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日历的用途,学会看日历。学习“年”、“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等字词。
2、让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及其排列的'顺序。
3、让幼儿知道1个星期有7天以及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汉字卡片若干张、活动指导:
1、教师以猜谜引入:“一个本子墙上挂,1年365天全装下。它那上面都有啥?红字黑字还有画。”
2、出示一本挂历,教师提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日历有什么用?
3、向幼儿介绍日历。
(1)、1年有12个月及月份的排列顺序。
(2)、1个月有30天或31天(2月只有28天或29天)
(3)认识某一天是星期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可以产生风的物品
2、注射器、气球、电吹风、风扇、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教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变大了。)
为什么变大了?(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气”从哪儿来?(从针筒中来。)
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教师:现在将风扇关闭,你还能感觉到风吗(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
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小朋友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
(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空调吹凉风;刮大风时很冷;打开冰箱有凉风;台风;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
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
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
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
(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
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由来。
群数,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又有相当的挑战性。说有“基础”,这是因为“数数”是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最多的数学启蒙,正如《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一书中提示我们的那样,“许多幼儿在学前期就具有丰富的有关数量的非正式知识,这恰恰就是他们日后学习和理解数概念的良好基础”;说是“挑战”,是因为对数字系统的精确感知和具体应用,对于思维尚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幼儿群数过程中,需要“直觉的物的图像”的不断支持。
在设计这节数学教育活动时,我即结合上述的“基础”和“挑战”,把过去传统、明确的2个(或3个,或5个,数量不等)一数的群数技能的学习,转化为除了“一个一个数”还可以“几个一数”的自主发现和不断尝试:对于孩子的观察发现,提供课件图片让其直观感受;对于孩子的操作探索,提供数卡、雪花片进行不断操作、记录和验证。如此,让孩子体会到进行几个一数的便利、有趣,并由此产生继发的好奇探索。与此相随的,孩子的群数能力不断提升和发展就有了可能。写到这里,“一眼看出来的数”的标题设计,也就能够被大家理解一一群数中的操作排列、数卡中所做的数字序列标记,其实也为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提供了检查和讨论过程中“一眼看出来的数”的便利。
二、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有关"数数"的经历、体验,并在个性化的群数尝试探索过程中自然迁移,获得群数能力的自然锻炼和提升。
2、感受群数带来的便利,乐意尝试数量较大的群数方法并进行观察记录,享受数数挑战带来的成就和快乐。
3、对数数活动萌发兴趣,初步形成对生活中的"数"及"数数"应用的积极关注的态度。
三、活动准备。
自制数字口袋(上标l~60的数字卡片),小夹子若干,雪花片若干,人手1支记号笔、l张数字卡,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口头唱数练习和游戏。
(1)导语设计:
你们会数数吗?听清要求一起来试试看。(先顺数,从58数到71;再倒数,从5l数到38。)
(2)教师小结:
数数时要把要求听在心里;大家一起数数时快的能"等一等",慢的会"追一追"。
(3)启发追问:
哪一种数法比较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倒数?
(4)鼓励激发:
遇到有“倒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观察,跟着一起练练倒数的本领。
(5)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无论是“顺数”还是“倒数”,都是为了让孩子在唱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数序。而集体唱数的过程,也是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另外,“倒数”的“困难”提出,让孩子了解到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多,也启发孩子在生活中主动观察和尝试——数学的学习不止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更在生活积累之中。
2、数物尝试,发现数得快的秘密:几个一数,数得快。
(1)导语设计:
请小朋友来数东西,你能数出总数是多少吗? 强调规则:数数需要动脑筋,先数出来的小朋友把总数藏在心里,举手告诉老师。(教师操作PPT课件,幼儿观察画面上的物体数量。)
(2)交流分享:
①孩子们,数出总数了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60块积木)
②有的人数得特别快,有的人数得慢一点,能分享—下,你们是怎么数的?(个别表达,集体倾听,教师追问引导幼儿思考辨析:如,你是一个一个数,60块积木就要数60下;你用的是10个一数的方法,还有人和她的方法一样吗?你们是怎么想到要用10个一数的方法的?)
(3)师幼小结:
①从小朋友的身上我学习到了,数数也需要“观察”。
②一起试一试10个一数的方法,10、20、30……
③如果在数字表上把1O个一数的数字顺序夹出来,该夹哪些数字?
④一个个数和10个一数的区别就是:一个个数需要60下,10个一数只要6下。
(4)经验迁移:
除了可以10个一数之外,还可以几个一数?
(5)反思:
以直观呈现出的数数过程的快慢不同,鼓励孩子讨论发现数数方法的差异,再过渡到"观察"在数数过程中带来的数数方法的调整变化,其中的引导因当下的"数数"学习而来,但又向着孩子长远的学习发展而去。在师一幼、幼一幼互动中,孩子和老师都享受到了集体学习、思考、辨析带来的乐趣,自然酝酿生成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活动氛围。
3、情境设疑:
乱七八糟怎么数?几个一数,用起来。
(1)导语设计:
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是正好10个一排,比如像这样,(教师展示ppt课件画面),那我们该怎么数呢?
①如果想用10个一数的方法该怎么办?
②集体讨论:
排成10个一排,然后,再用1O个一数的方法数出来。
10、20、30、40、50、60、68。
③启发追问:
如果像乐乐小朋友说的那样用5个一数的方法,应该几个排一排?
④操作要求: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堆堆的雪花片,你想几个一数,就几个排成一排,最后把你数出来的数字顺序,记录在数字卡片上。看看两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是什么?4个一数的呢?5个一数的呢?
⑤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⑥操作结束听信号整理材料。
(2)反思:
用夹子在数表上夹出10个一数的数字顺序的过程,也是直观再现群数便利之处以及厘清群数数数方法以便进行记录的过程。而10个一数的方法应用是建立在有序排列被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因而继发的群数方法的应用迁移,需要摆脱对有序排列的情境依赖,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数数方法创造出一个有序排列、几个一排的情境来。
4、经验分享:
我的`几个一数。
(1)导语设计:说说你是几个一数的?有跟她(他)一样的吗?我们一起在数字表上把2个一数的顺序标出来。(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粉色夹子将2个一数的2、4、6、8……数字用夹子夹起,作好标记。)
(2)启发追问:除了2个一数,你还有什么数的方法?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是什么呢?(同上,教师用蓝色夹子,将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夹出。)
(3)交流探讨:
你们觉得5个一数的数字顺序怎么样?5个一数数起来方便吗?
(4)应用尝试:
我们试试用起来怎么样?(结合PPT课件画面观察,进行5个一数的再次尝试应用。)
(5)继续追问:
除了2个一数、5个一数,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
(6)小结提升: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是什么本领?你觉得这样数数感觉怎么样? 你想为这样的数数游戏起一个什么名字?
(7)反思:
2个一数和5个一数是生活中常用的群数方法。在探索活动中,不少孩子也自然遇见和探索应用了这些群数的方法。因为常见,所以需要集体分享交流。分享的过程既是对2个一数和5个一数的应用感知,也是对所有不同群数方法的梳理提升,如数序的熟悉,数字顺序的方法记录等。而在"小结提升"中对群数方法的讨论和评价,即是对"一眼看出来的数"的充分思考和归纳总结。
5、活动延伸:
一眼看出来的数,我还想几个一数。
(1)导语设计:
我们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了6个一数、7个一数、l9个一数;也有小朋友说"好难的"。不过老师相信,只要你整齐排列好之后再数、再有顺序地对照数字表做记号,你就会发现——6个一数、7个一数,其实也很容易哦!
(2)操作活动:
幼儿自由尝试自己想挑战的几个一数。
(3)老师在观察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6个一数或7个一数的数字顺序验证分享。
(4)反思:
群数的能力是在不同的群数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中提升的。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对于群数数序的不断调整记录、对物体有序排列的反复尝试,都会帮助孩子的群数能力向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画出特别的我,产生自我欣赏的积极情感。
2、 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自信的介绍自己的五官特征。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面小镜子:绘画材料(油画棒、彩纸)2、 教师和本班两位幼儿的自画像。
活动过程:
1、 欣赏交流出示教师漫画式的自画像。这是谁的画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本班幼儿漫画式的自画像,这是我们本班两位小朋友的'画像,请你猜猜,他是谁?(提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位小朋友都很特别,你能找到自己特别的地方吗?请你照着镜子找一找。
你最喜欢自己什么地方?
2、 学习表现五官、头部特征如果你要画出你特备的部位,你应该怎么画?请个别幼儿尝试作画。
3、 幼儿作画幼儿尝试用夸张的漫画方式画自画像,夸张的表现自己无关的特征。
4、 根据画介绍我自己:我很特别,因为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布老虎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花样繁多、流布广泛,表征着“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意义。民间常用“虎头虎脑”来形容一个孩子的朝气蓬勃、活泼可爱。我园地处江苏省苏州市蠡口街道。蠡口家具城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家具交易市场。我园很多幼儿的家长都从事家具生产与销售行业,与之相配套的布艺靠垫孩子们也司空见惯。布老虎靠垫上面造型稚拙可爱、色彩对比强烈的布老虎形象,容易引发大班幼儿的欣赏兴趣。我尝试从美术欣赏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感受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色彩鲜艳、形象夸张、图案对称等艺术特色,理解其中的吉祥寓意,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欣赏、对比欣赏、多角度欣赏等形式,感受“布老虎”这种民间工艺的美术用色、对称装饰等特点,并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对“布老虎”装饰纹样的理解及喜好。
2.感受、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布老虎”的民俗文化寓意。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布老虎”这种民间工艺的美术用色、对称装饰等特点,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布老虎”的民俗文化寓意。
难点:能清楚、大胆地表述自己对“布老虎”装饰纹样的理解及喜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搜集关于“布老虎”系列(如布老虎玩具、布老虎衣服、布老虎鞋帽等)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2.PPT教学课件、PPT背景音乐《琵琶语》。
活动过程
1.欣赏、感受“布老虎靠垫” 装饰纹样中的色彩美
(1)自主欣赏:感受布老虎的夸张造型与丰富色彩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个非常特别的小靠垫,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几个小靠垫特别在什么地方呢?你喜欢这几个小靠垫吗?为什么?
(2)交流与分享:自主欣赏后的审美感知和理解
师:谁来说一说,这几个小靠垫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甲
幼1:这几个小靠垫是用布头做的,上面有一只小老虎。
幼2:小老虎的头好大呀,真可爱,真好玩。
幼3:这几只小老虎很特别:老虎的头在下面,屁股和脚在上面,超级可爱。
师:你喜欢这几个“布老虎靠垫”吗?为什么?
幼1:花花绿绿的,颜色很好看,我很喜欢。
幼2:喜欢这几只小老虎,老虎头很大,牙齿都露出来了,样子很酷。
幼3:小老虎的头在下面,脚在上面,很滑稽,很可爱。
师:这几只花花绿绿的“布老虎”给你什么感觉呢?
幼1:这些花花绿绿的颜色,我觉得很热闹,很喜庆。
幼2:看了这几只小老虎,我心里感觉很高兴,非常快乐。
幼3:我觉得喜气洋洋的,好像快要过年了一样。
2.欣赏、感受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的对称美
(1)重点欣赏:感受布老虎靠垫的对称装饰
a.重点欣赏照片①。
师:你喜欢这只“布老虎”身上的哪一种花纹?请你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这只“布老虎”身上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样的呢?
引导幼儿重点关注“布老虎”五官花纹特点:各种彩色线条,有直线、虚线、斜线、折线;鼻子上的花朵纹样是桃花;布老虎五官排列、花纹排列呈“左右对称”的装饰布局。
引导幼儿关注“布老虎”四肢的花纹特点:靠垫四角花纹是扇形图案、小草纹样,这四个角也是布老虎的四肢;布老虎的.上肢、下肢也是按“左右对称”的规律装饰的。
b.简略欣赏照片②、照片③、照片④。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第2只、第3只、第4只布老虎,它们身上的装饰花纹都有什么特点?
幼1:后面的小老虎也是左右对称的,眼睛对称、耳朵对称、牙齿也是对称的。
师:“布老虎的五官是对称的",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幼1:是的,布老虎的五官是对称的。
幼2:小老虎眼睛、眉毛上面的花纹都是对称的,鼻子上面的花纹也是对称的。
幼3:小老虎身体上所有的花纹都是对称的,颜色一样,大小也是一模一样的。
师:是的,小老虎五官形状、花纹大小、花纹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它们都是左右对称的。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4只布老虎。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4只布老虎的后背上,都有一个相同的装饰图案,这是什么图案呢?
幼1:这个图案我认识,是一个字,是“福气”的“福”字。
幼2:边上还有花朵呢,这些花朵也是左右对称的。
师:谁知道布老虎后背上的这个“福”字,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3:我知道了,这只小老虎能带来福气,就是这个意思。
幼4:小老虎是吉祥物,会保佑孩子们健康长大的。
评析:这个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中聚焦、放大、拉幕、画笔勾勒等便捷操作功能,进行直观操作与形象演示,幼儿讲到哪里,教师电子笔就点到哪里,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左右对称”的纹样装饰规律。
(2)对比欣赏:进一步感受布老虎靠垫的对称装饰布局
师:我还带来了另外2只布老虎靠垫,请你看一看,这2只布老虎靠垫和刚才我们看到的4只布老虎靠垫有什么不同?
幼1:刚才的布老虎靠垫上面只有一只小老虎,这2只布老虎靠垫上面各有两只小老虎。
幼2:刚才的小老虎的头是在下面的,这两只小老虎的头是在旁边(左右两边)的,真有趣。
师:前面我们看到的布老虎靠垫只有一个老虎头,叫“单头虎”。这只布老虎靠垫因为有两个老虎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头虎”。
师:谁来说一说,“双头虎靠垫”是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的呢?(左右对称、上下对称。)
评析:这个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翻照片查看器”功能,将第5只靠垫、第6只靠垫的照片进行90度、180度或360度旋转式“多角度对比”观察与欣赏。有助于幼儿充分感知、透彻理解民间装饰纹样中“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常用装饰方法。
3.感受、理解布老虎靠垫装饰纹样中的寓意美
师: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小靠垫吗?这样的布老虎靠垫有什么用处呢?
幼1:妈妈带我去家具城买家具的时候,我看见过的,是放在床上的。
幼2:小老虎靠垫还可以放在沙发上面,当成沙发靠垫,客人们肯定会喜欢的。
幼3:后面那两个长长的、有两个老虎头的靠垫,是小孩子用的小枕头。
师:“布老虎靠垫”是专门给谁用的呢?
幼1:是专门给小宝宝用的。
幼2:是大人买给宝宝的,因为小老虎很可爱。
幼3:我属小老虎,我家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小枕头,我很喜欢这个小老虎枕头。
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要买“布老虎靠垫”这样的礼物送给宝宝呢?
幼1:小老虎很漂亮,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
幼2:我也是属老虎的,小老虎很厉害的,其他小动物都不敢欺负它。
幼3:小老虎很强壮,大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
教师小结:布老虎靠垫又好看、又实用,这样的礼物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送给孩子们这样的礼物,是希望孩子们也能像小老虎一样虎头虎脑、健康又活泼。“布老虎”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件小小吉祥物,寄托了大人们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健康、茁壮成长。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收集“布老虎”系列物品,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有关“布老虎”系列物品的来历及“布老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2.在美工区提供水彩笔和各类浅色沙发边角皮料制作而成的“皮靠垫”,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刚刚学到的“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民间装饰纹样的装饰技能与方法,鼓励并支持幼儿创作“皮老虎靠垫”,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大意,感悟兔子先生的积极心态。
2.尝试用“换个想法”的方式和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中不那么幸运的事。
3.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及“换个想法”带来的豁达、愉悦。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1.盒子两个(一个内有若干“钻石”,一个为空盒)。
2.故事PPT,事件图片三幅。
3.背景音乐,声音音频。
过程:
一、游戏“幸运猜猜猜”
1.自由选择盒子,体会“幸运”与“不幸运”。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个盒子。你喜欢哪个盒子就请坐在哪个盒子这边。
(幼儿自由选择,分成两边坐下。)
2.说说感受。
师(打开幸运盒,取出“钻石”):哇,里面有宝物哦。选择这个盒子的小朋友现在心情怎么样?
师:你们选择了这个盒子真幸运啊!里面有好漂亮的钻石!
师:另外一个盒子里会不会有比钻石更好的东西,你们会不会更幸运呢?(打开空盒子)呀!是个空盒子。你觉得幸运吗?心情怎么样?
师:难道选择空盒子就真的不幸运了吗?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幸运的兔子先生》。为什么叫它“幸运的兔子先生”呢?兔子先生究竟遇到了什么幸运的事情?真的很幸运吗?
1.欣赏、理解故事第1——2段。
师:兔子先生遇到了什么事?你们觉得它遇到的是幸运事吗?为什么?
师:兔子先生觉得自己幸运吗?它是怎么说的?
师:为什么兔子先生觉得自己幸运呢?
师(小结):原来兔子先生遇到不幸运的事情时,会想办法把事情往好的地方想,找到小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
2.欣赏、理解故事第3段,进一步理解兔子先生的“幸运”。
师(教师讲述前半句):兔子先生遇到了什么事儿?这事儿幸运吗?为什么?
师:如果你是兔子先生,会怎么想这件事,从中找到小幸运,让自己有好心情呢?
师:我发现你们有点像幸运的兔子先生了,会在不幸运的`事情中想办法找到小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来听听兔子先生是怎么说的。
3.尝试帮助兔子先生找到第4——6段后半部分中的“幸运”。
(1)倾听教师讲述第4——6段中的前半部分。
师:故事里的兔子先生又遇到了三件不幸运的事儿,请你们听一听是什么事。
(2)交流、讨论。
你们觉得这三件事情中有小幸运吗?现在请你们帮助兔子先生找一找。请你和身边的4个好朋友组成一组,选择一件事情,讨论一下你们找到的小幸运。等会儿我们来分享。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分组选择事件图片并讨论。)
(3)各组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
师:你们真棒,找出了这么多小幸运。你们是“幸运的小朋友”。
三、完整倾听故事,感悟幸运
1.完整倾听故事。
师:后来兔子先生遇到了一只饥饿的大野狼,它还能这么幸运吗?答案就在结尾。让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播放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2.提升经验。
师:现在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幸运的兔子先生”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师(小结):原来兔子先生能把不那么幸运的事情往好的地方想,找到小幸运,从而让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好心情。
四、迁移生活经验,寻找幸运
师:还记得刚才的小游戏吗?选到空盒子的小朋友都觉得不幸运,现在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让自己觉得也很幸运,让心情变好呢?(引导幼儿表达。)
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从空盒子里找到了许多隐藏的小幸运。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祝福你们永远都有一个快乐美好的心情!
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幸运的兔子先生”的重点目标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寻找看似不幸事情中的幸运,这对大班幼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面带笑容,不停地说着“哈哈!我可真幸运,幸好……”的句式,他们已经找到了幸运。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帮助幼儿寻找幸运的三个路径值得我们借鉴。
1.带着悬念的游戏——引发对“什么是幸运”的思考
活动以“猜盒子”的游戏开始,装满“钻石”的盒子和空空如也的盒子对比强烈,让幼儿马上感受到了“幸运”和“不幸运”的不同。当选择空盒子组的幼儿满脸失望时,教师的一个颇有悬念的提问“难道选择空盒子就真的不幸运了吗”,引发了孩子对“什么是幸运”的思考。
2.三段式的解读——搭建“寻找幸运”的路径
教师引导幼儿带着悬念和思考进入解读环节。作品由七个平行的小片段组成,前三个片段,教师通过分段讲述逐步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幸运;后三个片段,教师请幼儿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来寻找幸运。在活动最后,教师在组织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前出示大野狼的图片,提醒幼儿用自己的前期经验去感受、体会幸运。以上三段式的解读,将教师的引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师幼互动融合在了一起,帮助幼儿搭建了寻找幸运的路径——遇到麻烦事时。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一想。
3.生活经验的链接——拓展“寻找幸运”的路径
第四环节“寻找空盒子的幸运”,需要幼儿运用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刚习得的策略。孩子们富有想象力和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学会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小幸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现在的我。
2、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变化,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愿望。
活动重点:
用图画表现现在的自己
难点: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幼儿用书《今天的'我》、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好朋友去说说吧。”
“小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了哪些很大的变化?”(幼儿拿着自己的照片与同伴交流)
2、绘画:今天的我
“请大家用画笔把现在的自己画出来。”
幼儿绘画,教师观察
3、相互欣赏自己的图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上海市学期课程指南告诉我们,大班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基于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能力,合作性的游戏活动会更能激发幼儿内在的合作意识,获得合作方法和能力。
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方式应从直接传授知识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寻找游戏伙伴,并协商讨论寻求问题答案。
2、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体验与同学在一起游戏学习的快乐。
重点:通过游戏情境寻找共同游戏伙伴,并协商讨论寻求问题答案,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难点:理解题意,运用已有经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寻找答案。
活动准备:
活动ppt、游戏桶、游戏纸、答题板、拼板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
(一)去羊村小学读书师:今天,我们背上小书包去青青草原的羊村小学读书吧!(跟着音乐背上小书包感受上学的愉快气氛)
(二)引出问题:需找同班同学师:学校到了,谁在学校门口迎接我们小同学呀?(播放慢羊羊校长视频)慢羊羊校长对我们说了什么呀?他让我们做什么游戏。(寻找班级同学)
二、寻找同班同学要求:根据自己手中的纸板,与其他小朋友配对成某一小动物,从而成为一个班级的同学。
师: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各有一块板,他是小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当您能和另外两位同学拼成小动物,那么你们就是同班同学啦!很有趣的游戏哦!(讲得就是默契)
(一)幼儿操作寻找同班同学
(二)验证:是否是同学,能否拼成某个小动物。
(三)小结:同学找到了,那么,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班级里的每个人都非常得重要,是其中的一部分,少了谁都不行!
三、寻找班级钥匙(一)寻找班级钥匙:
(一)村长画外音:你们都很棒,在最短的时间里,寻找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学,那么接下去你们将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班级的钥匙。
1、师:班级钥匙就在这些盒子中,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大家,一共有多少个盒子?那么4个班级就会有4把钥匙,那么到底是哪一个?
2、教师介绍需找钥匙的方法:
我们要将本班桌子上的三个题目完成,然后把三个答案和在一起,具备了三个要素之后就是盒子外的答案。
3、幼儿操作--验证(根据纸上要求可根据每个成员的不同特长将题目完成)
4、各组获取钥匙一起打开班级大门(歌曲喜羊羊灰太狼)小结:在小组中我们发挥了每个同学的特长和聪明的头脑,齐心协力寻找到了自己班级的钥匙,你们成功了。
(二)模仿同学间相互进行自我介绍创作感悟:
动画片喜羊羊灰太狼是孩子们所喜爱和熟悉的,故事中聪明、机智、勇敢的羊羊形象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选取羊羊小学读书的活动背景,既带有一定的游戏情境,同时也是鼓励孩子们像故事中的羊羊们一样,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共同去面对难题的精神品质。
在满足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他们积累了大量共同生活的经验和知识经验,这些经验使得他们更加自信、更有活力。如何让幼儿的这些特质和潜能更好的发挥呢?所以在设计这个活动之前,就试图将固有的教学形式进行一个打破,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在尝试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中明白某一个道理,那就是"朋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努力能让我们获得成功"。浅显的道理蕴含在一个个充满挑战的游戏中。
几个游戏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在前一个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下一个游戏。这也是一个帮助幼儿积累和梳理合作经验的过程,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共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活动评析合作活动《羊村上学记》通过欢迎大班小朋友上羊羊小学读书的故事情节,为幼儿设计了几个去羊村读书的小障碍,使得孩子在急于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游戏合作的经验。
一、在游戏情境中轻松学习、愉快答题,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首先游戏的形式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需要。其次在游戏中加入共同实践操作、共同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形式,帮助幼儿积累合作的经验。并尝试协商,运用个人学习经验去解决共同的问题,面对共同困难,这些心理品质的锻炼,使得大班的孩子在活动中越发显得可爱和机智。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是非常享受这样的活动经历的,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中,感受彼此带来的智慧和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活动中特别的明显。
二、活动内容的丰富以及游戏的巧妙设计使得活动更有趣更有益。
活动中的拼板环节是一个有趣的游戏。首先它和以往幼儿接触的拼板内容不同,没有形状、颜色的提示,每人手上有一张,12人同时拼,答案有4个。如果没有先前的合作经验,没有空间感没有大胆的想象,是很难完成4个小动物拼图的。游戏的设计使得整个过程让人心急又充满挑战和未知。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02-07
幼儿园大班跳绳教案08-19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09-01
家幼儿园大班教案03-03
幼儿园大班《邮票》教案07-15
幼儿园大班教案《爆米花》07-19
幼儿园大班教案《报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