子。
2.幼儿品尝橘子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和同伴分享,说说橘子的味道。
课后反思:
橘子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水果,也经常吃橘子,橘子对孩子来讲最平常不过了,这么平常的水果,孩子们未必认真观察过,因此,就产生了剥桔子这个活动。
大大小小、黄黄的桔子摆放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的兴趣大大的提了起来,我没有直接让孩子剥橘子,而是先让孩子应用视觉来感知橘子,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橘子的特征是什么,接着让孩子们应用嗅觉来感知橘子,闻一闻还没有剥开的橘子是什么气味?再接着让孩子们应用触摸觉来感知桔子,摸一摸桔子的表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以上的活动进行过后,真正剥桔子的时候到了,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的进行剥橘子活动,大部分孩子都剥的很好,不需要老师的帮忙,小部分孩子还是有点不会,当把橘子剥好了小朋友自己会闻闻橘子,在把橘子一瓣一瓣地掰开来数。然后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到了——吃桔子,一瓣一瓣地吃桔子,边吃边说一说桔子的味道,是最美的生活。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签在柳树上添画柳条。
2、喜欢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感知春天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PPT(春天)柳树图片、幼儿操作包、棉签、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
1、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春天来了?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表达,教师进行小结)(小树发嫩芽了,花儿都开了,燕子朝南方飞来了,小蝌蚪也游来了)
二、出示柳树,教师示范添画柳条
1、看一看,这是什么?(柳树)
2、柳树妈妈的柳条象什么呢?(小辫子等)
3、春风一吹,柳树妈妈的头发越长越长了,怎么办呢?
4、我来帮柳树妈妈梳头发,怎么梳呢?
(教师示范添画柳条)
三、幼儿添画柳条,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用棉签在柳树上添画柳条,并粘贴春天的相关贴纸,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看一看,谁的柳树最漂亮?嫩芽都出来了。
延伸活动:
在班级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提供幼儿操作包、棉签、水彩颜料等,供幼儿继续操作。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1、关于教材的选择:
《好饿的毛毛虫》是个特别优秀的绘本,它色彩鲜艳,动画形象,符合小班幼儿欣赏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性的动画,又能激发幼儿观看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内容。
2、关于活动的设计:充分利用整合的理念设计本次活动。
(1)在语言方面,能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同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渗透了量词,让孩子在量词的`使用上,有初步的认识。
(2)在科学方面,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感性认识: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虫吃的事物数量随着变化而变化,孩子会不自觉地通过目测或点数想知道毛毛虫到底吃了多少,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感知了5以内的数量以及1和许多
(3)在健康方面,通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吃适量的东西,注意营养均衡。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讲议议,展开合理的想象。
2、幼儿乐意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知道贪吃会让自己的身体不舒服。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t:猜猜,毛毛虫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t: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会告诉你们毛毛虫是怎么长大。
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有一条毛毛虫好饿呀,它扭来扭去在找东西吃,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但是它还是好饿;
(1)星期二,它吃了什么;(梨)
(2)星期三,毛毛虫会吃三个什么呢?(香蕉)(谜语)
(3)星期四了,毛毛虫吃了几个水果呢?(四个草莓)
(4)接下来的一天是星期几啊?星期五毛毛虫可不吃水果了,毛毛虫吃了我们小朋友爱吃的食物,看看它吃什么?(结合量词:一块蛋糕、一个蛋筒、一根黄瓜、一片西瓜、一根香肠)
2、我们一起来说说,毛毛虫在星期五吃了……好多食物呀
t:那毛毛虫都吃下去会怎么样啊?(肚子会痛的)
小结:原来吃的太多了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会把我们的身体吃坏的,我们可不能学毛毛虫那样贪吃呀!
于是它就着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后,它吃了一片绿叶子,恩,它吃下去就舒服多啦!
3、继续故事:现在他它不再是一条小毛虫了。他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他绕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他在那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
t:猜猜毛毛虫呆在茧里干什么呢?
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三、完整欣赏故事
小班教案 篇6
主题说明:
车,是生活中常见的,小朋友非常熟悉。紧贴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预设《轱辘轱辘》主题,旨在让幼儿探索发现常见车辆不同的外形和功用,体验车辆给人们生活和出行带来的便利;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有良好的乘车习惯。
主题目标:
探索发现常见车辆不同的外形和功用,体验车辆给人们生活和出行带来的方便。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有良好的乘车习惯。初步学会收放玩具的方法。
分领域目标:
1、健康--幼儿以喜欢的方式练习跳跃。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和性别,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体育活动中的常规进行安全教育。
2、语言--了解各种车辆的名称、用途,知道每辆车上都有轮子、车灯和方向盘。对观察汽车感兴趣。
3、社会--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有良好的乘车习惯。初步学会收放玩具的方法。
4、艺术--尝试用车轮滚画,体验其中的乐趣。并能按意愿选择不同的颜色装饰车辆,表现汽车的美。
5、科学--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学习1-3的`数字,以及能够正确辨认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环境创设:
1、把幼儿车轮滚画的作品晾干后,贴在展示板上,让幼儿互相欣赏绘画作品。
2、将教室外的瓷砖墙布置成小马路,幼儿餐后可以拿着小汽车在墙上游戏。
3、汽车、积木、有声音的小动物等玩具或幼儿自带玩具,供幼儿自由玩耍。
家园共育:
1、家长准备一辆玩具车,给孩子带到幼儿园去玩。
2、家长协助孩子共同收集不同的盒子和瓶盖带来幼儿园,用于在美工角制作不同的车子。
3、带孩子到马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汽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进一步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