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01 11:13:1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精选9篇)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习 5 的分解,发现 5 的分解规律。

  活动准备

  5 颗糖果、3 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 :小组

  1. 每个幼儿有 5 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 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 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 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5 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 种)

  5 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 5 的.分解重新排列。

  4. 与幼儿重温 3、4、5 的分解方法。

  5. 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

  评价

  能找出 5 的分解方法。

  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分配数量的概念。

  2、在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糖果若干、贴有动物的娃娃盘、蚕豆、动物图片、不同数量的食物、纸制蛋糕人手一份、剪刀、湿毛巾。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分食物。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10片饼干,谁想吃?你们觉得饼干够不够分?为什么?那怎么办?(幼儿回答后共同分享)

  出示食物饼干后,幼儿很兴奋,有很多幼儿都想吃,当提问“饼干够不够分”时,幼儿异口同声地说“不够”,并想出了解决的方法。

  (2)出示八颗糖:有几颗?老师想把它们分给两个小朋友,够不

  够分?可以怎么分?分给四个小朋友呢?八个小朋友呢?

  幼儿已有了数量的概念,并能区分数量的多少,在此基础上,幼儿能正确地判断“够不够”,并能“一对一”地分配糖果

  3、幼儿尝试操作。

  (1)分蚕豆。

  出示蚕豆: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动物想请你们帮忙分蚕豆,你们愿意吗?小朋友要把蚕豆分给娃娃盘里的两个小动物,先要数一数你有几颗蚕豆。(幼儿操作)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并重点表扬能“平均分配”的幼儿

  大部分幼儿在操作中都能运用“一对一”的分配方法,个别幼儿能直接将蚕豆分成相等的两份。

  (2)分蛋糕。

  出示蛋糕:这是什么?原来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它还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出示动物图片)小猪把蛋糕切成了三份,你们觉得蛋糕够不够分?为什么?那我们帮小猪重新分一分,好吗?(幼儿按意愿把蛋糕剪成若干份)请2——3名幼儿送蛋糕,如幼儿能把蛋糕分成六份,作重点评价。

  分蛋糕时,有的幼儿先把蛋糕分成三份,然后再把每一份分成两份;有的幼儿则没有目的地把蛋糕分成了若干份,他们都能使每个小动物吃到蛋糕。在分蛋糕时,教师重点讲评了能“平均分配”的操作方法,帮助幼儿在理解“分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到“平均分配”的概念。

  4、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大家帮助了小猪,小猪可开心了,它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点心,

  看看是什么?你觉得够不够分?为什么?(请每一组的小朋友都说一说)小猪还有一个要求:让每个小朋友都吃到,而且要全部吃完。(每组请一名幼儿分点心,并说说是怎么分的。)

  幼儿分享食物,教师巡回查看,提醒幼儿注意卫生。

  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幼儿已有了“分配”的概念,当老师提供的食物数量少于一组幼儿人数时,他们能很快地想出解决的方法。当每个幼儿吃到点心时,充分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设计思路:

  一天,幼儿的午点是一个个可爱的动物饼干,小朋友见了,可高兴了,轻声讨论着自己喜欢的动物。可准备用餐时,有的幼儿问:“老师,饼干该怎么分呀?”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发现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分配的方法。其实,数学领域中的许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课,大班的幼儿对方位的认知已有一定的理解,能较好的掌握上下、前后等方位。左右方位的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以客体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在这一方面幼儿很容易混淆。本节课就是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进行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数过来,它的次序是有变动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双向排序,并能应用在生活中。

  2.通过操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其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数,它的位置始终不会改变,但是序数会变。难点是认识左右的双向排序,需先向幼儿确定是以面向物体来确定左右的,再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和巩固,最终掌握左右的双向排序。

  活动准备

  各色实物磁贴、方向卡(箭头磁铁)、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糖果么?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糖果店里瞧瞧。我们一起坐小火车去吧。

  2.出示红、蓝火车头,请两名老师扮演火车司机,请幼儿做乘客。

  二、观察情境挂图

  1.师:你们看,糖果店到了。

  2.水果店老板: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的糖果店。请小朋友随便看看吧。(请幼儿自由观察图片,让幼儿自由的说)

  3.使用方向卡随机提问。

  三、师生互动活动

  1.师:小朋友们来到糖果店,数学王国里的小动物们也来了。可是糖果店的老板说,小动物太多,要让他们排队进来,请小朋友帮他们排排队好吗?(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队。数数看来了几个小动物)

  2.请幼儿说一说从箭头方向数过去,胖胖猪排在第几位?从另一个方向数过去,他又排在第几位?

  四、幼儿探索操作

  师:小动物们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的水果宝宝,他们在哪里呢?水果宝宝已经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排好队等着小朋友了呢,他们想请小朋友也来看一看,从不同的方向数过来,他们都排在了第几个位置?

  五、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咱们在这里玩了很久,该回去了。你们看,火车司机在等咱们呢!请小朋友们先去排队领火车票吧。

  2.师:请拿到火车票的小朋友们,根据车票的颜色和座位号按顺序上车吧!

  3.请幼儿说说自己排在第几位。

  4.乘火车出教室,自然结束。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合成和分解在前面已经涉及到了,本活动也是数的合成和分解,所不同的是10是个特殊的数,它是第一个两位数,而它的合成和分解全部是一位数。先设计一个好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对10的合成和分解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进入教材的连线活动,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目标

  1、了解10的合成与分解。

  2、能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关联。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0。

  2、10的分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老师提前在10个纸牌子上画上小白兔,牌子上的小白兔分别是1个、2个、3个、4个、5个、5个、6个、7个、8个、9个。

  活动过程

  过程一:复习导入

  1、老师提示: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字了,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拍着小手,从1数到10。

  2、老师引导:今天又很多小白兔来到我们班,它们要和小朋友们做朋友,你们欢迎吗?(老师边说边拿出画着纸牌上的小兔子)

  过程二:游戏——小白兔找朋友

  1、老师讲话: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请我们小朋友帮小白兔找一定数量的朋友,你们可是要认真的找啊!

  2、老师请10为小朋友出来,每人发一个纸牌,并要它们各自数一数自己纸牌上有几只小白兔。

  3、老师讲游戏的规则:现在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朋友,要求每两个小朋友合成一组,这两个小朋友纸牌上的小白兔加起来要刚好是10只。小朋友就开始找,找到后两个小朋友就一起说:我们两个合起来是10只。

  4、一组小朋友完成游戏后,老师就有请了10个小朋友来参与这个游戏。

  5、等小朋友做完找朋友这个游戏,老师叫小朋友看自己的课本,让小朋友帮书上的小动物找朋友。

  过程三:教材活动

  1、老师要小朋友先看课本上的画面内容。

  2、老师叫小朋友说说课本上都有谁在?(有5只小熊,它们分别是:戴围巾的小熊、戴帽子的小熊、戴领带的小熊、戴手套的小熊、戴花的小熊;它们的下面都有很多糖果。

  3、老师要小朋友练习:画线连连,让每个小熊都能分到10个糖果。

  4、小朋友在课本上认真的数数并连线,老师看看小朋友的连线情况,个别的指导。

  5、做完老师给予小朋友表扬。

  教学反思

  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小朋友用扮演的方式和用一些小玩具让小朋友练习10的分解和组成,巩固小朋友对数的分解和组成。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10的分成与分解。

  2、 能和生活中的情景相关联。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该如何分。

  教学难点:如何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来掌握10的分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教师提前在10个纸牌子上画小白兔,牌子上小白兔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

  活动过程

  过程一:复习导入

  1、 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字了,请大家一起拍手数数,从一数到10

  2、 教师引导:今天有很多的小白兔到了我们班,它们要和大家做朋友呢,你们欢迎吗?

  过程二:游戏——小白兔找朋友

  1、 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一定数量的朋友,你们可要认真找。

  2、 老师请出10名幼儿,每人发一张牌,并要他们各自数数自己的纸牌上有多少只小白兔。

  3、 游戏要求: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朋友,要求每两个小朋友合成一组,这两个小朋友纸牌上的小白兔加起来要刚好是10只。

  4、 一组完成游戏,另外找10名幼儿再来玩游戏,直到所有幼儿都参与了这个游戏。

  过程三:教材活动——小熊分糖果

  1、 幼儿先熟悉教材上的画面内容。

  2、 幼儿说说教材上都出现了什么。(有5只小熊,每个小熊下面有很多糖果)

  3、 练习要求:画线连一连,让每个小熊都分到10个糖果。

  4、 小结活动,表扬幼儿。

  教学反思

  教学10 的分成时我让两个小朋友把纸牌上的数字放在一起刚好等于10,然后看他们的结果。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的兴趣提高了,进而在进一步让学生说说10的分成的其他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10的分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的很开心,达到了在轻松中愉悦学习的目的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板书课题: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习得知的,要表扬预习的好习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平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吗?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 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师:记录表完成了,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他的方法合理吗?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1 1 1 1 1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第四次 1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二: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2 2 2 2 2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三: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四: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4 4 4 4 4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大家把学具快速收起来,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不同的方法。请观察不同方法,这里一定有和你一样的方法,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师:“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再大一些的数目,你还能平均分吗?想试试看吗?

  教师拿出一包小棒,提出问题: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根,还剩 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 1 1 1 1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5 5 5 5

  第四次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 5 5 5 5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2 2 2 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2 2 2 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如:这个小组很会合作,不但会分,而且用口诀算得清,算得快!这个小组记录真认真,汇报的很有序!……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再问一下第一次不是分10根的小组,你觉得第一次分10根的方法怎么样?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 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分糖果的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发现糖果颜色的不同,学习按颜色的标记进行分类。

  3、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种不同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的糖果。

  2、盘子若干,透明塑料杯(3—4个),糖果(4—6颗)、分类杯(贴有颜色小熊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糖果大聚会。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吸引幼儿兴趣。

  教师:这些糖果宝宝真可爱,又漂亮又好吃,它们一样吗?说一说哪里不一样?

  (2)教师鼓励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糖果有红的、黄的、蓝的。

  (3)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糖果的颜色。

  教师:请你取一颗自己最喜欢的糖果,然后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

  2、认识标记,学习按糖果的颜色分类,送糖果回家。

  (1)教师出示有颜色小熊标记的塑料透明杯,引导幼儿尝试把这些糖果送给哪只小熊最合适。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讨论颜色标记:红颜色小熊的杯子就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教师按颜色标记给糖果分类,边分类边说:“××糖果送你回到××小熊家里”,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3、幼儿个别操作。

  (1)教师介绍并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小碟糖果和一个分类杯,请幼儿按照分类杯上的标记将小碟里的糖果宝宝送到杯子宝宝家里。

  (3)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4、尝一尝糖果。

  请幼儿品尝糖果,感受糖果的味道,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与形状,鼓励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学会讲诉。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黄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1.学习按颜色标记分类。

  教师出示有颜色标记的篮子:这些糖果放在哪个篮子里最合适?谁来试试?(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怎么知道把红糖果放在这个篮子(贴有红标记的篮子)里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标记:涂红颜色的卡片叫红标记,贴红颜色标记的篮子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学习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反思: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科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摸摸、看看、抓抓、尝尝中,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2、能够快乐积极的进行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

  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糖果,标有形状标记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约3分钟)

  1、猜一猜,引发兴趣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好吃的甜甜的礼物,我来摇一摇,你们听一听,猜猜他们会是什么?

  幼:糖,糖果。

  师:哦,糖果是甜甜的,你吃过甜甜的`糖果。

  2、糖果大聚会师: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糖果呀,好可爱的糖果宝宝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

  请幼儿取出一颗糖果,展示给大家看,并引导幼儿说一说糖果的形状、颜色,如红色的、圆圆的、方方的等。

  二、抓糖果,数一数。(约3分钟)

  1、抓糖果师:等一下请宝宝们抓一下糖果,记住,只能抓一次,一只手抓哦!"来;自。屈;老师;教。案;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数一数抓了几颗糖?(教师边说边示范)。

  2、幼儿自由抓糖果,并数一数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抓糖,指导幼儿数一数糖果的数量。

  师:请数好糖果的宝宝拿着你的糖果回到位置上来吧。

  师幼交流拿到了几颗糖果。

  三、认识标记,分一分糖果,送糖果回家。(约5分钟)

  1、出示空的盘子,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标记(圆形、正方形)师:这些糖果都混放在一起了,超市阿姨没办法卖掉了,她想请小三班的宝宝帮她分糖果,这个盘子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标记,那你们觉得这个盘子里应该装什么样的糖果宝宝呀?

  幼:圆圆的糖果宝宝。

  师:哦,这是圆形糖果的家。(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画有圆形标记的是圆形糖果的家,放圆形糖果,画有方形标记的盘子放方形的糖果)教师可以边说边示范放置糖果在不同标记的盒子里。

  2、幼儿自由分组分糖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超市阿姨说糖果宝宝要回家了,帮他们找一找吧。每个小朋友拿着自己刚才抓到的糖果,回到桌子旁,帮他们找到家吧。

  (先分完的幼儿可以和身边朋友说一说帮哪个糖果宝宝找到家了。)师:请大家看一看我们小朋友都为糖果宝宝找到家了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验证)师:每颗糖果都找到家了,超市阿姨感谢大家的帮助,这下阿姨可以在超市里卖了,为自己鼓鼓掌吧!

  四、最后教师要奖励幼儿品尝糖果。(约1分钟)

  师:每组的宝宝都帮糖果宝宝找到家了,谢谢你们,今天糖果宝宝要感谢你们,送给你们每人一颗糖果,糖果的味道有很多种,我们以后还可以按照他们的不同味道给他们分分家,但是糖不能多吃,要注意保护牙齿。

  (幼儿品尝糖果,引导幼儿感受糖果有多种味道,并体验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分糖果》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糖果店11-18

分糖果教案01-30

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07-27

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09-06

大班数学教案糖果店7篇11-18

大班数学教案《分饼》09-28

大班数学教案《分南瓜》09-15

大班数学教案:分饼07-07

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13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