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02 08:45:45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保持安静,并喜欢安静的环境。

  2、学习轻步走、轻轻说话、轻放物品。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木偶表演台,木偶小鸭和鸭妈妈,系列图片(男孩、女孩用餐;幼儿喝水;幼儿上下楼梯;幼儿睡午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下午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可我还不认识你们啊,谁来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2、请个别幼儿站起来做自我介绍。

  师:刚才有几个小朋友做了自我介绍,我们把掌声给他们,好不好?等下还会有几个小朋友做自我介绍,大家看看是谁?

  (二)、基本部分:

  1、木偶表演:小鸭,鸭妈妈做自我介绍。

  问:刚是谁做了自我介绍?小鸭和鸭妈妈都轻轻做了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

  2、第二次木偶表演。

  问:小鸭敲门是怎样的?是轻轻的敲。我们把椅子转过来,学学小鸭子轻轻敲门的样子。(幼儿练习在椅子背上轻轻敲打)

  3、扩展提问:小猫是怎样轻轻捉老鼠的?做什么事还能轻轻的?我们走路时也要怎样?

  4、小结:小猫轻轻走路,这样才能捉到老鼠。我们走路也要轻轻的。我们也来试试。(让幼儿轻轻走到老师边,鼓励幼儿轻轻走路时也要挺起胸,要求幼儿轻轻走回座位。)

  5、出示系列图片,引导观察。

  (1)、出示男孩、女孩用餐图片,启发问:他们在干什么?吃饭时要怎样?

  (2)、出示幼儿喝水图片,启发问:他们在做什么?喝水时我们要怎样?假如喝太快会怎样?

  (3)、小结。

  (4)、出示幼儿上下楼梯图片,启发问:他们在做什么?上楼梯和下楼梯一样吗?

  (5)、出示幼儿睡午觉的图片,师:呀,他们睡的真香啊。

  (6)、小结。师:睡午觉需要轻轻的,那么走路呢?除了这些之外,咱们做什么事情也要轻轻的。搬椅子呢?

  (7)、引导幼儿轻轻搬动椅子,小结:轻轻把椅子搬回原处,这样不会吵到别人,也不会弄坏椅子。提醒幼儿轻轻搬回原处。

  (三)、结束部分:

  1、启发问:怎样做才能不吵到听课的老师?

  2、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轻轻走出课室,到外散步。

  3、结束。

  活动反思:

  社会领域的活动内容一直是我们老师最薄弱的方面,因为这领域的内容本身就较枯燥,幼儿不容易感兴趣。老师能上的那么好,我想,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吧?这也会对我们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起码感觉社会活动课没那么难上,谢谢老师。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可否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对比的方式感觉到“轻轻”与“重重”的不同,因为动画的总比图片更要直观点,而且是小班的幼儿,应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让幼儿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点吧?

  结束部分可否让木偶小鸭和鸭妈妈带领幼儿轻轻走出去,这样游戏的成分会更浓点?更贴近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音乐活动,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发幼儿仿编歌词的愿望。

  3、激发幼儿尝试用小手做游戏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昨天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朋友,你的小手在哪里呀?请你的小手来跳个舞吧。”(教师放录音,带领幼儿用小手跳舞。)

  二、进行部分:

  1、“我们的手宝宝朋友会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

  2、“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和我做游戏呢,瞧,老师的手朋友在做什么?”(教师一边念歌词前半段一边做动作)

  提问:“老师的手朋友爬到哪里去了?”(头顶上)“我们再来看一看,手朋友又爬到哪里去了?”(教师一边念歌词的后半段一边做动作)

  3、“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手做的.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做小手“爬”的动作。

  4、“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手‘爬’的歌。”教师范唱歌曲。

  5、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6、 鼓励幼儿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伴奏下和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7、 仿编歌曲。“小手除了可以爬到头顶上小脚上还能爬到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8、“小手除了可以在我们身体上爬还能在哪些地方爬呀?”(让幼儿唱自己仿编的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今天手宝宝和我们做了好玩的游戏,回家以后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来做这个好玩的游戏,好吗?”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要求: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便后要洗手。

  2、学会念《洗手》儿歌。

  活动准备:

  一条脏毛巾

  活动过程:

  用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

  活动老师:

  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对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脏了。”

  活动提问:

  1、谁在哭啊?

  2、毛巾为什么哭?

  3、怎样让毛巾不哭?

  二、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后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溅到地上。

  1、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耍三下,一二三。”

  2、幼儿先在坐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学念儿歌,老师边检查幼儿洗手方法是否正确,边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3、组织幼儿在水池边,实地练习一次洗手。

  活动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始以一条脏毛巾的话题讨论方式进入活动主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具体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语言,再加上有徒手练习的铺垫,先前进行个别的纠正和辅导,使得实际练习有条不紊的开展。让幼儿真切观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净的真实过程,都学会了用正确方法洗手。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为基本前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各个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操作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为了了让小班的科学领域活动与日常生活做到良好的衔接,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中学习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结合小班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贯彻《纲要》精神,将幼儿学习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将语言和科学领域相结合,设计以下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学习4以内的数,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感知物体的特征,体验数学的有趣,有利于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并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咱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了解同伴的名字。

  2、运用美工形式认识自己名字的写法,并能在别人写出自己名字时有所反应。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名字的轮廓。

  2、各种小礼物。

  3、各种彩色纸屑、亮片、胶水、棉签。

  4、了解部分幼儿名字的由来。

  活动步骤:

  1、分礼物引题:教师请被叫到名字的幼儿领一件小礼物,让幼儿了解每个小朋友不同的名字。

  2、游戏:《谁来了?》可以用一首顺口溜,如:嘭——嘭——嘭,谁呀?我是某某某呀。你 来干什么呀?我来给你送礼物呀!并和以节奏通过接龙形式让幼儿认识同伴的名字,同时 依次与同伴交换礼物。

  3、教师向幼儿介绍部分小朋友名字的趣事。

  4、制作自己的`“名片”:

  5、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幼儿的名字,并让幼儿知道这个是自己的名字。

  6、说说可以怎么装饰自己的名字。

  7、教师出示装饰好的名字,并进行示范。

  8、幼儿制作,在自己名字的轮廓内涂上一层薄薄的胶水,在上面洒上亮片、彩色纸屑等,可 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做。

  9、班级幼儿名片展。

  10、对应活动:将不同的物品,如:彩笔等依次放到自己的名片前。

  活动延伸:

  用不同的方式制作爸爸妈妈的名片。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剥橘子,吃橘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外型特点和口感。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橘子的特征。

  活动难点:

  会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橘子;每组苹果两个。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幼儿的.兴趣。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橘子有什么气味?

  3.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请幼儿讨论: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2)那我们怎么把他打开呢?

  (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提问: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5.大家共同分享品尝橘子,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味道。

  6.小结:

  橘子的肉是橘黄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点酸,有点甜;有的橘子有种子,种子像一颗颗白色的珠子,吃的时候要吐出来。我们大家都喜欢吃橘子。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学学生活中的几种车。

  2、觉察几种车的颜色、外形、用途的明显不同,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消防车、警车、出租车(真实);各种车的替代物及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宝宝喜欢什么车?(经验再现)

  小结:我们看见过许多的车,有 … 有 … 还有 … 他们的名字不一样,他们的本领也不一样。

  2、消防车 ——(安全防火)

  过渡:哇!宝宝看什么车开来了?(消防车)

  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消防车?(红红的、有 119、)

  消防车有什么本领?

  宝宝在什么地方也看见火?(生成点)

  小结:香烟、打火机 …… 都有火,宝宝要不要玩火?

  (集体说)玩火有危险,宝宝要小心。

  鸣笛——消防员叔叔又要干什么去呀?

  我们也来学学消防车吧。

  3、警车——(了解尊重身边的人)

  过渡:出示数字牌 110,宝宝猜什么车上有这个?

  问:警车是什么颜色的?警车上有什么?警车有什么本领?

  小结:警察叔叔开着警车去抓坏蛋,警察叔叔还要指挥交通。

  一起说, 警察叔叔真辛苦,我们大家都爱你。

  4、出租车——(生活、礼仪)

  过渡:爸爸妈妈带宝宝去公园可以乘什么车?

  那我们一起叫出租车好吗?

  问:出租车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乘的?

  一起学一学: 出租车,停一停,(招招手)

  我们要去 * * *。

  问:下车了,宝宝对司机说什么?(谢谢叔叔、叔叔再见!)

  活动反思:

  车对孩子来说非常熟悉,他们经常看到也经常乘坐。班上玩具车出现引起了弟弟宝宝的特别青睐。每天总有孩子带着玩具车来幼儿园。“开汽车“的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中开始了。 “上海市 0-3婴幼儿教养方案”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教师应尽可能把托班孩子的活动安排在适宜的空气新鲜的地方。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利用各种真实的车,在阴凉的大树下,让孩子获得各种经验。

小班教案 篇8

  我会爱护图书(社会)

  活动目标

  懂得撕、抢、扔会损坏图书。

  知道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懂得要爱护它们。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损坏的图书一本,好的图书人手一本。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社会/艺术怎样爱护图书?》。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了解撕、抢、扔会损坏图书。

  提问:看一看,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讨论:如果撕一撕、抢一抢、扔一扔,书会怎么样?

  出示损坏的'图书,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2.学习正确地拿书、翻书的方法。

  示范拿书、翻书的方法:轻轻拿书,慢慢翻书,想与别人交换,要说:“请你借给我看看好吗?”“我们换书看,好吗?”

  幼儿练习拿书、翻书。

  小结: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3.出示操作材料《怎样爱护图书?》,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然后在做得对的图画旁边贴上笑脸贴贴纸,在做错的图画旁边贴上哭脸贴贴纸。

  活动建议

  区域活动:在活动室设图书角,培养幼儿看书的好习惯。

  家园共育:请家长常与孩子一起在家中看书,同时教育幼儿爱护图书。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2、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二、介绍工具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三、幼儿尝试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01-14

小班教案01-15

小班教案01-15

小班教案01-16

小班教案01-18

小班教案01-18

小班教案01-18

小班教案01-08

小班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