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时间:2024-09-21 17:35:01 松涛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精选10篇)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洗发水进眼睛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女孩玩偶一个(或教师自己进行情景表演)。

  2、教师自备《我爱洗澡》音乐磁带。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我爱洗澡》开始活动。

  (1)教师(操作小女孩玩偶):小朋友,你们好!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我爱洗澡》。

  2、情景表演,提出问题。

  (1)教师(音乐结束时,操作小女孩玩偶):哎呀,眼睛好痛啊!

  (2)教师:小朋友,你怎么啦?

  (3)小女孩:洗发水进眼睛里了,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4)教师:洗发水进眼睛里了,该怎么办呢?

  3、展示挂图,学习洗发水进眼睛力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请小朋友们看挂图,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用清水冲洗眼睛,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不停的眨眼睛,可以让清水和泪水一起把洗发水冲洗出来。

  (3)教师:用手或用毛巾使劲揉,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教师小结:手和毛巾不干净,用手或毛巾使劲儿揉,手上的细菌会污染了眼睛,可能会引起眼睛发炎。

  (5)教师:如果冲洗后眼睛仍然很痛,怎么办?

  (6)教师小结:如果冲洗后眼睛仍然很痛,就应该马上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4、练习洗发水进眼睛里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们来帮助小女孩吧。

  (2)教师(操作玩偶,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幼儿练习动作):用手掬起一捧清水,泼向眼睛。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表现的崇高品质。

  3.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器官捐赠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

  教学安排:

  1课时

  板书预设:

  18 永生的眼睛――世代相传的无私奉献精神

  母亲父亲 女儿 (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诗歌引入,铺垫情感

  1.出示诗歌: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体会人物所要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积累成语:突如其来 不由自主 不假思索 重见光明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夺眶而出

  2.再读,说说主要内容。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1.品味痛苦

  抓住词语品读。

  紧扣写法:心理、动作、语言。

  2.理解平静的原因――父亲的.话。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读,自由谈感受。

  ②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感悟。)

  ③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3.为女儿骄傲

  (1)为什么为女儿感到骄傲?为妈妈与外公感到骄傲,并要捐赠眼角膜。

  (2)出示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①“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

  ③你能读出之中的骄傲吗?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

  四、质疑深入,延伸情感。

  1.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这一刻,妈妈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是呀,温迪是妈妈的骄傲,也是我们大家的骄傲――

  2.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能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配乐小提琴《爱的礼赞》)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能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身了……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亲爱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如果哪位被捐献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一游,并且爱上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谁。金发的温迪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3.(教师朗读)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听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4.课前的那着诗就是获得温迪捐赠的角膜的人写出来的。现在假如你们就是重见光明的人,知道为你们捐赠角膜的人是金发碧眼的温迪,最想与温迪或者她母亲、还有外公她们一家人说些什么吗?

  5.将想说的话写下来,用心写!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1.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④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⑤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她虽然永远离开这个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她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

  3.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等单镜头光学器件;另一部分为显微镜和望远镜。前者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相对也较简单,因此,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不仅要求了解其简单组成和用途,而且还可以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联系作原理性介绍并开展一些活动。至于后者,学生相对较陌生,其成像原理、内部构造也较复杂,已不属于本章知识内容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结构的分析,教学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重点放在它们的发展前沿,和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等相关信息的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学方式〕

  擂台赛式活动课——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再让他们用自己搜集的信息优势参与擂台赛式的竞赛。

  〔教学策略〕

  1.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课的这种教学形式不适应。比如,信息怎么查找?到哪里去查找?同学之间该怎样交流?怎样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赛等。教师应给予指导、鼓励与培养。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网站,以及向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查阅。

  2.由于信息来源非常广,为了更好地、顺利地引导比赛,教师最好事先通读学生的信息资料,并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进行预测并采取一些对策。

  3.刚开始进行类似的活动,学生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以及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予以适当的指导,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强弱互补,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带动和帮助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生活中和学校的实验资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做一些观察。

  2.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3.教师将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阅读、批阅并标注闪光信息。

  4.指导学生熟读信息,并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优势参与竞赛。

  5.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三组为显微镜赛组;第二、四组为望远镜赛组,以便同学之间交流合作。

  6.黑板上用板画设计好“擂台赛”图案,准备为参赛组计分,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赛前准备

  1.主持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2.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二、擂台赛开始

  活动一: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构造和用途展开竞赛。

  活动二: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发明、发展史及相关杰出的科学家展开竞赛。

  活动三:围绕我国科学家对显微镜、望远镜发展的贡献展开竞赛。

  活动四:围绕显微镜、望远镜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展开竞赛。

  1.比赛按比赛规则进行。

  2.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竞赛引导。一方面对参赛学生加以表扬,并对欲参赛而胆量不够的同学进行暗示和鼓励;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方向方面,如果学生过多地介绍国外科学家的贡献,忽略我国科学家的'贡献时,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也提供一些我国科学家做出贡献的例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若相同的信息,由于信息来源不同,出现相矛盾或有出入,可暂根据信息源的可信度来评判。如相同的信息一个来自网站,一个来自各类大百科全书,我们可暂以大百科全书提供的信息为准,同时提醒学生再进一步考证。

  三、比赛结果

  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擂主。

  课堂实录

  一、主持人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二、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1.显微镜和望远镜两大赛组轮流进行。

  2.各赛组可介绍自己的信息资料或向别的赛组提出疑问(问题的内容尽可能合理、科学),被质问方应尽可能较完整、科学地回答问题。信息资料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均可得分(最高得分10分);提问方的问题内容科学、有意义、水平较高也可加10分。答辩方的回答,根据回答内容的准确性、水平的高低,同时根据答辩方的反应快慢,由主持人和别的赛组共同商定,给答辨组评分。

  三、擂台赛开始

  第一参赛选手是显微镜组的谢静同学,内容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有一双能看见原子的眼睛,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宾尼格和罗勒。

  (这时,每位同学露出喜悦之色,啊!原来,课本上介绍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是这几位科学家发明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抓住时机,主持人将谢静同学信息中的闪光点总结,并建议应加分,同学们一致同意加5分)

  第二组的选手(程思遥)举手示意站起来发言: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信息,又有放大倍数比它们还大的显微镜问世。据新华网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门宽教授应用“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成功立体显微镜,能够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主持人抓住时机,肯定第二组选手的新闻内容的价值性,提议同样可以得5分)

  (望远镜组的同学沉不住气了,一个个跃跃欲试……)

  主持人提醒同学,显微镜组竞赛暂停并准备下轮比赛,望远镜组同学比赛开始。

  第一位选手(韦洁):简单明了介绍了望远镜的主要构成和作用,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得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选手(武毅):信息来源《少年百科知识》,17世纪初,欧洲风行一时的显微镜给意大利科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以很大启发。由此,伽利略终于在1609年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根据计算,它的放大倍数只有8倍,这只小小的管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称它为“伽利略望远镜”。后来,为了观测天上的星星,他把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提高到32倍,并且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他观察太阳,看到黑子的运动,并作出了太阳正在转动的结论,从而用实验证实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和他的望远镜完成了天文学史上第一次革命。

  (主持人趁热打铁:选手的阐述有根有据,同学们同意加5分)

  (显微镜组第二轮比赛开始……)

  显微镜第一组同学向第二组选手挑战:你们刚才提到的日本科学家成功开发的立体显微镜中的“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你知道究竟是什么原理吗?

  第二组选手不甘示弱:“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由于我现在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但我想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学习到的(同学们鼓掌)。

  (主持人肯定了第二组选手反应敏捷,回答得合情合理,应得5分)

  显微镜第一组又一位选手: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吗?又是谁第一个将它应用于科学研究上?最早、最出色的显微镜是谁制造的?回答……同学们被他的问题和答案深深吸引,个个心悦诚服(加5分)。

  (望远镜组又一轮比赛)

  汪亮同学手拿搜集来的资料,在介绍一架望远镜的构造参数,读得有些吃力,还没等他读完,望远镜第二组的何麒同学站起来向他发出炮火,你读的这些数据,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汪亮无奈一笑(未得分)。

  有选手开始介绍鲜为人知的信息:一万多年前就有天文望远镜,而且有史料记载。并且指出,人们认为的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伽俐略发明的(至今不过300年)值得探讨。(问题中处处闪现了智慧的火花和创新意识)

  (有人提醒该轮到显微镜组比赛了)

  显微镜第一组选手:电子显微镜虽然是外国科学家发明的,但1958年我国也成功地研制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信息);1982年,宾尼格和罗勒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但1988年中国科学家白春礼和姚俊恩也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得5分)。

  显微镜第二组选手:显微镜的应用:1.文检专业(内容略);2.痕迹专业(内容略);3.法医专业(内容略);4.毒化专业(内容略)。

  (内容详细,同学们基本能听懂,加5分。)

  又是一场“恶战”,又有选手:还有超声显微镜,它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超声学显微镜(加5分)。

  (又轮到望远镜组比赛了)

  望远镜第一组有新招: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内容详细,易懂加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李旭明来一个“大满贯”:他拿着下载的打印出的6页16开纸的内容在选读,介绍望远镜的发展简史: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空间红外望远镜、新“哈勃望远镜”、空间干涉望远镜、地外行星搜索者(同学们鼓掌,加10分)。

  比赛结果:显微镜组两组各得40分,打了一个平手;望远镜组第一组40分,第二组45分,望远镜第二组是本次擂台赛的冠军。比赛结束后,将学生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供学生传阅,以便进一步交流。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每个幼儿时时刻刻都在与自己的身体打交道,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活动“保护眼睛”就是在上述前提下设计的“探索我自己”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谈话交流、欣赏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学会正确应对一些突发意外,同时通过激发幼儿交流、表达,发展他们大胆自信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保护眼睛的基本常识。

  2、不长时间看电视,看书、画画姿势正确。

  3、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功能。

  4、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5、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掌握保护眼睛的一些方法。

  难点:让幼儿知道日常生活中正确与不正确的`用眼行为。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向家长了解保护眼睛的有关常识。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讲谜面:黑黑亮亮两颗珠,一开一合像窗户。白天开门夜关闭,能看电视能看书。(谜底:眼睛)。

  请幼儿互相看对方,猜出谜底。

  2.讲故事《保护眼睛》,了解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的伤害。

  教师:咪咪的视力为什么减退啊?引导幼儿讨论咪咪视力减退的原因。

  教师:你们每天在家看电视吗?看电视时间时间长吗?知道咪咪的烦恼后,你们看电视适应注意什么?

  3.引导幼儿了解造成视力减退的其他原因及保护眼睛的有关常识。

  1.请园内一位戴眼镜的教师向小朋友介绍自己近视的原因和戴眼镜后感到的不方便。

  2.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讨论其他对眼睛造成伤害的原因。

  3.结合挂图,教师告诉幼儿保护眼睛的方法。

  4.听指令做动作 ,强化幼儿对不正确行为的认识。

  如教师说看书、画画、看电视,幼儿做相应的正确姿势。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是以保护眼睛为线索,让幼儿了解眼睛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保护的意识。这个活动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眼睛。完整欣赏故事,提问回答能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产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在第二环节中,对幼儿的回答没有做到先肯定再来分析幼儿的答案。第三个环节请戴眼镜教师介绍自己近视的原因和戴眼镜和感觉感到的不方便时应注意策略以保护我们班戴眼镜幼儿的心理。另外在结合挂图讲保护眼睛方法的一些姿势是我的动作不太标准。在今后,我会不断努力,让我的教学不断提升。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刚上小班的孩子初离开熟悉的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一时难以适应,每天早上来园免不了有一些幼儿哭泣,且都是边哭边搓眼睛。针对这种现象,依据《新纲要》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及年龄等点,我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鸡宝宝》的内容,知道小鸡是从蛋壳中出生的。

  2.知道眼睛的用处。

  3.了解保护眼睛的基本常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2.知道眼睛的用处及如何保护眼睛。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鸡宝宝》。

  2.毛绒玩具:鸡宝宝。

  3.纸箱做的“蛋壳”。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出示毛绒玩具鸡宝宝,请幼儿猜测鸡宝宝是怎么来的。

  二.欣赏故事《鸡宝宝》。

  1.讲故事《鸡宝宝》,请幼儿一边看教学挂图《鸡宝宝》,一边听故事。

  2.放录音机让幼儿再听一次故事。

  3.讨论:

  师:小鸡宝宝是从哪儿出来的?是怎么出来的?

  师:鸡宝宝出来后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会觉得外面比蛋壳里好?

  师:小鸡宝宝一出蛋壳就看到了这么多的美好事物,它是用什么看的?

  4.让幼儿试着把眼睛闭上,再睁开,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眼睛的`用处是什么。

  四.教育幼儿要保护眼睛,了解保护眼睛的基本常识。

  五.活动延伸:游戏“鸡宝宝钻出来了”。

  让幼儿表演从纸箱蛋壳里钻了出来的动作。

  活动反思:

  一.好的地方: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是给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毛绒玩具鸡宝宝、录音机、纸箱做的蛋壳,给幼儿以适当的语言引导,一切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猜测,讨论,给幼儿适度的自由空间,以我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2.在活动设计时,我针对小班幼儿哭泣用手搓眼睛的不好现象,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及年龄特点,依据《新纲要》要求设计的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猜测引出欣赏故事,接着发现眼睛的用处,知道要保护眼睛,不能用脏手搓眼睛,完成了最终活动目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可能因为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师幼互动充分,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少一些

  三.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游戏的机会,以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蜻蜓眼睛的特点。

  2.尝试通过绘图感知蜻蜓的视觉特点。

  重点难点:

  了解蜻蜓的眼睛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蜻蜓飞》

  2.学习单:《蜻蜓眼里的世界》。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了解蜻蜓眼睛的特点。

  1.当你想要靠近蜻蜓时,为什么它总能灵巧地逃走呢?

  2.蜻蜓的眼睛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3.蜻蜓有三只单眼,你找到三只单眼了吗?

  4.单眼有什么作用呢?

  二、为幼儿发放学习单,请他们观察学习单上的图案,说说这些图案的特点。

  1.这里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的?

  2.这些格子摆放特点是什么?

  三、请幼儿在六角形纹路中作画,提醒他们尽量将画面画满。完成以后和同伴互相交换作品,看一看各自创作的.蜻蜓复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感受蜻蜓视野里的世纪。

  四、请幼儿回家之后让家长帮忙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复眼。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同学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同学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同学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同学准备:收集有关“大眼睛”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你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生说)

  切入:同学们吃的可真是五花八门,玩的也是丰富多彩,多么幸福呀;可就在这同一片蓝天下,与大家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肤色,有这样一群人却过着大家难以想象的生活,他们拥有着与大家截然不同的渴望。(出示CAI图2、3)

  画外音:(图2)他们没有“肯得鸡”,没有“德克士”,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填饱肚子;(图3)对于他们,上学成了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们“渴望读书”。这节课就让俺们走进这样的一位山区小朋友吧,俺们或许能从她身上获得一些启示。

  4、齐读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及时反馈矫正字音。“谁来为大家读读这篇课文?”

  2、默读考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照片怎么来的?照片表示了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出示图4)

  三、精读,体会文意

  (一) 学习1自然段

  1、快速读1自然段,边读边勾出给你感触最深的词语或句子。

  2、同桌相互说,教师巡视;汇报,提升。 过渡:虽然行走的路程是如此艰辛,,可是。

  3、指导有感情朗读: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论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联想:想象一下,上学途中,她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再读这句话。 过渡:走完艰辛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学校,(出示图5)而上课的时候,她的大眼睛却有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作者联想到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

  (二)学习2———5自然段 1、齐读4—5自然段 2、读完说说。 3、联想,(理解:忧郁;忧郁什么?为什么忧郁?点出“贫穷”);品读。 4、考虑:她读书又是为了什么呢?(改变自身的命运) 5、有感情朗读2—5自然段 小结:是啊,接近失学的儿童又何止“大眼睛”一位呀,她似乎在看着人们,而人们也做出了回应。 (三)了解6、7自然段内容 6、7自然段列出了一串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呢?迅速找出来。 〈出示图7〉 小结:这一串串数字无不凝聚着人们的爱心,更反映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保守。

  四、联系生活,拓展课文

  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大眼睛”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生长了起来。(出示图8)“大眼睛”生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大眼睛”一样的.小朋友,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溢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小伙伴,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自由发言)

  解说: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总结:同学们,当俺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俺们在家长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小朋友们,他们多么令人怜爱!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俺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俺们应该做到。只要俺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条件艰苦 渴望读书

  贫穷 改变命运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互相观看眼睛,对自己的眼睛产生好奇。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眼睛所看到的景象。

  3、引导幼儿有意识的注视丰富多彩的周围环境。

  活动准备:

  1、眼睛小精灵,眼睛处可替换。

  2、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上面画有眼睛)、水彩笔、彩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眼睛小精灵,用小精灵的口吻与幼儿对话:嘿!小朋友,你好!认识我吗?我是眼睛小精灵。我就在你们的身上,找找吧!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互相观察同伴的眼睛,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将眼睛小精灵的眼球处替换成班中小朋友的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说说眼睛像什么?(照相机)

  请幼儿眨眨眼睛,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模仿照相机拍照的样子。

  3、带领幼儿到室外,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4、引导幼儿选择几处自己喜欢的“景象”合作拍摄。如来到花朵前,做照相机的幼儿盯住花朵,另一幼儿边说“咔嚓”,便轻拉当“照相机”幼儿的耳朵,此时做照相机的幼儿使劲闭一下眼睛,表示拍摄成功。

  5、引导幼儿绘画特写的眼睛,重点画出眼睛上呈现的景象。

  6、幼儿作画,请完成的幼儿将自己眼中看到的美丽世界画下来,送给那些看不到景象的`眼睛,使那些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美丽。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幼儿张贴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反思

  《明亮的眼睛》这一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幼儿互相看眼睛,对自己的眼睛产生好奇,然后通过替换“眼睛小精灵”眼球中的景象,引起幼儿的兴趣,最后引导幼儿有意识的去注视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通过这一活动引起了幼儿对视觉感知的兴趣,从中萌生出强烈的好奇心与关注态度。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因为他们要将自己看到的多彩世界送给那些看不到东西的眼睛,所以他们作画过程中很注意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因为他们想让那些“眼睛”看到更多的色彩。同时他们在一个小小的圆里将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在布局上孩子们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构思。直至活动结束孩子们还告诉我:“老师我象画更多的美丽世界,送给那些看不见的眼睛。”这种对绘画的热爱和丰富情感的表露也正是这节活动的最终目的。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眼睛可以看到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物体。

  2、鼓励幼儿愿意用相应的语言讲述所看到物体的特征。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相关内容的PPT一套

  活动过程:

  一、感受眼睛可以看到东西。

  1、请幼儿闭上眼睛,走进教室。

  教师提问:"你们闭上眼睛,能看见东西吗?有什么感受?"

  2、请幼儿睁开眼睛看。

  教师提问:"睁开眼睛后,你看到什么了?"二、通过观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并用相应的语言讲述物体的特征。

  1、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谁来了呀?它们俩谁是妈妈?谁是宝宝?。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你用眼睛看到了什么?

  3、出示各种颜色气球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你用眼睛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通过游戏《找不同》,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眼睛的作用。

  1、出示两张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找不同。

  教师提问:你们用眼睛看一看,这两幅图画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四、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师提问:眼睛是很重要的,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既然眼睛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五、结束部分教师小结:每个人的眼睛特别能干,能看到许多东西,现在我们去教室外面看一看,还什么更有趣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幼儿了解眼睛的外观结构,然后通过一个闭眼、睁眼的小游戏让幼儿深刻去体会眼睛的'重要作用,最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整个活动过程流畅重难点突出,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眼睛的时候让幼儿看看、摸摸等形式充分感知了眼睛的特性,又通过游戏和观看图书很直观地感知到眼睛的功能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教师运用的启发式提问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洗发水进眼睛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女孩玩偶一个(或教师自己进行情景表演)。

  2、教师自备《我爱洗澡》音乐磁带。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我爱洗澡》开始活动。

  (1)教师(操作小女孩玩偶):小朋友,你们好!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我爱洗澡》。

  2、情景表演,提出问题。

  (1)教师(音乐结束时,操作小女孩玩偶):哎呀,眼睛好痛啊!

  (2)教师:小朋友,你怎么啦?

  (3)小女孩:洗发水进眼睛里了,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4)教师:洗发水进眼睛里了,该怎么办呢?

  3、展示挂图,学习洗发水进眼睛力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请小朋友们看挂图,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用清水冲洗眼睛,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不停的眨眼睛,可以让清水和泪水一起把洗发水冲洗出来。

  (3)教师:用手或用毛巾使劲揉,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教师小结:手和毛巾不干净,用手或毛巾使劲儿揉,手上的细菌会污染了眼睛,可能会引起眼睛发炎。

  (5)教师:如果冲洗后眼睛仍然很痛,怎么办?

  (6)教师小结:如果冲洗后眼睛仍然很痛,就应该马上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4、练习洗发水进眼睛里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们来帮助小女孩吧。

  (2)教师(操作玩偶,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幼儿练习动作):用手掬起一捧清水,泼向眼睛。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洗发水进眼睛》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妈妈的眼睛》10-27

《明亮的眼睛》大班教案03-09

《爱护眼睛》大班教案01-11

明亮的眼睛大班艺术教案03-16

教案大班爱护眼睛11-07

大班《保护眼睛》教案03-06

保护眼睛大班教案01-28

大班保护眼睛教案02-06

大班健康明亮的眼睛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