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一:儿歌“春芽”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种子至发芽。
2、种子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教学过程:
1、观察自然角中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2、出示种子发芽的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并讨论:种子长大会变成什么?
3、看图片学习儿歌《春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附儿歌:
春芽春芽起床,揭开小窗,伸出小手,要摸太阳。
活动二:歌曲“春雨沙沙” 教学目标:
1、在认识春芽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唱准音调。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声音力度的强弱。
3、鼓励幼儿乐于在集体面前大胆演唱和做动作。
教学准备:
1、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带。
2、种子在雨中发芽长大的图片。
教学过程:
1、讨论下春雨的情景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2、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
3、教师根据图片讲解歌词内容并用手势和动作表现种子说话的声音是弱的。
4、幼儿学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齐唱、分组唱、领唱。
效果分析:
孩子们虽然对春天这个季节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通过观察实物芽芽以及观察图片,能大胆说出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文豪小朋友在看到种子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芽的图片时,幼稚地大声叫着:“种子冒尖了!”还有的孩子在讨论种子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时说出像小虫子、象枣核、象小兔的耳朵。在到室外寻找植物发生的变化时,由于是初春,很少能发现植物的变化,但细心的孩子还是通过拨拉草坪上的枯草发现了刚刚露出点点绿意的小芽芽。有的孩子在泥土中发现了昆虫,经及时教育,孩子们了解了春天气温逐渐上升,各种昆虫都会相继出来活动。在进行完活动一的第三天早晨,第一场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由于初春的寒意,小班幼儿体质又差,我们马上组织孩子在室内隔着门、窗进行观察、倾听,利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往前挤,伸手用手接,还有的说:“春雨落到地上,地上起了水泡呢。”我们紧接着进行第二个活动。有了认识春芽和观察春雨的基础,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很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有的孩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用动作表现出了歌词种子发芽部分的内容。孩子们都能够用声音、手势和动作表现出春雨的沙沙声和种子说话的弱的声音。通过这两个活动,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脚是小朋友们再熟悉不过的“好朋友”,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我把有趣的小脚的儿歌穿插在游戏中,把小脚动起来,发现幼儿玩的不亦乐乎。为此,精心设计了这节《会跳舞的小脚》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小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脚,喜欢做小脚的游戏。(小脚动起来)
2、知道小脚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活动准备】
节奏欢快的音乐、一份新生宝宝脚印、有地毯的地面或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活动小脚。
教师跟随音乐做脚的动作,幼儿模仿。
二、多种形式了解小脚。
1、数数脚趾。
数一数:一直脚上有几个脚趾?找找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说一说: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说说有什么感觉。
说一说: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了——
3、比比脚大小。
和老师、同伴比比。
看宝宝脚印,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脚出生时就这么小,后来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等小朋友长大了,小脚也会长大了。
三、认识小脚的本领,喜爱自己的小脚。
1、说说小脚的本领。
走、跑、跳、踢……
2、听音乐,欢乐蹦蹦跳,展示小脚的本领。(幼儿分组活动或两两比赛,看谁的小脚最棒。)
【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一起跳一跳,跑一跑,感受小脚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小脚是小朋友们再熟悉不过的`“好朋友”,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动一动,感受到小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走跑跳的基本能力,增进了大家的感情愉悦了身心,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健康的发展。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进一步感知图形,三角形,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辨别区分出这三种几何图形。
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三角形、方形、圆形形状相关图片。
纸面教具:圆形、三角形、方形物品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感知过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材料准备:分别贴有圆形、方形、三角形标志的篮子3个。
活动过程:
分别出示三个图形宝宝,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圆形图案。
——小朋友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圆形,生活中你们见过圆形的物品吗?
2.出示方形图案。
——小朋友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方形,生活中你们见过方形的物品吗?
3.出示三角形图案。
——小朋友们认识我吗?我是三角形,生活中你们见过三角形的物品吗?
操作课件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图形特点。
——今天,三个图形宝宝要带我们去图形王国探险,我们出发吧。
——你看到了什么?(球)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呀~球都从筐里跑出去了,圆形的.东西滚得真快呀?(引导幼儿点击操作把球送回篮子)
——图形宝宝来到了一座桥,桥上有缺口,怎么办?要选择什么形状来把这个缺口补上呢?(引导幼儿点击操作选择对应的方形)
——图形宝宝来到了哪里?(城堡)城堡上有几面旗子掉下来了,大家快来帮帮忙!(引导幼儿点击操作选择对应的三角形)
操作课件内容,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帮助幼儿区分辨认圆形、方形、三角形。
——城堡里有很多很多的礼物,你看到了什么礼物?它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表格课件)请小朋友们来按照形状来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提供纸面教具,做小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巩固幼儿对图形形状的认知。
——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的好朋友,想请你们把他们送回家。我们一起将图片送到相应的篮子里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住在洞洞里的动物;
2、初步了解洞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3、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自制生活在洞里的动物PPT课件;
2、地洞、树洞、山洞等背景,相关动物贴绒;
3、音乐:舞曲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儿歌《神秘洞》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性趣。
师:我们念的儿歌里说到了一只什么动物?它喜欢住在什么样的洞里?除了毛毛虫,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喜欢住在洞里的?(请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简要小结后以森林里举行“洞洞舞会”,邀请住在洞洞里的动物前来参加,到底谁会得到邀请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啊?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生活在地洞里的蚂蚁:“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猜出后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看一看,想一想:你们在哪里也发现过蚂蚁?它长得什么样子?生活在什么地方?平时喜欢吃什么?
可模仿蚂蚁爬的动作。
同法引导幼儿观察住在地洞里的'田鼠。
发散性思维:还有哪些住在地洞里的动物?(交流)
教师小结。
(2)依次类推出示住在树洞里的小鸟、松鼠等;发散性提问后教师小结。
(3)同法引出住在山洞里的蝙蝠、熊等动物,发散性提问后教师小结。
2、创设舞会情境。
师:原来啊,是这些住在地洞、树洞、山洞里的动物得到了邀请。瞧,小动物们都来参加洞洞舞会了(点击出示最后一张课件)我们和它们一起来跳个舞吧!(放舞曲音乐)
全体幼儿随音乐舞动。
3、游戏:送动物回家。
出示地洞、树洞、山洞背景图及相关动物贴绒,“舞会结束了,小动物们也累了,我们来送它们回家吧!”
请个别幼儿来把动物送回相应的“洞”中。
4、总结后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葡萄的形状、色彩,知道葡萄是一串一串的,并能用不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2、幼儿学习用胶水粘贴彩纸的技能。
3、喜欢参加粘贴活动,对手工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串紫葡萄。
2、每组四盘剪好的深浅不同的紫色小圆片,四小碟胶水,两块湿抹布。
3、幼儿用书画面:《一串紫葡萄 》。
活动过程:
1、教师猜谜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它是紫色的,圆圆的,一串一串的,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出示葡萄)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葡萄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一颗颗葡萄长在哪里?
总结:葡萄是紫色的,圆圆的,一串串的,每一颗葡萄紧紧的靠在一起,长在藤上。
2、师幼共同讨论,引导幼儿学习用胶水粘贴彩纸的`方法。
师:桌上有什么?胶水抹在彩纸的哪一面?抹布有什么用?
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粘贴葡萄。
教师:谁来试一试,用胶水把葡萄粘贴在葡萄藤上?一颗颗葡萄应该怎样贴?
个别幼儿尝试粘贴葡萄,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讨论。
教师:一颗颗葡萄就像好朋友,它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3、出示幼儿用书,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每一张桌子上都准备了胶水和紫色的葡萄宝宝,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也来试一试,在你们的纸上贴出一大串的葡萄。看那位小朋友贴的好,贴的多。
幼儿操作,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
(1)浆糊要均匀抹在小圆片上;
(2)葡萄要靠藤贴;
(3)纸片要抹平。
4、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看火灾现场,了解发生火灾的危害性。
2、了解发生火灾后简单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
3、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4、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火灾现场录像带、图片、“紧急出口”、“火警电话119”标志,各1个,小毛巾、小被、小脸盆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幼儿观看火灾现场录像。
2、教师提出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火灾)
(2)如果发生了火灾会怎么样?
(火灾带来的危害性)
3、请幼儿自由发言、讨论。
4、教师总结:火灾带来的危害:
A、大火能烧掉一座座房,让人们无家可归,烧掉一片片森林,让动物也没有家园。
B、大火能烧死人和动物。
C、污染空气。
二、出示图片,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说出引发火灾的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
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
(1)小朋友不能随便玩火。
(2)点蜡烛、蚊香时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3)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4)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5)不能随便玩电、插头、插坐等。
四、学习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
1、提出问题、讨论:如果真正发生了火灾,我们该怎么办?
(1)赶紧找电话,打火警电话119(认识消防标志“火警119”)。
(2)在公共场所时赶快找安全出口(认识消防标志“紧急出口”)。
2、幼儿进行消防演习。
3、请幼儿观看录像,总结逃生的自救方法:
(1)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用湿的衣服、被子包住身子,弯腰逃离火场。
(2)喊大人来救。
(3)往窗口阳台处扔东西。
4、幼儿再一次进行消防演习,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及环境创设。
2、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3、录音机1架,艺术体操音乐若干段。
4、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三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宽度(15-20厘米)坡度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大胆选择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小班教案 篇8
一、生活练习:
擦椅子。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椅子各部分的名称,能按顺序擦自己的小椅子。
2、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会轻拿轻放。
三、活动准备:
干净与脏椅子各1张,水盆1只,抹布30块。
四、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请幼儿用眼睛仔细看一看,两张椅子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喜欢哪一张椅子。
2、动动小脑子,说说怎样让脏椅子变成干净的小椅子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教师示范并用诗歌讲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横档抹一抹,最后抹椅腿”。抹好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两张椅子交换位置后问幼儿:“你喜欢哪一张小椅子?”(都喜欢)
3、操作练习:老师的两只手真能干,能叫脏椅子,小朋友不喜欢的椅子变成干净的,大家喜欢的椅子。小朋友,你们也有两只手,也让它们变能干好吗?那好,我们都来学习抹自己的`小椅子,这里有抹布每人一块,抹好后将抹布丢进水盆里以后每天都这样,让小朋友边抹边念儿歌,老师巡回指导,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予程适度指导,抹好后,请小朋友欣赏对自己抹过的椅子。
4、游戏:在音乐伴奏下练习轻拿轻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车游戏。
小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
2、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3、积极参与活动,有探究欲望。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课件、四条路、颜料、盆、白纸、抹布等
知识准备:
知道脱下来的鞋子和袜子放在哪里的常规。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感知“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观看幻灯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她光着脚玩真高兴呀,今天我们也来光脚旅行,去到大森林里玩好吗?
2、请幼儿脱鞋子、袜子,要求把袜子放在鞋子里, 鞋子放在椅子下面。
师:我们看看自己的小脚是什么样的?(有5个脚趾、脚底、脚是长长的等)脚有什么用呢?(能走路)宝宝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走吧!1、 幼儿观看课件,知道要玩光脚旅行的游戏。
2、 脱下袜子和鞋子,摆放在正确的地方,袜子放在鞋子里,鞋子放在椅子下面。观察自己的小脚的样子。通过观察课件,激发幼儿参加光脚旅行游戏的兴趣,观察自己的小脚比观察图片更来得认识,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小脚师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操作实验感知“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
1、师:哎呀!前面有几条路呢?它们都是什么路?
2、宝宝们我们选一条“路”走过去,走的时候可要慢着点,路上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呢!(教师用动作示范慢走),看看走在这些“路”上有什么感觉?
幼儿尝试后提问:你刚才走的是哪条路?走上去有什么感觉?
3、刚才我们是走一条“路”过来的,你们想不想走走其他的“路”,看看它们走上去的感觉一样吗?
师:你又走了哪条“路”?这条“路”走上去有什么感觉?它和你前面走的“路”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沙子路和石子路走上去是粗糙的,地板路走上去师滑的,垫子路走上去是软的。
1、 幼儿认识旅行的路途中有沙子路、石子路、地板路、垫子路。
2、 幼儿选择一条路,走一走试一试,说一说刚刚走的是什么路,这条路走起来是什么感觉。
3、 幼儿尝试刚刚没有走过的路,尝试新的感觉。让幼儿在自己尝试和操作中感知“软”、“硬”、“光滑”、“粗糙”,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通过教师小结,了解到沙子路和石子路走上去是粗糙的,地板路走上去师滑的,垫子路走上去是软的道理,能进一步加深幼儿的了解。三、迁移经验,游戏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刚刚走的四条“路”,哪条“路”让人一看就知道有人走过?为什么呢?
2、快看!森林的前面也有几条“路”,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在白纸“路”上留下我们小朋友来过森林里的痕迹呢?
3、请一幼儿示范脚印画,教师讲解要求。
4、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白纸“路”上印脚印,要排好对不争抢。幼儿进行游戏用脚印画,找到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白纸上印脚印,排好队不争抢。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用脚印花的'过程中,迁移经验,感受到整个活动的乐趣。四、结束整理活动。
师:这四条“路”好看吗?你们真能干,别人来一看“路”上的脚印就知道我们小朋友来过大森林了。今天我们在大森林里走了很多不同的“路”它们的感觉一样吗?(不一样)那我们小朋友穿上拖鞋拿上自己的鞋子和袜子到班上把小脚洗洗干净,把你光脚旅行大森林的事情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幼儿欣赏自己用脚印画印上去的路,清洗好自己的小脚,穿戴好自己的袜子和鞋子,结束活动。结束活动环节不拖沓,干净利落,让幼儿清洗好小脚,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脚,保持干净等卫生方面的常识。教学反思:
《光脚旅行》主要是要让幼儿感受赤脚在不同路面上行走的感觉,发展触觉,同时用合适的词汇表述自己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地面有不同的质感,通过小脚丫去碰触,会有多种不同的感觉,同时小班幼儿正处于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验。
本次活动中,我们根据以尊重原教材的原则,制定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感受赤脚在不同路面上行走的感觉,发展触觉。二是学习用合适的词汇表述自己不同的感觉。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02-24
小班教案02-24
小班教案02-24
小班教案02-25
小班教案02-25
小班教案02-25
小班教案02-25
小班教案02-24
小班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