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表演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只对表演道具感兴趣,开始时幼儿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满足自己摆弄道具,自言自语地表演,对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不注意。因此,第一学期应以故事表演为主。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的:
1、 通过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2、 在老师的带领下,愿意模仿文学作品人物的对话、简单的动作初步进行表演。
二、 游戏主题:1、《拔萝卜》2《唱歌比赛》
b)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姑娘、小狗、小猫
道具:大萝卜、锄头、喷水壶等
2、 知识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拔萝卜》、《唱歌比赛》的故事内容,会说出主要对话。
(2) 事先请大班幼儿排练好表演的内容。
c)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 引导幼儿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使幼儿对表演感兴趣。
2、 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做出简单的动作。观察幼儿对表演游戏兴趣的程度。
3、 评价:教师表扬能大胆参与表演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头饰,引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 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
3、 教师串讲故事,主要对话由幼儿讲。
4、 评价:表扬能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指出学习对话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指导:
1、 教师与能力强的幼儿一起表演。
2、 幼儿模仿老师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动作。
3、 教师串讲故事,让幼儿讲出主要对话及做出角色的动作。
4、 评价:重点讲评幼儿掌握角色动作的情况。
结构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刚入园,初步学会适应集体活动,。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有为难情绪,这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动作发展教慢有关,与的幼儿手指力量不够,无法拼插成形。因此,应从培养幼儿对结构玩具和建构活动的兴趣入手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标:
1. 对建构材料感兴趣,喜欢参与建构游戏活动。
2. 初步感知圆柱积塑的特征,学习端点连接技能,巩固对红、黄、绿、蓝等颜色的认识。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小型圆柱积塑若干。
2. 知识技能准备:
(1) 认识圆柱积塑的特征。
(2) 观察认识过指挥棒、筷子、楼梯等物体。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模拟构造〈〈指挥帮〉〉
材料:圆柱积塑
1. 出示“指挥棒”,以玩小警察的游戏口吻吸引幼儿兴趣。
2. 师示范建构方法,选用单孔圆柱积塑连接而成。
3. 提出建构注意点:
(1) 选用单孔、单色的圆拄积塑。
(2) 连接时用力拼紧。
4. 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师观察幼儿是否喜欢参加活动,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提醒幼儿拼时用力。
5. 用拼成的指挥棒玩小警察指挥交通的游戏。
第二次指导:模拟构造〈〈筷子〉〉
材料:圆柱积塑
1. 以猜谜语(两跟木棒细又长,大家用它来夹菜)的形式,激发兴趣。
2. 帮助幼儿回忆指挥棒的拼插方法,启发幼儿说说筷子与指挥棒的拼插方法有何不同。
3. 示范筷子的拼插方法:拼出两根一样长的小指挥棒即成一双筷子。
4. 提出构造注意点:
(1) 两根筷子要拼得一样长。
(2) 选择相同的颜色。
5. 幼儿操作,师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提醒幼儿选择单孔及相同的颜色的积塑进行拼插。 把拼好的筷子送到“百货店”
角色游戏
情况分析:
由于小班刚入园还不会玩角色游戏,幼儿只是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本身感兴趣,游戏主题的产生,角色的.扮演也要借助玩具,游戏内容、情节简单,因此,本阶段的角色游戏的重点是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第一阶段: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一、 游戏目的:
1、 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 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 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4、 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两个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
汤匙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抹布、扫把、畚斗等
家具:桌、椅、电冰箱、电视、
2、 知识经验准备:
已经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晨间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已经玩过抱娃娃“抱娃娃”“煮饭”的游戏。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谈话引入
(1).我们班来了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 我们来给这个新朋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今天老师给娃娃布置了一个漂亮的家,以后娃娃就住在娃娃家里,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照顾娃娃好吗?
(3).你们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4).爸爸、妈妈是怎样爱宝宝的?爸爸,妈妈在家都做些什么事。
2、提出游戏要求,不争抢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加游戏。
4、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及方法。
3、 提出游戏要求
(1).玩具要轻拿轻放。
(2)不争抢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抢玩具的想象,并指导幼儿如何使用玩具。
5、简单评价幼儿游戏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1谈话引入“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启发幼儿模仿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观察幼儿模仿动作的情况,提醒个别幼儿爱护玩具。
3、组织幼儿收拾玩具。
4、以“玩具回家真开心”来评价游戏情况。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学习有节奏的利用彩绸进行开花和捉迷藏的动作,在游戏中感受律动欢快的情绪。
2、借助彩绸,学习初步创编动作,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跟随音乐表现自己的欢快。
3、喜欢用彩绸跳舞,初步感知道具在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用人手一份彩绸制作的一朵大花、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开场:听乐曲《红绸舞》入场围成一圆圈
一、赏花:
(1)看花:引导幼儿发现中间的“花”,“花在哪里?喜欢吗?为什么?”
(2)闻花:“请你来闻一闻,感觉怎么样?”
(3)亲花:“花儿真美丽,用你的小脸蛋来亲亲花吧”
(4)学花:“你会开一朵美丽的花吗?”(指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
二、学习律动第一段
1、创编“开花动作”
(1)发彩绸:教师边唱改编的“找朋友”的歌曲,边发幼儿人手一块彩绸。
(2)观察彩绸的颜色,形状。
(3)玩开花游戏,指导幼儿用彩绸开成一朵花:“请让彩绸在你的手心中开成一朵美丽的花。”
(4)指导幼儿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开花,并结合音乐有节奏的做开花动作。
2、学习跳转、挥彩绸动作
利用风爷爷的情节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此动作。
3、学习挥彩绸转一圈,结束时用身体动作开一朵花定格。
4、听音乐尝试表演第一段。
三、创编律动第二段
1、幼儿自由用彩绸创编动作。
彩绸真美丽,你还想怎么玩呢?请你听着音乐玩一玩。
教师发现有创意的动作提取并集体学习。
2、玩捉迷藏游戏。
“彩绸怎么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
指导幼儿盖在头上做新娘子及蒙住脸躲猫猫等捉迷藏的的动作。
3、听音乐尝试表演第二段
加入幼儿自创的动作及捉迷藏的动作。
四、完整表演律动
“花儿该休息了,让我们跳一段最美丽的舞送给花儿吧”
五、幼儿听音乐排队,有序的将彩绸放入绿叶中出活动室。
评析
1、晓燕
听了周老师的课,我用几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妙、妙、实在妙,无论是创设的'意境还是环节的组织都是非常的到位,最让我纳闷的就是小小的绸带竟然让这节课添色了不少,虽然小朋友比较的激动,可是老师能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或者是一个亲密的动作来提醒幼儿,整堂课把握的到位及了,我想对你说:我很庆幸有你这样的导师!!!
2、闪烁的小星
第一次听周老师上课,感觉真好!真是一次享受呀!真让忍意尤未尽!
周老师的特点就是“美”,美的音乐,美的舞蹈,连教具做成的花都是那样美!孩子在这样美的氛围中都变成了“小仙女”和“小王子”,都象生活在美丽的童话世界中。
周老师也有让我意外的地方,原本看着周老师柔弱的外表,想来周老师上的课也肯定是给人“柔弱”的感觉,但周老师对语言的组织却是非常的到位,对于教学要求说的是简练、干脆,决不拖泥带水,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
难点:初步学习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环境设计:
小鸡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红、黄、绿三种颜色)
四、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
五、流程设计:
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反馈讨论——>提高尝试
教学手段:师讲——>个别游戏——>师生讨论——>集体游戏
(一)、提出问题——>尝试活动:
师:“叽叽叽,谁来了?”(小鸡来了)。
出示小鸡:师:有多少小鸡?(许多小鸡)想不想和小鸡做游戏?“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想)每个小朋友和一只小鸡做游戏。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反馈讨论:
师:咯咯咯,谁来了?(鸡妈妈)鸡妈妈要让鸡宝宝回来(幼儿送小鸡回家,放进筐里)
刚才家里没有小鸡,现在怎么了?(许多小鸡)
师:鸡妈妈要和我们来玩一个小母鸡生蛋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些什么样的蛋蛋?(有红蛋蛋、绿蛋蛋、黄蛋蛋、我们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戏规则:挑一个你喜欢的蛋蛋,只拿一个,一边拿一边说:“我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蛋?”
sp;师:(请每位幼儿拿一个蛋蛋)我这里有几个蛋?(许多)。原来我有许多蛋蛋,现在我把它分给小朋友。你一个、我一个。
请幼儿各自说说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三)、提高尝试:
1、师:现在我们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边生蛋一边说:“小母鸡,真能干,生下一个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儿游戏)
师:刚才草地上没有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师:你生一个,我生一个,变成了许多蛋蛋。
2、师: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们来帮鸡妈妈把蛋拉回家,一边捡一边说:“我捡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四)、讲评:
1、刚才箩筐里没有蛋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2、告诉幼儿下次再来玩游戏。
反思:
根据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初步经验以及小班计算活动中教学的目标,孙老师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基本要求,即正确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老师在活动中始终能围绕目标开展活动。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感受“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如:老师采用了“和小鸡做朋友”、“帮鸡妈妈捡蛋”、“小母鸡生蛋”这三个情景游戏,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并通过反复的游戏,使
幼儿能正确区别“1”和“许多”,理解两个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活动中有一个较好的方面,即在活动中,老师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1”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动作配语言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1”和“许多”这两个量的概念。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的儿歌,幼儿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儿歌,所以这首儿歌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情节的兴趣。目的是让幼儿知道鱼离不开水,巩固度鱼生活习性的认识。同时在认知过程中感知小动物的可爱,萌发亲近和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同时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其认知、语言、操作等方面能力,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梳理、整理、拓展与提升。
活动目标:
1.知道鱼离不开水,巩固对鱼生活习性的认识。
2.乐意学习诗歌,感受诗歌情节的有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
2.《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如果小鱼离开了水,会怎么样呢?
二、介绍诗歌内容。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用故事的形式介绍“鱼儿岸上跳”的`内容。
三、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幽默、风趣。
1.教师朗诵诗歌。
你听到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诗歌的句子。
青蛙、鸭子在干什么?
鱼儿做了什么事情?它离开了水后会怎么样了?
这时,谁来了,小鱼怎么做呢?
小鱼可以在水里做什么呢?
四、幼儿朗诵诗歌。
1.幼儿学念诗歌几遍。
2.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朗诵诗歌。
五、幼儿阅读“鱼儿岸上跳”,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画简单讲述诗歌内容。
活动反思与建议:
老师在开始引题部分利用直接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中教师还准备了三张不同情境的图片,借助图片让小朋友感受诗歌的滑稽、有趣。活动中小朋友掌握了鱼离不开水,巩固对鱼生活习性的认识。
不足之处:
活动中教师让小朋友单一的念白,导致后面的环节有点混乱。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2、 理解动词:摘、拉、推、塞。
3、 乐意在实践活动中说一说,做一做。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难点:理解动词:摘、拉、推、塞。
活动准备
1、 配套挂图及《幼儿画册》。
2、 活动室里布置了各种果树、葡萄架、西瓜地,上面悬挂或摆放幼儿可采摘到的平面或立体的水果。
3、 小推车每组1辆。
教师行为
3、师幼看图一起讲故事,感受与朋友分享的乐趣。
4、游戏"摘水果"
5、结束活动师:小朋友,我们刚才摘了很多水果,我们有这么多的水果可以干什么呀?
活动反思:
根据《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水果屋》是一篇充满童真的故事,它以欢乐、温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角色清晰可爱,场景简洁美丽,使孩子在阅读图书中获得美的享受。但是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本节课我着重教授了“摘、拉、推、塞”这4个动词。当熊宝宝摘水果时、熊宝宝推车子时、熊妈妈拉车子时,我分别要求幼儿来学一学,加深体会这些动词的使用和动感,增加趣味性。但对于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儿不是体会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对于小班孩子完整表达语句的水平还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对于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动物们的喜悦,幼儿表现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对玩泥非常感兴趣,每次泥塑活动都玩得很开心。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橡皮泥的特征。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去发现橡皮泥的新玩法。因此,我们设计了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团圆的方法。
2、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力。
重点:
掌握团圆的方法。
难点:
学习穿的技能。
活动准备
红色橡皮泥、泥工板、小盘、木棍儿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放歌曲《冰糖葫芦》引出课题。
2、教师:我们刚才听到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我们吃过冰糖葫芦吗?请幼儿讲出冰糖葫芦形状、颜色、味道。
基本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来做冰糖葫芦
1、教师示范讲解:取橡皮泥一大块,在手中搓动变软后,分成若干小块。
2、将一小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左右搓动团圆,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山楂”,将团好的“山楂”放在小盘里,继续团其他的“山楂”。
3、团了足够的“山楂”后,用一根木棍儿将“山楂”一个接一个地插好,使之成为“糖葫芦”。教师提醒幼儿插糖葫芦时,注意安全。
结束部分
分组进行角色游戏,卖糖葫芦。
教学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领域:
健康、艺术
活动目标:
1、体验友谊的快乐滋味。
2、尝试制作好朋友饼干。
活动准备:
糖果、花、果酱、塑料带、饼干
活动过程:
1、探索糖果、音乐、花朵的滋味,说说朋友有什么感觉。
拿一块糖果,请幼儿吃吃看是什么滋味。
听一首曲子,请幼儿听听看是什么感觉。
再拿出一朵花,请幼儿闻闻看是什么味道。
请幼儿说说看有好朋友的感觉是什么滋味(如像糖果、音乐、花朵等等)。
2、尝试制作“好朋友饼干”。
告诉幼儿:有一种饼干香香甜甜的,就好像好朋友的.滋味一样,所以叫“好朋友饼干”。
示范“好朋友饼干”的做法:把果酱装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在塑料带的角上剪一个小洞,然后在饼干上任意造型,如爱心、笑脸等等。
请幼儿分组制作“好朋友饼干”。
3、一起来分享“好朋友饼干”。
将完成的“好朋友饼干”送给好朋友,大家一起来尝尝香甜的“好朋友饼干”。
小班教案 篇8
小班主题教案《小树叶找妈妈》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探索树叶的兴趣和态度,让幼儿通过小树叶找妈妈的活动体验小树叶想回到大树身边的情感,了解树叶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不同的树长着不同的树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小树叶找妈妈的'活动体验小树叶想回到大树身边的情感,了解树叶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
2、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探索树叶的兴趣和态度。
3、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不同的树长着不同的树叶。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园树林;采集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树叶每人一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树叶,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树林里找大树妈妈,好不好?
二、幼儿到树林里探索树和树叶。
1、师:小树叶,快去找你们的妈妈去吧。你们要看好自己长得是什么样的,不要找错呀。
2、你有没有找到妈妈呀?你的妈妈在哪里?她长得什么样?
3、你是怎么找到的?看看你手上的树叶和妈妈身上的树叶一样不一样。说说是什么样的。
4、小树叶,你们都找到妈妈了,真开心啊。快和妈妈搂搂、亲亲,说说话吧。你要对她说什么?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都帮小树叶找到了妈妈。大树妈妈长得真高真大,她有许多树叶孩子。小树叶喜欢和妈妈在一起,我们把小树叶送回到妈妈身边,和她们再见吧。以后我们再来看望你们!
教学反思:
1、增强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
2、通过拾树叶的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
3、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结合实际更生动、更贴切地让幼儿感知四季变化的情况。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是平展的,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叶柄-支持这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朋友在一起要互相团结。
2、乐意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进行搭建。
3、体验伙伴共同搭积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配套挂图
2、各种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提问:小朋友有没有都搭过积木?
积木中有那些形状?
你用这些积木搭过什么呀?
2.教师出示积木玩具:在一座木头房子里,住着许多积木娃娃。一天,积木娃娃们在一起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故事吧!
二、初步欣赏故事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
2.提问:故事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积木?它们为什么吵起来?
三、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1.再次欣赏故事
2.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提问,让幼儿知道故事里各种形状的积木都有哪些不同的本领。
提问:圆积木有什么本领?可以用来做什么?
方积木有什么本领?可以用来做什么?
三角形有什么本领?可以用来做什么?
3.再次欣赏故事,感受团结的力量。
四、搭建游戏“我会搭积木”。
请幼儿自由运用各种积木搭建,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积木搭建的,搭了些什么?
活动反思:
对于积木的搭建,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很喜欢,但在搭建的过程中,我们小朋友并没有在意到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的小朋友让我们的小朋友通过积木巩固图形的同时也让幼儿更有创意的搭建起积木来。
1.我们认识的图形。在出示各种图形的时候,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在这一主题中学习的经验能说出很多图形的名称,这也出乎了我的意料。“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在这个感知的基础上还能知道名称,所以在这个方面值得表扬。特别是连平行四边形这种比较复杂的`图形都能很好的讲述出来。这也是她自身的知识经验比较充足。在多多的讲述中也使我们的小朋友增加了知识经验。巩固了认识的图形之外,也认识了很多其他的图形如椭圆形、半圆形。这也对我们的游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认识作用。在我出示图形的时候,小朋友在讲述基本图形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作用的时候只能说出我们比较常见的如三角形屋顶、圆形轮胎等比较局限。于是,我出示了几张搭建的图片让我们小朋友观察在这个搭建的图形中有你认识的什么图形。小朋友看到这么多造型都发出了惊叹声。看到的图形也帮助我们幼儿在下一次的搭建中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而不是单纯的拼搭。同时,也延伸到我们的日常搭建中,再小朋友的搭建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提要求,让小朋友搭建的更有造型更有创意,从而提升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搭建的过程中,这也是“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和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各种圆形创造地进行拼贴、组合。
2、 学习用连贯地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3、 养成专注倾听同伴的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圆形的东西。
2、 彩纸、剪刀、胶水、双面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些奇妙的东西,看看这些奇妙的`东西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关于圆的材料,小朋友看是些什么?
4、 那么你们会用这些圆的材料拼成什么东西呢?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讨论一下,你想拼什么?(幼儿自由商量、讨论)
5、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或者可以自己动手剪一些圆形,也可以做一些圆来试一试,拼一拼,玩一玩,还可以添画上一些漂亮的画,使你的作品更漂亮。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编成一段好听的话或编成一个故事,去讲给老师和好朋友听。
二、幼儿自由操作。
三、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四、小朋友拼了好多的东西,还把他它编成了一段好听的话,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是圆和用圆做的东西,请你回家找一找、做一做,再来告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