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时间:2022-03-31 16:35:3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音乐欣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

  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孩子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好的感受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孩子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孩子会听。

  一般来说,我国的儿童并不习惯于听音乐,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儿童来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但是如果在听音乐的同时配合一些自然的动作的话,不仅会使听音乐的过程充满乐趣,还能帮助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孩子“听”的艺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这堂圣桑的《狮王进行曲》欣赏活动。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乐曲《狮王进行曲》一开始便用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和森林气氛,接着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这一进行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先用钢琴一适度的快板奏出狮王行进的节奏,接着弦乐奏出狮王进行曲主题:沉重有力的颤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这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有低音曲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我通过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仅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且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大胆的用动作把音乐的内容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①引导幼儿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作品的三段体结构和它表现的形象、内容。

  ②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形象及动作。

  ③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①课前反复让幼儿听《狮王进行曲》,但不告诉幼儿乐曲名称。

  ②录音机、磁带、图形谱、磁铁数块

  ③各种动物头饰:狮子、兔子、树、羊、松鼠等

  ④报纸数张、黑板两块

  ·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起幼儿听的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只耳朵,)问:“这是什么?(耳朵)耳朵是作什么用的?”(听声音、听音乐等)“好!那就请大家闭上眼睛,专心用你的耳朵来听声音。”(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一张报纸在幼儿的面前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老师表扬孩子们听认真、仔细)老师将报纸揉成一团,再把报纸撕成一条一条,继续让幼儿听辨。

  二、节奏练习和发声练习:

  1、节奏练习:

  老师:“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晚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特别希望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也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哎呀!是什么样的晚会呢?我特别想知道,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做火车司机,把火车检修一下,这样才能很安全地到达森林。好,司机准备。”(老师弹琴)

  由于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节奏练习我们经常用上,因此孩子很快能明白我的用意,并且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幼儿的表演欲望很强,幼儿在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时,效果非常好。

  2、发声练习:

  老师:“我看每个小朋友都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把火车的叫声练一练。”(老师弹琴)

  老师:“现在我们的火车已经检修好了,火车就要开了。”(老师弹琴,幼儿做游戏《开火车》)

  三、欣赏主题音乐

  1、欣赏第一遍音乐

  “美丽的大森林到了。听,音乐响了,(教师很自然的带领幼儿坐在地板上,放音乐《狮王进行曲》,)你听完了这段音乐后,你们觉得小动物们要为谁举行盛大的晚会?”(提问幼儿)

  在幼儿猜测小动物时,有的幼儿回答:老虎、大象、豹子、猴子等,单单没有回答狮子的,在这里我有些着急,急于想让幼儿跟着我的思路走,就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了,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2、分段听音乐,请幼儿说一说每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

  ①“原来是森林之王狮子的生日晚会就要开始了,那么王老师请小朋友听听前奏的音乐,听听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放录音)“这几小节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是怎样的?”(小动物在列队迎接狮子)

  ②1-4小节:狮王出现

  “我们再听听这四小节,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音乐很沉重)“小朋友都知道,狮子是兽中之王,是很威猛的,狮子在吃小动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它能对小动物说些什么?

  在平日的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常常放一些不同题材的幼儿歌曲或乐曲让幼儿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地就能说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出示乐谱1,教幼儿语言节奏:

  我就是那森.林之王,没有谁能比我强—,

  我要把那所.有动物,一个一个都吃光—。

  ③5-8小节:狮子的吼叫

  “狮子看见小动物们都在列队欢迎它,就高兴地吼叫起来,狮子一共吼叫了几次?让我们来欣赏下几小节”(四次,并让幼儿吼叫)

  幼儿特备喜欢模仿狮子的吼叫声,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孩子的兴趣特别高涨,以致没有听清楚音乐模仿狮子的吼叫声共几次,在这一点上我要特别注意细节,在欣赏前向幼儿讲清欣赏时的要求。

  ④最后几小节:狮王加入小动物的舞蹈队伍,最后吼叫一声

  “狮子的生日晚会,小动物会为狮子做什么?让我们来听听下面的音乐”(放最后几小节)“你听这段音乐,你觉得小动物在为狮子做什么?”(跳舞、演奏等)

  由于幼儿的经验不足,在想象小动物们为狮子做什么时,幼儿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幼儿除了说唱歌、跳舞外,没有发挥出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想象。

  3、教师讲自己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讲故事)

  森林之王狮子的生日晚会就要开始了,乐队吹起了号角,狮王大摇大摆、非常威武地走了过来。它看见大家都在列队欢迎他,就十分高兴地吼叫,乐队在为它伴奏,小动物们跳起了舞蹈,祝狮王生日快乐。狮王不由得加入了小动物们的舞蹈队伍。最后,它大吼一声,把小动物全吓跑了。

  4、请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边听边回忆故事情节。(教师给予适当提示)

  四、创编并表演

  幼儿自选动物头饰,教师当狮子边听音乐边玩狮子捉小动物的游戏。

  由于幼儿的想象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第一次表演时,幼儿表演的不是很好。

  特别是当狮子的音乐出现时,其他小动物都尖叫起来,听不清音乐;第二次表演在我的提示下,比上一次有所好转。课后我将道具和音乐放在游戏活动中,并单独指导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进行表演,幼儿发挥的很好,我们还在此基础上有为能力弱的孩子增加了表演的道具,如让他们扮演能移动的石头、大树等一次来增强表演能力弱的孩子的表演能力。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2

  大班活动:

  音乐欣赏:《快乐的小动物》

  执教:李婷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3

  教育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2.愿意随音乐做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碰铃、三角铁、打棒、铃鼓若干,大擦、大鼓各1个。图谱、节奏卡。

  活动重点:

  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活动难点:

  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引导幼儿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启发幼儿边唱边手拉手围成圈做三拍舞步,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二、互动学习

  (一)整体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启发幼儿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1.介绍乐曲名称,启发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想想水仙花随音乐 跳舞的样子。

  2.完整欣赏乐曲,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师:“随音乐跳一跳,看看水仙花仙子跳的是几拍子的舞蹈?”请幼儿模仿水仙花仙子随音乐跳舞,感受乐曲的特点。

  (二)结合节奏谱,分段欣赏感受《水仙花圆舞曲》的曲式特点。

  1.欣赏乐曲A段,启发幼儿边听边用不同的身体乐器拍三拍子节拍,如“腿手手”“头肩肩”“踏脚、捻指”等。

  熟悉A段旋律,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流动性以及旋律的优美舒缓。

  2.欣赏乐曲B段,引导幼儿与A段进行比较,发现其不同,并带领幼儿随B段音乐舞蹈。

  熟悉B段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活泼欢快。

  3.欣赏A’段,引导幼儿发现与A段旋律基本相同,并带领幼儿用不同的肢体乐器拍三拍节拍,进一步熟悉A段旋律。

  (三)分享交流

  1.完整欣赏乐曲,带幼儿随乐段变化做动作。

  带领幼儿用不同动作变现乐段变化:A段拍肢体乐器,B段站起来跳舞,A段第一组出来跳舞,B段第二组再次出来跳舞。

  2.启发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幼儿模仿水仙花仙子跳舞,用动作表现出乐曲的特点和乐段的变化。

  拓展延伸: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可以来表演这首乐曲。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感受画面的宁静、悠远、奇特、神秘。

  2、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画一幅人与动物共存的想象画。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材料准备:

  1、实物投影仪,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

  2、各种绘画工具、卡纸。

  活动过程:

  1、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你和它在一起有什么感觉?

  幼1:我喜欢老虎,老虎是森林之王。

  幼2:我喜欢小花猫,小猫很可爱能陪我睡觉。

  幼3:我喜欢小熊,跟它在一起,我觉得很暖和。

  幼4:我喜欢小鸟,小鸟会和我们一起唱《谁会飞》。

  ……

  2、欣赏抽象画《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讨论。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幅人与动物的画。

  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狮子和姑娘各是怎么样的?他们在干什么?

  幼1:我在画上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在睡觉,狮子在保护她。

  幼2:我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在演奏琴累了就睡着了,狮子在看她睡觉。

  幼3:我也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被狮子咬死了就躺在沙漠上。

  幼4:我觉得姑娘在听狮子讲故事呢!

  ……

  师:狮子吃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很凶,很恐怖(幼儿比划狮子吃人的样子并学狮子的吼叫)。

  师:那画面中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呀?

  幼1:狮子很安静,静悄悄的和姑娘讲故事。

  幼2:狮子在保护小姑娘,跟姑娘说:“你睡吧,我会保护你的。”

  ……

  师: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幼1:我还看到了月亮,感觉月亮很圆、很亮。

  幼2:我还看到了琵琶、月亮、花瓶,好象是姑娘在夜晚时演奏琵琶,使我听到了什么?

  ……

  师:这琴不叫琵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曼陀铃(丰富词汇:曼陀铃)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晚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有月亮。

  3、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色彩及细节的刻画,讨论:

  师:你看画面中最明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幼:月亮,因为月亮很亮,照亮了狮子和姑娘。

  小结:月亮在画面中虽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却让整个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师:你觉得画中描绘的最细致的是什么?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幼:我觉得狮子的毛画得很细致,还有姑娘身上的衣服头发也画的很细致。这样给人感觉很舒服。

  小结:狮子、曼陀铃和姑娘身上的衣服是画面中描绘最细致的地方。这样画,有的很细致,有的很概括,让人感到既像在我们当中,又像在我们梦幻中,有一种亦真亦幻,非常奇特的感觉。

  师:老师这有三首曲子,你觉得哪一首最像这幅画呢?(幼儿欣赏曲子进行配乐)

  幼1:我觉得第三首曲子,因为姑娘在睡觉时很安静,很舒服。

  幼2:我觉得第二首曲子,因为小姑娘在演奏曼陀铃很欢快、很好听。

  幼3:我觉得第三首曲子最像这幅画了,就像狮子在和姑娘说悄悄话或狮子跟姑娘讲故事。

  ……

  4、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宁静、空旷与神秘: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画里,坐在姑娘的身边,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师配乐讲片段,使幼儿更能投入到画中)

  幼1:我好象听到了狮子说:小姑娘你睡吧,我会在这保护你。

  幼2:我听到了狮子对小姑娘说:“我爱你!”

  幼3:我听到了狮子在跟小姑娘说:“我喜欢你,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

  师小结:一幅画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这样,画就变得有声有色了。

  5、简单介绍画家和作品名称,你喜欢这幅画吗?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幼1:我喜欢这幅画,就给它取个《美丽的姑娘》。

  幼2:我觉得叫《狮子和姑娘》比较合适。

  幼3:我也喜欢这幅画,就叫《漂亮的月亮》。

  ……

  6、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和它怎样相处?你能像卢梭一样画一幅人和动物在一块儿的画吗?

  幼1:我喜欢狮子,我觉得狮子能保护所有的小动物。我想跟它一起来保护我们班的小朋友。

  幼2:我喜欢小兔子,我要和它玩《小兔子乖乖》的游戏。

  幼3:我喜欢小狐狸,狐狸很聪明,这样我就可以天天起来回答问题了。

  幼4:我喜欢长颈鹿,因为长颈鹿很高,可以把我也举的老高老高的。

  ……

  7、幼儿自制绘画工具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想象的画面,大胆用色。

  师:那就请小朋友画一幅人和动物的画吧。

  8、作品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请幼儿互相观摩欣赏与交流。(引导幼儿自由述说,互相评价)

  师:你这幅画是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呢?(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你的作品).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5

  教材简解:

  节奏作为音乐要素之一成为诸多教学法中学习音乐的入手点。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从头到脚玩音乐"的音乐培训,接触的都是节奏音乐,回来以后在孩子们中间尝试过几次,效果还不错,其中就有将儿歌填入节奏中进行游戏的,学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本次活动,我有意将蔬菜的名字填入节奏谱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

  目标预设:

  1、通过语言中包含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词组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

  2、尝试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3、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配上蔬菜名字中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

  难点: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设计理念:

  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从节奏与语言结合开始学习节奏,以使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感知节奏的存在和律动。蔬菜又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于是尝试着将蔬菜名填入节奏谱,通过"老师要办一个蔬菜大餐,请小朋友和我一起煮蔬菜汤"为由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在主题《秋的畅想》实施过程中,有一次在带领孩子们外出参观菜场的过程中,孩子们最关注的便是鲜灵灵的蔬菜了,他们发现了各种各样不同蔬菜,在认认说说中积累了一些蔬菜特征、名称的初步经验。在数一数菜场里有哪些蔬菜时,孩子们关注得最多是自己吃过的`蔬菜,从家长资源的可利用性出发,特别是从孩子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出发,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节奏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孩子们肯定喜欢。于是就设计了《蔬菜汤》这一活动。

  一、"买菜"导入活动。

  二、认识各种蔬菜、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一个或两个、三个、四个字说。

  三、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的蔬菜汤"

  四、谁是"小馋猫"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一、"买菜"导入活动。

  "小朋友,我要办一个蔬菜大餐,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买菜吗?"幼儿随教师边唱买菜歌进场。

  二、认识各种蔬菜、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一个或两个、三个、四个字说。

  1、(请孩子们围成圆圈)"刚才我们买了很多新鲜的蔬菜。谁来说说买了哪些菜?(教师出示,幼儿说出蔬菜名称。)

  2、教师选择四样蔬菜放在前面,引导孩子分别为这四样蔬菜设计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词或词组,并组成节奏。

  3、孩子们伴随身体打击乐念读三遍整个蔬菜节奏组合。然后教师交换图片的位置请幼儿增加难度尝试。

  (1)按照图片的摆放幼儿跟读三遍。边读边拍手。

  "煮蔬菜汤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口令,一共要念三遍口令蔬菜汤就煮好了。我们来试一试。

  (2)交换图片顺序

  三、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的蔬菜汤"教师交代要求:"老师的蔬菜汤煮好了,可是这么多小朋友不够分,所以请小朋友自己来煮。请小朋友分成四组,每一组6人。分好组后每一组选一个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选四种蔬菜,然后带领你们一组的小朋友一起煮蔬菜汤。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蔬菜汤煮的最成功,好吗?

  1、幼儿分组,选小组长。

  2、自由讨论5分钟。

  3、游戏:到谁家做客。

  四、谁是"小馋猫"

  1、(身体转向老师),教师讲述故事;"老师这汤闻起来太好喝了,一个小朋友还没吃饱,于是他来到老师这儿偷吃了一个XX幼儿随老师念读新节奏。空的地方用手摊开表示。以此类推吃点2个、3个、4个。

  五、放松活动"小星星"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6

  设计思路:

  欣赏经典童话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将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融合,能使故事情境立体化,让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理解故事、展开想象。

  音乐作品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赋予想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情节变化,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整合推进。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音乐作品,能让幼儿有想象表达的空间,能提升幼儿综合感受的能力,能为幼儿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提供支持。

  将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融合推进,需要注意对音乐作品的选择,要与文学作品匹配,运用时要把握好时段,对作品的意境、情感也要能正确把握;要仔细分析不同作品的不同价值定位,如哪些地方需要分析和感受,哪些地方需要想象、描述和表达等。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有效融合,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本活动融入了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一:欢快的新年音乐;片段二:忧伤的音乐;片段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片段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四段音乐把幼儿从美好的现实生活带入了故事情境,并在欣赏与感受音乐作品中体会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与心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了幼儿的感受力与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倾听感受音乐,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情节变化,体验小女孩的心情与愿望。

  2、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和故事的兴趣。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ppt片段(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片段四:奶奶带领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向天空的情景。

  2、音乐片段(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abba-haPPYnewyear》;音乐二:忧伤的音乐《爱情白皮书》插曲一星华的回忆与想念;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阳光·舞·甜橙》;音乐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卡洛儿一假如爱有天意》)。

  3、完整的视频(配上故事讲述)。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引出故事,激发倾听兴趣

  1、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你知道什么节日快要来到了?人们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

  教师小结:欢快的新年音乐让我们联想到新年的欢乐气氛,还想到了许多开心的事情。

  (变化音乐,播放忧伤的音乐)

  【设计意图:在同一个节日,播放两段截然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冲击感,激发他们倾听故事的愿望,为幼儿对小女孩的生活遭遇产生同情心而埋下伏笔。】

  3、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播放忧伤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为幼儿"走进"故事打下基础。】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欣赏音乐、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1、观看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

  (1)从这张图片上看,小女孩过着怎样的生活?

  (2)从哪里看出小女孩非常冷?

  (3)看到这样的画面和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讲述故事:这是圣诞节的前夜,正下着雪,天气冷得可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停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整整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铜钱。

  2、观看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

  (引出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1)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说出小女孩的幻想吗?她会有哪些期望呢?

  【设计意图:引入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让幼儿从音乐中"听"到希望,他们忽然感觉事情会有转机,想象的大门立即打开,他们会把自己的祝福与心愿编入故事中,此时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平台。】

  3、观看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

  (1)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2)小结:小女孩第一次幻想到"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她渴望获得温暖;第二次幻想到"烤鹅",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吃到食物;第三次幻想到"圣诞树",因为她太孤独,她渴望得到快乐;第四五次幻想到"奶奶",因为她很痛苦,她渴望幸福,擦亮整把火柴,因为她怕失去奶奶。

  (3)开始的时候小女孩一根火柴都不舍得用,为什么后来会擦亮整把火柴?

  教师讲述故事: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活动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纪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静下来的时候细细反思这堂课?总结了以下几点成功之处?需改进之处以及困惑之处

  一、成功之处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情景。上课前?欣赏火柴《天堂片断》?精心设计开课导语?上一节课?我们从安徒生的笔下认识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小女孩还在大街上卖火柴?让我们把思路拉回到19世纪那个寒冷的夜晚……另外?借助音乐?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景中来。2、文本对话?领悟课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能够反复读?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够引导学生去体会?幻景越是美好?现实越让人感到悲凉?学生也能领悟到小女孩只能通过幻想来满足一下她对幸福的渴望?太可怜了。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次次从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3、反复朗读?升华学生情感在突破难点?领悟课文内涵之后?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须改进之处1、教学目标的第三点?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这一点达成度不高?我想?在教学中?如果适时的点拨一下这种写法?应该会更好?2、课的结尾可以适当有一些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用笔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愿望。

  三、值得思考之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人文性则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悟和把握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前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是上课时如何很好的去操作却很难?总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所以如何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课上达到完美统一?教师该如何操作是我在将来的教学中需要思考的。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7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树叶飘飘》,感受歌曲的主题,提高歌曲欣赏的能力。

  2、启发幼儿想象树叶飘荡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现。

  3、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秋游图片、各种形状的树叶做成的饰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可见,感受活动的快乐

  师:“孩子们,昨天咱们去见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吧。”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

  二、发挥想象,虽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飘荡的情景。

  1、初步尝试肢体动作表现情感。

  师:“小朋友好高兴呀,树叶好漂亮呀!从一个小芽芽可以长成这么漂亮的树叶,小芽芽怎么长成树叶的?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

  (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

  师:“大家做的真棒呀!”

  2、初步感受音乐,发挥想象表现树叶在风中起舞

  师:“树叶站在高高的树枝上。随风起舞,太有意思了。老师有个还注意,步入,我们开始当作一片树叶随风动起来吧。好吗?”

  (伴奏在中音区,轻柔的)

  师:“风停了,”引导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启发幼儿想象狂风时的情景

  师:“有风的天气真好玩。但是,不是每天都会刮轻风,还会刮什么风?你能作出树叶在风中的样子吗?”

  三、感受节奏的不同变化,并大胆的作肢体动作

  1、师:“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看看天气有什么变化。”

  (伴奏弹奏两遍,时快、时慢、时停。教师并不断提醒幼儿根据节奏的变化改变动作。)

  2、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

  教师小结。

  四、完整的表演

  (音乐从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

  用树叶装扮自己,完整的表演。

  五、活动延伸:

  捡一些树叶,做成树叶标本。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气氛,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2、感受游戏中相互配合、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绘画、语言、游戏活动中理解音乐。

  活动准备:

  1、会玩《找领头人》的游戏。

  2、《野蜂飞舞》的音乐磁带。

  3、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引出乐曲。

  教师:今天呀!xx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乐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2、整体欣赏乐曲,初步体验乐曲的紧张、激烈气氛。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好,音乐听完了,谁来说说你的感觉怎么样?你说说看(像蝙蝠)你觉得像什么呀!像蝙蝠在干什么呢?你呢?你有什么感觉?还有哪位小朋友想说一说跟他不一样的感觉?你说说看。(提问3-5位幼儿,关注全体)

  3、再次整体欣赏乐曲,并用画线条的方式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幼儿边听音乐边绘画。

  教师:好,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说,没关系,待会儿会用另一种方式让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一次呢,我们再听一遍音乐,听完之后请你用一种线条,把你听音乐的感受画下来,我们学过的线条有哪些?说说看?你来说,大家用手在空中一起画画看(波浪线、长城线、蜗牛线、直线、锯齿线等)锯齿线怎么画,像什么?好,还有什么线条,大家一起来还有不一样的,在这么多的线条里面你觉得这个音乐和哪种线条最像,就请你待会儿把它画在后面的纸上。请小朋友轻轻起立,每人找一个空地方站好了画,不搬小椅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线条(放音乐,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做好标记)

  (2)展示作品。

  好小朋友已经画完了,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幅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你画的是什么线,像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呀。(邀请3-5位幼儿)

  4、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形象。

  (1)教师:大家说的呢,都非常有道理!但是音乐家呀,他写的是一群大黄蜂在空中怎么样?(两手做翅膀状)在空中怎么样呀?在空中飞舞的故事。他给音乐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猜猜看?(野蜂飞舞)那我们想想看大黄蜂飞舞的动作有哪些?可以怎么飞?做给我看看(上飞、下飞、前飞、后飞),有的小朋友这样子(两翅震动),还有的小朋友这样子,还有呢?好的这么多的飞法!

  5、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乐曲。

  你们都玩过“谁是带头人”的游戏吗?那你们记得是怎么玩的吗?你们觉得“谁是带头人”游戏心情和听这个乐曲的心情像不像?哪里像?那我们今天听着野蜂飞舞的乐曲来玩“找是带头人”的游戏。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带头人,这个带头人要把我们刚才想出来的大黄蜂飞行动作做出来,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刚才我们想处大黄蜂飞行的动作有哪些?我们来回忆一下,谁愿意来当带头人(所有人跟着一起做)这个带头人做的好不好?

  下面我们就来边听音乐边玩游戏,xx老师先要选一个找带头人的人,谁愿意上来找?好,请你把你的小眼睛蒙起来,xx老师现在在选一个带头人,站起来给大家看,知道吗?(放音乐)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思考:

  怎样找到领头人?(看谁第一个变换动作,看大家的眼睛看着谁,看谁的神情最紧张……)

  领头人怎样不让别人找到自己?(等找的人眼睛不看自己的时候,再变换动作;不要太紧张)

  大家怎样掩护领头人?(用眼睛的余光看领头人)

  教师:今天我们是用哪几种方法和音乐做游戏的?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别的乐曲。

  动延伸:

  1、继续玩“找领头人”的`体育游戏或音乐游戏。

  2、用听、说、画、玩的方法欣赏别的乐曲。

  活动反思:

  《野蜂飞舞》这首乐曲情绪紧张、激烈,节奏变化快,但乐句不工整,乐段也不很明显。而我们平时往往会选择节奏和结构较清楚的作品,这类作品选择较少。根据这首乐曲与众不同的特点,我把活动重点定位在用语言、绘画、游戏的方式理解音乐,能合作共玩游戏,与同伴协调一致。

  本次活动通过对作品的倾听、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及幼儿的自主表现,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解音乐,理解有赖于倾听,两次倾听活动要求不同。一次是笼统地听,整体感受;另一次是细致地听,听画想结合,让孩子捕捉音乐细微的变化并尝试表达。后半部分是听音乐玩游戏,游戏的趣味性极强,每个孩子都自主参与到游戏中,合作共玩,相互配合,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

  活动中孩子的主体性突出,因为活动的每一环节是针对全体孩子设计的,无论是倾听,还是绘画,或是做游戏,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所以整个活动没有一个孩子处于游离或旁观的状态,整个活动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9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初步感受、体验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所表达的内容。

  2、愿意用动作、绘画、泥工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彩云追月乐曲和爱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绘画工具

  3、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2、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2)师:听完音乐请你选择与音乐有关的图画。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画。(图画有月亮、云、太阳、跑步、爵士舞太极)

  (3)你听过这种风格的乐曲吗?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

  (4)有位姐姐把这首乐曲用歌来唱,我们一起听听(播放爱戴的《彩云追月》)

  (5)请说说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的广东音乐。

  3、用动作表达感受。

  (1)幼儿自由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幼儿两两结对,合作表现彩云与月亮一起嬉戏的情景。

  (3)请个别幼儿表现自已创编的动作。

  4、听着音乐,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延伸

  进行打击乐演奏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幽默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符号、动作、表情及嗓音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体验、参与和表演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和蝈蝈的特点有一定的了

  2.物质的准备:音乐,ppt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蚂蚁和蝈蝈的头饰若干张,英文子母卡ABA、大沙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乐趣,

  1.以律动《郊游》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坐好。

  2.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内容

  1.完整欣赏音乐,欣赏完了以后向幼儿发出启发性的提问:"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允许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2.对孩子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活动课题"你们真聪明,小耳朵真灵",这首音乐的名称就叫《欢乐颂》,它里头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3.结合课件,有表情的像幼儿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秋天到了,果树成熟了,住在树下的三只蝈蝈可高兴坏了……..)从而激起幼儿的`感知欲望

  三、再次欣赏音乐,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对乐曲的经验。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儿感知乐曲结构,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小朋友,听完音乐你们知道这个音乐有几段吗?

  2.运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感知AB乐段的不同, 提问"A段和B段有什么不同,A段是怎样的,B段是怎样的""你认为那一段是蚂蚁,那一段是蝈蝈"3.教师引导幼儿用声势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我们用拍腿拍手表现蝈蝈号还是表现蚂蚁好呢?"四、尝试游戏表演,加深对音乐的记忆1.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愿担当角色表演,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予以帮助2.熟悉游戏以后,把幼儿分成2――3组同时游戏

  活动结束

  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活动延伸

  1.学习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2.在角色扮演区分角色表演3.在歌唱活动中学唱这首歌曲的歌词版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1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2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习蒙古族舞蹈提、压腕动作,尝试创编、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

  2.感受蒙古族风情,增进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跳一跳,草原小骏马。

  1.谈话:旅游过的地方。

  师:你们去旅游过吗?去过哪里?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2.律动:草原小骏马。

  (1)播放PPT。提问:这是哪里?怎么去?你们会骑马吗?怎么骑?

  (2)播放音乐。

  (3)师:这一次音乐有变化了,马儿有时跑得快,有时会跑得慢,仔细听音乐!

  二、学一学,快乐挤奶舞。

  1.欣赏蒙古风光片。

  师:我们来到了草原的深处,一起看看草原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2.学习提、压腕动作。

  (1)尝试自己做动作。

  (2)老师示范挤奶动作。

  (3)再次示范。

  (4)动作讲解、练习。

  3.创编挤奶舞动作。

  (1)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奶牛心情好一点?

  (2)跟着音乐,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奶牛好心情好一点。

  4.组合动作快乐舞蹈。

  (1)组合表演。师:奶牛心情好了,方法也会了,再来试试看,能不能挤出更多的牛奶。

  (2)完整表演。

  (3)不同姿势再次完整表演。

  三、看一看,优美蒙古舞。

  播放视频。师:我们带着满桶的牛奶回到蒙古包,喝牛奶、看表演。

  活动反思:

  这首歌词共分三小节,歌词中描写了草原的无限美丽风光,赞美了牧民们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件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体现草原的美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学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处都是花,彩蝶纷飞想到各种颜色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百鸟唱想到很多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运用课件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搜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亲耳聆听这首歌,并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抓朗读走进文本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喜欢读的同学起立来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的生气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再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在学完歌词的第一小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此段的方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找句子,抓词来理解,感情来诵读,熟读背下来。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再去学习第二、三小节歌词,也就轻松自在了。同时我又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并且让学生感悟背诵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创编歌词

  学文后,我还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进行仿写训练,效果较好,我发现他们写完后还在互相欣赏呢。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既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4

  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音乐教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我们可选择各种优秀作品去感染、熏陶幼儿。歌曲《小猴挠痒痒》是我无意中在以前的一本旧书上发现的一首歌曲,这首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前半部分表现了小猴给它的伙伴挠痒痒,把它们挠得哈哈笑、笑弯腰的情景,后半部分表现了调皮的小猴又去挠小刺猬,被小刺猬戳得"哇哇叫"的情景,非常的有趣,我觉得这些情节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引发幼儿的思维共鸣,应该是一件幼儿喜欢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以此为课题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幼儿阶段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可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创设情境、课件演示、图谱分析、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积极参与表演。教师以自己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感受表演的快乐,提高其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前后部分的不同情绪。

  2.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小猴和小刺猬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手势、动作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用手势、动作,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的手会说话,看谁最聪明,能看懂老师的手说的是什么话?教师做相应的坐正、起立等动作。

  2.再猜猜,我的手现在在干嘛?(挠痒痒的动作)通过各种手势动作,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挠痒痒的话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步感受音乐,做做小猴挠痒痒的动作。

  1.有一种小动物,它特别喜欢挠痒痒,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猜猜看会是哪种小动物?(听音乐)你觉得会是谁?究竟是不是这种小动物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做做小猴子挠痒痒的动作。

  3.小猴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挠挠脖子、一会儿挠挠腋窝(重点讲解腋窝),觉得挠痒痒可真好玩。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再学习能降低一些难度。幼儿通过感受音乐猜小动物、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各种挠痒痒的动作等,使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情、神态、动作,带领、感染幼儿,使幼儿进入情境,体会挠痒痒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将"腋窝"一词渗透其中,为幼儿后面学习歌曲一定的帮助。

  三、学习歌曲《小猴挠痒痒》。

  这只小猴子呀!它不仅喜欢自己挠痒痒,还喜欢挠其他小伙伴的痒痒(幼儿看课件)。一首歌曲《小猴挠痒痒》就把小猴给它的伙伴挠痒痒的情景给唱出来了,请你们仔细听听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

  2.提问:你听到什么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进行演唱。

  3.请小朋友,看着课件图片,完整的说出歌词。(看图片说歌词)引导幼儿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采用视听结合的唱法,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

  4.请小朋友听音乐轻轻地跟老师唱。

  5.听音乐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6.小猴可调皮了,为了把小猴调皮、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在歌曲的图谱中还安了一些小点点,你们看哪些地方有小点点?那有小点点的地方是怎样唱的呢?请你们再仔细听老师唱一唱(指图谱唱),看看你发现什么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试一试?

  为了表现小猴的调皮、可爱,歌曲中运用了多个附点,而附点音要唱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附点音,唱准附点音,就设计了图谱,通过图谱的讲解和比较,让幼儿直观的感受、体验歌曲,学习演唱歌曲。

  7.小朋友,这首歌曲前后部分表现的小猴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前面部分小猴挠小伙伴的痒痒时,要表现出高兴的心情,要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后面部分小猴去挠小刺猬时,要表现出害怕的心情,慢慢地唱,唱到"手爪刺破哇哇叫"时,要用快快的声音唱,"哎呦"要表现出小猴很疼的声音和感觉(出示前后部分的图谱)。请小朋友完整的演唱一遍,把小猴不同的心情给唱出来。

  8.男、女小朋友分别上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首歌曲前后两部分表现了小猴不同的情绪变化,且非常明显。在此,让幼儿自己感受、发现小猴的情绪变化,分析该如何演唱,幼儿的感受会更加的深刻,再加上前后图谱的区分出示,使幼儿能够加深理解,也更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5

  设计意图:

  《挪威森林》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结合故事、图谱、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图谱,尝试看谱听音乐。

  3、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图谱;2、魔棒,小铃;3、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就“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出示图谱,教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故事略)

  提问:森林里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欣赏音乐

  1、幼儿看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2、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3、分段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听音乐,玩游戏。

  游戏玩法: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教师幼儿均可),种子与小动物角色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游戏一至二遍结束。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04-25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四篇04-28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精选13篇)09-29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3篇04-23

精选大班音乐欣赏教案三篇09-27

精选大班音乐欣赏教案4篇07-03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精选17篇)03-03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通用15篇)05-12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通用11篇)05-3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音乐欣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

  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孩子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好的感受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孩子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孩子会听。

  一般来说,我国的儿童并不习惯于听音乐,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儿童来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但是如果在听音乐的同时配合一些自然的动作的话,不仅会使听音乐的过程充满乐趣,还能帮助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孩子“听”的艺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这堂圣桑的《狮王进行曲》欣赏活动。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乐曲《狮王进行曲》一开始便用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和森林气氛,接着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这一进行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先用钢琴一适度的快板奏出狮王行进的节奏,接着弦乐奏出狮王进行曲主题:沉重有力的颤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这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有低音曲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我通过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仅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且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大胆的用动作把音乐的内容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①引导幼儿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作品的三段体结构和它表现的形象、内容。

  ②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形象及动作。

  ③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①课前反复让幼儿听《狮王进行曲》,但不告诉幼儿乐曲名称。

  ②录音机、磁带、图形谱、磁铁数块

  ③各种动物头饰:狮子、兔子、树、羊、松鼠等

  ④报纸数张、黑板两块

  ·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起幼儿听的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只耳朵,)问:“这是什么?(耳朵)耳朵是作什么用的?”(听声音、听音乐等)“好!那就请大家闭上眼睛,专心用你的耳朵来听声音。”(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一张报纸在幼儿的面前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老师表扬孩子们听认真、仔细)老师将报纸揉成一团,再把报纸撕成一条一条,继续让幼儿听辨。

  二、节奏练习和发声练习:

  1、节奏练习:

  老师:“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晚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特别希望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也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哎呀!是什么样的晚会呢?我特别想知道,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做火车司机,把火车检修一下,这样才能很安全地到达森林。好,司机准备。”(老师弹琴)

  由于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节奏练习我们经常用上,因此孩子很快能明白我的用意,并且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幼儿的表演欲望很强,幼儿在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时,效果非常好。

  2、发声练习:

  老师:“我看每个小朋友都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把火车的叫声练一练。”(老师弹琴)

  老师:“现在我们的火车已经检修好了,火车就要开了。”(老师弹琴,幼儿做游戏《开火车》)

  三、欣赏主题音乐

  1、欣赏第一遍音乐

  “美丽的大森林到了。听,音乐响了,(教师很自然的带领幼儿坐在地板上,放音乐《狮王进行曲》,)你听完了这段音乐后,你们觉得小动物们要为谁举行盛大的晚会?”(提问幼儿)

  在幼儿猜测小动物时,有的幼儿回答:老虎、大象、豹子、猴子等,单单没有回答狮子的,在这里我有些着急,急于想让幼儿跟着我的思路走,就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了,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2、分段听音乐,请幼儿说一说每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

  ①“原来是森林之王狮子的生日晚会就要开始了,那么王老师请小朋友听听前奏的音乐,听听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放录音)“这几小节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是怎样的?”(小动物在列队迎接狮子)

  ②1-4小节:狮王出现

  “我们再听听这四小节,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音乐很沉重)“小朋友都知道,狮子是兽中之王,是很威猛的,狮子在吃小动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它能对小动物说些什么?

  在平日的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常常放一些不同题材的幼儿歌曲或乐曲让幼儿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地就能说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出示乐谱1,教幼儿语言节奏:

  我就是那森.林之王,没有谁能比我强—,

  我要把那所.有动物,一个一个都吃光—。

  ③5-8小节:狮子的吼叫

  “狮子看见小动物们都在列队欢迎它,就高兴地吼叫起来,狮子一共吼叫了几次?让我们来欣赏下几小节”(四次,并让幼儿吼叫)

  幼儿特备喜欢模仿狮子的吼叫声,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孩子的兴趣特别高涨,以致没有听清楚音乐模仿狮子的吼叫声共几次,在这一点上我要特别注意细节,在欣赏前向幼儿讲清欣赏时的要求。

  ④最后几小节:狮王加入小动物的舞蹈队伍,最后吼叫一声

  “狮子的生日晚会,小动物会为狮子做什么?让我们来听听下面的音乐”(放最后几小节)“你听这段音乐,你觉得小动物在为狮子做什么?”(跳舞、演奏等)

  由于幼儿的经验不足,在想象小动物们为狮子做什么时,幼儿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幼儿除了说唱歌、跳舞外,没有发挥出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想象。

  3、教师讲自己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讲故事)

  森林之王狮子的生日晚会就要开始了,乐队吹起了号角,狮王大摇大摆、非常威武地走了过来。它看见大家都在列队欢迎他,就十分高兴地吼叫,乐队在为它伴奏,小动物们跳起了舞蹈,祝狮王生日快乐。狮王不由得加入了小动物们的舞蹈队伍。最后,它大吼一声,把小动物全吓跑了。

  4、请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边听边回忆故事情节。(教师给予适当提示)

  四、创编并表演

  幼儿自选动物头饰,教师当狮子边听音乐边玩狮子捉小动物的游戏。

  由于幼儿的想象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第一次表演时,幼儿表演的不是很好。

  特别是当狮子的音乐出现时,其他小动物都尖叫起来,听不清音乐;第二次表演在我的提示下,比上一次有所好转。课后我将道具和音乐放在游戏活动中,并单独指导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进行表演,幼儿发挥的很好,我们还在此基础上有为能力弱的孩子增加了表演的道具,如让他们扮演能移动的石头、大树等一次来增强表演能力弱的孩子的表演能力。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2

  大班活动:

  音乐欣赏:《快乐的小动物》

  执教:李婷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3

  教育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2.愿意随音乐做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碰铃、三角铁、打棒、铃鼓若干,大擦、大鼓各1个。图谱、节奏卡。

  活动重点:

  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活动难点:

  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引导幼儿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启发幼儿边唱边手拉手围成圈做三拍舞步,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二、互动学习

  (一)整体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启发幼儿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1.介绍乐曲名称,启发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想想水仙花随音乐 跳舞的样子。

  2.完整欣赏乐曲,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师:“随音乐跳一跳,看看水仙花仙子跳的是几拍子的舞蹈?”请幼儿模仿水仙花仙子随音乐跳舞,感受乐曲的特点。

  (二)结合节奏谱,分段欣赏感受《水仙花圆舞曲》的曲式特点。

  1.欣赏乐曲A段,启发幼儿边听边用不同的身体乐器拍三拍子节拍,如“腿手手”“头肩肩”“踏脚、捻指”等。

  熟悉A段旋律,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流动性以及旋律的优美舒缓。

  2.欣赏乐曲B段,引导幼儿与A段进行比较,发现其不同,并带领幼儿随B段音乐舞蹈。

  熟悉B段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活泼欢快。

  3.欣赏A’段,引导幼儿发现与A段旋律基本相同,并带领幼儿用不同的肢体乐器拍三拍节拍,进一步熟悉A段旋律。

  (三)分享交流

  1.完整欣赏乐曲,带幼儿随乐段变化做动作。

  带领幼儿用不同动作变现乐段变化:A段拍肢体乐器,B段站起来跳舞,A段第一组出来跳舞,B段第二组再次出来跳舞。

  2.启发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幼儿模仿水仙花仙子跳舞,用动作表现出乐曲的特点和乐段的变化。

  拓展延伸: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可以来表演这首乐曲。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感受画面的宁静、悠远、奇特、神秘。

  2、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画一幅人与动物共存的想象画。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材料准备:

  1、实物投影仪,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

  2、各种绘画工具、卡纸。

  活动过程:

  1、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你和它在一起有什么感觉?

  幼1:我喜欢老虎,老虎是森林之王。

  幼2:我喜欢小花猫,小猫很可爱能陪我睡觉。

  幼3:我喜欢小熊,跟它在一起,我觉得很暖和。

  幼4:我喜欢小鸟,小鸟会和我们一起唱《谁会飞》。

  ……

  2、欣赏抽象画《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讨论。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幅人与动物的画。

  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狮子和姑娘各是怎么样的?他们在干什么?

  幼1:我在画上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在睡觉,狮子在保护她。

  幼2:我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在演奏琴累了就睡着了,狮子在看她睡觉。

  幼3:我也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被狮子咬死了就躺在沙漠上。

  幼4:我觉得姑娘在听狮子讲故事呢!

  ……

  师:狮子吃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很凶,很恐怖(幼儿比划狮子吃人的样子并学狮子的吼叫)。

  师:那画面中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呀?

  幼1:狮子很安静,静悄悄的和姑娘讲故事。

  幼2:狮子在保护小姑娘,跟姑娘说:“你睡吧,我会保护你的。”

  ……

  师: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幼1:我还看到了月亮,感觉月亮很圆、很亮。

  幼2:我还看到了琵琶、月亮、花瓶,好象是姑娘在夜晚时演奏琵琶,使我听到了什么?

  ……

  师:这琴不叫琵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曼陀铃(丰富词汇:曼陀铃)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晚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有月亮。

  3、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色彩及细节的刻画,讨论:

  师:你看画面中最明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幼:月亮,因为月亮很亮,照亮了狮子和姑娘。

  小结:月亮在画面中虽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却让整个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师:你觉得画中描绘的最细致的是什么?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幼:我觉得狮子的毛画得很细致,还有姑娘身上的衣服头发也画的很细致。这样给人感觉很舒服。

  小结:狮子、曼陀铃和姑娘身上的衣服是画面中描绘最细致的地方。这样画,有的很细致,有的很概括,让人感到既像在我们当中,又像在我们梦幻中,有一种亦真亦幻,非常奇特的感觉。

  师:老师这有三首曲子,你觉得哪一首最像这幅画呢?(幼儿欣赏曲子进行配乐)

  幼1:我觉得第三首曲子,因为姑娘在睡觉时很安静,很舒服。

  幼2:我觉得第二首曲子,因为小姑娘在演奏曼陀铃很欢快、很好听。

  幼3:我觉得第三首曲子最像这幅画了,就像狮子在和姑娘说悄悄话或狮子跟姑娘讲故事。

  ……

  4、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宁静、空旷与神秘: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画里,坐在姑娘的身边,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师配乐讲片段,使幼儿更能投入到画中)

  幼1:我好象听到了狮子说:小姑娘你睡吧,我会在这保护你。

  幼2:我听到了狮子对小姑娘说:“我爱你!”

  幼3:我听到了狮子在跟小姑娘说:“我喜欢你,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

  师小结:一幅画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这样,画就变得有声有色了。

  5、简单介绍画家和作品名称,你喜欢这幅画吗?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幼1:我喜欢这幅画,就给它取个《美丽的姑娘》。

  幼2:我觉得叫《狮子和姑娘》比较合适。

  幼3:我也喜欢这幅画,就叫《漂亮的月亮》。

  ……

  6、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和它怎样相处?你能像卢梭一样画一幅人和动物在一块儿的画吗?

  幼1:我喜欢狮子,我觉得狮子能保护所有的小动物。我想跟它一起来保护我们班的小朋友。

  幼2:我喜欢小兔子,我要和它玩《小兔子乖乖》的游戏。

  幼3:我喜欢小狐狸,狐狸很聪明,这样我就可以天天起来回答问题了。

  幼4:我喜欢长颈鹿,因为长颈鹿很高,可以把我也举的老高老高的。

  ……

  7、幼儿自制绘画工具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想象的画面,大胆用色。

  师:那就请小朋友画一幅人和动物的画吧。

  8、作品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请幼儿互相观摩欣赏与交流。(引导幼儿自由述说,互相评价)

  师:你这幅画是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呢?(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你的作品).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5

  教材简解:

  节奏作为音乐要素之一成为诸多教学法中学习音乐的入手点。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从头到脚玩音乐"的音乐培训,接触的都是节奏音乐,回来以后在孩子们中间尝试过几次,效果还不错,其中就有将儿歌填入节奏中进行游戏的,学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本次活动,我有意将蔬菜的名字填入节奏谱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

  目标预设:

  1、通过语言中包含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词组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

  2、尝试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3、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配上蔬菜名字中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

  难点: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设计理念:

  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从节奏与语言结合开始学习节奏,以使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感知节奏的存在和律动。蔬菜又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于是尝试着将蔬菜名填入节奏谱,通过"老师要办一个蔬菜大餐,请小朋友和我一起煮蔬菜汤"为由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在主题《秋的畅想》实施过程中,有一次在带领孩子们外出参观菜场的过程中,孩子们最关注的便是鲜灵灵的蔬菜了,他们发现了各种各样不同蔬菜,在认认说说中积累了一些蔬菜特征、名称的初步经验。在数一数菜场里有哪些蔬菜时,孩子们关注得最多是自己吃过的`蔬菜,从家长资源的可利用性出发,特别是从孩子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出发,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节奏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孩子们肯定喜欢。于是就设计了《蔬菜汤》这一活动。

  一、"买菜"导入活动。

  二、认识各种蔬菜、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一个或两个、三个、四个字说。

  三、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的蔬菜汤"

  四、谁是"小馋猫"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一、"买菜"导入活动。

  "小朋友,我要办一个蔬菜大餐,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买菜吗?"幼儿随教师边唱买菜歌进场。

  二、认识各种蔬菜、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一个或两个、三个、四个字说。

  1、(请孩子们围成圆圈)"刚才我们买了很多新鲜的蔬菜。谁来说说买了哪些菜?(教师出示,幼儿说出蔬菜名称。)

  2、教师选择四样蔬菜放在前面,引导孩子分别为这四样蔬菜设计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词或词组,并组成节奏。

  3、孩子们伴随身体打击乐念读三遍整个蔬菜节奏组合。然后教师交换图片的位置请幼儿增加难度尝试。

  (1)按照图片的摆放幼儿跟读三遍。边读边拍手。

  "煮蔬菜汤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口令,一共要念三遍口令蔬菜汤就煮好了。我们来试一试。

  (2)交换图片顺序

  三、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的蔬菜汤"教师交代要求:"老师的蔬菜汤煮好了,可是这么多小朋友不够分,所以请小朋友自己来煮。请小朋友分成四组,每一组6人。分好组后每一组选一个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选四种蔬菜,然后带领你们一组的小朋友一起煮蔬菜汤。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蔬菜汤煮的最成功,好吗?

  1、幼儿分组,选小组长。

  2、自由讨论5分钟。

  3、游戏:到谁家做客。

  四、谁是"小馋猫"

  1、(身体转向老师),教师讲述故事;"老师这汤闻起来太好喝了,一个小朋友还没吃饱,于是他来到老师这儿偷吃了一个XX幼儿随老师念读新节奏。空的地方用手摊开表示。以此类推吃点2个、3个、4个。

  五、放松活动"小星星"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6

  设计思路:

  欣赏经典童话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将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融合,能使故事情境立体化,让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理解故事、展开想象。

  音乐作品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赋予想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情节变化,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整合推进。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音乐作品,能让幼儿有想象表达的空间,能提升幼儿综合感受的能力,能为幼儿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提供支持。

  将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融合推进,需要注意对音乐作品的选择,要与文学作品匹配,运用时要把握好时段,对作品的意境、情感也要能正确把握;要仔细分析不同作品的不同价值定位,如哪些地方需要分析和感受,哪些地方需要想象、描述和表达等。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有效融合,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本活动融入了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一:欢快的新年音乐;片段二:忧伤的音乐;片段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片段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四段音乐把幼儿从美好的现实生活带入了故事情境,并在欣赏与感受音乐作品中体会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与心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了幼儿的感受力与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倾听感受音乐,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情节变化,体验小女孩的心情与愿望。

  2、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和故事的兴趣。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ppt片段(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片段四:奶奶带领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向天空的情景。

  2、音乐片段(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abba-haPPYnewyear》;音乐二:忧伤的音乐《爱情白皮书》插曲一星华的回忆与想念;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阳光·舞·甜橙》;音乐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卡洛儿一假如爱有天意》)。

  3、完整的视频(配上故事讲述)。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引出故事,激发倾听兴趣

  1、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你知道什么节日快要来到了?人们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

  教师小结:欢快的新年音乐让我们联想到新年的欢乐气氛,还想到了许多开心的事情。

  (变化音乐,播放忧伤的音乐)

  【设计意图:在同一个节日,播放两段截然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冲击感,激发他们倾听故事的愿望,为幼儿对小女孩的生活遭遇产生同情心而埋下伏笔。】

  3、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播放忧伤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为幼儿"走进"故事打下基础。】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欣赏音乐、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1、观看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

  (1)从这张图片上看,小女孩过着怎样的生活?

  (2)从哪里看出小女孩非常冷?

  (3)看到这样的画面和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讲述故事:这是圣诞节的前夜,正下着雪,天气冷得可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停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整整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铜钱。

  2、观看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

  (引出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1)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说出小女孩的幻想吗?她会有哪些期望呢?

  【设计意图:引入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让幼儿从音乐中"听"到希望,他们忽然感觉事情会有转机,想象的大门立即打开,他们会把自己的祝福与心愿编入故事中,此时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平台。】

  3、观看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

  (1)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2)小结:小女孩第一次幻想到"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她渴望获得温暖;第二次幻想到"烤鹅",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吃到食物;第三次幻想到"圣诞树",因为她太孤独,她渴望得到快乐;第四五次幻想到"奶奶",因为她很痛苦,她渴望幸福,擦亮整把火柴,因为她怕失去奶奶。

  (3)开始的时候小女孩一根火柴都不舍得用,为什么后来会擦亮整把火柴?

  教师讲述故事: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活动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纪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静下来的时候细细反思这堂课?总结了以下几点成功之处?需改进之处以及困惑之处

  一、成功之处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情景。上课前?欣赏火柴《天堂片断》?精心设计开课导语?上一节课?我们从安徒生的笔下认识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小女孩还在大街上卖火柴?让我们把思路拉回到19世纪那个寒冷的夜晚……另外?借助音乐?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景中来。2、文本对话?领悟课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能够反复读?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够引导学生去体会?幻景越是美好?现实越让人感到悲凉?学生也能领悟到小女孩只能通过幻想来满足一下她对幸福的渴望?太可怜了。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次次从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3、反复朗读?升华学生情感在突破难点?领悟课文内涵之后?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须改进之处1、教学目标的第三点?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这一点达成度不高?我想?在教学中?如果适时的点拨一下这种写法?应该会更好?2、课的结尾可以适当有一些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用笔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愿望。

  三、值得思考之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人文性则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悟和把握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前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是上课时如何很好的去操作却很难?总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所以如何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课上达到完美统一?教师该如何操作是我在将来的教学中需要思考的。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7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树叶飘飘》,感受歌曲的主题,提高歌曲欣赏的能力。

  2、启发幼儿想象树叶飘荡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现。

  3、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秋游图片、各种形状的树叶做成的饰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可见,感受活动的快乐

  师:“孩子们,昨天咱们去见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吧。”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

  二、发挥想象,虽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飘荡的情景。

  1、初步尝试肢体动作表现情感。

  师:“小朋友好高兴呀,树叶好漂亮呀!从一个小芽芽可以长成这么漂亮的树叶,小芽芽怎么长成树叶的?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

  (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

  师:“大家做的真棒呀!”

  2、初步感受音乐,发挥想象表现树叶在风中起舞

  师:“树叶站在高高的树枝上。随风起舞,太有意思了。老师有个还注意,步入,我们开始当作一片树叶随风动起来吧。好吗?”

  (伴奏在中音区,轻柔的)

  师:“风停了,”引导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启发幼儿想象狂风时的情景

  师:“有风的天气真好玩。但是,不是每天都会刮轻风,还会刮什么风?你能作出树叶在风中的样子吗?”

  三、感受节奏的不同变化,并大胆的作肢体动作

  1、师:“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看看天气有什么变化。”

  (伴奏弹奏两遍,时快、时慢、时停。教师并不断提醒幼儿根据节奏的变化改变动作。)

  2、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

  教师小结。

  四、完整的表演

  (音乐从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

  用树叶装扮自己,完整的表演。

  五、活动延伸:

  捡一些树叶,做成树叶标本。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气氛,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2、感受游戏中相互配合、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绘画、语言、游戏活动中理解音乐。

  活动准备:

  1、会玩《找领头人》的游戏。

  2、《野蜂飞舞》的音乐磁带。

  3、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引出乐曲。

  教师:今天呀!xx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乐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2、整体欣赏乐曲,初步体验乐曲的紧张、激烈气氛。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好,音乐听完了,谁来说说你的感觉怎么样?你说说看(像蝙蝠)你觉得像什么呀!像蝙蝠在干什么呢?你呢?你有什么感觉?还有哪位小朋友想说一说跟他不一样的感觉?你说说看。(提问3-5位幼儿,关注全体)

  3、再次整体欣赏乐曲,并用画线条的方式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幼儿边听音乐边绘画。

  教师:好,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说,没关系,待会儿会用另一种方式让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一次呢,我们再听一遍音乐,听完之后请你用一种线条,把你听音乐的感受画下来,我们学过的线条有哪些?说说看?你来说,大家用手在空中一起画画看(波浪线、长城线、蜗牛线、直线、锯齿线等)锯齿线怎么画,像什么?好,还有什么线条,大家一起来还有不一样的,在这么多的线条里面你觉得这个音乐和哪种线条最像,就请你待会儿把它画在后面的纸上。请小朋友轻轻起立,每人找一个空地方站好了画,不搬小椅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线条(放音乐,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做好标记)

  (2)展示作品。

  好小朋友已经画完了,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幅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你画的是什么线,像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呀。(邀请3-5位幼儿)

  4、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形象。

  (1)教师:大家说的呢,都非常有道理!但是音乐家呀,他写的是一群大黄蜂在空中怎么样?(两手做翅膀状)在空中怎么样呀?在空中飞舞的故事。他给音乐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猜猜看?(野蜂飞舞)那我们想想看大黄蜂飞舞的动作有哪些?可以怎么飞?做给我看看(上飞、下飞、前飞、后飞),有的小朋友这样子(两翅震动),还有的小朋友这样子,还有呢?好的这么多的飞法!

  5、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乐曲。

  你们都玩过“谁是带头人”的游戏吗?那你们记得是怎么玩的吗?你们觉得“谁是带头人”游戏心情和听这个乐曲的心情像不像?哪里像?那我们今天听着野蜂飞舞的乐曲来玩“找是带头人”的游戏。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带头人,这个带头人要把我们刚才想出来的大黄蜂飞行动作做出来,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刚才我们想处大黄蜂飞行的动作有哪些?我们来回忆一下,谁愿意来当带头人(所有人跟着一起做)这个带头人做的好不好?

  下面我们就来边听音乐边玩游戏,xx老师先要选一个找带头人的人,谁愿意上来找?好,请你把你的小眼睛蒙起来,xx老师现在在选一个带头人,站起来给大家看,知道吗?(放音乐)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思考:

  怎样找到领头人?(看谁第一个变换动作,看大家的眼睛看着谁,看谁的神情最紧张……)

  领头人怎样不让别人找到自己?(等找的人眼睛不看自己的时候,再变换动作;不要太紧张)

  大家怎样掩护领头人?(用眼睛的余光看领头人)

  教师:今天我们是用哪几种方法和音乐做游戏的?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别的乐曲。

  动延伸:

  1、继续玩“找领头人”的`体育游戏或音乐游戏。

  2、用听、说、画、玩的方法欣赏别的乐曲。

  活动反思:

  《野蜂飞舞》这首乐曲情绪紧张、激烈,节奏变化快,但乐句不工整,乐段也不很明显。而我们平时往往会选择节奏和结构较清楚的作品,这类作品选择较少。根据这首乐曲与众不同的特点,我把活动重点定位在用语言、绘画、游戏的方式理解音乐,能合作共玩游戏,与同伴协调一致。

  本次活动通过对作品的倾听、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及幼儿的自主表现,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解音乐,理解有赖于倾听,两次倾听活动要求不同。一次是笼统地听,整体感受;另一次是细致地听,听画想结合,让孩子捕捉音乐细微的变化并尝试表达。后半部分是听音乐玩游戏,游戏的趣味性极强,每个孩子都自主参与到游戏中,合作共玩,相互配合,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

  活动中孩子的主体性突出,因为活动的每一环节是针对全体孩子设计的,无论是倾听,还是绘画,或是做游戏,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所以整个活动没有一个孩子处于游离或旁观的状态,整个活动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9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初步感受、体验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所表达的内容。

  2、愿意用动作、绘画、泥工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彩云追月乐曲和爱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绘画工具

  3、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2、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2)师:听完音乐请你选择与音乐有关的图画。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画。(图画有月亮、云、太阳、跑步、爵士舞太极)

  (3)你听过这种风格的乐曲吗?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

  (4)有位姐姐把这首乐曲用歌来唱,我们一起听听(播放爱戴的《彩云追月》)

  (5)请说说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的广东音乐。

  3、用动作表达感受。

  (1)幼儿自由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幼儿两两结对,合作表现彩云与月亮一起嬉戏的情景。

  (3)请个别幼儿表现自已创编的动作。

  4、听着音乐,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延伸

  进行打击乐演奏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幽默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符号、动作、表情及嗓音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体验、参与和表演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和蝈蝈的特点有一定的了

  2.物质的准备:音乐,ppt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蚂蚁和蝈蝈的头饰若干张,英文子母卡ABA、大沙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乐趣,

  1.以律动《郊游》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坐好。

  2.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内容

  1.完整欣赏音乐,欣赏完了以后向幼儿发出启发性的提问:"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允许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2.对孩子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活动课题"你们真聪明,小耳朵真灵",这首音乐的名称就叫《欢乐颂》,它里头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3.结合课件,有表情的像幼儿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秋天到了,果树成熟了,住在树下的三只蝈蝈可高兴坏了……..)从而激起幼儿的`感知欲望

  三、再次欣赏音乐,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对乐曲的经验。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儿感知乐曲结构,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小朋友,听完音乐你们知道这个音乐有几段吗?

  2.运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感知AB乐段的不同, 提问"A段和B段有什么不同,A段是怎样的,B段是怎样的""你认为那一段是蚂蚁,那一段是蝈蝈"3.教师引导幼儿用声势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我们用拍腿拍手表现蝈蝈号还是表现蚂蚁好呢?"四、尝试游戏表演,加深对音乐的记忆1.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愿担当角色表演,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予以帮助2.熟悉游戏以后,把幼儿分成2――3组同时游戏

  活动结束

  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活动延伸

  1.学习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2.在角色扮演区分角色表演3.在歌唱活动中学唱这首歌曲的歌词版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1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2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习蒙古族舞蹈提、压腕动作,尝试创编、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

  2.感受蒙古族风情,增进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跳一跳,草原小骏马。

  1.谈话:旅游过的地方。

  师:你们去旅游过吗?去过哪里?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2.律动:草原小骏马。

  (1)播放PPT。提问:这是哪里?怎么去?你们会骑马吗?怎么骑?

  (2)播放音乐。

  (3)师:这一次音乐有变化了,马儿有时跑得快,有时会跑得慢,仔细听音乐!

  二、学一学,快乐挤奶舞。

  1.欣赏蒙古风光片。

  师:我们来到了草原的深处,一起看看草原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2.学习提、压腕动作。

  (1)尝试自己做动作。

  (2)老师示范挤奶动作。

  (3)再次示范。

  (4)动作讲解、练习。

  3.创编挤奶舞动作。

  (1)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奶牛心情好一点?

  (2)跟着音乐,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奶牛好心情好一点。

  4.组合动作快乐舞蹈。

  (1)组合表演。师:奶牛心情好了,方法也会了,再来试试看,能不能挤出更多的牛奶。

  (2)完整表演。

  (3)不同姿势再次完整表演。

  三、看一看,优美蒙古舞。

  播放视频。师:我们带着满桶的牛奶回到蒙古包,喝牛奶、看表演。

  活动反思:

  这首歌词共分三小节,歌词中描写了草原的无限美丽风光,赞美了牧民们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件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体现草原的美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学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处都是花,彩蝶纷飞想到各种颜色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百鸟唱想到很多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运用课件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搜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亲耳聆听这首歌,并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抓朗读走进文本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喜欢读的同学起立来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的生气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再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在学完歌词的第一小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此段的方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找句子,抓词来理解,感情来诵读,熟读背下来。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再去学习第二、三小节歌词,也就轻松自在了。同时我又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并且让学生感悟背诵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创编歌词

  学文后,我还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进行仿写训练,效果较好,我发现他们写完后还在互相欣赏呢。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既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4

  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音乐教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我们可选择各种优秀作品去感染、熏陶幼儿。歌曲《小猴挠痒痒》是我无意中在以前的一本旧书上发现的一首歌曲,这首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前半部分表现了小猴给它的伙伴挠痒痒,把它们挠得哈哈笑、笑弯腰的情景,后半部分表现了调皮的小猴又去挠小刺猬,被小刺猬戳得"哇哇叫"的情景,非常的有趣,我觉得这些情节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引发幼儿的思维共鸣,应该是一件幼儿喜欢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以此为课题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幼儿阶段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可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创设情境、课件演示、图谱分析、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积极参与表演。教师以自己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感受表演的快乐,提高其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前后部分的不同情绪。

  2.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小猴和小刺猬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手势、动作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用手势、动作,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的手会说话,看谁最聪明,能看懂老师的手说的是什么话?教师做相应的坐正、起立等动作。

  2.再猜猜,我的手现在在干嘛?(挠痒痒的动作)通过各种手势动作,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挠痒痒的话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步感受音乐,做做小猴挠痒痒的动作。

  1.有一种小动物,它特别喜欢挠痒痒,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猜猜看会是哪种小动物?(听音乐)你觉得会是谁?究竟是不是这种小动物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做做小猴子挠痒痒的动作。

  3.小猴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挠挠脖子、一会儿挠挠腋窝(重点讲解腋窝),觉得挠痒痒可真好玩。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再学习能降低一些难度。幼儿通过感受音乐猜小动物、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各种挠痒痒的动作等,使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情、神态、动作,带领、感染幼儿,使幼儿进入情境,体会挠痒痒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将"腋窝"一词渗透其中,为幼儿后面学习歌曲一定的帮助。

  三、学习歌曲《小猴挠痒痒》。

  这只小猴子呀!它不仅喜欢自己挠痒痒,还喜欢挠其他小伙伴的痒痒(幼儿看课件)。一首歌曲《小猴挠痒痒》就把小猴给它的伙伴挠痒痒的情景给唱出来了,请你们仔细听听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

  2.提问:你听到什么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进行演唱。

  3.请小朋友,看着课件图片,完整的说出歌词。(看图片说歌词)引导幼儿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采用视听结合的唱法,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

  4.请小朋友听音乐轻轻地跟老师唱。

  5.听音乐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6.小猴可调皮了,为了把小猴调皮、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在歌曲的图谱中还安了一些小点点,你们看哪些地方有小点点?那有小点点的地方是怎样唱的呢?请你们再仔细听老师唱一唱(指图谱唱),看看你发现什么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试一试?

  为了表现小猴的调皮、可爱,歌曲中运用了多个附点,而附点音要唱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附点音,唱准附点音,就设计了图谱,通过图谱的讲解和比较,让幼儿直观的感受、体验歌曲,学习演唱歌曲。

  7.小朋友,这首歌曲前后部分表现的小猴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前面部分小猴挠小伙伴的痒痒时,要表现出高兴的心情,要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后面部分小猴去挠小刺猬时,要表现出害怕的心情,慢慢地唱,唱到"手爪刺破哇哇叫"时,要用快快的声音唱,"哎呦"要表现出小猴很疼的声音和感觉(出示前后部分的图谱)。请小朋友完整的演唱一遍,把小猴不同的心情给唱出来。

  8.男、女小朋友分别上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首歌曲前后两部分表现了小猴不同的情绪变化,且非常明显。在此,让幼儿自己感受、发现小猴的情绪变化,分析该如何演唱,幼儿的感受会更加的深刻,再加上前后图谱的区分出示,使幼儿能够加深理解,也更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15

  设计意图:

  《挪威森林》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结合故事、图谱、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图谱,尝试看谱听音乐。

  3、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图谱;2、魔棒,小铃;3、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就“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出示图谱,教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故事略)

  提问:森林里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欣赏音乐

  1、幼儿看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2、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3、分段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听音乐,玩游戏。

  游戏玩法: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教师幼儿均可),种子与小动物角色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游戏一至二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