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教案《悯农》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悯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悯农》1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指导粮食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米饭的图片(白米饭、南瓜饭、菠萝饭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2、引导幼儿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
3、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4、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大班教案《悯农》2
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悯农》是一首幼儿较易理解的古诗,但是在表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中,必须把握低头弯腰的动态,这对习惯表现直立人物动态的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纠错的方法,通过观赏、分辨、解释、纠正等步骤,引导幼儿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如地表现个人的感受。
一、观赏
选择众多农民劳作的实景照片和《拾穗者》和《拾土豆》两幅欣赏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强化印象,发现问题:
在观赏实景照片,重现生活情景以后,首先出示了一幅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们在烈日下收割粮食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体会到农民伯伯每天在田里长时间低着头弯着腰的辛苦,也强化了他们对弯腰这一动作的直觉印象。
接着又拿出第二幅画:《三个拾土豆的孩子》一。农村的孩子们也在帮助成人干活。在欣赏中提出:三个小朋友都在拾土豆吗,引导幼儿从人物弯腰和直腰两种不同的.姿态中发现哥哥姐姐在忙着拾土豆,小妹妹年纪小,只能帮着捧3=-豆,将动作和内容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动作的意义。
二、分辨
在活动前,从幼儿日常作品中寻找表现弯腰的画面,发现一般都会出现以下图像: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尚未摆脱画直立人的习惯)。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尚未把握身体的倾斜与四肢弯曲)。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尚未把握人物动作时各部位活动的特点)。
我们将这些错误图像和许多其他正确图像放在一起,提出“这些第一次到田间的小朋友,他们都能拾到稻穗吗’’的疑问,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比较和判断,找出错误图像。有了比较,就降低了找出错误图像的难度,也使他们发现表现弯腰动作同样可以创造无限丰富的图像。
三、解释
在请幼儿谈论错误的原因时,却发现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解释: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
幼儿的解释:这是蹲着,没有弯腰,他一根麦穗也没拾着,倒马上要摔跤了。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
幼儿的解释:这是动物,添上耳朵和尾巴就可以画成小花猫、小狗,还有……,小动物怎么能当农民呢?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
幼儿的解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残疾人啊?
从以上解释中不难看出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视点和思维方式,成人总是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例如:关节活动的特点),幼儿则是用直觉生活经验解释一切。由此领悟到以前在讨论后教师惯用的简短总结,自以为很清晰,实际上时常不自觉的拉大了和幼儿的距离,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才会让幼儿信服。
四、纠错
发现和解释错误以后,纠正错误就成了幼儿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一起来想办法,由幼儿说方法教师操作,对以上三张错误作品逐一进行修改,帮助三位朋友一起参加劳动:
1、将“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修改为把身体垂直改为向下倾斜。
2、将“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修改为四肢弯曲或倾斜。
3、将“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修改为表现双腿的前后位置,并找出“找到身下的衣角画双腿”的办法。
师生的共同修改,使幼儿发现即便错误的图像,也不是全盘皆错,只要局部稍加修改,就能创造出另一个图像。也使我们发现,在操作讨论时,多听取幼儿的意见(而不是勉强幼儿顺从自己的做法),哪怕有些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只要有可取之处,教师也应加以考虑,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
纵观幼儿的绘画过程,面对这一极有挑战的尝试,竟然没有一位幼儿束手无策。幼儿笔下的拾穗者也立刻鲜活起来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儿作品中创造的众多拾稻穗的图像,虽然并不像成人那样结构合理,却多了几分大胆与自信,同时保持了儿童的稚拙。我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后,他们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相信幼儿在今后观赏、比较、判断和纠错中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新发现。
大班教案《悯农》3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大班教案《悯农》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6、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准备
《悯农》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的意思。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小百科:悯农讲的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大班教案《悯农》5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大班教案《悯农》6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4、会念古诗《悯农》,了解古诗大意
活动过程:
一、进场
师:(出示郊外风景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师幼作郊游状)
二、复习古诗《悯农》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农民伯伯在种粮食)
师:这么大的太阳,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粮食真的来之不易。有一首古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吗?(悯农)。你们会念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节奏卡农游戏《悯农》
师:现在农民伯伯两小块地,要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种,第二组后种,你们行吗?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了,我们是一起出来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组先种肯定会先种完,想个什么样的办法等等第二组,一起完成任务再回家?
(启发幼儿说出同时结束规则)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师:有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帮助农民伯伯种地,我们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学唱歌曲
师:刚才这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种地的时候,唱的什么歌啊?怎么唱的啊?谁来学学看.
(幼儿说出一句,教师重复唱出,配钢琴伴奏)
六、齐唱歌曲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农民伯伯种地这么辛苦,我们也去帮帮他。
(启发幼儿唱出强弱规律:锄地要用力)
七、轮唱歌曲
师:(模仿农民)谢谢你们帮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还有两小块地要种,你们愿意继续帮助我吗?
(启发幼儿轮唱歌曲,尝试同时结束)
八、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背上小书包,回家落!
(钢琴伴奏)
【大班教案《悯农》】相关文章:
悯农的教案12-01
古诗教案:《悯农》08-07
热门《悯农》教案11-29
悯农教学教案11-14
悯农二教案04-07
中班教案《悯农》02-23
小班教案悯农10-19
《悯农》教案(15篇)11-29
《悯农》教案(精选15篇)11-29