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时间:2022-06-22 09:10:4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 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6个、玻璃杯1个、火柴、打火机。蜡烛实物图片、轻音乐、课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例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很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让幼儿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挂灯笼的时候等。)

  三、通过游戏《蜡烛的熄灭》,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方法。

  (1)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3)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5.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气被拉住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活动延伸: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 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活动反思:

  在组织这节科学活动课之前,我提前给孩子做了详细的安全工作讲解,因为担心从来没有接触过火的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再有怕孩子会不小心烧着手。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问题,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索,效果很好。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2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初步激发幼儿探索人体奥妙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认识指纹、发现指纹的独特性)、口语表达能力(用完整的语言讲述他观察到的指纹)、理解能力。

  3.初步了解指纹大体分为斗形纹、箕形纹和弓形纹三种,初步理解指纹的独特性和它的运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探索认识三种指纹——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操作探索法、游戏巩固法、联系自身法)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指纹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摸一样的指纹。(观察比较法)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指纹长在哪里、长得不一样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印泥,知道其用法,知道怎样用湿巾快速清洁(用印泥的常规提前培养好)。

  物质准备:导入用广告、印泥(6盒)和白纸(粘到桌子上、画好左右手的指纹记录表)、三种指纹样子(A4纸)、指纹在哪图片、指纹作用课件及视频、口红一个、湿巾每人一张(放桌中央)、提前照好每一个孩子的10个指纹印的照片(纸上要有孩子们的名字)。

  活动形式:

  集体、个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指纹锁广告”,激发兴趣。(3分)

  引导语:嘿,亲爱的宝贝们,你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

  提问:

  1.小朋友,谁能来说一说,里面的那个小朋友使用什么方法打开的门?(用手指头)

  2.另外的两个小朋友学他用手指开门,他们打开没有?(没有)谁知道为什么?

  二、展开:

  1.指纹认知、游戏巩固。(17分)(重点)

  (1)认识指纹。(9分)

  过渡语:恩,小朋友们的答案都各不相同,相信当我们这次的活动结束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啦!嗯...那我们的指纹在哪呢?(手上)对,确切的说是在手指肚上(出示课件,清楚展示指纹的所在地。)(如果有小朋友问:手掌上也有指纹,解释为“手纹”。)你的指纹在哪里啊?伸出来看看。

  提问:请你看看你的指纹长得一样吗?(请一个小朋友说“看不清楚”。)

  引导语:哦,有一个小朋友说指纹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那我们得想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请小朋友们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谁能用这些材料想一个好办法帮帮大家?(如果幼儿说到,师可及时请他到前面示范印指纹的方法,评价道“这个办法很好,很方便,又容易分辨是哪个手指的指纹,你可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帮了大家,真棒!”)

  提要求:请小朋友们按过印泥之后,在左右手相应的手指指纹处按上你的指纹,当你一只手全都按好后,请拿湿巾清洁,然后换印另一只手。好,小椅子轻轻转向小桌子,我们看看那个小朋友的操作又快、又安静,预备:开始。(幼儿操作“印指纹”,师巡回指导。)

  操作后,提问:请看看你的指纹长得一样吗?(不一样)你来说说,你的指纹有什么样子得?

  斗形纹——幼:一圈一圈的。师操作电脑,出示“斗形纹”。

  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长得一圈一圈的指纹像什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小结:像这样一圈一圈的指纹叫做“斗形纹”。请跟我说一遍。

  箕形纹——幼:像滑梯。师操作电脑,出示“箕形纹”。

  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指纹像什么?

  小结:像这样像滑滑梯又想一条小路的指纹叫做“箕形纹”。请跟我说一遍。

  请仔细的观察一下你的指纹除了这两种样子还有别的样子吗?(老师知道井慧琳小朋友一个手指的指纹长得是这样的,就像一个小山丘,出示“弓形纹”图片。)这样的指纹叫做弓形纹。

  小结:小朋友,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发现了人们的指纹大体分为“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三种。斗形纹就像是一个一个的椭圆形套起来似得;箕形纹像一个滑梯歪向了一边;弓形纹像有一个起伏的小山丘。一般我们的指纹“斗形纹和箕形纹”比较多,而弓形纹很少,一般只占2.5%,就是说100个指纹里只有2个或3个弓形纹!

  (2)游戏巩固。(3分)

  过渡语:你们可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指纹朋友,那让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吧——“看谁反应快。”

  游戏玩法:每次请十个小朋友上前,分别听老师的口令“抢拿”指纹。如:小朋友们准备好,看谁反应最最快!(斗形纹)分别三种都练习,全体小朋友分三组上台玩游戏。

  (3)认识自己的指纹。(渗透数学)(5分)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在开心的游戏中分别找出了斗形纹、箕形纹和弓形纹,真不错!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自己的小手上那10个指纹里有几个斗形纹、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啊?那让我们仔细的观察一下,数一数吧!好,下面先请小朋友们来数一数你们的10个指纹里有几个斗形纹?一定要仔细、耐心的观察哦!加油吧!(幼数,师巡回指导)

  提问:谁想来说一说,通过你的观察,你有几个斗形纹?(7个)

  呀,数量还真不少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XXX的斗形纹是不是7个?(大屏幕出示提前准备好的指纹照片。)请幼儿一起来当裁判看看小朋友们观察的对不对。(约请三名幼儿,分别让找三种指纹。)

  小结:刚才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我们都认识了自己的指纹,真棒!那我有一个疑问了,你们觉得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有长得一摸一样的吗?(提出预设问题)

  2.对比指纹、了解独特性。(3分)

  提问:谁想来说一说你的看法?(快速多请几个幼儿说,师不做评价。)

  引导语: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我知道你们把爸爸妈妈的指纹也带来了,那让我们先把自己的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指纹对比一下,看看有长得一样的指纹吗?再和身边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一样的指纹吗?

  提问:谁有结果了?谁想来说一说一对比的结果?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的长相一样,虽然都有眼睛鼻子嘴,但是没有人长得一样,虽然我们的`指纹只有斗形、箕形、弓形三种,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指纹是一样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了吗?

  3.扩展知识、了解指纹的运用。(5分)

  过渡语:既然我们的指纹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那你觉得人们可以利用指纹来做些什么?(幼儿自由答。师:恩,你真聪明,会学以运用,知道了刚才那个小朋友用指纹开锁的奥妙;呀,你知道的可真不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对于小小的“指纹”,人们利用它的特点发明了许多的奇思妙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指纹锁、指纹付钱、指纹手机、指纹汽车、指纹电脑、指纹破案...)

  小结:这些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运用科学制造的一些方便与人们生活的科技产品,厉不厉害?那你们知道吗?指纹虽小,它还能看病呢,在中医理论中,对小朋友的诊断特别有效,例如:指纹颜色变淡了,这就说明你的身体变得虚弱了,已经开始营养不良;如果指纹变成鲜红色,那就是你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的初期;如果指纹变成紫红色,那你的就有可能变为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神不神奇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小指纹的奥秘,那等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去南京的“中华指纹博物馆”去看看吧!

  三、结束:(2分)

  过渡语:咦,老师又要提问了。人的身体除了指纹不一样,你知道还有哪些纹是不一样的吗?

  幼:掌纹、脚掌纹、脚趾纹...

  师:老师还知道一个,那就是“唇纹”,也就是我们嘴唇上的纹路,你们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让杨老师和刘老师画个口红,印两个漂漂亮亮的唇纹印给你们瞧瞧!

  师印唇纹... ...(增加快乐气氛。)

  小结:其实,人的身体上指纹、掌纹、脚掌纹、脚趾纹、唇纹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这都是我们每个人身体的独特密码,希望我班的小朋友们将来能够成长为科学家,去探索更多的人体奥秘!那今天回家以后,我们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比较一下是不是这些纹路都是不一样的呢!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

  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

  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图片:芒草

  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

  (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

  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1)出示锯子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

  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出示匹配图片

  (1)鸟,鸭,蝙蝠,鱼。

  飞机,船,雷达,潜水艇。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竞猜游戏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来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相关文章:

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11-25

大班《有趣的钟表》科学教案09-20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10-08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07-16

有趣的尾巴大班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声音04-09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根11-27

有趣的影子大班科学教案11-06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蜡》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