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教案:回声(精选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回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回声 篇1
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声音演唱《亲爱的回声》,能够用鲜明的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力度效果,进行简单创编。
2、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的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表现人声与回声的奇妙和谐、遥相呼应的音响效果。
2、二声部音准、唱出6/8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师:今天金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大山,听听大山的声音。
2、师:让我们在熟悉的歌声中出发吧。(踏步走《旅行之歌》)
三、走进大山,倾听大山的声音
(一)、柔美的风声
1、师:嘘,让我们停下脚步,听一听,什么声音想起来了?(按风声按钮)
2、模仿风声(把麦克风拿到同学当中)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模仿的是微风,有的同学模仿是大风,是什么控制的呢?(气息强一些,就是大风,气息弱一些就是微风)
3、风的强弱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把气息吹出来,跟着老师的手势,表示风的强弱。
(二)、清脆的水声(《小溪流水响叮咚》)
1、师:同学们把大风和微风的感觉控制的非常好。如果把刚才同学们模仿风的声音比作管风琴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声音就像弹拨乐器,听一听,是什么带来的呢?(播放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2、分声部唱“叮叮咚”
师:小溪流水发出来的叮叮咚的声音非常悦耳,当水流比较平稳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4 5 | 3”,当遇到小石头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2 5 | 1”。
3、合唱“叮叮咚”
(三)、动听的鸟叫声
1、师:配合得非常好,那么除了风的声音,水的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呢?
2、师:对了,大山里有很多树木,是小鸟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怎么能少了他们呢,他们可喜欢在风声,水声的伴奏声中唱歌了。
3、刚才听出来,声音最响亮的是什么鸟的叫声(布谷),你能学一学吗?(把麦克风带到同学中间)
4、跟老师学一学
(四)、神秘的回声
1、师:大山的奇妙的声音,不止这些哟,我们来看一首诗歌
《回声》艾青/她躲在峡谷/她站在山崖上/你不理她/她不理你你喊她,她喊你/你骂她,她骂你千万不要和她吵嘴/最后一声总是她的
①师:她是谁?什么是回声?(生回答)
②师:回声是大自然中非常奇妙的现象,它是声波在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山体等)反射回来产生的。回音的`特点就是:重复原声,力度比原声弱。
③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关于回声的例子呢
2、模拟回声效果(原声处用模仿大风的气息,回声处用模仿微风的气息)
师:老师做原声,你们做回声。喂,你好,HELLO,加上音调
3、我们接下来学一首《亲爱的回声》,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我们来听一听,美国小朋友在大山里怎样跟回声对话的。
思考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六八拍)学习六八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课件出示)
跟音乐用身体表示六八拍的强弱规律
4、再听一遍,感受一下六八拍的韵律,在有回声的地方做倾听的动作
5、下面听老师唱一遍,同学们能不能配合唱回音部分
6、师:刚才同学们唱得很认真,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老师唱的两段有没有什么区别呀。
练习二声部部分(单独练习、合唱)
7、轻声完整演唱
师:这首美国童谣,它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群山幽谷中与回声对话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孩子们的愉快欢乐心情。思考:用什么速度,什么声音演唱?
第一部分:描述了小朋友与回声对话问好的情景,所以我们应该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第二部分:描述表达了孩子们对回声的喜爱和期盼,你觉得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最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热情,明亮)
师:整首曲子应该用稍快的速度,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注意唱出八六拍的韵律感,回声部分分组唱。
8、用不同的形式演唱
一部分同学唱回声部分
一个同学领唱等
9、教师弹琴,唱三次回声,
五、用《闪烁的小星》等创编回声
1、在歌曲中表现回声,有的乐句比较短,我们可以整句反复;有的乐句比较长,那就可以反复句尾部分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我们还可以不止一次的反复。
2、师:金老师准备了几首歌曲让大家选择,给这些歌曲创编一些回声效果。自己想一想,待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大家唱一唱。
3、我们同学在短短的时间里还是创造得不错的,想不想听听合唱团的同学们用无伴奏合唱表现的回声呀?闭上眼睛(播放拉索《回声》)
六、小结
师:我发现同学们听得都非常投入,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这样短暂,我们的大山之行就要结束了,我们跟他说“再见”好吗?
中班教案:回声 篇2
活动名称:
山谷回声真好听
活动目标:
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是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能分角色合作表现。
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这首歌,使幼儿熟悉旋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气晴朗,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教师播放音乐,引起幼儿边听音乐,边作各种动作,表现爬山情景。如:背上背包、擦汗、观望、休息、喝水等动作。
3、到了山谷大家会作些什么事,并用动作表示,如:双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呼喊。
二、回声真好听。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听一听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声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样唱才能让人一听就能分出是谁唱的 重点学唱回声句。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4、山谷回声很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样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似的?
引导扮演小朋友的幼儿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与大山对话时的情景。要求两组幼儿配合默契,体验合作的快乐。
中班教案:回声 篇3
活动名称:
回声
活动目标:
1.在扮大山学回声的情景中,初步感知声音的强弱,愿意用歌声表示出来
2.体验集体表演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音乐路牌
活动过程:
㈠.律动引起兴趣
1.复习律动组合“小燕展翅”
T:丁丁来我们家里做客的时候和我们一起跳过一个舞蹈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2.第二遍律动:针对动作(提腕、压腕)提出问题:“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要飞很远的,如果翅膀飞的不高就飞不过去了”
㈡.欣赏、感受歌曲
1.故事导入情景
T:丁丁教我们跳舞,我也带丁丁出去玩了。我们一起去爬了山,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
T:我和丁丁啊一起去爬了一座大山,爬呀爬、爬呀爬,一直爬到了山顶,看到了很美丽的风景,丁丁一高兴便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喂!喂!”突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山的那头也传来了一个声音“喂!喂!”丁丁很好奇,他很想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于是丁丁大声的唱道:“你是谁?”山那头也在问“你是谁?”这下可把丁丁急坏了,赶紧唱道:“请你快来,来唱歌!”山那边又轻轻的跟着唱“请你快来,来唱歌!”丁丁摸了摸头,这是怎么回事啊?
2.提问帮助理解故事、初步感知音的强弱,理解词(回声)
T:山那边传来的是什么声音啊?
T:丁丁唱歌的声音和山那头传来的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个轻一个响)
T:都是不一样的吗?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唱的歌词一样)
响的是丁丁唱的声音,轻轻的是什么声音呢?(回声)
中班教案:回声 篇4
教材简析:
《回声》是注提教材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中一篇文章,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青蛙妈妈说的话,了解回声的原理。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到小河边玩,小青蛙会有什么发现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回声》
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知全篇内容。
2、检查认字情况,交流记字方法。
3、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自己学习,说说小青蛙怎样发现了回声,回声是怎么回事?
2、交流汇报。
3、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①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扔石子,观察水的变化。
②口述水的变化,理解“荡”。
③青蛙妈妈为什么给小青蛙讲讲解水波的原理呢?水波和声波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水的________碰到河岸又________回来。
声音的________碰到桥河的石壁也要________回来。
4、学生自由说对回声的理解。
5、教师讲解回声原理。
6、你在哪里听到过自己或他人的回声?
四、有感情朗读,升华体验。
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
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快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比较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指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
五、实践活动:
1、给家长讲一讲回声的原理。
2、到山中、空旷的屋子或大厅中去呐喊几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六、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总结。
中班教案:回声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6个生字,会写“倒、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回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二、感受石桥洞之美。
1、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小青蛙是怎样弄明白回声形成的道理的。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故事发生在石桥洞里,那么小河上这座石桥的桥洞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石桥洞,学生描述)请同学们快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
2、指名汇报交流。(课文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圆的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
4、指导书写“倒”。
5、指导朗读。
月亮是圆圆的、亮亮的,非常美,在这里课文把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也是那么的美。所以我们在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而且要把石桥、桥洞、倒影、大月亮这几个词加以强调。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朗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回声”的`形成。
(一)感受小青蛙初闻“回声”的心情。
1、这么美的景色多吸引人哪,小青蛙和它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它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3、指名汇报交流,感受小青蛙的心情。(高兴——奇怪极了)
4、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小青蛙初始的高兴以及听到回声后的奇怪。(理解“奇怪极了”“藏着”)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感受水的波纹。
1、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笑着说------(引读)“孩子,跟我来!”小青蛙的妈妈把小青蛙带到什么地方,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然后用“△”标出表示妈妈动作的词。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词语。
3、汇报交流。谁能说说妈妈的动作有哪些?(带、跳、捡、扔)小青蛙看见了什么呢?
4、播放“小鱼击水实验”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河水有什么变化。(河水产生一圈圈波纹,又一圈圈荡回来。)
5、填空练习,检验学生观察记忆能力。
6、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什么了呢?(师随机板书:水波 河岸)
(三)感受回声的形成。
1、小青蛙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笔标出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交流。
4、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形成)
5、电脑演示回声的形成过程。
6、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边读边想:回声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谈理解,师随机板书:声波石壁)
7、再读感悟。
下面我们再把四、五自然段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回声形成的过程。
8、小青蛙明白了这个科学道理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高兴的心情)
四、小结。
1、学生谈收获: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2、师小结:这篇科学通话,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回声形成的道理,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中班教案:回声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
3、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
5、写字指导。
(1) 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
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在读读妈妈说的话。
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
中班教案:回声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和带有这些生字的新词。
2、学会重点词句,并想象句子的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的原因。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回声和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
21回声
2.“回”是什么
3.激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
4.导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科学道理的童话。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要求:
①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读音,读生字卡。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多媒体画面。这就是书上所说的那座石桥,哪位同学能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大月亮?(激光灯指图说)
3、谁能用“好像”说一句话。
4、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优美)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2、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3、分角色朗读青蛙的话。
4、评析: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标点:问号、感叹号等)
5、应该怎么读?谁来读?(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
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7、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
老师先找一个,“跳”到岸上的“跳”(动作演示)大家再找,还有哪些?
2、这两个动作与什么有关?你怎么知道的?(“捡”“扔”,提手旁,与手有关)
3、老师念这一句,生动作演示捡石子的动作。
4、看多媒体课件,观察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你刚才看到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全班齐读)
师板书:水波
河岸
②学习“荡”
什么结构?与什么有关?(原指积水的洼地,风吹来,水草漂漾,什么样的景象呢?动作演示:一起一伏的摇动)
③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边读边用动作动作演示水波荡回来的情景。
④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画图,练说。
出示自学要求:
①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讲了什么?
②画出回声原理图。
③说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2、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的图,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画,是根据青蛙妈妈说的哪一句话画的?
3、出示句子: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
“返”什么旁?与什么有关?什么意思?
4、谁边做动作边读这一句话。
5、为什么青蛙妈妈不直接告诉小青蛙回声是怎样产生的,而是先说水波呢?
6、小青蛙听到的声音其实是----回声。(学生齐答)
7、全班同学小声读青蛙妈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同桌练说)
8、小青蛙明白了这个道理,非常高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高兴”和第二段的“高兴”意思一样吗?
板书:明白
9、指名读小青蛙的话,读出兴奋、欣喜的感情。
10.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最后一段,这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又讲了什么?
2、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
3、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4、一个扮演小青蛙,全班读回声。
八、小结。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填空:回声就是_______碰到_______返回来的自然现象。
3、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产生回声?播放多媒体课件
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
板书:
板书: 碰 遇
水波 ) ) ) )河岸 声波 ) ) )障碍物
荡回来 返回来
中班教案:回声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了解回声的含义。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回声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跟着老师一起去问问小青蛙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遍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明。
4.通过读课文,认识课后的生字吗?
三、引导读第 l~ 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1)小青蛙和妈妈在哪儿玩耍?
(2)小青蛙为什么“叫”起来?
(看到美丽的景色而高兴得叫起来)
(3)小青蛙为什么奇怪极了?
(因为看不见的一只小青蛙跟它说一样的话。)
2.指名读。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
(l)青蛙妈妈捡起石子扔进河里,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段起什么用?
(2)被激起的.波纹为什么会回来呢?
因为波纹碰到河岸,所以又一圈一圈荡回来。
(3)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又会怎么样呢?
(也会返回来。)
(4)石洞里真的有一只小青蛙吗?
(没有,那只是小青蛙的回声。)
五、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你知道回声是什么了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课后的生字,并说说课文中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抽卡认读8个生字的字意,并说说每个字的结构。
读新词。(可板书在黑板一则)
二、学生练习生字词。
1.指导学生练习生字,学会组词。
2.抄写生字词,加强巩固。
教学板书:
31 回声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荡
奇怪 明白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课后反思: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上,有的甚至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对回声的形成更是不明白。为突破这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通过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让学生理解了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例如:、师生互读、齐读、默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由赞美到奇怪到欢乐。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
中班教案:回声 篇9
活动目标:
1、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变化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
2、能根据谱图理解并记忆歌词。
3、能分角色合作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词图谱一份,山谷图片一份
活动过程:
一、我们去爬山
1、今天天气真好,开上我们的汽车去山谷里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开汽车跟随歌曲伴奏走进活动室!
2、瞧,山谷已经到了,山谷里静悄悄,你到了山谷里会做些什么事?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我到山谷里会和大山公公玩游戏!你听,我是这样玩的,我先来唱一声,大山公公好!再来叫一声,小松鼠儿早!
4、我是怎么玩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你发现哪里好玩?告诉您们我和大山公公玩的游戏叫回声,你知道什么是回声吗?山谷回声是大自然的一种有趣的复制现象,当我们的声音碰到了障碍物反弹回来发出的声音就叫回声。
5、大山公公的声音和我的有什么不一样?(强弱)你也来试试看!幼儿根据图谱学唱。
6、山谷回声好不好听?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师唱)一起来唱给大山公公听!(真好听真好听)大山公公怎么回答?乐得我们怎么样?(哈哈哈哈笑)
二、山谷回声真好听
1、山谷回声真好听,让我忍不住想来唱一唱,你听!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2、说说听到些什么,再次欣赏歌曲,提问:请你再来听一听歌曲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分辨那几句是小朋友唱的,哪几句是大山公公唱的。
4、怎样唱才能让人一下子就听出是谁唱的`?重点学唱回声句。引导幼儿控制音量,用强弱表现回声。
5、山谷回声真好听,乐得我们怎么样?大山公公也学我们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是怎么笑的。
6、你给这首歌想个好听的歌名吧!歌名就叫《山谷回声真好听》。
三、我们与大山公公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朋友,一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儿跟角色演唱一遍歌曲。
3、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那样?
4、引导幼儿扮演小朋友的幼儿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唱。
【中班教案:回声】相关文章:
《回声》的教案09-02
《回声》教案02-20
回声的优秀教案09-04
《回声》教案15篇03-02
《回声》教案(精选19篇)10-29
《回声》教案(15篇)03-03
回声优秀教案03-03
《回声》教学反思11-24
回声的教学反思怎么写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