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探索发现纸张通过折叠等方式可以站立和承重。
2.能通过比较探索纸张的不同折叠方式对其承重能力的影响。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玩过“站起来”的音乐游戏。
2.幼儿尝试过借助辅助材料让物体站起来,如让笔站起来等。
3.幼儿参加过美工折纸活动。
物质准备:
1、游戏音乐、播放器。
2.教师用的统计表。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张纸、记录表、积木若干、笔。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导入。
1.引导语:来,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站起来”的游戏吧,小朋友们要开动脑筋,让自己站起来、站得稳,比比看谁的办法多。
2.随着音乐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师报出数字指令,幼儿做“站起来”的动作。例如,教师报“3”,则幼儿身体3个地方与地面接触;教师报“5”,则幼儿身体5个地方与地面接触。
二、自由探索,让纸张“站起来”。
1.出示纸张导入:看大家玩得这么开心,纸张娃娃羡慕极了,它也想自己站起来,我们来帮他想想办法吧。
2.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让纸张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3.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可给幼儿适当的提示,如可通过折叠的方法让纸张站起来。
4.分享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让纸张站起来了呢?
5.教师根据幼儿的示范在统计表中画出相应的图示。
三、实验比较,探索纸张的不同折叠方式对其承重能力的影响。
1.猜测并实验:哪种纸张上放的积木最多?
结合统计表提问:纸张娃娃站起来了,它们可神气了,都说自己的力量大,你们猜猜这几个纸张娃娃谁举起的积木最多。
2.鼓励幼儿猜测并自由把积木放在站着的纸上。
小结:同样的纸张,折的方法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量也不一样。
四、设置挑战,比较实验并记录。
1.提问:纸怎么折叠,能使积木放得多又稳呢?
2.出示记录表,提出要求:每人一张记录表,把折纸的方法画在第一行格子中,纸张实际能承受的积木数量记在第二行格子中。
3.出示幼儿折的纸,分享交流:
(1)你的纸张娃娃放了几块积木?你用了什么折叠方法?
(2)你在摆放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秘密?
4.小结:折纸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要先让纸自己站稳,再小心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究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可以吸水的东西。
3、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
(2)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物质材料准备。
(1)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集体讨论水到哪里去了?
2、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幼儿自由选择一至两种材料,再次实验。
4、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活动结束,让我们去外面找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可继续研究家中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我们课程中的主题《弯弯绕绕》,让孩子能更多的去感受弯绕的特点。
活动目标
1、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2、感知弹簧的盘绕形状及其特点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装有弹簧的圆珠笔、不装弹簧的圆珠笔、弹簧小玩具、自制弹簧的材料等等。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幼儿自由的探索
今天我们每位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两只圆珠笔,你们玩一玩,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提醒孩子可以吧圆珠笔打开,看看笔里面有什么?
二、了解弹簧的作用
请幼儿说一说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发现小弹簧)
幼儿玩玩小弹簧。(说一说弹簧的作用)
观察小弹簧,(弹簧为什么会跳?它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做的)
引导幼儿发现如果把弹簧拉直了,它就不会跳了。
弹簧的弹性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用。(幼儿观察和摆玩自己准备好的弹簧小玩具)
让我们去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弹簧的物品。(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有弹簧的东西)
结束部分
动手做一做。
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制作小弹簧。把制作好的弹簧添加上一些有趣的形象,如变成弹簧娃娃,会是会跳的小公鸡等等。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区角中展示出幼儿的.弹簧作品。
教学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而不是弹簧的弹性这一知识点。因此在引题部分我就让孩子先自由的去探索和发现,从而引发幼儿探索的愿望。从中发现圆珠笔能跳起来的关键就是那个小小的弹簧。再通过准备好的一些弹簧玩具上,幼儿对于弹簧的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最后的制作环节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幼儿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制作小弹簧时,有些孩子对于怎样缠绕铁丝还是不太清楚,有些缠得很少,没有几圈,弹簧就挑不起来了。因此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把作品展示在区角中,一是可以丰富我们的区角,二是可以让孩子去进一步的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同伴分享。
3、使幼儿对探索竹的自然现象并且感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竹制品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题。
1、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种植物,它在我们赣南地区有很多。请听谜面“小时破土而出,长出节节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处多而广泛”。
2、幼儿猜并说出谜面。
二、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种物品,你们看到过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儿自由发言。
老师下结:刚才小朋友说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却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杨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播放图片。提问:你看到什么?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竹子做这些东西呢?竹制品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吗?
三、了解竹子的用处。
1、用竹子做房子、篮子有什么好处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为什么?
小结: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种竹制品外,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这么有用处。我们应该多种竹子,让竹子多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透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状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能够吃的叶子。
师:叶子能够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搞笑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要求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准备。今天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便于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
活动目标:
1、 互相交流有关昆虫的资料,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2、 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我们的关系。
材料与工具:
幼儿收集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过程设计:
一、 师提问,引出讨论的主题:
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二、 请幼儿自由发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作适当的记录。
三、 展示资料,幼儿互相参观并交流有关昆虫的话题。
小结:幼儿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昆虫的奥秘。
反思:
幼儿第一天开展有关于昆虫的知识讨论,兴趣非常浓厚,个别幼儿带来的书籍中介绍的昆虫的知识也较为丰富详尽,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截取有针对性的昆虫开展探索与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探索中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养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植物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身边的植物。
活动准备:
各种植物、白色手帕若干、刮画笔若干;视频《植物色素的'用途》;记录表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们,最近老是新学了一个魔术,看我给你们露一手。(出示一块白手帕)看,一块手帕,什么颜色的?(拿出青菜叶)一片青菜叶,什么颜色的?白手帕、青菜叶,变变变!(老师将绿叶子包在白色手帕里,搓、拧、拍等,使手帕上染上绿色。)
2. 快速打开手帕,引导幼儿观察,手帕变成什么样了?(找到叶子)青菜叶变成什么样了?手帕怎么会变绿了呢?青菜叶里有什么呢?(引出叶子里有色素)
小结:原来青菜叶里有色素,就藏在它们身体的里边,当叶子别捏坏了、拧烂了,他们身体里边的色素就跑出来了,所以老师的手帕上就染上了绿色。
二、指导探索,找到植物色素。
1. 提问:那么除了青菜叶,其他叶子中有没有色素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2. 介绍材料和方法:每组都有一个框子,里面有每人一块白手帕,还有各种叶子,(依次介绍菠菜叶、葱叶、生菜叶)请你选择一种叶子试试看,看看你试的叶子有没有色素。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在记录表上,如果你找到了色素,就在相应叶子的格子里画个勾。
3.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实验,个别展示,集体讲评。
小结:原来各种叶子里都有色素。
4. 提问:这些叶子是什么颜色的?色素都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其实这些色素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做叶绿素。
三、组织操作,幼儿再次探究。
1. 师:我们已经在叶子里找到了叶绿素,那么除了叶子,植物的其他部位里会不会有色素呢?它们的色素是什么颜色的呢?
2. 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下面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植物(依次介绍:紫甘蓝、胡萝卜、小番茄、橙子皮等。)试试看把它们捏烂、拧烂,或者请你们的刮画笔帮帮忙,看看能不能把它们身体里的色素找出来。如果你发现了色素,那请你也在记录表里记录好。不过这次在你们记录之前,请你们先看看你找到的色素是什么颜色的,然后用相应颜色的蜡笔进行记录,听明白了吗?
3.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探究,个别展示,集体讲评。
小结: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颜色的色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四、播放视频,了解植物色素用途。
1. 师:植物的色素有什么用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2. 提问:你看到植物色素用什么用处?幼儿回答。
小结:植物色素可以做药、让食物的颜色变得更漂亮、可以做成化妆品、水彩笔、还可以用来染布……植物色素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
五、延伸活动:洗手帕。
1. 引导幼儿观察植物色素用水能否洗干净。
2. 探索用什么能洗掉植物色素。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连贯得语句清楚地表达画面得内容。
2、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活动准备
1、课件—昆虫
2、捕虫网、饲养箱、工具书、菜园。
3、事先到附近观察地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挂图《昆虫大集合》,与幼儿交流分享曾经接触昆虫的经验,并请幼儿回答:
1、还见过哪些昆虫?
2、昆虫长什么样子?
3、它们会做些什么事?
4、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二、与幼儿一起看挂图《观察昆虫》的画面,了解户外观察鹰注意的事项,激发幼儿到户外观察的兴趣。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2、鼓励幼儿根据事情的前 后顺序,用连贯的'语句清楚表达画面内容。
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观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观察时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三、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
1、观察前将幼儿分组,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小心爱护昆虫。
2、视当时的情况,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带回教室。
四、与幼儿分享观察的经验,并请他么说一说:
1、你找到了什么昆虫?在哪里找到的?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捕捉到的昆虫,大胆提出问题,并把幼儿的问题制作成海报。
中班科学教案 篇11
活动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动中,一小朋友拿着手里的香蕉来问我:“老师,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点点的是什么?”“老师,这个可以吃吗?”我问全班的小朋友:“你们谁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点是什么吗?”有小朋友说:“这一定是香蕉快要烂了,香蕉变了颜色就不能吃了。”马上有小朋友说:“不对,这是香蕉的种子,我爸爸教过我的”我肯定并表扬了这个小朋友。看着小朋友将信将疑的神态,我设计科学活动“找种子”,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种子的奥秘,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评析: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评析:香蕉的种子具有特殊性,幼儿很少了解,通过单独提出,幼儿了解香蕉种子的独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评析: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询问,了解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评析: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份记录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种果实,考虑到种子的外形特征,教师在下面用双面胶带贴着,幼儿找到种子后就可以把种子贴在胶带上,这样方便了展示。)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评析: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但能检查幼儿的学习的结果,还使幼儿学习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3、种子贴画。
中班科学教案 篇12
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准备:
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实际观察,河蚌的生活挂图。
2、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
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来了几位新客人,它们就是河蚌宝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2、教师出示河蚌,请幼儿触摸观察。提问:
(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
(3)看一下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
(4)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结合河蚌实物总结介绍: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2片对称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为中心的同心环纹,宽窄和颜色深浅相间,叫生长线,它的形成受环境条件影响,但不代表年龄。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3、结合河蚌的结构图,让幼儿边观察边猜测思考问题:
(1)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东西的?
(2)河蚌有用吗?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4、结合幼儿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图,介绍河蚌的作用。
1) 适合烧、烹、炖,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
2)河蚌浑身是宝: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除育珠外,蚌壳可提制珍珠层粉和珍珠核,珍珠层粉有人体所需要的15种氨基酸,与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益阴、镇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积等功能。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
5、观看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加深对河蚌的认识。
教师提问:
1)珍珠是在那种小动物的肚子里长出来的?
2)你喜欢珍珠吗?为什么?
3)我们如何来保护它?
6、教师小结。
提醒幼儿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小动物们都能快乐地生活、生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
活动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毛毛虫生长演变图,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选取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直接导入活动: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毛毛虫找妈妈》,让幼儿初步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讲述故事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2、提出问题:
①毛毛虫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卵是什么样子的?
②毛毛虫在草地上爬,它先看见了谁?蚯蚓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
(出示触角)
③毛毛虫又爬呀爬,它又遇到了谁?蜗牛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翅膀)
④毛毛虫又看到了谁?小鸟怎么对它说呢?(出示六条腿)
⑤毛毛虫终于找到妈妈了,它的妈妈是谁呢?它长得什么样?
⑥毛毛虫发现自己和妈妈长得不一样,觉得很奇怪,那蝴蝶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呢?
二、说一说,做一做
1、请个别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
2、幼儿操作,人手一份材料,给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排序。
3、教师小结(出示图谱):原来毛毛虫是这样长大的,它先是一颗小小的卵,慢慢地变成一条毛毛虫从卵里爬出来,然后,它又变成一只蛹,最后,它才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再产卵,这样一个循环的生长过程。
三、游戏表演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教师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表现。
四、欣赏各种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情感。
①播放课件,欣赏蝴蝶图片。
②介绍蝴蝶的相关知识。
五、延伸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美丽的蝴蝶,看看它们还有哪些秘密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16
教材简解
中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对什么都充满兴趣。而生活中常见的瓶盖正为孩子们提供了探索的条件。圆圆的瓶盖可以滚、弹、抛等,而kt板做成的斜坡让孩子们惊喜不已,孩子们通过尝试、探索瓶盖的不同玩法,并试着将瓶盖在斜坡上稳稳的滚动。发展了幼儿动手探索的能力,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目标预设
1、探索瓶盖的各种玩法,尝试将瓶盖在斜坡上沿轨道稳稳的滚动。
2、能大胆表达探索的过程,体验滚瓶盖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探索将瓶盖沿着轨道稳稳的滚下来。
难点:了解圆与斜坡接触面越大滚的越稳。
教学过程
一、瓶盖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瓶盖。瓶盖可以怎么玩呢?请你们自己玩一玩。
教师观察幼儿玩瓶盖,并关注幼儿玩瓶盖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自己的玩法。
师: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的玩法。
3、师小结:我发现你们的`玩法真多,真是太厉害了,有的小朋友弹瓶盖、有的小朋友滚瓶盖。
4、师:为什么瓶盖会滚起来呀?你们看,瓶盖是什么形状的呀?原来圆圆的东西会滚动。
二、斜坡滚盖。
1、尝试滚盖。
师:刚才我们用手把瓶盖推着滚起来了,那我把瓶盖放在斜坡上不用手推,你觉得瓶盖会怎么样呀?
师:大家都觉得瓶盖会滚下来,那么现在就请你们去试试看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师:在滚瓶盖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原来有的瓶盖滚下来了,但是有的瓶盖还没开始滚就已经倒下了,为什么有时候瓶盖会站不稳啊?请你们讨论一下吧。
师小结:原来一个瓶盖站的地方窄窄的,很容易就会倒下的。
2、稳站瓶盖。
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瓶盖站稳呢?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瓶盖,请你们去尝试一下怎么样可以让瓶盖稳稳的站起来。
师:请你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让瓶盖站的稳稳的?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知道再找一个瓶盖粘起来,这样瓶盖就能站的稳稳的了。
3、稳滚瓶盖。
师:不过你们在滚瓶盖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请个别幼儿来滚一滚瓶盖。
师:小朋友们可以稳稳的将瓶盖站着了,瓶盖也能滚下去了,但是,你们发现了吗?瓶盖没有沿着轨道滚下去,而且滚到的别的地方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怎么样才能使瓶盖稳稳的沿着轨道滚下去。
师小结:原来瓶盖有大有小,只有找到了两个一样大的瓶盖,粘在一起,瓶盖才能沿着轨道稳稳的滚动。
三、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们玩瓶盖玩的开心吗?瞧!如果我把斜坡垫高,瓶盖会滚的怎么样啊?那请你们回教室尝试一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7
一、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感性经验。
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
的联系。
三、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
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
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西瓜有没有根?
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
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
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
察边提问。
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
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
惊喜。
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
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
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
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
能长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
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
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
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
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
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四、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
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
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这种
学习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在观察中学习,在探
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中班科学教案 篇18
教学意图:
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能够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嘀嘀哒》。运用幼儿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料、供给充分的物质材料,经过运用不一样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忙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构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在看看、说说中了解牵牛花生长的过程。
2、在活动中愿意大胆交流、进取表现。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今日,教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欢迎吗”
“客人是谁呢那就请它自我来介绍吧!”
2、观察画面
牵牛花的自述中,引导幼儿猜测想象,了解其生长过程。
画面一:
牵:这是我,还有我的兄弟姐妹们。
师提问:哎,他是谁呀幼儿猜测。
画面二:
牵:我被埋进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师:哎呀!怎样被埋进土里了呢它应当怎样做呀
画面三:
牵:我拼命往外钻……
引导孩子们一齐学往外钻的动作。
牵:总算钻了出来,咦我怎样变成了这样
师:它变成什么样了
小结:啊,原先小客人是一颗种子,那它会是什么种子呢还是让小客人继续介绍下去吧!
画面四:
牵:我顶着皱巴巴的叶子
师:什么是皱巴巴呀你们还看到什么东西也是皱巴巴的呢
画面五、六:
牵:我用力撑开皱巴巴的叶子。瞧!我像什么呀
画面七:
牵:没几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叶子。
师:咦!它说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呢
(毛茸茸)
画面八:
牵:小叶子长啊长,长成这么大!
继续播放画面九、十、十一、十二:
牵: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师:啊,真趣味,这颗种子先长出的叶子,此刻又长了一根藤,看这根长长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牵:是爬向左边还是爬向右边唉,要是有谁来帮帮忙就好了。
师:噢哟,它想找人来帮忙,找谁来帮忙它呢
画面十三:
师: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来这根藤会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一齐学习藤往上绕的动作。
师:谁来学学藤往上绕的样貌
画面十四、十五:
牵:此刻,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喽。
师:来,孩子们,我们也一齐学它往上爬喽。
师以儿歌的语言活跃气氛:藤儿藤儿真趣味,顺着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绕呀绕,哎呀呀,头晕了,绕糊涂了,理顺了再之后爬吧!
画面十六:
牵:绕啊绕,长啊长,这是我此刻的样貌。叶子多得数也数不清。
画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牵: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样东西,嘿嘿,猜猜这是什么
师:它越长越大,越长越鼓,哎,颜色也变漂亮了,是什么呢
画面二十一:
牵:啪,打开啦!哈哈,我是牵牛花!
师:哦,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先是牵牛花呀!
师:牵牛花像什么呢怎样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节奏的。
画面二十二、二十三:
师:看小喇叭越来越多,好热闹啊!他们一齐唱啊、跳啊,玩的真开心啊!
画面二十四:
师:哎,牵牛花怎样啦我们来听听它自我是怎样说的。
牵:一到晚上,我就会收拢小喇叭,静静睡一觉。
师:噢,原先牵牛花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要睡觉的。
画面二十五:
师:看,第二天早晨,牵牛花早早的醒来,张开小喇叭,嗨,你们听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该起床啦!”
3、巩固对牵牛花生长过程的了解。
师:哎呀,今日来我们班作客的是谁呀
听了它的自我介绍,你们明白它是怎样长大的吗
根据孩子们的回忆,教师图片箭头表示牵牛花的生成过程。
教师总结
四、延伸活动:
出示牵牛花的种子,到种植园地种植牵牛花。
师:牵牛花给小朋友带礼物来啦!看看,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们赶紧把它们埋到地里,让它们也快快长大,开出美丽的小喇叭来,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构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一样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本事,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构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总之,要想提高幼儿科学探究中记录的质量,使幼儿的科学记录变得生动而有意义,我们仍然需要从资料到形式、从作用到时机,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以积累经验,改善策略,完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经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个土豆
教师:这是什么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教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明白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
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此刻请你们再拿两个不一样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
要不你们就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经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磁性这一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本事。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乐于帮忙别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磁铁若干,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布条、钉子、曲别针、夹子等)若干,
2、小猫头饰、钓鱼杆、小鱼若干条,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扮猫妈妈,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在音乐伴奏下进入教室。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请幼儿打开礼物,帮猫妈妈寻找礼物中的秘密。
2、幼儿交流自我的'新发现,认识磁铁。
3、幼儿动手把礼物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里,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4、得出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
三、合作探究,了解磁铁的特性。
1、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2、启发幼儿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捡起撒在地上的针。
四、游戏―钓鱼
在音乐伴奏下,来到池塘帮猫妈妈钓鱼。
活动延伸
设立科学发现角,利用磁铁发现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的尾巴》08-21
中班《有趣的洞洞》科学教案模板03-29
小鸡出生的秘密中班科学教案03-25
《比粗细》中班优秀科学教案(精选12篇)06-09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03-16
冬天用的“宝贝”中班科学教案01-19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通用18篇)03-30
幼儿园中班教案《气球》科学教案03-03
中班科学教案:冰中取物12-07
中班科学教案:风(通用8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