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好月圆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优美完整的语句描述画面景物,熟悉《花好月圆》的曲调。通过荷花开放、小青蛙呱呱叫等情节、动作,初步感知乐曲AB的`结构,并感知乐曲优美、柔和及跳跃、欢快的音乐特性。
2.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并在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知道《花好月圆》是我国有名的民族乐曲,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打击乐器若干:小铃、串铃、圆舞板、小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幼儿演唱《小星星》
师:“小朋友,让我们和小星星唱首歌吧!”
“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星星?老师带来了一幅夜景图,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句子来讲一讲。”
2.幼儿观看多媒体画面,用优美语句描述画面内容
“你刚才看见了什么?”(幼儿讲述)
二、幼儿欣赏乐曲
1.幼儿初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性质
“这首乐曲好听吗?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好象看见了什么?”
2.介绍乐曲名称
师:“这首乐曲是我国有名的民族乐曲,叫《花好月圆》。”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欣赏乐曲
4.幼儿模仿身体动作
(1)萤火虫提着灯笼,一闪一闪的,谁来学一学呢?
(2)荷花是怎样开放的?(幼儿创编动作)
(3)小青蛙是怎么来的?(一蹦一跳)
(4)它是怎么唱歌的?(呱呱呱)
5.幼儿整体模仿身体动作
“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身体动作,想一想,这首乐曲有几段?”
6.小结
这首乐曲有两段,第一段比较优美、柔和,第二段比较欢快、跳跃。
三、幼儿演奏乐曲
1.幼儿选择乐器
2.幼儿演奏
四、幼儿完整欣赏民乐《花好月圆》
1.师:“这首乐曲是我国有名的民族乐曲《花好月圆》,现在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一下。”
2.美术活动:幼儿动手装扮夜景图.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图谱并正确掌握音乐节奏;
2、正确使用乐器演奏音乐;
3、能互相配合一起完成音乐的合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图谱、
2、录音机、乐器每组人手一个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图谱导入,引起兴趣
师:(展示图谱)小朋友,现在是冬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夏天这西湖旁边有什么吧?
老师展示音乐的节奏:一闪一闪荷花开,跳跳呱呱呱
请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闪一闪”“荷花开”“跳跳”“呱呱呱”的动作,再由老师自己选择小朋友的一个动作做打击乐的空手动作。
2、尝试听音乐做空手动作
第一遍听音乐,老师动作、语言指导
第二遍听音乐,请小朋友上来听音乐做指挥,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带动作(提示小朋友不记得动作就看图谱)
3、尝试用乐器演奏
1)老师拿出四种乐器:串铃、响板、小玲、铃鼓。找寻用乐器来模仿动作和声音。
师: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乐器那个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声,哪个可以做一闪一闪的动作?
2)各组小朋友做自己乐器的空手练习。
师:我们轻轻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么?我们 一起做空手练习。
(教导幼儿明白“拿起”“放下”的动作)
3)拿乐器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小玲怎么跳,铃鼓要怎么跳。(老师用语言和动作指导)
4)添加新元素,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待会老师要加一个合奏的动作,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我是什么时候加进去的。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练习合奏,接着重新听音乐用乐器演奏。
5)再次添加新元素,调换乐器
各组复习各自的乐器的节奏,老师指导,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做一遍。
4、交代音乐的名字,尝试更快的音乐节奏
师:小朋友,知道这音乐是什么吗?叫花好月圆!老师这里有更快的音乐,小朋友们想挑战一下吗?
5、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听到客人老师们给你们的掌声了吗啊?我们一起鞠躬谢谢客人老师吧。
【活动反思】
《花好月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欣赏内容,这首民乐合奏曲是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用热烈、欢快的引子拉开了节日欢腾的序幕,用优美、轻盈的旋律、舞蹈性的节奏伴随着人们的欢歌劲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这首乐曲我把它分为引子和三个主体部分,其中重点欣赏三个主体部分,而小小的引子在乐曲开始轻轻带过。教学的重点我放在了民乐乐器音色听辨和乐曲的风格元素上,用敲、唱、说、跳、找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后,我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了进行欣赏的兴趣。
有多媒体课件,有电子琴模拟实物音色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在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笛子、二胡、扬琴时,多媒体起了很大作用,给了学生全面、直观的感受。
二、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学生的想象力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在学生欣赏《花好月圆》这首乐曲时,我不直接揭题,在每次听赏时都用问题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听赏乐曲第一部分时,让学生用舞蹈来表现音乐,表现当时的场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四、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用哼唱主旋律的形式作为听赏乐曲的一部分,我认为能很快让学生记住乐曲,如果加上分析主旋律,更能让孩子理解其音乐风格和元素,能更深入体会乐曲,产生共鸣。在欣赏《花好月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一起哼唱主旋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乐曲进行对比、回顾,分析其音乐元素,体会它带给乐曲的音乐形象。
五、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中,我让学生按照作曲家的配器原理,每一种打击乐器代表民乐队中的一种乐器,让学生跟着乐曲来演奏,这样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还结合听辨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六、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我在课前认真设计给学生的每个问题,多从学生角度来体会教学环节和问题的可行性,在课上教师也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七、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他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乐曲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就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就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浅出的,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以上是我上完欣赏课《花好月圆》后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写出与大家共勉。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随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乐曲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讨论、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
3、在活动中保持愉悦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器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随音乐做集体表演动作。
2、碰铃、圆舞板、铃鼓(乐器的总数与幼儿人数相等)。
3、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花好月圆》。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复习表演动作,体验和表现乐曲美好、吉祥的气氛。
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复习表演萤火虫、荷花、青蛙的动作。
教师:呱呱呱,谁来了?还有谁也来了?我们随着音乐节奏,把以前学过的动作表演一遍。
2、教师引导幼儿看律动动作拍节奏型。
教师:我当演员表演这个节目,你们当观众帮我拍节奏。我做一个动作,你们就拍一下。在"荷花开了"的地方,你们和我一起摇手腕,好吗?
3、幼儿分声部练习节奏动作。
教师放慢速度演唱乐曲旋律,并面向不同小组做拍手动作。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做出反应,和教师一起拍节奏型。
幼儿根据教师的指挥动作,分声部随音乐拍出节奏型。
教师:现在我来当指挥。我的手指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小朋友拍手;指挥一下,拍一下。比一比哪边的小朋友拍得好、拍得对。
4、出示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角色变化,讨论、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
教师:萤火虫出来了,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哪种乐器的声音最像萤火虫在闪闪发光呢?荷花慢慢开放了,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示?用铃鼓敲还是摇?什么乐器的声音最像青蛙呱呱呱地叫?
幼儿自主选择乐器,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音色的探索、设计。
幼儿探索音色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设计,将配器图谱记录下来。
5、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表演。
教师指挥,幼儿根据设计好的配器方案进行集体演奏。
教师:现在请你们把乐器拿出来,看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6、幼儿各声部自由交换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乐曲。
教师:轻轻把乐器放到椅子底下,然后选一个你想演奏的乐器,在该位置坐下,我们一起来演奏。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4
教案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秋节的意义、传统习俗及“花好月圆”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情感与社会性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和集体的归属感,理解团圆的意义。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或PPT:介绍中秋节的故事和习俗。
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笔、月饼模具(可选)、橡皮泥或彩色面团。
绘画材料:水彩笔、画纸。
音乐:播放应景的中国传统音乐,如《彩云追月》。
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约5分钟)
教师讲述: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中秋节的由来,解释“花好月圆”所代表的家人团聚、幸福美满的含义。
2. 认知拓展(约10分钟)
讨论分享: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家庭过中秋节的习俗,老师可以补充介绍其他地方的特色习俗。
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地区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增加幼儿的文化视野。
3. 手工制作——“花好”手工花(约20分钟)
指导示范:老师演示如何用彩纸折成花朵,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
动手实践:幼儿分组进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孩子。
4. 创意绘画——“月圆”主题画(约15分钟)
激发想象:让幼儿想象中秋夜空中的满月景象,周围可以有什么?
自由创作: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月圆”画面,可以是家人的`团圆场景,也可以是月亮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5. 团圆体验——制作“月饼”(约15分钟)
材料准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橡皮泥或彩色面团模拟制作月饼过程。
动手做月饼:引导幼儿使用模具或手捏成月饼形状,装饰并“分享”给小伙伴,体验节日的喜悦。
6. 总结分享(约5分钟)
展示作品: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花、画作和“月饼”,简短分享创作想法。
情感升华:老师总结活动,强调家人团聚的珍贵,鼓励孩子们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
活动延伸: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赏月,并尝试讲述今天学到的中秋节故事和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背后的小故事。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秋节的意义、习俗及“花好月圆”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和班级的归属感,体验团聚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故事绘本《嫦娥奔月》或其他中秋节相关故事。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颜料等美术材料。
月饼模具、面团、馅料(可食用或玩偶面团替代)。
月亮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音乐《花好月圆夜》。
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10分钟)
故事讲述: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中秋节的.来历和“花好月圆”的寓意。
讨论分享: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如吃月饼、赏月等。
2. 科学小探索(15分钟)
月亮的变化:展示月亮从新月到满月的变化图片或视频,简单解释月相变化的科学原理,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中秋之夜月亮特别圆。
3. 手工制作——月饼DIY(30分钟)
材料介绍:展示月饼模具、面团和馅料,简要说明制作步骤。
动手制作: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自己的“月饼”。强调安全使用工具,如剪刀和模具。
创意装饰:鼓励幼儿用彩笔在“月饼”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或祝福语。
4. 艺术创作——花灯制作(30分钟)
介绍材料:展示彩色卡纸等材料,讲解如何制作简易花灯。
分组制作:幼儿分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花灯,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展示评价:完成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想法,老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 音乐欣赏与舞蹈(10分钟)
播放音乐:播放《花好月圆夜》,让幼儿感受节日的音乐氛围。
简单舞蹈:老师带领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伴随音乐一起舞蹈,体验节日的快乐。
6. 总结分享(10分钟)
回顾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参与的活动,强调“花好月圆”代表的团圆和美好愿望。
感恩分享: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感激之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与温暖。
活动延伸: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或讲述今天学到的中秋节故事,加深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环境布置:将幼儿制作的花灯和“月饼”装饰在教室里,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正确使用乐器演奏音乐,能互相配合一起完成音乐的合奏。
活动准备:
图谱。
录音机、乐器(如串铃、响板、小玲、铃鼓)每组人手一个。
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图谱导入,引起兴趣:
展示图谱,引导幼儿回忆夏天西湖旁的场景,并想象做“一闪一闪”“荷花开”“跳跳”“呱呱呱”的动作。
2、尝试听音乐做空手动作:
第一遍听音乐,教师动作、语言指导。
第二遍听音乐,请幼儿上来听音乐做指挥,再请一个幼儿上来带动作(提示幼儿不记得动作就看图谱)。
3、尝试用乐器演奏:
教师拿出四种乐器,引导幼儿思考哪些乐器可以模仿小青蛙的呱呱叫声,哪些可以做一闪一闪的动作。
各组幼儿做自己乐器的空手练习,教导幼儿明白“拿起”“放下”的动作。
拿乐器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合奏。
4、交代音乐的名字,尝试更快的音乐节奏:
告诉幼儿这首音乐的名字是《花好月圆》,并询问幼儿是否想挑战更快的音乐节奏。
5、结束活动:
感谢幼儿的参与,引导幼儿一起鞠躬谢谢听课的老师。
教学反思(假设):
通过图谱导入和音乐游戏的`方式,幼儿对音乐的节奏和乐器的使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幼儿在合作演奏中学会了相互配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未来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丰富乐器的种类,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花好月圆》,感受其优美、柔和及欢快、跳跃的音乐特性。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中的萤火虫飞舞、荷花开放、青蛙叫等情节。
激发幼儿对民族乐曲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萤火虫飞舞、荷花开放等画面。
录音机及《花好月圆》乐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想象夜晚的西湖景象,并用优美的'语句描述。
2、幼儿欣赏乐曲:
初次欣赏乐曲,感受其性质,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介绍乐曲名称《花好月圆》,并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
3、幼儿模仿身体动作:
引导幼儿模仿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动作、荷花开放的动作以及青蛙的呱呱叫声。
整体模仿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AB结构。
4、幼儿演奏乐曲(如果条件允许):
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引导幼儿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5、完整欣赏乐曲:
再次完整播放《花好月圆》乐曲,让幼儿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教学反思(假设):
通过多媒体和图谱的辅助,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入。
身体动作的模仿不仅帮助幼儿记忆乐曲结构,还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
在未来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民族乐曲,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8
教案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秋节的意义,认识月亮的变化过程,以及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团圆的情感认知,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准备:
月亮变化图卡
中秋故事绘本
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灯笼制作材料
月饼模具、面粉、豆沙馅等食材(如条件允许,可进行月饼制作体验)
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
教师引导:以一个简短的谜语或故事开头,例如:“圆圆的,亮亮的,挂在天空像玉盘,是什么?”引出月亮的'主题,进而引入中秋节的讨论。
二、认知理解(约10分钟)
月亮的变化:展示月亮变化图卡,简单讲解新月到满月的过程,帮助孩子理解“月圆”之意。
中秋故事:共读关于中秋节的绘本故事,介绍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加深孩子们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三、艺术创作(约20分钟)
制作花灯:指导孩子们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简易的花灯,装饰以彩色图案,培养动手能力。
画月亮:鼓励孩子们画出心中的月亮,可以是满月、也可以是创意的月亮表情,激发想象力。
四、科学探索(约10分钟)
模拟月亮变化:利用球体和灯光,简单演示月亮围绕地球旋转时的光影变化,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月亮圆缺的变化。
五、实践活动(约15分钟,视条件而定)
月饼DIY: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月饼,体验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提示:确保有成人监督,使用食材安全,避免孩子接触危险工具。
六、总结分享(约10分钟)
团圆的意义: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对“团圆”的理解,可以是家庭的团圆,也可以是对朋友的思念。
展示作品:让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花灯或画作,分享创作背后的小故事,增加班级间的互动和交流。
结束语:
通过这次《花好月圆》主题活动,希望孩子们不仅能学到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还能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节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深刻体会到“团圆”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象征意义,认识传统节日中的团圆文化。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月饼和月亮灯笼,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家庭团聚的情感价值。
教学准备:
故事图片或PPT: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如嫦娥奔月)。
手工材料:彩色卡纸、安全剪刀、胶水、彩笔、月饼模具(塑料玩具模具即可)、橡皮泥。
音乐:《明月几时有》或其他与中秋节相关的儿歌。
月饼模型或真实小月饼(用于展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
教师引导:以一个问题开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年什么时候月亮最圆最亮吗?”引出中秋节的话题。
二、故事讲述(约10分钟)
讲述故事:利用图片或PPT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简单介绍中秋节的由来。
讨论分享:引导幼儿讨论月亮的变化,理解“花好月圆”象征的`意义。
三、手工活动(约20分钟)
制作月饼:
示范:教师先展示如何用橡皮泥在模具中制作“月饼”,强调安全使用工具。
实践:幼儿分组操作,每人制作自己的“月饼”,鼓励创意装饰。
月亮灯笼:
讲解:简述灯笼在节日中的作用,展示成品图。
制作:指导幼儿用彩纸折叠或裁剪成灯笼形状,并装饰,最后用绳子穿起来作为提手。
四、歌曲学唱(约10分钟)
播放音乐:播放中秋节相关的儿歌,如《明月几时有》。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唱,通过动作表演增加趣味性。
五、总结分享(约5分钟)
展示作品: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月饼和灯笼,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情感教育:总结中秋节的意义,强调家人团聚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共度佳节。
家庭作业建议:
与家人一起制作真正的月饼或品尝不同口味的月饼,并分享感受。
观察中秋节当晚的月亮,画一幅月亮的图画,第二天带回幼儿园分享。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10
活动目标
熟悉、理解图谱并正确掌握音乐节奏:通过图谱的辅助,使幼儿能够准确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节奏。
正确使用乐器演奏音乐:培养幼儿正确使用乐器进行演奏的能力,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能互相配合完成音乐的合奏: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图谱:用于展示音乐节奏的.视觉工具。
录音机及音乐:《花好月圆》的音乐文件。
乐器:每组幼儿配备一种乐器,如串铃、响板、小玲、铃鼓等。
场地布置:确保活动场地宽敞,便于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和动作表演。
活动过程
图谱导入,引起兴趣
展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图谱所代表的音乐元素。
教师简述《花好月圆》的背景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尝试听音乐做空手动作
第一遍听音乐,教师做动作示范,幼儿跟随模仿。
第二遍听音乐,请幼儿尝试自己创编动作,并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
尝试用乐器演奏
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名称和演奏方法。
幼儿分组进行乐器空手练习,熟悉乐器的演奏方式。
拿乐器跟着音乐进行演奏,教师指导幼儿保持节奏和音量的协调。
合奏练习
教师加入合奏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幼儿分组进行合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幼儿一起进行合奏表演,体验合作的乐趣。
结束活动
表扬幼儿的精彩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引导幼儿整理乐器和场地,培养良好的习惯。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 11
活动目标
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通过欣赏《花好月圆》,使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感。
大胆表现音乐内容:鼓励幼儿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
活动准备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花好月圆》的音乐文件。
多媒体课件:展示与音乐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增强视觉效果。
表演道具:如扇子、灯笼等,供幼儿在表演时使用。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听过哪些好听的音乐?”引出《花好月圆》的主题。
播放音乐片段,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幼儿欣赏乐曲
完整播放《花好月圆》,引导幼儿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教师提问:“听完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分段欣赏与表现
将音乐分为几个段落进行分段欣赏,每段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并表现该段音乐的内容。
例如:第一段可以表现萤火虫飞舞的场景,第二段可以表现荷花盛开的美丽画面等。
整体表现与创编
引导幼儿将分段表现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整体表演。
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编表演,如加入自己的动作、表情和台词等。
分享与评价
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演内容,其他幼儿给予掌声和鼓励。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花好月圆大班教案06-06
[精选]大班教案10-13
(经典)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精选)11-16
(经典)大班教案10-06
[经典]大班教案10-28
大班教案(精选)10-22
大班教案(经典)08-26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