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28 09:01:10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能边唱歌边和同伴拉成圆圈顺着一个方向合拍地走。

  2.感知空间位置的变化。

  3.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幼儿在集体中进行过有简单队形要求的音乐活动。

  2.教师在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录制成音频资料,并配上提示语保存于u盘中。

  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小手拉小手,大家手拉手,围个圆圈走走。(停顿,给幼儿留出拉手的时间)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了!

  玩法说明:

  幼儿根据音频中教师的提示语,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听着音频中的歌声,尝试边唱歌边和同伴顺着一个方向合拍地走,并保持圆圈不变形,在歌曲最后一句的句末,按照歌词的提示拉着圆圈蹲下。

  指导要点:

  1.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行进是活动的难点,幼儿可能只顾着走而不唱歌,各人走的方向也会不一致,教师不要急于要求幼儿边唱边走,可以让幼儿先面向圆心站立,然后拉起小手,试着朝右手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行进。

  2.如果发现圆圈变形,可以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圆圈为什么会变形,从而引导幼儿知道拉成圆圈行进时要保持间距,注意不能随意往圆心或与圆心相反的'方向走。

  3.有的幼儿可能不按歌曲的节奏走,教师可引导其观察同伴的动作,也可用突出节奏的伴唱或自身肢体语言提示幼儿有节奏地走。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的摆动感受水草扭动的曲线,初步了解水草的形状。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作为绘画工具,培养大胆运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积极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运用跟踪工具表现水草。

  难点:尝试用工具自下而上的表现水草曲线。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多种材料(棉签、茄子、芹菜、葱、油画棒、牙刷、水果网等)画纸、海底世界背景。

  【活动过程】

  一、去水底世界做客,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底世界做客,好不好?(出示水底世界)

  2、快来看看水底世界有什么呢?水草长的什么样?看见水草它们好像在干什么呢?是怎么跳的.呢?

  3、跟音乐,和水草一起跳扭扭舞。

  二、掌握水草宝宝的画法。

  1、和水草宝宝说说悄悄话,帮水草揉一揉,问问水草宝宝我们跳得怎么样呀?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手沿着水草摸一摸,轻轻的,从下往上摸。

  3、刚才热闹的舞会吸引了更多的水草宝宝,都想从水底钻出来看看呢。

  4、介绍各种工具,示范方法,鼓励幼儿多选几种工具作画。

  三、画水草宝宝。

  “找”水草宝宝,幼儿在纸上只有作画,鼓励幼儿选用多种工具。

  四、幼儿把水草连成水底世界。

  幼儿将自己的水草作品粘连成水底世界,添上小鱼。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教室一个挂上各种动物的图片,根据本班幼儿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爱表现、喜欢小动物的性格和特点,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舞台,让幼儿展示自己,学念学编学唱儿歌,学表演,感受韵律。并能通过这次活动对小动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懂得爱护小动物,知道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读和编唱儿歌,找出“呱呱呱”“嗡嗡嗡”“喵喵喵”叫的小动物。提高幼儿思维的兼容性、连动性。

  2、在学唱小动物们所唱的歌曲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动物唱不同的歌曲并懂得爱物小动物。

  3、通过表演来张扬孩子的个性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仿编、唱儿歌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并锻炼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大胆发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通过表演来张扬孩子的个性和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对小动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2、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

  3、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引导幼儿观察电脑画面,了解画面内容。

  1)用谈话的方式激趣提问

  出示动画:小青蛙 小蜜蜂 小猫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是谁吗?它们是怎么唱的?能不能学一个给我听听?激发幼儿动动物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活动一:讲故事

  教师讲故事《动物园里的演唱会》。老师按故事情节操作图片,幼儿视听结合。。

  1)让幼儿知道谁来参加演唱会?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引起幼儿的注意。

  2)教师引导幼儿用一句话描述动物的特点。

  3)听清小鸡、鸭子、小狗、是怎么唱的?唱了什么歌?要注意动作和表情相适宜,

  4)教师引导幼儿倾听动物的歌曲。

  5)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动物的歌曲,并教幼儿注意表情和动作

  2、活动二;幼儿仿唱儿歌。

  1)教师讲解仿唱方法,说说谁还会唱歌。是怎样唱?教师提示,如:蜜蜂唱歌“嗡嗡嗡”

  2)教师出示几张动物图片,有小鸟、小羊、、蜜蜂等。启发幼儿仿唱。为唱好的幼儿鼓掌,

  3、活动三:表演

  1)教师示范各种动物的表演。

  2)幼儿分组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唱歌表演比赛,老师作评判员,鼓励幼儿进行模仿表演。

  4、活动结束

  1)让幼儿把歌曲带回家,亲人表演。

  2)教育幼儿懂得爱护小动物,知道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是根据本班的幼儿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爱表现自己、喜欢小动物的性格和特点。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爱听故事,所以我在活动伊始就特意安排了一个小故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通过图片吸引幼儿,让幼儿从中了解常见的几种动物的特征;另外在教幼儿念小动物唱的歌时,我根据歌词创编了一个节奏,让动物的歌曲变得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幼儿念了几次后我再启发他们对这节奏创编动作和表情。结果孩子们唱得有声有色,也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而三、四岁的幼儿模仿能力很强,爱表现也很爱表演,所以在活动中我都是以幼儿为主,让孩子有个表现自己的舞台,张扬了孩子的个性,让幼儿在学中乐,乐中学。

  但是我发现在活动过程中,我个别平时不怎么爱表现的幼儿很安静的在聆听别人在唱歌,在表演,我应该在活动中多关注他们,让他们也有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如果我重新上课,我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与孩子们一起表演,特别是多鼓励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我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把我的活动课都成为孩子们的舞台,让他们的在活动中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念唱,认识春天出现的昆虫。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图片,情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幼儿猜猜、说说、贴贴、摆摆。

  二、启发欣赏理解儿歌

  1、老师问:这么多的花好看吗?这是什么地方呢?(观察性提问)

  2、出示蝴蝶问:谁飞来了?飞到什么地方?(观察性提问)出示汉字:花朵上,蝴蝶飞。

  3、出示蜜蜂问:谁又飞来了?它来干什么呢?出示汉字:蜜蜂忙

  4、请小朋友找找花园里还躲着什么小动物呢?(观察性提问)出示汉字:花园里,谁在躲迷藏。

  5、放录音请幼儿完整听朗诵儿歌一遍。

  6、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儿歌一遍。

  三、迁移感受

  1、老师问:花园里的小动物们高兴吗?快乐吗?当你高兴的时候你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启发性提问)

  2、我们给这个花园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

  四、结束活动

  回归儿歌,玩游戏《躲迷藏》。

  活动反思:

  因为小班的年龄小,这节课我主要运用观察性的'提问,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的。通过观察学会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所提问的问题比较浅,幼儿较容易回答,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回答问题习惯。但是,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再设计多一个或二个启发性的问题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效果会更好些。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听故事,与主人翁皮皮一起利用“蛋壳”探险,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理解力、表达力的发展。

  2、在故事中,能够根据皮皮把蛋壳变成的东西,发现、了解蛋壳的特点:中间是空的、轻飘飘、表面很光滑、易碎。

  3、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蛋壳像什么”,进行发散思维。

  二、活动准备:蛋壳实物、小老鼠皮皮、背景图、若干蛋壳卡片。

  三、活动过程:

  1、讲故事。

  (1)故事导入:今天小刘老师给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请来了位客人,小老鼠皮皮。皮皮喜欢探险和旅行,途中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这次呢,又发生了好玩的事情,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下面小刘老师会告诉小朋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的探险开始了。(导入语,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帮小朋友更好的进入情境,明确主人翁。)

  (2)第一遍讲故事,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小老鼠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皮皮把蛋壳当做了什么?在第二次讲过前,强调第二个问题,要求小朋友补充完整。

  (3)第二遍讲故事,根据背景图分段讲故事,每一个场景讲完之后停顿一下,提出问题:皮皮把蛋壳当做了什么?为什么可以当做——请小朋友回答,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小朋友自己发现总结蛋壳的特点。

  (4)第三遍讲故事,让小朋友思考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蛋壳还可以当做什么。

  2、半个蛋壳像什么?

  (1)刘老师帮小老鼠皮皮找到了蛋壳,皮皮想让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帮他想想半个蛋壳还能像什么。小朋友动动小脑筋帮皮皮想想。

  (2)向每个小朋友分发一个蛋壳纸片,小朋友仔细观察它还像什么。

  (3)抛砖引玉,由老师先做动作,进行提示,小朋友思考是什么东西。开始时难度稍低,引导其思考。

  (4)如果小朋友很快可以举出例子,则请小朋友发言,进行交流,询问小朋友为什么像,说出原因,老师可以进行反驳(为什么石头不能做小船,蛋壳可以)引导小朋友思考。

  5)进行总结,蛋壳像哪些东西,鼓励小朋友多多观察生活。下次吃鸡蛋的时候,可以问父母蛋壳像什么,像小老师似的考考父母。

  四、课程难点:

  引导小朋友思考半个蛋壳像什么,让小朋友可以有话可说,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众所周知,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最近班内正在开展“能干的小手”的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手指兄弟”“保护小手”“小手歌”等一系列的科学、健康、语言、音乐等活动,在模仿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对自己双手的特点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本次社会活动“能干的小手”,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交流讨论、观看课件、操作活动等,加深其对能干的小手的认识,体验双手不同的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手的功能,认识小手的多种作用。

  2.探索双手活动的丰富性,提高手的活动能力。

  3.体验双手活动的趣味性,增强相应责任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布置娃娃家场景。

  2.一幼儿在家、在园的劳动录像。

  3.“我有一双小小手”的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问候、游戏,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请大家举起小手,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幼儿一边挥手,一边说“客人老师好!”

  师:咱们一起来玩个“五门开开”的手指游戏吧。

  幼儿五指相对开始游戏:一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请进来!

  (评析: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对小班孩子来说,突出游戏尤为重要。老师一开始就请幼儿举起小手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巧妙地与本活动的主题“能干的小手”相呼应。接着在老师的'提议下,师生一起玩对本责任培养的一种阐述,进而再一次紧扣主题,彰显了手的能干。)

  三、通过演示交流,了解“人人都有一双会说话的手”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给整理玩具的小朋友送个大拇指,你们能按颜色标记来分积木,真棒!给整理图书的小朋友送个“OK”,你们能按大小标记把书分开来放,真好!给整理衣服的小朋友送掌声,你们不但把衣服裤子分开来,而且还叠得很整齐,真能干!

  师:娃娃家妈妈说谢谢小朋友!

  幼:不用谢!(边说边摆手)

  师:刚才小朋友得到了大拇指、掌声,得到了“OK”,开心吗?那老师的大拇指、掌声、OK表示什么呀?(真能干!真棒!)

  师:原来老师的手还会讲话呢,你们的手会说话吗?

  幼儿自主交流,并不断变换手势。

  师:请小朋友用小手做个动作,摆个姿势,让老师猜猜,你用小手说了什么。

  孩子们边摆造型边随着老师的评价变换着不同的动作。教师边走边说:你是一只小鸟,你是一条小鱼,你是一朵漂亮的小花,还有小鸡、小鸭呢!老师猜得对吗?

  游戏“我说你猜”。师:刚才,小朋友做,老师猜,现在老师也来做一做,请小朋友猜一猜吧。

  师:刚才,老师小手伸一伸——请进,小手按一按——请“安静”,小手变一变就“OK”,手指举一举——耶!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对了,原来,我们的小手真神奇,我们都有一双会说话的手,我们也一起来用小手学一学说话吧。

  幼儿集体跟老师练习一遍,边说边用手势来表现。

  (评析:本环节,教师先通过用不同的手势给予幼儿不同的表扬,一方面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为老师承上启下的自然过渡埋下了伏笔,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一学、说一说、动一动,体验了小手会说话的神奇效果。进而对手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有效地拓展,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让幼儿轻松地理解并初步掌握了手势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多样性及趣味性。)

  四、通过歌表演,了解“人人都有一双会表演的手”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小手吧!(播放伴奏音乐)

  幼儿歌表演:我有一双小小手。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能干的手,会游戏、会劳动、会说话,还会表演,会做的事情真不少,以后我们要多用自己的小手,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能干。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活动该结束了,举起我们的小手跟客人打个招呼吧。

  幼儿边高高举起小手边说:“客人老师再见!”

  课间活动时间到了,在教师的提议下,幼儿兴致勃勃地玩起了“给小动物涂色”“折纸飞机”“拼图”等动手操作的区域游戏。

  (评析:通过歌表演再一次彰显了小手的能干,同时把本次活动又一次推向了高潮。课间活动时,幼儿在操作区的继续探索依然意犹未尽,“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的意识已悄悄地渗入了孩子们的心田。)

  活动反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包办太多,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衣、系鞋带、帮老师整理图书等,不善于也不勤于动手,对手没有自觉意识。通过《能干的小手》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激发以幼儿自己动手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活动中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音乐导入法、观察发现法、游戏巩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中,对手有感性认识,产生活动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孩子们自己发现手上有什么,有几个手指,并进行手指和手的比较。手能做什么,并与孩子们共同搭建认识的平台。这样,层层剥平,逐个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观察发现中获得对手的感性认识。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玩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变魔术中不断提高。那种迫切的心情,使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探求、去体验、去表现自己。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随着小班主题"娃娃家"活动的开展,我班开设了三个"娃娃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逐渐地表现出来,"炒小菜""招待客人"是孩子们最喜欢摆弄的内容。另外,加上我班孩子的挑食现象比较严重,不喜欢吃蔬菜。通过"炒小菜"活动宝宝吃饭菜的情境引发孩子们说说自己爱吃的食物,利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和重复性的模仿动作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在"炒小菜"、"盛小菜"的游戏情境中帮助孩子们建立颜色和常见食物之间的联系,体验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建立颜色与常见食物之间的联系。

  2、体验和同伴一起玩"炒小菜"的乐趣。

  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颜色和常见食物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纸做的'盘子、蜡笔、白米饭(预先做好),蔬菜图片及挂牌,不同颜色的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说说自己吃过的菜(价值分析: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菜,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好吃的菜。)

  1、昨天,我们给小宝宝们送去了一碗碗的白米饭,可是他们怎么都没有吃呢?

  (一起问:小宝宝,你们怎么不吃呢?)老师模仿宝宝:白米饭可真香!可是我们还要吃小菜。"

  2、你吃过什么菜呀?(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吃过的菜)小结:你们吃过的菜可真多啊!

  二、炒炒小菜--建立颜色和食物的联系(价值分析:通过帮助小宝宝炒菜的游戏,知道食物有不同的颜色,初步建立颜色与常见食物之间的联系。)1、第一次炒小菜--模仿炒小菜,体验炒菜的快乐。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爸爸妈妈,给宝宝们炒点小菜吧。

  (老师语言伴随动作)炒炒炒,炒小菜,炒好小菜盛菜菜。(鼓励幼儿一起模仿)

  2、第二次炒小菜--尝试用铲子(蜡笔)炒各种颜色的菜,知道颜色和食物是有关系的。

  (1)每人一把神奇的铲子(蜡笔),用铲子帮忙炒菜。

  (2)炒好小菜盛在哪里啊?(用蜡笔在盘子里涂鸦)边涂边说:宝宝请你吃红红的小菜。

  (3)将盘中的颜色和食物图片配对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是什么菜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蔬菜图片)小结:原来,我们吃的菜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这些菜有许多营养,会让我们长高长大。

  3、第三次炒菜--炒绿色的菜,初步建立颜色与食物之间的联系。

  (1)小宝宝说:绿绿的菜有很多营养,我喜欢吃绿色的小菜,那你们知道那些菜是绿绿的?(青菜、生菜、芹菜、菠菜……)

  (2)炒小菜:每人一把绿色铲子(蜡笔),我们一起来炒绿色的菜吧!

  (语言伴随动作)炒炒炒,炒小菜,炒好小菜盛菜菜。老师询问:你炒的是绿色的什么菜呢?我炒的是绿色的生菜……(涂鸦)。(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小结:绿绿的青菜、绿绿的西兰花、绿绿的小圆豆……绿色的小菜可真多,多吃绿绿的小菜身体好。

  三、游戏体验--感受"炒菜"的快乐(价值分析:通过游戏进一步建立颜色和食物之间的联系,感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1、每人选一个食物挂牌。

  2、手拉手做成大锅,一起说儿歌炒小菜,儿歌念完,大家各自站到相应颜色的圈圈内。(游戏反复)

  四、延伸:

  今天你们炒的菜又香又好吃,可真开心呀!我们圆圆班还有很多好看的食物,等一下我们到糖果店去看看,到水果娃娃那去瞧瞧。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类的物品找出来。

  2、指导幼儿依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套动物图卡,其中有一张是汽车图卡。

  2、苹果、梨、橘子、香蕉四种水果若干。

  3、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考提问:请幼儿观察图卡并说出图卡上都有些什么?

  请幼儿将自认为不对(它和这些图卡不一样或不是一类)的图卡拿出来,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桌上都有什么水果,这四种水果可以怎样分类?(提示:幼儿可以按颜色、形状、味道、有无核、吃的'方法、产地等分类)

  3、指导幼儿对积木进行分类。参考提问:

  (1)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分一分,把这些积木按大小归类?按颜色又可以怎样分?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怎样分?(提示:还可以按形状分成四类)。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区投放可分类的材料,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分类,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以轻巧地、有爆发力地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情景。

  2. 启发幼儿通过乐器和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达出歌曲中雷雨时的各种声音。

  3.通过歌曲来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音带。

  2.歌曲音带。

  3.鼓、沙球、木鱼等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录有雷、闪电、雨声的音带,让幼儿说说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在我们学过的哪首歌里有的?)

  2.幼儿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合唱、领唱)要求以轻巧地、有爆发力的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感觉。

  二.敲击乐器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1.出示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个别幼儿来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模拟闪电声、雷声和雨声。

  2.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分成三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演示夏天雷雨中的闪电、雷、雨的声音。

  3.播放音带,让幼儿跟着音乐敲击乐器。

  三.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闪电、雷、雨的声音

  1.启发幼儿用肢体或其他的方法来发出类似闪电、雷、雨的声音。

  (如:用跺脚来模拟雷声,用拍腿拍肩来模拟雨声等)

  2.播放音带让幼儿用肢体发声的方法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精选)08-16

(经典)小班教案07-29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02-21

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