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韵律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03 16:56:25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韵律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集合15篇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1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大班音乐欣赏:采茶扑蝶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走路,定住创编不同造型动作(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音乐素质,孩子是可以创编不同的造型动作)”,玩韵律游戏“寻找蜘蛛精”。

  2、迁移已有的动作经验,尝试根据自己的动作线索,创编“蜘蛛精”动作玩领袖游戏。

  3、体验合作游戏中,“定住创编不同造型”和“寻找蜘蛛精”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剪辑好的音乐、眼罩、蜘蛛精的标记

  2、椅子排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教师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西天取经的路上,蜘蛛精挡住了师徒四人的去路,她们开心的围起了圈,跳起了舞,她们走一走,定住摆一个造型,孙悟空决定要用他的火眼金睛找出“蜘蛛精”,可是狡猾的蜘蛛小妖们全都变成了“蜘蛛精”大样子,而且和“蜘蛛大王”做一模一样的转动的动作,最后,孙悟空有没有找出“蜘蛛精”呢?

  2、教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现在请你们仔细的看一看,我都做了什么动作,我都说了什么话?

  二、教师演示完整的音乐游戏,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旋律,仔细观察教师动作。

  1、教师:我都做了什么动作?(幼儿回答)。

  2、请小朋友一起做一做。

  3、教师:你们听到我说了什么话?(原课中,老师将这个问题放到了教师演示的第二遍,根据我的课程目标和本班孩子的特征,我将这个问题放到了第一遍演示之前,增加了难度,不仅看仔细观察,还要仔细聆听)(幼儿回答)。

  三、教师再演示完整的'音乐游戏,请小朋友仔细看刚刚没有看清的动作,仔细听刚刚没有听清的话

  1、教师:我再做一次,这次请小朋友仔细看刚刚没有看清的动作,仔细听刚刚没有听清的话。

  四、邀请幼儿一起试一试

  1、教师:你们想不想一起试一试?

  五、尝试完整随乐游戏

  1、教师:现在,老师和你们都是蜘蛛小妖,我们一起去逗逗孙悟空吧,请小朋友轻轻地起立(离座位)

  2、教师:我们挡住了师徒四人的去路,逗一逗孙悟空,心情应该怎么样?

  3、教师:这一次看哪个蜘蛛小妖跳舞跳得最好,我们轻轻地起立,面向圈上向右转。

  4、教师小结。

  六、推进游戏情景,引出“蜘蛛精”,玩“领袖模仿”的游戏

  1、教师:现在我来当“蜘蛛精”,你们都是蜘蛛小妖,你们都要和我做一模一样的转动的动作,都要保护我,不能让孙悟空发现我。

  2、教师扮演“蜘蛛精”,幼儿扮演“蜘蛛小妖”完整随乐游戏。

  3、教师:“蜘蛛精”都做了什么转动动作?我做了几组转动动作?

  七、幼儿创编“蜘蛛精”的造型和舞蹈动作

  1、教师:如果你是“蜘蛛精”,你会摆什么造型?

  2、请幼儿创编(根据本班孩子年龄特征和音乐素质,可以创编造型的动作)

  3、随A段音乐摆造型。

  3、教师:如果你是“蜘蛛精”,你会做什么转动动作。

  4、随B段音乐做转动动作。

  八、幼儿完整随乐游戏,做自己的创编动作

  1、教师随意将“蜘蛛精”标记贴在板凳后面,谁坐到这个板凳谁就是“蜘蛛精”。

  2、教师强调“蜘蛛精”的任务。

  九、推进游戏情景,引出“孙悟空”

  1、请“孙悟空”上场。

  2、幼儿与孙悟空完整随乐游戏,并且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孙悟空是在什么时候摘下的眼罩。(原课中老师是在配班老师第二次做游戏的时候才问的这个问题,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在配班老师第一次游戏之前就将问题抛给了孩子)教师动作退出。

  3、请配班老师说一说快速寻找“蜘蛛精”的方法。

  十、幼儿扮演“孙悟空”,师幼共同讨论游戏的规则及玩法,教师退出。

  1、如“孙悟空”找到了“蜘蛛精”,请“孙悟空”谈谈他的方法。

  2、如“孙悟空”没有找到“蜘蛛精”,请“蜘蛛精”和“蜘蛛小妖”谈一谈如何保护“蜘蛛精”的(加入了讨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去交流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规则和技巧)。

  十一、在共同讨论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幼儿随乐游戏2-3次

  十二、教师总结

  动作建议及玩法建议:

  A段:六个8拍(一个八拍叉腰行进走,一个八拍定住摆拖掌造型,重复三遍)。

  间奏:两个8拍(拍手)。

  B段:八个8拍(分上、下、左、右、等四个不同方向位绕手腕)。

  尾声:两个8拍(随乐边耸肩边念“蜘蛛大王是谁呀?蜘蛛大王是谁呀?”,分别依次伸出左右手后念“快快找到它”。

  蜘蛛精和蜘蛛小妖们:圈上边行进走边摆托掌造型,在间奏处边拍手边寻找离自己最近的座位坐下,坐到贴有“蜘蛛精”标记的幼儿便是“蜘蛛精”。蜘蛛小妖们模仿“蜘蛛精”的动作,做不同方位绕手腕的动作,并随尾奏念“蜘蛛大王是谁呀?蜘蛛大王是谁呀?快快找到它”。

  孙悟空:A段处戴眼罩坐在圆心,B段开头时摘下眼罩并去寻找“蜘蛛精”,如找到,就说“吃俺老孙一棒”做棒打妖怪状,妖怪求饶;如没找到,蜘蛛精站起身说“哼哼哼哼,我在这儿呢”悟空做丧气捂脸状。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会用肢体语言创编擦镜子的相应动作。

  2、学习两人配合表演镜面擦镜子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节奏与同伴合作创编律动。

  活动准备:1、幼儿有观察家人擦镜子的经验。

  2、律动音乐、墙面大镜子、每人一块小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擦镜子

  1、提问:你们看过或亲自擦过镜子吗?

  你们都是怎么擦镜子的?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于擦镜子的经验,并用相应动作加以模仿,请其他幼儿跟随模仿他的动作。

  二、幼儿亲自尝试、感受擦镜子

  1、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在擦镜子时观察。

  师:你在擦镜子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好看的动作?

  在你擦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你在做什么?

  2、请幼儿自己到镜子前用抹布尝试擦镜子。

  3、幼儿讲述擦镜子的动作,并展示自己的动作,请其他幼儿模仿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4、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镜中影像与自己动作的关系。

  师: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的你在动作上有什么特点?

  三、欣赏音乐,请幼儿根据音乐来创编擦镜子的相应动作

  1、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说一说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2、教师播放A乐段,引导幼儿来创编擦镜子的不同动作,教师观察幼儿的不同动作,及时对幼儿的有创意的动作给予回应。

  3、教师播放B乐段,引导幼儿来创编洗抹布的'不同动作。

  4、教师播放A'乐段,请幼儿来创编表现自己劳动后喜悦心情的动作。

  5、幼儿完整的跟随音乐来表现自己擦镜子的不同动作,教师在不同乐段用语言来提示幼儿动作表现的内容。

  四、教师引导幼儿合作表演擦镜子的动作

  1、教师与配班老师跟音乐共同示范擦镜子的动作。

  2、提问:你们发现我和张老师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了吗?

  引导幼儿发现两位老师动作的方向、节奏等都是相同的。

  3、请幼儿集体来模仿老师的动作,做老师镜子中的影像。

  4、请幼儿两人一组尝试合作模仿擦镜子的动作。

  教师将幼儿分为镜子外的人与镜子中的影像两组,提示幼儿:镜子里面的影像要迅速跟随镜子外面擦镜子人的动作。

  5、交换角色表演。

  五、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与自己共同来表演擦镜子的律动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4

  动作建议:

  A段音乐:猪八戒走路的动作:四处张望找西瓜。双手摊开,表示无奈,没有大西瓜

  B段音乐:双手捧起大西瓜,切两刀;双手拿西瓜,做吃西瓜、扔瓜皮的动作。

  A’段音乐:猪八戒吃饱挺肚子行走的动作

  尾奏:自由创编踩到西瓜皮将要滑到的动作。

  游戏玩法:

  1.音乐尾奏处所有幼儿做猪八戒踩到西瓜皮将要滑到的动作。

  2.教师随机喊一个数字,喊的数字是几,就要几个幼儿抱在一起。

  3.没有找到人抱团的人,或者人数错误的幼儿,就要接受小“惩罚”。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结构的基础上,随着音乐合拍做动作。

  2.通过游戏情境,表现猪八戒被西瓜皮滑倒的滑稽情境。

  3.共同感受游戏的幽默、有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剪辑、圆形座位摆放。

  2.经验准备:幼儿有听数字抱团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熟悉游戏角色。

  教师:唐僧师徒四人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又累又渴。唐僧派孙悟空和猪八戒去找解渴的西瓜,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翻到了九霄云外。猪八戒去找西瓜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2.幼儿听音乐学习猪八戒的动作。

  (1)幼儿倾听音乐,看老师做猪八戒的动作。

  (2)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猪八戒去找西瓜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猪八戒都做了哪些事情,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听音做猪八戒的动作。

  教师:你看到猪八戒都做了什么事情}走寸看,找瓜-切瓜,吃瓜,扔瓜皮斗吃饱了滑倒)

  3.跟随音乐,完整游戏。

  (1)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表现猪八戒吃西瓜之前和之后的走踣姿势。

  教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你们,猪八戒去找西瓜走路和吃西瓜吃饱。走路走的一样吗?一个走的快一点,一个走的慢一点,那我们在吃饱了之后可以走的慢一点,把肚子挺起来。好,那我们来试试看。

  (2)幼儿散点游戏

  教师:猪八戒挺着吃饱的大肚子往回走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呀?(摔倒了)他为什么会摔倒呢?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一起去找找原因。

  (3)增加幼儿听到数字抱团防止摔倒情节(游戏2遍)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尝试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泡泡水”、“泡泡飞舞”“泡泡不见了”的各种形态。

  2、体验音乐欢快、优美的旋律,发挥想象并能用相应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尝试与同伴间合作表现“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发展幼儿的.合作性和创造性,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生活经验。

  2、三幅图片(在瓶子里的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有的破了不见了有的还在飞的泡泡)自制大玻璃杯泡泡水、自制吹泡泡的道具。

  3、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进场:吹泡泡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小瓶泡泡水,你们来和泡泡一起玩游戏吧。

  二、 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谈论泡泡,感受泡泡的形态变化过程。

  师:刚才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谁来说一说泡泡是怎样的?

  幼:圆圆的、大大的、小小的、透明的……

  师:泡泡们都住在什么地方?

  幼:在小瓶子里

  师:泡泡从瓶子里吹出来后,会怎么样?

  幼:泡泡在空中飞、飞高了、还会落下来

  师:最后泡泡有什么变化?

  幼:泡泡不见了、破了、爆炸了

  师:所有的泡泡一起不见了吗?

  幼:有的还在飞,有的不见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尝试创编:

  师:现在老师还带来一个大大的玻璃杯,你们看里面有什么?

  幼:杯子里有水

  师:我用吹泡泡的工具搅一搅杯里的水,发现什么?

  幼:有小泡泡游上来,泡泡越来越多了

  师:许多泡泡生活在一个大瓶子里,它们有什么感觉?

  幼:很暖和、很挤

  师:泡泡在水里是怎么样的?

  师:我们来看看谁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师:泡泡吹出来在空中是怎么样的?

  幼:泡泡会飘,会飞呀,飞上天,越飞越高,还会转圈

  师:我们来看看谁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师:最后泡泡有什么变化?

  幼:有的泡泡不见了、有的泡泡还在飞

  幼:有的泡泡破了、爆炸了

  师:你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泡泡破了会发出声音吗?

  幼:没有

  师:我们来看看谁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四、感受音乐,引发联想

  老师和幼儿一起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的性质。

  师:这里有一段好听的音乐,仔细听听,你听到和想到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五、分段欣赏,讨论创编

  1、结合三幅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三段音乐的特征。

  2、 幼儿听音乐分段表演,初步引导幼儿体验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泡泡乐”的过程。

  师:第一段音乐里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

  幼:听到水咕噜、咕噜的声音,好像冒泡泡了

  幼:泡泡在水里游动,挤在一起、慢慢从水里浮起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一个大大的吹泡泡的工具。

  讨论:当吹泡泡的工具搅动起来,泡泡就慢慢从水里浮起来,动起来。

  师:我们听着音乐试着用动作表演吧。

  (先小组部分幼儿上来大胆表演,再集体幼儿来表演。)

  师:这段音乐听起来觉得怎样?你想怎么做?

  幼:第二段音乐是快的,听起来觉得泡泡很高兴、很开心

  幼:好像在欢乐的跳舞

  师:我们听着音乐试着用动作表演吧。

  (先小组部分幼儿上来大胆表演,再集体幼儿来表演。)

  讨论:除了手和脚动起来很像泡泡在空中跳舞,还可以用哪些身体部位来表现泡泡?

  老师把第三环节中幼儿个人创编出有价值的动作进行整合,鼓励幼儿吸收来自于同伴的动作,引导全体幼儿再来试试看。

  师:最后一段音乐听起来是怎么样?你想怎么做?

  幼:是慢慢的、优美的

  幼:像泡泡们在慢慢地飞、轻轻地落下地,最后泡泡不见了。

  (先小组部分幼儿上来大胆表演,再集体幼儿来表演。)

  讨论: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听仔细,第二段音乐和第三段音乐有明显的区别,动作要做得怎么样?要更慢、更轻。

  讨论:老师还发现所有的泡泡都在音乐停止后同时破了,有没有不同动作?小朋友准备好再来试试看。

  六、倾听音乐,自由表现

  1、师:现在我们来玩“吹泡泡”的游戏,地上有一个大圆圈表示是一个大瓶子,你们来当泡泡,都到瓶子里来吧。

  2、师:你们想一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在水里的泡泡,在空中快乐的跳舞的泡泡,慢慢地飞高了、又轻轻地飞低了的泡泡,突然有的泡泡破了不见了、有的泡泡还在飞,最后所有的泡泡都破了,并保持动作静止不动。

  3、幼儿游戏,老师用语言和自制吹泡泡的道具来提示幼儿大胆表现三段音乐。

  七、倾听音乐,合作表现

  师:想一想用什么动作表现“大泡泡”和 “小泡泡”?

  师:你还可以找几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做怎样的泡泡?用什么动作来做?

  1、幼儿自由邀请好朋友合作表现动作:泡泡跳一跳、泡泡扭一扭、泡泡转一转、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

  2、播放音乐,教师使用道具暗示结合语言提示:

  (1)老师用吹泡泡的工具搅动瓶子里的水,开始泡泡挤在水里,扭动起来、泡泡慢慢从水里浮起来。

  (2)老师用嘴对着吹泡泡的工具一吹,一个、两个、一串被吹出来,泡泡们在空中变成“大泡泡”、“小泡泡”, 在空中快乐的跳舞。

  (3)音乐慢了,泡泡慢慢地飞上天、轻轻地落下地,突然被吹泡泡的工具点击的泡泡破了不见了、有的泡泡还在飞,最后泡泡都破了,并静止不动。看看哪个造型最漂亮!

  八、活动结束—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尝试用“加能量”、“与怪兽打斗”、“变造型”等动作表现刚劲有力的气势。

  2.通过观察模仿,在A、B段练习小龙人的武术本领,在A'段大胆和同伴合作创编龙的组合造型。

  3.感知中国武术的魅力,愿意表现小龙人“勇敢、正义、善良”的人格品质。

  活动准备:

  1.熟悉儿童故事《小龙人》。

  2.乐谱、剪辑好的音乐。

  3.熟悉各种恐龙(例如火龙、水龙等);并有表现龙头、龙身等造型经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音乐旋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神龙村庄里住着一群勇敢的'小龙人。可是有一天,一个怪兽要来攻打神龙村庄了,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村庄,和怪兽决斗。

  2.观察模仿教师为自己的身体加能量。

  3.根据腿、腰、肩、头的顺序随乐为自己的身体加能量。

  二、情境挑战,“小龙人”大战“怪兽”。

  1.教师带领幼儿与怪兽随乐决斗,引导幼儿观察打怪兽的方法。

  2.合乐表现,强调打怪兽的力度。

  3.加上口号:“嗨囉”,合乐表现,增强气势。

  三、游戏升华,小龙人变造型。

  1.师幼一起传递能量,变出造型

  2.幼儿两两合作变造型。

  3.挑战游戏难度,三人一组合作表现。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用邀请、装扮、寻宝……律动表现乐曲A1+A2+A3+尾声的结构和音乐的紧张、渐强的情绪。

  2、根据故事情境创编表演动作,并在音乐结尾处,(马蜂、狗熊来了)的变化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迅速回位、石头人等)。

  3、初步体验在多变的故事情境中,表演的紧张和诙谐。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故事的情绪及结构。

  师:小动物们,听说在森林深处的城堡中,有许多宝贝,你们想不想去?但是,在去寻宝的路上,可能会遇见很多的危险,可能会遇见食人兽、还有可能遇见吃人植物,还一定会被许多许多带刺的小树杈割破皮肤呢,那怎么办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先好好装扮、保护好自己,再走进森林去寻宝。

  二、创编故事中小动物“装扮+寻宝”的动作。

  1)提取装扮动作;(和泥巴,和泥巴,抓、贴)

  2)提取寻宝动作;(走走走走,看看)

  三、随乐A2+A3+尾声,表演故事中小动物“装扮+寻宝”的动作,合乐律动。

  1)坐椅子,听师唱谱A2+A3练习“装扮+寻宝”的动作;

  2)坐椅子,听师唱谱A2+A3练习“装扮+寻宝”的动作;(替换贴的动作,尝试贴不同部位。)

  3)随乐A2+A3+尾声,合乐律动;

  四、累加故事中山狗邀请的情境,完整随乐A1+A2+A3+尾声律动游戏,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结构。

  1、师扮演山狗,累加随乐A1——邀请互动动作 。

  师:可是宝贝在哪里呢?只有山狗我知道,我带你们去!

  师:我邀请了几次?

  2) 教师随乐邀请幼儿(四位------多位)。

  2、完整随乐游戏。

  五、累加故事结尾的`变换情境,完整随乐游戏,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结构。

  1、讨论在“马蜂来了”的情境中,小动物们的动作表现。

  1)师:哎呀,马蜂来了,怎么办?(完整随乐一遍)

  2)讨论“马蜂”来逃跑的样子。

  3)在“马蜂来了”的情境中,整体合乐游戏。

  2、讨论遇在“狗熊来了”的情境中,小动物们的动作表现。

  1)师:啊!狗熊来了,怎么办?(完整随乐一遍)

  2)创编、操练“狗熊”来了变成“石头人”的样子。

  3)在“狗熊来了”的情境中,整体合乐游戏。

  3、引出在“臭鼬大王来了”的情境,讨论小动物们闻到“屁”的动作反应。

  师:宝贝就在臭鼬大王的山洞里,你们敢去吗?可是臭鼬大王它会放屁,很臭很臭的屁,你们闻到了会怎么样啊?

  1)集体讨论

  2)个别示范,集体练习。

  3)幼儿完整合乐,不同情境做出相应的反应。(狗熊——臭鼬放屁——马蜂)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8

  设计思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欣赏到由一群中学生表演的竹子民间舞蹈——《蕲竹舞》,既吸收了传统艺术元素,又整合了现代舞蹈、音乐、灯光等时尚元素,妙趣横生,我被这个舞蹈所深深吸引。让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并由此领略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核心思想,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于是我们有了设计这个音乐活动的想法。

  我们对音乐作品《蕲竹舞》进行了一定的改编(见附后乐谱),将作品改编为AB结构,使AB两段乐曲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A段旋律活泼欢快,表现敲击身体的动作;B段旋律强烈、富有震撼力,音乐的乐句为a+b结构.并以对答句的形式呈现,前半乐句a有旋律,此部分创编造型动作,后半乐句b仅由排鼓按|×××××××××× ×|的节奏型演奏,此部分创编敲击动作,随乐表演时让幼儿轮换选择a部分或b部分进行表演,使幼儿有比较充分的思考反应时间。整个活动设计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让幼儿在每一次的音乐学习中都能获得快乐体验。

  活动一敲敲多变的鼓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用手敲击身体和敲击鼓面等相应动作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强烈。

  2.体验与同伴合作造型、敲击,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切好的音乐,观看过各种各样鼓的造型,幻灯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敲鼓,我们要来敲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敲鼓前我们先来敲敲身体做做热身运动。

  2.感受A段乐曲,并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某个部位做热身准备。

  师:我们可以用手敲身体的哪里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一个部位)

  3.感受B段乐曲,尝试用一只手掌当鼓面造型,另一只手敲击鼓面来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

  (1)出示一个鼓面的幻灯片,以够用为原则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

  师:热身运动做好了,我们先来敲一个在上面的鼓,我们的手上没有鼓,怎么办呢?我们用一只手掌来变鼓面,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教师示范变鼓动作,幼儿模仿)

  师:鼓除了在上面还可以在哪里呢? (全体幼儿根据回答做出用手掌向下、向左、向右的造型动作)

  (2)欣赏教师随乐表演变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来变鼓,看看我变了几次?(四次)每次变得一样吗?(不一样)

  (3)幼儿跟随教师表现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变一变,注意在“准备、一二”的时候做好准备,在变的时候马上变出来。(幼儿模仿练习一遍)

  第四次和前面变的有什么不一样?第四次是变了很长时间才停住的,前三次是变出来马上停住的。(教师分别哼唱第四句和前三句,幼儿随乐表现变鼓动作)

  (4)跟随B段乐曲(慢速)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

  (5)跟随B殴乐曲(原速)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

  4.随乐表现A、B两段乐曲的敲击动作。

  师:现在我们将敲身体和敲鼓连起来玩一遍。

  5.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鼓面的造型动作,两两合作敲击。

  (1)出示两个鼓面的幻灯片,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师:除了可以敲一个鼓,还可以怎么敲?(敲两个鼓)这两个鼓怎么变? (幼儿表现幻灯上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两个鼓除了这样变,还可以怎么变? (幼儿创编动作,教师积极模仿幼儿的动作)

  (2)幼儿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教师用手敲击。

  师:你们的两只手都当鼓了,谁来敲呢?

  我来当鼓手,你们一定要变出让我敲得到的鼓,注意这一次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可要自己变出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幼儿随乐变鼓,教师敲击鼓面,并发出“嘿嘿”的声音)

  (3)幼儿一边发出“嘿嘿”声,一边表现鼓手敲击动作。

  师:你们变出了那么多有力量的鼓,我也想来变鼓,你们来当鼓手“嘿嘿”敲一敲。(幼儿随乐练习空手敲击一遍)

  (4)教师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幼儿敲击。

  (5)幼儿两两合作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

  师:现在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合作敲一敲,先商量好谁来当鼓,谁当鼓手。(幼儿在位置上随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第一遍)

  合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现在请你们交换角色,再来玩一遍。(幼儿在位置上随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第二遍)

  师:现在请你们和好朋友找个空位置商量好谁来当鼓,谁当鼓手,这一次我们要连起来玩两遍,中间我们直接换角色。(幼儿找空位置,两两合作表现乐曲两遍)

  6.尝试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敲击动作。

  (1)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一套鼓的幻灯片。

  师:这一次我们要来敲一套鼓,这套鼓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

  (2)请几位幼儿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教师进行敲击表演。

  师:谁来挑战变一套鼓呢?现在我来做鼓手,你们在变鼓的时候,马上合作变出鼓来。(师幼随乐表现,教师要尽可能敲击到每一位幼儿变出的鼓面)

  (3)幼儿分成三组,与客人老师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客人老师表现即兴的敲击动作。

  活动二竹儿响咚咚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跟随乐曲表现竹棍敲击身体和敲击竹棍的动作。

  2.在敲击竹棍的比赛情境中,尝试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用竹棍敲击竹棍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的应答句式。

  3.合作时能用眼神与同伴进行交流,体验使用竹棍进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根竹棍。

  2.幼儿学过竹棍操,并探索使用竹棍进行各种造型。

  活动过程

  1.复习敲鼓动作。

  (1)师幼随乐进行左右手互动敲鼓动作。

  (2)两两合作进行变鼓造型、敲击动作。

  2.尝试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的动作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

  (1)交代比赛内容。

  师:今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场敲击比赛,会是什么呢?变变变,变出了一根什么?(竹棍)今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场用竹棍进行造型、敲击的比赛。

  (2)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的各种动作。

  (3)创编用竹棍敲击竹棍的节奏型:①|×一×一|②|××××|③|××××××|。

  (4)幼儿自选敲击节奏型,两两合作,跟随B段音乐进行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

  3.两两合作随A、B两段乐曲进行竹棍敲击动作。

  A段音乐,幼儿使用竹棍敲击身体部位;B段音乐,轮换进行使用竹棍造型、敲击动作。

  4.将幼儿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敲击比赛,每组中一位幼儿当敲击手用竹棍进行敲击,其余幼儿用竹棍合作造型。

  活动三快乐竹棍舞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跟随乐曲表现两根竹棍敲击身体和敲击竹棍的动作。

  2.创编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竹棍和竹棍相互敲击的各种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的应答句式。

  3.初步感受竹棍舞的特点,体验随乐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对小竹棍,每人一顶竹叶头饰。

  2.了解竹棍舞的特点,幼儿观看过舞蹈《竹棍舞》VCD。

  活动过程

  1.复习使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动作。

  (1)幼儿随乐进行左、右手互动敲鼓动作。

  (2)两两合作进行一根竹棍造型、敲击动作。

  2.尝试探索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用竹棍敲击竹棍动作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

  (1)尝试探索两根竹棍的各种造型动作。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一根竹棍的造型敲击,现在我们要挑战两根竹棍的造型敲击,两根竹棍可以怎么造型呢?(启发幼儿创编各种使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的动作,并请几位幼儿上来展示,教师进行积极评价)

  (2)幼儿随乐创编两根竹棍造型动作,教师进行竹棍和竹棍的敲击动作。

  (3)尝试探索各种竹棍敲击竹棍动作。

  师:刚才我们创编出了各种各样用两根竹棍造型的动作,那竹棍和竹棍可以怎么敲呢?(启发幼儿根据他们的回答,摆弄竹棍做出不同的敲击动作)

  (4)教师随乐创编竹棍造型动作,幼儿随乐创编敲击动作。

  (5)合着音乐轮换完整创编B段用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各种动作。

  教师请喜欢进行造型和喜欢敲击的`幼儿分别站成两排,随乐完整创编B段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各种动作。

  (6)幼儿两两合作,跟随B段音乐进行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动作。

  3.两两合作,随A、B两段乐曲进行竹棍敲击动作。

  A段音乐,幼儿使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部位;B段音乐,两两合作进行使用两根竹棍造型、敲击的动作。

  4.游戏:竹棍乐。

  师幼戴上竹叶头饰。A段音乐,幼儿一边自由走动一边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欢的队(造型队在左边,敲击队在右边);B段音乐,造型队和敲击队轮换进行两根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

  音乐重复第二遍。A段音乐,幼儿一边自由走动一边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B段音乐,两两合作进行两根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当幼儿对音乐和敲击竹棍高度熟练后,尝试加长音乐,再编排队形,完成成品的竹棍舞。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敲敲乐》的开展,使我深刻体会到,在幼儿韵律活动中,要激发幼儿学习韵律的内在动机,提高韵律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对幼儿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材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韵律活动的设计首先是对音乐材料的选择,教师既要考虑作品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又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要为幼儿选择节奏清晰、结构工整、形象鲜明的音乐。如果材料是器乐曲,还要考虑结构单纯、长度适中。《敲敲乐》的音乐选自竹子民间舞蹈《蕲竹舞》,在对这个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原作无论在长度、速度还是结构上都不太适合幼儿,因此我们对原作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样的调整不仅能让幼儿非常明显地区分A、B两段乐曲,并且能够较明显地听出B段有旋律部分为造型,排鼓节奏型演奏为敲击。这样的音乐材料为幼儿的表达表现提供了自由空间和秩序的保证。

  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环节是活动成功的保证。《敲敲乐》活动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动作的设计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遵循从上肢到下肢,同时兼顾动作的动静交替。并且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给幼儿适宜的认知挑战,让幼儿融验成长快乐,增强自信心。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首先请幼儿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澄清动作模型,完成左右手的互动。接着让孩子迁移经验,创编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并创设问题情境:“两只手当鼓面,谁来敲?”完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最后让孩子挑战合作变一套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每进一步都会产生不同的美好经验,激发他们投入全部的热情。

  给予幼儿明确的任务是完成教学预设的保障。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澄清动作模型,让幼儿清楚动作的任务标准,很好地完成动作。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我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明确:教师一共造型四次;教师每次的造型都不一样;前三次动作变化的频率快,第四次慢。这样,在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动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抽象出动作的模型,并澄清动作的标准。

  适时提供高级榜样将困难化解于无形之中。当幼儿认为他们有能力学习与执行榜样所示范的行为时,他们就会注意榜样,并认为“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教师以“够用”为原则让幼儿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后,提取了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动作进行合乐示范,为幼儿提供了高级榜样,让幼儿清楚如何合乐表现一个鼓的造型动作。在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环节,教师请一位幼儿来当变形金刚鼓,自己当鼓手,进行合作敲击,为幼儿如何进行两两合作提供了高级榜样。探索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请了几位幼儿合作表现一套鼓,教师表现鼓手,为幼儿提供了高级榜样,使幼儿相信自己能够接受挑战表现一套鼓。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9

  设计意图: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果实累累,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田野里,有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弯下了腰。秋风一吹,翻起金色的海洋。周末放假的时候,有些小朋友回到乡下都看见农民伯伯开始收割稻子了。这丰收的情景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个韵律活动“秋收乐”,让幼儿迁移生活看到的收割的饿情景进行创编动作,在欢快的音乐中来模仿农民伯伯收割稻子的样子。通过与朋友一起欢乐的韵律,体验丰收带来的喜悦。

  一研后调整与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迁移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并创编出一些比较形象的动作来进行表演,表演中很投入,很高兴。

  2、在场地布置上要进行调整,椅子可以围成一个大圆并靠后。在前面空余的地方贴上红、黄、蓝、绿四条线条作为表演割稻时的田埂,让幼儿有一定的起点,这样可以避免拥挤。

  3、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以去掉。

  4、在动作表演的时候不仅要动作尽量作到有节奏优美,而且在表情、姿态上也可进行一些引导,这样表演会更加的生动,更能体现丰收的喜悦。因此第二条目标改为:尝试运用表情、动作、姿态表现稻田丰收的喜悦。

  5、在完整欣赏的时候,可以用配乐陈述性的语言来有感情的讲述,在这样的语言提示下有利于幼儿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

  6、可收集一些稻田的图片制作成幻灯,在幼儿表演的时候根据情节的变化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研后调整与反思:

  1、有了上一次的场地改进,在活动中幼儿的拥挤情况有所好转,并且有了场地的情景暗示,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好象真正的到了稻田里,表演起来就更加的投入了。

  2、韵律最后要把收割下来的稻子运到一起,幼儿容易把稻子运到自己的座位上,于是讨论后决定,是否可以在场地的中间贴一个圆形作为粮仓。让幼儿运的时候更加的有目的性,运完后可以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进行庆祝。

  3、在完整欣赏的时候,加入了语言情景讲述,使得幼儿对音乐有了较好的理解。考虑后觉得,是否可以在完整欣赏讲述的时候加上动作,这样可为接下来的完整表演打下基础。

  4、四条田埂太多,可去掉两条,这样往前“割稻”的时候场地会比较大。

  附:三研课例: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活泼,在“稻田丰收”的情景中创编割稻、捆稻、运稻的动作。

  2、尝试运用表情、动作、姿态表现稻田丰收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课前有欣赏收割稻田的经验,初步知道收稻的步骤。

  2、场地布置

  3、稻田的不同景象的图片。

  4、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生活中收割稻的经验

  (二)在创设的情景下,讨论并学习动作的表演。(出示相应的图片)

  1、割稻

  2、捆稻

  3、运稻

  (三)完整欣赏音乐,边讲述劳动的情景

  (四)有表情的完整表演。

  (五)交流劳动的感受,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幸福。

  三、活动反思:

  1、活动中能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中来提升动作,并且音乐和动作也匹配的比较完美。

  2、运用了情景策略,包括场地的布置、幻灯的画面、老师的语言等,好象把幼儿带入了一个丰收的田野中,让幼儿在田野里欢乐的进行收割,体验丰收的快乐。

  3、在韵律的环节中能根据环节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引入方法。在割稻、捆稻的环节中动作从幼儿中来,老师进行提升,在运稻的环节中,我们充分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背、扛、挑、推等)来进行表现,并从表演的好的幼儿中提升出要用力、脸部的微笑等,从和同伴的互动中帮助幼儿来提升动作。

  4、但在活动中发现,由于现在在我们这边收割稻子时,经常会用机器来进行收割,因此有许多幼儿对手挥镰刀收割的情景还是感知的比较少,虽然通过一些视频进行了了解,但毕竟有限。而且自己来提升生活中的动作,在美感上也还不够,因此觉得是否可以把韵律活动变为舞蹈欣赏,这样可能对幼儿来说有不一样的感受。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10

  活动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活动目标: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

  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

  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重点: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

  活动过程:一、预备起势

  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

  幼儿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 xx x x|x — x —|,引导幼儿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小手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幼儿与教师一起指划。

  2、教师钢琴伴奏,幼儿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幼儿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幼儿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幼儿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幼儿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鸟飞和大象走的不同音乐性质。

  2、能随着音乐的变化变换小鸟飞和大象走动作。

  3、体验游戏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鸟和大象的图片各一幅,小鸟和大象的胸饰若干音乐小鸟和大象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幸福拍手歌》活跃气氛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是谁呢?

  (2)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和小鸟

  一身毛,尾巴翘、飞来飞去喳喳叫(小鸟)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大象)

  二、观看图片,认识小鸟和大象,观察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师:小鸟是怎么飞的?(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全班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小鸟飞)

  小鸟说话声音怎么样啊(引导幼儿理解小鸟说话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飞起来快快的)

  大象长什么样子,怎么走路的?(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全班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大象走)

  谁来声音怎么样?谁来用大象的声音给小朋友们问个好?(引导幼儿理解大象说话声音粗粗的、重重的、沉沉的,走起路来慢慢的。)

  三、欣赏音乐《小鸟和大象》,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小鸟和大象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师:小鸟和大象一起来幼儿园的时候可高兴了,一路上还在唱歌呢!小朋友仔细听一听。

  1、第一遍欣赏音乐

  问:(1)刚刚听的音乐好听吗?

  (2)前面的音乐和后面的音乐一样不一样?

  (3)哪里不一样?(教师哼唱两段音乐,引导幼儿说出前面的音乐快,后面的音乐慢)

  小结:我们刚刚听的音乐有两段,前面的音乐听起来是快快的,后面的音乐听起来是慢慢的。

  2.第二遍分段欣赏音乐

  现在我们再来听听看,快快的音乐像谁?慢慢的音乐像谁?

  (1)快快的、轻轻的音乐像谁?

  (2)慢慢的、沉沉的音乐像谁?

  师小结:轻快的活泼的音乐像小鸟;缓慢的音乐像大象,粗粗的重重的。

  三、律动《小鸟和大象》

  (1)师:请小朋友们跟着好听的音乐来做游戏!快快的轻轻音乐像——小鸟,我们用拍手来表示,慢慢的音乐像——大象,我们用跺脚来表示。

  (2)跟音乐完整游戏一次。

  四、分角色表演游戏《小鸟和大象》

  1、师:小鸟和大象今天很高兴,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表演呢!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1)请女孩戴上小鸟的头饰

  (2)请男孩戴上大象的头饰

  (3)音乐响起,扮演小鸟的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表演,音乐停后回到位置上;扮演大象的小朋友听到大象的音乐走出来跟着音乐表演。

  2、可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大家和大象小鸟在一起玩的真高兴,时间不早了,大象和小鸟要回家了,我们跟小鸟和大象再见吧!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12

  目标:

  1.基础性目标:

  ①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踮步的基本动作。

  ②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2.发展性目标: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教学重点:

  重点:

  1、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踮步的基本动作。

  2、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难点: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活动材料:材料准备:挂图、CD、篮子10个

  经验准备:

  1、幼儿初步学过踮步、手腕转动等基本动作

  2、幼儿已学会双圈队形。

  活动过程:

  活动1: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

  T:今年的葡萄长的又大又圆,我们一起来帮助农民伯伯摘葡萄吧!

  活动2:二、继续学习舞蹈《葡萄丰收》

  1、喊节拍,幼儿复习踮步及手腕转动的.动作。

  2、幼儿站好双圈队形,男孩转身面对女孩,(随乐)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3、继续学习《葡萄丰收》的舞蹈动作。

  活动3:三、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1、男孩手拉手搭成"葡萄架",教师示范摘葡萄。

  2、女孩面向圈站立,按逆时针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进行摘葡萄。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继续做摘葡萄动作。

  4、喊节拍,女孩练习钻葡萄架、摘葡萄。

  5、随乐练习交换舞伴摘葡萄。

  活动4:四、完整表演舞蹈《葡萄丰收》

  跟音乐一起表演舞蹈,最后一段请女孩拿好准备好的篮子挎在左手上进行表演葡萄丰收的样子。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受异域风情的舞曲,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动作表现阿拉丁买灯的故事情节。

  2.迁移生活中买卖游戏经验,通过观察、比较、语言提示等记忆动作。

  3.体验买灯游戏中的有趣动作,交流并感受期待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了解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2.铃铛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

  阿拉丁到集市去买灯,一开始他准备出2块钱,卖灯的人不同意。他想:“那就再出一块钱吧。”三块钱卖不卖?还是不行。那就五块钱吧。卖灯的人终于同意了,好开心啊。阿拉丁围着灯仔细地看了看,终于决定用擦的方法来试一试这盏灯是不是神灯。

  师:瞧,阿拉丁他来了。

  2. 感知音乐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的手部动作。

  (1) 教师随乐动作,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阿拉丁刚才买灯时他分别出了哪些不同的价格?

  谁能把它一起说出来?

  (2)教师随乐动作,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2、3、5块钱动作的不同。

  师:2块钱怎么出的?3块钱怎么加的?5块钱又怎么出?

  3. 进一步感知动作,玩神灯游戏。

  (1) 教师带领幼儿随乐表演。

  师:看来我们的动作还不怎么熟练,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师幼随乐动作)

  (重点纠正幼儿手指往里面转一圈的动作,让眼睛看见价格。)

  (2) 创设买灯场景,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动作。

  师:现在我想带一些小助手到集市去买灯,不过去集市之前我要挑一挑小助手能不能一下子就出准价格,要想出准价格必须要怎样?

  那接下来看看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出准价格,记住要放在眼睛前看一看,两个手轮流出价格。(幼儿随乐动作一遍)

  (出示ppt)瞧,这里有一家卖灯的店,你们准备好买灯了吗?(幼儿再一次随乐动作一遍)

  教师请一个幼儿上台选灯,说出灯的准确位置,拿下来。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是不是神灯?(擦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

  (3) 教师带领幼儿起立动作。

  师:这是一盏普通的灯,没关系,可能刚才坐着挑灯没看清楚,现在我们站起来挑灯吧。(随乐动作)

  师:刚才我在做什么动作的时候走一走的?(两只手转圈的`时候走一走)请大家站到圆圈上有点子的地方,面向圈上,我们一起来走一走。

  (4)配班教师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卖灯人出现)师: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学习“店主你好”的动作。)

  师幼随乐动作一遍后,教师选灯,擦一下。

  (出现精灵,送出礼物——手铃)幼儿戴上手铃,站在圆圈上。

  (5) 配班教师和个别幼儿一起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师:她说这家店出现了神灯,生意一下子就火爆起来,卖灯人生意太好了,需要收一个徒弟帮她一起卖灯,谁愿意?

  (6) 个别幼儿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师:现在谁想来当卖灯的人?(请两名孩子)

  当我们所有人都在出价格的时候,小徒弟要做什么动作?当买灯的人在做求求你的动作时,小徒弟怎么做?

  4.结束活动;

  师:阿拉丁的神灯还有很多,我们先回去休息一会后再去买灯吧,也许神灯里的精灵还会送我们其他的礼物呢。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14

  教学理论依据与实施策略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像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认为的那样: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鲜明、美丽、有声有色和富有动态的歌、舞等最容易感兴趣、最容易理解接受。因此,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渴望通过模仿学习到技能和本领。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由两段体组成,A段音乐欢快跳跃,B段音乐连贯流畅。为了使幼儿较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采用了以下策略:一、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所以我用小老鼠出去做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让孩子自然融入音乐情境,通过角色更加深刻地体验音乐。二、利用故事帮助理解音乐内容。为了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我创编了绘本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容。三、图谱辅助了解音乐结构。借助形象的图谱,逐步引导幼儿了解乐曲的乐句分割及节奏特点,为学习提炼动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创造性游戏引发高潮。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与想象。最后“猫先生”的加入,把原本比较平淡的游戏迅速推向高潮,使幼儿在紧张、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充分获得感官的愉悦和个性化的表现。

  活动目标

  1、知道乱扔泡泡糖会污染环境,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音乐、猫头饰

  教学重点

  学习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教学难点

  能够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扮演小老鼠,一起出去做游戏好不好?(完整音乐)

  (小老鼠准备好了吗?我先出去看看有没有大花猫,你们也看看)

  2、展开部分

  完整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第一遍

  提问:小老鼠,你们真可爱,听到刚才的音乐了吗?

  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听一听,音乐有什么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再次欣赏音乐)

  (2)观看课件,音乐配故事。

  提问:听完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语:在这首你们感觉前面欢快跳跃、后面连贯流畅的音乐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故事:森林里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美食节,邀请猫先生参加,小老鼠听到这个好消息也想去,于是悄悄的跟在猫先生后面出发了他们爬上山坡、钻过山洞、游过池塘,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一块泡泡糖,泡泡糖可真粘,小老鼠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去拽,把泡泡糖拽的长长的。泡泡糖一会粘到手上、一会粘到腿上,一会粘到肚子上、胳膊上、屁股上,把小老鼠捆得结结实实,这时,猫发现了它,小老鼠一着急、一使劲挣脱了泡泡糖,叽里咕噜跑回家。

  (3)看图谱、理解乐句

  A段音乐

  ①提问:故事好听吗?故事里的小老鼠去美食节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总结:(四幅图一起出示)小老鼠经过了山坡、山洞、池塘、草地这4个地方,它还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呢?

  ②欣赏课件

  指导语:看小老鼠还能跟音乐有节奏的走走、看看呢?提问:小老鼠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看看?

  我们一起数数看看?小老鼠每走六步会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

  ③模仿小老鼠走路的样子

  提问:那你们能不能有节奏的走走看看呢?我们坐在椅子试试。

  ④听音乐练习动作

  师: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来表演动作呢?

  B段音乐

  ①欣赏B段音乐

  指导语:小老鼠来到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一块泡泡糖,泡泡糖可真粘。

  提问:刚才你们看见小老鼠拽了几次泡泡糖?(3次)

  你瞧小老鼠把泡泡糖拽的多长呀!

  ②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指导语:那你们能不能学着小老鼠的样子把泡泡糖拽的长长的?我们试试看

  ③不同部位拽泡泡糖

  ④练习挣脱跑回家

  师:泡泡糖把小老鼠捆的不能动了,这时,猫来了,小老鼠用尽全身力气,一使劲挣脱了泡泡糖。小老鼠是轻轻的跑回家钻进洞

  ⑤环保教育

  师:泡泡糖把小老鼠粘的一动也不能动了,难受吧?这是谁扔的泡泡糖这么不文明,我们可不能学他。那小朋友如果你们吃完泡泡糖会怎样做?(如果能用纸包起来扔到垃圾箱会更好)

  ⑥完整表演B段

  完整欣赏,看图谱

  指导语:你们做的可真好!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吧!

  ①听音乐,扮演小老鼠表演

  师:我们听着音乐和小老鼠一起按着节奏去玩吧!

  第一遍做完处理问题。脚步轻、左右看

  师:刚才有只小老鼠,它的泡泡糖不仅粘到手上、脚上,还粘到肚子上、屁股上,那你们的泡泡糖能粘到不同的位置上吗?

  第二遍

  ②做游戏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

  游戏规则:我来当猫先生,你们来当小老鼠,当猫回头看时,小老鼠要赶快停下,左右看看,看谁是机灵的小老鼠,能不被猫发现

  坐练回头看看→坐着完整表演→站起来表演:

  第一遍:你们要悄悄的跟在猫后面,听音乐有节奏的走,脚步不能乱,否则会被猫发现。

  第二遍:刚才小老鼠都能听音乐有节奏的走,没有一个被猫发现。当踩到泡泡糖时,要想办法尽快摆脱泡泡糖,在要猫发现你们之前,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去拽,能不能做到。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15

  动作建议:

  A段 1-8小节大胆表现小马跑、跳、扬鞭等动作。

  间奏:9-13小节玩“点兵点将”游戏,到l3小节点到谁,谁就是幸运小马。

  B段:14-16小节幸运小马随乐跑到圆心,准备好向上或者向下的动作。17-22小节 幸运小马与圈上的小朋友玩上下相反的游戏。

  游戏玩法:

  1、A段部分:领头马站在国外,其他小马围坐在圈上。领头马随乐带领圈上小马一幸做各种的动作。

  2、间奏部分:顿音时,领头马跟着节奏玩“点兵点将”的游戏,点到的即为幸运小马并跑到圈中间,准备做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动作。

  3、B段部分:幸运小马在圆心做或上或下的动作,圈上的小马则做与其相反的动作。幸运小马就是下一轮的领头马,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动感的韵律,感知音乐中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2.能随乐大胆表现小马跑、跳、扬鞭等动作,并与同伴合作玩上下相反游戏,体验跳跳玩玩的乐趣。

  3.能认真倾听并辨别前奏进入游戏以及“点兵点将”前后的提示音,发展音乐听辨能力与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玩过旋转木马,相反游戏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椅子摆成圆形、音乐《bar bar bar》、播放器、马头帽、旋转木马的视频等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互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年是什么年7(马年)你们知道小马都喜欢做哪些动作吗?

  教师:有一群快乐的'小马,他们跑着、跳着、扬着马鞭去旅行啦!一路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最后来到了“旋转木马王国”。小马也喜欢玩旋转木马了!它们在旋转木马王国玩了很久很久。天黑了,小马们开心的回家了。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鼓励他们随乐表现小马的各种动态。

  (1)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2)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马的各种动态,教师鼓励同伴间相互学习。(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找出小马跑的提示音,自由表现小马动态。

  3、玩“点兵点将”游戏,体验寻找“幸运小马”的成功经验。

  (1)幼儿倾听音乐,感知变化寻找“魔法音”。

  教师:音乐里有个魔法音,魔法音停在谁那里,谁就是幸运小马。我们一起把魔法音找出来吧!

  (2)通过游戏“点兵点将”,学会按节奏寻找“幸运小马”,获得成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体验“相反游戏”,丰富上下相反的动作。

  (1)观看旋转木马视频,感受一上一下的样子。

  (2)与助教示范“上下相反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我和我的好朋友做的动作一样吗?什么时候开贻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玩法:领头马站在圈外,其他小马围坐在圈上。领头马随乐带领圈上小马一起做各种的动作。顿音时,领头马跟着节奏玩“点兵点将”的游戏~点到的即为幸运小马并跑到圈中间,准备做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动作,圈上的小马则做与其相反的动作。幸运小马就是下一轮的领头马,游戏继续进行。

  (3)师幼互动玩游戏,重点指导幼儿随乐做与领头马相反的动作教师:刚才在做相反动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7

  5、改变游戏的玩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1)倾听并找到让全体小马静止不动的“魔法音”,在静止的状态下玩“点兵点将”游戏。

  教师:听到第一个魔法音时,所有的小马都得停下来,老师会来寻找幸运小马,听到第二个魔法音时,幸运小马要快快的跑到圆心,准备好动作,其它小马解冻,开始做相反的动作。)

  (2)幼儿在椅子外围成一个大圆圈,共同在圈上游戏,进一步体验游戏的快乐。

  (3)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教师:请客人老师站在小朋友的外圈,我们变成双圈朝同一个方向进行游戏跟刚才不同的是,当我们听到选木马的音乐时,我们可以静止不动或轻声商量两人分工,之后由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两个人面对面的进行相反动作的游戏。

  6、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07-12

大班韵律活动教案07-24

大班优秀韵律活动教案02-25

新大班韵律活动《亮花鞋》教案11-18

韵律活动教案07-13

大班韵律活动葡萄丰收教案(精选17篇)02-28

中班韵律活动教案03-09

大班韵律活动《郊游》音乐教案(通用15篇)02-23

大班韵律活动设计:花儿朵朵03-25

(优)韵律活动教案15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