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班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喇叭花电话》是一个充满童趣与关爱的童话故事。它将喇叭花想像成电话,使小动物能彼此沟通、交流,简洁而调皮的语言、温馨而甜蜜的氛围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活动以故事为媒介,通过看一看、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等不同的形式,引发幼儿的讲述热情,培养幼儿的观察与倾听习惯,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在层层递进的分段学习中,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打电话是交朋友的一种好办法,感受和朋友交流的快乐。
2、在多形式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相关词汇,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设 计 意 图
一、出示图片,导入故事
1、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2、树上会住着谁?树底下住着谁?
导入部分用不同的.方式引出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胆猜测,较为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逐步学习,理解故事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小老鼠和小鸟?
丰富词语:又大又圆,并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东西是又大又圆的?
丰富词语:弯弯曲曲,并请幼儿说一说弯弯曲曲的藤像什么?
2、在“打电话”的游戏中丰富词汇。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学习观察细节;在说说、玩玩中引导幼儿理解相关词义,丰富相应词汇量。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完整欣赏,提升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
你喜欢故事中谁?说说你的理由。
2、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按多维特征做集合。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教学准备】
卡片、帽子、眼镜、带有数字的项链、儿歌PPT。
【教学过程】
(一)出示PPT引题,导入。
1、出示PPT(一个小男孩和一把伞)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哭泣的小男孩
提问:小男孩他怎么啦?(哭了)怎么会哭呢?
(二)学念儿歌
1、结合PPT,教师朗诵儿歌一遍(从开头——被只老鼠偷走了)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哭了吗?
2、学念儿歌1—2遍
提问:
(1)老鼠长什么样呢?
(2)想一想,怎样找到这只小老鼠?
(三)游戏:猫捉老鼠几点钟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第一:符合条件的站出来,不符合条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第二:要求师幼合作,幼问师答。
2、幼儿第一次游戏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男孩子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不扎辫子的女孩子老鼠)
3、幼儿第二次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2)幼儿按卡片上的内容打扮自己
(3)幼儿游戏、集体验证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帽子的`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着眼镜、戴着项链的老鼠)
第三遍游戏:按三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女孩子老鼠)
第四遍游戏:按四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戴着项链,项链上有ⅹ点的老鼠——1个)
(四)延伸活动:自主游戏
游戏由幼问师答变为幼儿问一幼儿答,即让个别幼儿说出要找的老鼠的特征,其他幼儿寻找、验证。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随着传播手段、内容的丰富,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从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传播出来。孩子们对这些形象、生动、富有创造力的广告十分感兴趣。洗手时孩子们会说:“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午睡时孩子们会说:“脑白金,让你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形形色色的广告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同时它还蕴涵着可持续的探索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开展了“广告上说了啥”的主题活动。
二、主题目标:
1、通过收集、交流、设计广告,让幼儿知道广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关注事物、热爱生活的态度、情感。
3、通过设计广告,培养幼儿求异创新的精神和表现、表达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收集各类广告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各类广告,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广告的兴趣。
2、通过制作亲子报,增进亲子之情。
(二)活动准备:
1、纸、水彩笔、剪刀、各种报刊、杂志、广告宣传材料;
2、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意图、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三)活动过程:
1、由于广告的涉及面很广,所以我们先请孩子们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公共场所等地方收听、收看、查阅各种广告,并对感兴趣的广告进行模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广告的兴趣。孩子们对此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回家后不顾看自己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而一门心思研究起广告;有的孩子还把爸爸妈妈叫来一起表演电视上的广告。
2、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广告图画、标志、广告语,一起制作一份“广告上说了啥”的信息报。虽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但孩子们却不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从收集各种广告到版面的设计,再到装饰画面,你都能从报上找到孩子们自己的创意。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家长们充分感受到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发展,在主动配合中进一步走进了我们的课程,了解了我们的课程,成为课程实施的支持者。
(四)活动反思:
此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收听、收看广告的同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培养了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在收集广告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将自己新近知道的广告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孩子们这种自发的.交流行为,也促使了我们下一步活动的形成。家长们作为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在了解到我们的活动意图之后,能主动的配合我们活动的开展,为我们下一步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活动二:广告交流会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自信、大方的与同伴交流收集的广告信息。
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表演能力。
(二)活动准备:亲子信息报、麦克风等表演广告的道具
(三)活动过程:
1、报纸展览会:
在家长的帮助、支持下,孩子们收集的广告范围进一步扩大,吃、穿、用以及公益广告全都能设计到。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块信息报专栏,将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的广告信息报张贴出来。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每到自由活动时间便会看到有孩子围在那里,我看看你的,你说说我的,好不热闹。在这种自发的交流中,孩子们互相传递信息,对广告的兴趣更加浓厚。
2、广告表演会:
通过收听、观看各种广告,善于模仿的幼儿便禁不住在不同的活动环节说上两句,如:盥洗时会说:“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午睡时会说:“脑白金,让你拥有婴儿般的睡眠”……于是我们便利用“小喜鹊广播站”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广告模仿、交流、表演会。表演会上,孩子们争先恐后,手舞足蹈,有的还没有说完其他小朋友便不约而同的齐声附和:“牙好,胃口就好,您瞅准了,蓝天六必治”;“黄金搭档,乖乖,真的有效”;“水嫩肌肤,就像拨了壳的鸡蛋”;“用高露洁,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他们一唱一和的样子还真有点表演广告的架势。孩子们在模仿、表演中充分的展示着自己,在信息的分享中,对信息的关注意识不断增强。
(四)活动反思:
我们都知道,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活动制作信息报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回家搜集、寻找答案,由于家长们的介入,帮助孩子们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在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的同时,激发了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延续。
幼儿天生爱模仿,只要是喜欢的东西都会禁不住学一学。“广告表演会”有效针对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进行,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为下一步给广告分类、整理做好了准备。
活动三:给广告分类
(一)活动目标:
1、在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广告的种类,并初步学习为广告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类能力。
(二)活动准备:幼儿已收集的广告画、广告语等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的认识广告,了解广告的特点,我们开始组织幼儿讨论广告的类别,给广告找朋友。孩子们在反复讨论中将广告分为日常用品类、电器类、食品类、药品类、服装类、公益广告类等等几大类别,孩子们在分享整理中初步了解到广告的特点,知道广告要靠语言、画面去吸引人们关注。
(四)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从一位引导者的角度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更大程度的拓展幼儿的思维。在给广告分类中,我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从广告的内容进行分类。从表面看,中班孩子给广告进行分类似乎有点难度,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孩子的已知经验和对它的兴趣都可以让他们在“翘翘脚”寻找到答案。在分析广告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广告的特点,为下一步设计广告作好铺垫。
中班教案 篇4
(一)内容简介
外面刮起了非常非常大的风,所有的大象都躲进了山洞。只有花格子大象艾玛不相信风可以吹跑一头大象,他胸有成竹地跑进风里,奇妙而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二)主题分析
一阵奇异的大风足以让所有的动物感到害怕,但艾玛却不害怕,他永远期望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当他顶着大风,走出山洞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奇思妙想不仅为自己带来一次奇妙的'旅行,也为同伴们赶走了恐惧、带来乐趣。
与此同时,艾玛的冒险和乐观态度也感染着每一个小读者。
(三)情节分析
艾玛的特立独行让故事的情节总是那么出乎意料,在所有的朋友被风阻挡脚步的时候,艾玛却走出山洞,和弟弟一起与同伴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小读者哪儿吹来的?)
一交流:我用……找到了“风娃娃”。
一(思考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帮我们找到“风娃娃"?另外一些东西就不行呢?
:轻轻的东西容易被风吹起来,所以我们就能找到“风娃娃”。
(3)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一风可以把那些重重的东西吹起来吗?
一你觉得“风娃娃”可以把什么重重的东西吹上天?
一(观看视频。)你看到风把什么吹上了天?
一你喜欢风吗?为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风?
(三)活动拓展
1.关注、记录天气预报中关于风的信息并在集体讨论中交流。
2.收集关于“风的作用”、“风的危害”等资料,布置相应的墙面环境供幼儿交流介绍。
(四)阅读区的活动
1.设立“快乐阅读墙”,幼儿可以将自己阅读到的开心事件绘制下来,装订成《快乐秘籍》,并与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
2.开设“小小气象员”专栏活动,引导幼儿每天播报天气预报,关注有关风力的信息,感受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尝试了解一些记录风力的符号。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跌倒、碰撞鼻子等会可能导致流血
2、知道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3、流血时不要害怕,要寻求和配合成人的帮助并积极配合急救处理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有关经历或感受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孩子来说,出血时应怎样紧急处理显得慌乱
活动准备
1、和老师一起完成“经验调查表”
2、 演示文稿、人身体图、标有受伤部位的布娃娃、创可贴
活动过程
一、 一起观看演示文稿;1老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为什么哭?你流过血吗?”2结合调查表,让幼儿介绍自己流血的部位和原因。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布娃娃身体上标出自己曾经流血的.部位。
教师总结:我们的手、鼻子等部位特别容易受伤流血。
二、 集体讨论:怎样才能避免流血呢?(让自己身体灵活一些,慢慢走不要跑,不要撞鼻子,小心使用工具等。)
三、 通过分享和讨论,知道正确应对流血的方法。
四、 利用游戏情境,探索使用创可贴的方法:出示创可贴,引导幼儿说出它的使用方法。
五、 总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注意安全,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要慌乱。
六、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各自的经历并加以整理,加深了幼儿对易流血部位的认识和对流血感受的印象。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搞笑表情,感受其面部五官的特点。
2.能运用绘画一种笑脸表情的形式,制作“开心帽”。
3.愿意大胆介绍自己的“开心帽”,并对同伴的作品进行点评。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开心帽。
2.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
3.画有帽子的图画纸、勾线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主题。
1.教师讲述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请幼儿欣赏。
2.提问:快乐仙子有什么心愿?她用什么办法让别人快乐呢?
二、绘制开心帽,感受快乐情绪的传递。
1.播放PPT,请幼儿欣赏各种笑脸或鬼脸的图片,了解五官的'特点。
提问:这些表情是什么样?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五官有什么特点?
2.教师介绍绘画“开心帽”的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搞笑表情,在图画纸上的帽子轮廓中进行绘画。
(2)丰富画面,给开心帽画上各种不同姿势的手和脚。
(3)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3.幼儿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先想好自己要绘画的表情,以及该表情的特点。
(2)指导幼儿合理构图,将五官撑满“帽子”的部分。
(3)仔细涂色,保持画面整洁。
三、展示欣赏,尝试介绍及点评各自的作品。
1.请幼儿将自己的“开心帽”进行展示,请同伴欣赏。
2.请个别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
3.各自交流对作品的意见,尝试进行点评。
师:你觉得哪幅作品很好?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让今后的作品更优秀?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
提问:
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
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
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